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书画鉴定三大家各有绝招自成三大流派

合集下载

中国书法的书法流派

中国书法的书法流派

中国书法的书法流派中国书法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瑰宝,历经几千年的发展,形成了多种不同的书法流派。

这些书法流派在书法史上各具特色,代表了不同的书法风格和传统。

首先,楷书是中国书法流派中最为经典、正统的一种风格。

其起源于秦汉时期,发展于魏晋南北朝时期,成熟于隋唐时代。

楷书以规整、端庄、稳健为特点,是学习书法的基础。

楷书被视为一种标准书体,被广泛应用于印刷、书法、设计等领域。

代表性的楷书大家有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等。

其次,行书是中国书法流派中的一种流畅、自由的书写风格。

起源于东晋时期,成熟于唐宋时代。

行书以笔势豪放、形神兼备为特点,体现了书法家的个性和创意。

行书在书写时注重运动、流畅,具有一种独特的韵味和美感。

代表性的行书家有张旭、怀素、米芾等。

再次,草书是中国书法流派中最为潇洒、俊秀的一种书写风格。

起源于秦汉时期,盛行于东晋至南北朝时期。

草书以行云流水、潇洒自如为特点,笔势奔放、线条简练,具有浓厚的艺术感染力。

草书在书法史上具有重要地位,被誉为“字中之王”。

代表性的草书大家有张旭、怀素、王羲之等。

此外,隶书是中国书法流派中的一种古朴、刚劲的书写风格。

起源于西周时期,发展于秦汉时代,成熟于汉代。

隶书以笔势遒劲、结构严谨为特点,具有一种极高的规范性和书写技巧。

隶书在书法史上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被誉为“字中之祖”。

代表性的隶书大家有颜真卿、怀素、王羲之等。

综上所述,中国书法拥有众多不同流派,每一种书法风格都有其独特的特点和价值。

楷、行、草、隶四种书体是中国书法中最为重要的流派,它们共同构成了中国书法优美的艺术传统,并为后人传承和发扬光大。

掌握和理解这些书法流派,不仅有助于提高书法水平,更有利于传承和发扬中华优秀的书法文化。

愿我们共同努力,传承弘扬中国书法的光荣传统,让中国书法继续熠熠生辉,为世界文化艺术作出更大的贡献。

书画鉴定的基本方法

书画鉴定的基本方法

书画鉴定的基本方法嘿,咱今儿个就来聊聊书画鉴定的那些事儿!书画鉴定,就好比是在艺术的海洋里寻找珍珠,可不能瞎摸瞎撞。

你想想看,一幅书画摆在你面前,那上面的笔墨、色彩、线条,不就像是一个人的表情和神态嘛!咱得学会从这些“表情”里看出门道来。

先来说说看笔墨。

好的笔墨就像是一个武林高手的招式,干净利落、韵味十足。

要是那笔墨乱糟糟的,拖泥带水,那可就得打个问号啦!这就好比你看到一个人走路歪歪扭扭的,是不是会觉得有点奇怪呀?再瞧瞧那色彩。

鲜艳但不俗气,淡雅但不苍白,这才是高手的水准。

要是那颜色涂得跟大花脸似的,或者黯淡得好像没睡醒,那肯定有问题嘛!这就跟咱穿衣服一样,搭配得好就好看,搭配得乱七八糟可就闹笑话啦。

还有那线条,流畅自然得像山间的溪流,弯弯曲曲却又有着自己的韵律。

如果线条生硬得像根木棍,那能是好作品吗?然后呢,咱们得看看这书画的整体构图。

一幅好的书画,构图就像是一场精彩的音乐会,有主次、有节奏。

要是乱七八糟的,这里一块那里一块,那不就成了噪音啦?接着说说落款和印章。

这就像是书画的身份证,可不能马虎。

看看那字写得是不是和书画家的风格相符,印章盖得是不是恰到好处。

要是落款歪歪扭扭,印章也模糊不清,那能让人放心吗?咱们还得了解书画家的生平、风格特点。

这就好比你了解一个人的性格,知道他平时说话做事的风格,那要是冒出个跟他平时完全不一样的东西来,你不得怀疑怀疑呀?哎呀,书画鉴定可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学会的事儿,得靠咱慢慢积累经验。

