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外文系英语第二学位实施办法及培养方案
《高等学校英语专业本科教学质量国家标准》

《高等学校英语专业本科教学质量国家标准》征求意见稿2015年1月25日目录1 前言 (1)2 适用专业 (1)3 培养目标 (1)4 培养规格 (1)4.1素质要求 (1)4.2能力要求 (1)4.3知识要求 (1)5 课程体系 (2)5.1 总体框架 (2)5.2 课程结构 (2)5.2.1 公共课程 (2)5.2.2 专业核心课程 (2)5.2.3 专业方向课程 (2)5.2.4 实践环节 (2)5.2.5 毕业论文(设计) (2)6 教学与评价 (2)6.1 教学要求 (2)6.2 评价要求 (2)7 师资队伍 (3)7.1 师资结构 (3)7.2 教师素质 (3)7.3 教师发展 (3)8 教学条件 (3)8.1 教学设施 (3)8.2 图书资料 (3)8.3 网络资源 (3)8.4 经费投入 (3)9 质量保障体系 (3)9.1 教学过程监控机制 (3)9.2 毕业生跟踪反馈机制 (4)9.3 持续改进机制 (4)附录1:术语与释义 (5)附录2:《高等学校英语专业本科教学质量国家标准》课程体系(参考) (6)1前言为了促进高等学校英语专业的改革与发展,提高英语专业本科教学的人才培养质量,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和《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等法律和文件精神,制订本标准。
本标准是本科英语专业的准入、建设和评价依据。
各高等院校应根据本标准制订符合自身定位、体现办学特色、适应经济与社会发展的学校标准。
根据国务院学位委员会与教育部颁布修订的《学位授予和人才培养学科目录(2011年)》,英语专业属于外国语言文学类专业,隶属文学门类。
英语专业主要以英语语言、英语文学和英语国家的社会文化等为学习和研究对象,教学过程强调实践和应用,人才培养突出人文素质教育,注重开阔学生的国际视野。
英语专业教育对提高公民素质、传播中华文明、促进国家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外国语学院双学位、双专业培养方案

附:英语双专业、双学位培养计划一、专业代码:050201二﹑培养目标及培养要求:培养具有良好的公民修养,具有扎实的英语语言功底,适应社会经济发展对复合型、创新型人才的需要,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增强学生的就业竞争力,能在文化、教育、商务等部门从事翻译、教学、管理工作的综合素质高,具有较强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应用型人才。
要求学生掌握语言、文学及相关专业的基础知识;具有一定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具有扎实的英语语言功底和较强的听、说、读、写、译能力;了解我国国情和英语国家的社会和文化;具有第二外国语的一定的实际应用能力;具有较好的汉语表达能力;具有较强的逻辑思维能力、创新能力、独立工作能力及实际工作能力。
三﹑学位及学分要求:双学位总学分为72学分(含毕业论文10学分);双专业总学分为60学分。
具体要求如下:(1)学生必须取得主修专业毕业资格后才能取得双学位、双专业毕业资格。
修读双学位、双专业的学生,若作留级或取消学籍处理,则取消修读双学位、双专业资格。
取消或申请退出修读双学位、双专业学习的学生,若修满40学分可颁发辅修专业证书。
(2)修读双学位的学生,在主修专业学制规定的学习期限内,修满双学位专业教学计划规定的学分,符合学校学士学位授予条件,并且获得主修专业学位证书,颁发注有双专业的毕业证书和注有两种学位的学位证书。
但电子注册只上传主修专业的专业和学位信息。
(3)学生修满双学位教学计划规定的学分,且获得主修专业毕业证书但未获得主修专业学位证书者,只颁发注有双专业的毕业证书,电子注册只上传主修专业的毕业信息,不授予双学士学位。
(4)学生修满双学位或双专业教学计划规定的学分,但未获得主修专业毕业证书者颁发注有双专业的结业证书。
