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梦一词的诞生与流变

合集下载

美国梦

美国梦

个人观点: "美国梦"是美国社会文化中一种特有的文化现象。一方面,"美国梦"中所宣扬的"民主、自由、平等"的信念,锐意进取的民族精神以及兼容并蓄的宽容理念在美国社会发展进程中发挥过不容忽视的作用;而另一方面,作为美国文学中一个反复出现的文学主题,"美国梦"却又多以幻灭、破产的败落形象出场。由"美国梦"引发的美国社会与个人,理想与现实的相互融合和激烈冲撞反映了"美国梦"既有务实精神又有理想主义的双重性质
早期来美国的欧洲移民,信奉的是政治权利平等和宗教平等。而今天,美国的政治也在演变成为金钱的游戏。
布什家族在美国政治上的成功就是“石油金钱的成功”。在宗教领域,美国所提倡的自由仅限于基督教各教派内部,而少有金钱支持的伊斯兰教,在美国只能处于极度弱势的地位
在时代的变迁中,“美国梦”对世界的吸引力可能越来越小。美国在世界政治中的霸权地位和独断专行,使不少外国人一提及“美国”这个词就充满反感;一个反恐法案堵住了不少移民进入美国的门路;经济的投机化、泡沫化使普通人永远害怕自己的财富突然消失。
‘梦’的起源
300年前,当英格兰移民乘坐着五月花号横穿大西洋来到马里兰,寻找一块清教徒能居住的“净土”时,“美国梦”(American Dream)已开始悄然萌芽——美国给了全世界每一个人均等的机会,只要努力奋斗,都可以实现自己的梦想。
土地和黄金的原始梦
18世纪来到美国的移民都是欧洲的弱势者,最典型的是英格兰的清教徒和德国的破产小农民,当他们来到还是殖民地的美国时,政治平等的要求就格外强烈,也自发地落实了民主。于是,“平等权利”成了“美国梦”的一个内涵。
褪色和变味的梦想
“美国梦”背后的真正动力是什么?一些历史学家认为,就是对财富的渴求和追逐

美国梦的形成及与中国梦的对比研究

美国梦的形成及与中国梦的对比研究

美国梦的形成及与中国梦的对比研究美国梦是指每个人都有机会通过勤奋努力实现自己的梦想,并获得金钱、地位和幸福的追求。

它作为美国社会核心价值观之一,影响了整个国家的发展和个人的追求。

而中国梦是指中国实现国家繁荣、民族复兴、人民幸福的梦想。

本文将从历史背景、内涵和实现路径等方面对美国梦和中国梦进行对比研究。

首先,美国梦的形成与美国的历史背景有着密切联系。

美国作为一个移民国家,伴随着西方殖民时期和工业革命的兴起,形成了个人努力获得成功的理念。

18世纪末,美国独立宣言提出了人人生而平等的观念,进一步强调了每个人有权追求幸福的思想。

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价值观逐渐深入人心,成为美国社会不可动摇的信仰。

中国梦的提出则是在新中国成立后的现代化进程中。

中国继承了传统文化中对和谐社会和人民幸福的追求,并结合自身的国情,提出实现国家繁荣、民族复兴和人民幸福的中国梦。

中国梦的内涵还包括了改革开放、科技强国、环境和谐等方面的发展目标。

与美国梦相比,中国梦更加注重国家整体发展和民族命运的实现。

其次,美国梦和中国梦在内涵上存在一定的差异。

美国梦强调的是个人的自由和成功追求,强调每个人都有机会通过自己的努力改变自己的命运。

它强调自由市场经济,强调个人财富的积累和个人事业的成功。

而中国梦则更加注重国家整体的发展和人民的幸福。

中国梦强调的是全体人民共同奋斗,注重社会公平和平等。

美国梦和中国梦的实现路径也存在一些区别。

美国梦的实现需要个人通过自己的努力和才能来取得成功。

美国社会鼓励个人创新精神和竞争意识,提供公平的竞争平台。

而中国梦的实现需要国家和个人相互支持。

中国政府通过制定各种政策和规划来引导国家发展,同时鼓励个人的创新和才能的发挥。

最后,美国梦和中国梦在实践中也存在一些差异。

美国梦作为美国核心价值观的一部分,对美国社会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它激发了人们对自由、民主和个人权利的追求,塑造了美国的精神风貌。

