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教材各版本间说法对照分析
人教版高中生物课程的新旧教材对比分析(内含教材福利)

人教版高中生物课程的新旧教材对比分析(内含教材福利)在翻过新教材后,将新教材与现行教材内容进行对比后,发现2019年新版教材发生一些变化,现在整理一下供大家参考,按教材顺序进行整理首先是19版教材的知识框架分析总体上来看新旧教材的必修1思路上基本没有多大变化,相比于前一版的内容来讲基本可以适应,仅有少部分内容出现一些改编,可以说是“一删多改”而矣。
19版教材必修2相比于旧版教材而言,由原来的7章缩为6章,删掉了《从杂交育种到基因工程》章节。
对于某些关键概念的表述和内涵上修改的更加准确,还有部分章节增加了新的内容。
现在将新旧必修2的章节结构变化进行一些对比,如下表:相关章节结构变化比较章节2019版旧版第3章第4节基因通常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 片段第4章第2节基因表达与性状的关系基因对性状的控制第4章第3节删掉遗传密码的破译第6章生物的进化从杂交育种到基因工程第7章删掉现代生物进化理论新第6章和旧第7章以经典的进化原理为主以现代生物进化理论为主旧教材必修1调整到新教材必修2 癌症加入基因突变章节归入旧教材必修1细胞生命历程章节其次更替内容说明1、删掉了'类比推理法'科学推理是建立在已知事实上的,未知的猜测,也只能建立在已知的知识上,因此,第一次推理确实是类比推理,但第二次推理实质是对遗传椅子和染色体的位置关系加以猜测,这和已知没有必然联系,必然不是类比推理了。
综上,萨顿的推测有逻辑上的合理性,第一次是类比推理,但是第二次推理就完全不是类比推理了,只是一种想象和模拟,而且这两次推理都不是绝对合理,因此得到的猜想,从方法上说,显然都是不严谨的,因此,萨顿猜想的结果纵使完全正确,在当时也没有得到学界的认同。
萨顿短暂的一生中,医学和机械方面的探究才是萨顿毕生的追求,遗传学并不是他主要的事业方向,萨顿假说从思想方法上,有一定程度的类比推理,也有一定程度猜测,且萨顿本人并未给出实验验证。
新旧人教版高中生物教材对比分析

新旧人教版高中生物教材对比分析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教育教材也在不断更新和改变,适应着新的教学模式和理念。
人教版是我国教育部门颁布的一套教材,包括各个学科的教材,其中高中生物教材也经历了新旧版本的更新。
本文将对新旧人教版高中生物教材进行对比分析,探讨其在科学理念、知识内容、教学方式等方面的差异和改进之处。
一、科学理念新旧人教版高中生物教材在科学理念上有较大的差异。
旧版教材更加注重对生物知识的传授和记忆,侧重于生物现象的描述和分类,而在理论与实践结合、关注生态环境保护等方面并不突出。
新版教材在科学理念上有了较大的改进,注重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新能力,更加注重生物科学实践和生态环境保护,体现了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的教育理念。
二、知识内容新旧人教版高中生物教材在知识内容的选择和呈现方式上也有差异。
旧版教材更加注重对生物知识的传授和记忆,知识点繁杂,条理不清,难以形成系统化的知识结构。
而新版教材更加注重启发学生思考,强调生物知识的系统性和科学性,注重知识点之间的联系和整体认识,更加符合生物科学的发展规律,有利于学生形成系统化的知识结构。
三、教学方式新旧人教版高中生物教材在教学方式上也有明显的不同。
旧版教材注重教师的讲授和传授,学生的角色主要是接受和记忆,缺乏启发式教学和学生参与的机会,教学方式单一。
而新版教材更加注重探究式学习和实验教学,强调学生的自主性和参与性,注重培养学生的科学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教学方式多样化,更加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新旧人教版高中生物教材在科学理念、知识内容和教学方式等方面均有不同程度的差异。
