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邮少干古典文学复习资料
中国古代文学专题教学辅导资料

中国古代文学专题教学辅导资料第一部分:诗经绪论绪论部分的主要内容就是“风骚”、“风骚”传统(或称“诗骚传统”)的含义,以及“风骚”传统对后世文学发展的影响。
在中国文学史上,“风骚”是代表《诗经》的《国风》和代表《楚辞》的《离骚》的并称。
而“风骚”传统则是在《诗经》和《楚辞》的影响下发展形成的我国古代诗歌的两种优良传统,即代表《诗经》的《国风》所形成的“风”诗传统和代表《楚辞》的《离骚》所形成的“骚”诗传统。
所谓的“风”诗传统,就是世代相传的现实主义的精神。
《国风》中的民歌和二雅中的卿士大夫政治讽喻诗就集中体现了这种现实主义的精神。
在内容上,它们正视现实、描写现实、揭露现实、批判现实;在艺术表现手法上,它们善于用朴素的文风、简洁的语言、巧妙的比兴,塑造出真实、自然而生动的形象,描绘出亲切感人的生活画面,来抒发情怀,反映现实。
所谓的“骚”诗传统则是充满激情和幻想的积极浪漫主义的创作方法。
在内容上,《离骚》表现了屈原的进步理想以及他对进步理想九死不悔的孜孜追求。
这是积极浪漫主义的本质。
在艺术手法上,屈原一方面采用丰富的神话素材,通过自由的幻想,来构成一个奇特的神话世界,借此表现诗人内心的矛盾冲突和上天入地地求索以及始终不渝的爱国之情;另一方面还礼利用发展了民歌的比兴手法创作了一个“香草美人”的世界以此来象征他与楚国腐朽黑暗势力的斗争是真善美与假恶丑之间的斗争。
《离骚》这种在现实生活的基础上,以丰富的幻想和热情,表现作者对进步理想的执着追求的特征,也就是“骚”诗传统,即积极浪漫主义的文学传统的主要特征。
第一章《诗经》的编集、流传第一节《诗经》的编集一、《诗经》作品的搜集《诗经》中的作品,从创作年代说,包括了上下五六百年;从产生地域上说,有的出于周天子的国都,有的出于各诸侯统治下的广大地区;从作者说,既有贵族的创作,更多民间的歌谣,那么,这些作品是如何汇集起来的呢?关于这个问题,古代主要有献诗说、采诗说两种说法。
少数民族高层次骨干计划 古典文学课程学习资料

西南大学古典文学课程学习资料少数民族高层次骨干计划一、填空题诗经: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
收集了从西周初期到春秋中叶大约五百年时间的诗歌305篇。
内容编排分风、雅、颂,表现手法按传统的说法则有赋、比、兴。
《诗经》是中国诗歌的源头。
它奠定了丰厚的上古文化内涵,开创了中国诗歌关怀现世、注重民生疾苦、再现普通老百姓思想情感的现实主义传统;它的赋、比、兴手法更成为后世诗歌艺术表现的基本法则。
汉代传习《诗经》有齐、鲁、韩、毛四家,东汉以后毛诗转盛,其他三家逐渐消失。
著作大多失传。
所以现存的《诗经》又称“毛诗”。
氓:选自《毛诗正义》卷三《卫风》。
这事一首弃妇自伤之诗,抒情色彩很浓。
全诗是以倒叙的手法,叙述了主人公爱婚姻悲剧的全过程:恋爱、定情、出嫁、婚后生活、遭遗弃。
《氓》是我国最早、最长的叙事诗之一,为后世叙事诗开了先河。
全诗采用了第一人称的写法,在追忆、追悔中展现自己纯真的心灵,勾勒出“氓”轻薄忘义的丑恶嘴脸,语言悲切,真挚感人。
诗中比兴手法极为娴熟,先言桑的茂盛与枯黄,引出自己婚前婚后容貌心理的变化,以斑鸠贪食桑椹作比,恨自己一片痴情误入情网,比喻与兴起(比喻与兴一起?)既生动贴切,又符合女主人公的身份。
