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典文学的时代特色》教学设计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三2.3《中国古典文学的时代特色》教学教案(4页)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三2.3《中国古典文学的时代特色》教学教案(4页)中国古典文学的时代特色教案惠州市第四中学马文清一、课标要求知道诗经、楚辞、汉赋等文学成就,了解中国古代不同时期的文学特色目标分解1.了解中国古代不同时期的文学特色;2.知道和掌握一定数量的名家作品;3.进一步提高阅读和通过多种途径获取文学资料的能力;4.拓宽文化视野,提高赏析和运用古代文学作品的能力5.通过诗经、楚辞、汉赋讲解中出现的情感例子引导学生正确处理自己所遇到的情感问题。
二、新课讲授新课导入对联赏析:泰岱日洞庭月,黄山松西湖堤,漓江水南海潮,花果布故宫殿,昆仑雪珠穆峰;点神州锦绣河山增吾胸中丘壑;诸子文屈原骚,相如赋司马史,右军帖道玄画,李杜诗苏辛词,汉卿曲雪芹梦;数中华灿烂文化壮我笔底波涛。
问:结合你语文所学知识,分析对联中涉及哪些文学体裁?先秦诸子散文、屈原“骚体”诗、汉赋、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一)、诗的经典----《诗经》1、概况:《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收录了自西周初年至春秋中期500年间的三百多篇诗歌。
2、内容:风(“国风”):风土之音雅:宫廷之音颂:宗庙之音3、特点:(通过佳作欣赏总结其特点)文学特点:四言为主,多用重章叠句。
音节和谐,艺术感染力很强。
以现实主义精神,真实而深刻地反映当时的社会生活。
(解释现实主义的含义)4、地位:①中国第一部诗歌总集;②奠定了中国文学现实主义传统的基础,被后世列为儒家经典。
教师引导:我们所学过的诗经中有很多涉及情感的表达,如《蒹葭》、《关雎》、《击鼓》等作品,这些情感的表达是比较含蓄的,符合当时的时代特色,那我们现在表达我们的情感是通过什么方式呢?(图片引导)进一步引导:我们现在的年龄特点,表达情感比较直接,又处于青春期,有产生情感方面的问题很正常,当有这方面的疑惑的时候我们不要闷着不讲,也不要冲动急着表白,我们首先要冷静思考再与同学或是长辈沟通,寻求他们的帮助,借助多人的意见,我们能更理智的解决问题。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三2.3《中国古典文学的时代特色》教案

高二历史《中国古典文学的时代特色》教学设计及反思(温江中学李念华)【内容分析】:本目课题为中国古典文学的时代特色,是专题二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的第三目。
中国古代文学是民族文化宝库中的瑰宝。
中国文学体裁丰富,上古的神话、先秦诗歌散文、汉赋、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前后相继,一脉相承,各领风骚数百年,构成中国文学的壮丽画卷。
本目内容涉及古典文学的相关文学常识和佳作,但作为历史课,我觉得更应该落脚在时代特色,即不同时期的文学特色出现的社会原因,因此本目教学侧重通过佳作赏析、材料阅读、问答等形式,引导学生进行文学特色及其出现原因的思考。
【课标要求】:知道诗经、楚辞、汉赋、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等文学成就;了解中国古代不同时期的文学特色【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了解中国古代不同时期的文学特色;了解、诗,词、歌、赋等各种不同的知识内容和形式,进一步提高阅读和通过多种途径获取文学资料的能力;力争拓宽其文化视野。
2、过程与方法:通过教科书及教师提供的材料以及自己的日常积累,通过阅读,讨论,分析,评论了解各个不同时期的文学发展特色。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进一步了解、热爱和继承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激发对祖国历史与文化的的自豪感。
【教学重难点】:中国古代不同时期的文学特色出现的社会原因,并通过对本课的学习,总结概括出中国古典文学的总体特征及其原因。
