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时期的床与榻
明式家具床榻类

No Image
明 填漆戗金龙纹罗汉床 说明:通高85厘米,长183.5厘米,宽89.5厘米,座高43.5厘 米该床形体取四面平式,通体红漆地,床身正面及左右雕填戗金 双龙戏珠,其间填彩朵云。床围正面及两扶手里外面雕填戗金海 水江崖,中间正龙一,双爪高举聚宝盆,两侧行龙各一,间饰彩 云及杂宝。床身背板后面雕填戗金桅子花、梅花及喜鹊。后背正 中上沿线刻戗金“大明崇祯辛未年制”楷书款。壸门式牙板与腿 足交圈,四腿甚粗壮,扁马蹄。
明铁力床身紫檀围子三屏风罗汉床
罗汉床指那种三面安装围板的床。此床围板(围子)用攒 接法做成曲尺式图样。床身有束腰,腿为鼓腿彭牙式。整体 用材坚实,风格沉稳.明代的罗汉床以其体积不大便於移动为 特点,在使用上往往带有随意性,或户外,或室内,较固定 的位置主要是书斋和闺房,以作小憩之用。
明.黄花梨 百宝嵌龙纹罗汉床
榻,作为厅堂坐具由来已久。此榻为明式典型, 采用圆包圆作法,即用圆根裹住圆腿,浑然一体, 罗锅根弯曲处尽可能接近腿部,使美观坚固作用发 挥到了极致。整体狭长、式样古朴。
一、榻
明黄花梨有束腰直足榻 206.5 x 80.2 x 46.4 厘米。宽度不及1 米,是单人用的卧具。有 束腰家具,足端多有马蹄,此件例外,有束腰而直足无马蹄。在有 束腰的明代桌、凳中,还可以看到相似的实例,均为方材,通体打 洼。这类桌凳为什么与传统家具的造型规律不符——有束腰而无马 蹄,看来不在打洼而在方材。因为打洼的腿足下有马蹄并不罕见。 而在方方正正、上下如一的腿足上挖制马蹄,却会感到斤斧难施, 无从措手的。
明黄花梨月洞式门罩架子床?门罩用三扇拼成连同床上三面矮围子及挂檐均用四簇云纹图案繁缛由于体积大图案又由相同的一组组纹样排比而成故引人注目的是匀称而有规律的整体效果
中国古代床榻间的学问,你可知道?

中国古代床榻间的学问,你可知道?床榻类家具泛指各种卧具及部分大型坐具,床与榻在功能和形式上有所不同,床略高于榻,宽于榻,可坐可卧,榻则低于床,窄于床,有独坐和多坐等。
从古老的席到床再到榻,几乎都占据着古人饮食起居的中心,而榻更是被历代文人赋予了睡卧之外的文化内涵。
而这一自简而繁的发展过程,也展现了一个由基本生活到与文人风度相关联的中式卧具艺术。
比床榻更早的床据李宗山所著的《家具史话》中记载,最早的成形坐具是席,它出现的时间在我国至少已有8000年。
故宫博物院研究员胡德生也表示,席出现在床榻之前,包括毯子、褥子以及草编的席等,“席地而坐”就是这么来的。
新石器时代中晚期,席类编织工艺已相当成熟,不仅编织材料和纺织技巧丰富多样,而且加工工艺更为精良,“神农作席荐”之说当为最早的史书记载,后“黄帝诏使百辟,群臣受德教,先列珪玉于兰席上”等。
到了大禹时代,开始在席的边缘装饰花纹或用丝麻织物包边,古籍中有“至禹作讲席,颇缘此弥侈矣,而国不服者三十三。
”可见当时以丝麻作讲席是非常奢侈豪华的举动。
而讲席不仅是古代人们从事礼仪、政事、饮宴活动的中心,同时也成为社会地位的象征,以至于在今天的社会生活中,仍有“主席台”,“贵宾席”等名称。
书中记载,商代甲骨文“宿”字写法,形象似人卧于席上,周朝时周天子手下设有专门的官史,掌管铺陈之事,名曰“司几筵”。
因此可以断定,席的广泛使用并与繁琐的礼节联系在一起,始自西周时期。
此时的席被统治阶级列为维护其等级、礼仪制度的一项重要内容。
▲东汉河南洛阳东汉墓壁画《宴饮图》先秦两汉时期的社会生活是以席为中心的。