主修专业经返校补考获得毕业证书者,方可换发注有双专业的毕业证书。
(5)学生修读双学位、双专业所修课程学分未达到双学位、双专业要求但已完成40学分者,颁发辅修专业证书。
未达到40学分者,则发给课程进修证明。
英语专业辅修及双学位培养方案

英语专业辅修及双学位培养方案一、指导思想:为适应西藏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对跨学科专业人才的需求,培养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复合型人才,增强学生的适应能力与竞争能力,西藏民族学院外语学院将面向全院非英语专业本科学生开展英语专业双学位和辅修专业制度。
英语专业双学位和辅修专业是专门针对那些能够顺利完成第一专业课程学习、且尚有余力掌握更多知识、并具有强烈求知欲望的学生而开办的。
其主要目的是帮助学生充分利用学校良好的学习条件,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进一步增强英语的运用能力。
二、培养目标本双学位和辅修专业旨在通过英语专业主干课程的学习和英语语言基本技能的训练,使理、工、文、经、医等非英语专业学生具备较扎实的英语基础知识、较强的英语运用能力以及丰富的语言文化知识,使其成为具有辐射多专业方向的复合型、应用型人才。
本专业培养的学生应具备:1. 具有良好的思想政治道德素质、文化素质和心理素质;热爱社会主义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掌握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及邓小平理论的基本原理;具有遵纪守法、敬业爱岗、热爱劳动、团结合作等良好品质及职业道德。
2. 具有较扎实的英语专业基础知识、基础理论和基本技能,掌握英语语音、语法、词汇等基础知识,掌握听、说、读、写、译等基本技能和文学基础知识,具备较强的英语交际能力。
3. 具有宽广的知识面,主修专业知识和英语辅修专业知识并举,注重培养多层面知识融合的能力、独立思考的能力和创新的能力;同时亦注重学生人文素质和科学精神的培养。
三、培养要求1.注意学生知识结构的合理性。
学生整体知识结构分为专业技能课和专业知识课程两部分。
英语专业技能课程指综合训练课程和各种英语技能的单项训练课程,如:基础英语、听力、口语、阅读、写作等课程;英语专业知识课程指英语语言学、文学、文化等方面的课程,如:英美文学史及选读、英语国家概况等。
2.要求学生掌握一定的英语文学及相关人文方面的基础知识,初步掌握英语国家的社会和文化,具有一定的英语语言基础和听、说、读、写、译等能力。
2015级培养方案-外国语学院(免师、普师)

【1001】英语专业(免费师范)培养方案一、专业简介本专业前身为始建于1950年的原西南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英语(师范)专业,最早可以追溯到上世纪40年代的国立女子师范学院英语系、原四川省立教育学院英文系和私立相辉文法学院外文系,是西部地区现有英语师范专业中历史最悠久、基础最雄厚、学科水平最高、社会影响最大的专业之一,形成了优良的学术传统。
依托“外国语言文学”一级学科博士和硕士学位授权点,以及教育硕士、高师硕士、翻译硕士等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点和重庆市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外国语言学与外语教育研究中心”等学科支撑,专业现已建成国家级特色专业和校级优势专业,形成特色鲜明的教师教育优势。
全部招收免费教育师范生,学生毕业后按照国家相关政策到基础教育单位从事教学和管理工作。
二、培养目标及培养要求培养目标:本专业围绕“人格健全、基础扎实、能力突出、素质全面、具有国际视野”的总体目标,贯彻“全人教育”理念,培养21世纪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科技发展所需要的,具有扎实的英语语言基础,广博的文化知识,较高的文化素养,较强的英语语言应用能力和英语教育教学教研能力,以及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意识,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优秀中小学英语教师及英语教学管理专业人才。
