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世界史专业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_3资料
世界史专业研究生培养方案

世界史专业(0603)研究生培养方案世界史A:国际关系史一、培养目标通过系统的学位课程学习、严格的专业训练和学位课程的研撰,本专业研究生能够较好地掌握国际关系史专业理论与基础知识和技能,具有较强的科学研究能力,达到国家规定的研究生毕业水平和学位要求;胜任国际关系史的教学和科研或其他相关领域的工作,适应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等对较高层次专业人才的需求。
1.硕士学位掌握国际关系史研究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具有良好的学识基础和研究能力,了解本专业的研究动态,基本上能独立开展与本专业有关的教学与研究工作,学位论文应具有一定的学术价值或现实性,并有一定的创见以及深度和广度。
2.硕-博连读硕士研究生入学两年内完成基础课及学位课程,政治素质优良,外语成绩良好,专业课程优秀,中期考核成绩优秀,并在省级以上学术刊物发表论文者,经校研究生院审核批准,可直接转为博士生,享受博士生待遇。
3.博士学位博士学位获得者应系统掌握研究国际关系史的基本理论与方法,具有广博和坚实的学识基础、扎实的史学功底,了解本专业的研究动态,能独立承担专业领域的研究和教学工作。
学位论文要求具有相当的学术价值和一定的社会意义,有较强的创新性。
论文在深度和广度两方面均应达到相应的要求。
二、研究方向国际关系史是研究国际关系的历史发展及其规律性的学科。
本专业的主要研究方向是:(l)当代国际问题(2)欧洲国际关系(3)美国对外关系(4)亚太国际关系三、招生对象1.硕士研究生:应届本科毕业生,具有本科同等学历人员,参加全国硕士研究生统一考试合格,并经复试合格者。
2.硕一傅连读:硕士研究生入学两年内完成基础课及学位课程,政治素质优良、外语成绩良好,专业课成绩优秀,中期考核成绩优秀,并在省级以上刊物发表论文者,经校研究生院审核批准,可直接转为博士生,享受博士生待遇。
3.博士研究生:已获硕士学位或具有高级职称的在职人员,应届硕士研究生,经博士生入学考试与复试均合格者。
世界史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5页

中国古代史专业硕博连读研究生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本专业招收硕博连读研究生,旨在通按照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方针,通过专业训练,培养具有自觉的学术意识、严谨的治学态度、良好的学术操守,以“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为学术追求,遵纪守法,身心健康,品德良好,有较强的理论素养和理论思维能力,能够独立思考,具备较强的解读和阐释历史文献的能力,了解本专业学科发展状况,掌握本学科坚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门知识,具有独立从事科学研究、教学工作能力或独立担负专门技术与管理工作能力的专门人才。
二、研究方向1、先秦史2、秦汉史3、魏晋南北朝史4、隋唐史与孰煌学5、宋史6、明清史三、招生对象按中山大学《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工作手册》有关规定要求。
四、学习年限学制5年。
前2年为硕士学位学习阶段,后3年为博士学习阶段。
在学时间按中山大学《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工作手册》有关规定要求。
五、课程设置六、培养方式按中山大学《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工作手册》有关规定要求。
七、考核方式按中山大学《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工作手册》有关规定要求。
八、学位论文按中山大学《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工作手册》有关规定要求。