四川成都东汉墓出土的宴饮画像砖上,刻二人或三人同坐一席,席前摆设食案,这是当时人们生活情景的真实描绘,后来人们把招待客人饮食称为设筵,把酒肴称为筵席,源起于此。
筵和席经常同时使用,为了有所区别,便把铺在下面的大席称为筵,使用时,先在地上铺筵,再根据需要在筵上另设小席,人即坐在小席之上,筵席之上的几案,亦由司几筵根据需要负责陈设。
简述明清家具的种类与设计特征

简述明清家具的种类与设计特征明清家具是中国古典家具的代表,其种类和设计特征体现了中国古典家具的精髓。
在这篇文章中,我将深入探讨明清家具的种类和设计特征,帮助你更深入地了解这一主题。
一、明清家具的种类1. 实木家具实木家具是明清家具中最常见的一种,它包括了各种实木桌椅、橱柜和床等。
这些家具以优质的木材制作而成,工艺精湛,历久弥新。
2. 红木家具红木家具是明清家具中的高档家具,它以红木、紫檀等名贵木材为主要材料制作而成,工艺复杂、雕刻精美,常常用于宫廷或富豪家庭的装饰。
3. 宫廷家具宫廷家具是专门为皇家宫廷所定制的家具,包括屏风、床榻、案台等,其设计典雅、富丽堂皇,体现了封建皇权的权威和尊贵。
4. 民间家具民间家具是明清时期普通百姓家庭常用的家具,包括了方凳、榻椅、圆凳等,设计简洁实用,体现了中国传统家具的朴实和民俗风情。
二、明清家具的设计特征1. 古典美学明清家具的设计受到中国传统古典美学的影响,注重几何比例、曲线美、雕刻等手法,注重内在气质的陶冶,表现了中国古典家具的高雅品味。
2. 工艺精湛明清家具的制作工艺非常考究,包括了榫卯结构、雕刻、插画等技艺,工匠们注重细节、追求完美,以求将每一件家具打造得精美而持久。
3. 符号象征明清家具中常常出现龙、凤、莲花等中国传统象征,这些符号善于寓意,意味着权力、吉祥和美好的寓意,体现了中国人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总结:明清家具作为中国古典家具的代表,其种类与设计特征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优美和丰富。
从实木家具到红木家具,从宫廷家具到民间家具,每一种家具都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
其设计特征体现了中国古典美学的魅力,工艺精湛、符号象征等方面无不值得我们去深入挖掘和品味。
个人观点:我个人对明清家具的种类与设计特征很感兴趣,它不仅给我们带来了视觉上的享受,更是展示了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所在。
研究明清家具,有助于我们更深入地了解中国古典美学,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
希望这篇文章能够帮助你更好地了解明清家具的种类与设计特征,欢迎继续关注我的知识专栏,我会持续分享更多有价值的文章。
明代家具

• 明式各类椅的共同特点是腿足、立柱多 用圆材,四面空灵,具有流畅的造型。其次 是曲线靠背,这是适宜人体倚靠的最佳角度。 第三是四腿外撇,所谓侧角收分明显可见, 给人以稳重的感觉。
• 5.明式凳,分有无束 腰两种类型。无束腰的, 凡四腿直接承托座面, 面下用牙条或横枨,腿 足多为圆形。有束腰凳 的座面下有一道缩进面 沿的腰部,这类凳腿足 多用方材,其造型或鼓 腿彭牙内翻马蹄,或三 弯腿外翻马蹄,也有圆 形五腿、六腿的。
明代家居