【教学方法】:讲授法、材料分析归纳、问答法、学案导学、多媒体辅助教学【教学过程】:●导入新课设问:(通过学案提示和教材浏览,)你知道中国古代文学的表现形式有哪些?●新课讲授(一)小组活动:具有时代特色的文学成就要求学生依据学案基础主干知识的梳理,以时代的不同,完成文学常识的梳理。
(二)教师活动:在学生小组活动的基础上,借助课件内容对古典文学形式的突出特点进行归纳。
1.诗的经典——《诗经》①概况:《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共305篇,绝大部分是西周至春秋中叶的诗歌。
中国古典文学的时代特色最全版

中国古典⽂学的时代特⾊最全版中国古典⽂学的时代特⾊⼀、教材1、教学地位:《中国古典⽂学的时代特⾊》是⼈民版⾼中历史必修Ⅲ专题⼆第三课的内容。
本单元阐述了古代中国的科技与⽂化成就,三课内容是⽂化的不同分⽀,各有各的发展历程,这也是本专题的特殊性。
作为中国古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本课内容对于学⽣系统掌握中国古代⽂化有重要意义。
2、教学⽬标:课程标准:知道诗经、楚辞、汉赋、唐诗、宋词、元曲、明清⼩说等⽂学成就,了解中国古代不同时期的⽂学特⾊。
依据《课程标准》结合教学实际对教学⽬标进⾏分解和细化:知识与能⼒:了解中国古代不同时期的⽂学特⾊;了解诗、词、歌、赋等各种不同的知识内容和形式,知道和掌握⼀定数量的名家作品;理解⽂学是⼀定社会经济、政治的反映,同时,⽂学的发展、繁荣⼜是以经济、政治为基础的。
揭⽰⽂学的发展与当时社会的经济、政治之间的内在联系,从⽽培养学⽣运⽤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分析历史问题的能⼒。
过程与⽅法:通过教科书及教师提供的材料以及⾃⼰的⽇常积累,通过阅读、讨论、分析、评论了解各个不同时期的⽂学发展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课学习,了解中国古代灿烂的⽂化。
通过对⽂学家、诗⼈及其⽂学作品的分析,把学⽣带进⽂学艺术的殿堂,感受古⼈的呼吸,增强⽂化修养。
通过学习进⼀步了解中国的国情,热爱和继承中华民族的优秀⽂化传统,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激发对祖国历史与⽂化的⾃豪感,增强民族⾃信⼼。
通过学习使学⽣认识到⼈类⽂化发展的多样性,使他们理解和尊重各国、各地区、各民族⽂化。
3、教学重难点重点:中国古代⽂学的表现形式和时代特⾊难点:不同时期⽂学主流形式的形成及其特⾊。
如何揭⽰⼀定社会⽂学与政治、经济之间的内在联系。
⼆、说教法:本课的教学侧重于⼤量资料的收集和整理,以及按照⼀定顺序,并体现⼀定⽬的性的展⽰和交流。
通过学⽣对古典⽂学作品的⼤量接触,使其从⼼灵深处感受,了解古典⽂学之美,并且通过学⽣的交流,教师的引导,层层递进的剖析古典⽂学的思想根源和灵感之源。
23中国古典文学的时代特色 教案 (5)

第3课中国古典文学的时代特色【重难点突破】本课学习,要求全面了解中国古典文学的发展脉络,了解各个时代最突出的文学成就,熟悉若干种文学形式的名著名篇。
重点:中国古代文学的表现形式和时代特点:中国的古代文学表现形式多种多样。
主要的有散文,诗,词、曲,赋,传奇,杂剧,小说等多种形式。
中国的古代文学表现形式虽然表现多样,但是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有不同的特色,表现出不同的时代特征。
所以对中国古代文学要结合各个时代的不同特点去记忆和理解。
加深对文学形式的了解和把握。
难点:中国古代文学发展与政治经济等之间的联系:了解任何形式的文学作品都反映一定时代发展的特点。
明了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社会意识反映社会存在。
从而把握政治、经济、文化之间的关系。
【教学过程】一、先秦时期:(一)诗的经典——《诗经》:中国成熟诗歌形成的标志1.《诗经》作品的时间:西周初年——春秋中叶(公元前11一前6世纪)约500年间的305首诗歌。
2.《诗经》的内容构成及特点(1)《风》:是《诗经》的精粹,民间歌谣:反映社会下层劳动群众的生活,直接表达他们的喜怒哀乐,语言生动活泼,其中也揭露了阶级压迫和剥削。
著名篇章有《相鼠》、《伐檀》《硕鼠》等。
(2)《雅》:是周王朝王城所在地的诗歌,贵族宴饮时的乐歌;分为《小雅》和《大雅》两部分,主要是反够贵族阶级的生活和思想感情,也抒发对社会不公及黑暗腐败现象的忧虑和不满情绪。
著名篇章有《生民》、《公刘》、《绵》等。
(3)《颂》:是国王和诸侯用于祭祀和重大典礼的乐歌,分为《周颂》、《鲁颂》、《商颂》三部分,主要是对祖先和当权者功德的歌颂。