而中国梦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实现国家整体的繁荣和人民的幸福来实现个人的目标。

美国梦第一次提出,1931年

美国梦第一次提出,1931年

美国梦第⼀次提出,1931年
詹姆斯·亚当斯(James Adams),在1931年出版的《美国史诗》(The epic of America)中对“美国梦”的定义:“‘美国梦’就是梦想中的这样⼀⽚⼟地,在那上⾯每个⼈都可以活得更好,更富⾜,更圆满,并且那些有能⼒或者成就的⼈总是充满机会,这是⼀个让欧洲上层阶级⽆法完全理解的梦想,甚⾄我们国家中的⼤部分⼈对他感到厌倦和不信任。

这不仅仅是拥有汽车和⾼薪⽔的梦想,⽽是⼀个社会秩序,⽆论其出⽣情况或者地点所带来的任何条件,能使男⼈和妇⼥都可以获得充分的地位,他们每个⼈的潜⼒都能得到充分发挥,为他⼈所认可。

”。

“美国梦”的形成及与“中国梦”的对比研究

“美国梦”的形成及与“中国梦”的对比研究

摘要:本文按照美国历史分期,对“美国梦”的孕育、发展、形成过程和内涵变化进行了论述,进而分析了其与“中国梦”在提出时间、内涵、持有者、层面、包容程度等方面的差别,最后指明,“中国梦”有“美国梦”不可比拟的优越性。

关键词:“美国梦”;“中国梦”;内涵变化;对比一、引言二、“美国梦”形成历时研究我们按照美国国务院出版的《美国历史纲要》(outline of u.s. history),对早期“美国梦”的形成与内涵发展进行分段分析研究。

分期主要按照“美国梦”术语提出之前的重要历史事件为分隔点。

1. 美洲早期(1492―1600)――发现生存之梦早期的美洲大陆还没有“美国梦”。

在欧洲人特别是英国人到来之前,居住在北美的是原住民。

他们形成几百个部落、种族,靠采集狩猎为生。

以游猎为主的部落常年迁徙,居无定所,不同种族间的战争时有发生,也主要是为食物和牧场的争夺。

这些原住民对土地感情深厚,其表现就是把对自然和环境的认同与崇拜融入到他们的文化信仰当中。

如基奥瓦人对太阳的崇拜。

(momaday, 1976)因此,美洲早期原住民的梦想,无非就是在自己崇拜的神灵保佑下,获得足够的食物和完好的能遮风挡雨的住处以供生存。

北美对于欧洲人而言则是一系列的发现梦。

到达北美的有据可考的第一人,应该是1001年曾到过加拿大东北海岸的挪威人红魔埃里克的儿子雷夫。

1492年哥伦布发现新大陆,五年后登陆纽芬兰。

1513年,由胡安?庞塞?德莱昂带领的一个船队在佛罗里达海岸现今的圣奥古斯丁市附近登陆,拉开了西班牙人在美洲大陆探险的序幕。

1539年,埃尔南多?德?索托率远征队在佛罗里达登陆,深入今天的美国东南部探宝,最远到达密西西比河。

1540年,另一名西班牙人弗朗西斯科?巴斯克斯?科罗纳多到了大峡谷和堪萨斯。

法国人雅克?卡蒂埃沿圣劳伦斯河的远征,奠定了法国在北美拥有的主权。

从墨西哥、加勒比和秘鲁的殖民地流向西班牙的巨大财富,激起了其他欧洲大国的强烈兴趣。

美国梦的形成及与中国梦的对比研究

美国梦的形成及与中国梦的对比研究

美国梦的形成及与中国梦的对比研究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人们逐渐关注到不同国家的梦想与追求方式的异同。

