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极电凝操作程序
手术室德国蛇牌双极电凝操作流程

手术室德国蛇牌双极电凝操作流程德国蛇牌双极电凝操作流程蛇牌双极电凝仪GN160特有的两种模式:强制模式和标准模式;适用于普外科和脑外科,其中脑外科分为颅内手术和颅外手术。
一、操作流程强制模式:适应于头皮以及血管比较丰富的部位。
标准模式:适应于颅内以及颅底各部位,如剂量需加强可进入强制模式。
1: 检查电源线和脚踏的(是否)连接正常。
2: 开机按 1 键,开机后仪器进入自检,并伴有蜂鸣声。
3: 长按旋钮3秒钟后,旋钮旁边出现白光圈,逆时针旋转面板显示进入强制模式。
顺时针旋转面板显示进入标准模式。
短按旋钮可以进入工作音量参数调节,再短按进入美国制式调节。
4:选择好工作模式后长按3秒退出调节状态。
5:旋钮周边是绿色光时就可以旋转旋钮调节工作所需剂量,开始工作。
6:工作结束后按o键关机。
德国双极电凝器的优点德国双极电凝器用于脊髓及后颅窝手术有很大优点,在对脊髓表面或脑干表面进行电凝止血,或脊髓切开作电凝止血时,无深部损害这是由于电流和热的播散局限。
二、双极电凝的使用技巧:1、在达到凝血效果的前提下,使用最低功率:大功率输出容易损坏电凝工具,并且导致组织的过早碳化(粘连发生的原因),这会造成电凝镊头端的损坏,要达到相同的凝血效应,双极电凝需要的输出电量只为单极电凝的20-30%。
2、正确的操作技术:在电凝时轻微地前后移动电凝镊头端,进行间歇性电凝,(频繁而短时间的电凝优于一次性长时间的电凝),这样的电凝更可靠及有效。
3、正确的处理和清洁:每一次手术结束后,电凝镊的头端都必须用柔软的,湿润的织物擦试,避免用任何刀片和尖锐物品刮拭并清洁。
4、镊子与导线消毒:高温高压(134℃),低温等离子。
等离子体手术系统操作流程

等离子体手术系统操作流程
等离子体手术系统操作流程如下:
1.将准备好的仪器放置在手术台旁,接通电源,打开主机电源开关。
2.把脚踏控制开关置于术者脚旁,将电凝输出设置为常规数值。
3.连接双极电凝线,插入正确插口。
4.手术中,若须更改电凝输出的大小,由手术者口授电凝输出的数字,巡回护士调整后,报告调整完毕,
手术者才能开始使用。
5.手术结束后,关闭主机电源,拔出电凝线附件。
6.拔出电源插头,整理好电源线、脚踏控制开关,将仪器归位。
7.按规范要求处理仪器及可重复使用的器械。
1。
双极电凝应用技术