新版教材更加贴近生物科学的发展规律,更加符合现代教育教学的需要,对于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实践能力有着重要的意义。
我们应该充分认识和了解新版教材的特点,积极探索和实践符合新版教材要求的教学模式和方法,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高中生物教材版本解析分析各版本教材的实验内容和科学思维培养

高中生物教材版本解析分析各版本教材的实验内容和科学思维培养高中生物教材是学生学习生物学知识的重要教辅资料,不同版本的生物教材在实验内容和科学思维培养上存在着一定的差异。
本文将对各个版本的生物教材进行解析和分析,探讨它们在实验内容和科学思维培养方面的特点。
一、版本A的实验内容和科学思维培养版本A的生物教材在实验内容上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通过设计一系列操作简单、易于实施的实验,引导学生亲自动手进行观察、记录和分析,提高学生的实验技能。
同时,版本A的生物教材强调科学思维的培养,通过给出实验结果和现象,引导学生思考现象背后的原因和规律,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二、版本B的实验内容和科学思维培养版本B的生物教材在实验内容上注重联系实际,关注生物学在生活中的应用。
通过选取与学生生活相关的实例和实验,版本B的生物教材能够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在科学思维培养方面,版本B的教材注重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问题解决能力,引导学生提出问题、设计实验,并根据实验结果进行推理和归纳,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创新能力。
三、版本C的实验内容和科学思维培养版本C的生物教材在实验内容上注重系统性和综合性。
通过设计一系列与教材知识有机结合的实验,版本C的生物教材能够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生物学的基本原理和概念。
在科学思维培养方面,版本C的教材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和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引导学生通过实验结果和数据进行推理和判断,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综合应用能力。
四、版本D的实验内容和科学思维培养版本D的生物教材在实验内容上注重动手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的培养。
通过设计一系列操作复杂、难度适中的实验,版本D的生物教材能够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验技巧。
在科学思维培养方面,版本D 的教材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逻辑思维能力,通过引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分析实验结果、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逻辑思维能力。
高中生物教材必修一不同版本比较

胡庆、赵爱霞、刘桂婷:1 针对生物必修一模块“分子与细胞”教材进行分析与比较。
请分别分析人教版、苏教版、浙科版、河北少儿版和中图版五个版本教材的《生物必修1:分子与细胞》,并对五个版本教材的必修一模块来比较。