• 第一类,床、榻、宝座,等卧具和起居 用具。明代此类家具主要有架子床、罗 汉床、榻和床式大椅。
• 1.架子床,是可挂帐子的床,有 四柱 床、六柱床和拔步床三种形 式。因这一带冬季夜间气温较低, 床下常放炭盆,床前陈设方凳、小 桌以放衣物,两层廊则用于存放木 炭、马桶。以上的床都是单纯为睡 眠用的。
座可装可拆。明式插屏多在 屏座和屏框内镶安透雕花板, 而且两面作,座间披水牙作 壶门形。凡三扇至九扇的屏 风,都是中间一扇最高最宽, 两侧递减,下有八字形须弥 座,上安屏帽。这种屏风陈 设在室内正面居中位置。
• 2.围屏,多少随意, 都是双数,最多可达 十扇,无论数量多少, 高宽度一律相同,每 扇下部有矮足,只须 打开一定的角度使可 直立。屏框用铜构连 接,可拆可合。常用 于临时陈设,也可作 室内的隔断。
• 1.交椅,以椅腿交 叉可以折叠而得名。 宋、元、明以来最 流行。交椅到清中 期以后就不再流行
了。
• 2.圈椅,其名 称是从圈背上 得来的。陈设 位置多在堂屋 正中方桌的左 右。
• 3.官帽椅,简称扶手椅, 分四出头帽椅和南官帽椅 两种。
• 4.靠背椅,凡没有扶 手只有靠背的椅都称 为靠背椅。
• 6.坐墩,又称绣墩, 明代墩的造型沿袭 前代遗风,传世品 多为鼓形,在上下 两端各做一道弦纹 和鼓钉,形体稳重
床的演变

明清时期:传统家具的黄金时代 人们对家居的生产、设计有了很大的要求, 高峰延续至清代前期。这一时期的床主要有无 屏床、罗汉床、架子床和拔步床。无屏床结构 简单,方便移动,床上没有任何保护和遮蔽的 围栏,只是普通的木板床,普遍存在大多数住 户中。 罗汉床,又称作弥勒榻,由床榻演变而来, 是左右和后面带有较矮围栏的床,围栏之间相 结合,没有立柱,可坐可卧半封闭形态,围栏 侧屏层叠相连,呈现出叠罗汉状,与脚踏一起 使用。由于当时崇尚佛教,世人百姓与僧人谈 经论道慢慢兴起。
这个时期的一些小坐具,都可以成为床。如 李白的《长干行》,“妾发初复额,折花门 前剧。郎骑竹马来,绕床弄青梅”。这里的 床历来有两解,或坐具或井架(井上围栏)。 如此,泛化为坐具的床又再次从卧具中分化 出来,小者为榻,大者称床,而又形近坐具。
宋代完全进入垂足高坐的时期 •家具品种已经相当完善,工艺精湛。在思想上, 宋代崇尚礼学,盛行“无为而治”崇尚自然的道 家理学思想,床的设计讲究实用,造型清秀简洁
• 宋代对床的部件有讲究的命名叫法,这在宋代当 时文人的诗中有体现。陆游《午睡》中“如何得 一室,床敷暖如春”的“床敷”指的是床铺;苏 辙《次韵子瞻上元见寄》中有“故人隐山麓,燕 坐销床棱”,其中“床棱”就是承受坐面的棱角; 《宋史》记载,床裙一般是布艺制作,安装于床 的四周。
《宋史》记载,床裙一般是布艺制作,安装 于床的四周。 宋代床主要见于形象性和艺术性高超表现的 壁画作品中,著名的有《韩熙载夜宴图》, 画中的床是三面都有围子的架子床,还有长 幔遮掩,增加了床的私密性,影响了宋代以 后的床设计发展。
夏商周时期:席的出现与等级制度 用茅草、树叶、木头或者兽皮铺在土床上 做成席,抵御雨季的潮湿和冬季的寒冷,这 便是中国古代床又一个早期形态——席。 兼作坐具和卧具。席的出现拉开了古人以 席为中心的席地而坐的生活方式。西周时期, 床仍然专指卧具。
明清家具的种类和风格

明清家具的种类和风格明清家具是中国古代家具历史上的重要时期,根据时代背景、地域文化和特定需求等方面的不同,形成了不同种类和风格的家具。
一、明式家具明式家具是明代中国家具艺术的代表,其风格特点是简约、明快、敦厚、大方、稳重、端庄、古朴等。
