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7月自考中外民俗(附答案)
中外民俗自考试题及答案

中外民俗自考试题及答案一、单选题(每题2分,共20分)1. 以下哪个节日不属于中国的传统节日?A. 春节B. 圣诞节C. 端午节D. 中秋节答案:B2. 以下哪个选项是日本的传统服饰?A. 旗袍B. 汉服C. 和服D. 苏格兰裙答案:C3. 以下哪个国家不过感恩节?A. 美国B. 加拿大C. 英国D. 墨西哥答案:C4. 以下哪个选项是印度的传统食物?A. 寿司B. 披萨C. 咖喱D. 汉堡5. 以下哪个选项是巴西的传统节日?A. 春节B. 圣诞节C. 狂欢节D. 泼水节答案:C6. 以下哪个选项是俄罗斯的传统饮品?A. 茶B. 咖啡C. 伏特加D. 啤酒答案:C7. 以下哪个选项是埃及的传统建筑?A. 金字塔B. 长城C. 埃菲尔铁塔D. 自由女神像答案:A8. 以下哪个选项是意大利的传统艺术?A. 京剧B. 歌剧C. 木偶戏D. 皮影戏答案:B9. 以下哪个选项是希腊的传统运动?B. 橄榄球C. 马拉松D. 足球答案:C10. 以下哪个选项是西班牙的传统舞蹈?A. 弗拉明戈B. 探戈C. 芭蕾D. 踢踏舞答案:A二、多选题(每题3分,共15分)1. 以下哪些节日是中国的传统节日?A. 春节B. 圣诞节C. 清明节D. 元宵节答案:A, C, D2. 以下哪些国家有泼水节?A. 泰国B. 印度C. 缅甸D. 中国答案:A, C3. 以下哪些选项是法国的传统食物?A. 法棍B. 寿司D. 披萨答案:A, C4. 以下哪些选项是澳大利亚的传统运动?A. 板球B. 橄榄球C. 足球D. 篮球答案:A, B5. 以下哪些选项是英国的传统建筑?A. 大本钟B. 埃菲尔铁塔C. 伦敦塔桥D. 悉尼歌剧院答案:A, C三、判断题(每题2分,共10分)1. 春节是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
(对)2. 感恩节是全世界所有国家共同庆祝的节日。
(错)3. 俄罗斯的伏特加酒是一种传统的饮品。
(对)4. 印度的咖喱是该国的传统食物。
浙江省2010年7月自学考试中国文化概论试卷

浙江省2010年7月自学考试中国文化概论试题课程代码:10007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1.“文化”的“文”其本义是指( )A.错画B.品德C.修养D.文治2.人类文化发展过程中呈现出的某种外部状态和联系,称为( )A.文化产品B.文化现象C.文化事象D.文化内涵3.我国新石器文化的中期代表是( )A.周口店文化B.仰韶文化C.龙山文化D.良渚文化4.先秦墨家的创始人是( )A.老子B.惠施C.邹衍D.墨翟5.《理乱篇》的作者是( )A.董仲舒B.仲长统C.崔寔D.王符6.南戏的发祥地是( )A.杭州B.苏州C.温州D.广州7.中国的养蚕和陶瓷技术传到欧洲大约是在( )A.1605年B.1676年C.1705年D.1776年8.《齐民要术》的作者是( )A.贾思勰B.陆蒙龟C.崔湜D.王桢9.中国古代南方把定期贸易的场所称为( )A.墟B.市C.集D.会10.我国现存最早的药学专书是南朝陶弘景补充修订的( )A.《神农本草经》B.《黄帝内经》C.《千金要方》D.《本草纲目》11.中国传统历法属于( )A.阳历B.阴历C.阴阳合历D.公历12.完整的宗法制出现于( )A.夏代B.商代C.周代D.汉代13.在三省六部制下,负责审议的部门是( )A.中书省B.门下省C.尚书省D.吏部14.科举制度的创立始于( )A.汉朝B.隋朝C.唐朝D.宋朝15.汉代以来法律注释解说的集大成著作是唐高宗时颁行的( )A.《唐律》B.《唐律疏议》C.《宋刑统》D.《大清律例》16.“天人合一”的观念起源于( )A.西周时代B.春秋时代C.战国时代D.秦汉时代17.中国传统文化的最高价值原则是( )A.“中庸”B.“大同”C.“仁义”D.“诚信”18.宋代文学的代表式样是( )A.诗B.词C.赋D.曲19.《三字经》的作者是( )A.