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必修3人民版2.3中国古典文学的时代特色教案

合集下载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三2.3《中国古典文学的时代特色》教学教案(4页)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三2.3《中国古典文学的时代特色》教学教案(4页)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三2.3《中国古典文学的时代特色》教学教案(4页)中国古典文学的时代特色教案惠州市第四中学马文清一、课标要求知道诗经、楚辞、汉赋等文学成就,了解中国古代不同时期的文学特色目标分解1.了解中国古代不同时期的文学特色;2.知道和掌握一定数量的名家作品;3.进一步提高阅读和通过多种途径获取文学资料的能力;4.拓宽文化视野,提高赏析和运用古代文学作品的能力5.通过诗经、楚辞、汉赋讲解中出现的情感例子引导学生正确处理自己所遇到的情感问题。

二、新课讲授新课导入对联赏析:泰岱日洞庭月,黄山松西湖堤,漓江水南海潮,花果布故宫殿,昆仑雪珠穆峰;点神州锦绣河山增吾胸中丘壑;诸子文屈原骚,相如赋司马史,右军帖道玄画,李杜诗苏辛词,汉卿曲雪芹梦;数中华灿烂文化壮我笔底波涛。

问:结合你语文所学知识,分析对联中涉及哪些文学体裁?先秦诸子散文、屈原“骚体”诗、汉赋、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一)、诗的经典----《诗经》1、概况:《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收录了自西周初年至春秋中期500年间的三百多篇诗歌。

2、内容:风(“国风”):风土之音雅:宫廷之音颂:宗庙之音3、特点:(通过佳作欣赏总结其特点)文学特点:四言为主,多用重章叠句。

音节和谐,艺术感染力很强。

以现实主义精神,真实而深刻地反映当时的社会生活。

(解释现实主义的含义)4、地位:①中国第一部诗歌总集;②奠定了中国文学现实主义传统的基础,被后世列为儒家经典。

教师引导:我们所学过的诗经中有很多涉及情感的表达,如《蒹葭》、《关雎》、《击鼓》等作品,这些情感的表达是比较含蓄的,符合当时的时代特色,那我们现在表达我们的情感是通过什么方式呢?(图片引导)进一步引导:我们现在的年龄特点,表达情感比较直接,又处于青春期,有产生情感方面的问题很正常,当有这方面的疑惑的时候我们不要闷着不讲,也不要冲动急着表白,我们首先要冷静思考再与同学或是长辈沟通,寻求他们的帮助,借助多人的意见,我们能更理智的解决问题。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三2.3《中国古典文学的时代特色》教案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三2.3《中国古典文学的时代特色》教案

高二历史《中国古典文学的时代特色》教学设计及反思(温江中学李念华)【内容分析】:本目课题为中国古典文学的时代特色,是专题二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的第三目。

中国古代文学是民族文化宝库中的瑰宝。

中国文学体裁丰富,上古的神话、先秦诗歌散文、汉赋、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前后相继,一脉相承,各领风骚数百年,构成中国文学的壮丽画卷。

本目内容涉及古典文学的相关文学常识和佳作,但作为历史课,我觉得更应该落脚在时代特色,即不同时期的文学特色出现的社会原因,因此本目教学侧重通过佳作赏析、材料阅读、问答等形式,引导学生进行文学特色及其出现原因的思考。

【课标要求】:知道诗经、楚辞、汉赋、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等文学成就;了解中国古代不同时期的文学特色【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了解中国古代不同时期的文学特色;了解、诗,词、歌、赋等各种不同的知识内容和形式,进一步提高阅读和通过多种途径获取文学资料的能力;力争拓宽其文化视野。

2、过程与方法:通过教科书及教师提供的材料以及自己的日常积累,通过阅读,讨论,分析,评论了解各个不同时期的文学发展特色。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进一步了解、热爱和继承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激发对祖国历史与文化的的自豪感。

【教学重难点】:中国古代不同时期的文学特色出现的社会原因,并通过对本课的学习,总结概括出中国古典文学的总体特征及其原因。

【教学方法】:讲授法、材料分析归纳、问答法、学案导学、多媒体辅助教学【教学过程】:●导入新课设问:(通过学案提示和教材浏览,)你知道中国古代文学的表现形式有哪些?●新课讲授(一)小组活动:具有时代特色的文学成就要求学生依据学案基础主干知识的梳理,以时代的不同,完成文学常识的梳理。

