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下肢静脉曲张护理常规

合集下载

下肢静脉曲张护理常规

下肢静脉曲张护理常规

下肢静脉曲张护理常规【概念】下肢静脉曲张系下肢浅静脉伸长,迂曲,而呈曲张状态。

多发生于从事持久站立工作、体力活动强度高,或者久坐少动者。

【护理评估】1、询问从事工作是否经常站立,有无腹内压增高史。

2、病人下肢有无经常酸胀、疼痛、乏力等不适,病人小腿有无色素沉着、皮疹、溃疡等改变。

3、小腿静脉曲张程度,有无使用过弹力袜或弹力绷带。

【护理措施】(一)术前护理1、非手术疗法:患肢穿医用弹力袜或用弹力绷带促进静脉回流。

穿弹力袜时,应平卧并抬高患肢,排空曲张静脉内的血液后再穿。

避免久站,久坐,间歇抬高患肢。

2、小腿合并症:术前需抬高患肢休息,待肿胀及炎症消退后实行手术,术前应将曲张静脉做标记。

(二)术后护理1、病情观察。

2、卧位:术后平卧6小时后改为半卧位。

患肢垫软枕抬高30度,误将膝盖交叉,以促进血液回流,预防患肢肿胀。

3、预防深静脉血栓:鼓励病人早期下床活动,术后12小时肿胀,腓肠肌张力增高,腓肠肌疼痛,霍曼征阳性,可确诊为深静脉血栓。

4、功能锻炼:指导患者术后尽早进行足背伸屈活动,早期下床活动,促进下肢远端血液回流,促进功能恢复。

5、术后用弹力绷带或弹力袜包扎不应妨碍关节活动,注意观察末梢血液循环情况,如有改变,应判断是否包扎过紧或有无其他并发症。

注意观察有无切口或皮下渗血,应注意观察绷带包扎是否牢靠,如有松脱应重新包扎。

6、注意观察皮温,肿胀情况,足背搏动情况,注意保暖。

7、观察有无并发症的出现,如小腿慢性溃疡,应及时换药,保持创面清洁,如有溃疡恶变,应作组织活检,证实后做溃疡广泛切除。

【健康指导】1、出院后应多注意休息,抬高患肢,穿尺码合适的弹力袜,避免久站或久坐等。

2、平时注意保护好患肢,避免外伤。

下肢静脉曲张的护理常规

下肢静脉曲张的护理常规

下肢静脉曲张的护理一、护理评估1、健康史:评估患者的籍贯、发育史及相关疾病的家庭史,是否存在静脉瓣膜壁薄弱等全身支持组织薄弱的先天遗传因素。

2、相关因素:评估患者有无增加下肢静脉瓣膜承受压力和循环血量超负荷等导致曲张的后天因素,如长期站立。

重体力劳动、妊娠、慢性咳嗽、习惯性便秘等。

3、症状和体征(1)局部:下肢浅静脉扩张、隆起和迂曲。

后期出现足靴区皮肤营养不良,皮肤湿疹和溃疡形成。

(2)全身:主要变现为长时间站立后患肢小腿感觉沉重、酸胀、乏力。

4、辅助检查:评估患者的情绪及心理反应,了解家庭经济状况等。

5、社会心理评估:评估患者的情绪及心理反应,了解家庭经济状况等。

二、护理措施1、术前护理(1)向患者及家属说明术前检查的目的及注意事项,协助完成各项辅助检查。

(2)预防或处理创面感染:观察患肢远端皮肤的温度、颜色,观察是否肿胀、有无红、肿、压痛等感染征象,做好皮肤溃疡的治疗及换药,促进创面愈合,预防创面继发性感染、注意保护患肢,活动时避免外伤引起曲张静脉破裂出血。