培养要求:本专业本科毕业生应达到以下要求:1.热爱祖国,拥护党的领导,掌握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基本原理,热爱教育事业,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社会公德和职业道德;2.具有一定的人文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基本理论知识,掌握本专业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基本技能,具有独立获取知识、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基本能力及开拓创新精神,具备从事本专业及相邻专业业务工作的基本能力和素质;3.英语听、说、读、写、译技能达到教育部批准实施的《高等学校英语专业教学大纲》所规定的要求;4.掌握科学的教育理论、方法,具有较好的育人素质,具备较强的教育教学设计能力和现代教育技术应用能力;5.较为熟练地掌握一门第二外语,第二外语、体育、计算机和语言文字能力达到规定要求;6.具备健康的心理和健全的体魄。
英语本科双专业学位人才培养方案教师教育

英语本科双专业(学位)人才培养方案(教师教育)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有较为扎实的英语语言基础和较强英语应用能力,并具有非英语学科专业优势的国家建设所需的复合型人才,使非英语专业的本科生在完成英语双专业(学位)教学计划的课程学习后,其英语语言技能和英语实际运用能力达到或基本达到英语专业毕业生水平,能够在基础教育机构进行英语教学,也可以在外事、文化、新闻、外贸、旅游等部门从事涉外工作的外向型复合人才。
培养要求1.具有扎实的英语语言基本功和较强的英语交际能力。
要求语音语调正确,词法、句法、章法规范,词语表达得体,能熟练运用听、说、读、写、译的基本技能进行语言交际。
2.具有宽广的知识面,要求熟悉中国文化传统,熟悉英语对象国文化传统、风俗习惯、地理、历史发展现状等,同时具备一定的人文学科知识和科技方面的基础知识。
3.具有从事英语教学所必需的知识和技能。
要求掌握英语教学基本理论,具有良好的教师职业素质和从事英语教学的基本能力。
完成教育实习。
4.具有初步的科学研究能力。
取得双学位必须完成毕业论文并通过答辩。
隶属学科文学/外国语言文学类核心课程基础英语、英语听力、英语口语、英语语音、英语语法、英语写作修读期限 4-6学期学分要求 60-65学分授予学位文学学士课程修读要求英语本科双专业学生毕业时应修滿60学分;学生要取得双学位应修满65学分。
其中,专业必修课24学分,占总学分的36.9%;专业选修课31学分,占总学分的47.7%;实践类课程10学分,占15.4%。
主修专业为非教师教育专业的学生修读的第二个专业为教师教育专业,若要取得教师资注:★代表主要课程。
核心课程简介课程编号:F031ZB0011-0012课程名称:基础英语(Integrated Language Skills)课程类别:专业必修课授课学时:140 学分:8课程目标:本课程主要通过语言基础训练与篇章的讲解、分析,使学生逐步提高英语阅读能力,了解英语各种文体的表达方式和特点,扩大词汇量,熟悉英语常用句型,具备基本的口笔头表达能力。
西南交大英语二专业本科培养方案

英语第二专业/学位培养方案
(2011级英语第二专业/学位试用2012.3.1制定)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具有扎实的英语语言基础、英语语言文学常识和英语社会文化知识,以及较高的英语听、说、读、写、译实践能力,可在外事、文化、教育、宣传、商贸、科技、研究等部门从事翻译、管理、教学和科研等工作的复合型、高素质创新人才。
二、专业与学分要求
修英语(第二专业)的学生必须预修8学分的大学英语课程(英语期末平均成绩不低于75分),CET4成绩不低于500分,参加并通过由外国语学院组织的口试,同时,所有其他先修课平均成绩不低于75分;修满本专业核心课程45学分,成绩合格者可颁发英语语言文学第二专业证书;如通过本专业毕业设计(论文)可颁发英语语言文学第二专业毕业证书,符合学位条例可授予第二学科学士学位证书。