左传:是《春秋左氏传》的简称。
别称《左氏春秋》,是对《春秋》的注解、演绎,是按照孔子思想来进行的,最根本的目的是宣扬仁爱思想,以维护统治阶级的利益。
是我国最早的编年体史书。
与《公羊传》、《谷梁传》合成“春秋三传”。
是先秦时代内容最丰富、规模最宏大的历史著作。
相传为春秋时史学家左丘明所著。
其记事起于鲁隐公元年(公元前722年),终于鲁哀公27年(公元前468年),全书佛纳甘18万字。
比较系统、客观的记述了春秋时代各国政治、经济、军事、和文化等方面的事情。
《左传》叙事详细完整、富于完整性、戏剧性,有紧张动人的情节,注意文章的结构与布局,以简括的语句写出复杂纷繁的事物。
尤其擅长于描写历史人物和战争,善于用极少的笔墨刻画出人物的细微动作与内心活动,使人物形象跃然纸上。
中国古代文学专题(2)齐全考试小抄

第二章《三国演义》一、《三国演义》的思想倾向:即拥刘反曹关于《三国演义》的思想倾向,请大家首先注意这样几个问题:1、拥刘反曹思想在作品中的表现:《三国演义》全书的思想倾向即是拥刘反曹,在三足鼎立的政治局面中,刘备集团兴起最晚,衰败最早,是三国中力量最弱的,但是作者在构思作品时却不表现了他的偏爱,将蜀汉作为全书的中心,将曹魏作为其对立面,将孙吴置于从属地位。
这种整体构思和格局,体现了作者拥刘反曹的思想倾向。
而且小说的情节、细节和人物刻画,尤其是作品中对刘备和曹操的强烈的爱憎和褒贬,也都体现出拥刘反曹的思想倾向。
2、拥刘反曹思想倾向的形成拥刘反曹思想倾向是在三国故事长期流传过程中形成的,罗贯中创作《三国演义》时继承了这一思想倾向并将其熔铸到作品中,而毛氏父子的修改又加强了这一倾向,使其更加鲜明突出。
3、拥刘反曹思想倾向的内涵:拥刘反曹的思想倾向有着比较复杂的内涵:首先它是德治仁政的理想和反暴政思想的反映。
书中将刘备写成忠厚仁义的仁君,将曹操写成奸诈残忍的暴君,表明作者时以儒家德治仁政的政治理想和天下归仁的政治观念来指导他对三国时期的历史进行艺术概括的。
其次拥刘反曹的思想倾向是民族思想的反映。
三国流传演变的时期,尤其宋元时期,民族矛盾是社会的主要矛盾之一,《三国演义》对蜀汉的推崇也反映了一定的民族意识。
最后,拥刘反曹的思想倾向是封建正统思想的反映。
这种封建正统思想也就是建立在天命论基础上的君权神授思想,是封建统治阶级维护其一家一姓的统治的思想武器。
作者对刘备的肯定和歌颂,很大程度上因为刘备是“汉家苗裔”,出于这种封建正统思想。
二、曹操和刘备形象的塑造作为反面人物塑造的曹操形象具有很高的典型意义,他既是一个奸诈、残忍、虚伪、极端利己的反面人物,又是一个雄才大略、远见卓识的英雄。
曹操复杂的思想性格来自于生活,历史上的曹操本来就有智勇和奸诈两面,罗贯中在突出其奸诈时并未完全消解其智勇,相反既写其短亦写其长,而又不影响爱憎褒贬的总的思想倾向的表现,这样的艺术处理是相当高明的。
重邮古典文学考试复习大纲答案总结

古典文学考试复习大纲总结一.名词解释部分1.诗经:《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收入自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五百多年的诗歌311篇,又称《诗三百》。
分为《风》、《雅》、《颂》。
它的作者成分很复杂,产生的地域也很广。
《诗经》表现手法上分为赋、比、兴,与风、雅、颂合称为“六义”。
2.风、雅、颂:“风”的意思就是“声调”。
它是不同地区的地方音乐,多为民间歌谣。
