辣椒主产区代表性的辣椒品种及类型介绍.doc
辣椒品种介绍

2015年辣椒主推品种介绍
1、苏椒14 属早熟品种,植株半开展,株高55厘米,株幅50~55厘米。
始花节位7~8节,分枝能力强,挂果多。
叶披针形,绿色,果实粗牛角形,果面光滑,光泽好,绿色,老熟果鲜红色,果纵径14.4厘米,果肩横径4.0厘米,肉厚0.28厘米,单果平均重44.3克,味微辣,每百克鲜重含VC 115.1毫克,品质佳,抗病毒病和炭疽病。
栽培要点:大棚栽培一般9月下旬至10月上中旬播种,每亩大田需用种40-50克,采用基质穴盘育苗,每亩需4-5厘米大孔径50-70孔穴盘60-70张,专用基质90-100公斤。
待株高18-20厘米,真叶8-10张并现小花蕾时移栽,苗龄控制在60-80天,移栽前5-7天炼苗。
选择近2~3年内未种植过茄果类蔬菜的田块定植,定植前20天深耕细耙做畦,并施足基肥,每畦种2行,行距45-50厘米,株距35厘米左右,每亩栽4000穴,每穴2株。
大棚越冬春提早栽培一般在5月底6月初拉秧,采收期120天以上,在田期间注意灰霉病、疫病防治。
2、苏椒5号株高50~60cm,开展度50~55cm。
果实长灯笼形、浅绿色,果面光泽稍有皱褶,果长9~10cm,果肩宽4.0~4.5cm,单果重25~35g。
早熟微辣型杂交一代种,较耐低温、弱光,抗TMV,耐疫病,Vc含量72.38mg/100g鲜重。
栽培要点:大棚早熟栽培, 10月上中旬冷床播种或12月加温温室播种,下年2月中旬至3月中旬定植大棚,亩栽4000株左右;施足底肥,苗期及定植后要增强温、光、水、肥管理,促早发。
宝应县经作站。
辣椒良种荟萃

神4)來也.良种优品一、线椒品种1.博辣5号中晚熟辛辣型长线椒品种。
果实细长呈羊角形,果表光亮、少皱,果长20~30厘来, 果宽1.4~1.6厘米;青果绿色,红果颜色鲜红;辣味浓,口感好,坐果集中,产量高,耐运输。
2. 博辣6号中晚熟丰产型线椒品种。
果实细长 呈羊角形,果长20厘米左右,果宽约1.8厘米,单 果重20克左右,果色由绿色转鲜红色,味辣。
该 品种连续坐果力强,每株挂果数60个左右,每667平方米产量2.5吨左右,产量高,抗性强。
3. 博辣8号中早熟长线椒品种。
植株生长势 强,青熟果呈嫩绿色,生物学成熟果呈鲜红色, 果表光亮。
该品种果长26厘米左右、宽1.8厘米左 右,单果重30克左右;果实皮薄味辣,口感好,坐果多,丰产性好。
4. 博辣红牛早熟线椒品种。
青果呈浅绿色, 生物学成熟果呈鲜红色,果长20~22厘米、宽1.5 厘米左右,果肉厚约0.14厘米。
果表光亮、有皱, 果实皮薄,干物质含量高,干制率20%左右,可鲜 食、加工或干制,适宜酱制。
5.博辣红艳青熟果呈浅绿色,生物学成熟果 呈鲜红色,果表光亮。
果直,长24厘米左右、宽 1.6厘米左右,果肉厚0.15厘米左右,单果重30克 左右。
该品种坐果率高,抗逆性强。
6.博辣新红秀中晚熟线椒品种。
果长24厘米 左右、宽1.6厘米左右,单果重20克左右,青果呈绿色,生物学成熟果呈红色,果表带旋,坐果率 高,可鲜食、加工或干制。
二、 尖椒品种1.兴蔬215中熟,果实呈长牛角形,青果绿色,果直光亮。