具体要求如下:
1.具有扎实的英语语言基础和广泛科学文化知识能力,以及较高的英语听、说、读、写、译应用技能。
2.具有一定的西方社会、经济、政治、文化、历史等背景知识;具有一定的人文素养,知识面宽,思维开阔,适应能力强。
3.够运用英语作为工具从事本专业学术交流和科学研究工作。
4.能够从事对外贸易、行政/经济管理、外事接洽等方面的工作。
5.具有一定的翻译能力,能够胜任相关专业的翻译工作。
6.具有一定的英语教学能力,能够从事一般的英语教学工作。
三、专业核心课程设置
四、毕业设计(论文)及实践教学环节设置
毕业论文 8学分。
第七至八学期完成。
实习1学分
外国语学院英语系
2012年3月1日。
英语辅修专业介绍

《英语》辅修专业介绍开设单位:外国语学院英语辅修专业的前身——英语第二专业的教学集中了外国语学院包括所有主讲教授和主讲教师的师资精华,积累了二十多年的正规教学经验,以科学严谨的教学管理,卓有成效的教学成果,多次获得华东理工大学和上海市教委优秀教学成果奖。
英语辅修专业学士学位教学面向本校及上海市西南高校非语言类专业学生,旨在培养理、工、文、商、医等各科学生具备扎实的英语基础知识、较高的英语应用技能和一定的对象国文化了解,成为高级复合型人才,增加就业、考研、考证、出国和参加各层次语言应用型赛事的竞争力。
英语辅修专业招收的新生要求达到学校相关规定,实行宽进严出的平行班教学。
学生在英语辅修学位就读期间,如主修专业出现课程不及格者,须终止辅修专业学习。
辅修专业学习从第二学期开始,到第七学期为止(不包括期间的暑期)。
修满60学分获得英语辅修专业文学学士学位证书(上海市教委备案);修满辅修专业教学计划规定的40学分者获英语辅修专业证书,修不满辅修专业证书要求的学分数者出具英语辅修专业课程成绩证明。
本专业强调在对学生进行扎实的读、写、笔译等英语基本技能训练的同时,安排一半的课时大力提升学生的听、说、口译等英语应用能力。
外语学院对辅修专业学生开放语言实验室和资料室,并定期组织英语辅修专业学生和英语专业学生一起开展各类课外活动如英语角、俱乐部、演讲兴趣小组、志愿者活动和角逐全国和上海市各项赛事。
英语辅修专业教学,要求在获得英语辅修专业证书的基础上,根据本人自愿,通过第七学期的高强度英语专业课程的学习并完成毕业论文,达到总学分60学分,获得辅修学位。
在第二学期大学英语四级考试达到600分的英语辅修专业在读学生,达到参加第四学期的国家英语专业四级考试报名资格;在第六学期及之前大学英语六级考试达到600分的英语辅修专业在读学生,达到参加第八学期的国家英语专业八级考试报名的资格。
主要专业课程及实践包括:跨文化交际1学分,口译技巧2学分,英汉翻译2学分,汉英翻译2学分,英美文学2学分,英美概况1学分,语言学导论1学分,论文写作1学分。
大学关于本科学生修读第二学位、第二专业的试行办法

XXXX大学关于本科学生修读第二学位、第二专业的试行办法一、目的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适应社会经济发展对复合型、创新型人才的需要,充分利用我校教学资源,发挥学校办学优势和特色,实现学科间的交叉渗透,使学生在校期间获得较宽厚的知识,增强社会适应性和就业、择业及转换职业的竞争能力,经山东省教育厅批准,我校拟在全日制本科学生中试行第二学位、第二专业教育。
二、对象和条件1.第二学位、第二专业在XXXX大学全日制本科在册学生中试行。
2.每一个学生只能申请一个专业为第二学位或第二专业。
3.申请修读第二学位、第二专业者须符合下列条件:①坚持四项基本原则,遵纪守法,道德品质良好。
②前两学期综合排名在本专业前50%,所学必修课程平均学分绩点在2.0以上。
③身体健康,能胜任同时修读两个专业学习任务。
4.学生在修读第二学位、第二专业期间,考试作弊或受到学校记过及以上处分者取消修读资格。
三、组织管理1.第二学位、第二专业教育是学校本科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纳入学校的正常管理体系,并实行校、系(含系级学院,下同)两级管理。
教务处在分管校长领导下对学校的第二学位、第二专业教育实行统一管理。