《生物必修1:分子与细胞》五个版本教材研究报告一、国内高中生物必修一五个版本教科书简介高中生物课程改革已于 2004 年 9 月起在全国四个省级实验区(广东、海南、山东、宁夏)实施,与之配套的实验教科书也相继进入各实验区供学校使用,目前已经通过全国中小学教材审定委员会 2004 年初审通过的新教材有五个版本:朱正威、赵占良主编,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张时新主编,中国地图出版社出版;汪忠主编,江苏教育出版社出版;刘植义主编,河北少儿出版社出版;刘相钰、刘恩山主编,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
1、人教版普通高中生物必修一《分子与细胞》简介课程教材研究所生物课程教材研究开发中心主任赵占良老师指出人教版教材的特色主要表现如下:(1)人教版教材的素材选取重视科学家的研究过程与研究方法,不仅仅局限于罗列知识点,而是注重介绍知识的发生或发现过程,以及在该过程中所体现出来的科学家们的智慧思想与科学方法。
包括研究问题的确立,实验材料的选取,实验方案的设计、实施,以及根据结果获取结论等。
(2)教材内容组织突出并再现了科学发展的逻辑,淡化了知识的系统性,而对知识的来龙去脉及逻辑联系明显给予了强化,在很大程度上还原了科学知识发现和科学研究发展的真实历程及逻辑顺序。
(3)教材在知识引入上注重从现实生活中发现并提出问题,从而引出新知识,通过分析及解决这些问题,进而获取或掌握这些新知识。
人教版教材很重视问题情境的创设,重视学生的思考、想象、讨论与尝试解决,进而引到新知识的学习上来,并且更加重视学生已有知识经验在学习中的作用。
(4)教材的活动设计突出探究及探究性学习,不仅体现在诸如“探究”、“实验”、“模型建构”、“课后制作”、“资料分析”以及“资料搜集和分析”等外显栏目设置上,还内隐在正文的编写中,如每节中几乎都有的“思考与讨论”以及练习中,甚至有的节就是完全以探究的形式组织的。
新旧人教版高中生物教材对比分析

新旧人教版高中生物教材对比分析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高中生物教材也经历了多次的修改和更新。
人教版高中生物教材是我国普通高中生物教学中使用最广泛的教材之一。
新旧人教版高中生物教材的对比分析,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教材的变化和进步。
一、内容结构调整旧版人教版高中生物教材通常由四个部分构成:绪论、基础知识、综合训练和实验指导。
而新版人教版高中生物教材将原本的四个部分调整为三个部分,即“引入导学”、“知识讲解”和“学以致用”。
这种调整使得教材的内容更加紧凑和有条理。
在新版教材的“引入导学”部分,引入了相关的背景知识和问题,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思考。
在“知识讲解”部分,对专题进行全面而系统的讲解,使学生能够全面地掌握相应的知识点。
在“学以致用”部分,则鼓励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提高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
二、知识体系升级新版人教版高中生物教材在知识体系方面进行了升级。
在单元设置方面,减少了教材内容的重复和冗余,增加了一些新的生物学前沿知识。
在细胞生物学单元中,增加了对干细胞和基因编辑技术的介绍,扩展了学生对细胞的理解。
在遗传与进化单元中,加入了对基因突变和基因工程的内容,使学生对遗传和进化的认识更加深入。
新版人教版高中生物教材强调了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科学思维能力。
不再仅仅注重学生的知识记忆,而是更加关注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新意识。
在教材内容的安排上,增加了一些科学研究的案例,引导学生了解科学家的科研过程和方法。
三、教学方法创新新版教材中增加了一些案例分析和问题探究的内容,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探索。