双极电凝应用技术 Document number:BGCG-0857-BTDO-0089-2022双极电凝在神经外科的应用技术一、历史电凝用于外科止血起源很早,用于手术的电流为高频电流(频率每秒数千周到2兆周以上)。
应用高频电流,即使电压高达数千伏,亦可安全通过人体,不引起神经或肌肉反应。
利用高频电流的热效应,使血管壁脱水皱缩、血管内血液凝固,并使血管与血凝块互融为一体,而达到有效止血目的。
1926年Cushing在Bovie协助下,创用高频电流于脑外科,至今高频电灼器或电刀已成为手术室常备器械之一。
电凝器系采用振荡管或火花间隙放电装置来产生手术所需的高频电流。
最初应用及至今仍被常用的电凝方法为“单极电凝”,即将一面积较大的金属板与病人臀部接触作为电极之一,称为病人电极或无效电极;另一电极则与止血器械连接起电凝作用,称为手术电极或有效电极。
使用单极电凝时电流通过病人身体,其热效应的大小取决于电极与身体组织接触面的大小,即单位面积电流量(电流密度)的大小与接触面积大小成反比。
无效电极的金属板与身体接触面积甚大,单位面积的电流量甚小,故对组织无热灼作用。
有效电极用于止血或切割时与组织的接触面甚小,电流密度甚大,则产生热灼止血或切割作用。
单极电凝还可与多种手术器械如止血钳、镊子、吸引器、手术刀或钢丝圈套等接触而起到止血或切割等多种用途;但其所需电量大,热扩散范围大,对周围组织损害较大,在距离电切1厘米处尚可见到组织改变,因而单极电凝在重要部位如皮层功能区、重要血管附近及脑干、脊髓、神经根等处不宜应用。
双极电凝的问世早在1940年,它与单极电凝的区别在于取消了与病人臀部接触的无效电极,而将两个电极分别接在一把镊子的两叶片上,此镊子的两叶片之间是绝缘的。
应用时电流只经过镊子两尖端之间的组织,故所需电量大为减少,一般只需单极电凝的1/4到1/3,在重要部位如脊髓内止血时甚至可将电量减低到不及单极电凝的1/10,因而热的扩散和邻近损害均相应减少。
BOWAARC350双极等离子电切功能简易操作说明

BOWA ARC350电外科能量系统
双极等离子电切功能简易操作说明
1,开机连接顺序:①连接电源线--②连接后面板脚踏开关接口--③打开后面板开关--④按下前面板按钮开机。
关机则逆序操作。
2,待机:开机后主机进入自检程序,伴随着开机音乐,面板所有窗口亮起数字8和0,自检完毕后,中部面板触摸屏点击“OK”进入待机状态。
3,匹配脚踏开关:触摸主机中部面板显示的3,出现的界面上选择脚踏板图案,再选择脚踏板连线对应的接口(左侧为1,右侧为2),点击两次“OK”回到待机界面,此时中部面板“3”部分显示脚踏板图案,说明已正确匹配脚踏开关。
4,接入电缆:将BOWA双极电缆插入第3接口(等离子电切接口),此时面板“3”亮起,点击中部面板显示的“YES”即选择首选参数(此时会出现警告界面,点击“OK”即可),系统将自动匹配首选参数:电凝最大输出功率200W、电切效果档位2,该参数适用于行前列腺电切术。
触摸功率数字显示区域可手动设置电凝最大输出功率及电切效果档位。
(如行妇科切除术,则可手动更改电切效果档位为3)。
5,功能测试:短暂踩下左边黄色踏板(CUT),系统会发出高频蜂鸣声,同时中部面板会显示为黄色,说明电切功能正常;短暂踩下右边蓝色踏板(COAG),系统会发出低频蜂鸣声,同时中部面板会显示为蓝色,说明电凝功能正常。
如果以上功能测试正常,就可以连接电切环手件进行手术操作了。
双极电凝操作程序

双极电凝操作程序-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双极电凝操作程序
1.目的
双极电凝止血效果可靠,可电灼直径以下的小血管或其分支,而不损伤周围组织;能用于分离组织,广泛用于神经外科、脊柱外科、肝胆外科、颌面及耳、鼻等手术的使用。
2.操作步骤
(1)检查电源线是否与电刀主机连接,检查双极镊子、双极线是否连接完毕。
(2)正确连接脚踏。
(3)打开主机电源,仪器自检,根据情况调节输出功率。
(4)使用过程中,及时用湿纱布擦拭双极镊子,以防镊子结痂影响使用效果。
(5)观察电刀使用情况,患者有无不良反应。
(6)停止使用双极电凝后,将输出功率恢复至最小,关闭主机电源。
(7)整理主机及连线,备用。
3.操作流程图
4.注意事项
(1)电凝时。
彭氏双极电凝