果长20厘米左右、宽2.8厘米左 右,单果重40克左右。
该品种连续坐果能力强,采 收期长,抗疫病、炭疽病、病毒病,耐高温干旱。
2.兴蔬208中早熟尖椒品种,果长21厘米左右、宽3.1厘米左右,果肉厚0.3厘米左右,味辣, 商品成熟果绿色,生理成熟果红色。
坐果能力强, 抗病、抗逆能力强,适宜露地和保护地种植。
3. 兴蔬16号中熟尖椒品种,果实呈长牛角 形,绿色,果长18~20厘米、宽3.2厘米左右,单 果重50克左右。
三个各具特色的辣椒新品种

三个各具特色的辣椒新品种1、早熟大棚辣椒萧诚七号。
该品种是萧诚蔬菜良种公司新培育的春季早熟牛角形杂交一代新品种。
它适应性广,抗性极强,可作春季大棚、小拱棚、露地、地膜覆盖栽培。
该品种株高55厘米,开展度60厘米。
大牛角形,果长20-25厘米,果粗4.5-5.5厘米,果色深绿,单果重80-100克,大果160克以上,易挂果,采收期长,后期果实不变小。
该品种耐湿耐热,高抗病毒病和疫病,辣味适中,口感好,是早春栽培的理想品种。
春栽每667平方米(1亩)4000-4500株,年前10月上旬育苗,次年2月中旬定植,肥水管理适当,一般每667平方米产7000-8000公斤。
2、极早熟大棚辣椒萧诚九号(改良苏椒五号)。
该品种是萧诚蔬菜良种公司最新组合、开发的春季极早熟杂交一代品种。
它特别适合于日光温室及保护地大棚(早春)栽培,是春季提早上市经济效益最好的品种。
近几年山东苍山等地作为秋延栽培,经济效益更佳。
该品种株高45厘米左右,6-8节分枝,上市期比苏椒五号提前5-7天,前期生长快,结果多,连续挂果能力强,果实膨大快。
果型大,长灯笼形,果肩宽5-7厘米,果长12-15厘米,单果重80克,大果可达100克以上,果嫩绿色,皮薄质嫩,微辣,商品性好。
耐低温弱光,具有高抗病毒病、小叶病、疫病、炭疽病等优点,一般每667平方米产5000公斤,是春季大棚栽培的当家品种。
该品种适宜播种期为10月中下旬,次年元月份分苗,2月份定植,4-5月份上市。
3、南菜北运辣椒萧诚五号。
该品种是由安徽省萧县萧诚蔬菜良种公司研究开发的一代杂交黄皮尖椒新组合。
该品种中、早熟。
果实长羊角形,果长20-30厘米,单果重60-80克,大果可达100克以上,茎秆粗壮,生长势强,前后期果较均匀,坐果率高,一般一株同期可挂30个以上大果,多的可挂70-80个。
果实光滑,色浅绿(淡黄),果腔小,辣味浓,老熟果鲜红。
该品种适应性广,抗逆性强,耐湿,耐高温、低温,耐储运,高抗病毒病、炭疽病、疫病,每667平方米产5000-6000公斤,比保加利亚尖椒增产50%以上。
辣椒的种类

辣椒的种类引言辣椒是一种常见的调味品,被广泛用于全球各地的烹饪中。
辣椒的种类繁多,每种都具有独特的风味和辣度。
本文将介绍几种常见的辣椒种类,包括其起源、特点以及在烹饪中的应用。
一、印度辣椒(红辣椒)1. 起源与分布印度辣椒,也称为红辣椒、辣椒粉或辣椒面,是市场上最常见的辣椒种类之一。
它起源于中南美洲,在哥伦布将辣椒传入欧洲后传播到印度。
2. 特点与辣度印度辣椒的颜色通常为鲜红或褐红色,外观平滑光亮。
辣度适中,适合一般人食用。
印度辣椒的味道独特,一般会被烘培、干燥、磨成粉末后使用。