史游B.周兴嗣C.孔颖达D.王应麟20.中外文化的第二次大交汇开端于( )A.16世纪末叶B.17世纪末叶C.18世纪末叶D.19世纪末叶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8小题,每小题2分,共16分)21.下列现象中属于文化现象的是( )A.唐诗B.行业禁忌C.建安风骨D.宋词E.元曲22.形成区域文化的因素是( )A.自然环境B.地理条件的特殊C.人们的区域意识D.典范人物的影响E.战争23.形成于唐代的佛教宗派有( )A.华严宗B.律宗C.唯识宗D.禅宗E.净土宗24.自然范围内的服饰文化标志包括( )A.性别标志B.体型标志C.环境标志D.阶层标志E.年龄标志25.我国传统居住用房的主要形式有( )A.半穴式B.井干式C.干栏式D.石室E.土木结构式26.中国古代最有特色的思维模式是( )A.整体思维B.直觉思维C.形象思维D.辩证思维E.类比思维27.中国古典舞蹈的特点是( )A.民族性B.民俗性C.地域性D.单一性E.程式化28.下列文献中,属于唐代正字著作的是( )A.《复古编》B.《干禄字书》C.《五经文字》D.《九经字样》E.《颜氏字样》三、名词解释(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4分,共16分)29.丝绸之路30.四大发明31.宗法制32.对偶四、简答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8分,共24分)33.简述中国古代利用自然方面的得失。
自考《中外民俗》第四章 居住民俗

第四章居住民俗4.1.居住民俗概述:是指一个国家,民族或地域的广大民众在居住活动中所创造,享用和传承的属于本群体的独特的民俗习惯4.1.1.居住民俗的形成1)居住民俗的创始期:人类最早的居住方式,是利用天然形成的洞穴和树洞等自然空间,经过适当地加工而形成地穴居和巢居2)居住民俗的过渡期:1. 住所仍不稳定,简便易建的风篱与古老帐篷适应了他们不断迁徙的需要,但同时有向固定住所转化的趋势 2. 出现了火塘,由于风篱与原始帐篷不能构建宽广的室内空间,因此原始群居已经被家庭单居所替代,而火塘则是家庭居住的象征。
3)居住民俗的发展期:随着社会的发展,特别是农业生产的出现,人们逐渐改变了漂泊迁徙的生活,这反映在居住方式上便是定居的产生。
1.这一时期的民居体现了深厚的文化内涵。
2. 居住类型的多样化,导致居住民俗的多样化。
4.1.2.居住类型1)洞穴居:黄土高原窑洞,西班牙吉普赛人穴屋。
2)干栏式建筑:中南和西南少数民族地区。
3)帐篷:蒙古包,阿尔及利亚牧民。
4)长屋:客家人围楼,雅奈马人的环形屋。
5)庭院住宅:北方四合院,三合院,东北大院。
南方天井院,“一颗印”,少数民族“三坊一照壁”“阿以旺”4.1.3.居住惯制1)火与火塘的突出作用(1)火是御寒取暖,饮食起居之必备(2)火塘是家庭生活的中心(3)火塘边座次,睡次的区别(4)火塘是神圣的地方2)住房的分配3)公房:特殊形式的住房分配。
保持乐原始社会的生活习俗。
4)人畜分居,人神有别4.1.4.居住民俗的文化内涵1)实用性2)艺术性3)伦理性4)宗教性4.2.中国汉族居住民俗4.2.1.风水与民居:核心内容则是人们对居住环境进行的选择和处理。
第一,选择房屋基址时,追求物质和精神生活上都能满意的环境。
第二,处理房屋的形态和布局,如朝向,位置,出入口,道路等因素。
使之“合理化”第三,用一些符号来趋吉避凶1)宅基选址:“觅龙”“观砂”“察水”“点穴”。
玄武,朱雀,白虎,青龙:北,南,西,东南北方向,房基前面水,后靠山2)住宅外部布局(1)住宅与水(2)住宅与路(3)住宅与山3)住宅内部布局(1)住宅地势:朝南坐北,院门开在东南部。
自考《中外民俗》 第二章 服饰民俗

第二章服饰民俗2.1.服饰民俗概述服饰民俗是一个地区生活风尚的表征,服,饰结合的民俗,既指衣饰,也包含穿着者的行为和文化习惯。
2.1.1.服饰及构成2.1.2.服饰民俗的产生和发展第一阶段以遮身蔽体,防寒御暑为主要目的。