九、答辩和学位授予按中山大学《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工作手册》有关规定要求。
十、参考书目1.《史记》2.《汉书》3.《后汉书》4.《三国志》5.《资治通鉴》6.《居延汉简合校》7.《居延新简》8.《新唐书》9.《旧唐书》10.《大唐开元礼》11.《敦煌宝藏》12.仁田井升《唐令拾遗补》13.《大正新修大藏经》14.《道藏》15.《明史》16.《明会典》17.《明实录》18.《明经世文编》19.顾炎武《天下郡国利病书》20.《清会典事例》。
世界史的硕士

世界史硕士是一个跨学科的学位课程,旨在培养学生对世界历史的研究和理解。
以下是对世界史硕士的详细介绍、学习内容、课程设置、就业前景以及学习建议。
一、详细介绍世界史硕士是一门涵盖全球各个地区、各个时期和各种文化历史的学位课程。
它旨在培养学生对世界历史进行全面、系统地研究,并理解不同历史时期和地区之间的联系。
世界史硕士通常需要学生在某一特定领域或主题上进行深入研究,例如欧洲中世纪、现代亚洲、非洲殖民化等。
二、学习内容世界史硕士的学习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基础知识:学生需要掌握世界历史的基本概念、理论和时期,如古代文明、中世纪、近代和现代等。
2. 地区研究:学生需要对世界各个地区的历史进行深入研究,包括欧洲、亚洲、非洲、美洲等。
3. 专题研究:学生需要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一个特定的主题进行深入研究,例如某一特定文明的发展、某一历史事件的解析等。
4. 论文:学生需要完成一篇与所选主题相关的毕业论文,论文的指导老师将根据论文的质量和原创性进行评价。
三、课程设置世界史硕士的课程设置通常包括必修课和选修课。
必修课包括世界历史的基本理论和时期,以及各地区的深入研究。
选修课则允许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相关课程,例如政治史、经济史、文化史等。
此外,学生还可以参加学术研讨会、讲座和田野调查等活动,以扩大自己的知识面和增强实践能力。
四、就业前景世界史硕士毕业生可以在教育、研究、博物馆和图书馆等领域找到工作。
他们可以成为大学教师、研究员、历史学家、博物馆工作人员或图书馆管理员等。
此外,他们还可以在政府机构、国际组织和企业中从事与全球事务和跨文化交流相关的工作。
一些毕业生也可能选择进入新闻或传播领域,为报纸、杂志或电视网络提供世界历史方面的内容。
五、学习建议对于世界史硕士的学习,以下是一些建议:1. 做好研究:在选择研究方向时,要充分了解相关领域的研究现状,以便选择有潜力的主题。
同时,要广泛阅读相关文献,做好充分的前期研究。
世界史专业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

世界史专业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培养具有正确的政治方向,掌握系统专业理论,具有独立从事教学和科研的能力,德智体全面发展的高层次人才,具体要求是:1、政治立场坚定,拥护党的基本路线,努力学习和掌握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努力实践科学发展观,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遵纪守法,学风严谨,品行端正,有较强的事业心和责任心,具有团结协作和为科学事业献身的精神。
2、全面系统地掌握本学科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具有较高的科学素养和人文素养,眼界开阔,能了解该专业方向在国内外的研究和发展动向;思路灵活,勇于创新,具有较强的从事教学、科研和其他实际工作的能力。
3、能较为熟练地掌握一门外语,具有较强的听说读写能力,能查阅本专业相关的外文书刊、资料,并能用外语撰写论文摘要;掌握现代化的研究手段和工具,能较熟练地使用计算机和网络,具有较强的信息检索能力;具有较强的语言表达和沟通能力,能够独立地进行学术交流。
4、具有较高的历史学素养和健康的身心。
二、研究方向1、世界上古中古史2、世界地区国别史3、国际关系史三、学习年限本专业研究生培养实行弹性学制,学习年限一般为3年。