也提供了一些实验和调查的指导,帮助学生进行实践操作和数据分析。
这种教学方法的改变,使学生从被动的接受者转变为积极的参与者,更好地培养了学生的科学思维和实践能力。
新旧人教版高中生物教材在内容结构、知识体系和教学方法等方面都有明显的不同。
新版教材在调整内容结构和完善知识体系的也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实践能力。
这种改变不仅使教材更加符合现代高中生物教学的要求,也有助于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
新旧人教版高中生物教材对比分析

新旧人教版高中生物教材对比分析随着教育体制的不断改革和发展,高中生物教材也经历了多次更新和改革。
新旧人教版高中生物教材是高中生物教学中比较有代表性的两个版本。
本文将从内容结构、教学理念、教学方法等多个角度对这两个版本的教材进行对比分析,以期对高中生物教材的发展历程进行一定的总结和评价。
一、内容结构对比新旧人教版高中生物教材在内容结构上存在一些差异。
旧版教材在内容方面较为传统,相对比较侧重生物学的基本概念和知识,内容的呈现比较传统,重点突出在生物学的基础知识上。
而新版教材在内容结构上更加注重知识的系统性和综合性,将生物学的基本知识和现代科学发展的新成果相结合,更加强调生物学知识的前沿性和应用性,让学生更好地了解和理解生物学的现状和发展态势。
新版教材在内容结构上还增加了一些前沿科技的内容,比如生物技术、基因工程、生态环境等领域的知识,以及一些新的实验技术和方法。
这些内容的增加,不仅使学生能够更好地了解和认识生物学的发展趋势,而且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力。
二、教学理念对比新旧版高中生物教材在教学理念上也存在一些差异。
旧版教材在教学理念上较为传统,注重灌输式的教学方法,教师为主导,学生为被动接受者。
而新版教材在教学理念上更加注重学生的能动性,提倡学生主体地位,鼓励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新版教材也倡导多元化的教学方法,例如任务型教学、探究式教学、案例教学等,以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
这些教学理念的变化,使得学生不仅能够获得更多的知识,而且能够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在教学方法上,新旧版高中生物教材也存在一些不同。
旧版教材侧重于传统的讲述式教学,教师主要通过口头讲解的方式向学生传授知识,并注重于基础知识的掌握和理解。
而新版教材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采用了更加多元化的教学方法,为教师提供了更多的教学资源和教学手段。
新版教材更加注重教学资源的整合和应用,通过多媒体教学、实践教学、课外拓展等多种形式,使得学生在实践中学习,更好地将所学知识运用于实际生活中。
新旧人教版高中生物教材对比分析

新旧人教版高中生物教材对比分析
高中生物教材是学生学习生物知识的重要参考资料,也是教师教学的重要依据。
在中
国的高中教育中,一直使用人教版的教材。
而随着时间的推移,人教版高中生物教材也经
历了一次又一次的改版。
本文将对新旧人教版高中生物教材进行对比分析,从内容、结构
和教学方法等方面进行比较。
从内容方面来看,新旧人教版高中生物教材在内容上有一定的差异。
旧版教材更加注
重基础知识的传授,强调对生物概念和现象的理解。
而新版教材更加注重实践能力的培养,增加了一些实验和探究内容,鼓励学生动手操作,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科学探究精神。
新版教材还增加了一些前沿知识和热点问题,使学生更加关注生物科学的发展和应
用。
从结构方面来看,新旧人教版高中生物教材在结构上也有所差异。
旧版教材的结构相
对固定,一般是按照生物的不同分类进行组织,如分子生物学、细胞生物学、遗传学等。