(二)教师活动:在学生小组活动的基础上,借助课件内容对古典文学形式的突出特点进行归纳。

1.诗的经典——《诗经》①概况:《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共305篇,绝大部分是西周至春秋中叶的诗歌。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三2.3《中国古典文学的时代特色》精品教案(7页)-word文档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三2.3《中国古典文学的时代特色》精品教案(7页)-word文档

第三课中国古典文学的时代特色课程标准知道诗经、楚辞、汉赋、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等文学成就,了解中国古代不同时期的文学特色。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了解中国古代不同时期的文学特色;了解、诗,词、歌、赋等各种不同的知识内容和形式,知道和掌握一定数量的名家作品;理解文学是一定社会经济、政治的反映,同时,文学的发展、繁荣又是以经济、政治为基础的。

揭示文学的发展与当时社会的经济、政治之间的内在联系,从而培养学生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通过教科书及教师提供的材料以及自己的日常积累,通过阅读,讨论,分析,评论了解各个不同时期的文学发展特色。

通过阅读,观察,练习,欣赏,表演,评论,创作等方式积极参与教学;通过独立思考或合作学习对所学的内容进行比较,概括和阐释;学会合作学习和相互交流。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课学习,了解中国古代灿烂的文化。

通过对文学家、诗人及其文学作品的分析,把学生带进文学艺术的殿堂,感受古人的呼吸,思想,情操。

增强文化修养。

通过学习进一步了解中国的国情,热爱和继承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激发对祖国历史与文化的的自豪感,增强民族自信心。

通过学习使学生认识到人类文化发展的多样性,使他们理解和尊重各国、各地区、各民族文化。

教学重难点重点:中国古代文学的表现形式和时代特点难点:不同时期文学主流形式的形成及其特点。

如何揭示一定社会文学与政治、经济之间的内在联系。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端午节时,汨罗江畔,总是人头攒动,万船竞发。

据说,这一传统的节日盛会,是为了纪念我国古代伟大的爱国主义诗人——屈原。

两千多年前,屈原因遭小人诬陷而被楚王流放,相传在汨罗江投江而死。

汨罗江畔响起了“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的悲愤呼号,响起了“路曼曼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不屈之音,激励着后人,也为我国诗歌的发展树立了一座不朽的丰碑。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中国古代文学。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三23《中国古典文学的时代特色》教学教案(4页)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三23《中国古典文学的时代特色》教学教案(4页)

中国古典文学的时代特色教案惠州市第四中学马文清一、课标要求知道诗经、楚辞、汉赋等文学成就,了解中国古代不同时期的文学特色目标分解1.了解中国古代不同时期的文学特色;2.知道和掌握一定数量的名家作品;3.进一步提高阅读和通过多种途径获取文学资料的能力;4.拓宽文化视野,提高赏析和运用古代文学作品的能力5.通过诗经、楚辞、汉赋讲解中出现的情感例子引导学生正确处理自己所遇到的情感问题。

二、新课讲授新课导入对联赏析:泰岱日洞庭月,黄山松西湖堤,漓江水南海潮,花果布故宫殿,昆仑雪珠穆峰;点神州锦绣河山增吾胸中丘壑;诸子文屈原骚,相如赋司马史,右军帖道玄画,李杜诗苏辛词,汉卿曲雪芹梦;数中华灿烂文化壮我笔底波涛。

问:结合你语文所学知识,分析对联中涉及哪些文学体裁?先秦诸子散文、屈原“骚体”诗、汉赋、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一)、诗的经典----《诗经》1、概况:《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收录了自西周初年至春秋中期500年间的三百多篇诗歌。

2、内容:风(“国风”):风土之音雅:宫廷之音颂:宗庙之音3、特点:(通过佳作欣赏总结其特点)文学特点:四言为主,多用重章叠句。

音节和谐,艺术感染力很强。

以现实主义精神,真实而深刻地反映当时的社会生活。

(解释现实主义的含义)4、地位:①中国第一部诗歌总集;②奠定了中国文学现实主义传统的基础,被后世列为儒家经典。

教师引导:我们所学过的诗经中有很多涉及情感的表达,如《蒹葭》、《关雎》、《击鼓》等作品,这些情感的表达是比较含蓄的,符合当时的时代特色,那我们现在表达我们的情感是通过什么方式呢?(图片引导)进一步引导:我们现在的年龄特点,表达情感比较直接,又处于青春期,有产生情感方面的问题很正常,当有这方面的疑惑的时候我们不要闷着不讲,也不要冲动急着表白,我们首先要冷静思考再与同学或是长辈沟通,寻求他们的帮助,借助多人的意见,我们能更理智的解决问题。