2.各系负责本部门所设第二学位、第二专业教学计划的制订和实施,包括课程设置、教学大纲制订、教师配备、教学质量检查、教学条件的提供及实践教学的落实、教材的选定等。
学生所在系负责组织学生选报工作。
四、第二学位、第二专业课程设置1.第二学位:学生取得主修专业学位的同时,又取得不同学科门类第二专业资格,并符合授予学位条件者,即可取得第二学位(修读的学分、绩点需达到学位规定的要求)。
毕业后取得两种学位的证书。
第二学位培养方案的学分在75分以上(包括:专业基础课、专业方向课、相应的实践环节、毕业设计(论文)等)。
2.第二专业:学生在修读主修专业的同时,修读其它专业作为第二专业。
修满两个专业要求的学分数可取得两种专业毕业资格。
第二专业培养方案的学分在50-55分之间(包括:专业基础课、专业方向课、相应的实践环节、毕业设计(论文)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清华大学外文系
英语第二学位项目2014级招生公告
(2015年4月)
外文系现开始英语第二学位项目招生,具体实施办法如下:
一、主办单位
外文系第二学位项目由外文系主办,教务及日常管理工作由外文系业务办负责。
二、2014级招生对象与条件
1.具有清华大学学籍的2014级全日制在校本科生;
2.主修专业学习成绩优良,学有余力;
3.已修课程中没有不及格课程;
4.没有选修其他辅修或者第二学位;
5.招生人数为35人;
6.不接受从外文系转出的学生。
三、报名
英语第二学位修读手续每年办理一次。
准备修读2014年英语第二学位的同学须填写《清华大学本科生修读第二学位申请表》(网上下载),并按规定时间办理申请及审批手续。
办理手续时间及流程如下表所示:
四、课程认定与选课
1、课程认定
第二学位实行学分制管理,凡取得修读资格的同学须在每学期开学后的第14周认定课程并按选课学分数交费(100元/学分,通过银行系统代扣,与目前学费交纳方式相同),同时确认选课有效。
否则,已选修课程不计入第二学位专业学分。
2、选课
(1)英语第二学位课程的选课模式同其它课程,可以参加中期退课,但已交课程费不予返还,如再选此课程需重新交费。
(2)取得英语第二学位修读资格的同学在以后各学期选课时,根据第二学位根据具体开课情况选择修读课程。
(3)在取得英语第二学位修读资格之前选修通过的英语课,只有和英双课程号相同的课方可认作英双课程。
可在取得第二学位修读资格后,通过补办有关手续(包括交纳课程修读费)确认为英双课程。
五、其他
有关英语第二学位的学籍管理按照“清华大学本科生攻读第二学士学位学籍管理办法”和“清华大学本科生修读辅修专业学籍管理细则”执行。
英语语言文学第二学士学位项目培养方案(2015年秋实行)
一、培养目标
英语语言文学第二学士学位(以下称英语二学位)项目通过对非英语专业的学生进行接近于英语专业本科生的系统而严格的培养,使学生对英语国家的语言、历史、文化以及经济社会等各方面具有广泛深入的了解,从而具有开阔的国际化视野、深刻的全球化思考和中西对比的分析方法,为将来从事相关的职业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基本要求
凡修满第一学年全部课程、专业必修课成绩高于80分(含80分)、且其他课程无不及格的本校非英语专业本科生,通过外文系届时组织的入学考试后,可从第三学期开始申请修读英语语言文学第二学士学位专业。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具有扎实的英语语言基础和较熟练的听、说、读、写、译能力;
2.掌握语言学、文学及相关人文和社科方面的基础知识;
3.了解英语国家的社会和文化。
三、学制与学位授予
按照学分制管理,英语二学位项目需要3年完成。
学习结束后,获得符合英语专业要求的相关课程和论文共计40学分,授予英语双学士学位。
学习结束后,同时符合以下两个条件的,授予英语第二学士学位:(一)符合第二学位学分要求;(二)符合学生所属院系第一学士学位要求。
如学生在主修专业毕业时不再继续第二学士学位的学习,但第二学士学位已修学分达到30学分者,可获得辅修专业证书。
申请退出第二学位的学生可以在选修期间的每学期初提出。
四、学分要求与课程结构
英语二学位项目实行学分制,共计40学分,完成课程学分要求需要修读15门课程。
其中,语言能力课程为二学位学生单独开课,共计18学分;专业知识课程为选修课程,与英
语专业学生同上,为12学分,毕业论文10学分。