而新版教材在结构上更加灵活多样,采用了模块化的教学方式,将知识点分成了不同的模块,每个模块都由一个基本概念引导,然后再展开详细的内容讲解。
这样的结构更加符合
学生的学习规律,使学生更容易理解和掌握知识。
从教学方法来看,新旧人教版高中生物教材在教学方法上也存在一定的差异。
旧版教
材主要采用讲述式的教学方法,教师以讲解知识为主,学生以听讲为主,缺乏互动和思考
的机会。
而新版教材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采用了多种教学方法,如讨论、实验、观察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教师在教学中更多的是充当引导者的角色,帮助学生进行
自主学习和探究。
新旧人教版高中生物教材对比分析

新旧人教版高中生物教材对比分析【摘要】本文主要对比分析新旧人教版高中生物教材的差异,探讨了新版人教版高中生物教材的内容特点、旧版人教版高中生物教材的优缺点、以及新旧教材在生物教学中的应用和教学效果评价。
通过比较新旧教材的异同,揭示了教材更新对生物教学的重要性,并提出了新旧人教版高中生物教材对比分析的启示。
文章旨在提供对教材更新的深入思考和对未来教材研发方向的展望,为提升生物教学质量提供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新旧人教版、高中生物教材、对比分析、内容特点、优点、不足、方法、应用、教学效果、评价、启示、展望未来。
1. 引言1.1 新旧人教版高中生物教材对比分析的重要性新旧人教版高中生物教材对比分析的重要性在于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教材的变化和发展趋势,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
通过对比新旧教材的内容、结构、重点和难点等方面的差异,可以更清晰地看到教学理念和方法的更新和变革,及时调整教学策略和方法,使教学内容更贴近实际、更贴近学生,提高教学效果和学生学习兴趣。
对比分析还可以促使教师重新审视教材的设计和编写,发现其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并有针对性地进行改进和完善。
通过这种对比研究,可以更好地促进教材编写和教学方法的革新与提升,推动教育教学事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
进行新旧人教版高中生物教材对比分析是非常重要的,对于提高教学质量、促进教学改革和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都具有积极的意义和价值。
1.2 研究背景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人们对高中生物教育的重视程度逐渐增强。
作为学生学习生命科学的主要教材之一,人教版高中生物教材一直受到广泛关注。
在教材更新换代的过程中,新版人教版高中生物教材相继问世,而旧版人教版高中生物教材也一直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教学实践。
随着教育理念的更新和教学模式的改革,人们开始关注新旧教材之间的差异和联系,探讨它们在教学实践中的应用效果。
进行新旧人教版高中生物教材对比分析,对于深入了解教材内容特点、理清教学方法和提升教学效果具有重要意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感受器,传入神经元,反射中枢、传出神经元、效应器
肾上腺素、雌(雄)性激素
甲状腺激素、促甲状腺激素(TSH)、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TRH)
下丘脑:分泌抗利尿激素(ADH)
垂体:释放抗利尿激素(ADH)
肾上腺激素、雌(雄)激素
甲状腺激素
下丘脑:分泌抗利尿激素
细胞凋亡(编程性细胞死亡)
细胞凋亡(编程性细胞死亡)
细胞凋亡(细胞编程性死亡或生理性死亡)
致癌因子:物理/化学/病毒
癌细胞表面糖蛋白减少,黏着性降低