“风”又叫“十五国风”,共160篇,意思是十五个地方的不同乐调。
“雅”是“王畿”之乐,又分为“大雅”和“小雅”,共105篇,以音乐曲调区分为“大”“小”。
“颂”是宗庙祭祀的乐歌和史诗,内容多是歌颂祖先的功业的,又分为“周颂”、“商颂”、“鲁颂”,共40篇,大都都是宗教祭祀之作。
3.赋、比、兴:“赋”就是铺陈叙写的意思,是指对事物进行直接的描写。
“比”就是比喻,是指用一件事来形容另一件事或者反映心声。
“兴”就是先说一件事或者景物以引起所要表达的意思,实际上就是联想手法的运用。
4.楚辞:楚辞又称“楚词”,是战国时代的伟大诗人屈原创造的一种诗体。
作品运用楚地(今两湖一带)的文学样式、方言声韵,叙写楚地的山川人物、历史风情,具有浓厚的地方特色。
汉代时,刘向把屈原的作品及宋玉等人“承袭屈赋”的作品编辑成集,名为《楚辞》。
并成为继《诗经》以后,对我国文学具有深远影响的一部诗歌总集。
并且是我国第一部浪漫主义诗歌总集。
5.历史散文:历史散文的概念是对诸子百家的哲理散文而言的。
哲理散文以析理论辩为主,不专记人记事;历史散文则以记述历史事件的演化过程为主,最早的历史散文是《尚书》。
历史散文有三体,分为“国别”、“编年”和“纪传”。
6.诸子散文:指的是战国时期各个学派的著作,反映着不同学派的思想倾向、政治主张和哲学观点。
春秋战国时期,“百家竞作,九流并起。
”各种思想流派的代表人物纷纷著书立说,宣传自己的社会政治主张。
诸子的文章,各具风采。
在这一时期比较重要的有儒、法、道、墨四家。
中国古代文学专题(1)期末考试复习指导.doc

《中国古代文学专题(1)》期末考试复习指导2003年08月28日注:主要参考中央电大隋慧娟老师网上教学活动文本的部分内容。
1、期末考试的题型与平时作业基木一致。
2、唐诗宋词和诗经楚辞的考分比例是各占50分。
3、论述题是四选二,其中《诗经》、楚辞各一题,大家最后可以只准备其中的一方面。
但是唐诗、宋词不能有所偏废。
4、基本上论述题都会出在重点章节里,作品分析请大家注意我们教材重点章节里重点分析过的作品。
5、如果冇比较分析的题,是指定两个作品让我们分析。
第一章《诗经》的编集、流传诗经部分的第一章是《诗经》的编集、流传,在这一章里,请大家重点掌握一下《诗经》的编集的几种说法,即采诗说、献诗说和孔子删诗说以及关于《诗经》的几个重要概念,如四家诗、三家诗、毛传、郑笺、孔疏、朱熹《集传》等。
第二章《诗经》的分类关于这一章,希望大家重点掌握一下《诗经》编集的音乐分类。
关于《诗经》的分类,曾经冇六诗、六义、四始、四诗等多种说法,我们更要注意的是风雅颂的音乐分类。
前人对于风雅颂咅乐的不同曾经做过这样的解释:风者,民俗歌谣Z诗,所谓国风,就是各诸侯国统治地区的地方土乐。
雅,天子Z乐曰雅,也就是说,雅是周代朝廷的正乐。
颂,宗庙Z乐歌,也就是说,颂是祭祖祭神时用的歌舞曲。
第三章周民族史诗这一章的重点内容是周民族史诗的多重价值顾名思义,“史诗”是历史和诗歌的统一,因此它必然具冇丿刃史和文学的多重价值。
周民族的史诗也不例外,它同样兼有历史和文学的双重价值。
周民族史诗的历史价值表现为:一、记叙周民族产生、发展的历史;二、反映当时周人社会生活各个方面的情况周民族史诗的文学价值表现为:一、叙事与抒情、描写相结合的表现手法;二、讲究谋篇布局的章法结构;三、善于运用比喻等修辞手法;四、擅长使用叠音词来幕声状态第四章农事诗这一章的重点是《诗经》中的农业生活诗。
农业生活诗是直接描写农业生产生活的诗, 《豳风•七月》就是最典型的农业生活诗。