当然,我们是中学生,主要的任务是学习,谈恋爱会影响学习,我们要明确这一点,我们也可以转移这一方面的情感到亲情方面,对父母表达你们的爱与关心,把你们对于情感方面的疑惑跟他们沟通,寻求他们的帮助又可以增进与父母的感情。

人民版历史必修三专题二第3课中国古典文学的时代特色教案 (9)

人民版历史必修三专题二第3课中国古典文学的时代特色教案 (9)

人民版必修三专题二《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第三课中国古典文学的时代特色一、教学目标:知道并掌握中国古典文学领域中诗经、楚辞、汉赋、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等名家名作。

通过阅读分析探究文学资料,了解中国古代不同时期的文学特色,同时进一步提高阅读文学资料的能力,拓宽文化视野。

通过对具有针对性、启发性问题的定向自主探究和生生合作探究、师生合作探究引导学生独立思考、积极参与、小组互助、团结竞争,进而激发学生对祖国历史与文化的自豪感,增强民族自信心,使学生的品格得到升华。

二、目标分析论证准确性分析:本课内容围绕“中国古典文学成就及时代特色”进行,本着以学生为主的理念出发,着眼于学生的终身发展,在掌握历史知识的基础上更加注重学习的过程、学习能力的培养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导向与升华。

因此,本节课课型设计为问题探究课。

在整个教学活动中,首先对于“中国古典文学成就(名家名作)”这一基础知识采用自读课文,自行归纳总结,自主绘制并填写表格的方法来深度强化基础知识的识记。

其次通过多媒体对各种文学形式名作的展示,学生自主定向探究有针对性、启发性的问题,并及时给予恰当的评价,增强独立思考的信心。

再次通过对两组材料的合作探究,学会在学习中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最后将知识转化为练习和测评的形式进行当堂巩固。

学生在轻松的学习环境之下提高多维度思考与分析问题的能力,从而在整体上把握本节课学习目标。

可行性分析:通过必修一、必修二的学习,学生已经初步具备了观察、归纳、总结、分析、理解、探究等能力,而且学习的自主性增强,参与意识较强烈,能在教师的引导下以探究的方式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故本节课采用问题探究课的课型是可行的。

通过学情调查发现,由于中考对此部分考查所占分值较小,导致部分学生对此部分只是关注度不高,基础知识方面较为薄弱,但他们学习比较认真,渴望知识的热情非常高涨,所以本课首先采用自主阅读、归纳、总结、自主填表等环节来加强基础知识的识记。

高二历史人民版必修3专题二第3课《中国古典文学的时代特色》教学设计

高二历史人民版必修3专题二第3课《中国古典文学的时代特色》教学设计

中国古典文学的时代特色(教学设计)涉县二中杨玉川一、教材分析1.教学地位《中国古典文学的时代特色》是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Ⅲ专题二第三课的内容。

本单元阐述了古代中国的科技与文化成就,三课内容是文化的不同分支,各有各的发展历程,这也是本专题的特殊性。

作为中国古代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本课内容对于学生系统掌握中国古代文化有重要意义。

2、教学目标:知识目标:了解中国古代不同时期的文学特色;了解诗、词、曲、赋等各种不同文学表现形式的基本常识,知道和掌握一定数量的名家作品。

能力目标:理解文学是一定社会经济、政治的反映,同时,文学的发展、繁荣又是以经济、政治为基础的。

揭示文学的发展与当时社会的经济、政治之间的内在联系,从而培养学生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情感目标: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在了解中国古代灿烂文化的基础上,激发出对祖国历史与文化的自豪感,增强民族自信心。

3、教学重难点重点:中国古代文学的表现形式和时代特色难点:如何揭示一定社会文学与政治、经济之间的内在联系二、学情分析优势:1、学生已经学习了政治和经济史,在此基础之上学习文学史比较容易从历史背景中分析和理解。

2、与语文学科联系紧密,可开展学科互动,促进文史融会贯通,良性发展。

3、表格法、比较法的运用已经较为熟悉。

缺陷:1、学生已有知识比较零散,缺乏系统的知识结构。

2、活跃、合作学习气氛浓厚的另一面是浮燥。

三、教法分析由于本课的特点,我将其定位为以传授知识和提高学生分析鉴赏能力并重。

在体现我校“二三五”教学模式的基础上,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让学生对古典文学进行近距离大量接触,使其从心灵深处感受,了解古典文学之美,并且通过学生的交流,教师的引导,层层递进的剖析古典文学的思想根源和灵感之源。