明式家具的常用木材有紫檀、黄花梨、红木、栾木、花梨木等。
明式家具的种类包括:床、榻、桌、椅、橱、屏风、屏障、屏风龛、屏格、屉柜、斗柜、书橱、书龛、酒柜、挂屏、虎脚凳、三联柜、翻天柜、星月榻等。
二、清式家具清式家具是清代中国家具艺术的代表,风格特点是秀丽、精美、细腻、华丽和轻盈。
清式家具的常用木材有紫檀、酸枝、黄花梨、红木、楠木、翠竹等。
清式家具的种类包括:床、榻、桌、椅、屏风、屏障、屏格、书橱、酒柜、斗柜、碗柜、屏风龛、屏龛、翻面柜、笼架、方凳等。
三、江南家具江南地区是中国古代家具制作的重要区域,其家具以作工精湛、造型别致、雕刻精美而著称。
江南家具的常用木材有紫檀、花梨木、酸枝、黄花梨、梧桐、槐木等。
江南家具的种类包括:床、榻、桌、椅、笼、橱、屏风、板凳、灯台等。
四、官式家具官式家具是古代官府或贵族用的家具,风格华丽、雕刻精美,色彩繁盛、金碧辉煌。
官式家具的常用材料有紫檀、黄花梨、花梨木、红木等。
官式家具的种类包括:龙椅、太师椅、内官椅、扇面椅、马足凳、九曲榻、仙人桌、八仙桌、束肩橱、盆橱、八宝柜等。
五、民间家具民间家具是中国古代广大人民群众所使用的家具,常用的材料有柳木、松木、桦木、杨木等。
风格朴实、简洁,具有浓厚的民族风味。
民间家具的种类包括:竹编家具、板凳、婚床、柜子、斗柜、草席等。
六、庭院家具庭院家具是专门为庭院、花园、阳台等户外场所制作的家具。
庭院家具的常用材料有柳条、竹子、藤条、铁、铜、石头等。
风格自然、简约、清新,色彩明快、形式丰富。
庭院家具的种类包括:雕花铸铜椅、藤栏同时凳、石桌石凳、草席、藤椅、竹床等。
综上所述,明清家具是中国古代家具历史上的一段重要时期,其家具具有丰富多彩、各具特色的风格和种类,为我们留下了宝贵的文化遗产。
床榻的历史变迁

我国床榻的演变年代历史起源“构木为巢,垒石为台”的石器时期为了避免潮湿与寒冷,人们只能用茅草、树叶、树皮或兽皮之类铺在地上,这就是最古老的家具-席,有些人视其为床榻之始。
“安身之作,装载人体”的夏商周《礼记.礼器》中说:“天子之席五重,诸侯之席三重,大夫再重。
可见周代的家具从材质、装饰到色彩都要严格按照等级与名分来行事,不可逾越礼制。
“席地而坐,几案其上”的春秋战国这个时期的家具所表现的理性和民间意趣日见蔓延,艺术风格一改先前的神秘和沉重,出现了精雕细琢、镂金错彩和奢侈豪华的气象。
“设筵摆席,床榻社交”的秦汉从秦汉时期的壁画、画像砖、画像石、漆画、帛画、雕塑和板刻中可以推断,床榻是当时使用最多的家具之一,主要供人坐、卧、寝,逐步形成了以床榻为中心的起居形式。
第三,床榻兴起盛行,对其进行装饰也悄然升温。
“垂足而坐,床榻渐高”的三国两晋南北朝床榻的新形式不断出现,其中三扇屏风榻和四扇屏风榻极受贵族人家的宠爱,此时期床榻的高度显然增加,床体较大,在《女史箴图》、北齐《校书图》中得以印证。
人们即可伽跌于床上,又可垂足坐于床沿。
“上板下足,床椅有别,南睡床,北睡炕”隋唐五代十国在中国家具形式变革发展的历史中处于一个特色的过渡阶段,是高型家具和矮型家具并存的历史时期,而后“垂足而坐”为人们起居的主要形式和习惯。
在家具风格方面五代又一改唐风,易立新意,变唐家具之厚重为轻简,浑圆为秀直。
“盘腿为席,垂足而坐”的宋元辽金反唐代浑圆与厚重变圆形体为矩形体继承和发展了五代的简洁秀气,样式变化不大,大多无围子,所以又有“四面床”的称呼。
床榻丧失了作为座具的功能,只用于卧息睡眠的专用家具。
“大睡床,小睡榻”的明清这一时期也堪称中国床榻制造技术和造型艺术的黄金时代。