就像练功一样,得一点点修炼。

有时候可能会看走眼,那也没关系,吃一堑长一智嘛!你说,要是能准确地鉴定出一幅好书画,那得多有成就感呀!就好像你在茫茫人海中找到了那个对的人一样。

而且,这也是对艺术的一种尊重和保护呢,让那些真正的好作品能流传下去,让后人也能欣赏到。

总之啊,书画鉴定可不是件容易的事儿,但只要咱用心去学,多看看、多比较,总有一天咱也能成为鉴定高手!你还别不信,试试就知道啦!。

中国画十大流派

中国画十大流派

中国画十大流派文/美术周刊画派,也是艺术流派,是一定历史时期内思想倾向、审美趣味、创作方法、艺术风格等大致相同或近似的某些画家自觉或不自觉地结合而成的统一体,或称派别。

它在严格意义上指有共同的思想倾向、艺术观点,并有一定的组织形式和结社名称的画家群体。

画派不是“划派”,那些占领山头,抢占功名,自我标榜的不在考虑之内。

只找出具有代表性的加以介绍。

艺术造诣不分先后。

【一】北方山水画派代表人物:关仝、李成、范宽北方山水画派的几位画家是各有特点;关仝的“峭拔”、李成的“旷远”、范宽的“雄杰”,历来被称为“三家山水”。

此三人为宋人,宋代的山水画,在中国美术史上占有极为突出的地位。

特别是李成、关仝、范宽三家山水,更是“前不藉师资,后无复继踪”,即使唐代的李思训、李昭道、王维、王熊、王宰之辈再生复起,“亦将何以措手其间”。

而在郭若虚后,山水大家更不断崛起,足以与李、关、范争相媲美,未必就是“后无复继踪”。

明王世贞《艺苑卮言》评述山水画史的发展,指出大小李一变也,荆关董巨又一变也,李范又一变也,刘李马夏又一变也,大痴黄鹤又一变也的观点,在山水画这五次里程碑式的变化中,宋代占去了三变,其地位的重要,可想而知。

关仝《待渡图》127×48.5cm 【二】南方山水画派代表人物:董源、巨然南方山水画派(又称:江南画派)产生于五代北宋间。

宗师董源、巨然无疑是个中翘楚。

他们主构江南风景,画面不见高山叠嶂,陵峭怪石,而是峰峦晦明,林靡烟云,洲渚掩映一类的山光水色,表现了平淡天真的情趣。

构图方法,笔墨技法为塑造江南景色也均有创新。

与北方的山水画迥不相同。

江南画派最为重要的特色,借用荆浩对吴道子画“笔胜于象”的评论,不妨概括为“墨胜于象”,且主要体现在当时新颖的泼墨技法。

这一技法,曾被北方理论家纳入“法外一品”的逸品。

《临倪云林湖光山色》80x38cm 【三】米派代表人物:米芾、米友仁与前面两派不同,米派则为父子二人所创。

如何辨别近现代书画的真伪

如何辨别近现代书画的真伪

如何辨别近现代书画的真伪
如何辨别近现代书画的真伪,现在收藏市场中赝品越来越多,很多仿的书画作品已经达到了乱真的水平,其实书画作品的模仿自古就有,很多晋人的书法作品都是唐代仿的,这些高仿作品被称为“下真迹一等”,但是如果用仿品当真品骗人去获得更多的利益就不对了。