对于品学兼优、提前完成培养计划、修满学分且符合学校有关规定者,可申请提前毕业;对于没有达到学校培养要求,完不成学业者,可以申请延期毕业,但在校学习年限最长不得超过四年(含休学),延期学习期间,培养经费自筹。
四、课程设置及学分要求1、研究生培养实行学分制,课程学习时间为3个学期,具体的课程设置及学分分配见教学计划表。
研究生在此期间必须完成学位课程、非学位课程和补修课程的学习。
2、研究生修完34学分方完成教学计划,这34学分包括学位课程20学分,非学位课程10学分,学术活动和实践活动各2学分。
如论文答辩前仍未完成规定学分,则不准参加毕业论文答辩。
3、外国语课共4学分,包括基础英语3学分和专业英语1学分。
外语基础较好,符合学校相关规定的研究生,经个人申请,任课教师、导师同意,学院审核,报研究生处批准,可以免修基础英语,但必须参加学校统一组织的研究生外语学位课程考试。
世界史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1.世界上古史 2.世界中古史 3.世界近代史 4.世界现代史 5.美国史
三、修业年限
基本学制为 3 年。凡修满最低学分、课程学习成绩优秀率达 2/3 以上,且在 CSSCI 以上级别学 术刊物上发表本专业相关学术论文 1 篇以上(含 1 篇),经本人申请、指导教师同意与学院认可,并 顺利通过学位论文答辩,可以提前毕业但最低修业年限不得少于 2 年。在规定时间内未完成论文或 未能顺利通过答辩者,可延期答辩并可申请离校,在论文完成后再申请答辩。
②选修其他专业的专业方向课需获得指导教师与任课教师的双重认可。
2.教学方式
在教学上,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通过研讨班、专题报告或启发式等多种教学方式,将课堂 讲授、交流、研讨、案例分析和课外读书有机结合起来,加强对研究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3.考核方式
“史学理论与方法”为闭卷考试,其余各门课程均以课程论文为主。
六、学位论文
学位论文作为硕士研究生获得学位的标志性成果,主要是为了培养硕士研究生独立思考、勇于 创新的精神和从事科学研究或担负专门技术工作的能力。学位论文应该以本专业的学术史为依据, 既可以选择学术综述,也可以是所选定的研究领域具有一定前沿性的实证性或者理论性专题研究, 重点突出研究专题的学术性、逻辑性、思想性和理论的体系性。
注:本方案自 2011 级硕士研究生起开始执行,其他年级参照执行。
附:经典文献目录:
1.杨生茂主编:《美国外交政策史:1775~1989》,北京:人民出版社 1991 年。 2.王晓德:《美国文化与外交》北京:世界知识出版社 2000 年。 3.迈克尔·H·亨特著、褚律元译:《意识形态与美国外交》,北京世界知识出版社 1999 年。 4.罗杰·希尔斯曼等著、曹大鹏译:《防务与外交政策中的政治》,北京商务印书馆 2000 年。
世界史专业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5

世界史专业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培养具有正确的政治方向,掌握系统专业理论,具有独立从事教学和科研的能力,德智体全面发展的高层次人才,具体要求是:1、政治立场坚定,拥护党的基本路线,努力学习和掌握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努力实践科学发展观,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遵纪守法,学风严谨,品行端正,有较强的事业心和责任心,具有团结协作和为科学事业献身的精神。
2、全面系统地掌握本学科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具有较高的科学素养和人文素养,眼界开阔,能了解该专业方向在国内外的研究和发展动向;思路灵活,勇于创新,具有较强的从事教学、科研和其他实际工作的能力。
3、能较为熟练地掌握一门外语,具有较强的听说读写能力,能查阅本专业相关的外文书刊、资料,并能用外语撰写论文摘要;掌握现代化的研究手段和工具,能较熟练地使用计算机和网络,具有较强的信息检索能力;具有较强的语言表达和沟通能力,能够独立地进行学术交流。
4、具有较高的历史学素养和健康的身心。
二、研究方向1、世界上古中古史2、世界地区国别史3、国际关系史三、学习年限本专业研究生培养实行弹性学制,学习年限一般为3年。
