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智慧和君子人格修养课程介绍
新国学智慧与修养

Page
20
三、儒释道三教的智慧
孟子:“生我所欲也,义亦我 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 而取义者也。”(《孟子· 告子 上》)
国学智慧与人文素养
提纲: 一、何谓国学? 二、国学与人格成长有什么关系?
三、儒释道三教的智慧
四、修身成德、培养君子人格的现代意义 何在?
Page 1
一、何谓国学?
国学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通称,包括四个层 面: 第一是常识层面,即国学的ABC
第二是学术与技艺的层面
第三是道德价值与人生意义的层面 第四是民族精神,或国魂与族魂的层面
Page
16
三、儒释道三教的智慧
(一)儒家的德性的智慧 人文关怀/价值信念/礼乐教化/修身实践 《大学》:“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 民,在止于至善。”(三纲领) 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 治国、平天下(八条目) 成己成物,成己成人 内圣外王
Page 17
三、儒释道三教的智慧
Page 2
一、何谓国学?
国学的内核主要指国族历史文化的根本精 神价值。 近代仁人志士借助日本的“国学”概念, 来应对列强的野蛮侵略,包含文化侵略, 他们试图以保护文化学术来救国家民族。
Page
3
一、何谓国学? “夫国学者,国家所以成立 之源泉也。吾闻处竞争之世, 徒恃国学固不足以立国矣; 而吾未闻国学不兴而国能自 立者也。吾闻有国亡而国学 不亡者矣;而吾未闻国学先 亡而国仍立者也。故今日国 学之无人兴起,即将影响于 国家之存灭,是不亦视前世 为尤岌岌乎?” ——章太炎
章太炎
Page
4
一、何谓国学?
“国学者何?一国所有之学 也……有其国者有其学。学 也者,学其一国之学以为国 用,而自治其一国者也。国 学者,与有国而俱来,因乎 地理,根之民性,而不可须 臾离也。君子生是国,则通 是学,知爱其国,无不知爱 其学也。” ——邓实
《周易》论君子的人格素养及其形成途径

《周易》论君子的人格素养及其形成途径《周易》具有极为深刻的积极人格心理学思想,集中体现在对君子人格素养的概括及其形成途径的探讨。
在《周易》中,君子的人格素养主要有10项:仁爱、正义、知礼、知几、自强、谨慎、谦虚、诚信、持之以恒、勇敢。
君子人格素养的形成途径以“感应万物”为前提,以“反身修己”为根本。
具体的培养方法有5种:进行心性修养、坚持知识学习、加强情绪管理、磨砺坚强意志、养成良好习惯。
《周易》强调“自我决定”的重要性与积极心理学的主张不谋而合;它将君子人格的形成置于“天人合一”框架之下的主张具有中国传统的文化特色,对本土的积极人格教育有一定的启发和借鉴作用。
标签:君子人格;积极人格;人格素养;《周易》20世纪90年代以来在美国兴起的积极心理学(positive psychology)为人格心理学研究带来了一种新趋向,即关注积极人格(positive personality)的研究。
Hillson和Marie(1998)在问卷研究的基础上将积极的人格特征与消极的人格特征进行了区分,认为积极的人格特征中存在两个独立的维度:(1)正性的利己特征(positive individualism,PI);(2)与他人的积极关系(positive relations with others,PR)。
前者包括接受自我、具有个人生活目标或能感觉到生活的意义、感觉独立、感觉到成功或者是能够把握环境和环境的挑战,在这些正性的利己特征中,受到较多关注的是乐观;后者是指当自己需要时能获得他人的支持,在别人需要时愿意并且有能力提供帮助,看重与他人的关系,并对自己与他人现有的人际关系感到满意(Medvedova,1998)。
用上述眼光进行观照,中国传统文化对这种积极人格的探讨由来已久,追本溯源可至被尊为“六经之首”、“三玄之一”的《周易》:其中蕴含有对后世影响深远的积极人格心理学思想,这就是《周易》对君子人格的探讨,它主要体现在对君子人格素养的描述和形成途径的探讨两方面。
国学杨子-《国学智慧与情商管理》