当然通过仔细分辨,任何仿品都是可以找到蛛丝马迹的。

在近现代书画名家中,有很多人用墨非常讲究,比如张大千画侍女就用松烟墨,于非用的墨都是自己调出来的。

李可染用的是乾隆御制墨,有人说李可染的山水画有光感,这种光感是李可染受西洋画的训练,追求一种光的效果,而且在一片暗色调中总有一道白瀑布作为亮点。

除了这些人为的手段以外,还有一点就是用墨。

御制墨的特点就是黑里发紫,紫里闪光,能够充分发挥李可染要的这种层层皴染的效果。

所以说李可染的墨笔山水,有时根本不用仔细鉴定,只要看一下墨色就能断定真伪。

另外,不要轻易相信图录。

在近两三年之内出现了一种新的情况,就是造假者采用拼凑的手法,将数幅画中的“零件”重新组合。

而且他们为了在出手时取得别人的信任,还将假画出版成册。

对动过手的画作要谨慎。

目前有假挖款的现象,其实是作假的东西,挖了款,伪装成某位名家的旧藏。

另外,警惕假回流,现在很多造假者将作好的假画装箱送到港口,然后通知买家,说有一批海外回流的书画,其实这些画根本没有出去过.。

中国三大书画鉴定泰斗的书画也是极好的!

中国三大书画鉴定泰斗的书画也是极好的!

中国三大书画鉴定泰斗的书画也是极好的!中国三大书画鉴定泰斗的书画也是极好的!徐邦达与谢稚柳、启功并称书画鉴定三大家,现如今,三位大家都离我们而去。

常年的书画鉴定练就了一双火眼金睛,三位大师的书画作品当然也是极好的。

徐邦达徐邦达(1911.7.7-2012.2.23)字孚尹,号李庵,又号心远生、蠖叟,浙江海宁人,生于上海。

1947年曾在上海中国画苑举办个人画展。

1950年调北京国家文物局,主要从事古书画的鉴定工作。

1953年以各地征集和收购到的3500幅珍贵书画作品为基础,重建故宫博物院书画馆。

1978年起,奉派到各地收藏书画,历时8年。

期间又曾去澳大利亚、美国、加拿大等国鉴定书画藏品和参加学术研讨会。

徐邦达书画家中富收藏,幼年即接触大量古今字画。

十四岁开始习画,从苏州老画师李涛(醉石)学习绘画,从赵时棢(叔孺)学习古书画鉴定知识。

稍后,又入当时海上著名书法画家、鉴赏家吴湖帆先生之门,书画与鉴赏能力日进,年不及三十,即以擅鉴古书画闻名于江南。

在徐邦达古代书画鉴别生涯中,最精彩的一笔或许当属他识别出真伪《富春山居图》,那距离他买进那件王原祁的伪作才不过5年而已。

1933年,故宫重要文物南迁,万余箱的珍贵文物分5批先运抵上海,后又运至南京。

当这批文物停放上海期间,徐邦达抓住机会去库房观摩,在那里看到了这两幅真假《富春山居图》,两幅画上都有乾隆御笔分别题说其真伪。

然而,经过徐邦达的仔细考证,他发现乾隆御笔题说是假的那张《无用师卷》实际却是真的,而乾隆题了很多字说是真的那张《子明卷》却是假的,这一说法推翻了清朝宫廷的定论,还黄大痴杰作以真面目。

谢稚柳谢稚柳(1910-1997),原名稚,字稚柳,后以字行,晚号壮暮翁,斋名鱼饮溪堂、杜斋、烟江楼、苦篁斋。

江苏常州人。

擅长书法及古书画的鉴定。

初与张珩(张葱玉)齐名,世有“北张南谢”之说。

谢稚柳书画历任上海市文物保护委员会编纂、副主任、上海市博物馆顾问、中国美协理事、上海分会副主席、中国书法家协会理事、上海分会副主席、国家文物局全国古代书画鉴定小组组长、国家文物鉴定委员会委员等。

当代山水画坛有哪些重要流派和代表人物

当代山水画坛有哪些重要流派和代表人物

当代山水画坛有哪些重要流派和代表人物
当代山水画坛存在多个重要流派和代表人物,其中最为突出的是以北京为中心的传统派和以传统派和革新派为主的新派。

传统派画家以20世纪初期中国画学研究会与湖社成员为代表,如金城、林纾等,他们致力于研究传统绘画的技法,注重笔墨的传承和发展。

新派则是在传统的基础上进行创新,代表人物有李可染、黄宾虹、傅抱石等。

此外,还有以“三吴一冯”为代表的上海传统派,他们坚守传统山水画的技法,注重笔墨的运用和意境的传达。

同时,也有以“岭南画派”为代表的广东新派,注重写生和表现自然美,强调色彩和笔墨的运用。

在当代山水画坛中,还有许多新兴的流派和代表人物涌现出来,为山水画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书画鉴定的小技巧