3.《诗经》的艺术特点和地位:(1)特点:①句式:四言诗体或间以杂言②语言:丰富多彩,音节和谐,艺才感染力极强③创作风格:现实主义(2)地位:①是中国最古老的一部诗歌总集,它对中国文学的发展影响深广,它奠定了中国现实主义传统的基础②被后世列为儒家经典。
(二)楚辞的魅力1.楚辞:(1)产生:公元前4世纪产生于南方楚国的一种新的诗歌体裁,屈原创造(2)特点:①浪漫主义的创作手法,感情奔放,句末常带“兮”字②句中使用许多楚国方言词语,在节奏和韵律上独具特色,更适于表现丰富复杂的思想感情。
中国古典文学的时代特色》教学设计

专题二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教学设计课题:中国古典文学的时代特色课标:知道诗经、楚辞、汉赋、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等文学成就,了解中国古代不同时期的文学特色。
教学目标:了解中国古代不同时期的文学特色;了解诗、词、歌、赋等各种不同的知识内容和形式。
过程与方法:(1)学生可以根据教科书及教师提供的材料以及自己的日常积累,通过阅读、讨论、分析和评论,了结各个不同时期文学发展的特色。
学生通过阅读、观察、练习、欣赏、表演、评论、创作等方式,积极参与教学;(2)通过独立思考并对所学的内容进行比较、概括和阐释,学会合作学习和相互交流。
教师应注重启发式教学,设计具有针对性、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积极参与,并对学生在参与和探究过程中的表现予以及时而恰当的评价。
(3)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推荐自己喜爱的作品,并对作者和作品加以介绍,说明推荐的理由;利用学生出于爱好而积累的中国古代文学知识,加强师生互动,激励学生积极参与主动探究。
学生通过分组讨论、评价、举办文学作品欣赏会等方式,从历史的视角赏析文学作品。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本课学习,了解中国古代灿烂的文化;通过文学家、诗人的艺术创作,把学生带进文学的殿堂,让他们感受古人的呼吸、思想、情操,全面增强自己的文化修养。
(2)通过学习进一步了解中国的国情,热爱和继承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激发对祖国历史与文化的自豪感,增强民族自信心。
(3)通过潜移默化的教育和熏陶,培养学生对人文精神的理解,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操,使学生的品格得到升华;在积极主动参与学习的过程中,使学生的合作精神及竞争意识得到增强。
通过学习,使学生认识到人类文化发展的多样性,理解和尊重各国、各地区、各民族的文化。
教学重难点:中国古代文学的表现形式和时代特点;中国古代文学发展与政治经济之间的联系。
导入:本节课的内容同学们在语文课上都学过了,今天我们就来从历史的角度欣赏一下它们。
高中历史专题二第3课中国古典文学的时代特色教案人民版必修3[合集5篇]
![高中历史专题二第3课中国古典文学的时代特色教案人民版必修3[合集5篇]](https://img.taocdn.com/s3/m/add96cee4128915f804d2b160b4e767f5bcf8041.png)
高中历史专题二第3课中国古典文学的时代特色教案人民版必修3[合集5篇]第一篇:高中历史专题二第3课中国古典文学的时代特色教案人民版必修3《中国古典文学的时代特色》参考教案一、课标要求知道诗经、楚辞、汉赋、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等文学成就,了解中国古代不同时期的文学特色。
二、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初步了解、认识文学领域中诗词曲赋等各种不同形式的风格和特色,知道和掌握一定数量的名家作品;进一步提高阅读和通过多种途径获取文学资料的能力;拓宽文化视野,提高赏析和运用古代文学作品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学生可以根据教科书及教师提供的材料以及自己的日常积累,通过阅读,讨论,分析,评论了解各个不同时期文学发展的特色。
学生通过阅读、观察、练习、欣赏、表演、评论、创作等方式积极参与教学;通过独立思考并对所学的内容进行比较、概括和阐释;学会合作学习和相互交流。
教师应注重启发式教学,设计具有针对性、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积极参与。