四、学法预设课前分组,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的爱好和特长,整理不同时期的中国古典文学常识,并根据自己的理解,用自己的方式,在课堂上展示并与其他同学分享自己的收集成果。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三2.3《中国古典文学的时代特色》精品教案(7页)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三2.3《中国古典文学的时代特色》精品教案(7页)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三2.3《中国古典文学的时代特色》精品教案(7页)第三课中国古典文学的时代特色课程标准知道诗经、楚辞、汉赋、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等文学成就,了解中国古代不同时期的文学特色。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了解中国古代不同时期的文学特色;了解、诗,词、歌、赋等各种不同的知识内容和形式,知道和掌握一定数量的名家作品;理解文学是一定社会经济、政治的反映,同时,文学的发展、繁荣又是以经济、政治为基础的。

揭示文学的发展与当时社会的经济、政治之间的内在联系,从而培养学生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通过教科书及教师提供的材料以及自己的日常积累,通过阅读,讨论,分析,评论了解各个不同时期的文学发展特色。

通过阅读,观察,练习,欣赏,表演,评论,创作等方式积极参与教学;通过独立思考或合作学习对所学的内容进行比较,概括和阐释;学会合作学习和相互交流。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课学习,了解中国古代灿烂的文化。

通过对◆诗歌的产生:语言──歌谣──诗歌。

①先民在劳动、生活中为表达感情、加强协作而喊的一些号子成为原始歌谣。

②从原始歌谣中发展出独立、成熟的诗歌,《诗经》的出现是其成熟的主要标志。

1.内容(1)从西周初期到春秋中期(2)分为风、雅、颂三部分风(“国风”)——各诸侯国的民歌,反映了劳动人民的生活——精华(3)反映贵族、平民的状况《诗经》主要表现方法:赋、比、兴2.特点①句式:四言诗体或间以杂言②语言:丰富多彩,音节和谐,艺才感染力极强③创作风格:现实主义3.地位(1)中国第一部诗歌总集;(2)奠定了中国古典文学现实主义的优良传统的基础,被后世列为儒家经典。

【感受诗经】硕鼠硕鼠硕鼠,无食我黍!三岁贯女,莫我肯顾。

逝将去女,适彼乐土。

乐土乐土,爰得我所。

……(劳动人民以形象的比喻揭示了统治阶级的寄生虫本质,控诉自己身受的苦难。

)关雎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三专题二第3节《中国古典文学的时代特色》公开课教案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三专题二第3节《中国古典文学的时代特色》公开课教案

中国古典文学的时代特色教学目标:一)内容标准:知道诗经、楚辞、汉赋、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等文学成就,了解中国古代不同时期的文学特色。

(二)知识与能力:初步了解、认识文学领域中诗、词、曲、赋等不同形式的风格和特色,提高阅读能力,拓宽文化视野,提高赏析和特别是学会通过文学作品吸取历史时代特色信息的能力。

(三)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阅读,并通过独立思考并对所学的内容进行比较。

教师应注重启发式教学,设计具有针对性、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积极参与,使学生感受到中国古典文学中的时代特色。

(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课学习,了解中国古代灿烂的文化,让同学们感受古人思想、情操的同时,感悟到与文学作品相关时代的特征,培养学生的历史素养和人文素养的同时,增强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

教学重难点:重点:知道诗经、楚辞、汉赋、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等文学成就,了解中国古代不同时期的文学特色。

难点:学会通过文学作品吸取历史时代特色信息。

教学过程:【导入】导入(导课:PPT展示:对于中国古典文学,清代文学家赵翼有一句诗进行了非常恰当的总结: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师:(提问)1:你知道此句诗中的‚风‛和‚骚‛各指代的是什么?2:中国古典文学才人代出,你知道除了诗经和楚辞之外,各代还有哪些具有代表性的成就?生:(一起回答)国风、离骚;还有汉赋、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

师:(PPT展示:中国古典文学的代表成就:诗经、楚辞、汉赋、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相关内容概况)很好!看来同学们的文学功底还是很棒的,我们按照昨天发给的学案,迅速把书中的相关知识点落实一下。