3. 应用印度辣椒被广泛用于烹饪中,可以用来增加菜肴的香气和味道。
它也是许多辣酱和调味料的重要成分,例如印度咖喱粉和墨西哥辣椒酱。
二、墨西哥辣椒(jalapeno)1. 起源与分布墨西哥辣椒,即jalapeno,起源于墨西哥,这也是它的名字来源。
其后传入美国,成为当地非常受欢迎的辣椒种类之一。
2. 特点与辣度墨西哥辣椒的颜色通常为绿色或红色。
它的辣度适中至较辣,可根据个人喜好进行选择。
墨西哥辣椒的口感稍微带有甜味,非常适合用来制作辣椒酱。
3. 应用墨西哥辣椒经常被用于墨西哥菜肴中,例如tacos、墨西哥卷饼、新鲜的沙拉等。
它也是一些主食和配菜中的重要成分,在烹饪过程中能够带来独特的风味和辣度。
三、泰国辣椒(bird’s eye chili)1. 起源与分布泰国辣椒,又称为鸟眼辣椒,起源于东南亚地区,特别是泰国。
这种辣椒被广泛种植并用于泰国菜和许多其他亚洲菜肴中。
2. 特点与辣度泰国辣椒的颜色通常为红色,但也有绿色和黄色的品种。
它的辣度非常高,可以说是各种辣椒种类中最辣的之一。
泰国辣椒的大小较小,形状呈圆锥状。
3. 应用泰国辣椒是泰国菜肴中不可或缺的成分,例如泰国辣椒酱、咖喱和炒菜等。
此外,它还被用于制作腌制辣椒和辣椒油,用来提升菜肴的鲜辣口感。
结论辣椒作为一种烹饪调味品,有着丰富的种类和独特的风味。
本文介绍了印度辣椒、墨西哥辣椒和泰国辣椒三种常见的辣椒种类。
辣椒种类简介[精华]
![辣椒种类简介[精华]](https://img.taocdn.com/s3/m/75314024ba0d4a7303763ab4.png)
辣椒种类简介[精华]
国内辣椒主要品种简介
国内干辣椒主要品种
主要有三大类:线椒~朝天椒,三樱椒~子弹头两个系列,、新疆板椒等。
全世界有2000多种辣椒~辣度数值越高~辣椒就越辣。
我国一些名牌辣椒的辣度如下:四川海天椒、黄金椒10.6万SHU,下同,~贵州七星椒6.0万~湖南小米椒3.0万~云南朝天椒2.25万~陕西线椒1.5万。
板椒:又称羊角椒、金塔~果实羊角形~果长约10—12厘米~横径约2.5厘米左右~果实紫红色~皮厚~平整光滑~是提取天然色素~加工出口的优良干椒品种。
朝天椒
椒果朝天,朝上或斜朝上,生长这一类群辣椒的统称~是按果实着生状态分类的~包括植物分类学上辣椒栽培种5个变种中的4个变种:簇生椒、圆锥椒,小果型,、长辣椒,短指形,、樱桃椒。
朝天椒椒果均较小~因而又称为小辣椒。
朝天椒的特点是椒果小、辣度高、易干制~主要作为干椒品种利用~与羊角椒、线椒构成我国三大干椒
品种系列。
全国干椒栽培面积~朝天椒已跃居首位。
朝天椒品种:按椒果形状分为三樱椒、子弹头两个系列。
三樱椒系列品种主要有日本三樱椒,从日本引进,、豫选三樱椒、大角三樱椒、新一代三樱椒、七星椒,
四川省内江市威远县新店镇的地方品种,、邵阳朝天椒,湖南省邵阳市地方品种,、天宇三号,从韩国引进,、天宇五号,从韩国引进,、绿宝天仙,从美国引进,、圣尼斯朝天椒,从美国引进,等。
子弹头系列品种主要有高棵簇生子弹头、矮棵簇生子弹头、灯笼椒等。
,灯笼椒,
,子弹头辣椒,
,新疆板椒,。
十三种干辣椒的简介