并对学生在参与和探究过程中的表现予以及时而恰当的评价。
教师应注重调动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要求学生推荐自己喜爱的作品,并对作者和作品加以介绍,说明推荐的理由。
利用学生出于爱好而积累的中国古代文学知识,加强师生互动,激励学生积极参与主动探究。
教师亦可组织学生分组讨论、评价、举办文学作品欣赏会等方式,从历史的视角赏析文学作品。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课学习,了解中国古代灿烂的文化。
通过文学家、诗人的艺术创作,把学生带进文学的殿堂。
让他们感受古人的呼吸、思想、情操。
全面增强自己的文化修养。
通过学习进一步了解中国的国情,热爱和继承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激发对祖国历史与文化的自豪感,增强民族自信心。
通过潜移默化的教育和熏陶,培养学生对人文精神的理解,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操,使学生的品格得到升华;在积极主动参与学习的过程中,使学生的合作精神及竞争意识得到增强。
通过学习使学生认识到人类文化发展的多样性,使他们理解和尊重各国、各地区、各民族文化。
2.3 中国古典文学的时代特色 教学设计

2.3 中国古典文学的时代特色教学设计三三中国古典文学的时代特色中国古典文学的时代特色【教学目标】【教学目标】1了解中国古代不同时期的文学特色;了解诗.词.歌.赋等各种不同的知识内容和形式,知道和掌握一定数量的名家作品。
2理解文学是一定社会经济.政治的反映,同时,文学的发展.繁荣又是以经济.政治为基础的。
揭示文学的发展与当时社会的经济.政治之间的内在联系,从而培养学生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3.通过本课学习,了解中国古代灿烂的文化。
通过对文学家.诗人及其文学作品的分析,把学生带进文学艺术的殿堂,感受古人的呼吸.思想.情操,增强文化修养。
4通过学习进一步了解中国的国情,热爱和继承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激发对祖国历史与文化的自豪感,增强民族自信心。
【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和难点】重点中国古代文学的表现形式和时代特点。
难点不同时期文学主流形式的形成及其特点。
如何揭示一定社会文学与政治.经济之间的内在联系。
【教学过程】【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导入新课端午节时,汨罗江畔,总是人头攒动,龙舟竞发。
据说,这一传统的节日盛会,是为了纪念我国古代伟大的爱国主义诗人屈原。
两千多年前,屈原因遭小人诬陷而被楚王流放,相传在汨罗江投江而死。
汨罗江畔响起了“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的悲愤呼号,响起了“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不屈之音,激励着后人,也为我国诗歌的发展树立了一座不朽的丰碑。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中国古代文学。
,讲授一.诗的经典诗经过渡过渡中国古代诗歌是怎样产生的答案答案诗歌的产生语言歌谣诗歌。
先民在劳动.生活中为表达感情.加强协作而喊的一些号子成为原始歌谣。
从原始歌谣中发展出独立.成熟的诗歌,诗经的出现是其成熟的主要标志。
问题问题诗经的主要内容有哪些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如何归纳1内容(1)从西周初期到春秋中期。
(2)分为风.雅.颂三部分。
风(“国风”)各诸侯国的民歌,反映了劳动人民的生活一精华。
中国古典文学的时代特色(精品教案)(人民版)

中国古典文学的时代特色浙江省磐安中学周柳明 2010年3月28日一、教学要求1.知识与能力:知道不同时代有不同的主流文学成就,不同时代的文学有不同的特色。
通过阅读等不同途径获取文学资料的能力,提高赏析运用古代文学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采用、比较、观察、欣赏、评论、创作等手段主动、独立学习;学会协作、交流的方法提高概括、阐释等学科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了解中国灿烂辉煌的古典文学;感受美文、名家的同时加深人文精神的理解。
