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新课标四年级数学上册《速度、时间、路程之间的关系》教学反思

合集下载

2023年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速度时间和路程教案与反思(推荐3篇)

2023年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速度时间和路程教案与反思(推荐3篇)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速度时间和路程教案与反思(推荐3篇)〖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速度时间和路程教案与反思第【1】篇〗【教学内容】路程、时间与速度,人教版四年级上册教材第53页例5【教学目标】1、理解速度的含义,并会写、会读。

2、理解和掌握路程、时间与速度三者之间的数量关系。

3、提高学生分析处理信息的能力,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在学习中感知数学来源于生活,对数学产生亲切感,并培养合作与交流意识。

【学情分析】《路程、时间与速度》是人教版小学四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内容。

在学习这部分内容之前,学生已经掌握了乘除法各部分间的关系,具备了除数是两位数除法的计算能力,能独立解答求每分钟行多少米的应用题,在已有的生活实践中,经历了初步感知路程、时间、速度的生活经验,能模糊地感觉到它们之间可能存在的一定关系,这些知识、能力及经验为学生掌握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建构行程问题中的数量关系模型,解决相应的应用题提供了前提条件,并为以后学习较复杂的行程问题奠定了基础。

【教学重点】让学生理解和掌握行程问题中速度、时间、路程三个数量之间的关系。

【教学难点】正确理解“速度”的含义【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1、谈话2、议一议:笑笑和淘气走路上学用的时间:6分钟、8分钟,他们两人谁走得快呢3、算一算,比一比继续出示420米、640米,(板书:路程)现在,你能准确地比较出谁快谁慢了吗4、汇报反馈:笑笑快。

5、初步理解“速度”含义,引出“速度”一词。

6、揭示课题:路程、时间与速度二、激活内需,目标导学1、看到这个课题,你想学习“路程、时间与速度”什么方面的知识2、出示学习目标三、理解速度含义,构建路程、时间与速度的关系1、写法、读法教学:70米/分,读作70米每分;80米/分,读作80米每分2、构建三者之间的关系:路程÷时间=速度3、练一练:(1)一辆自行车2小时行驶16千米,自行车的速度是。

(2)国产小型飞机6分钟飞行了48千米,飞机的'速度是。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速度时间和路程教案与反思(精选3篇)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速度时间和路程教案与反思(精选3篇)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速度时间和路程教案与反思(精选3篇)〖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速度时间和路程教案与反思第【1】篇〗教学目的:1.在实际情境中,理解路程、时间与速度之间的关系。

2.根据路程、时间与速度的关系,解决生活中简单的问题。

3.树立生活中处处有数学的思想。

教学重点:理解路程、时间与速度之间的关系。

教学难点:理解路程、时间与速度之间的关系。

教学准备:主题图。

教学方法:谈话法;情境教学法。

一.谈话导入师:在生活中,我们经常会遇到一些数学问题,这些问题和我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出示主题图)二.探索路程、时间与速度之间的关系1.学生思考:要想知道谁跑得快,要比较什么?你有什么办法?2.小组交流,明确:要想知道谁跑得快,就要看看同一时间里谁跑得远,谁就快。

这个同一时间在这里就是1小时,那拖拉机1小时跑了120÷2=60(千米)而面包车1小时跑了210÷3=70(千米)60<70,因此,面包车跑得快。

3.教师引导学生了解单位时间即为:1时、1分、1秒。

在单位时间内所行驶的路程叫做速度。

本题中,拖拉机的速度是60千米/时,而面包车的速度为70千米/时。

因此,面包车的速度快。

联系生活实际,使学生明白要想知道谁跑得快,不是看谁行驶的路程多,而是要看统一时间内谁跑得远,建立单位时间的表象。

4.让学生根据这一情境得出路程、时间、速度三者的关系。

速度=路程÷时间5.看一看。

出示生活中常见的数据,拓展学生对日常生活中速度的认识,也可以把学生课前收集到的数据进行交流。

通过实例,给予学生充分的自主探索的空间,真正明确了路程、时间、速度这三者的关系。

培养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和获取知识的能力。

三.巩固练习1.完成“试一试”第一题。

让学生看图,根据情境解答。

进一步巩固路程、时间、速度三者的关系。

2.完成“试一试”第2题。

三个算式结合具体情境去体会、思考、交流、汇报。

让学生进一步理清三者关系。

《速度时间路程》教学反思

《速度时间路程》教学反思

It is not easy to do a simple thing well, and it is not ordinary to do every ordinary thing well.(页眉可删)《速度时间路程》教学反思《速度时间路程》教学反思1在这节课中我注重关注学生的发展,给其创造出良好的学习氛围,让其轻松愉悦地学习:1、注重情境的创设。