十三种干辣椒的简介1、辣椒品种:四川二荆条辣椒简介:主产于成都周边,长约半尺,形状“苗条”,是制作郫县豆瓣酱的主要原材料之一,此外还可以用来炼制红油,炒制串串香和重庆火锅底料。
辣度:辣度柔和★★香味:椒香浓郁★★★★赋色效果:增色效果较为一般★★适用:辣椒红油火锅、串串底料干蘸料2 、辣椒品种:陕西线辣椒简介:长度与二荆条相仿,成熟后表面有不规则的凹凸纹路,晒干后表皮皱缩,通常称之为“皱皮椒”,多产于西北地区。
辣度:辣味较低★香味:香气十分突出★★★★★赋色效果:红色素含量适中★★★适用:辣椒红油火锅、串串底料3 、辣椒品种:云南小米辣简介:主产于云南建水县,长约一寸,辣重香轻,因其产量高、价格低,所以多用在需要辣味的复合调味品中。
辣度:辣味较重★★★★香味:香气不突出★★赋色效果:增色效果不佳★适用:火锅、串串底料4 、辣椒品种:四川七星椒简介:产于四川威远县,皮薄肉厚,呈味物质含量高,红色素含量高,市场价格较高。
辣度:辣味醇厚★★★★香味:香气浓郁★★★★赋色效果:呈色艳丽★★★★适用:辣椒红油5、辣椒品种:新一代辣椒简介:主产于河南、河北等地,是朝天椒的一种,长度约一寸,颜色红亮、香气浓郁,是用量较大的辣椒干制品之一。
辣度:辣度始而较浓但衰减较快★★★香味:椒香浓郁★★★★赋色效果:出色红亮★★★适用:辣椒红油火锅、串串底料干蘸料6 、辣椒品种:贵州子弹头简介:主产于贵州遵义、织金等地,因短粗的外形酷似“子弹”而得名。
辣度:中等辣度★★★香味:香气略有不足★★赋色效果:红色素含量偏低★适用:火锅、串串底料7 、辣椒品种:七寸厚皮椒简介:在我国甘肃、新疆等地产量较大,成熟后长约20多厘米,肉质厚,干制后与陕西线辣椒一样,表皮皱缩,价格较高。
辣度:辣度低★香味:香味浓郁★★★★★赋色效果:颜色红亮★★★★适用:干蘸料8 、辣椒品种:新疆铁皮椒简介:扁平宽长的形状与众不同,红色素含量高、甜度大、辣度轻,用其炒出的火锅油色泽格外红亮。
我国种植了哪些辣椒

我国种植了哪些辣椒?18种辣椒(配图)说到辣椒,我们在菜市场、饭桌、批发市场随处可见,在农村很多农民都会在自家地里种点辣椒。
辣椒在我国有大面积的种植,目前我国的主要的辣椒种植产地有四川、贵州、湖南、云南、江西、陕西、河南、河北、内蒙古托克托县等地区。
那么我国种植了哪些辣椒呢?下面小编带大家来了解一下各地种植的辣椒1、小米椒:原产于云南的一种很小但很辣的辣椒,据说现云南西双版纳原始森林里仍有半野生型的“小米椒,现各地都在普遍栽培。
说起云南小米辣,云南文山的人在熟悉不过了,每次吃饭的时候人们都要用生的小米辣蘸着盐吃,能生吃五个以上是很厉害的了。
小米椒2、云南涮涮辣:涮涮辣是云南省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潞西市山区的一种辣椒,个头不大,皮皱,只要放在水中涮一下,整盆水就会变辣。
那辣味可不要轻易尝试。
云南涮涮辣3、朝天椒:朝天椒原产于泰国,后于中国引进辣椒籽,并培植出多个朝天椒品种,朝天椒在中国大部分地区都有栽培,果实朝天生长而得名,辣度高。
朝天椒4、鸡心椒:鸡心椒形似鸡心、辣度适中,在国内非常普遍。
鸡心椒5、线辣椒:在陕西等部分中西部省区有规模化种植。
顾名思义这种辣椒像线一样细细长长的。
