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必修二教材分析

合集下载

高中生物必修二教材分析

高中生物必修二教材分析

型BB、Bb、bb的频率分别是( 让学生体会如何通过
基因频率计算基因型的方法:棋盘法 )
A.81%、18%、1%
B.45%、40%、15%
C.18%、81%、1%
D.45%、45%、10%
第3题:3.某工厂有男女职工各200人,其中女性正常190 人,色盲基因携带者8人,正常男性182人,色盲18人, 则色盲基因频率为 ? (列式,不需计算)(让学生进一步体会等位基因及基 因频率的概念)
35
需要注意的几个关键句
1、细胞内含有几个同源染色体,就含几个染色体组。细胞内含有几个相同 的等位基因,就含几个染色体组。 2、一个染色体组内一定不含同源染色体,而生殖细胞不一定。 3、只要是由配子直接发育而来,不管有几个染色体组,均是单倍体。 4、关于三倍体无籽西瓜培育过程,两次传粉,第一次传粉是是杂交得到三 倍体,第二次传粉是为了刺激子房发育成果实。 5、用秋水仙素处理后,分生组织分裂产生的茎叶花染色体数目加倍,而未 处理的部分,如根部细胞染色体数目不变。 6、中国荷斯坦牛是引进的荷斯坦-弗里生牛与当地黄牛进行杂交和选育逐渐 形成的优良品种。 8、不同生物可遗传变异的来源:病毒(基因突变)原核生物(基因突变) 真核生物(基因突变、基因重组、染色体变异)
20
8、
兰花和专门给它传粉的蛾
1、结合左图猎豹追捕斑马的例子思考: 在捕食者和被捕食者当中怎样的个体才会生存下 来?为什么? ? 捕食者的存在对被捕食者来说是有益还是有害? 为什么?
2、右图中两种生物是如何进化的? 21
其它插图
基因突变
22
其它插图
基因重组
23
其它插图
多倍体的特点及育种
24
其它插图
21三体综合症的病因

最新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二说课稿全套(附高中生物说课模板)

最新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二说课稿全套(附高中生物说课模板)

最新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二说课稿全套高中生物说课稿模板(标准格式)各位评委老师,您们好!我是号考生,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

我主要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方法与策略、教学过程、板书设计等几个步骤向大家详细地讲解我对这节课的安排。

一、教材分析《》是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一第单元第节内容。

在此之前,学生们已经学习了 ,这为过渡到本节内容的学习起到了铺垫的作用。

因此,本节内容在中具有不容忽视的重要的地位。

本节内容前面承接本教材的内容,后面是本教材的这部分内容,所以学好这个内容为学好以后的生物知识打下牢固的理论基础,而且它在整个教材中也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本内容包含的一些知识,是以后生物学习中不可缺少的部分,也是今后高考的必考内容。

二、说教学目标根据本教材的结构和内容分析,结合着高二年级学生他们的认知结构及其心理特征,我制定了以下的教学目标:1、认知目标:识记:理解:2、能力目标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三、说教学的重、难点本着高二新课程标准,在吃透教材基础上,我确定了以下的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重点的依据:只有掌握了,才能理解和掌握教学难点:难点的依据:较抽象;学生没有这方面的基础知识。

为了讲清教材的重、难点,使学生能够达到本节内容设定的教学目标,我再从教法和学法上谈谈:四、说教法我们都知道生物是一门培养人的实践能力的重要学科。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使学生“知其然”,还要使学生“知其所以然”。

我们在以学生为主体,又为客体的原则下,展现获取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方法的思维过程。

考虑到我校高二年级学生的现状,以及基于本节课内容的特点,我主要采用了以下的教学方法:1、直观演示法:利用图片的投影等手段进行直观演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掌握。

2、活动探究法引导学生通过创设情景等活动形式获取知识,以学生为主体,使学生的独立探索性得到了充分的发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思维能力、活动组织能力。