(3)帮助患者了解手术及麻醉相关知识。

(4)做好术前准备,如个人卫生,手术区域的皮肤准备。

2、术后护理(1)体位:术后去枕平卧6小时,患者垫软枕抬高30度。

(2)病情观察:观察患者有无伤口及皮下渗血、伤口感染、腓肠肌疼痛等情况,发现异常及时通知医生。

(3)早期活动:患者卧床期间指导其做足部伸屈和旋转运动;术后24小时后可鼓励患者下地行走,以促进下肢静脉血液回流,预防深静脉血栓形成。

三、健康指导要点1、去除影响下肢静脉回流的因素,避免使用过紧的腰带和紧身衣;避免肥胖;平时注意保持良好的坐姿,避免久坐久站;坐时避免双膝交叉过久。

2、休息或卧床时适当抬高患肢30度-40度,以利于静脉回流;指导患者进行适当体育锻炼,增强血管壁弹性。

3、指导患者出院后做好自我保健,穿尺码合适的弹力袜或使用弹力绷带。

四、注意事项1、密切观察患肢有无深静脉血栓形成的症状,一旦发现患肢肿胀、疼痛、压痛和发热等情况,应警惕下肢静脉血栓形成的可能,应及时报告医生,并协助处理。

【实用】-静脉曲张护理常规

【实用】-静脉曲张护理常规

静脉曲张的护理常规由于先天性瓣膜发育不良,缺如或从事重体力劳动及长期站立造成血液逆流,静脉淤血和静脉压力增高,致使静脉管腔扩张。

1.护理评估1.1病史:患者静脉迂曲的时间及治疗经过。

2.2症状:患者肢体皮肤的颜色、远端感觉。

2.3心理社会反应:患者及家属对疾病的认识,心理紧张的程度。

2.4辅助检查:结合病史及体检有针对性地进行辅助检查。

2.护理问题2.1术前的护理问题2.2.1患肢不美观2.2.2患肢疼痛2.2.3患者焦虑情绪2.2术后的护理问题2.2.1疼痛2.2.2生命体征的变化2.2.3活动受限2.2.4液体的不足2.2.5潜在的并发症:伤口渗血、患肢肿胀、静脉闭合不完全3.护理措施3.1术前的护理措施3.1.1将患者置于安静、舒适的环境。

3.1.2定期检测患者的生命体征。

3.1.3向患者讲解疾病知识,减轻焦虑情绪。

3.2 术后的护理措施3.2.1 严密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3.2.2根据患者的疼痛评分,通知医生,采取措施3.2.3 遵医嘱行输液治疗。