第二阶段服饰除用于遮身蔽体之外,还以适应生产需要为主要目的,并因生产条件的不同而产生明显差异。
第三阶段服饰成为社会角色和等级身份的标志第四阶段服饰除具有上述功能外,还能反映出某些社会观念,政治观念方面的变化2.1.3.影响服饰民俗的主要因素:性别,年龄,职业,地位,用途,民族,季节,质料,色彩,样式,工艺2.1.4.服饰民俗的文化内涵1)崇宗敬祖,强调礼仪伦常2)求吉心理3)表现民族的自我意识4)成为某种政治观念的载体2.2.中国汉族服饰民俗流变2.2.1.古代汉族服饰的发展1.早在上万年前,我们的祖先就已能用兽皮缝制衣服,创造了与采猎经济相适应的服饰文化。
2.农耕经济后,纺织业随之兴起,人类的服饰大为改观。
3.进入阶级社会,商代给我们留下了一些有关服饰的资料4.西周时期,贵族服饰承袭了商朝的上衣下裳,只是腰间的束带渐宽,衣身也出现了宽博的式样。
5.春秋战国时期各诸侯国的服饰风格不同。
最重要的变化式深衣与胡服的出现。
(深衣是将原来不相连属的衣与裳连在一起,长至脚踝处,为当时诸侯,大夫平日闲居所穿的常服。
胡服是指我国北方游目民族的服装,他们常年在马上生活,为适于骑马,多穿紧身窄袖的短衣,裤和皮靴)6.西汉时,上下连体的长衣统称袍,成为贵族服装的主流。
短衣与合裆多为劳动者所穿。
出现冠式7.魏晋南北朝时期,北方少数民族入驻中原,紧身,圆领,开叉的胡服大规模向中国传统服饰渗透。
促进了两种服饰文化的融合。
形成了中国服饰的重大转变8.唐代服饰吸收了胡服的某些特点,男子在日常生活中穿圆领袍,裹幞头,穿长靴。
唐代妇女以半袖衫为时尚。
9.宋代服饰改唐代袍的圆领为圆领内加衬,改小袖为大袖,衣身也较为宽大。
自考中外民俗试题及答案

自考中外民俗试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10分)1. 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中,哪一个是表示春天到来的节日?A. 春节B. 中秋节C. 端午节D. 清明节答案:A2. 在西方文化中,哪个节日是庆祝新年的?A. 圣诞节B. 感恩节C. 万圣节D. 新年答案:D3. 下列哪个选项不是中国的传统婚俗?A. 抛绣球B. 过门C. 抢亲D. 送彩礼答案:C4. 在日本的传统习俗中,成人式通常在每年的什么时候举行?A. 1月15日B. 3月3日C. 5月5日D. 8月15日答案:B5. 以下哪个不是法国的传统美食?A. 奶酪B. 寿司C. 面包D. 葡萄酒答案:B6. 印度的传统服饰中,妇女常穿的一种服装是什么?A. 旗袍B. 纱丽C. 韩服D. 和服答案:B7. 在俄罗斯,被称为“面包和盐”的传统礼节是什么?A. 迎接客人B. 庆祝生日C. 结婚仪式D. 送别朋友答案:A8. 以下哪个不是中国传统的24节气之一?A. 立春B. 雨水C. 春分D. 寒食答案:D9. 在巴西的狂欢节中,最具代表性的舞蹈是什么?A. 桑巴舞B. 探戈C. 踢踏舞D. 芭蕾舞答案:A10. 在西方的愚人节中,人们通常不会做以下哪项活动?A. 恶作剧B. 开玩笑C. 赠送礼物D. 假装答案:C二、多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10分)11. 下列哪些是中国的传统礼仪?A. 鞠躬B. 握手C. 拥抱D. 亲吻答案:A, B12. 在西方文化中,哪些颜色通常与悲伤和哀悼有关?A. 黑色B. 白色C. 红色D. 蓝色答案:A, B13. 以下哪些活动是中秋节的传统习俗?A. 吃月饼B. 赏月C. 赛龙舟D. 放鞭炮答案:A, B14. 在非洲的某些部落中,以下哪些是成年礼的一部分?A. 纹身B. 割礼C. 长跑D. 跳舞答案:A, B, C, D15. 在意大利,以下哪些食物是著名的?A. 披萨B. 意大利面C. 寿司D. 冰淇淋答案:A, B, D三、判断题(每题1分,共5分)16. 中国的春节是农历的第一天,也被称为“过大年”。
自考《中外民俗》 第六章 农业民俗