国学智慧与情商管理课程背景:情商,在现代心理学家眼中,指的是人与人的情绪商数,简称EQ。
情商,在国学的语境下,涵盖了自己与心灵,自己与众生,自己与命运,自己与自然等诸多层面的情感和道理。
所谓:“发乎于情,止乎于礼”。
国学把情商与素养和文化联系起来,更适合个人修为和企业管理。
本课程萃取儒释道三家的思想精髓和“群经之首大道之源”的《易经》智慧,为你穿越时空解读当下,以达到提升国学素养和事业情商的目的。
课程特点:1、以高度提炼的国学思想精髓,启蒙事业发展中的情商提升。
2、以提升国学素养和事业情商为两大诉求,给出国学式的现实解决方案。
3、以古喻今,学以致用,升华国学在管理学中应用的现实意义。
课程对象:1、国学研修班、企业中高层领导。
2、意愿提升国学素养的各类人才。
课程时间:1-2天,6小时/天课程大纲:一、儒家智慧与情商管理1、爱心成就完美人缘2、中庸避免极端事件3、真诚化解公私恩怨4、居中守正提升高度5、自强不息赢得威望6、事君以忠上下融洽7、朝乾夕惕慎独敬畏8、君子人格坦坦荡荡9、和而不同打成一片10、周而不比不负众望案例:孔子的职场百变情商案例:孔子弟子们的情商故事案例:摄像头记录下的冠军成长经历案例:年羹尧不通人情引发的死亡导火线案例:韩国女总统朴槿惠的生命情商二、道家智慧与情商管理1、道法自然真实简单2、得时则驾能上能下3、君子盛德容貌若愚4、功成弗居功德圆满5、光而不耀绝佳人缘6、方而不割团结君子7、廉而不刿驾驭小人8、直而不肆留足面子9、虚室生白坐忘静心10、为而不争名利双收案例:一个职场常青树的情商感叹案例:孔子关于情商请教于老子案例:解读“聪明反被聪明误”案例:一个优秀副总却败在糟糕的情商案例:陈胜、项羽、刘邦的情商与成就三、佛家智慧与情商管理1、自渡渡人成人达己2、定慧均等即是禅心3、因果因缘人缘和合4、布施赞美爱出爱返5、以禅破壳放下架子6、以禅破相放下复杂7、以禅破执放下成见8、以禅破缠居敬行简9、以禅破境局外生慧10、明心见性众缘和合案例:解读心斋、坐忘、禅案例:俱胝禅师的情商一指禅案例:天然禅师的情商舍利子案例:乔布斯创造的苹果情商传奇案例:稻盛和夫的事业情商与经营之圣四、易经智慧与情商管理1、阴阳和合左右逢源2、五行生克人缘和谐3、八卦类属人情化育4、情商之象见微知著5、情商之数天算人算6、情商之理城府练达7、情商之占当断则断8、情商管理之于养生9、情商管理之于风水10、情商管理之于生命案例:史玉柱的三易情商与脑白金的销售奇迹案例:邵康节情商与与宝瓶的定数案例:办公室的五行情商保健操案例:五行人格与团队情商管理案例:家居和办公室的健康风水调整案例:现场教学数字起卦和解卦的方法(两天班特有)。
君子六艺五德四修八雅

君子六艺五德四修八雅一、君子六艺:六艺指六种技能:礼、乐、射、御、书、数。
《周礼·保氏》记载:“养国子以道,乃教之六艺:一曰五礼,二曰六乐,三曰五射,四曰五御,五曰六书,六曰九数。
另一说,“六艺”即六经,谓《易》、《书》、《诗》、《礼》、《乐》、《春秋》也。
六艺是中国古代君子的六门必修课,其内容包括五礼、六乐、五射、五御、六书、九数。
关于六艺教育的实施,是根据学生年龄大小和课程深浅,循序进行的。
并且有小艺和大艺之分。
书、数为小艺,系初级课程;礼、乐、射、御为大艺,系高级课程。
1、五礼:吉、凶、宾、军、嘉礼。
2、六乐:云门、大咸、大韶、大夏、大濩、大武六套舞乐。
3、五射:白矢、参连、剡注、襄尺、井仪。
白矢:箭穿靶子而箭头发白,表明发矢准确而有力;参连:前放一矢,后三矢连续而去,矢矢相属,若连珠之相衔;剡注:谓矢发之疾,瞄时短促,上箭即放箭而中;襄尺:臣与君射,臣与君并立,让君一尺而退;井仪:四矢连贯,皆正中目标。
4、五御:鸣和鸾、逐水车、过君表、舞交衢、逐禽左。
鸣和鸾:谓行车时和鸾之声相应;逐水车:随曲岸疾驰而不坠水;过君表:经过天子的表位有礼仪;舞交衢:过通道而驱驰自如;逐禽左:行猎时追逐禽兽从左面射获。
5、六书: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
(转注、假借是识字方法,象形、指事、会意、形声是造字方法,其中形声字约占百分之九十。
)6、九数:方田、栗布、差分、少广、商功、均输、盈朒、方程、勾股。
二、君子五德:何谓五德:1、一说:温良恭俭让,出自:《论语.学而》:“夫子温良恭俭让以得之。
夫子之求之也,其诸异乎人之求之与?”2、二说:恭宽信敏惠,出自《论语.阳货》:子张问仁于孔子。
孔子曰:“能行五者于天下为仁矣。
”“请问之。
”曰:“恭、宽、信、敏、惠。
恭则不侮,宽则得众,信则人任焉,敏则有功,惠则足以使人。
”三、君子四修:何谓四修:四修争议较大,1、一说:恭敬惠义,出自:《论语.公冶长》:子谓子产“有君子之道四焉,其行己也恭,其事上也敬,其养民也惠,其使民也义。
《弟子规》第一课国学的智慧