3.2.4抬高患肢20-30度,使其高于心脏水平。

3.2.5观察伤口敷料情况,如有异常及时通知医生。

3.2.6指导患者行患肢踝关节的背伸、屈曲功能锻炼。

4.健康指导4.1避免久坐、久站、翘二郎腿,以防静脉长时间淤血。

4.2饮食指导:指导患者进食营养丰富易消化饮食,戒烟限酒。

4.3出院后仍需穿弹力袜1--2个月,晚上睡觉时将患肢太高20--30度。

4.4术后半年内避免重体力劳动和长久站立,必要时穿弹力袜。

4.5定期门诊随访。

5护理评价5.1患者舒适,生命体征正常,无并发症的发生。

5.2患者了解疾病基本知识,并能主动配合治疗。

5.3患者在院治疗期间能保持良好的饮食、生活习惯。

下肢静脉曲张护理常规

下肢静脉曲张护理常规

下肢静脉曲张护理常规一、概述下肢静脉曲张是由于下肢静脉功能减弱,使下肢静脉内血液淤滞,血液回流受阻,引起大隐静脉异常扩张。

【临床表现】长时间站立、行走时患肢发肿、沉重、隐痛。

立位体检:下肢浅静脉扩张、迂曲、扭曲成团,以小腿为甚。

【特殊检查】大隐静脉瓣膜功能试验、深静脉通畅试验、交通静脉瓣膜功能试验、下肢静脉瓣膜造影术和无创性血管检查。

【治疗要点】非手术疗法、硬化剂注射和手术治疗。

二、术前护理1、嘱病人避免长时间行走、站立、蹲位,宜卧床休息、间歇抬高患肢略超过心脏水平。

双膝勿交叉过久,胭窝不必垫枕,以促进血液回流,减轻下肢静脉压力。

2、避免引起腹内压和静脉压增高的因素,保持大便通畅,防止便秘,避免长时间站立,肥胖者应有计划地减轻体重。

3、穿弹力袜或使用弹力绷带,使曲张静脉塌陷,减轻症状。

弹力袜的压力差应远侧高而近侧低,以利回流。

预防外伤。

4、合并溃疡者加强换药,术前2天每天用肥皂与温水洗净腹股沟与患肢皮肤,预防感染。

5、双下肢静脉禁止输液。

6、训练卧床大小便,保持大便通畅。

三、术后护理(一)护理诊断1、活动无耐力与下肢静脉曲张致血液淤滞有关。

2、有皮肤完整性受损的危险与患肢皮炎和溃疡有关。

3、潜在并发症:血栓、出血、感染。

(二)护理措施1、同外科围手术期术后护理常规。

2、病情观察观察患肢足背皮肤温度、血运、毛细血管充盈时间。

注意伤口敷料有无渗血。

术后即用弹性绷带自足背向大腿方向加压包扎,防止静脉剥脱部位出血。

术后24h内患肢足背水肿、患肢疼痛,多因弹性绷带包扎过紧所致,应重新包扎。

弹性绷带一般应维持48~72h 拆除。

3、体位术后按麻醉方式安置卧位。

4、活动与休息术后抬高患肢20°~30°。

卧床期间鼓励病人行足背伸屈活动。

24~48h后下床活动。

避免下肢过早负重。

站立不可过久,避免静坐或静立。

5、用药护理慢性溃疡继续抗感染、换药。

6、健康教育(1)指导病人进行适当的体育锻炼,增强血管壁弹性。

下肢静脉曲张护理常规

下肢静脉曲张护理常规

下肢静脉曲张护理常规
下肢静脉曲张系下肢浅静脉伸长,迂曲,而呈曲张状态。

多发生于从事持久站立工作、体力活动强度高,或者久坐少动者。

一、主要护理诊断
1.活动无耐力与下肢静脉回流障碍有关
2.皮肤完整性受损与皮肤营养障碍、慢性溃疡有关
3.潜在并发症深静脉血栓形成、小腿曲张静脉破裂出血
二、观察要点
术前1、患肢局部情况
2、辅助检查:交通瓣膜功能和通畅实验
术后1、患肢血液循环
2、局部伤口
三、护理措施
1.促进下肢静脉回流,改善活动能力
1)穿弹力袜或缚扎弹力绷带:行走时使用;术后弹力绷带一般需2周可拆除
2)保持合适体位:坐时双膝勿交叉过久;休息或卧床时抬高患肢30-40度
3)避免引起腹内压XX脉压增高的因素:避免便秘、
久站,肥胖者减重
2.预防或处理创面感染:观察患肢情况;加强下肢皮肤护理
3.并发症的预防和处理
(1)术后早期活动:卧床时作足部伸屈和旋转运动;术后24小时下地行走
(2)保护患肢:活动时避免外伤引起曲张静脉破裂出血
四、健康指导
1.适当体育锻炼,增强血管壁弹性
2.非手术治疗患者坚持长期使用弹力袜,术后继续使用1-3个月
3.保持良好坐姿,避免久站,休息时抬高患肢
4.去除影响下肢静脉回流因素:避免用紧腰带、紧身衣
5.保持大便通畅,避免肥胖。

下肢静脉曲张的护理PPT课件

下肢静脉曲张的护理PPT课件
,如 散步、游泳等,以促进血液循环
05
定期复查:定期进行下肢静脉超声检查, 了解病情变化,及时调整护理方案
效果评估
1
症状缓解:下肢肿胀、疼痛、 瘙痒等症状得到缓解
2
静脉功能改善:静脉瓣膜功能 恢复,血流通畅
3
皮肤状况改善:皮肤色素沉着、 湿疹等皮肤问题得到改善
4 生活质量提高:患者日常生活 不受影响,恢复正常生活
戒烟限酒,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
2
护理要点
日常生活护理
避免长时间 站立或久坐
穿弹力袜或 压力袜
保持适当的 运动和锻炼
保持正常的 体重
避免高温和 潮湿的环境
保持良好的 生活习惯,
戒烟限酒
饮食调理
增加纤维摄入:多吃蔬菜、 水果、粗粮等富含纤维的 食物,促进肠道蠕动,减 少静脉曲张的发生。
避免刺激性食物:避免辛 辣、油腻、刺激性食物, 以免加重静脉曲张症状。
下肢静脉曲张的护理PPT课件
x
目录
01. 下肢静脉曲张概述 02. 护理要点 03. 护理技巧 04. 护理案例分析
下肢静脉曲张概
1

病因和症状
01
02
病因:遗传因素、 长期站立、肥胖、
怀孕等
症状:腿部肿胀、 疼痛、瘙痒、皮
肤色素沉着等
诊断和治疗方法
诊断方法:临床检查、超声检查、
01
静脉造影等
3
护理技巧
观察病情变化
观察腿部肿胀程 度
01
观察患者心理状
06
02
态和情绪变化
观察皮肤颜色和 温度
观察患者日常生 活活动能力
05
03
04
观察腿部疼痛和 瘙痒程度