【此过程在6-8分钟之内完成】【讲授】讲授师:同学们,按照书本上的内容呢,我们现在已经完成了相关知识学习。

后面的时间,我们进行三个探究活动,通过我们所熟悉的古典文学去探寻相应那个时代的历史知识,让我们去感受一下文学作品中的时代特征。

(PPT展示)【要避免历史课变成语文文学常识课,最关键的地方是:明确历史教师应该讲的重点是什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3课中国古典文学的时代特色
情景问题切入
端午节时,汨罗江畔,总是人头攒动,万船竞发。

据说,这一传统的节日盛会,是为了纪念我国古代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

两千多年前,屈原因遭小人诬陷而被楚王流放,相传在汨罗江投江而死。

汨罗江畔响起了"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的悲愤呼号,响起"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不屈之音,激励着后人,也为我国诗歌的发展树立了一座不朽的丰碑。

就让我们走近屈原,走进我国古代瑰丽的文学宝库,来感悟《诗经》、楚辞、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

课标知道诗经、楚辞、汉赋、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
等文学成就,了解中国古代不同时期的文学特色。

重点诗歌的时代特征,明清小说的思想特点。

难点诗歌的史料价值,文学作品的历史价值和史料价值。

本课第一目“诗的经典”主要讲述了我国最古老的诗歌总集--《诗经》的主要内容及地位。

本课第二目“楚辞的魅力”主要讲述了《楚辞》的主要内容、特点及地位。

本课第三目“汉赋的风采”主要讲述了汉朝主要的赋体作品及特点。

本课第四目“李杜诗篇万口传”主要讲述了唐诗的繁荣景象。

本课第五目“宋代词苑”主要讲述了词的兴起、发展历程及各时期的主要代表。

本课第六目“元曲与市民社会”主要讲述了元曲的发展历程及其市民化的倾向。

本课第七目“明清小说的人情世界”主要讲述了明清时期小说写作的突出成就。

图示如下:
自主预习梳理
【答案】①诗经②西周③春秋④风⑤雅⑥颂⑦现实主义⑧儒家经典⑨4⑩南方楚国○11浪漫主义○12奔放○13奇特○14华美○15楚国地方特色○16神化色彩○17屈原○18《离骚》○19骚体诗○20汉武帝○21子虚赋○22上林赋○23杨雄○24班固○25张衡○26李白○27诗仙○28狂放炽烈○29盛唐气象○30浪漫主义○31甫○32时代歌手○33由盛转衰○34凝重○35沉郁○36三吏○37三别○38长短句○39宋代○40柳永○41感受○42市井风光○43清浅语言○44都市繁华○45悲欢离合○46苏轼○47社会人生○48清新俊逸○49刚健豪放○50慷慨悲壮○51低迷感伤○52李清照○53张元干○54张孝祥○55辛弃疾○56元杂剧○57元散曲○58金元○59北方民间○60元明○61小令○62套数○63戏曲○64关汉卿○65感天动地窦娥冤○66城市经济○67市民阶层○68城市○69瓦肆○70勾栏○71明清○72章回○73三国演义○74水浒传○75手工业、商业○76市民阶层○77个性解放○78积极进取○79东周列国志○80封神演义○81游记○82社会风俗○83人情世界○84三言○85二拍○86儒林外史○87红楼梦○88聊斋志异○89近代政治生活○90改良主义○91《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92《老残游记》
重难疑点探究
1.全面认识“词”这一文学体裁
第一,词是一种新的诗歌体裁,起源于民间,又称“长短句”,可以灵活自如地表达情感,并可配乐演唱,但也并非随意,其格式也有讲究,有很多词牌是讲究格式的,如《水调歌头》《永遇乐》《卜算子》等。

第二,词于宋代以前产生,宋代是词发展最繁荣的时期,是这一时期文学的突出特色。

第三,从风格上,宋词一般分为豪放派和婉约派。

豪放派的代表人物主要是北宋的苏轼、南宋的辛弃疾,其词作气宇昂扬、声势宏伟、激人向上,特别是辛弃疾的词有一种远大的政治抱负和社会的历史责任感;婉约派代表人物主要是两宋之际的李清照,其词作尽述悲欢离愁,语言婉转、委婉含蓄等。