对于品学兼优、提前完成培养计划、修满学分且符合学校有关规定者,可申请提前毕业;对于没有达到学校培养要求,完不成学业者,可以申请延期毕业,但在校学习年限最长不得超过四年(含休学),延期学习期间,培养经费自筹。
四、课程设置及学分要求1、研究生培养实行学分制,课程学习时间为3个学期,具体的课程设置及学分分配见教学计划表。
研究生在此期间必须完成学位课程、非学位课程和补修课程的学习。
2、研究生修完34学分方完成教学计划,这34学分包括学位课程20学分,非学位课程10学分,学术活动和实践活动各2学分。
如论文答辩前仍未完成规定学分,则不准参加毕业论文答辩。
3、外国语课共4学分,包括基础英语3学分和专业英语1学分。
外语基础较好,符合学校相关规定的研究生,经个人申请,任课教师、导师同意,学院审核,报研究生处批准,可以免修基础英语,但必须参加学校统一组织的研究生外语学位课程考试。
世界史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世界史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内招)一、学科方向1.060301 欧美史The History of Europe and America2.060302 东南亚史The History of South Asia3.060303 国际关系史The History of International Relationship4.060304 国际移民史The History of International Migration二、学制学制三年,内招硕士生最长学习年限5年,如在学期间提前完成培养计划,通过学位课程考试和学位论文答辩,各方面表现突出,可申请提前毕业。
3年制全日制优秀研究生最多可提前半年毕业,兼读制研究生学习年限不少于3年。
具体按《暨南大学研究生学籍管理办法》执行。
三、课程设置本学科要求修满28-30学分,其中公共学位课7学分,公共选修课1学分,专业学位课四、必读和选读书目(控制在20—30条左右)(一)欧洲古代中世纪史1. 马克·布洛赫:《封建社会》(两卷本),北京:商务印书馆,2004年。
2. 马克垚:《西欧经济形态研究》,北京:人民出版社,2001年第二版。
3. 朱迪斯·本内特:《欧洲中世纪史》,上海:上海社会科学出版社,2007年。
4. 毕尔麦尔等编著:《中世纪教会史》,雷立柏译,宗教文化出版社,2010年。
5. Clifford R. Backman, The Worlds of Medieval Europe,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2003.(二)美国史:1. 刘绪贻、杨生茂主编:《美国通史》(六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2年。
2. 杨生茂主编:《美国外交政策史:1775~1989》,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年。
3. 斯坦利·L·恩格尔曼、罗伯特·E·高尔曼主编:《剑桥美国经济史》(三卷本),高德步、王珏总译校,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年。
课程与教学论专业(历史)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

课程与教学论专业(历史)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培养具有正确的政治方向,掌握系统专业理论,具有独立从事教学和科研的能力,德智体全面发展的高层次人才,具体要求是:1、政治立场坚定,拥护党的基本路线,努力学习和掌握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努力实践科学发展观,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遵纪守法,学风严谨,品行端正,有较强的事业心和责任心,具有团结协作和为科学事业献身的精神。
2、全面系统地掌握本学科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具有较高的科学素养和人文素养,眼界开阔,能了解该专业方向在国内外的研究和发展动向;思路灵活,勇于创新,具有较强的从事教学、科研和其他实际工作的能力。