书画鉴定的小技巧

书画鉴定的小技巧书画的鉴定是一个很大的工程量,需要掌握很多知识和经验,还有一定的运气。

今天店铺只简要给大家介绍选一些书画鉴定的小技巧。

书画鉴定的小技巧:纸和绢纸,晋唐多是用麻制成(比如陆机《平复贴》),纸在宋代非常发达,苏轼,黄庭坚,米芾,蔡襄都用熟纸写字,另还需了解自明代后各个时期纸张分类,比如布纹纸、洒金纸、高丽纸从什么时候开始使用。

书画鉴定的小技巧:题跋与标签及印章题跋分同时代人题跋与后人题跋,多为赞美之词或鉴赏之词。

书画鉴定的小技巧:著录书目检阅是否有对某藏品的记录、说明、评价等。

书画鉴定的小技巧:装裱及作者字号、籍贯、生卒时间现存最古老的装潢是北宋的,各个时代都有鲜明的风格。

书画鉴定的小技巧:时代气息与书画家个人风格由于时代的发展,像纸张、印色、装裱式样等这些工艺也在不断地变化,比如书画用纸,像净皮绵廉、三层玉版等,虽然今天还有生产,但品质上已有很大不同。

又比如印色,好的印色多用矿物颜料制成,像上乘的朱砂、红宝石粉末等等,一般可以经数百年不变色。

关于印色,不同书画家所喜欢的颜色不同,其中还有区分。

张大千书画用具,都是他自己定制的专用品,十分讲究,为此,他在解放前曾受到不少同行的指责。

但是,对于他的书画进行鉴定却有所帮助。

关于装裱的款式、用料、工艺对鉴定书画真伪也起很重要的作用。

这些特征就是时代气息与书画家个人风格。

书画鉴定的小技巧:印章各个时代印章的特点是不相同的,印章的时代气息可以从印章的形状、篆文、质地、印色辨别出来。

宋代书画大多不加盖作者本人名字的印章,材质以铜、玉为主,印油与其他朝代有区别。

元代开始才使用石料印章,明代开始使用“印油”,据说以沈周为代表。

有些作者固定印和油,有些作者比较乱。

扩展阅读:书画的常见作假方式1.临摹。

2.勾填作假:挖、补、填、描等。

3.请人代笔。

书画鉴定的小技巧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推荐度: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浅谈书画的收藏、鉴定与评估

浅谈书画的收藏、鉴定与评估

浅谈书画的收藏、鉴定与评估(中华收藏家协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中华收藏网总裁龚经强)摘要收藏为中华文化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收藏行为具有精神、物质两方面含义:一是收藏品承载着历史、文化和艺术信息,其内涵是永恒的;二是收藏品作为商品是投资对象,具有保值增值功能,因此收藏活动也可被视为商业行为。

但不管是精神载体还是投资对象,收藏都离不开大众的鉴定与评估。

论文将着重讨论书画的收藏、鉴定与评估。

首先从书画作品分类切入介绍书画收藏,其次概述目前书画作伪方式和如何鉴定,再次谈谈如何对书画价值进行评估以及我国评估机构的现状,最后将列举两个书画鉴定的案例以供参考。