高中生物必修二教材分析 生物 教材分析

高中生物必修二教材分析 生物 教材分析

高中生物必修二教材分析_生物_教材分析_标题:高中生物必修二教材分析一、引言高中生物必修二是学生学习生物学的基础课程,涵盖了遗传学、细胞生物学和生态学等多个领域。

本教材分析旨在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生物学的核心概念,培养其科学思维和实验技能,为后续学习奠定坚实基础。

二、教材内容1、遗传学部分:本部分详细介绍了孟德尔遗传定律、DNA复制和基因突变等知识。

通过图文并茂的方式,帮助学生理解遗传学的基本原理,并辅以实例,增强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2、细胞生物学部分:本部分主要讲解了细胞的结构、功能及代谢过程。

通过观察细胞内部结构的插图,使学生对细胞的生命活动有更直观的认识。

教材还设置了实验环节,让学生亲自动手,了解细胞的基本生理活动。

3、生态学部分:本部分着重介绍了生态系统的组成、结构和功能。

通过丰富的生态案例和实地考察,帮助学生认识生物与环境之间的关系,培养其环境保护意识。

三、教学方法1、理论教学:教师应结合教材中的图表、实例和实验,进行生动的讲解,帮助学生理解抽象的生物学概念。

同时,鼓励学生提问,引导他们进行深入思考。

2、实验教学:通过实验环节,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培养其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实验过程中,教师应给予适当的指导,确保实验安全。

3、案例分析:结合实际案例,让学生了解生物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其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复习与总结:定期进行阶段性复习,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习效率。

同时,鼓励学生自己总结学习成果,培养其自主学习能力。

四、学习建议1、制定学习计划:学生应根据自身情况,合理安排学习时间,确保按计划完成学习任务。

2、多角度学习:除了教材内容外,学生可通过网络、科普书籍等途径获取更多生物学知识,拓宽视野。

3、实践应用:学生可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如健康饮食、环保行动等,实现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

4、交流与讨论:学生之间可定期组织学习交流活动,分享学习心得和经验,共同进步。

最新高中必修二生物教学设计5篇

最新高中必修二生物教学设计5篇

最新高中必修二生物教学设计5篇高中必修二生物教学设计篇一一、教材分析学生缺乏有关氨基酸和蛋白质的有机化学知识这是本节教学内容的最大瓶颈,而氨基酸的结构和蛋白质的形成又属于微观知识,比较抽象,十分枯燥,所以教学时应注意联系学生的生活经验,运用动画、故事、游戏和形象的比喻,不仅增加学生对微观内容的感性认识,使学生在主动获取知识的过程中完成重点、难点知识的学习,提高思维能力,形成相应的观点。

并且还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教学目标1、知识方面(1)说明氨基酸的结构特点。

(2)理解氨基酸形成蛋白质的过程。

(3)概述蛋白质的结构和功能。

2、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认同蛋白质是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树立结构与功能相统一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3、能力方面(1)通过自主对比观察几种氨基酸的结构,思考讨论后得出氨基酸的结构通式,培养观察分析能力。

(2)通过图文结合的形式,让学生在获取形象的、信息内容的同时,培养分析和处理信息的能力三、教学重难点重点:(1)蛋白质的功能。

(2)氨基酸的结构及其形成蛋白质的过程。

难点:(1)氨基酸形成蛋白质的过程。

(2)蛋白质的结构多样性的原因。

四、教法学法及媒体选择1、教法及媒体选择根据新课程理念,针对本节内容,我主要采取探究式教学与多媒体辅助教学相结合的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利用动画和图片创设情境,层层递进,解决教学难点。

2、学法教学是教师与学生交流的过程,选择良好的学法关键在于找到教法与学法的结合点,实现教、学的统一。

与探究式教学法相对应,我通过组织学生观察、讨论,使他们能用观察法、分析法、比较推理法得出结论,进行探究性学习,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观察能力和创造思维能力,让学生能由宏观进入微观再回到宏观,形成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过程。