第六章农业民俗6.1.农业民俗概述:农业民俗是在长期的生产过程中逐步形成的文化产物,反映了农业生产的基本过程与经验诸内容的模式化行为6.1.1.农业民俗的产生与发展1)原始农业民俗:原始农业是以磨制石器,木器工具为主,采用“刀耕火种”的游耕与锄耕方法,通过简单协作的集体劳动方式进行生产的农业。
“刀耕火种”;“逐水草而居”;“五谷”“六畜”出现2)传统农业民俗:传统农业是使用铁质农具,利用人力,畜力,水力和风力,以及自然有机肥料,凭借直接经验从事生产的农业。
欧洲:二圃制,三圃制。
中国:耕锄,选种,施肥,轮作复种,间作套种3)现代农业民俗:现代农业是以实验科学为指导,工业技术为装备,以商业生产为目的的农业。
着重依靠机械,化肥,农药和水利灌溉等现代技术,工业部门为农业部门提供了大量的物质与能源。
6.1.2.农业民俗的类型1)种植业民俗:生产工具民俗,技术过程习俗的人文仪式民俗2)渔业民俗:生产工具民俗,技术过程习俗及其相应的人文仪式民俗,捕鱼过程习俗,渔民特有习俗,船俗3)林业民俗:林木采伐民俗,植树造林民俗4)畜牧业民俗:畜禽养殖民俗,包括生产工具民俗,技术过程习俗及其相应的人文仪式民俗5)采集与狩猎民俗:仍然在少数民族地区与山区为盛。
6)副业民俗(农产品加工业民俗):主要是指相对种植业和养殖业而言的农产品加工业。
6.1.3.农业民俗的特征1)地域性,季节性,行业性:“不违农时”“因地制宜”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青藏高原。
东南区是季风区,种植业为主。
西北是季风区,牧业为主。
秦岭—淮河—,以北是旱地区,以南是水田区。
1)功利性:农业民俗为了农事活动的顺利,农业生产的丰收,体现着强烈的功利性目的。
2)技艺性:技术操作民俗实际上就是手工技艺。
3)稳定性:农业生产模式代代相传,具有稳定性。
4)经验性:传统农业生产基本上依靠农名代代积累和传承下来的经验指导。
5)田园性:农业民俗构成了乡村的人文景观,自然与人文因素浑然一体,形成了动静结合的乡村画卷。
自考中外民俗章节知识点整理

自考中外民俗章节知识点整理第一章民俗概述1、民俗的定义:使广大民众所创造和传承的文化现象。
2、民俗的分类:经济民俗、社会民俗、信仰民俗、游艺民俗。
3、民俗的基本特征:民俗的集体性与模式性、民俗的传承性与播布性、民俗的稳定性与变异性、民俗的民族性与地方性、民俗的原始性与神秘性。
4、民俗的社会功能:民俗的教化功能、民俗的规范功能、民俗的娱乐功能、民俗的审美功能、民俗的维系功能。
5、民俗的形成:(一)经济的原因(二)政治的原因(三)宗教的原因(四)地理的原因6、民俗文化对旅游的作用:(1)民俗文化是重要的旅游资源(2)民俗文化旅游丰富了旅游活动。
7、旅游对民俗文化的积极作用:(1)旅游促进了民俗文化的交流与传播(2)旅游促进了旅游接待地民俗文化的现代化(3)旅游促进了民俗文化的保护和发展。
8、旅游对民俗文化的消极影响:(1)民俗文化的同化和庸俗化(2)对民族传统文化的冲击(3)腐朽生活方式的散播,传统道德观念的堕落。
第二章服饰民俗1、服饰:有关人体外部装饰的总称。
其构成:衣着;各种附加的装饰物;对人体自身的装饰;具有装饰作用的生产工具、护身武器和日常用品。
2、服饰民俗的产生和发展:服饰的保护作用是第一位的。
大体经历了四个阶段:(1)以遮身蔽体,防寒御署为主要目的。
(2)适应生产需要为主要目的。
(3)服饰成为社会角色和登记身份的标志。
(4)反映某些社会观念、政治观念方面的变化。
3、影响服饰民俗的主要原因(因素):性别、年龄、职业、地位、用途、民族、季节、质料、色彩、样式、工艺。
4、服饰民俗的文化内涵:(1)崇宗敬祖,强调礼仪伦常;(2)求吉心理;(3)表现民族的自我意识;(4)成为某种政治观念的载体。
5、中国汉族服饰民俗流变(一)古代汉族服饰的发展:(1)商朝时期的三种服饰:①免冠,身着窄袖圆领衣,手上带枷,其身份大概是奴隶或俘虏②头戴平顶帽,身穿翻领绣衣,腹前兽头纹蔽膝③头戴尖帽或裹巾子,上穿右衽交领衣,下着裙裳。
(南译)中外民俗考试题目与答案

一:名词解释1. 垂花门是中国古代建筑院落内部的门,因其檐柱不落地,垂吊在屋檐下,称为垂柱,其下有一垂珠,通常彩绘为花瓣的形式,故被称为垂花门。