下肢静脉曲张护理常规

下肢静脉曲张护理常规

下肢静脉曲张护理常规一、执行普外科一般护理常规二、术前护理1.向患者介绍治疗概况,做好解释工作,训练患者卧床大小便,取得患者的配合。

2.了解患者出现下肢静脉曲张的时间,伴随症状如胀痛、沉重感、乏力、水肿启痒、溃疡、出血等。

注意职业(长时间站立工作)及有无家族史。

了解有无下肢深静脉血栓性静脉炎,动静脉瘦,盆腔肿块等疾病。

3.下肢静脉曲张并发小腿溃疡并有急性水肿者,应予卧床休息,抬高患肢20 o —30o。

用3%硼酸溶液湿敷或生理盐水纱布换药,保持创面清洁,同时作创面细菌培养及抗生素敏感试验,术前开始用药,术日晨将溃疡处再换药1次,并用无菌治疗巾包好,以免污染手术野。

4.下床活动时应指导患者穿弹力袜或用弹力绷带。

5.注意足部卫生,认真做好皮肤清洁工作。

手术野皮肤准备:上至脐平,下至足趾,包括整个患侧下肢。

6.术前1d用甲紫或记号笔画出静脉曲张的行径。

三、术后护理(一)按连硬膜外麻醉术后护理。

安置平卧位,抬高患肢,严密观察生命体征的变化(二)病情观察1.注意绷带包扎松紧是否适宜,根据皮肤颜色、温度、足趾活动度、皮肤感觉、肿胀情况,判断术肢血液循环有无异常。

绷带包扎一般维持2周左右。

2.注意观察切口有无渗液渗血,包扎绷带防止脱落。

切口渗血严重者加盖敷料、局部加压包扎。

(三)症状护理:1.患肢抬高20o~30o,卧床期间鼓励患者行背屈活动。

2.术后24—48h可下床活动,但需穿弹力袜或用弹力绷带,避免过久站立,下肢过早负重。

避免静坐或静立不动。

3.术后第1d患侧足面若有水肿,多因患肢绷带加压包扎过紧所致。

若患肢疼痛应及时松开弹力绷带重新包扎,或穿弹力袜。

4.手术后即将患肢用弹力绷带自足背向大腿方向加压包扎,防止静脉剥脱部位出血,维持弹力绷带包扎约2周左右。

(四)用药护理1.造影剂护理详细询问患者药物或其他过敏史,了解患者全身情况,尤其是肝、肾和心脏功能,严格掌握适应证和禁忌证及有无高危因素。

造影剂使用前先做过敏试验。

静脉曲张护理常规

静脉曲张护理常规

下肢静脉曲张手术护理常规下肢静脉曲张是一种常见病,主要因静脉壁薄弱、静脉瓣缺损及静脉内压增高所致。

多见于长时间站立工作、负重工作、习惯性便秘的中年男性。

病人站立时,可见下肢浅静脉扩张、迂曲,常感下肢乏力、酸胀,或出现足背及踝周水肿。

病程较长而曲张明显者,常可在小腿下段及踝部出现皮肤色素沉着、皮炎湿疹和溃疡形成。

根据病情的轻重可选择非手术疗法,硬化剂注射及手术治疗。

手术治疗是治疗下肢静脉曲张的根本方法,高位结扎大隐或小隐静脉;剥脱曲张的大隐或小隐静脉;结扎功能不全的交通静脉。

【术前准备】1.严格备皮术前应沐浴,修剪趾甲,备皮需按患侧腹股沟手术备皮范围及同侧整个下肢,直达足趾,注意清洗肛门和会阴部,若术中需要植皮时,还应作好供皮区皮肤的准备。