收集来的一些与速度有关资料,这不仅能提高学生对本小节内容的学习兴趣,扩大学生的认知视野,同时也使学生感觉到人类创设交通工具的智慧和自然界的多姿多彩,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2、合作学习。

学生合作学习、互相交流贯穿本课的整个过程中,不仅可以拓宽学生的思维,可以让每个同学都有表达自己见解的机会,也培养学生倾听的习惯,逐步“学会求知、学会做人、学会共处”。

3、适当评价。

好的评价在一定程度上能激励学生的学习,在本节课中我很关注对学生的评价。

及时的对学生的发现进行肯定和表扬,不仅对发言学生是一个激励,对其他学生而言,也是非常好的鼓励和鞭策:我也要努力,争取把我的方法、想法展示出来。

4、教育技术。

这类看似只有一个公式(速度=路程÷时间)的课,多媒体教学技术的运用可以使教学充满生机和活力、使学生激发兴趣注意力集中。

5、情感融入。

学生学习知识形成技能的同时,我们不能忽视学生的态度情感,因此在上课的开始,我是以钓鱼到事件入手,由此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

总之,通过本课时的教学,把学生原有一些感性认识和一些生活经验进行概括总结,让学生理解掌握路程、时间与速度之间的相互关系,帮助学生运用所学的路程、时间与速度之间的相互关系更好地解决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进一步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对数学的情感。

不足的地方有以下几点:1 、虽然创设情境设计得好,但没有充分利用,还可以再深层发掘。

2 、没有很好的利用课堂上新生成的资源进行教学。

如有的学生回答的问题很有创新,但教师没有利用这一资源进行教学,激励学生从更多的方面去解决问题。

人教四年级上学期第四单元《速度、时间、路程》教学设计与反思

人教四年级上学期第四单元《速度、时间、路程》教学设计与反思

人教四年级上学期第四单元《速度、时间、路程》教学设计与反思教材和学情分析:《路程、时间和速度》安排在人教版四上第四单元《三位数乘两位数》中,编排采用的是乘法模型,即“速度× 时间=路程”,教材以解决问题为主题揭示三量关系。

本单元的例1已经接触了速度×时间=路程的解题思路,但是并没有揭示三量关系,只是作为三位数乘两位数竖式计算的引子。

前一课例4学习了“单价、数量和总价”的三量关系,所以学生对于乘法的三量关系结构是有一定认知的。

学生对于相等时间比路程和相等路程比时间的方法已经有了较高水平的认识。

但在描述速度和描述比速度的方法时候,层次差异较大。

大部分学生对于隔级的单位换算(如时速转换到秒速)的能力水平较低,后续教学可以多加强。

较多的学生对于归总和归一的数学模型有一定的能力水平。

学生对正向的相遇问题前水平还是比较高的,如果稍微引导应该难度不大,教学这块内容时,可以增加适当的变式。

教学目标:1.在思辨中深入理解速度概念的含义,掌握用复合单位表示速度的方法,建立“路程、时间和速度”模型,并用模型解决问题。

2.初步了解生活中一些物体的运动速度,能结合生活实际比出速度的差距,建立一定的量感。

3.通过情境,深入感知速度快和慢对生活的影响,感受数学与生活之间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理解速度概念的含义,掌握用复合单位表示速度的方法,建立一定的量感。

教学难点:掌握速度、时间、路程之间的数量关系,建立模型,形成模型意识和应用意识。

教学过程:一、视频导入,建立速度在生活中的意义。

在人类出行工具的发展史中,感受速度由慢到快的过程。

师:看完这个视频,你有什么感受?生:觉得人们出行的速度越来越快了。

师:你说到了一个很重要的词语——速度,我们之前学过度量物体的长短用长度,度量面的大小用面积.....而度量物体运动的快慢,用速度。

(板书:速度)三位同学相互比赛,但是为成绩争论不休,你们来当裁判,看看他们谁跑得最快。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4单元《速度、时间和路程之间的关系》 |人教新课标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4单元《速度、时间和路程之间的关系》 |人教新课标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4单元《速度、时间和路程之间的关系》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速度、时间和路程的概念,掌握它们之间的关系。

2. 培养学生运用速度、时间和路程的公式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学习精神,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