2. 人生仪礼是指人在一生中几个重要环节上所经过的具有一定仪式的行为过程,主要包括诞生礼、成年礼、婚礼和葬礼。
它是一种世俗仪式,一般又称为“通过仪式”。
3. 满汉全席原是清代宫廷中举办宴会时满人和汉人合做的一种全席。
满汉全席上菜一般起码一百零八种,分三天吃完。
既有宫廷菜肴之特色,又有地方风味之精华;突出满族菜点特殊风味,同时又展示了汉族烹调的特色。
4 岁时节日,主要指与天时、物候的周期性转换相适应,在人们的社会生活中约定俗成的、具有某种风俗活动内容的特定时日。
5 四合院——四合院是以正房、倒座房、东西厢房围绕中间庭院形成平面布局的北方传统住宅的统称。
在中国民居中历史最悠久,分布最广泛,是汉族民居形式的典型。
其历史已有三千多年,西周时,形式就已初具规模。
是华北地区民用住宅中的一种组合建筑形式,是一种四四方方或者是长方形的院落。
6 服役婚,原始社会母系氏族向父系氏族转变时期的一种婚俗。
男子在婚前或婚后住在妻方劳动一段时间,作为代价偿还妻方劳动力的损失,换娶妻子到本氏族或本家族中来。
7 民俗是指人们在日常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中,通过语言和行为所传承的喜好、风尚、习惯、禁忌等8. 那达慕达会是中国蒙古族人民具有鲜明民族特色的传统活动,也是蒙古族人民喜爱的一种传统体育活动形式。
"那达慕"是蒙古语的译音,意为"娱乐、游戏",以表示丰收的喜悦之情。
每年农历六月初四开始的那达慕,是草原上一年一度的传统盛会。
二:简答题1.中西方文化的主要差异A,两种不同的饮食观念。
对比注重“味”的中国饮食,西方是一种理性饮食观念。
中国注重食物的色香味,西方重视食物的营养价值。
B,中西饮食对象的差异。
西方人认为菜肴是充饥的,而中国的菜肴是“吃味”的,所以中国烹调在用料上也显出极大的随意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自考人()——700门自考课程永久免费、完整在线学习快快加入我们吧!
浙江省2010年7月自学考试中外民俗试题
课程代码:00199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满族过去一年四季都穿袍服,袍服中最具有特色的是()
A.斜襟长袍
B.旗袍
C.夹袍
D.单袍
2.和服是日本人的传统服装,种类繁多,因性别、年龄及穿着场合而异,其中20岁的姑娘在成人节时穿的和服叫()
A.振袖
B.留袖
C.纹衫
D.带包
3.法国人的服装色彩多为灰色、()
A.绿色和白色
B.黑色和蓝色
C.白色和蓝色
D.白色和黑色
4.人类居住方式发展演变的轨迹是()
A.风篱、帐篷—穴居、巢居—窑洞、干栏式、庭院式
B.风篱、帐篷—窑洞、干栏式、庭院式—穴居、巢居
C.穴居、巢居—窑洞、干栏式、庭院式—风篱、帐篷
D.穴居、巢居—风篱、帐篷—窑洞、干栏式、庭院式
5.流行于陕西、安徽、云南等地,尤其以云南最为盛行的传统民居是()
A.四合院
B.围楼
C.窑洞
D.“一颗印”
6.______为蒙古式的交通工具。
()
A.驯鹿
B.雪橇
C.勒勒车
D.牛帮
7.澳大利亚土人喜欢使用的交通工具是()
A.牛皮船
B.“贡多拉”小船
C.树皮船
D.汽船
第 1 页
8.______是全国旱粮及油料、棉花等经济作物的主产区,也是我国最大的温带水果与干果产区。
()
A.东北区
B.黄淮地区
C.黄土高原区
D.西南区
9.工艺美术产生于()
A.原始社会
B.奴隶社会
C.封建社会
D.近现代社会
10.金属工艺中和中国的景泰蓝并称为姊妹花的是()
A.铁画
B.七宝烧
C.花丝
D.青铜器
11.在婚姻礼仪中,有“同姓不婚”规定的国家或地区是()
A.日本
B.中国大陆
C.台湾
D.越南
12.同欧洲其他国家一样,______青年男女大多在教堂里举行婚礼仪式。
()
A.意大利
B.法国
C.英国
D.德国
13.泼水节,亦称浴佛节,是______人民古老的传统节日。
()
A.彝族
B.维吾尔族
C.藏族
D.傣族