❖ 子曰:“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 孟子曰:“仁也者,人也。合而言之,道 也。”
❖ 案例: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返回
教化礼智,强化员工遵章守纪
❖ 《左传》:“夫礼,天之经也,地之义也,民之行也。 天地之经,而民实则之。”
❖ 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 动。”
❖ 案例:孙武练兵 返回
“含德之厚,比于赤子。毒虫不螫,猛 兽不据,攫鸟不搏。”
返回
道家文化思想的作用:
(2)知足常足,欲望无限,适时知 足常乐,放松身心。
“故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长久。”
“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故知足之足,
常足矣。”
返回
道家文化思想的作用:
(3)上善若水,水善利不争,柔 弱却能胜刚强,人亦可仿。
教导忠恕,使员工忠诚企业,宽容同事
❖ 子曰:“参乎!吾道一以贯之。”曾子曰:“唯。” 子出,门人问曰:“何谓也?”曾子曰:“夫子之道, 忠恕而已矣。”
❖ 子曰:“言忠信,行笃敬,虽蛮貊[mò]之邦,行矣。 ❖ 案例:史玉柱的东山再起
返回
习谨守信,减少员工失误,降低企业风险 ❖ 子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 《弟子规》:“斗闹场,绝勿近;邪僻事,绝勿
返回
国学的分类
❖ (1)以学科分,应分为哲学、史学、宗教学、文 学、礼俗学、考据学、伦理学、版本学等,其中以 儒家哲学为主流;
❖ (2)以思想分,应分为先秦诸子、儒道释三家等, ❖ (3)国学以《四库全书》分,应分为经、史、子、
集四部, ❖ (4)以国学大师章太炎《国学讲演录》所分,则
分为小学、经学、史学、诸子和文学。
返回
儒家修身五大境界:
小人,士,贤人,君子,圣人
《自强不息的人格修养》教学设计

《自强不息的人格修养》教学设计(基础版)一、理论基础和根据古老的中华民族源远流长,在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创造了灿烂的文化,形成了高尚的道德准则、完整的礼仪规范和优秀的传统美德,被世人称为“文明古国,礼仪之邦”。
加强对青少年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完善青少年的道德品质,培育理想人格,提升政治素养是我们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
为此,本课编写的重要依据《完善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指出:“着力引导青少年学生明辨是非、遵纪守法、坚韧豁达、奋发向上,自觉弘扬中华民族优秀道德思想,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培养青少年学生做知荣辱、守诚信、敢创新的中国人。
”因此本课选取了立志、气节、守信、创新、好学等方面的故事及相关传统美德格言,旨在引导学生通过探究活动,能够在人格修养等方面汲取中华传统美德的精华,不断提高自己的个人修养。
二、课标根据本课是依据《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2011版)中主题五“我们的国家”第9条“知道我国是有几千年历史的文明古国,掌握应有的历史常识,了解中华民族对世界文明的重大贡献。
珍爱我国的文化遗产。
”来设计的。
三、教学目标1.学科素养目标:通过“名言”的解析学习,了解“明志”“气节”“诚信”、“求新”等中国传统美德的含义。
2.能力目标:通过古代历史名人的经典美德故事的学习领悟“自强不息”传统美德的内涵,在感悟实践中提升个人的品德修养。
四、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进入了高年段的学习,从学生的身心发展和道德认知看,五年级的学生正处于身心发展的快速期,喜欢探查未知事物,有一定的道德认知和判断能力,从学生所处的社会环境看,五年级学生接受信息渠道较多,受多元文化的影响较大,耳满目染了一些传统美德的相关内容,但比较零散、碎片,缺少系统性,不同学生个体了解的程度也不尽相同。
五、教学重难点1.了解自强不息的典型事例,感悟自强不息的精神内涵。
2.体会自强不息的意蕴,愿意用它来引导自己的生活。
六、教学方法教师教法:讲授法、谈话法、讨论法。
第一课 君子立德 ppt课件