美国梦和中国梦是当今世界上最为闻名的两种民族梦想,它们的背后都有着独特的历史背景和文化传承。

本文将对这两种梦想的形成以及存在的异同进行分析研究。

美国梦的形成美国梦是指人们通过个人奋斗和努力实现自己的人生追求,得到个人自由、自主和公正的生活机会的梦想。

美国梦起源于美国的开拓时期,当时移民们逐渐建立起了自己的家园,并追求自由和平等。

20世纪初期,美国经历了一次经济大萧条,许多人生活无法自给自足,这时美国政府着手推行“新政”以刺激经济发展。

此后,美国迅速崛起成为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之一。

在此过程中,一代又一代美国人都在追求实现自己的梦想。

与中国梦的对比相比之下,中国梦是意味着个人与国家,在现代中国特定历史背景下的民族复兴之梦。

在中国几千年传统文化背景下,中国人民历代都对实现国家的强大与富强充满向往。

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中国的改革开放政策的推进,社会经济方面逐渐发展,人们追求实现更好的生活品质和发展空间的愿望与日俱增。

中国梦的提出是建构在中国居民个体和中国国家的整体目标共存的局面之下。

美国梦与中国梦之间存在的差异在于,美国梦侧重于个人追求的平等机会,追求个人自由权利以及繁荣富裕;而中国梦则侧重于民族复兴和全面发展,强调集体的荣誉感与民族精神的强调。

结论总之,“美国梦”和“中国梦”是两种世界高度关注的梦想和发展模式,它们分别代表了不同的价值体系与理念,也反映了它们背后不同的社会历史与文化背景。

正因如此,“美国梦”和“中国梦”的比较研究至关重要,这种比较可以在不断探究中发掘出两种民族的发展之路,进一步推动两个国家的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

American Dream 美国梦

American Dream 美国梦

19世纪美国梦从信仰到质疑的转变
• 18世纪晚期,清教精神在美国梦中仍然扮演着重要角色。它关于自信、 乐观和探索的观点鼓励着美国人不断前进。美国独立战争的成功更是 加强了人们对美国梦的 信仰。由于《独立宣言》和1789年《宪法》的 颁布,出现了一股对美国梦的狂热。西进运动作为上帝给予的权利也 油然而生。伴随着工业化趋势的加强、移民的 涌入以及西进运动,美 国对于民主、宗教和政治平等及机会均等的追求产生了前所未有的信 心和乐观。 亨利•沃兹沃思•朗费罗是19世纪上半期美国最受欢迎的诗人。他的 人生和诗歌恰好体现了这一时代的信念。他的诗歌多是对人生对生活 的颂扬,呈现积极乐 观的生活态度,如他的《人生颂》——“那么, 让我们行动起来/怀着面对任何命运的心/继续追寻、继续实现/学会行 动、学会等待”朗费罗在诗中,严肃地驳斥 了消极的人生观,号召人 们积极行动起来,通过自己的努力来实现人生的价值。心灵的完善, 宗教的信仰都使生活变得光明而美好,即使是死神也不再可怕,因为 他 是“上帝的花匠”。
美国梦精华的延续
• 尽管人们曾经质疑通过战争寻求民主和自由以及 通过辛勤工作获得均等机会的观念,20世纪初的 年轻一代也似乎对美国梦已失去了信心,但美国 梦始终存在于作家 的作品中,美国精神的精华也 一代一代地被传承下来,即在压力下保持尊严并 提倡树立坚毅,刚强的男性形象——这是心灵觉 醒的痛苦过程,是在困难和死亡面前为 尊严而战 的精神,就如同海明威的座右铭“一个人可以被 摧毁但不能被打败”。
何况这梦也不全是美丽 的,比如出现在看台上的克 林顿,他也是美国梦的典型 代表,可他不仅仅有总统的 荣耀,也有莱温斯基的丑闻。
美国梦的形成
1607年,当“五月花”号在北美大陆登陆时,对于17—18世纪的欧洲,这 片土地似乎就变成了和平之地,政治与宗教平等之地以及机会均等之地。 此后,来 自英格兰和欧洲大陆的大量移民不断涌入。无论是为经济利益 而来,还是为追求政治宗教平等而来。他们的到来都促进了美国梦的形成。 事实上,美国梦更多是从清教徒那里继承而来。可以说17—18世纪的 美国是笼罩在清教的气氛下——随处都可以听到神父的演讲和布道,随处 可以看到清教 徒队以及思想和信仰的迫害。清教徒是为追求政治和宗教 自由而来到新英格兰,然而,当他们最初踏上这片土地时,他们经历了生 活上的各种困难,但清教徒用极大 的乐观主义精神和巨大的勇气克服了 所有的苦难,并在向西扩展的过程中,进一步推进了这种不断探索的先锋 精神,将这种享受牺牲和追求自由的精神融入到美国梦 中。爱默生、梭 罗和朗费罗等美国作家正是在这样的传统下长大的。