二、教学内容1. 速度、时间和路程的概念。

2. 速度、时间和路程之间的关系及公式。

3. 应用速度、时间和路程的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速度、时间和路程的概念及其关系。

2. 教学难点:运用速度、时间和路程的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学准备1. 教具准备:速度、时间和路程的图片、公式卡片、练习题。

2. 学具准备:练习本、铅笔、橡皮。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讲解龟兔赛跑的故事,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兔子跑得快,但最后输给了乌龟?引出速度、时间和路程的概念。

2. 讲解速度、时间和路程的概念(1)速度:单位时间内走过的路程。

(2)时间:速度和路程的比值。

(3)路程:速度和时间的乘积。

3. 讲解速度、时间和路程之间的关系及公式(1)速度 = 路程÷ 时间(2)时间 = 路程÷ 速度(3)路程 = 速度× 时间4. 示例讲解以龟兔赛跑为例,讲解速度、时间和路程的公式运用。

5. 练习题讲解讲解练习题,引导学生运用速度、时间和路程的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6.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共同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合作、探究的学习精神。

7. 课堂小结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小结,强调速度、时间和路程的概念及其关系。

8. 作业布置布置作业,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龟兔赛跑的故事,引导学生思考速度、时间和路程的概念,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主动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

同时,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精神,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

在讲解速度、时间和路程的公式时,要通过示例讲解,让学生明白公式的运用。

速度、时间、路程之间的关系教学设计及反思

速度、时间、路程之间的关系教学设计及反思

《速度、时间、路程之间的关系》教学设计【教学内容】路程、时间与速度之间的关系,人教版四年级上册教材第53页例5【教学目标】:1.理解速度的含义,并会写、会读。

2.理解和掌握路程、时间与速度三者之间的数量关系。

3.提高学生分析处理信息的能力,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在学习中感知数学来源于生活,对数学产生亲切感,并培养合作与交流意识。

【学情分析】《速度、时间、路程之间的关系》是人教版小学四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内容。

在学习这部分内容之前,学生已经掌握了乘除法各部分间的关系,具备了除数是两位数除法的计算能力,能独立解答求每分钟行多少米的应用题,在已有的生活实践中,经历了初步感知路程、时间、速度的生活经验,能模糊地感觉到它们之间可能存在的一定关系,这些知识、能力及经验为学生掌握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建构行程问题中的数量关系模型,解决相应的应用题提供了前提条件,并为以后学习较复杂的行程问题奠定了基础。

【教学重点】让学生理解和掌握行程问题中速度、时间、路程三个数量之间的关系。

【教学难点】正确理解“速度”的含义【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用小精灵和大家打招呼“嗨!大家好!今天我以每小时800千米的速度飞过来和同学们一起学习,大家欢迎吗?”引出“速度”一词,列举生活中常见的的有关速度的例子,初步理解“速度”含义。

1. 刘翔跨栏每秒跑8.5米2. 小明上学每分钟走60米3. 小轿车每小时行80千米4. 高铁每小时行驶300千米什么是速度呢?像“每小时行驶多少千米”、“每分钟走多少米”、“每秒行多少米”等等,都可以叫做速度。

二、理解速度含义,构建路程、时间与速度的关系1.写法、读法教学:16千米/时,16千米每时;80米/分,读作80米每分2.练一练:(1)蜗牛爬行的速度大约是每分钟9厘米,写作9厘米/分(2)猎豹奔跑的速度可达每小时110千米,写作:110千米/时(3)蝴蝶飞行的速度可达每分钟500米,写作:500米/分(4)声音传播的速度是每秒340米,写作:340米/秒3.根据具体情景理解什么是路程、速度和时间(1)聪聪和明明国庆节乘飞机去了北京。

速度、时间和路程的关系教学反思及评课

速度、时间和路程的关系教学反思及评课

《路程、时间和速度的关系》教学反思王静《速度、时间与路程的关系》一课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乘除法各部分间的关系,除数是两位数除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此时,学生已能独立解答求每分钟行多少米的应用题,在已有的生活实践中,能模糊地了解路程、时间、速度的意义,并感觉到它们之间可能存在的一定关系,但理解不透彻。

回顾本课教学我有如下想法:1、创设了贴近学生生活中的实例为情境,(网购狂欢节)让学生在熟悉的情境中认识物流中心的作用,从而引出三种交通工具,为新课打下良好基础。

2、在学习的过程中特别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让学生在自主探究的过程中建立起路程、时间、速度三者间的关系,从而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帮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理解速度的意义,这是本节课的难点。