五、教学过程设计导入:播放电影《蜘蛛侠》的片段,问:电影中的主人公是谁?他最有力的武器是什么?展示:⑴黑寡妇蜘蛛的图片,黑寡妇蜘蛛因为它蛛丝中的“蛛丝蛋白”,使得他的蛛丝的强度异⑴荧光水母的图片问:这是什么生物?为什么它们能发出美丽的荧光?问:从这些画面中我们应该不难发现这些神奇的生命现象是由谁来承担的?引出今天这节课的主题。

高中生物单元教材分析-必修二第二单元

高中生物单元教材分析-必修二第二单元
学生再次体验观察—提出假说—实验验证的科学思想方法;
领略科学家严谨求证的科学态度和大胆假设、富于想像的创新思维品质。
重点、难点与关键
重点:
体验观察—提出假说—实验验证的科学思想方法
难点:
领略科学家严谨求证的科学态度和大胆假设
关键:
富于想像的创新思维品质
教学方法和手段的设计
1、设置问题情境。精子形成过程的探讨、精子形成过程的讲解、卵细胞与精子形成过程的比较、巩固总结、练习。具体到每个环节:“创设问题情境”部分,先展现“问题探讨”引导学生思考“配子细胞是如何形成的?”再通过提问“图中的配子是通过有丝分裂产生的吗?”“有丝分裂的特征是什么?”引导学生复习细胞有丝分裂并猜想配子是经过何种分裂形成的。最后,教师可介绍减数分裂发现简史,激发学生学习减数分裂的兴趣。“精子形成过程的探讨”部分,由于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是微观、动态、连续变化的过程,给准确认知带来困难,是本节教学的难点,同时学生已学过细胞的有丝分裂,具备学习“减数分裂”的方法。所以“模型构建”活动前移,包括对“细胞有丝分裂”的模型构建和“减数分裂”的模型构建两部分,这样利于学生比较两种分裂过程的异同
2、本单元的价值:
本单元的地位有:(1)《基因和染色体的关系》隶属于人教第2版高中生物必修2第二章;(2)本章是“在第1章引导学生认识孟德尔遗传规律的基础上,继续依照科学史的顺序,寻找孟德尔提出的遗传因子,也就是基因在细胞中的位置”进行编排的;(3)本章有关减数分裂的内容与《分子与细胞》。
单元目标
揭示生命延续的细胞学基础;
第二、重视实验操作,培养基本技能和创新能力 据统计,历年高考实验题得分率均低于全卷平均分,造成低得分率的原因是学生未对实验进行实际操作或对实验的原理、方法末真正理解,实验后没有回亿过程、没有分析结果。

高中生物_人类遗传病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高中生物_人类遗传病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必修二 5.3《人类遗传病》教学设计一、学习目标1、完成任务,举例说出人类遗传病的主要类型。

、完成任务,举例说出人类遗传病的主要类型。

2、完成资料分析,探讨人类遗传病的监测和预防。

、完成资料分析,探讨人类遗传病的监测和预防。

3、通过了解相关前沿信息,关注人类基因组计划及其意义。

、通过了解相关前沿信息,关注人类基因组计划及其意义。

二、评价设计1、通过目标检测一的习题,判断学生是否掌握人类遗传病的主要类型。

、通过目标检测一的习题,判断学生是否掌握人类遗传病的主要类型。

2、通过小组合作展示,判断学生是否能说出人类遗传病的监测和预防。

、通过小组合作展示,判断学生是否能说出人类遗传病的监测和预防。

3、通过设置的问题,判断学生是否了解人类基因组计划及其意义。

、通过设置的问题,判断学生是否了解人类基因组计划及其意义。

三、教学重难点人类遗传病的主要类型;人类遗传病的监测和预防。

人类遗传病的主要类型;人类遗传病的监测和预防。

四、教学方法PPT 演示法、小组分析讨论法、讲述法、指导法、情景分析演示法、小组分析讨论法、讲述法、指导法、情景分析五、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教学意图新课导入 [微视频]展示人类遗传病视频。