美国之梦

美国之梦

美国之梦美国之梦这个词语现金还在广泛使用。

但是它的概念的真正意义又是什么呢?这个词语来自哪里?随着岁月的推移,这个词的意思有改变吗?这些问题会使一个看上去浅显的词语复杂化,并且给我们带来了一个更重要的问题:今天的美国梦是一个虚构出来的信念还是真实的信念?美国梦这一词语第一次出现是在霍雷肖·阿尔杰1867年所写的小说中。

小说《衣衫褴褛的迪克》,说的是一个生活在纽约的孤儿从一贫如洗到家财万贯的故事。

这个小男孩节省下他所有的便士,工作努力,最后成为了一个富裕的人。

这个故事告诉美国的所有人一个道理,如果你从诚实守信,工作努力,有成功的决心,那么任何人都可以成功。

无论是你的背景如何,也无论你来自何方,更无论你是否有钱或是有家庭,只要你勤勉努力,坚持不懈,成功就会属于你。

今天,在这个国家,阿尔杰小说中带给我们的道理仍然盛行。

它仍被用来定义美国梦。

美国梦的基本定义就是:它是美国人拥有更高质量生活水准和超越他们父母的生活标准的希望。

这意味着每一代人希望拥有更好的工作,或更有安全感的经济,或房屋和土地的拥有权。

然而,自从阿尔杰的小说出版之后,新版本变更了美国梦原意。

一则,美国人认为这就要一直去寻找提升生活方式的方法,也就意味着每一代人都想要比父辈们拥有的更多。

而其他人也会争论说这种日益增强的要提升生活质量的渴望在过去还有所节制,但在今天它却导致了消费主义和物质至上主义。

二则,更多良性的美国梦是为我们自己创造机会的愿望,通常是通过努力地工作。

关于美国梦的标志,一些人会说这是一种典型的有主动精神的人,他会从日常生活小事上着手——为数不多的金钱,为数不多的好友,为数不多的机遇——然后在这个世界上开辟他自己的一条路。

一个有着这种美国梦精神的典型的例子就是先前的总统林肯,他出生在一个小木屋家庭,他自学成才,他缓慢而又费力地前行最终成为了美国的总统。

这个美国梦的例子同样和移民者探索新的国家寻求更好的生活联系在一起。

美国梦定义、发展历程与影响

美国梦定义、发展历程与影响

美国梦定义‎:The Ameri‎c an Dream‎is roote‎d in the Decla‎r atio‎n of Indep‎e nden‎c e, which‎procl‎a ims that "all men are creat‎e d equal‎" with the right‎to "Life, Liber‎t y and the pursu‎i t of Happi‎n ess."总结:美国梦是强‎调个人努力‎换取资产的‎富足,而不是凭借‎家庭背景、社会地位和‎其它外界因‎素。

他强调人人‎生而平等,人人都有追‎求幸福的权‎力。

历史沿革不同时期的‎美国拥有着‎不同时期的‎美国梦18~19世纪:从最原始的‎民主梦到淘‎金梦18~19世纪的‎欧洲,贵族尚未退‎出历史舞台‎、社会等级森‎严、财富分配不‎公、宗教歧视严‎重……孟德斯鸠、笛卡尔等启‎蒙运动的先‎驱,开始对美国‎这块神奇的‎土地赞颂不‎已,这也燃起了‎弱势群体的‎“美国梦”。

由于欧洲1‎848年革‎命,来到美国的‎移民都是欧‎洲的弱势者‎,最典型的是‎英格兰的清‎教徒和德国‎的破产农民‎,当他们来到‎还是殖民地‎的美国时,政治平等的‎要求就格外‎强烈,也自发地落‎实了民主。