2.术前1天用甲紫或记号笔画出曲张静脉的行径。

3.心、肝、肾功能检查,心、肝、肾功能不全者不宜实施手术。

4.了解患者既往有无出血倾向或血液病史,并进行凝血功能测定。

【术后护理】1.按椎管内麻醉术后护理。

2.手术后即将患肢用弹力绷带自足背向大腿方向加压包扎,防止静脉剥脱部位出血,维持弹力绷带包扎2周左右。

3.术后抬高患肢,重视患肢的活动,以促进静脉回流和切口愈合。

卧床同时,术后第二日开始做足背伸屈活动,每日3~4次,借助腓肌群的收缩挤压,以利深静脉血液的回流。

注意观察末梢循环情况。

4.术后72小时可下床活动,但需穿弹力袜或用弹力绷带,避免过久站立,下肢过早负重,避免静坐或静立不动。

5.术后第1天,患侧足面若有水肿,多因患肢绷带加压包扎过紧所致。

若患肢疼痛应及时松开弹力绷带重新包扎,或穿弹力袜。

6.若有慢性溃疡,应继续换药。

7.并发症的观察如发现有局部出血、感染和血栓性静脉炎等并发症表现时,应及时报告医生进行妥善处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下肢静脉曲张护理常规
术前护理
(l)心理护理:向病人讲解相关疾病的成因及发病特点、治疗方法和疾病恢复过程,帮助病人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使病人能积极主动配合冶疗和护理。

鼓励病人散步、看报纸杂志、看电视节目、听音乐、与病友或医护人员交谈,以便分散对疾病的注意力,消除恐惧、焦虑心理。

(2)饮食护理:鼓励病人进食高营养、高蛋白、高维生素食物,以增强机体抵抗力,忌食海腥发物,如鱼、虾等。

有下肢慢性溃疡者,可多进食薏米、山药、冬爪、西瓜、丝瓜、苦瓜、黄瓜、绿豆等有清热解毒利湿作用的食物。

(3)体位与活动:嘱病人要劳逸结合,适当的户外运动,避免运动过量。

避免站立过久或长时间行走,宜卧床休息,休息时抬高患肢30度,以促进静脉回流。

减轻下肢静脉内压力。

(4)皮肤准备:为避免手术发生感染,对下肢及腹股沟部、会阴部皮肤,应认真擦洗干净。

术前洗澡和更换清洁的内衣裤,尤其是下肢静脉曲张伴有慢性小腿溃疡者,即使溃疡处感染已基本控制,术前仍需每日局部换药,保持皮肤清洁。

有皮肤慢性炎症或皮炎者,需应用抗生素及局部外敷消炎药直至炎症消退后再安排手术。

术后护理
(l)体位:患肢抬高30度,以利静脉回流。

(2)术后应早期下床活动:下肢静脉曲张作剥脱木后即用弹力绷带自下而上加压包扎,包扎不应妨碍关节活动,并注意保持合适的松紧度,以能扪及足背动脉搏动和保持足部正常皮肤温度为宜。

一般2周后拆去绷带。

(3)卧床期间指导病人做足背伸屈运动,鼓励病人木后24~48小时后下床行走,避免静坐或静立下动,促进下肢静脉回流,以免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4)注意观察弹力绷带加压情况,若患肢疼痛是因力绷带过紧,应及时松开弹力绷带,重新包扎,不宜过紧。

(5)有小腿慢性溃疡者,应继续换药,并使用弹性绷带护腿。

健康教育
(1)下肢静脉曲张行非手术治疗,穿弹力袜或弹力绷带者应注意多休息、拾高患肢。

行下肢静脉高位结扎加剥脱术后,也应避免站立过久。

肥胖者应计划减肥。

避免用过紧的腰带、吊袜和紧身衣物,保持大便通畅,避免腹内压升高。

(2)平时适当注意保护好患肢,避免外伤。

(3)一般需久站或久坐工作者,应定时改变体位。

维持良好姿势,坐时双膝勿交叉过久,以免压迫腘静脉,影响血液回流。

休息时抬高患肢。

(4)弹力绷带和弹力袜的使用及注意事项
①宽度和松紧度适宜,松紧度以能将一个手指伸入缠绕的圈内为宜。

②包扎前应使静脉排空,故以清晨起床前进行为好。

③包扎时应从肢休远端开始,逐渐向上缠绕。

④使用中注意观察肢端的皮肤色泽、患肢肿胀情况,以判断效果。

⑤不同疾病或手术有不同的包扎方法:行硬化治疗者,从踝部向上对局部做均匀螺旋式包扎3~6周;大隐静脉剥脱术后,应从足趾至腹股沟部位均匀缠绕1个月以上;非手术治疗者应长期坚持每日使用弹力绷带。

⑥弹力袜的选择必须适合个人腿部周径,病人腿部肿胀消退之后卧床测量踝部和小腿的周径和膝下1寸或腹股沟下1寸至足底的长度。

穿着时保证无皱褶。

短袜应至膝下1寸处,长袜应至腹股沟下1寸。

(5)指导病人进行适当的体育锻炼,增强血管壁弹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