疏通文意
原文
注释
子曰: (1)孙:同逊,
“奢则不 孙,俭则 固。与其 不孙也, 宁固。”
恭顺。不孙, 即为不顺,这 里的意思是 “越礼”。 (2)固:简陋、 鄙陋。这里是
寒酸的意思。
译文 孔子说:“奢侈 了就会越礼,节俭 了就会寒酸。 与其越礼,宁 可寒酸。
疏通文意
【评析】 春秋时代各诸侯、大夫等都极为奢侈豪华, 他们的生活享乐标准和礼仪规模都与周天子没有 区别,这在孔子看来,都是越礼、违礼的行为。 尽管节俭就会让人感到寒酸,但与其越礼, 则宁可寒酸,以维护礼的尊严。
精品资料
• 你怎么称呼老师?
• 如果老师最后没有总结一节课的重点的难点,你 是否会认为老师的教学方法需要改进?
• 你所经历的课堂,是讲座式还是讨论式? • 教师的教鞭
• “不怕太阳晒,也不怕那风雨狂,只怕先生骂我 笨,没有学问无颜见爹娘 ……”
• “太阳当空照,花儿对我笑,小鸟说早早早……”
疏通文意
获取财利时,要思考是否合乎
义的准则-:。”
疏通文意
【评析】 本章通过孔子所谈的“君子有九思”,把人 的言行举止的各个方面都考虑到了, 他要求自己和学生们一言一行都要认真思考 和自我反省, 这里包括个人道德修养的各种规范,如温、 良、恭、俭、让、忠、孝、仁、义、礼、智等等, 所有这些,是孔子关于道德修养学说的组成部分.
“君子有九思: 看的时候,要思考看清与否;
视思明,听思聪, 色思温,貌思恭, 言思忠,事思敬, 疑思问,忿思难, 见得思义。”
听的时候,要思考是否听清楚; 自己的脸色,要思考是否温和, 容貌要思考是否谦恭;
言谈的时候,要思考是否忠诚;
办事要思考是否谨慎严肃;
遇到疑问,要思考是否应该向
国学智慧与身心修养(下)

“慎独”,最通常的理解是: 一个人独处的时候,也要严格要求 自己,也要谨慎,不能够麻痹大意。
有学者考证发现,以 上解释中的“慎”和“独” 均理解有误。
1 “独”
己人所
所 独 知
” 之 地 。
内 心 世 界 “ 人 所 不 知 、
谓 “ 独
” , 是 指
一 个
按 照 中 西 医 的 说 法 ,
2 “慎”
明朝状元罗 明恩的故事
《儒家修身九讲》一书结合现代人的实 际情况,对古人“修身”的思想进行了探讨, 并概括出“修养”的九大范畴。
该书在韩国极其畅销,被列为“三星集 团”CEO的必读书之一。
六、“修养”的方法
“静坐”指专门创造一个时间让自己静下心来。
如果你长期养成一种静坐的习惯,哪 怕每天只静坐几分钟的时间,久而久 之你就会发现,自己正变得神清气爽。
读
力。有文化的人和没文化的人的自我
书 是
反省能力是有差别的;对自我要求比
为
较高的人和对自我要求比较低的人,
了
自我反省的能力也是有差别的;一个
培 养
对古人修身经验、修身思想有更深刻
自
了解的人,比一个对古人思想缺乏了
省
解的人的自我反省能力要强得多。
能
力
所谓“在世上磨”,是指能够把 自己从书本里,或者在静坐中、读书 中体会到的一些修身道理,和自己的 实际生活紧密结合起来,随时随地加 以应用。
我们对身边所有人的 印象,在很大程度上取决 于他们的说话方式。
此外,作为一个旁观 者,我们容易了解他人的 说话方式,但对于我们自 己,却未必容易。
对自己亲弟弟受到挫折就自甘沉沦、 堕落的行为,我感到心痛,总是批评和斥 责他。因为说话方式不太正确,导致最后 与弟弟针锋相对,两人关系不断恶化。挫 败感使得自己恨屋及乌,对弟弟的说话方 式、语气、表情都很讨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国学智慧和君子人格修养课程介绍
国学智慧和君子人格修养课程旨在让人们了解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智慧和价值,培养学生高尚的人格修养。
在这门课程中,学生将学习关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各种知识,包括诗词、经典、风俗、礼仪等。
学生还将会探讨中国文化的核心思想,如“仁爱”、“诚信”、“谦虚”、“忍让”等。
此外,学生还将了解中国传统文化如何与现代生活和社会融合。
学生通过这门课程,将会增强自身的道德观念和实践能力,培养出高尚的人格品质。
同时,这门课程也将会对学生的中华文化认知和传承做出重要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