展示人类遗传病视频。

引出本节内容。

引出本节内容。

学生初步了解一下人类遗传病的相关内容。

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引出本节内容。

节内容。

一、人类遗传病的主要类型[思考]:下列这些疾病中,哪些是遗传病?哪些是传染病?病?通过这些疾病归纳总结出遗传病的概念。

传病的概念。

区分遗传病、先天性疾病和家族性疾病之间的关系。

家族性疾病之间的关系。

任务一:阅读资料二及课本单基因遗传病内容,尝试建构单基因遗传病类型概念图。

图。

通过以往知识经验建立遗传病的概念。

立遗传病的概念。

通过给定的例子,构建概念图。

概念图。

掌握构建概念图的方法,方便以后的学习。

学习。

任务二:阅读资料三、课本多基因遗传病内容及生活经验,分析多基因遗传病的特点。

高中生物必修二“共同进化与生物多样性”课标与教材分析

高中生物必修二“共同进化与生物多样性”课标与教材分析

高中生物必修二“共同进化与生物多样性”课标与教材分析一、课程具体目标《共同进化与生物多样性的形成》是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生物必修Ⅱ——遗传与进化》(人教版)第七章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第二节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的第三部分知识。

本节主要包括共同进化、生物多样性的形成和生物进化理论在发展等知识点。

学情分析关于“共同进化与生物多样性的形成”内容的教学,可以学生自学为基础,教师提出一些具有启发性的问题,师生共同归纳总结的方式推进教学过程。

使学生理解共同进化的含义,无机环境的变化、无机环境的复杂化和多样化、有性生殖的出现和生态系统结构的复杂化和多样化对生物多样性形成的作用。

最后组织学生讨论生物进化理论在发展。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说明共同进化的概念2、说明生物多样性产生的原因能力目标:通过图片观察和文字阅读,发展学生分析资料、交流信息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教学活动,学生形成“生物是进化来的”“生物的进化与环境密切相关”的思想观点,树立辨证唯物主义的认识观。

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说明共同进化的概念教学难点:说明共同进化的概念教学方法探究法、讨论法、讲授法等相结合。

了解我国的生物资源状况和生物科学技术发展状况,培养爱祖国、爱家乡的情感,增强振兴祖国和改变祖国面貌的使命感与责任感。

热爱大自然,珍爱生命,理解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意义,提高环境保护意识。

乐于探索生命的奥秘,具有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一定的探索精神和创新意识。

关注与生物学有关的社会问题,初步形成主动参与社会决策的意识。

逐步养成良好的生活与卫生习惯,确立积极、健康的生活态度。

1.教材内容的选择体现本《标准》内容标准的设计思路。

本《标准》的内容标准不追求学科的系统性和完整性,而是从学生的发展和社会的需要出发,结合生物学科的特点,突出了人与生物圈,意在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和处理人与生物圈的关系,学会健康地生活。

教材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同样应当体现内容标准的这些思路,并且应当进一步落实。