14.在西方信仰世界中最忌讳的数字是()
A.4
B.5
C.9
D.13
15.下列不属于伊斯兰教禁忌的是()
A.禁食猪肉
B.禁食自死物
C.禁食血液
D.禁烟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至少有两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错选、多选、少选或未选均无分。
16.按照民俗的内容划分,民俗可分为()
A.经济民俗
B.游艺民俗
C.信仰民俗
D.物质民俗
E.社会民俗
17.意大利服装大致可以分为()
A.民族服装
B.普通服装
第 2 页
C.正式服装
D.流行服装
E.访问服装
18.交通规则是靠左行驶,汽车方向盘在右边的国家和地区有()
A.巴基斯坦
B.英国
C.日本
D.新西兰
E.中国香港
19.广义的农业民俗包括()
A.种植业民俗
B.渔业民俗
C.林业民俗
D.畜牧业民俗
E.采集与狩猎民俗
20.西班牙的食品节日主要有()
A.口福节
B.螃蟹节
C.鲜货节
D.谢肉节
E.枫糖节
三、填空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请在每小题的空格中填上正确答案。
错填、不填均无分。
21.民俗一词是英文folklore的意译,这个词是英国学者__汤姆斯____于1846年创用的。
22.和服是日本人的传统服装,丧礼用的和服通常分为正式丧服、_准丧服_____和略式丧服。
23.交通民俗是指在交通设施和___交通工具___的创造及使用过程中产生的与交通有关的民间习俗与惯制。
24.__感恩节____是在每年11月的第四个星期四举行,它是美国独创的、最具美国特色的节日。
25.清明节属我国历法中的二十四节气之一,节期在公历每年的__4月5日____前后。
26.宗教信仰的表现形式大致有宗教意识、宗教组织、_宗教礼仪_____。
27.总体看来,民俗主要有五种功能,即___教化功能___、规范功能、娱乐功能、审美功能和维系功能。
28.___乌篷船___为浙江绍兴所特有,因船篷用烟煤和桐油漆成黑色而得名。
29.“____不违农时__”和“因地制宜”是农业生产的两大基本原则。
30.俗话说:“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指的是民俗的__地方性____特征。
四、名词解释(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4分,共8分)
31.居住民俗:是指一个国家、民族或地域的广大民众在居住活动中所创造、享用和传承的属于本群体的独特民俗习惯模式。
32.岁时节日民俗:是指在一年之中的某个相对阶段或特定的日子,它在人们的生活中形成了具有纪念意义或民俗意义的社会性活动。
第 3 页
五、简答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5分,共20分)
33.简述“风水术”的核心内容和宗旨。
核心内容:人们对居住环境进行的选择和处理。
宗旨:
1)选择房屋基址时,追求物质和精神生活上都能满意的环境
2)处理房屋的形态和布局,如朝向、位置、出入口、道路等因素,使之“合理化”3)用一些符号来避凶趋吉
34.简述农业民俗的特征。
1)地域性、季节性、行业性
2)功利性
3)技艺性
4)稳定性
5)经验性
6)田园性
35.简述工艺美术民俗的旅游价值。
1)功能美
2)形式美
3)质地美
36.简述人生礼仪民俗的功能。
1)诞生礼仪
2)成年礼仪
3)婚姻礼仪
4)丧葬礼仪
六、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1分,共22分)
37.试分析我国饮食民俗形成的原因。
经济原因
自然条件原因
民族原因
宗教信仰原因
38.试述游艺民俗的旅游价值。
1)欣赏的价值
2)参与的价值
3)娱乐价值
第 4 页
第 5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