和7次下西洋促进了中外文化的交流和技术交流,从盛产高级木材的南洋诸国运回了大量的花梨木、紫檀木等家具原料,从此南洋诸国与中国来往密切。
家具至明代已是品种齐全,造型丰富,艺术风格渐趋成熟多元化的近代与当代由于材料给床带来的发展更是不可言语。
明清家具类型

明清家具类型一、官式家具官式家具是明清时期官员家庭使用的家具,以宫廷家具为基础,注重庄重、厚重、典雅的特点。
它的造型精美,线条流畅,工艺精细,使用的材质多为名贵的红木,如紫檀木、酸枝木等。
官式家具包括床榻、桌案、椅凳等。
二、民间家具民间家具是明清时期普通百姓家庭使用的家具,它以实用性为主,注重舒适、简洁、朴实的特点。
民间家具的造型简单朴素,多采用原木材质,如松木、柏木等。
民间家具包括床榻、柜台、桌凳等。
三、床榻类家具床榻是明清时期家庭中最重要的家具之一,床榻类家具主要包括床、榻、床幔、床帷等。
明清时期的床榻多采用木质结构,床面较低,榻面较高,以适应当时人们习惯盖褥子睡觉的方式。
床榻的造型各异,有的采用流线型设计,有的采用雕刻工艺,富有装饰性。
四、桌案类家具桌案是明清时期家庭中常见的家具,它主要用于放置书籍、文房四宝等物品。
明清时期的桌案多为方形或长方形,造型简洁大方,有的采用镂空的雕花,有的采用实木的纹理装饰。
桌案类家具除了桌子外,还有案几、案台等。
五、椅凳类家具椅凳是明清时期家庭中常见的家具,用于坐卧休息。
明清时期的椅凳多采用木质结构,有的采用编织的座面,有的采用靠背。
椅凳的造型多样,有的采用弯曲的线条,有的采用雕刻的花纹。
椅凳类家具包括官式椅、民间椅、折叠椅等。
六、柜台类家具柜台是明清时期家庭中常见的收纳家具,用于存放衣物、书籍等物品。
明清时期的柜台多为方形或长方形,有的带有抽屉和柜门,方便物品的分类和存放。
柜台类家具包括书柜、衣柜、屏风等。
七、屏风类家具屏风是明清时期家庭中常见的装饰家具,用于隔断空间、增加私密性。
明清时期的屏风多采用木质结构,有的用宝石、玉石、贝壳等装饰,有的用绘画技法制作图案。
屏风类家具包括折屏、立屏、屏风墙等。
八、书画架类家具书画架是明清时期家庭中常见的陈设家具,用于展示书画作品。
明清时期的书画架多为木质结构,有的有多层架子,方便分类陈列。
书画架类家具包括书架、画架、笔筒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购置款 购置款是记载此器物的购 置地点、购置经过,或是 定制的造价、地点等等。
•
题识 是收藏家、鉴赏家等名人题在家具上的墨迹。或是记载此家具的来历,或是记载得此 家具的感慨与欣喜,或是记载……这种在家具上的题识,一经名人之手,也就声价十 倍,成为名器而令人瞩目和珍爱了。明代家具中,这种有款识的名器,在《清仪阁杂 咏》中就记载有两件,一件是"天籁阁书案,高二尺二寸三分,纵一尺九寸,横二尺六 寸八分,文木为心,梨木为边,右二印曰项,曰墨林山人,左一印曰项元汴字子京"。 此书案就是明代书画家、鉴赏家项元汴收藏的家具。因为案的左右刻有三方印,因而 名垂青史。 《清仪阁杂咏》中还记载了一件家具,那就是“周公暇坐”,也就是一把扶手椅。文 中记载说:"周公瑕坐具,紫檀木,通高三尺二寸,横一尺五寸八分,倚板镌:'无事此 静坐,一日如两日,若活七十年,便是百四十。'戊辰冬日周天球书。"印二:一曰周公 瑕氏,一曰止园居士。(见图1)这只椅子是明代书画家周天球所用,由于他在背板上 刻了此五言绝句,此椅就成为一件赫赫有名的家具了。
红木家具, 红木家具,为什么不能使用铁 钉?