彭氏双极电凝1. 介绍彭氏双极电凝(Peng’s bipolar electrocoagulation)是一种常用于治疗消化道出血的内镜手术技术。
它通过内镜引导下的电凝作用,将高频电流传递到患者体内,以达到止血的目的。
该技术具有操作简单、安全可靠、创伤小等优点,在临床上得到了广泛应用。
2. 原理彭氏双极电凝利用高频交流电产生的热能,使组织表面温度升高,进而引发蛋白质凝固和组织坏死。
其原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高频交流电:通过内镜引导下的双极探头,将高频交流电传递到患者体内。
这种交流电具有较高的频率(通常为200 kHz至1 MHz),但较低的电压(通常不超过200 V),以确保安全性和有效性。
•热能产生:当高频交流电通过组织时,会产生阻抗,并引发组织表面温度升高。
这种热能会导致蛋白质凝固和组织坏死,从而实现止血的效果。
•电凝作用:热能产生后,蛋白质会发生变性和凝固,使血管内壁黏附在一起,并形成一个血栓。
这个血栓可以快速闭塞出血点,达到止血的目的。
3. 操作步骤彭氏双极电凝的操作步骤通常包括以下几个阶段:3.1 准备工作在进行彭氏双极电凝之前,需要进行一些必要的准备工作:1.患者安全:确保患者处于适宜的内镜检查状态,并做好术前评估和风险把控。
2.设备准备:检查内镜设备是否正常工作,并确认高频电源和双极探头的连接情况。
3.2 探头导入1.内镜引导:通过内镜引导下的探头通道,将双极探头导入到需要治疗的部位。
探头通道应足够大,以确保双极探头的顺利导入。
2.探头定位:将双极探头定位到出血点或需要凝固的组织表面。
通过内镜的放大功能,可以清晰地观察到治疗区域。
3.3 电凝治疗1.电流设置:根据实际情况,调整高频电源的输出功率和时间。
通常情况下,功率可设置为20-40 W,时间可设置为2-5秒。
2.电流传递:打开高频电源,使电流通过双极探头传递到组织表面。
在治疗过程中,应保持双极探头与组织的良好接触,并避免过度施加压力。
双极电凝钳医用说明书

【导读】双极电凝钳由抓取钳和分离钳组成,抓取钳和分离钳分别由钳嘴、套杆和手柄组成,该产品适用于腹腔镜和胸腔镜诊断和手术过程中对组织进行分离、抓取,可连接高频电用于术中凝血。
双极电凝钳分类根据不同的设计和功能,双极电凝钳可以分为以下几类:1.直立式双极电凝钳:这类电凝钳的电极头呈直立形状,用于精确定位和切割较小的组织。
2.弯头式双极电凝钳:这类电凝钳的电极头呈弯曲形状,适用于狭窄或难以触及的部位。
3.切割式双极电凝钳:这类电凝钳带有切割刃,可以同时切割和凝固组织,节省手术时间。
双极电凝钳简介双极电凝钳是一种具有双电极的电凝器。
该产品通常由手柄、电缆、电极和电源等组成。
双极电凝钳通过将高频电流传输到电极上,产生高温并切断或凝固组织,用于止血、切割或焊接等外科手术操作。
双极电凝钳用途双极电凝钳主要应用于以下几个方面:1.止血:在外科手术中,双极电凝钳常用于止血操作。
通过将高热能量传输到组织中,凝固血管并切断血液供应,实现止血效果。
2.切割:双极电凝钳的切割功能使其能够用于切割组织,如切除肿瘤、切割结肠等手术操作。
3.焊接:双极电凝钳可以焊接血管,尤其在微创手术中常用于血管连接或修补。
4.去除肿瘤:双极电凝钳的高频电流可以用于去除肿瘤组织,例如手术中切除子宫肌瘤等。
双极电凝钳原理双极电凝钳的工作原理基于高频电流和组织的电阻。
具体原理如下:1.高频电流:双极电凝钳通过电缆将高频电流传输到电极上。
2.电极导电:电极将电流传递到组织中,产生高温能量。
3.组织凝固:高温能量使组织中的蛋白质凝固,实现止血或切割效果。
双极电凝钳特点1.高温能量传输:双极电凝钳能够通过高频电流传输,产生高温能量并集中在电极头部分,从而凝固、切割或焊接组织。
2.精确控制:双极电凝钳具有可调节的功率和电流设置,医生可以根据手术需求精确控制热能的输出。
3.快速止血:双极电凝钳可以迅速凝固血管,实现快速止血效果,减少手术出血量。
4.多功能应用:双极电凝钳不仅可以用于止血,还可以用于切割组织、焊接血管、去除肿瘤等多种外科手术操作。
双极电凝钳使用说明书