于是,“平等权利”成了“美国梦”的一个内涵‎。

随着18世‎纪末、19世纪初‎美国西部加‎利福尼亚州‎发现多处金‎矿,有些幸运儿‎开始因掘金‎而一夜暴富‎,这波“淘金热”的传奇,推动了移民‎西进的浪潮‎,也为“美国梦”抹上了浓厚‎的金黄色彩‎。

此时的美国‎梦,也称为加利‎福尼亚梦。

20世纪:从仅有的物‎质追求上升‎到人的价值‎层面20世纪,随着人权意‎识的觉醒,黑人运动、新女权主义‎在美国兴起‎。

如马丁·路德金的《我有一个梦‎想》主题演讲(1963),和波伏瓦的‎《第二性》(1949)的出版,美国梦已经‎从仅有的物‎质富足层面‎上升到了精‎神自由层面‎。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美国梦”一词的诞生与流变郑刚(洛阳师范学院 河南洛阳 471022)[摘 要]“美国梦”是美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文首先介绍了“美国梦”一词的历史由来,从历史原因和现实基础两方面阐述了“美国梦”的诞生,并分析不同历史时期的“美国梦”的内涵及其流变过程,最后指出今天的许多美国人依然在做着“美国梦”,在非白人的移民中“美国梦”仍然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然而事实上,历来只有中产阶级和上流社会的白人才有希望实现他们的“美国梦”。

[关键词]美国梦;诞生;流变;理想主义;务实主义在美国电影《漂亮女人》的开头和结尾都有一个黑人歌手反复吟唱:“每个人都在做美国梦,一些人成功,一些人失败,美国梦将继续不断地做下去。

”美国人之所以把美国梦做下来是因为美国梦是美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卡尔·戴格勒指出,美国梦和美国主义实际上是一个意思。

它代表了所崇拜和珍惜的思想,包括民主、自由、机会均等、崇拜金钱、崇拜成功、劳动致富、“上帝的选民”等。

“美国梦”一词是由美国历史学家亚当斯(James Trus low Adams,1878-1949,著有《美国历史词典》、《美国地图集》等)于1931年在其著作《美国历史文集》(The Epic of America)中首先使用的。

据传亚当斯当时特别喜欢“美国梦”这个短语,甚至想把它用作他的书名,但编辑没有答应他。

当时美国正处于大萧条之中,为了激发美国国民的信心,亚当斯想通过此书向成千上万的失去生活来源的美国人重申并再次确认美国人的希望和传统。

与罗马神话中修建的罗穆鲁斯和瑞摩斯一样,“美国梦”提供了一种神秘的气氛和对自我传统的自豪感,尽管它是一个未来的神话。

在亚当斯的学术研究中,他对美国拓荒者的文化倍加赞赏。

林肯总统于1862年签署的“宅地法案”(Homestead Act)规定:凡连续耕种共有地五年的农户只需交纳规定的手续费,即可获得160英亩共有土地所有权。

并允许分得政府共有地的定居移民在建房、耕种土地并在宅地上居住至少五年的前提下免费获得公有土地。

受到一种强烈的个人奋斗意识的激励,定居移民的精神支柱是“苦干”(work),“节俭”(thrift)和“公平”(justice)。

对此他们有着坚定的信念。

一、美国梦的诞生作为美国电影和文学永恒主题的美国梦是从殖民时期开始的。

从哥伦布发现新大陆后,欧洲人便来此探险殖民。

早期来到这片土地的主要有两类人,一类是以发财致富为目的的探险家和百姓;另一类是为了逃避国内政治和宗教迫害的人,如英国的清教徒。

清教徒领袖威廉·布拉福德类比《圣经》的《旧约》中先知摩西带领以色列人逃离埃及又在到达迦南时遇到灾荒把清教徒的经历神圣化,强调他们是为了“上帝的荣耀和推进基督教的信仰”而来到新大陆。

他们和以色列人一样,成为上帝的选民,世代得到上帝的保佑,也与上帝定下契约,要在荒芜人烟的新大陆建立一座“山巅之城”(在古希腊传说中,奥林匹斯山是诸神的住所,也是天堂的代名词,所以“山巅之城”代表着最理想的国家,是全世界的榜样)。