增强民族文化的自豪感和世界文化认同感。
二、教学流程1.导入:背景音乐:《滚滚长江东逝水》感受历史文学的厚重底蕴和艺术魅力。
并引入新课。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白发渔樵江楮上惯看秋月春风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2.新课环节:场景一:市场经济生活中古典文学新闻回顾:3月14日上午十一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闭幕后,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会见了中外记者,回答各方关心的问题。
记者会开始时说:“行百里者半九十”;“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
”在回应美国记者关于哥本哈根气候大会中国表现傲慢的说法时,温家宝引用中国古语称:“人或加讪,心无疵兮。
”谈到两岸关系时,温家宝说,兄弟虽有小忿,不废懿亲。
不要因为50年的政治而丢掉中华民族5000年的文化。
在回答记者问题时多次引用中国古典诗文,这些诗文引起国内外媒体的热议。
宣传策划活动新华书店决定抓住这次契机,对中国古典文学的优秀作品进行展板宣传推介。
结果把业务交给了“eBa文化传媒公司”,请你为宣传展板提供一则50以内的宣传文稿。
要求:1.能突显古典文学优秀作品的艺术特色。
2.能突显其在古典文学史上的地位。
范例:普教展板明清小说起源:魏晋志怪、佚事小说唐传奇宋元话本原因:政治统一;工商发展,市民文化心理需求扩大。
特色与成就:1.明代:三国、水浒演绎传奇英雄楷模;志怪神魔长白突个性、破传统;“三言”“二拍”即是风俗人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民版必修三专题二第三课《中国古典文学的时代特色》
科目
历史
教学对象
高二学生
提供者
课时
2课时
一、教材内容分析
按照历史的发展顺序,介绍《诗经》,楚辞,汉赋,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让学生明白不同的文学形式,在其内容和表现形式上的不同并不能掩盖其一脉相承的本质和历史延续性,推陈出新而又日益丰富多彩的内容以及形式,反映了不同时代的政治经济发展水平,和时人对现实生活的认识和思想,从而体现出它的时代特色。本节课的内容涉及到众多我国古代著名的文学家和诗人,要求学生能够在教师的指导下,接触了解。
1.阅读教材,思考投影中的8个问题,
2.在活页纸上完成答案。
2.个别回答投影中的问题
熟悉教材,掌握基础知识
2.发挥动手能力并加深记忆。
3.强化学生的识记能力。掌握学生熟悉教材的情况,以便开展下一步工作
资源:出示问题8个问题
投影展示:诗经,楚辞相关知识
根据投影展示,对照活页纸上的答案是否正确并改正。
纠正错误,形成正确的知识
(2)通过独立思考并对所学的内容进行比较、概括和阐释,学会合作学习和相互交流。教师应注重启发式教学,设计具有针对性、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积极参与,并对学生在参与和探究过程中的表现予以及时而恰当的评价。
(3)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推荐自己喜爱的作品,并对作者和作品加以介绍,说明推荐的理由;利用学生出于爱好而积累的中国古代文学知识,加强师生互动,激励学生积极参与主动探究。学生通过分组讨论、评价、举办文学作品欣赏会等方式,从历史的视角赏析文学作品。
文科学生已认识到历史学科的重要性了,学习热情高涨,信心十足。
3.学生对中国古典文学知识有着浓厚的兴趣。
4.学生思维活跃学生的观察能力欠强,需要在教学中加强其观察能力以及表达所观察到事物的能力的培养。
5.通过语文课的学习,学生对一些古典文学作品有一定了解。
四、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
1.采用启发式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创新精神,和学生合作交流,参与活动的积极性。
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增强热爱和继承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的精神
资源:展示唐代诗歌繁盛的原因?