所以我采用了数形结合的形式,让学生在线段图上认识路程和速度,边指边说出什么是路程,什么是速度,然后引导学生得出速度与时间和路程的关系式。

最后,提供变化的情境图,让学生根据算式总结出另外的两个关系式。

不足之处:1、认识速度以后没能让学生说说自己知道的生活中的一些物体的速度,也没能通过一些具体的生活场景让学生们去理解生活中一些物体的速度,所以速度的含义没有真正让学生理解掌握。

2、整节课从时间的分配来看,前松后紧。

在教学过程中为了突破难点,对探究速度的意义及速度的表示方法用时偏多。

3、没有注意到全体学生:在课堂提问中,基础较好的同学积极性很高,基础较差的同学就思想不够集中,回答问题不够积极活跃。

点评:1、线段图来得太突然,硬生生的直接强加给学生做,效果不好。

2、在线段图上认识路程和速度效果较好,特别是对于速度的理解较好。

3、处理练习题第一题没有体会题的目的,其实不仅仅是根据数量关系求出得数,还要渗透三种交通工具的速度含义,比较快慢。

1 / 1。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速度、时间和路程之间的关系(一) 人教新课标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速度、时间和路程之间的关系(一)  人教新课标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速度、时间和路程之间的关系(一)人教新课标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理解速度的含义,掌握速度、时间和路程之间的关系,能灵活运用速度、时间和路程的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实验、分析、归纳等方法,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精神,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增强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

二、教学内容1. 速度的含义:物体在单位时间内所行驶的路程。

2. 速度、时间和路程的关系:速度×时间=路程,路程÷时间=速度,路程÷速度=时间。

3. 应用速度、时间和路程的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掌握速度、时间和路程之间的关系,能运用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2. 教学难点:理解速度的含义,灵活运用速度、时间和路程的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的实例,如赛跑、汽车行驶等,引出速度、时间和路程的概念,激发学生的兴趣。

2. 新课导入:讲解速度的含义,让学生举例说明速度、时间和路程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3. 演示与实验:通过实验,让学生观察速度、时间和路程之间的关系,引导学生发现速度、时间和路程的公式。

4. 讲解与练习:讲解速度、时间和路程的公式,让学生进行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5.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让学生互相交流学习心得,提高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

6. 课堂小结: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重点知识。

7. 作业布置:布置与速度、时间和路程相关的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五、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发言情况,了解学生对速度、时间和路程的理解程度。

2. 练习与作业:检查学生的练习与作业,评估学生对速度、时间和路程的掌握情况。

3. 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了解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

4. 课后反馈:收集学生的课后反馈,了解教学效果,及时调整教学方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速度时间路程教学反思
在这节课中我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给其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让其轻松愉悦地学习。

1、激趣导入,有兴趣的谈话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因此我设计了“客车、卡车谁跑得快”这个环节,学生的兴趣被激发出来,上课时学生的情绪也非常高涨,给本节课打下了好的基础.
2、合作学习。

学生合作学习、互相交流贯穿本课的整个过程中,不仅可以拓宽学生的思维,可以让每个同学都有表达自己见解的机会,也培养学生倾听的习愤,逐步“学会求知、学会做人、学会共处”。

3、适当评价。

好的评价在一定程度上陡激励学生的学习,在本节课中我很关注对学生的评价。

及时的对学生的发现进行肯定和表扬,不仅对发言学生是一个激励,对其他学生而言,也是非常好的鼓励和鞭策:我也要努力,争取把我的方法、想法展示出来。

4、教育技术。

这类看似只有一个公式(速度=路程÷时间)的课,多媒体教学技术的运用可以使教学充满生机和活力、使学生激发兴趣注意力集中,并且让学生利用线段图又自主探究出了这三者其他的关系,而且有为解应用题积累了一种好的方法——画线段图。

不过,在课后通过和老师的交流,我深深认识到了自己的不足,教学中一些环节处理的过于着急,比如速度定义的出示,可以在学生试着说一说速度的定义之后,多举一些生活中有关速度的实例,让学生更清楚的掌握比较抽象的概念。

总之,通过本课时的教学,把学生原有一些感性认识和一些生活经验进行概括总结,让学生理解掌握路程、时间与速度之间的相互关系,帮助学生运用所学的路程、时间与速度之间的相互关系更好地解决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进一步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对数学的情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