3、能较为熟练地掌握一门外语,具有较强的听说读写能力,能查阅本专业相关的外文书刊、资料,并能用外语撰写论文摘要;掌握现代化的研究手段和工具,能较熟练地使用计算机和网络,具有较强的信息检索能力;具有较强的语言表达和沟通能力,能够独立地进行学术交流。
4、具有较高的历史学素养和健康的身心。
二、研究方向历史课程与教学论三、学习年限本专业研究生培养实行弹性学制,学习年限一般为3年。
对于品学兼优、提前完成培养计划、修满学分且符合学校有关规定者,可申请提前毕业;对于没有达到学校培养要求,完不成学业者,可以申请延期毕业,但在校学习年限最长不得超过四年(含休学),延期学习期间,培养经费自筹。
四、课程设置及学分要求1、研究生培养实行学分制,课程学习时间为3个学期,具体的课程设置及学分分配见教学计划表。
研究生在此期间必须完成学位课程、非学位课程和补修课程的学习。
2、研究生修完37学分方完成教学计划,这37学分包括学位课程23学分,非学位课程10学分,学术活动和实践活动各2学分。
如论文答辩前仍未完成规定学分,则不准参加毕业论文答辩。
3、外国语课共4学分,包括基础英语3学分和专业英语1学分。
外语基础较好,符合学校相关规定的研究生,经个人申请,任课教师、导师同意,学院审核,报研究生处批准,可以免修基础英语,但必须参加学校统一组织的研究生外语学位课程考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世界史专业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
一、培养目标
培养具有正确的政治方向,掌握系统专业理论,具有独立从事教学和科研的能力,德智体全面发展的高层次人才,具体要求是:
1、政治立场坚定,拥护党的基本路线,努力学习和掌握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努力实践科学发展观,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遵纪守法,学风严谨,品行端正,有较强的事业心和责任心,具有团结协作和为科学事业献身的精神。
2、全面系统地掌握本学科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具有较高的科学素养和人文素养,眼界开阔,能了解该专业方向在国内外的研究和发展动向;思路灵活,勇于创新,具有较强的从事教学、科研和其他实际工作的能力。
3、能较为熟练地掌握一门外语,具有较强的听说读写能力,能查阅本专业相关的外文书刊、资料,并能用外语撰写论文摘要;掌握现代化的研究手段和工具,能较熟练地使用计算机和网络,具有较强的信息检索能力;具有较强的语言表达和沟通能力,能够独立地进行学术交流。
4、具有较高的历史学素养和健康的身心。
二、研究方向
1、世界上古中古史
2、世界地区国别史
3、国际关系史
三、学习年限
本专业研究生培养实行弹性学制,学习年限一般为3年。
对于品学兼优、提前完成培养计划、修满学分且符合学校有关规定者,可申请提前毕业;对于没有达到学校培养要求,完不成学业者,可以申请延期毕业,但在校学习年限最长不得超过四年(含休学),延期学习期间,培养经费自筹。
四、课程设置及学分要求
1、研究生培养实行学分制,课程学习时间为3个学期,具体的课程设置及学分分配见教学计划表。
研究生在此期间必须完成学位课程、非学位课程和补修课程的学习。
2、研究生修完34学分方完成教学计划,这34学分包括学位课程20学分,非学位课程10学分,学术活动和实践活动各2学分。
如论文答辩前仍未完成规定学分,则不准参加毕业论文答辩。
3、外国语课共4学分,包括基础英语3学分和专业英语1学分。
外语基础较好,符合学校相关规定的研究生,经个人申请,任课教师、导师同意,学院审核,报研究生处批准,可以免修基础英语,但必须参加学校统一组织的研究生外语学位课程考试。
4、同等学力或跨专业考入的研究生必须补修3门本专业大学主干课程,并参加相应的考试。
以考试及格为准,虽然不计入学分,但未补修或未能通过考试者不能参加论文答辩。
五、考核方式与成绩管理
1、考核方式分为考试和考查两种。
学位课程的考核以闭卷考试方式为主,辅以考查方式,闭卷考试分值所占比例不能少于该门课程总成绩的50%;非学位课程考核采用考试方式或考查方式;学术活动以《聊城大学历史文化学院研究生学术活动登记表》为依据,导师签字认可后由学科负责人进行成绩评定;教学实践和社会实践由指导教师和培养单位写出评语,评定成绩。