陕西线辣椒6、甜椒:与普通大椒相比,味道不辣或极微辣,选择外皮紧实、表面有光泽的甜椒为好,分布于中国大陆的南北各地。
甜椒7、香蕉辣椒:这种辣椒口感清甜,外形和香蕉相似。
香蕉辣椒8、紫美人灯笼椒:吃起来像水果一样,在怕辣的人都敢吃。
紫美人灯笼椒9、宁化牛角椒:福建省宁化县特产,名列中国八大名椒之一,我们经常吃的额虎皮青椒多用这种牛角椒制作。
宁化牛角椒10、美人椒:辣椒尖尖的,长长的,微弯着身子,像颀长的美人。
美人椒11、二荆条辣椒:正宗川菜用作调料不可缺少,豆瓣和榨菜等名牌产品必须用二荆条辣椒作为重要原料。
二荆条辣椒12、螺丝椒:螺丝椒是一代杂交皱皮椒,适宜山东、西北五省和海南等地种植。
因为螺丝椒口感较辣,肉质鲜美,深受湖南等地人民的喜爱。
中国八大辣椒品种

中国八大辣椒品种一、线辣椒线辣椒的形状细长所以被称为线辣椒,该辣椒品种在国内非常常见。
线辣椒的适应能力强,有一定的耐旱、耐寒能力,主要在陕西等地区规模化种植。
二、云南小米椒云南小米椒身长短且圆润,它的香气一般,但是辛辣十足。
未成熟时是金黄色的,有清香味,等成熟后会变为大红色,辣度更高,多是在秋季采收。
三、朝天椒朝天椒又叫望天椒,是一种辣度较高的辣椒品种。
该品种个头要比普通的辣椒品种更小一些,但是辣度是普通辣椒的几倍。
朝天椒深受喜辣的人群喜爱。
四、云南涮涮辣云南涮涮辣个头不大,皮皱,成熟后是红色的,颜色鲜艳,辣味十足。
涮涮辣大多都是野生的,产量低,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差,生长期间对土壤、空气等生长环境要求高,因此属于稀少辣椒。
五、灯笼椒灯笼椒又叫彩椒,该辣椒品种辣味淡,可作为蔬菜食用,也可作为调味料。
它的颜色有多种,常见紫色、红色、黄色等。
该辣椒品种的适应能力强,栽培范围广泛,我国多个省区都有栽培种植的。
六、青椒青椒的特点是果实较大,辣味较淡,一般不作为调味料,而是作为蔬菜食用。
它的颜色翠绿鲜艳,新栽培的品种还有红色、黄色、紫色等,被广泛用在配菜上。
七、甜椒甜椒经过长期栽培和人工选择,果实体积增大,果肉变厚,辣味消失。
该辣椒品种适应能力强,分布范围广泛,我国南北地区都有大量栽培的。
主要是用来作配菜或者是蔬菜食用的。
八、海椒海椒又叫大椒、尖椒、番椒、秦椒等。
成熟后可直接食用,也可将其晒干作干辣椒。
辣度一般。
该辣椒品种适应能力强,我国大部分地区都有栽培的,被广泛种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辣椒主产区代表性的辣椒品种及类型介绍
我国是世界第一大辣椒(含甜椒)生产国与消费国,播种面积约占世界辣椒播种面积的40%。
根据国家特色蔬菜产业技术体系统计数据,2018年我国辣椒播种面积达3200万亩,在蔬菜作物中位居第一;辣椒为我国蔬菜产业中第一大产业,年产值约2500亿元。
我国辣椒种植范围广,品种类型多,现将各主产区代表性的辣椒品种及类型介绍如下:
1华中河南、安徽、江苏、河北南部等主产区
该主产区露地栽培以朝天椒(三鹰椒、艳红、艳美)为主,越夏麦茬栽培以青皮尖椒为主,部分线椒品种则以辛香8号、辣丰3号、博辣艳丽为主。