DN型双极电凝钳使用说明书双极电凝钳(以下简称电凝钳)由钳头、钳杆、钳柄组成。
因其操作简单,凝血快,效果好,深受微创手术临床医生的青睐。
按《医疗器械分类规则》规定:该产品属暂时使用,从创伤进入人体腔内的有源医疗器械,失控后造成的损伤为损伤。
按《xx医疗器械分类目录》规定:该产品属6825医用高频仪器设备,类代号5,属高频电极,管理类别为II 类。
一、主要结构:1、产品结构:电凝钳由钳芯`、钳杆、钳柄、高频电缆组成,由高频电缆与高频发生器相连。
2、工作原理:高频发生器所发出的特定波形和特定负载功率,借助于电凝钳作用于患者组织表面,烧灼血管,电凝、止血。
工作时,正极电流通过电极线到达电凝钳头,闭合电凝钳,电流经另一电极线至另一钳头,形成工作回路。
电凝钳的张开与闭合由电凝钳手把控制。
操作简单、安全、可靠。
二、产品的性能:1、材料:接触人体的部位采用无细胞毒性,无刺激性,无致敏性,耐腐蚀性能良好,由3Cr13和具有一定韧性的1Cr18Ni9Ti不锈钢制造;钳柄采用聚四氟乙烯、聚苯硫醚尼龙、不锈钢等材料制造。
塑柄、U型柄规格为:Φ5X330;Ο式柄长为:250mm。
2、外观:表面平直光滑、色泽均匀,粗糙度钳头R≤0.4μm,钳杆R≤0.8μm,钳柄R≤1.6μm,不会对人体组织造成损伤。
3、电凝钳开闭灵活,无卡滞现象,钳齿清晰、完整、钳头两片吻合性能好,无偏差和错摆,塑柄钳转柄旋转灵活。
4、塑柄、U型柄钳芯拆装方便,便于清洗、消毒。
拆卸方法:右手握住手柄,用大母指按压按钮,左手向外拉钳芯即可;安装时:用右手拇指按压按钮,左手将芯插入,松开大母指,发出“啪”的一声安装完毕。
5、钳头夹持力不小于5N。
6、电凝钳耐腐蚀性能良好,常规条件下,经药物消毒不会产生腐蚀现象。
7、安全要求符合GB9706.1中BF型设备的规定,能承受GB9706.4xx规定的高频手术器械应用互连条件试验。
8、电介质强度:电极电缆的绝缘能承受电网频率3000V有效值电压及1.5倍的设备最大开路高频电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双极电凝操作程序
1.目的
双极电凝止血效果可靠,可电灼直径以下的小血管或其分支,而不损伤周围组织;能用于分离组织,广泛用于神经外科、脊柱外科、肝胆外科、颌面及耳、鼻等手术的使用。
2.操作步骤
(1)检查电源线是否与电刀主机连接,检查双极镊子、双极线是否连接完毕。
(2)正确连接脚踏。
(3)打开主机电源,仪器自检,根据情况调节输出功率。
(4)使用过程中,及时用湿纱布擦拭双极镊子,以防镊子结痂影响使用效果。
(5)观察电刀使用情况,患者有无不良反应。
(6)停止使用双极电凝后,将输出功率恢复至最小,关闭主机电源。
(7)整理主机及连线,备用。
3.操作流程图
4.注意事项
(1)电凝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