合作学习
1.投影展示:李白像及诗作
杜甫像及诗作
2.设问:通过对诗作的感悟,比较二者的特点
1.吟诵诗作,感悟它体现出的时代特色
2.利用网络资源查找更多二人诗作,进行分析
1.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全面增强自己的文化修养
2.设计学生尝试探究,解决问题活动,考查学生表达,交流能力,以及搜集,整理信息进行合理分析的能力。
3.通过学生的欣赏,表演,评论,创作等过程体现学生动手能力和艺术素养。
4.教师阐述本节知识,以备学生对自己形成正确的认知。
五、教学环境及资源准备
1.课前教师与学生进行沟通,了解双方信息。
2.选择多媒体教室授课。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本课学习,了解中国古代灿烂的文化;通过文学家、诗人的艺术创作,把学生带进文学的殿堂,让他们感受古人的呼吸、思想、情操,全面增强自己的文化修养。
(2)通过学习进一步了解中国的国情,热爱和继承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激发对祖国历史与文化的自豪感,增强民族自信心。
2.培养学生搜集,整理资料的能力
认识唐朝诗歌的时代特色
3.网络资源:李白像及诗作杜甫像及诗作
创设情景
导入下一目
多媒体播放音乐:
设问:宋代文学具有爱国,忧国,悲愤基调的原因?
媒体展示:宋词繁盛的原因?
1.欣赏音乐
体验情感
2.动手制作表格
表现两大流派及代表作,列出名句
1.舒缓气氛
2.培养动手能力
3培养他们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分析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目标(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
1.知识与能力:
(1)初步了解、认识文学领域中诗词曲赋等各种不同形式的风格和特色;
(2)知道和掌握一定数量的名家作品;
(3)进一步提高阅读和通过多种途径获取文学资料的能力;拓宽文化视野,提高鉴赏和运用古代文学作品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
(1)学生可以根据教科书及教师提供的材料以及自己的日常积累,通过阅读、讨论、分析和评论,了结各个不同时期文学发展的特色。学生通过阅读、观察、练习、欣赏、表演、评论、创作等方式,积极参与教学;
资源:《月满西楼》音乐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宋词繁盛的原因
投影展示:元曲的相关问题
引导学生表演
将关汉卿及作品与同一时期英国的莎士比亚及作品作比较。
表演《窦娥冤》中的一段
解决问题
活跃课堂气氛,培养学生实践能力
以拓展学生的视野和思维。
资源:《窦娥冤》图片
谈话法导入
设问导入:你读过四大名著吗?最喜欢那部?理由是什么?
投影展示:明清小说的相关知识
(3)通过潜移默化的教育和熏陶,培养学生对人文精神的理解,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操,使学生的品格得到升华;在积极主动参与学习的过程中,使学生的合作精神及竞争意识得到增强。通过学习,使学生认识到人类文化发展的多样性,理解和尊重各国、各地区、各民族的文化。
三、学习者特征分析
刚经过文理分科。新环境下学生有新鲜感。
资源:诗经,楚辞相关知识
投影展示:《诗经》和《楚辞》中的名篇
集体朗读,鉴赏名篇,情感体验
提高学生的审美观念和鉴赏能力
资源:展示名篇
投影展示:汉赋的相关知识
对照活页纸上的答案
纠正错误,形成正确的知识
资源:汉赋的相关知识
合作学习
提问:唐代诗歌繁盛的原因?
你知道哪些名家名作。
(投影展示)
以组为单位进行讨论,形成全面的认识
互相交流发表见解
对照活页纸上的答案
了解学生的表达,概括能力
资源:明清小说的相关知识
小结
引导构建知识体系
动手操作
培养学生概括能力
资源:展示老师的制作
教学流程图
七、教学评价设计
八、帮助和总结
3.准备多种素材(音乐,人物图片,杂剧所用道具)
六、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及资源准备
情景导入
多媒体播放音乐:邓丽君《春花秋月何时了》
欣赏音乐
激发学习热情和好奇心理,主动去了解本课知识。
资源:歌曲《春花秋月何时了》
进入新课
自主学习
1.媒体展示:自主学习中要解决的8个问题
2.以提问形式检查学生自主学习情况,并作出一定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