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考《中外民俗》 第七章 工艺美术民俗

合集下载

中外民俗名词解释

中外民俗名词解释

民俗:是广大民众所创造和传承的文化现象民间:指民众中间主要组成部分是直接创造物质,精神财富的广大中下层民众,相对于官方习俗:就是习惯,风俗;个人或集体的传统、传承的风尚、礼节、习性风俗:指人们在社会生活中时代传承相沿成习的生活模式,是一个社会群体在语言,行为和心理上的集体习惯经济民俗:是指人们在创造和消费物质过程中所形成的民俗。

社会民俗:是指人们在特定的条件下所结成的社会惯制,它所涉及的是从个人到家族,民族,国家乃至国际社会在结合,交往过程中使用并所传承的集体行为方式。

信仰民俗:指在物质文化与制度文化基础上形成的有关意识形态方面的民俗。

游艺民俗:指民间传统的文化娱乐活动,包括口头语言民俗,民间歌舞民俗,游戏竞技民俗等民俗的集体性:是指民俗在产生,流传过程中表现出来的基本特征,民俗的模式性:也称类型性,是指民俗的内容和形式方面的彼此相似性。

民俗的传承性:是民俗文化在时间上的纵向延续过程,体现了民俗的历史发展。

民俗的播布性:是民俗文化在空间上的横向传播过程。

体现了民俗的空间伸展民俗的稳定性:民俗一旦产生,就会伴随着人们的生产及生活方式长期相对的稳定下来,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的一部分。

民俗的变异性:在民俗传承和播布过程中引起的内容和形式上的变化民俗的功能:是指它在人类社会生活中的作用。

民俗的社会功能:民俗的功能是指它在人类社会生活中的作用。

民俗的娱乐功能:是指民俗能对社会成员心理产生快乐和愉悦的调剂作用。

民俗的审美功能:指民俗对社会成员心理产生悦耳悦目和悦神悦意的审美作用。

教化功能:指民俗在个人行为过程中的教育和潜移默化的作用。

规范功能:是指民俗对社会成员行为方式所具有的约束和控制作用。

维系功能:是指民俗统一人们的行为与思想,使社会成员保持向心力和凝聚力。

服饰:有关人体外部装饰的总称。

其构成主要包括四类:衣着;各种附加的装饰物;对人体自身的装饰;具有装饰作用的生产工具、护身武器和日常用品。

服饰民俗:是一个地区生活风尚的表征,服、饰结合的民俗既指衣饰,也包含穿着者的行为和文化习惯。

00199中外民俗考试大纲

00199中外民俗考试大纲

00199中外民俗考试大纲湖北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课程考试大纲课程名称:中外民俗课程代码:00199第一部分课程性质与目标一、课程性质与特点本课程是高等院校、高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核心课程之一。

该课程通过对民俗的基本原理的学习,对服饰民俗、饮食民俗、居住民俗、交通民俗、农业民俗、工艺美术民俗、人生礼仪民俗、人际礼仪民俗、岁时节日民俗、游艺民俗、宗教信仰民俗等各类民俗事象进行分类介绍,为学生提供了较为系统的民俗文化基础知识。

把理论与实际结合起来,致力于体现教学改革的最新理念,在结构、内容等方面有所创新,给学生提出更多、更新、更系统、更富于指导的基本理论和知识,使自考学生更多、更好的了解中国民俗的基本知识。

二、课程目标与基本要求课程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全面了解丰富多彩的世界民俗文化,增强对历史文化和中外各民俗的认识,系统地掌握民俗学的基本概念、民俗的基本特征和社会功能以及民俗与旅游之间的密切关系,能从民俗的深层文化内涵出发,揭示民俗文化与旅游文化之间的本质联系,探索旅游文化活动的特征及其发展规律,为旅游深度发展奠定文化学基础。

基本要求:学习本门课程,要求理论联系实际,能用所学民俗方面的知识与旅游业发展过程中的实际问题紧密结合,为民俗文化旅游发展添砖加瓦。

三、与本专业其他课程的关系本课程是旅游管理专业所设的一门专业核心课,它是一门以民间风俗习惯为研究对象的人文科学。

学生在学习本门课程之前,需要掌握中国文化知识、旅游学知识。

第二部分考核内容与考核目标第1章民俗概述一、学习目的与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学生应当把握民俗的概念和分类、民俗的基本特征与功能、民俗的形成、民俗与旅游的关系等知识点。