2、学位基础课、专业课和非学位专业选修课、跨专业选修课的考核由研究生处统一安排,学院来负责具体组织。
学位课程考试时间不少于2小时。
考试和考查成绩均按百分制评定,学位课程达到70分、非学位课程达到60分方为合格,可以获得学分;教学实习、学术活动和社会实践等环节的成绩按合格或不合格评定,成绩合格即可获得学分。
3、考试不合格的课程应重修,成绩合格方可获得学分。
4、研究生因病或其他特殊原因不能参加考核者,须在考核前提出缓考申请,经任课教师同意,学院主管领导批准(学位公共课须经研究生处批准)后,方可缓考。
擅自缺考者,该课程成绩记为0,并按学校规定给予批评教育和相应的纪律处分。
5、研究生若违反考试纪律或考试作弊,该课程考核成绩无效,并按学校规定给予批评教育和相应的纪律处分。
六、培养环节
1、研究生个人培养计划的制定
研究生指导教师要根据培养方案的要求,在新生入学后3个月内,指导研究生制订出个人培养计划。
培养计划必须经学位点负责人审核、学院领导批准,报研究生处备案后实行。
2、中期筛选
中期筛选应在第4学期初进行,4月中旬前完成。
主要是以研究生的个人培养计划为依据,考核研究生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的掌握情况、思想政治表现和科研能力等。
考核小组由院总支书记、院长、分管院长、导师组成员及研究生秘书组成。
按期完成培养计划、中期筛选合格的研究生即可进入论文写作阶段,否则应进行淘汰或分流。
3、学术活动
研究生在论文答辩之前要在公开发行的合法学术期刊上独立(或第一作者)发表至少1篇与研究方向一致的学术论文(不包括增刊、专刊、学术会议论文和一般论文集等)或出版专著一部(位列前两位),且第一署名为聊城大学,否则将不能参加论文答辩。
研究生在学期间必须听取学术报告或参加学术会议不少于10次,公开做学术报告不少于2次,否则将不能获得相应的学分,也不能参加论文答辩。
4、实践活动
研究生的教学实践以“助教”的形式实施,安排在第二学年,工作量不少于20学时,必须面向本科学生,参加教学第一线的工作,方式包括授课、辅导、批改作业、指导实习、辅导毕业论文等,由指导教师根据备课、讲课及学生的反映等环节对研究生教学实践的效果进行考核,写出评语,“合格”以上方能通过;入学前在大专院校从事教学工作满2年并已经取得助教职称者,经导师审核,院长签署意见,报研究生处批准,可免修教学实践。
研究生要积极参加学院和学科点组织的寒暑假社会实践活动,在毕业论文答辩以前,要至少完成1篇高质量的社会实践调查报告,否则不能参加论文答辩。
5、学位论文开题
研究生应在第3学期11月底之前通过论文的开题论证,写出论文工作计划。
毕业(学位)论文从通过开题论证到论文答辩,应有一年以上的时间,否则不准参加论文答辩。
6、学位论文中期检查
第5学期,学院组织相关导师对研究生的论文撰写情况进行全面检查,该项工作在研究生申请答辩前6个月完成。
如果未能通过中期检查,则学校不受理其答辩申请。
7、毕业资格审查和学位授予资格申请
第6学期4月份,毕业研究生要向学校提出毕业申请,学校将按照培养方案和个人培养计划审查研究生的毕业资格,全部完成培养方案要求和个人培养计划任务的研究生方可取得论文答辩的资格。
经毕业资格审查合格者,方可获得申请硕士学位的资格。
8、论文评阅、答辩和学位授予工作
研究生论文写作完成后,论文评阅、答辩和学位授予工作按《聊城大学硕士学位授予细则》办理。
七、培养方式
1、采取导师负责与导师组集体培养相结合的方式,营造良好的培养环境,确保培养质量。
因材施教,发挥学生的特长,注重培养学生的学术个性;
2、加强实践环节,有计划地组织学生参加教学实践和科研训练。
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形式,参与学术交流和学术研讨,让学生及时了解最新的学术信息,把握研究动态;
3、采取多种形式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采用考试、考查与综合能力考核相结合等形式,确定学生的学业成绩;
4、按照学校规定做好中期筛选、开题报告、论文写作指导等工作,确保学位论文的学术水平。
世界史专业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教学计划
世界史专业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阅读书目或期刊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