(完整word版)古典文献学(完美复习打印版)

中国古典文献学绪论文献与古典文献学“文献学”一词始见于梁启超的《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1923年)。
最早以“文献学”名其书者,为郑鹤春、郑鹤声先生的《中国文献学概要》(商务印书馆1930年出版)。
文献,指具有一定历史价值或科学价值的含有知识信息的物质载体。
古典文献学要学习些什么?1.应熟悉古典文献:古典文献指1911年之前(白话文兴起前)产生的以文言文和繁体字书写的具有历史价值和科学价值的图书资料,即古籍。
2.应掌握古典文献学学科构成核心内容:目录、版本、校勘3.熟悉并利用古典文献,可深入客观地了解中国传统文化,树立正确的知识系统观和文明系统观。
如《致蔡鹤卿太史书》(林纾):“鹤卿先生太史足下……”为何称“太史”?第一章古典文献的载体与类型第一节古典文献的载体一、甲骨甲骨:龟甲和兽骨。
“甲骨卜辞”、“殷墟卜辞”(刻在龟甲兽骨上的文字),记载多是占卜之事,记事年代从殷商盘庚到纣王末期。
1.甲骨文献的整理研究情况是怎样的?(1)甲骨文最早的整理、辨认,以刘鹗、孙诒让等人的工作为代表。
刘鹗《铁云藏龟》(1903出版,第一部著录甲骨文的专书)收甲骨文献1051片,考释正确干支、数目字34个。
孙诒让《契文举例》(1905年撰成,1917年出版,第一部考释甲骨文的专著)全书分十类,考释正确的文字有185 (2)近代“甲骨四堂”成就最为卓著:“四堂”指四位甲骨文献研究专家,即王国维(号观堂)、罗振玉(号雪堂)、董作宾(字彦堂)、郭沫若(字鼎堂)。
(3)罗振玉的甲骨文献研究尤为突出:①罗氏搜集、保存、印行了大批甲骨文献。
②考释出大量的单字。
③率先正确判定甲骨刻辞的性质及出土处。
④首创卜辞分类研究的方法。
3.我们如何查阅、了解甲骨文字?需要使用甲骨文释字方面的工具书:孙海波编:《甲骨文编》,中华书局1965年版。
高明撰:《古文字类编》,中华书局1980年版。
于省吾主编:《甲骨文字诂林》,中华书局1996年版。
二、金石1.金文(钟鼎文)金,指青铜器。
(完整word版)中国古典文献学期末考试最全复习资料

中国古典文献学试题(附参考答案)试题一一、填空题(每空1分,计20分)1,文献一词最初具有两方面的含义,一是指___________,二是指___________。
2,据载,孔子在整理“五经”(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方面贡献很大,也为后世文献整理树立了典范。
3,西汉_______和___________父子在文献学方面的突出贡献是遍校群书,编纂目录学著作《别录》和《七略》.4,西晋之时,汲郡有著名的文献发掘事件,出土了战国时期的竹简若干,其所得竹简文献一般称___________。
5,现存最早的雕版印刷文献为唐咸通九年(868)刻印之___________。
6,文献学上所谓“三通”是指杜佑的____________、郑樵的__________和___________的《文献通考》.7,清代考史三大家为钱大昕、王鸣盛和赵翼,分别著有___________、《十七史商榷》、___________等考史名著。
8,金石的“金”指___________;金文则指___________时期刻于其上的文字。
9,___________指搜集两种以上文献,按一定理念和体例编校并冠以一个总名的著作。