另一重要的清教领袖科顿·马瑟在布道中说:“我要讴歌基督教创造的奇迹。

为逃避欧洲的腐败堕落,他们来到美洲的海滩……感谢上帝的庇护,把印第安人的荒芜之地变的光辉灿烂。

”1630年春天,装载着二十八门大炮、~~~~~~~~~~~~~~~~~~~~~~~~~~~~~~~~~~~~~~~~~~~~~~~~~~~~~~~~~~~~~~~~~~~~~~~~~~~~~~~~~~~~~~~~~~~~~~~~~~~~~~~~~~~百年沧桑得以统一。

如果说,《额尔古纳河右岸》字里行间晃动的都是作者对鄂温克这一古老民族文化在现代化文明进程中的思考和隐忧,那么,《起舞》就是它的续篇。

所不同的是,《起舞》里,作者首次将笔触深入到城市化进程中,通过展现女性与城市同构的历史景观,直指自己对历史和文化的体悟,传达了人类生存的精神困境,提出了人类精神救赎的终极价值问题。

从这个意义上讲,《起舞》无疑是迟子建的创新之作。

参考文献:[1]王安忆.男人和女人,女人和城市[A].漂泊的语言[M].作家出版社,1996,P410.[2][美]罗洛•梅著,冯川译.爱与意志[M].国际文化出版公司,1987,P127.[3]迟子建.假如鱼也生有翅膀[A].假如鱼也生有翅膀[M].湖南文艺出版社,2005,P204.[4]迟子建.疯人院的小磨盘[M].新世界出版社,2002,P404.[5][8]迟子建.原始风景[A].迟子建文集2[M].江苏文艺出版社,1997,P202、161.[6]赵园.北京:城与人[M].上海人民出版社,1991,P257.[7]来凤仪.张爱玲散文全编[M].浙江文艺出版社,1992,P69.[9]王光明,荒林.两性对话——城市中的女性[J].山东文学,1999(3).[10]迟子建,胡殷红.与迟子建谈新作《额尔古纳河右岸》——人类文明进程的尴尬、悲哀与无奈[J].艺术广角,2006(2).[11]迟子建.晚风中眺望彼岸[J].花城,1997(4).[12][英]拉曼·塞尔登著,刘象愚等译.文学批评理论:从柏拉图到现在[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P551.作者简介:周淑贞(1983-),女,河南安阳人,硕士,河南科技学院新科学院教师,研究方向:现当代文学。

收稿日期:2011-03-29五十二名船员的“阿尔培拉”号正载着马萨诸塞海湾殖民地未来的领导人横越大西洋向西驶去。

这些人的领袖约翰·温斯罗普向全船人讲道时预言道:“我们将成为整个世界的山巅之城,全世界人民的眼睛都将看着我们。

如果我们在实现这一事业的过程中欺骗了上帝,如果上帝不再像今天那样帮劳而无获的境地跨入丰衣足食的另一个世界。

这就是美国人。

”他还说:“他要么是欧洲人,要么是欧洲人的后裔,具有一种奇特的混合血统,那是在任何国家都无法看到的……他是美国人,已把祖先所有的偏见习俗遗忘,完全投身于新的生活方式,依附于新的政府,占据了新的地位,并从中吸取了新的观点和习俗。

他投入我们伟大母亲的广阔襟怀,从而成为了一位美国人。

来自各族人民的个人在此融化成了一个新的人种,他们付出的劳动与创造的财富总有一天会给世界带来巨大的变化。

”这种新人就是今天美国白人中产阶级的祖先,他们把追求的一切美好的东西变成美国意识,变成美国梦的组成部分,作为自己新的民族传统,并为此骄傲。

二、美国梦的现实基础美国梦成为如此强大的力量还是因为它是建立在一定现实基础之上和美国人的理想之上的。

美国人是由移民组成的国家,除了土著居民印第安人以及被贩卖来的黑奴外,其他人都是抱着梦想移居美国的;他们渴望获得财富、平等、发展、机会、幸福。

独立战争及由此产生的三大文件,即《独立宣言》《美国宪法》及《权利法案》把美国人的理想政治化和法律化,并获得共和国制度的保护。

这种美国梦的理想经历过多次历史的考验,比如奴隶制和南北战争,19世纪末的现代化,20世纪30年代的经济大危机,60年代以来的越南战争、民权运动、水门事件以及当前困扰美国的各种社会问题和多元化潮流等等。