•
• •
• •
• •
一、研究发现,早在7000多年前的河姆渡新石器时代,我们的祖先就已经开 始使用榫卯了,榫卯结构作为中华民族独特的工艺创造,有着悠久的历史。 中国传统家具(特别是用明清家具)之所以达到今天的水平,与对这种特征 的运用有着直接的关系,也正是这种巧妙结构的运用,提升了中式家具的艺 术价值,尤为国外家具和建筑艺术家们所赞叹。中式家具之所以又被称之为 传统家具,榫卯结构是核心。 二、榫卯结构组合的家具比用铁钉连接的家具更加结实耐用。第一,榫卯 结构是榫和卯的结合,是木件之间多与少、高与低、长与短之间的巧妙组合, 这种组合可有效地限制木件之间向各个方向的扭动。而铁钉连接就做不到。 比如,用铁钉将两根木枨做T字型组合,竖枨与横枨很容易被扭曲而改变 角度,而用榫卯结合,就不会被扭曲。其次,金属容易锈蚀或氧化,而真正 的红木家具,可以使用几百年或上千年。许多明式家具距今几百年了,虽显 沧桑,但木质坚硬如初。如果用铁钉组合这样的家具,很可能木质完好,但 由于连接的金属锈蚀、疲劳、老化等,而使家具散架。 三、榫卯结构的家具便于运输。君不见,许多红木家具是拆装运输的,到 了目的地再组合安装起来的,非常方便。如果用铁钉连接家具,虽说可以做 成部分的分体式,但像椅子等小木件较多的家具,就做不到了。 四、榫卯结构的家具便于维修。纯正红木家具可以使用成百上千年,总会 出现问题的,比如某一根枨子折断了需要更换等。用铁钉连接的家具,做这 处拆卸更换就不象榫卯结构家具来得容易。如果是用鱼膘胶等好胶做的家具, 维修时先把胶用水浸软,榫卯间很快就松脱下来了,而用铁钉则做不到,除 非把家具大卸八块。 五、红木木质坚硬,而铁钉是靠挤和钻劲硬楔进去的,此过程极易造成木 材劈裂,这一点木工师傅都非常清楚。 我们不难看出,使用榫卯连接红木家具比使用铁钉有更大的优势,可以大 大提升红木家具的内在品质,这也是传统工艺制作的红木家具具有增值收藏 价值的一个重要原因。这大概就是为什么纯正红木家具不使用铁钉的原因吧。
明清家具
明清时期床与塌
• 我国床的使用历史很早,三国时期是中国低矮家 具的形成期, 人们多以席地坐卧为主,战国到东 汉之前没有椅凳,这时的“床”包括两个含义, 既是坐具,又是卧具。床与榻在席地而坐的时代, 是有分工的。床体较大,可为坐具,也为卧具; 塌体较小,只用于坐具。魏晋南北朝以后,榻体 增大,床与榻同样担负着坐卧两种功能,因而也 就难以截然分清了。习惯上认为:床不仅长,而 且宽,主要为卧具。榻身窄而长,可坐可卧。 明清时期卧具主要分为四大类,它们是、罗汉 床、架子床、榻和拔步床。
• 一色漆是不加任何纹饰的漆器,宫廷用具常用此法,罩漆是在一色 漆器或有纹饰的漆器上罩一层透明漆。明清宫殿中的宝座、屏风多 用罩金髹。描漆包括用漆调色描绘及用油调色描绘的漆器。描金中 最常见的是黑漆描金,如北京故宫博物院藏的万历龙纹药柜。堆漆 以北京故宫博物院藏的黑漆云龙纹大柜为代表。填漆是用填陷的色 漆,干后磨平的方法来装饰漆器。雕填是自明代以来即广泛使用, 指用彩色花纹装饰漆面,花纹之上还加炝金,是一种绚丽华美的漆 器。它是明清漆器中数量较多的一种,如北京故宫博物院藏的嘉靖 龙纹方胜盒。明清的螺钿器厚、薄并存。憹螺钿至17世纪时有了进 一步发展,镶嵌更加细密如画,还采用了金、银片,如故宫博物院 藏的婴戏图黑漆箱、黑漆书甲及鱼龙海水长方盒等。犀皮是在漆面 做出高低不平的地子,上面逐层刷不用色漆,最后磨平,形成一圈 圈的色漆层次。剔红是明清漆器中数量最多的一种,其做法是在胎 骨上用多层朱漆积累到需要的厚度,再施雕刻。明初承元代肥硕圆 润的风格,宣德以后,堆漆渐薄,花纹渐蔬,至嘉靖时磨工少而棱 角见,至万历时刻工细谨而拘敛。入清以后,日趋纤巧繁琐。剔犀 通称“云雕”,是在胎骨上用两三种色彩有规律的逐层积累,然后 剔刻几何花纹。款彩是在漆面上刻花减地,而后着色,用来装饰大 而平的漆面,常见的实物是屏风和立柜。宫廷用具多用炝金,明鲁 王墓中发现的盖顶云龙纹方箱是明初炝金的标准实例。百宝嵌是用 各种珍贵材料如珊瑚、玛瑙、琥珀、玉石等做成嵌件,镶成五光十 色的凸起花纹图案,明代开始流行,清初达到高峰。