致癌因子
癌细胞表面糖蛋白减少,黏着性下降
致癌因素
正常细胞表面有粘连蛋白,使细胞间粘连
致癌因子:物理/化学/病毒
细胞间黏着性降低
致癌因素:物理/化学/生物
艾弗里(美国),肺炎双球菌体外转化实验
威尔金斯(英国)与富兰克林(英国),DNA晶体X射线衍射图
赫尔希和蔡思(美国),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
1957年,富兰克林∙科瑞特,烟草花叶病毒拆和实验
芽孢杆菌(必修2中是苏云金芽孢杆菌)
选修中是苏云金芽孢杆菌
遗传密码、逆转录酶、反转录
遗传密码子、逆转录、逆转录酶
遗传密码、逆转录、逆转录酶
呆小症
先天愚型(21-三体综合征或唐氏综合征)、特纳氏综合征(卵巢、乳房发育不全,XO)、葛莱弗德氏综合征(睾丸发育不全,XXY)、外耳道多毛症、镰刀形细胞贫血症
呆小病
21三体综合征(先天愚型)
镰刀型细胞贫血症
性腺发育不全综合征
呆小症
21三体综合征(唐氏综合征或先天愚型)
艾滋病——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症(AIDS)
胚芽鞘尖端产生的刺激
胚芽鞘、两重性、拮抗作用
波森∙詹森、温特
苗的尖端(苗尖端)、背光面、向光面、
幼苗、双重性、作用是相互对抗的
胰岛A细胞(胰高血糖素)
胰岛B细胞(胰岛素)
胰岛A细胞(胰高血糖素)
胰岛B细胞(胰岛素)
胰岛α细胞(胰高血糖素)
胰岛β细胞(胰岛素)
正常血糖浓度:0.8~1.2g/L
正常血糖浓度:3.9~6.1mmol/L
第一阶段:细胞溶胶
第二阶段:线粒体基质
第三阶段:线粒体内膜
厌氧呼吸:细胞溶胶
有氧呼吸:
第一阶段:细胞质基质
第二阶段:线粒体基质
第三阶段:线粒体内膜上
无氧呼吸:细胞质基质
有氧呼吸:
第一阶段:胞质溶胶
第二阶段:线粒体基质
第三阶段:线粒体内膜上
无氧呼吸:胞质溶胶
细胞凋亡(细胞编程性死亡)
细胞凋亡(细胞程序性死亡)
线粒体:铁苏木精,呈蓝色
RNA:派洛宁,呈红色
DNA:甲基绿,呈蓝绿色
未设置线粒体实验
RNA:派洛宁,呈红色
DNA:甲基绿,呈蓝绿色
线粒体:詹纳斯绿B染液,蓝绿色
RNA:焦宁,呈红色
DNA:甲基绿,呈绿色
脂质——脂肪(良好的储能物质);磷脂;固醇
脂质——脂肪(所需能量的主要储存形式);类脂;固醇
脂质——油脂(贮能物质);
艾弗里(美国)
1952年,富兰克琳(英国)【选修一中是富兰克林】
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包括活体实验和离体实验)
埃弗里
威尔金斯
富兰克林
1928年,格里菲思(英国),肺炎双球菌体内转化实验
艾弗里(美国),肺炎双球菌体外转化实验
维尔金斯(英国)与弗兰克林(英国),拍摄DNA晶体X射线衍射照片
1928年,格里菲斯(英国),肺炎双球菌体内转化实验
选择透过性膜
糖蛋白
膜蛋白
磷脂双分子层(基本骨架)
选择透过性膜
糖蛋白或糖脂叫糖被
磷脂双分子层(基本骨架)
细胞膜又叫质膜
ATP——三磷酸腺苷,
A—腺苷,P—磷酸基团
ATP——腺嘌呤核苷三磷酸
(由一分子腺嘌呤、一分子核糖、三分子磷酸组成)
A:腺嘌呤核苷,P:磷酸基团
ATP——腺苷三磷酸(由1个核糖、1个腺嘌呤、3个磷酸基团组成)
林德曼10%定律(能量传递按10%计算)
胞体、树突;标志重捕法
年龄结构、性比率、迁入率、迁出率
环境容纳量、物种丰度、指数增长(J形曲线)、逻辑斯谛增长(S形曲线)、生态瓶
能量传递按10%计算
T细胞、B细胞、浆细胞
T细胞分泌淋巴因子
过敏原、过敏反应
吞噬细胞
效应T细胞(浙科中是效应细胞毒性T细胞)
T淋巴细胞、B淋巴细胞、效应B细胞(浆细胞)
的NaOH溶液和质量分
数为5%的CuSO4溶液
三脚架
有无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
是否有由核膜包围的细胞核
是否有由核膜包被的细胞核
是否有由膜包围的细胞核
是否有由核被膜包围的典型的细胞核
RNA:吡罗红,呈红色
DNA:甲基绿,呈绿色
线粒体:健那绿染液,呈蓝绿色
RNA:派洛宁,呈红色
DNA:甲基绿,呈绿色或蓝色
脂肪:苏丹Ⅲ染液,橘黄色