高中生物单元教材分析-必修二第一单元

高中生物单元教材分析-必修二第一单元

重点、难点 与关键
难点: 领悟和运用科学方法
关键:
数学方法的运用、 实验材料的选择、 实验数据的处理等

教学方法和 手段的设计
1、按科学史的发展线索来安排的, 学生在学习时缺乏减数分裂的 知识, 认知上有一定的难度。 通过科学史的学习, 学会从现象到本 质的认识论方法, 能深刻体会到孟德尔敢于质疑、 勇于创新、 勇于
生物的遗传变异与环境变化在进化过程中的对立统一, 形成生物进化
观点”。
1、重视科学探究能力的培养。 领悟和运用科学方法
单元目标
2、在逻辑推理(如归纳、 演绎、 类比) 的训练、 数学方法 的运用、 实验材料的选择、 实验数据的处理等方面得到全面提高。
3、养成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
重点:
科学探究能力的培养
本单元教材 的主题内容 与价值作用
多年来科学家孜孜以求的探索过程, 会受到科学方法、 科学态度和科 学精神等多方面的启迪。
2、本单元的价值:
本单元“有助于学生认识生命的延续和发展, 了解遗传和变异规
律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领悟假说演绎、建立模型等科学方法及其在
科学研究中的应用; 理解遗传和变异在物种繁衍过程中的对立统一,
成良好习惯的关键所在。我针对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好胜心强的特
点,实行竞争机制,一周一小评,两周一大评。
课时安排
第一课时: 生物的遗传 第二课时: 生物的遗传 第三课时: 生物的变异和育种 第四课时: 生物的变异和育种 第五课时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
其他
…… 本模块的最后一部分内容是“第 7 章现代生物进化理论”。 该部 分内容较为深入的揭示了生物繁衍过程中物种形成和更替的原理, 指 出生物进化的单位是种群, 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库在环境的选择作 用下的定向改变, 反映出生物与环境在大时空尺度下的发展变化和对 立统一。 通过本章的学习, 学生不仅可以了解生物进化理论在达尔文 之后的发展, 进一步树立生物进化的观点和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而且 能够通过学习进化理论的发展过程, 加深对科学本质的理解和感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5、基因频率的计算: 一副图三道题
第1题:某昆虫种群中,绿色翅的基因为A,褐色翅的基 因为a,调查发现,AA、Aa、aa的个体分别占40、120、 40,那么a和A的基因频率各是多少?(让学生体会基 因频率的概念。并学会通过基因型频率计算基因频率 的方法)
第2题:在豚鼠中,黑毛对白毛是显性,如果基因库中, 90%是显性基因B,10%是隐性基因b,则种群中基因 型BB、Bb、bb的频率分别是( 让学生体会如何通过 基因频率计算基因型的方法:棋盘法 ) A.81%、18%、1% B.45%、40%、15% C.18%、81%、1% D.45%、45%、10% 第3题:3.某工厂有男女职工各200人,其中女性正常190 人,色盲基因携带者8人,正常男性182人,色盲18人, 则色盲基因频率为 ? (列式,不需计算)(让学生进一步体会等位基因及基 因频率的概念)
2、请同学们分别用“同源染色 体”和“染色体组”这两个概念 分别描述人体细胞中的46条染色 体。
4、
教师结合图解,演示育种过程,并引导学生总 结以下问题: 1.什么叫杂交育种? 2、杂交育种依据的遗传学原理是什么? 3、常用的方法是什么? 4、杂交育种有什么优点?缺点? 5、你能举出我国在杂交育种方面的有哪些成就?
以下是杂交育种的参考方案: 杂交 P 自交 选优 自交 选优 F1 F2 高抗 高抗 DDTT 矮不抗 ddtt 高抗 DdTt 高不抗 思考:要培育出 一个能稳定遗传 的植物品种至少 要几年?
矮抗 ddTT F3矮抗 ddTT
矮抗 矮不抗 ddTT ddTt 矮抗 ddTt 矮抗 矮不抗 ddTT ddTt
一、以图导问 以问导学
直接利用课本插图,创设问 题情境,辅助掌握关联知识
利用书本插图教学的几个实例 仅供参考
1、基因突变的实例:镰刀型细胞贫血症