1.罗汉床 罗汉床 罗汉床是指左右和后面装有围栏但不带床架的一种床。围栏多用小木做榫攒接而成,也有用三 块整板做成,罗汉床有大小之分,大的罗汉床可供坐卧。古人一般都把它陈设于厅堂待客,中间 放置一几,两边铺设坐垫,典雅气派,形态庄重,是厅堂中十分讲究的家具。自唐至五代《韩熙 载夜宴图》以来,通览历朝历代的绘画作品,频频可以见到古人以榻或罗汉床为中心待客的场面。 明代以后,特别是在清代,这种礼仪已成定式。因此罗汉床由朴素向华丽发展,逐步强调自身的 装饰。 明清罗汉床的制做有许多区别,大理石做围子是明代家具中不曾见的,其次是围子装石形式 也与清代施工手法大异其趣。 清代工匠往往先用芯板夹住大理石,再装入框架中,而明式做工往 往直接将石装入框架,有时由于石板不平, 框架打槽也随形弯曲,凡此类施工手法,年代一般较 早。 罗汉床腿弯曲度大,兜转力,俗称“香蔗腿”。从床腿亦可区分出明做还是清做。清式鼓腿 彭牙与明式的大挖缺做工, 区别完全在于对罗汉床腿的理解,是有力而含蓄, 还是有力而夸张? 总体上, 明式罗汉床挖缺腿足,给人有力度但十分含蓄,清式罗汉床的类似腿足,在力度上多了 活泼,显得夸张了一些。
• 在《中国家具》(美国埃利华斯编著) 中,也记载了周天球的坐椅,背板上的 题识,与《清仪阁杂咏》中的记载,是 一样的。只是,在题识的下方,又多了 两段吴云所作的小字跋。吴云是晚清有 名的金石收藏家和考据家,吴云的跋, 其一是"周公瑕生正德九年甲戌,寿八 十有二,至戊辰为隆庆三年,年五十有 五。余生嘉庆十六年辛未,至今年乙丑 秋七月,得此椅于苏城某肆中,年亦五 十有五,洵奇缘也。退楼记。"其二是: "乙丑年得紫檀椅,纹细色泽如漆,明 时良工所造也。逾四年己巳秋,岚坡茂 才复于市肆中得二椅,至庚午冬,又从 某故家物色一椅,皆刻有名贤笔迹,与 三椅恰配,无丝毫差池,洵可喜也。 时听枫山馆落成,余年正花甲一周矣。 因书岁月记之。退楼老人。"(见图2)
清家具款识
带款识的陶瓷作品、书法和书画作品比较多见, 而带款的家具,可说是凤毛麟角。 明清家具上 的款识,大致分为三类,一是纪年款,二是购 置款,三是题识。
• 纪年款 纪年款只是记录器物的制作年代,这种纪 年款大多出自工匠之手。明代家具中有纪 年款的较少,从王世襄先生文中得知,故 宫藏品中,有漆木家具上刻写着"大明宣德 年制"、"大明嘉靖年制"、"大明万历年制"等。
• 2.榻 榻 榻大多无围,所以又有“四面床”的称呼,它在当时专指坐具,但 在后来的生活中常被古人用作一种搬运方便,可提供临时休息的家具 大量使用。
• •
3.架子床 架子床 架子床其三面设围,是明清使用最多的床.四角又设立柱、床顶有床盖,形成一个四 面搭架子、中间为独立空间的大床。因为床上有架子,所以叫架子床。江南民间至今 仍喜用架子床。床的三面装有围栏,多用小料拼插成几何纹样,也有的在正面多加两 根立柱,我们称为六柱架子床。
• 4.拔步床 拔步床 • 俗称八步床,即大床。此种床的床体庞大,上有顶盖, 下有底座,前有廊庑、四周设矮围屏它像一间独立的小屋 子。床前的中间部位,留出可以上下的床门。廊庑两侧是 两个空间,可以放置小桌、机凳、衣箱、马桶、灯盏等物。 整个大床就是一个前堂后室的布局空间。拔步床是床榻中 最大的床。