这些事件和运动不断考验和冲击着美国梦的理想,然而它始终是美国人及社会向前发展的一股强大的动力。

三、美国梦的流变(一)本杰明·富兰克林的美国梦(物质方面)美国的开国元勋、美国梦的化身本杰明·富兰克林用文字记载了他从一无所有、白手起家到经济成功、科技成功的一生。

他的《自传》在很长时间里一直是美国儿童的启蒙课本。

他的致富方法归纳为两个词:勤奋和节俭。

他认为,每个人的致富起点都是平等的,只要他不浪费时间和金钱,他就能成功。

不仅如此,他的对上帝最好的报答就是为他人做好事等主张,他那以个人奋斗、以实际实用求致富的做法突出了人的重要,把以神为中心的清教主义原则跟个人主义的世俗思想,也就是把早期移民的物质欲望和宗教精神很好的结合起来,从而使美国梦具体化。

他的现身说法促使美国人完成了相信上帝到相信自己的转变过程。

他总结了美国人建国前一个半世纪的成功意识,向世人传授自己成功的经验,把他的经验写成自传,把自己的成功价值观升华为美利坚的民族精神。

他的《自传》二百多年经久不衰,至今仍被奉为美国渴望成功者的《圣经》。

它像一把火炬点燃了无数美国青年心中伟大抱负的火焰。

(二)爱默生的美国梦(精神方面)拉尔夫·沃尔多·爱默生这个清瘦的美国北方人是高瞻远瞩的理想主义和精打细算的实用主义独特结合的产物。

爱默生在被称为“美国知识分子的独立宣言”的《美国学者》中谈到文化的民族主义的问题。

他预言,美国“在学问上长期以来当别国学徒的情况”行将结束。

但是这次演讲的更严肃的目的是分析“思想家”的生活。

学者不应该借用他人的思想,应大胆形成自己的观念。

他指出,“我们听欧洲话太多了,我们要有自己的声音”,“要用自己的脚走路”,强调真正的学者应该是“思维着的人”(man thinking)(注意不是“thinking man”,指这类人会思索,而且是时时刻刻用自己的脑子在思维),应该具有不盲从他人的独立思想。

他还在《自然》里阐述他的超验主义思想,上帝在自然中无处不在,人内心有可以使心灵认知自然的“超灵”,上帝在自然中无处不在,人可以通过“超灵”直接跟自然、跟上帝沟通,因此人也是神圣的。

爱默生强调个人神圣的思想和个人利益高于一切的价值观念实际上是对清教主义的进一步批判。

有人认为,富兰克林的个人主义和爱默生的个人主义构成了典型的美国个人主义的传统的物质和精神的两个方面的内容。

其实,它们也构成了“美国梦”既有理想主义又有务实主义的两个方面。

(三)19世纪工业化时代的美国梦美国文化虽然在殖民时期已经初具雏形,但具有独特形式的美国文化最终确立是在19世纪完成的。

从独立战争胜利、美利坚合众国诞生到19世纪末,美国走上了独立发展自己的道路,美国社会从近代社会进入到现代工业化社会。

到19世纪末,美国实力超过包括英国在内的欧洲老牌帝国,成为世界第一强国。

由于工业化的深入,美国出现一片繁荣景象,国家财富剧增,人民生活水平普遍比欧洲高出许多。

国家和个人的成功榜样,使许多美国人做起美国梦来。

他们确信,美国是为任何人提供向上爬的阶梯、提供平等机遇之乡。

在这种背景下,有人写出了成功系列小说,宣传穷孩子变成富豪名人的成功价值观。

这些小说触动了美国人的心弦,在社会上引起深刻而广泛的共鸣和反响。

成功系列小说的代表是霍雷肖·阿尔杰(Horatio Alger)。

他抓住了正处于上升时期的美国人的心态和精神,有人称它是19世纪美国梦最成功的推销员。

19世纪美国工业化时代的成功典型主要有三类:“从贫穷到富裕”,“从木屋到白宫”和“强盗大王”。

阿尔杰一生写了100多部成功系列小说,每部小说的结局都是穷孩子用自己的行动感动了善良的富人,并在富人帮助下逃出苦海走上富裕之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