10,殷墟甲骨文的发现始自________年,绵延整个20世纪,为中国现代最重要的考古发现之一。
二、名词解释(每个4分,计20分)1,汗青;2,辑佚;3,四分法;4,线装;5,索引三,文献标点(本题计20分)1,试给下面一段文字添加现代标点(8分):语曰有白头如新倾盖如故何则知与不知也故樊於期逃秦之燕藉荆轲首以奉丹事王奢去齐之魏临城自刭以却齐而存魏夫王奢樊於期非新于齐秦而故于燕魏也所以去二国死两君者行合于志而慕义无穷也是以苏秦不信于天下为燕尾生白圭战亡六城为魏取中山(邹阳《狱中上梁王书》)2,试改正下列标点错误,并简单说明修改依据(12分):①,《论语》言子之所慎者。
古典文学复习资料

古典文学复习资料《卫风·硕人》出自《诗经·国风·卫风》,描写齐女庄姜出嫁卫庄公的壮盛和美貌,着力刻划了庄姜高贵,美丽的形象。
描写细致,比喻新鲜,以致清人姚际恒由衷感叹:“千古颂美人者无出其右,是为绝唱。
”诗从庄姜身份家世写起,再写其外貌,有如一个特定镜头。
最后一节在“河水洋洋”,“葭菼揭揭”优美环境中,铺写“庶姜”“庶士”的盛况,又像是一幅画面,镜头慢慢推向远方,一行人走向远方,给人留下无尽的回味,新鲜生动,而且意味深长。
[1]阅罢《硕人》,这幅妙绝千古的“美人图”,留给人们最鲜活的印象,是那倩丽的巧笑,流盼的美目——即“巧笑倩兮,美目盼兮”。
赏析:对《硕人》的主题,主要有三种说法:“怜悯说”、“劝谕说”、“赞美说“。
你的理解?《硕人》描写齐女庄姜出嫁卫庄公的壮盛和美貌,着力刻划了庄姜高贵,美丽的形象。
描写细致,比喻新鲜,以致清人姚际恒由衷感叹:“千古颂美人者无出其右,是为绝唱。
”诗从庄姜身份家世写起,再写其外貌,有如一个特定镜头。
最后一节在“河水洋洋”,“葭菼揭揭”优美环境中,铺写“庶姜”“庶士”的盛况,又像是一幅画面,镜头慢慢推向远方,一行人走向远方,给人留下无尽的回味,新鲜生动,而且意味深长。
这首诗写里庄公夫人庄姜初嫁,盛赞夫人美丽绝伦。
阅遍中国千年诗歌,写女人之美者,唯此诗堪称千古绝唱,盖世无双!虽然不同时代有不同的审美标准,比如汉代以纤巧轻盈为美,唐代以丰腴卓约为美,现代以健康活力为美,但依然有一些千古不易、人人皆以为美的东西,比如细腻幼滑、自皙柔嫩的肌肤,比如黑白分明、大而有神、深如秋潭的双眼,挺直的鼻梁,洁白齐整的牙齿等等。
这些东西,恐怕不会随着时代的改变而改变吧。
美丽是一种天赋。
人的才能、智慧、知识、修养等等,可以通过后天的勤奋和努力来增加、提高、补充、发展和改变,唯有美丽不可由人为努力来改变或达到。
如今已有各种整容术和化妆术,无论它们有多么高明,都无法和天生丽质相媲美。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古典文学》复习资料(选择题从第4页开始)一、单项选择题(45个,45分),二、阅读摘要题(1个,15分)三、论述作文题(三选其一,40分)1.知识性的论述题答案:每篇的概述部分,老师说全部记熟就可以拿满分,但记忆量非常的大。
所以自己概括了答题,用自己的话说,意思接近即可。
有第4页《诗经》下的那一段,第25页《先秦诸子散文》下的那一段,第50页《楚辞》下的那一段,第62页《汉代辞赋》下的那一段,第77页《汉代散文》下的那一段,第99页《汉代诗歌》下的那一段,第119页《建安正始文学》下的那一段,第131页《晋代文学》下的那一段,第139页《南北朝乐府民歌》下的那一段,第142页《南北朝诗文》下的那一段,第151页《唐代诗歌》下的那一段,第272页《宋词》下的那一大段,第362页《明清小说》下的那一段。