能具备运用本章相关案例培养在其特定情境中分析问题的能力。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一)民俗的定义及分类、民俗的基本特征、民俗的功能(重点)识记:民俗的定义理解:民俗的定义及分类、民俗的基本特征、民俗的功能应用:运用民俗知识研究相关案例,提升人文素养(二)民俗与旅游(次重点)理解:民俗与旅游的关系应用:将民俗资源与旅游开发结合(三)民俗的形成(一般)理解:民俗形成的原因。

自考中外民俗试题_浙江省7月自考试卷

自考中外民俗试题_浙江省7月自考试卷

自考中外民俗试题_浙江省2009年7月自考试卷浙江省2009年7月自考中外民俗试题课程代码:00199一、名词解释(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3分,共12分)1.民俗2.居住民俗3.工艺美术民俗4.岁时节日民俗二、填空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空1分,共10分)请在每小题的空格中填上正确答案。

错填、不填均无分。

1.民俗文化是重要的________,能丰富旅游活动,提高经济效益。

2.服饰是人类特有的________。

3.饮食结构是指日常生活中一日三餐的主食、菜肴和饮料的________。

4.庭院住宅是分布最广、应用最基本的居住形式,不论是在中国还是日本、________,都可见到它的踪影。

5.栈道又名阁道,是沿________修建的一种道路。

6.坎儿井是维吾尔族地区的________工程。

7.“七宝烧”是日语对________的称谓,因为日本人认为这类工艺非常美丽华贵。

8.丧葬礼仪是人的一生当中最后一项________。

9.国讳又称官讳,是举国都应________的名称。

10.感恩节是美国独创的、最具美国特色的节日,在每年11月的第四个________举行。

三、双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有两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错选、多选、少选或未选均无分。

1.按民俗的内容划分可将其划分为经济民俗、游艺民俗、( )A.社会民俗B.信仰民俗C.生产民俗D.商贸民俗E.饮食民俗2.一个民族的民俗形成的原因有经济的、政治的、________等四方面的因素。

( )A.社会的B.宗教的C.地域的D.地理的E.信仰的3.影响服饰民俗的主要因素有性别、年龄、职业和________等多种。

( )A.颜色B.式样C.质地D.样式E.色彩4.意大利服装大致可以分为普通服装、正式服装和________等四种。

( )A.民族服装B.民间服装C.流行服装D.款式服装E.时尚服装5.粤菜是广东菜的总称。

《中外民俗》课程教学及考核大纲

《中外民俗》课程教学及考核大纲

山东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在校生实践课程考核《中外民俗》(本科)教学及考核大纲山东师范大学自考本科目录第一部分学习过程评价考核大纲.....................................................................一、课程性质及课程设置的目的、课程的基本要求、本课程与相关课程的关系 .................................................................................... 错误!未指定书签。

二、课程内容和考核要求...................................................................................三、考核方式.......................................................................................................四、评价标准....................................................................................................... 第二部分综合考核部分考试大纲.....................................................................一、课程性质及课程设置的目的、课程的基本要求、本课程与相关课程的关系 ......................................................................................................................二、课程内容和考核要求................................................................................... 第一章绪论....................................................................................................... 第二章物质生产民俗....................................................................................... 第三章物质生活民俗....................................................................................... 第四章社会组织民俗....................................................................................... 第五章岁时节日民俗....................................................................................... 第六章人生仪礼............................................................................................... 第七章民俗信仰. (12)第八章民间科学技术....................................................................................... 第九章民间口头文学(上)........................................................................... 第十章民间口头文学(下).. (15)第十一章民间语言........................................................................................... 第十二章民间艺术........................................................................................... 第十三章民间游戏娱乐...................................................................................第十四章中国民俗学史略............................................................................... 第十五章外国民俗学概况............................................................................... 第十六章民俗学研究方法...............................................................................三、考核方式.......................................................................................................四、考试题型....................................................................................................... 第三部分有关考核大纲的说明及实施要求.....................................................一、学分和学时...................................................................................................二、使用教材.......................................................................................................三、对助学院校的要求.......................................................................................四、关于考核方式的说明 (28)第一部分学习过程评价考核大纲一、课程性质及课程设置的目的、课程的基本要求、本课程与相关课程的关系《中外民俗》课程是山东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旅游管理专业的专业课程之一。