五、课程设置与学分分布
语言能力课(至少修满18学分,标注*为必修课)30641634 英语阅读(1)* 2学分
30640042 英语阅读(2)* 2学分
30640122 英语听力(1)* 2学分
30640132 英语听力(2)* 2学分
30641484 英语写作(1)* 2学分
30641494 英语写作(2)* 2学分
30641222 高级英语读写(1)* 2学分
30641272 高级英语读写(2) 2学分
40640972 英汉互译2学分
30640232 口译(1)2学分
注:语言基础课程单独开班。
专业知识课(50学分,至少修满12学分)40640792 欧洲文学史2学分
40641172 英语短篇小说阅读2学分
40640852 语言学史2学分
40641202 语音学导论2学分
40640742 语义学导论2学分
40640812 句法学导论2学分
40641162 语言与认知2学分
30641312 应用语言学导论2学分
40641132 社会语言学导论2学分
30641322 心理语言学导论2学分
40640052 英语文体学2学分
40640862 西方思想史2学分
40640252 欧洲文学经典选读2学分
40640752 文学批评原理2学分
40641142 圣经与文学2学分
30641652 英国社会与文化2学分
2学分30641422 英国维多利亚时期文
学
40640022 美国社会与文化2学分
2学分
40640842 美国文学经典作品选
读
40640932 澳大利亚社会与文化2学分
40640712 英语诗歌选读2学分
40640672 英语散文赏析2学分
40640582 英语小说选读2学分
30641122 英语戏剧选读2学分
40640782 翻译研究导论2学分
注:专业知识课程与英语专业学生合堂,从中至少选6门课程,满足12学分要求。
40641100 综合论文训练 10学分
说明:
1. 英语双学位项目在第3-8学期进行,招生一个班,共35人。
2. 单独开课的课程也可选修英语专业相同学分的其他课程替代。
3. 替代学分课程不单独开课。
4. 英双课程无论必修或限选都只认3064和4064开头的课。
0064和1064开头的课
不能认作英双课程。
英语第二学士学位项目课程指导性教学计划
(非英语专业大二学生起始)
第三学期秋季学期(第1学期)
课程编号课程名称学分周学时考核方式说明及主要先修课30640032 英语阅读(1) 2 2 考试
30640112 英语听力(1) 2 2 考试
30641652 英国社会与文化 2 2 考查
第四学期春季学期(第2学期)
课程编号课程名称学分周学时考核方式说明及主要先修课30640042 英语阅读(2) 2 2 考试
30640132 英语听力(2) 2 2 考试
40640022 美国社会与文化 2 2 考查
第五学期秋季学期(第3学期)
课程编号课程名称学分周学时考核方式说明及主要先修课30641222 高级英语读写(1) 2 2 考试
30641484 英语写作(1) 2 2 考试
40640962 英汉互译 2 2 考试
2 2 考查
40640932 澳大利亚社会与
文化
30641122 英语戏剧选读 2 2 考查
第六学期春季学期(第4学期)
课程编号课程名称学分周学时考核方式说明及主要先修课30641494 英语写作(2) 2 2 考试
40640582 英语小说选读 2 2 考查
30641002 英语散文选读 2 2 考查
2 2 考查
西方文学中的中
国形象
40641162 语言与认知 2 2 考查
30641272 高级英语读写(2) 2 2 考查
第七学期秋季学期(第5学期)
课程编号课程名称学分周学时考核方式说明及主要先修课30640232 口译 2 2 考试
40640712 英语诗歌选读 2 2 考查
40641132 社会语言学 2 2 考查
40641142 圣经与文学 2 2 考查
第八学期春季学期(第6学期)
课程编号课程名称学分周学时考核方式说明及主要先修课40641100 毕业论文10 考试
注:1.第1学期指二学位学生入学后的第1个学期,其余类推。
2.计划中所列专业知识类课程仅为推荐性课程。
因与英语专业同堂上课,选课时,学
生可根据自己第一专业上课时间加以调整,适时选择上课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