2.知识+论述答案:列举篇目+知识概述,二者结合作答。
3.纯文学篇目鉴赏题答案:老师划的重点篇目,即篇目较长,讲课时间﹥15分钟的主要诗歌的鉴赏。
一、诗经(3篇)《采薇》、《氓》、《七月》。
二、先秦诸子散文(7篇)《论语·季氏·季氏将伐颛臾》、《论语·先进·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礼记·大同》、《孟子·梁惠王上·寡人之于国也》、《老子·第一章》、《老子·第八十章》、《庄子·逍遥游》。
三、楚辞(2篇)《橘颂》、《国殇》。
四、汉代辞赋(2篇)《服鸟赋》、《归田赋》。
五、汉代散文(1篇)《伯夷列传》六、汉代诗歌(6篇)《垓下歌》、《大风歌》、《有所思》、《战城南》、《长歌行》、《古诗十九首》。
七、建安正始文学(2篇)《短歌行》、《七哀诗》八、近代文学(3篇)《咏史》、《归去来兮辞》、《饮酒》。
九、南北朝乐府民歌(2篇)《南朝乐府·西洲曲》、《北朝民歌·敕勒歌》。
十、南北朝诗文(2篇)《登池上楼》、《晚登三山还望京邑》。
十一、唐代诗歌(26篇)《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登幽州台歌》、《春江花月夜》、《望洞庭湖赠张丞相》、《过故人庄》、《宿建德江》、《使至塞上》、《终南别业》、《出塞》、《芙蓉楼送辛渐》、《行路难》、《玉阶怨》、《送友人》、《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月下独酌》、《望岳》、《兵车行》、《春望》、《轻肥》、《大林寺桃花》、《钱塘湖春行》、《泊秦淮》、《赤壁》、《寄扬州韩绰判官》、《锦瑟》、《登乐游原》。
十二、宋词(6篇)《蝶恋花》、《鹤冲天》、《念奴娇·赤壁怀古》、《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声声慢》、《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十三、明清小说(1篇)《杜十娘怒沉百宝箱》第一讲:《诗经》1.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是?收录诗歌多少篇?答:①《诗经》②305篇。
2.“诗经六义”是指?答:风、雅、颂、赋、比、兴3.“风雅颂”是据何而分类的?答:根据音乐的不同4.《诗经》奠定了中国文学的什么传统?答:现实主义传统5.何为“四家诗”?现在流传的《诗经》是哪家所传?答:①齐诗、鲁诗、韩诗、毛诗;②毛诗。
6.《采薇》描绘的是谁的生活?其最具抒情意味的句子是?答:①戍卒的生活;②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来我思,雨雪霏霏。
行道迟迟,载渴载饥。
我心伤悲,莫知我哀!7.“采薇采薇,薇亦作止。
曰归曰归,岁亦莫止。
……“采薇采薇,薇亦柔止。
曰归曰归,心亦忧止。
”是什么手法?答:重章叠句8.“彼尔维何?维常之华。
彼路斯何?君子之车。
”是何手法?答:兴的手法9.“桑之落矣,其黄而陨”是何手法?答:兴的手法10.《诗经》中开后世“痴情女子负心郎”故事主题的是哪篇?答:《氓》11.《氓》的诗歌类型和叙事手法分别是?答:①叙事诗;②倒叙12.《七月》表现的是周代什么方面的生活?答:周代农事生活。