自考中外民俗知识点

自考中外民俗知识点

自考中外民俗知识点【篇一:自考中外民俗知识点】第一章民俗概述 1、民俗的定义:使广大民众所创造和传承的文化现象。

2、民俗的分类:经济民俗、社会民俗、信仰民俗、游艺民俗。

3、民俗的基本特征:民俗的集体性与模式性、民俗的传承性与播布性、民俗的稳定性与变异性、民俗的民族性与地方性、民俗的原始性与神秘性。

4、民俗的社会功能:民俗的教化功能、民俗的规范功能、民俗的娱乐功能、民俗的审美功能、民俗的维系功能。

5、民俗的形成:(一)经济的原因(二)【篇二:自考中外民俗知识点】民俗即民间风俗,是广大民众所创造和传承的文化现象。

民俗的分类,按内容来分,分为经济民俗,社会民俗,信仰民俗,游艺民俗。

经济民俗,是指人们在创造和消费物质过程中所形成的民俗。

(生产民俗,商贸民俗,饮食民俗,服饰民俗,居住民俗,交通民俗等。

)社会民俗,是指人们在特定的条件下所结成的社会惯制,它所涉及的是从个人到家庭,家族,乡里,民族,国家乃至国际社会在结合,交往过程中使用并所传承的集体行为方式。

(主要家庭乡里民俗,人际交往民俗,人生礼仪民俗,岁时节日民俗等)信仰民俗,指在物质文化与制度文化基础上形成的有关意识形态方面的民俗。

民俗的基本特征:集体性与模式性传承性与播布性稳定性与变异性民族性与地方性原始性与神秘性民俗的集体性:是指民俗在产生,流传过程中表现出来的基本特征,也是民俗的本质特征。

民俗的传承性:是民俗文化在时间上的纵向延续过程,它体现了某一民俗的历史发展。

民俗的播布性:是民俗文化在空间上的横向传播过程。

俗话说“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指的就是民俗的地方性。

“上刀山,下火海”“上刀梯”以及面具舞的表演,都表现了民俗的原始性和神秘性。

民俗的功能是指它在人类社会生活中的作用。

民俗的社会功能分为:教化功能,规范功能,娱乐功能,审美功能,维系功能。

民俗的娱乐功能,是指民俗能对社会成员心理产生快乐和愉悦的调剂作用。

民俗的审美功能,是指民俗能对社会成员心理产生悦耳悦目和悦神悦意的审美作用。

中外民俗名词解释

中外民俗名词解释

民俗:是广大民众所创造和传承的文化现象民间:指民众中间主要组成部分是直接创造物质,精神财富的广大中下层民众,相对于官方习俗:就是习惯,风俗;个人或集体的传统、传承的风尚、礼节、习性风俗:指人们在社会生活中时代传承相沿成习的生活模式,是一个社会群体在语言,行为和心理上的集体习惯经济民俗:是指人们在创造和消费物质过程中所形成的民俗。

社会民俗:是指人们在特定的条件下所结成的社会惯制,它所涉及的是从个人到家族,民族,国家乃至国际社会在结合,交往过程中使用并所传承的集体行为方式。

信仰民俗:指在物质文化与制度文化基础上形成的有关意识形态方面的民俗。

游艺民俗:指民间传统的文化娱乐活动,包括口头语言民俗,民间歌舞民俗,游戏竞技民俗等民俗的集体性:是指民俗在产生,流传过程中表现出来的基本特征,民俗的模式性:也称类型性,是指民俗的容和形式方面的彼此相似性。

民俗的传承性:是民俗文化在时间上的纵向延续过程,体现了民俗的历史发展。

民俗的播布性:是民俗文化在空间上的横向传播过程。

体现了民俗的空间伸展民俗的稳定性:民俗一旦产生,就会伴随着人们的生产及生活方式长期相对的稳定下来,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的一部分。