还原性糖:斐林试剂,隔水加热煮沸2~3min,砖红色沉淀
脂肪:苏丹Ⅳ染液,红色
斐林试剂:甲液质量浓度为
0.1g/mL的NaOH溶液和乙液质量浓度为0.05g/mL的CuSO4溶液
三脚架
双缩脲试剂(A液:0.1g/mL NaOH;B液:0.01g/mL CuSO4)
三角架
斐林试剂:质量分数为10%
杂交试验
无子西瓜
纯(杂)合体
遗传信息的传递规律:基因的分离规律、自由组合规律
豌豆闭花授粉、自花传粉
无子西瓜
纯(杂)合体
1928年,格里菲思(英国),肺炎双球菌体内转化实验
艾弗里(美国),肺炎双球菌体外转化实验
威尔金斯(英国)
富兰克林,提供的DNA衍射图谱
1928年,格里菲思(英国)【选修一中是格里菲斯】,肺炎球菌
还原性糖:斐林试剂,隔水加热2min,砖红色沉淀
脂肪:苏丹Ⅲ染液,橘黄色【用50%的酒精溶液洗去浮色】
淀粉:碘液
还原糖:本尼迪特试剂,热水浴加热(80℃~100℃)2~3min,红黄色沉淀
油肪:苏丹Ⅲ染液,橙黄色【用50%的乙醇溶液洗去浮色】
淀粉:碘-碘化钾
还原性糖:班氏试剂,沸水加热1~2min,砖红色沉淀
光反应:类囊体的薄膜上
暗反应:叶绿体内的基质中
光反应:类囊体膜上
暗反应:叶绿体的基质中
光反应:类囊体膜上
碳反应:叶绿体基质中
光反应:类囊体膜上
暗反应:叶绿体的基质中
光反应:类囊体膜上
碳反应:叶绿体内的基质中
1771年,普利斯特利(英国),小白鼠实验
1779年,英格豪斯(荷兰)
1880年,恩格尔曼(美国),水绵和好氧细菌实验
列文虎克(荷兰),自制显微镜可放大300倍
1858年,魏尔肖(德国),细胞只能来自细胞
1665年,虎克(英国),发现小室称为细胞
施万(其他版本为施旺)
菲尔肖(德国),所有的细胞都必定来自已存在的活细胞
1604年,詹森(荷兰),制成世界上第一台显微镜
1665年,罗伯特∙胡克(英国),发现细胞(木栓结构)
1674年,列文虎克(荷兰)
罗伯特∙胡可(英国),发现细胞
列文虎克(荷兰)
1855年,魏尔肖(德国),只有细胞才能产生新细胞(即细胞只能来自细胞)
还原糖:斐林试剂(1mL)检测时放入50℃~65℃温水中加热约2min,砖红色沉淀
脂肪:苏丹Ⅲ(Ⅳ)染液,橘黄(红)色;【用50%的酒精溶液洗去浮色】
淀粉:碘液
17世纪中叶,范∙海尔蒙特(比利时),植物生长
1771年,普利斯特莱(英国),小鼠实验
1779年,杨∙英根豪斯(荷兰)
1883年,恩吉尔曼(德国),利用丝状绿藻实验
1905年,布莱克曼,用黑藻测定影响光合作用的因素
普利斯特利(英国)
布莱克曼(英国)
1642年,海尔蒙特(布鲁塞尔),植物生长
1771年,普里斯特利(英国),小鼠实验
抵抗力稳定性、恢复力稳定性、自我调节能力
就地保护、易地保户、灭绝
自我延续(即恢复力稳定性)、自我修复(即抵抗力稳定性),自我调节、就地保护、迁地保护、绝灭
氟利昂、制冷剂、稳定性未设置
自我调节能力、灭绝
直接价值、间接价值、潜在价值
直接价值、间接价值、潜在价值
未设置
地理隔离
地理隔离
地理障碍
生物多样性:基因/物种/生态系统多样性
A—腺苷,P—磷酸基团
ATP——三磷酸腺苷,
A—腺苷,P—磷酸基
ATP——三磷酸腺苷(由1个核糖、1个腺嘌呤、3个磷酸基团组成)
A—腺苷,P—磷酸基
绿叶中色素的提取与分离:无水乙醇
提取和分离叶绿体中的色素:丙酮
光合色素的提取与分离:95%的乙醇
叶绿体色素的提取与分离:丙酮
叶绿体中色素的提取与分离:丙酮或无水乙醇
胞吞、胞吐
被动运输:单纯扩散、
协助扩散
主动运输:需载体蛋白,消耗能量
内吞、外排
被动运输:自由扩散、
协助扩散
主动运输:需载体蛋白,消耗能量
胞吞、胞吐
1665年,虎克(英国),发现细胞(栓木组织)
列文虎克(荷兰),自制显微镜
1858年,魏尔肖(德国),细胞通过分裂产生新细胞
1665年,胡克(英国),发现小室称为细胞
人教
苏教
浙科
中图
北师大
糖原着丝粒涨破
糖原着丝粒涨破
糖元着丝点胀破
糖元着丝粒
糖原着丝粒胀大
被动运输:自由扩散、
协助扩散
主动运输:需载体蛋白,消耗能量
胞吞、胞吐
被动运输:简单扩散、易化扩散(协助扩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