第二讲:《楚辞》1.战国时代以屈原未代表的楚国诗人创作的诗歌总集是?是何时由何人所编?答:①《楚辞》,②西汉末年,刘向。
2.中国文学史上第一位伟大的诗人是?答:屈原3.标志我国个人诗人正式诞生的是?奠定了中国文学什么传统?答:①“楚辞”;②香草美人的传统。
4.“风骚”分别是指?答:《诗经》与“楚辞”。
5.今存最早的《楚辞》注本是?答:东汉王逸的《楚辞章句》。
6.屈原凭借什么创造出了“楚辞”体这一新形式?其语言形式是什么样子的?答:①在楚国民歌的基础上加工提炼出了“楚辞”体这一新形式。
②以六言七言为主的杂言诗,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
7.请列出四部屈原最具代表性的作品?答:《九章》、《九歌》、《天问》、《离骚》。
8.《橘颂》选自哪篇?运用了什么手法?答:①《九章》②类比、联想和托物言志。
9.《橘颂》的诗歌类型是?屈原因此篇被后人誉为?答:①政治抒情诗和咏物诗②咏物之祖。
10.《国殇》选自哪篇?答:《九歌》。
第三讲:《汉赋》1.代表汉代文学最高成就的是?答:赋2.赋的体裁特征是?答:介于诗歌和散文之间,韵散兼行,可以说是诗的散文化和散文的诗化。
3.汉代词赋的基本形式是?其发展的三个阶段?答:①基本形式:诗体赋、骚体赋、散体赋;②三阶段:骚体赋、散体赋、抒情小赋。
4.散体赋的语言形式?答:三四言至九十言均有,韵散结合。
5.《虎鸟赋的作者是?该篇是哪种辞赋形式?答:①贾谊,②骚体赋。
6.为何说《虎鸟赋》是汉赋的滥觞之作?其与汉大赋是何关系?汉大赋的写作风格是?答:(1)采取对话体的散文形式,它以人鸟对话的形式展开文章,开创了以文为赋的传统;(2)向大汉赋过度的代表作品;(3)铺排繁复、庄重凝滞、浮夸堆砌。
7.《归田赋》的作者是?是他什么时期的作品?是第一篇什么主题的作品?后世的哪位作者受其影响颇大?答:(1)张衡,(2)后期,(3)田园生活,(4)陶渊明。
8.《归田赋》的主要艺术特点是?答:平淡清丽,短小灵活9.《归田赋》开创了哪两个方面的赋体变革?答:①从叙事大赋到抒情小赋的变革;②开创了骈赋的先声。
10.使《归田赋》并未因为篇制短小而陷入平庸的重要原因是?答:使用典故。
第四讲:先秦历史散文1.现存最早的历史散文总集是?答:《尚书》2.标志着叙事散文的成熟并开启了我国叙事文字传统的是?答:《左转》、《国语》、《战国策》3.先秦时代内容最丰富、规模最宏大的历史著作是?答:《左转》4.先秦时代主要记述纵横家言论的是?答:《战国策》第五讲:先秦诸子散文一、孔孟1.先秦诸子散文首要作用在于?答:阐述各学派的哲理。
2.儒家学派创始人是?生活于什么时期?答:孔子,春秋末期。
3.《论语》的体式是?答:语录体。
4.《论语》记载的主要是?答:孔子的门人和再传弟子所辑录的孔子的言行录。
5.《论语》的语言风格是?答:言简意本,含蓄凝练。
6.“四书”“六经”分别是指?答:“四书”---《论语》、《大学》、《中庸》、《孟子》;“六经”---《诗》、《书》、《礼》、《易》、《乐》、《春秋》。
7.《礼记》主要是哪些人讲习礼仪问题的文章选编?答:从战国到秦汉之间的儒者讲习礼仪问题的文章选编。
8.今本《礼记》主要出自谁之手?答:西汉戴圣。
9.《大同》选自哪篇?答:《礼记·礼运》10.孟子是什么时期的思想家?如何发挥了孔子的德治思想?被誉为?答:①战国时期;②继承和发展了孔子的思想,把孔子的德治思想发展为仁政学说;③被称为“亚圣”。