民俗的变异性:在民俗传承和播布过程中引起的容和形式上的变化民俗的功能:是指它在人类社会生活中的作用。

民俗的社会功能:民俗的功能是指它在人类社会生活中的作用。

民俗的娱乐功能:是指民俗能对社会成员心理产生快乐和愉悦的调剂作用。

民俗的审美功能:指民俗对社会成员心理产生悦耳悦目和悦神悦意的审美作用。

教化功能:指民俗在个人行为过程中的教育和潜移默化的作用。

规功能:是指民俗对社会成员行为方式所具有的约束和控制作用。

维系功能:是指民俗统一人们的行为与思想,使社会成员保持向心力和凝聚力。

服饰:有关人体外部装饰的总称。

其构成主要包括四类:衣着;各种附加的装饰物;对人体自身的装饰;具有装饰作用的生产工具、护身武器和日常用品。

服饰民俗:是一个地区生活风尚的表征,服、饰结合的民俗既指衣饰,也包含穿着者的行为和文化习惯。

2017年自考中外民俗个人整理重点

2017年自考中外民俗个人整理重点

2017年自考中外民俗个人整理重点民俗是指广大民众所创造和传承的文化现象,是民间风俗的总称。

保护和发展民俗文化是非常重要的。

按照内容来分,民俗可以分为经济民俗、社会民俗、民俗和游艺民俗。

然而,旅游业对民俗文化也有消极影响,比如同化和庸俗化,对民族传统文化的冲击等。

服饰民俗是指人们在特定条件下所结成的社会惯制,涉及从个人到家庭、家族、乡里、民族、国家的服饰民俗的产生和发展。

服饰民俗的发展可以分为四个阶段,分别是遮身蔽体、适应生产需要、成为社会角色和等级身份的标志、以及仪民俗和岁时节日民俗等。

影响服饰民俗的因素包括性别、年龄、职业、地位、用途、民族、季节、治疗、色彩、样式和工艺等。

民俗的基本特征包括集体性、模式性、传承性和播布性。

服饰民俗的文化内涵则包括崇宗敬祖、强调礼仪伦常、稳定性与变异性、民族性与地方性、原始性与神秘性,以及成为某种政治观念的载体等。

民俗的集体性是指其在产生和传播过程中表现出来的基本特征和本质特征。

例如,胡服是指中国北方游牧民族的服装,体现了某一民俗的历史发展。

民俗的传承性则是指其在时间上的纵向延续过程。

民俗的播布性则是指其在空间上的横向传播过程。

不同的地区和民族有不同的服饰民俗特征。

例如,东北少数民族的服饰特征包括满族一年四季穿袍服,朝鲜族穿上衣、斜襟、左衽、宽型袖筒和宽腿长裤,赫哲族则以鱼皮衣为标志,而鄂伦春族则以狍皮为原料制作服饰和生活用品。

民俗的功能是指它在人类社会生活中的作用。

的概念在韩国饮食中很重要。

3、印度:素食为主,以香料为特色,烤饼、咖喱、煎饼、酸奶、芝士、茶为主要食品。

4、泰国:以辣味和香味为特色,经常使用椰浆、柠檬草、姜、大蒜等食材,有炒饭、炒面、咖喱、烤肉、沙拉等多种食品。

二)欧洲国家的饮食民俗1、法国:讲究食材的新鲜和质量,以奶油、芝士等为特色,有法式面包、奶油蛋糕、红酒、香槟等特色食品。

2、意大利:以面食、奶酪、橄榄油为主要食材,有披萨、意面、意大利面、千层面等特色食品。

2011年7月浙江自考真题中外民俗

2011年7月浙江自考真题中外民俗

2011年7月浙江自考真题中外民俗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广西瑶族的“祭盘王”的巫术活动,反映的是民俗的原始性和( )A.传承性B.稳定性C.民族性D.神秘性2.“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反映的是民俗形成__________的原因。

( )A.宗教B.地理C.经济D.政治3.在游猎生活中创造了狍皮服饰文化的是( )A.赫哲族B.朝鲜族C.鄂伦春族D.满族4.唐宋时,苏菜和__________同为“南食”两大台柱。

( )A.浙菜B.徽菜C.粤菜D.闽菜5.主要流行于我国中南和西南的少数民族中,以及东南亚和大洋洲一带的是( )A.洞穴居B.干栏式建筑C.帐篷D.长屋6.潍坊是风筝的发祥地,而风筝起源于__________时期。

( )A.春秋B.战国C.汉代D.五代7.__________有电车王国之称。

( )A.英国B.法国C.意大利D.瑞士8.下列普遍实行稻麦、水稻一年二熟制,粮食作物以水稻为主,小麦为辅的是( )A.东北区B.黄淮地区C.长江中下游地区D.华南区9.培育出十余种水稻,而以“黑糯米”最为独特的是( )A.布依族B.京族C.傣族D.白族10.__________在平原农村推广了VAC经济模式。