关键词:书画;收藏;鉴定;评估目录一、书画的收藏 (1)(一)书画作品的三大种类 (1)1.资源稀缺的古代书画 (1)2.群星璀璨的近现代书画 (1)3.良莠不齐的当代书画 (1)(二)收藏的注意事项 (2)1.鉴定证书不可全信 (2)2.出版物不是“保险柜” (2)3.作品价格不代表作品水平 (2)4.收藏精品而不贪图大幅作品 (2)二、书画的鉴定 (2)(一)造假方式 (2)1.完全作伪 (3)2.改头换面 (3)3.偷梁换柱 (3)4.新画做旧 (3)5.投影作伪 (3)6.印刷作伪 (3)(二)鉴定方式 (3)三、书画的评估 (4)(一)评估方法 (4)1.按质地论价 (4)2.按内容论价 (5)3.按作品的尺幅论价 (5)4.按款识论价 (5)(二)我国评估机构现状 (5)1.书画鉴定评估缺乏科学的标准和规范的程序 (5)2.书画鉴定评估缺乏统一的准入门槛和退出机制 (5)3.书画鉴定缺乏责任追究机制 (5)四、书画鉴定与评估案例 (6)(一)张宏《华子冈图》 (6)(二)赵少昂花鸟画作 (7)五、结束语 (7)参考文献 (9)书法绘画统属为书画范畴,尤以中国独有的书画书画独具魅力,其审美价值和投资价值共存的特征,为越来越多的艺术爱好者和投资者所了解。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当代书画鉴定三大家各有绝招自成三大流派
建国后,中国书画鉴定逐步走上了科学性、系统性的研究道路。

书画鉴定以时代风格和个人风格作为主要依据。

这期间,出现了三位具有代表性的鉴定家,他们在书画鉴定上各有所长,各具特色,形成了三大流派。

谢稚柳艺术鉴
定谢稚柳先生
艺术鉴定即从书画艺术的本体,包括意境、格调、笔法、墨法、造型、布局等特征入手进行鉴定,是书画鉴定最直接的路径,是鉴定的筑基功夫。

鉴定学中艺术鉴定最难,也最切实。

艺术鉴定能解决的问题,一般便无需舍近求远地依靠其它的鉴定方法进行佐证。

因此,优秀的书画家,加上厚实的书画史论功底,一般便是当然的鉴定家。

古代鉴定家都是书画的行家里手,原因也基于此。

正是从这一角度上,传统鉴定的“望气”方法才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

谢稚柳最大的长
处和贡献正在于此。

谢稚柳书法
在国家文物局古代书画鉴定组成员中,谢稚柳名列首席。

他一生的书画鉴定是和他的书画创作互为作用、相互影响的。

他从历代大量书画名作中得到创作养料,滋养了自己的创作。

反过来,丰富的创作经验又直接对鉴定产生影响。

从书画本体出发对书画进行鉴定成为谢氏的主导风格。

可以说,谢稚柳的鉴定是艺术鉴定,同时也是鉴定艺术。

谢稚柳画作
谢稚柳的鉴定艺术是在创作中一步一步深化的。

他的过人之处是着眼直达书画本身,绝对不会敲边鼓。

早在1966年,他在香港《大公报》上连载发表了《论书画鉴别》一文。

这是一篇系统的鉴定学论文。

从传统的鉴别方法,到鉴别方法的论证、辩伪,特别是讲到对书画本身认识时,精论迭出,显示出艺术家对鉴定的敏锐观察力。

他从笔墨、个性、流派诸方面来认识作品的体貌和风格。

笔墨是形成书画的基本条件,也是书画风格的重要内容,更是鉴定书画的主要依据。

谢稚柳创造性地提出“性格说”,认为鉴定的标准,是书画本身的各种性格,即它的本质。

一个画家可以产生水准高的作品,也会产生低劣的作品,问题不在于标准高低、宽严,而在于对书画本身的各种性格的认识,性格自始至终贯穿在优与劣的作品中。

基于此,谢氏对于书画作品出现特例时,即某一画家临时变换习惯性画风,或者是早年所作的不成熟样式等等,总是不被迷惑,一锤定音,具有深邃的鉴别力。

书画实践和他的望气性格使他的鉴定具有一种神奇性。

从这点上看,谢稚柳是目鉴的天才。

徐邦达先生
徐邦达技术鉴定在当代书画鉴定家中,徐邦达的鉴定著作最多,有《古书画鉴定概论》、《古书画伪讹考辨》、《古代书画过眼要录》、《历代流传绘画编年表》、《历代书画家传记考辨》、《重订清宫旧书画录》以及大量的鉴定论文,从各个方面详尽地对书画鉴定进行论述。