早春保护地和秋延保护地栽培以大果型泡椒(好农11号、农大301类型)、薄皮泡椒和早熟黄皮尖椒为主。
长江中下游地区安徽、江苏等地薄皮泡椒以改良苏椒5号类型为主。
2北方保护地辣椒主产区
该主产区含山东、河北、辽宁等华北、华东地区温室、大棚秋延等辣椒种植区域,品种类型以大果型牛角椒、高品质的大果型黄皮椒(37-74、喜羊羊类型)、厚皮甜椒(陆帅、红方、黄贵人、奥黛丽、中椒1615等)为主,早熟大果型甜椒(中椒107号类型)种植面积呈增长趋势。
▲中椒1615
3华南嗜辣主产区
该主产区主要包括四川、重庆、贵州、云南、湖南、江西、湖北等嗜辣地区,主要品种类型有线椒、干椒、朝天椒、薄皮泡椒、羊角椒等。
朝天椒主要品种有石柱红类型、遵椒类型、艳红425、湘研712、湘研星秀、博辣天玉、博辣酱椒1号等;
▲湘研星秀
▲博辣天玉
线椒主要品种有二荆条类型、辣丰3号、博辣艳丽、博辣新红秀、长辣7号、辛香8号、湘辣17号、湘辣18号等;
▲博辣艳丽
羊角椒主要品种有辛香2号等。
云南辣椒市场较大,鲜椒有甜锥椒如甜杂1号类型、艳红、艳美朝天椒、腊八螺丝椒等,干椒有丘北辣椒类型。
4西北辣椒主产区
主要包括甘肃、新疆、陕西等西北地区,品种类型以加工干椒、大果型螺丝椒、厚皮甜椒为主。
▲螺丝椒
新疆干椒主要是铁皮椒、板椒、线椒类型等,主要品种有红龙13号、红龙18号、博辣红牛、益都红、美国红、8819等。
大果型螺丝椒以陇椒、猪大肠系列为代表。
陕西线椒主要品种有8819、博辣新红秀等。
5东北露地夏秋辣椒主产区
该主产区主要包括东北三省、宁夏、内蒙古等辣椒种植区域,品种类型以厚皮甜椒和粗黄绿皮尖椒为主。
麻辣椒在辽宁地区有一定的种植面积,品种以沈椒系列为主;吉林等地干椒品种以金塔类型为主。
6南椒北运主产区
南椒北运主产区主要是指广东、广西、海南、云南、福建等地南菜北运基地。
该区域利用天然的气候条件进行辣椒生产,冬季辣椒北运供应内地市场。
近年来南菜北运基地种植规模有所缩减,一是由于北方保护地辣椒的发展,抢占了一部分北方冬季辣椒市场。
二是北运基地多年连作导致病虫害发生严重,种植效益下降,部分椒农放弃种植,特别是甜椒。
三是西菜东运的种植面积也有所增加。
西菜东运近几年发展较快,主要辣椒品种类型为大果型牛角椒、薄皮泡椒、黄皮尖椒、青皮尖椒等,主要品种有茂青系列、惠青系列、辣丰3号、博辣艳丽、博辣15号、苏润系列线椒、艳红、艳美朝天椒、改良苏椒5号类型等;甜椒主要有中椒105号、中椒0808等。
▲苏润一椒
▲中椒105
7高山蔬菜主产区
主要是内蒙古高原和云贵高原形成的第二阶梯地区。
在内蒙古、河北、甘肃、宁夏、山西、湖北、贵州、云南等地区,利用高纬度进
行辣椒越夏栽培而形成一些自然区域。
特点是产品夏秋季供应市场,同时也产生了西菜东运和北菜南运的说法。
栽培的品种类型有用于鲜食和脱水加工的中晚熟甜椒,鲜食品种主要有中椒4号类型;脱水加工品种主要有茄门、北星8号等类型。
河北北部以保护地栽培的彩椒为主,宁夏、甘肃以线椒、螺丝椒为主;湖北、云南以线椒、螺丝椒、薄皮辣椒为主。
云南、贵州、湖北高山蔬菜中的红泡椒品种主要有中椒6号等。
信息来源:中国蔬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