( )A.越南B.印度C.印度尼西亚D.泰国11.漆器和漆画即( )A.金属工艺B.雕刻工艺C.髹漆工艺D.木工艺12.__________有制作精良的武士用的剑和盾。

( )A.荷兰B.希腊C.瑞典D.西班牙13.喜欢在5月到9月这段时间结婚,尤爱在7月份喜结良缘的是( )A.巴西B.美国C.法国D.加拿大14.__________有三月三吃“乌饭”过节的传统。

( )A.黎族B.畲族C.土家族D.瑶族15.__________教堂寺庙之多,密度为“世界之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七章工艺美术民俗
7.1.工艺美术民俗概述:工艺美术民俗
是人们在生产,制作生活日用工艺品和装饰欣赏工艺品过程中形成的传承模式,是民俗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7.1.1.工艺美术民俗的形成和发展
原始社会:石器,陶器。

纺织,牙雕,泥塑,木雕
奴隶社会:青铜工艺为代表。

奴隶社会进入青铜时代。

陶器,玉器工艺。

石雕,牙骨雕,漆器,木器,染织,皮革。

封建社会:雕刻,织绣印染,陶器,漆器,金属制造,建筑装饰。

《都工记》《天工开物》。

鲁班,黄道婆,马钧。

近现代社会:东西文化交流为工艺美术的发展增添了新的活力。

开拓了新的空间。

天津泥人张的泥塑,河北王志赏,潍坊的风筝,宁夏的地毯。

一方面传统工艺继续存在和发展,工艺品的许多种类不断推陈出新。

另一方面,现代工艺美术的诞生和发展。

当代社会:传统工艺,现代工艺美术设计。


代艺术运动影响了工艺美术的形式和内容。

7.1.2.工艺美术民俗的分类
生活日用品:陶瓷,竹编,草编,玻璃工艺品。

装饰欣赏工艺品:
陶瓷工艺
金属工艺
织绣工艺
雕刻,印染,纺织,刺绣
7.1.3.工艺美术民俗的旅游价值
1)工艺美术民俗的审美特征
(1)功能美:少数民族民间工艺品大多与生活生产
相联系,具有一定的实用功能。

(2)形式美:造型美,图案美,色彩美。

(3)质地美:材质本身的审美性直接影响作品的艺
术特色。

2)如何使工艺品成为旅游纪念品
(1)突出纪念性,艺术性,实用性
(2)突出民族风格和地方色彩
7.2.中国工艺美术民俗
(1)历史悠久:中国的石雕,陶器,牙雕,编织可
以追溯到原始社会时期。