思考: 镰刀型细胞贫血症的病因是什么?
圆饼型的红细胞
镰刀状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红细胞
镰刀型细胞贫血症的病因分析:
病人的血红蛋白的一条多肽链发生了什么变化?
DNA
GAA 突变 CTT
8、
兰花和专门给它传粉的蛾
1、结合左图猎豹追捕斑马的例子思考: 在捕食者和被捕食者当中怎样的个体才会生存下 来?为什么? ? 捕食者的存在对被捕食者来说是有益还是有害? 为什么? 2、右图中两种生物是如何进化的?
GTA CAT GUA
缬氨酸 异常
根本原因
mRNA
氨基酸 蛋白质
GAA
谷氨酸 正常
直接原因
教师引导学生从转录翻译过程解释镰刀型细胞 贫血症是由基因突变引起的一种遗传病,是由 于基因的分子结构发生了改变产生的
2、
据图说出染色体结构变异的类型并思考:
1、重复、缺失与基因突变的区别? 2、易位与交叉互换的区别?
(2)在自然选择中,直接受选择的是基因型还是表现型?
天敌看到的是桦尺蠖的体色(表现型)而不 是控制体色的基因 结论: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
桦尺蠖这幅图除了可以探讨出“自 然选择使基因频率定向改变”“自然选 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我们还可以以 此为例深入探讨下列问题:一个生物 “种”或“物种”与种群有何区别?生 活在这一地域的两种颜色的桦尺蠖是同 属一个物种还是两个物种?怎样判断两 个种群是否属于同一物种?
6、生物进化的 原材料
在远离大陆的印度洋南部的克格伦岛,岛上经常刮大风。达尔 文发现这里的昆虫有两种类型:一类是翅非常发达,一类是无翅或 翅小不能飞翔,并指出上述现象与岛上经常刮海风有关。请试用达 尔文的自然选择观点来回答以下问题: 1.这些昆虫与海风是什么关系? 2.这里刮的海风对岛上昆虫的翅起了什么作用? 3.通过这种现象说明变异是定向的还是不定向的? 4.如果小岛环境发生变化,不刮风,则哪种昆虫比较容易能生存下来? 5.突变一定是有害或是有利的吗?
高二生物教材分析(下)
程卫琴
2个网址
/gzsw/ jshzhx/tbziy/kbshy/ychyjh/
/Article/z huanti/rjbixiu2jcan/index.ht m
分析的主要内容
1、以图导问 以问导学 2、一个活动的建议 3、三个比较表格 4、教学中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和几个关键句
7、
探究自然选择对种群基因频率的影响
黑褐色树干上的桦尺蠖
长满地衣的树干上的桦尺蠖
英20世纪曼彻斯特
英19世纪曼彻斯特
问题:桦尺蠖种群中s基因的频率为什么越来越低? 假设:根据前面所学的你能做出假设吗?
自然选择可以使种群的基因频率定向改变
现在我们用数学方法来讨论一下桦尺蠖基因频率变化 的原因。1870年桦尺蠖的基因型频率为SS 10% ; Ss 20%; ss 70%,在树干变黑这一环境条件下假如树干 变黑不利于浅色桦尺蠖的生存,使得种群中浅色个体每 年减少10%,黑色个体每年增加10%,以后的几年内, 桦尺蠖种群每年的基因型频率与基因频率是多少呢?
3、染色体组
据图思考:
1、雌果蝇体细胞中有哪几对同 源染色体? 2、雄果蝇有____种精子,精子内 染色体组成可表示为: 3、雌果蝇有____种卵细胞,卵细胞内 染色体组成可表示为:
4、每个配子体内能否找出二个形态、 大小完全相同的染色体? 5、小结染色体组的概念。
据图思考:
1、雄果蝇的体细胞中有 几个染色体组?如何表示?
5%
(Ss或SS)
95% (ss) 1850年
90%
10%
1880年
(1)在这个探究实验中根据上面的数据分析,变黑的环境 对桦尺蠖产生了什么样的影响?变黑的环境对桦尺蠖浅 色个体的出生率有影响吗?
变黑的环境使控制浅色的s基因频率减少,S基因 频率增加 许多浅色个体可能在没有交配、产卵前就已 被天敌捕食 自然选择使基因频率定向改变。
第 1年 第 2年
基因 型频 率 基因 频率 SS Ss ss S s 10% 20% 70% 20% 80% 11.5% 22.9% 65.6% 23% 77%
第 3年 13.1% 26%
60.9% 26.1% 73.9%
第 4年 14.6% 29.3%
56.1% 29.3% 70.7%
……
升高 降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