• 宋元时期的漆器: 两宋曾被认为是一色漆器的时代,但发掘 出土许多有高度纹饰的两宋漆器,改正了过去 的认识。在苏州瑞光寺塔中发现的真珠舍利经 幢,底座上的狻猊,宝相花,供养人员是用稠 漆退塑的。在元代漆器中成就最高的是雕漆, 其特点是堆漆肥厚,用藏锋的刀法刻出丰硕圆 润的花纹。大貌淳朴浑成,而细部又极精致, 在质感上有一种特殊的魅力,如故宫博物院藏 的张成造桅子纹剔红盘,杨茂早观瀑图方剔红 盘,安徽省博物馆藏张成造乌间朱线剔犀盒等。 明清时期的漆器: 明清漆器分为14类,有一色漆器、罩漆、 描漆、描金、堆漆、填漆、雕填、螺钿、犀皮、 剔红、剔犀、款彩、炝金、百宝嵌等。
中国漆器发展简史
•
中国古代漆器源流 用漆涂在各种器物的表面上所制成的日常器具及工艺品、美术品等,一般称为“漆 器”。生漆是从漆树割取的天然液汁,主要由漆酚、漆酶、树胶质及水分构成。用它作涂 料,有耐潮、耐高温、耐腐蚀等特殊功能,又可以配制出不同色漆,光彩照人。在中国, 从新石器时代起就认识了漆的性能并用以制器。历经商周直至明清,中国的漆器工艺不断 发展,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中国的炝金、描金等工艺品,对日本等地都有深远影响。漆 器是中国古代在化学工艺及工艺美术方面的重要发明。 新石器时期的漆器: 浙江余姚河河姆渡文化的第三文化层出土一木碗,造型美观,内外都有朱红色涂料, 色泽鲜艳,它的物理性能与漆相同。江苏吴江梅堰新石器时代遗址中发现棕色彩绘陶器, 经初步试验棕色物质为漆。在辽宁敖汉旗大甸子古墓中出土的觚形薄胎朱漆器,距今约 3400——3600年。 商周时期的漆器: 商代中期的黄陂盘龙城遗址发现有一面雕花、一面涂朱的木椁板印痕,河北藳城台西 遗址出土的漆器残片中,有的雕花涂色加松石镶嵌。在安阳侯家庄商代王陵发现的漆绘雕 花木器中,还有蚌壳、蚌泡、玉石等镶嵌。可见商代的漆工艺已达到相当高的水平。 战国时期的漆器: 战国的漆工史上是一个有重大发展的时期,器物品种及数量大增,在胎骨做法、造型 及装饰技法上均有创新。出土战国漆器的地区很广,信阳长台关楚墓出土的彩绘神怪龙蛇 及狩猎乐舞的小瑟,随州曾候乙墓出土的鸳鸯盒,江陵楚墓出土的由蛇蚌鸟兽盘结而成的 采绘透雕小座屏,堪称这一时期的代表作。 汉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漆器: 西汉漆工艺基本上继承了战国的风格,但有新的发展,生产规模更大,产地分布更广。 出现了大型器物,如直径超过70厘米的盘,高度接近60厘米的钟等。同时能巧妙地把若 干小件组装成一器,如盒内装6具顺叠、1具反扣的耳杯,薄胎单层或双层的漆奁,内装5 具、7具或更多的不同大小及形状的小盒等。新兴的技法有针划填金的金,用稠厚物质堆 写成花纹的堆漆等。尤其是器顶镶金属花叶,以玛瑙或琉璃珠作钮,器口器身镶金、银扣 及箍,其间用金或银箔嵌贴镂刻的人物、神怪、鸟兽形象,并以彩绘的云气,山石等作衬 托,更是前所未有。西汉漆器多刻铭文,详列官员及工匠名。东汉魏晋南北朝期间漆器的 出土,比起前代显得十分稀少,这与葬俗的改变有一定的关系。 唐代的漆器: 唐代漆器达到了空前的水平,有用稠漆堆塑成型的凸起花纹的堆漆;有用贝壳裁切成 物象,上施线雕,在漆面上镶嵌成纹的螺钿器;有用金、银花片镶嵌而成的金银平脱器。 工艺超越前代,镂刻錾凿,精妙绝伦,与漆工艺相结合,成为代表唐代风格的一种工艺品, 夹绽造像是南北朝以来脱胎技法的继承和发展。剔红漆器在唐代也已出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