第四,宋词繁荣的根本原因是宋代城市商品经济的发展,市民阶层队伍的扩大和对精神生活的需要更丰富。

此外科举制的推动,社会的变迁等也是宋词发展的原因。

2.唐诗繁荣的原因是什么?
(1)唐代国家统一,国力强盛,社会安定,经济发达,为诗歌的繁荣创造了雄厚的物质基础。

(2)唐代统治者实行较为开明的思想文化政策,是诗歌繁荣的有利条件。

唐代君主对诗歌的爱好和提倡,也形成了整个社会崇尚诗歌的风尚。

(3)科举制的推行有利于唐诗的繁荣。

唐代的科举制以进士科最为显耀,而进士科又以声律取士,推动了诗歌的创作和发展。

(4)南北文化的融合和中外文化的交流,促进了诗歌高潮的到来。

唐代以前五言、七言诗所取得的成就,对唐诗产生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5)唐诗的繁荣也是诗歌本身不断发展变革和大量诗人勇于创新的结果。

3.社会变迁对唐诗、宋词、元曲的影响
(1)对唐诗的影响
盛唐诗风开朗奔放、刚健清新,反映了唐朝国力强盛、文化开放的社会背景;中唐时诗风平实浅近、讽喻诗作大量涌现,反映了唐朝的社会弊端日益暴露;晚唐时诗风凝重浓郁,反映了唐帝国的由盛转衰。

(2)对宋词的影响
宋代城市经济繁荣,词大多体现了太平气象下城市的多彩;两宋之际,金人南下,词充满了流落异乡的士人们的思乡之情;南宋朝廷不思进取,诗词体现了诗人们杀敌报国的雄心壮志。

(3)对元曲的影响
元朝时,少数民族入主中原,汉族文人进取无望,心情压抑,遂用散曲来抒发人生的失意和理想的破灭。

4.明清小说繁荣的原因
(1)中国古代悠久的历史文化和明清时期腐朽的封建礼教、科举制等为明清小说的创作提供了丰富的文学素材。

另外,一些神仙方术、迷信、佛教等思想以及各种历史人物的轶闻琐事等也是小说素材的来源。

(2)繁荣的封建经济特别是城市经济的发展,市民阶层队伍的扩大,人们的社会生活日益丰富,追逐物质利益和个性解放自由的观念增强,对精神生活的需求日益增加,对文化作品的要求进一步通俗化,这是小说在明清时期繁荣的物质和社会基础。

(3)印刷术不断完善,书坊迅速发展。

(4)作者丰富的生活阅历、知识水平,对社会生活的深刻观察等也是明清小说繁荣的重要原因。

典型例题示例
【例1】(2011·上海市单科历史·12)以下是某一时期的诗人分布示意图。

根据所学知识判断,这一时期应该是()
A.春秋战国
B.秦汉
C.隋唐
D.两宋
【解析】汴梁(开封)和临安(杭州)作为政治中心,以及经济中心南移,使黄河中下游和长江中下游文化繁荣,诗人较多,正好符合两宋的情况。

【答案】D
【例2】(2010·重庆卷·14)宋人称“柳郎中词只好十七八女郎按执红牙拍,歌杨柳岸晓风残月;学士词须关西大汉执铁绰板,唱大江东去。

”与“学士词”词风一致的代表人物是()
A.李煜
B.李清照
C.陆游
D.辛弃疾
【解析】学士指苏东坡,苏东坡是豪放派的代表人物,四个选项中辛弃疾是豪放派词人。

【答案】D
【例3】(2010·全国卷·2)1170年,南宋范成大出使金朝,所撰《燕宾馆》诗中说:“苦寒不似东篱下,雪满西山把菊看。

”自注:“至是适以重阳,虏重此节,以其日祭天,伴使把菊酌酒相劝。

”从中可以得知()
A.南方人不适应北方的气候
B.金朝对南宋使臣极为尊重
C.重阳节赏菊习俗源于女真
D.女真族吸收了中原的文化
【解析】重阳节是中原传统,属于中原文化精粹之一。

而金朝也有重阳节,说明金朝吸取了中原的优秀文化。

故本题正确答案为D项。

【答案】D
【例4】(2009·广东卷·B)下列文献中,有较多反映西周时期平民社会生活内容的是( )
A.《老子》
B.甲骨卜辞
C.《诗经》
D.《楚辞》
【解析】A项《老子》是春秋时期的哲学著作,B项甲骨卜辞主要是反映商朝时期问卜事宜,D项《楚辞》是战国时期楚国地区的诗歌。

C项《诗经》是西周到春秋中叶的诗歌汇编,其中《风》主要是反映民间生活的诗歌。

【答案】C。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