11.《孟子》共几篇?主要采取什么形式?全书立论的根本点是?核心是?答:①共7篇;②对话和独白形式;③全书立论根本点是“性善论”;④核心是“仁政”思想。
12.《孟子》的文学特色在于?答:长于雄辩,文辞铺张扬厉,情感激越奔放,逼疯咄咄逼人,还善用比喻和寓言来论说道理,语言浅近流畅而寓意深刻,气势磅礴。
二、老庄1.道家学派创始人是?他的哲学观点是?它的政治思想是?答:老子;辩证法;无为而治2.《老子》又名?答:《道德经》3.《老子》的语言风格是?答:简约而幽深4.“老庄”是指?答:老子和庄子5.一般认为《庄子》中庄子自作的是哪个部分?答:内篇6.《庄子》的文学特色是?答:充满奇特的想象和浪漫的色彩,寓说理于寓言和生动的比喻中。
7.《逍遥游》中提出的深刻的哲学命题是?答:追求精神世界的绝对自由。
第七讲:汉代诗歌1.汉代乐府继承了先秦时期怎样的文学传统?答:继承了《诗经》的现实主义传统。
2.文人五言诗登上文学舞台是什么时候?以何为标志?答:①东汉时期;②以《古诗十九首》为代表,标志着五言诗时代的开始。
3.中国古代诗歌史上最长的叙事爱情诗是?答:《孔雀东南飞》。
4.《垓下歌》的作者是?宋人郭茂倩收入《乐府诗集·琴曲歌辞》内,题为?答:①项羽;②《力拔山操》。
5.《大风歌》的作者是?其诗歌体式是?答:①刘邦;②楚辞体式。
6.汉代的“乐府”是?它的职能是?答:①“乐府”是汉代武帝时期设立的专门掌管音乐的官署;②其职能是掌管宫廷所用音乐,制定乐谱,培训乐工,同时采集民间的歌谣和乐曲。
7.“乐府诗”是指?答:指“乐府”这个机构为配置乐曲而由文人制作或从民间采集的诗歌。
8.汉乐府最大的成就和特色是?答:是它的叙事性,它擅长选取典型的细节,通过人物的言行表现人物的性格。
9.汉乐府是如何反映现实的?答:以“感于哀乐,缘事而发”的特色反映现实。
10.汉乐府在艺术上具有怎样的特色?答:刚健清新的特色11.汉乐府的语言体式是?答:汉乐府三言、四言、五言、七言都有,完整的五言体已经很多,但主要是杂言。
12.乐府文人五言诗主要是受什么影响?答:民歌。
13.今天流传下来的汉乐府诗,绝大多数被哪部书收录?答:被宋人郭茂倩编撰的《乐府诗集》所收录。
14.《有所思》的内容是?答:以一名女子对待爱情信物的珠、簪为线索,叙写了女子热烈的爱,沉痛的恨,以及决定要和负心男子断绝的整个过程。
15.《战城南》的主要内容是?答:通过哀悼战死战士而反思战争,谴责了连年战乱给人民带来的灾难。
16.《长歌行》的内容是?答:通过咏叹万物盛衰有时,勉励人们珍惜时光、奋发向上。
17.五言取代传统的四言成为新的诗歌样式是什么时期?答:东汉时期。
18.被誉为“谈理不如《三百篇》,而徽词婉旨,遂足并驾,是千古五言之祖”的是?答:《古诗十九首》。
19.《古诗十九首》是如何得名的?答:《古诗十九首》,组诗名,东汉末期无名诗人所作。
原非一时一人所为,因其内容风格有相近之处,所以梁代萧统将其编入《文选》,并命名为“古诗十九首”。
20.《古诗十九首》中每首诗歌的题目是如何取的?答:把每首诗的首句用作诗题。
21.《古诗十九首》的思想内容是?答:主要内容为描写夫妇、恋人和朋友之间的离别和思念、士人的失意与愿望,经常透露出人生无常、生命苦短的情绪,有些作品也表现出追求富贵和及时行乐的思想。
22.《古诗十九首》的诗歌特征是?答:具有鲜明的文人诗歌的特征,其诗不作艰深之语,无冷僻之词,用最明白晓畅的语言道出真情至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