从他的论著中,我们注
意到,他在目鉴之外特别注重考订,诸如题款、题跋、印章、纸绢绫、装潢形制、著录等等,他无不精心审察分析,他用极其严谨的科学态度,对书画作品进行客观的研究如果说谢稚柳的“望气”具有可意会不可言传的特色,那么,徐邦达的
鉴定手法则具有系统性、可传授性,故而我们将他定位在技术鉴定。

徐邦达画作
运用著录是徐邦达鉴定古代书画的切入点,也是他鉴定的特色之一。

著录虽属辅助依据,但徐邦达已将它运用到极致。

他在《古书画伪讹考辨》一书中引用著录之量可观,并将其排比、对照、演绎、甄别,显示了他对历代著录的博览程度和驾御能力。

他在鉴定一幅古书画作品时,如果是流传有绪,总是先一一引出著录所载,然后将著录中的记载和评价加以细致周密的考辨,去伪存真,断定其是否真实可靠,再阐述自己的观点,并指出前代鉴定家的失误,重新对作品作出结论,这是徐氏依靠著录又不迷信著录的可贵之处。

徐邦达书法
徐邦达在《古书画鉴定概论》一书中,有一章为“古书画应注重各点”,“书画本身”只占一节,款跋、印章、纸绢绫、幅式和装潢形制占四节,足见他的侧重点在技术的鉴定方面,而“书画本身”一节又分三点:一、书画写作中的基本组织;二、书法中的文字考订;三、绘画中建筑物和服饰用品形制的考订。

显而易见,后两点仍属技术鉴定范畴。

这与谢稚柳
谈“书画本身”相比便明显表现出徐邦达的鉴定倾向。

他的鉴定较多依靠理智,依靠细致的考证和分析。

正因此,徐邦达的书画鉴定中运用可以运用的一切材料,并拒绝“模糊性”。

他以实事求是的态度,辩证地看问题,将科学的态度和方法运用到书画鉴定中来,是徐邦达对书画鉴定学的贡献。

启功先生
启功学术鉴定启功的书画鉴定具有另一特色,为其他鉴定家难以取代,即他以学问支撑鉴定。

作为中央文史研究馆馆长、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他对中国古典文学、文献学、目录学、版本学、考据学、历史学、音韵、训诂、书法等有很深的造诣,故而他在历代书法碑帖的鉴定和文献考据方面,具有过人之处,对书画鉴定学有着特殊的贡献。

启功绘画
《启功丛稿》是启功惟一收录书画鉴定的集子。

他在前言中以谦虚的口吻透出无比自信。

由于启功对书法的偏爱和研究的深入,加上文字学、文学、历史知识的渗透,他的鉴定以书法碑帖的考据为主,绘画鉴定为辅。

他在历代书法碑帖的考据上功力过人,多不从用笔、风格等本题语言出发,而重在考据,形成了他的鉴定特色。

他对各种版本的刻帖和各种碑帖的拓本均有深入的研究。

他的《急就篇传本考》、《半亭帖考》《孙过庭书谱考》《唐摹万岁通天帖考》、《旧题张旭草书古诗帖辨》等都不囿陈说,自出新意。

他在各门学科间
的相互渗透,在碑帖鉴定中显得尤为突出,其中古典文学知识占有很大比重。

启功不仅从碑帖中来校勘古代文学资料,而且反过来用古代文学资料来考证真伪。

启功书法文献考据是启功的长项,他的考据能力是有目共睹的,他与徐邦达不同,徐氏所据是比较专业的文献--书画著录,而启功所据范围广泛,除书画著录外,还广取各种文献史料,孙机的舆服研究以及傅熹年的建筑研究同样在书画鉴定中
起到很大作用。

从研究方法上看,这样的人才奇缺,而在学术界精通书画的人又极少,启功正好弥补了这一不足,故而他在运用学术研究的功底,进行书画鉴定的理论和实践上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