(2)品类齐全:工艺品种类繁多,不胜枚举。

(3)技艺精湛:中国工艺美术的精湛技艺受到世人
的推崇。

(4)风格独特:中国各种工艺品都有鲜明的民族特
色。

(5)不断创新:中国工艺美术在不断创新中向前发
展。

7.2.1.汉族工艺美术民俗
陶瓷工艺:瓷都景德镇,陶都江苏宜兴
金属工艺:铁画,景泰蓝。

铁画—安徽芜湖。

景泰蓝—北京。

织染工艺:“四大名绣”:湖南湘绣,苏州苏绣,广东粤绣,四川蜀绣。

其他,北京京绣,温州瓯绣,武汉汉绣,山东鲁绣
雕刻工艺:翡翠,白玉,绿松石,金青石,孔雀石,芙蓉石,南阳玉,木变石。

树根雕刻。

髹漆工艺:彩绘漆,金漆,雕漆,填漆。

木工艺:北京,苏州,广州,上海,宁波。

紫檀,花梨;床,梳妆台,沙发,松鹤三扇屏,五扇仕女座屏。

民间工艺:剪纸,年画,泥塑,面塑,木雕,草编,竹编。

惠山泥人。

陕西彩泥偶,东阳木雕,黄杨木雕,潮州木雕。

面塑,北京”泥人汤“,浙江嵊州竹编,广东高要的草编。

四川藤编。

7.2.2.少数民族工艺美术民俗
1)东北少数民族工艺美术民俗
(1)满族
①织绣:荷包香囊
②木雕:幔杆是满族常见的木工艺品。

③金属:银配饰,大簪
④剪纸,泥塑,绢花
(2)鄂伦春族
①皮制品:烟荷包,香袋,腰饰,针线包。

②桦皮制品:
(3)达斡尔族
①雕刻:木刻和桦树皮雕刻。

②刺绣:平绣,贴补绣,折叠绣。

(4)赫哲族
①织绣:鱼鳞纹,云彩纹,波浪纹。

②桦皮工艺:桦树皮为夏帽,桦皮船,住房。

(5)锡伯族
①雕刻:住房刻有各种禽兽。

②刺绣:擅长刺绣,挑花和贴花。

2)西北少数民族工艺美术民俗
(1)回族
①染织:针扎,刺绣工艺。

②金属:瓶,炉,盒。

③雕刻:砖雕。

(2)维吾尔族
①刺绣:绣花帽“朵巴”
②地毯
③金属:英吉沙小刀,阿甫七,净手壶。

(3)蒙古族
①雕刻:石雕,木雕,骨雕。

②彩绘,刺绣
③金属:银碗,蒙古刀,银壶。

(4)塔吉克族
①刺绣
②编织:五彩花纹毛线袜
(5)哈萨克族
①刺绣:
②雕刻
③金属
3)西南少数民族工艺美术民俗
(1)瑶族
①染织:蜡染,瑶锦。

②编织:都安竹编。

③金银:银条,银坠。

④木雕:浮雕手法。

(2)布依族
①染印工艺:靛染,扎染,蜡染。

②织锦:贵州镇宁织锦。

③刺绣:“雕贵”“姑绣”
④布依地毯:布依地毯,滇南版纳地毯,川西阿坝地毯为我国西南三个毯种。

⑤剪纸:民间剪纸,贵州惠水县。

⑥竹编:竹子,竹编。

⑦陶器:平塘牙舟陶器。

⑧通草堆画
(3)藏族
①制陶
②金属
③纺织
(4)毛南族
①雕刻:石雕和木雕。

②编织:“顶卡花”“花竹帽”
(5)怒族
①编织:怒毯
②转扇:形似宫女的团扇。

③弩箭:男子防身,获取猎物的工具。

英武象征的佩戴饰物。

(6)壮族
①编织:壮锦
②陶瓷:钦州朱泥工艺陶瓷。

“泥兴陶”
(7)白族
①石雕:大理石之乡
②木雕:剑川木雕
③扎染:先扎布后染色
④编织:大理草帽
⑤金属:扭丝手镯。

(8)彝族
①雕刻:木雕,石雕
②剪纸:刺绣,贴花
③绘画:漆器漆绘。

(9)苗族
①蜡染:蜡画和染色
②挑花:挑花世代相传。

③刺绣:“苗绣”
④银饰:银花,项圈,耳环,手镯,项链等。

⑤编织:竹编,麻编,草编。

(10)侗族
①织绣:蓝靛为染料。

②竹木器制作:竹木器
③羌族:挑花,刺绣都是羌族的民间艺术。

4)中南少数民族工艺美术民俗
(1)黎族
①织染:黎锦
②陶瓷:
(2)土家族:
7.2.3.中国港澳台地区工艺美术民俗
1)香港
2)澳门
3)台湾
7.3.外国工艺美术民俗
7.3.1.亚洲国家工艺美术民俗
1)日本:人形,陶瓷,雕刻,织染,漆器,金属
2)新加坡:巴迪布料,镀金胡姬花。

3)马来西亚:巴迪服,香水。

4)泰国:黄金制品
5)菲律宾:百胜滩编织品。

6)印度尼西亚:木雕,蜡染,陶瓷。

7)韩国:高丽青瓷
8)印度:金属制品,陶制品。

7.3.2.美洲国家工艺美术民俗
1)美国:印第安人陶制工艺。

2)加拿大:印第安人和因纽特人的工艺品。

7.3.3.欧洲国家工艺美术民俗
1)俄罗斯:“套娃”
2)德国:陶瓷,玻璃,木雕,金属。

3)芬兰:陶瓷工艺,风格粗犷。

4)西班牙:传统家具,色彩明快,生动活泼。

5)希腊:雕刻,太阳神像
6)荷兰:木鞋,玻璃器具。

7)英国:
8)瑞典:武士剑和盾。

7.3.4.非洲国家工艺美术民俗
7.3.5.大洋洲国家工艺美术民俗澳大利亚
新西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