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树品种分类

合集下载

茶树的分类

茶树的分类

茶树的分类
茶树是一种常绿乔木,属于山茶科,是茶叶的主要来源。

茶树的分类比较复杂,目前已知的茶树品种有上千种,主要分为以下几类:
1.中国茶树
中国茶树是茶树的原产地,也是世界上最早种植和利用茶叶的国家。

中国茶树主要分为大叶种和小叶种两类。

大叶种茶树叶片较大,茶汤味道浓郁,适合制作红茶、黑茶等;小叶种茶树叶片较小,茶汤味道清淡,适合制作绿茶、白茶等。

2.印度茶树
印度茶树是中国茶树的变种,主要分布在印度、斯里兰卡等地。

印度茶树的叶片较大,茶汤味道浓郁,适合制作红茶。

3.日本茶树
日本茶树是中国茶树的变种,主要分布在日本。

日本茶树的叶片较小,茶汤味道清淡,适合制作绿茶。

4.台湾茶树
台湾茶树是中国茶树的变种,主要分布在台湾。

台湾茶树的叶片较小,茶汤味道清淡,适合制作绿茶、乌龙茶等。

5.非洲茶树
非洲茶树是中国茶树的变种,主要分布在非洲地区。

非洲茶树的叶片较大,茶汤味道浓郁,适合制作红茶。

6.南美茶树
南美茶树是中国茶树的变种,主要分布在南美洲。

南美茶树的叶片较大,茶汤味道浓郁,适合制作红茶。

总的来说,茶树的分类主要是根据叶片大小、茶汤味道等特征来划分的。

不同的茶树品种适合制作不同种类的茶叶,这也是茶叶品质和口感的重要因素之一。

老白茶树的品种分类

老白茶树的品种分类

老白茶树的品种分类
老白茶树的品种
1. 老白茶树的分类是什么?
•老白茶树(Camellia sinensis)属于茶科植物,是茶树的一种。

•在茶树中,老白茶树被广泛栽培,并发展出多个品种。

下面是一些常见的品种分类。

2. 常见的老白茶树品种
白毫银针
•白毫银针是老白茶树中最有名的品种之一。

•它的特点是鲜嫩的芽头,银色的白毫覆盖在嫩芽上。

•白毫银针茶汤清澈明亮,滋味鲜爽甘甜。

寿眉
•寿眉是老白茶树的另一个常见品种。

•它的嫩叶较长,呈现出绿色和微黄色交织的颜色。

•寿眉茶有一种特殊的香气和鲜润的口感。

银龙
•银龙是一种老白茶树中的珍贵品种。

•它的茶叶形状扁平,呈现出银白色。

•银龙茶具有清爽的香气和醇厚的口感,深受茶叶爱好者的喜爱。

君山银针
•君山银针是老白茶树中的一种顶级品种。

•它的嫩芽修长直挺,覆盖着白色的绒毫。

•君山银针茶具有独特的花香和甘甜的口感,被誉为茶中的“黄金”。

3. 总结
•老白茶树是茶树中重要的一个品种,拥有多个著名的品种。

•白毫银针、寿眉、银龙和君山银针都是老白茶树的代表性品种。

•这些品种各自具有独特的特点和口感,受到了茶叶爱好者的喜爱。

以上是对老白茶树的品种进行分类和阐述说明的内容,希望对您
有所帮助。

茶树分类及结构介绍

茶树分类及结构介绍

茶树分类及结构介绍
茶树是常绿乔木,属于茶科,是经济作物之一、它被广泛种植在世界
各地,尤其是中国、印度、斯里兰卡和日本等地。

茶树的分类和结构是茶
树研究的重要内容,下面将对其进行详细介绍。

茶树的分类:
茶树的结构:
茶树的结构一般由根、茎、叶、花和果实等部分组成。

1.根部:茶树的根系发达,分为主根和侧根。

主根有一定的厚度和分枝,主要负责吸收和传递水分和养分,同时起到固定植物的作用。

侧根用
于增加茶树的稳定性,以避免茶树因外力摇摆而倒伏。

2.茎部:茶树的茎主要包括主茎和侧枝。

主茎是茶树的主要支撑部分,通常为直立生长,高度可达10米。

主茎上分布着许多侧枝,侧枝具有分
支的能力,通常会生长成小茎。

3.叶部:茶树的叶子为常绿叶,呈卵形或长椭圆形,叶子表面有光泽,叶脉清晰。

茶树的叶子通常有细锯齿状的边缘。

4.花部:茶树的花期通常在春季,花朵较小,呈白色或粉红色。

花部
分为花冠、花萼和雄蕊等几个部分。

花冠是花朵的主要部分,具有吸引昆
虫传粉的功能。

5.果实:茶树的果实为茶树的种子,通常称为茶籽。

茶籽呈扁椭圆形,有硬壳覆盖。

茶树的果实通常需要经过一定的遗传改良,才能形成现在所
熟知的各种茶叶。

总结:
茶树是一种广泛种植的经济作物,对其分类和结构进行了详细的研究。

茶树的分类主要分为中华茶、中国野茶、越南野茶、印度野茶、钻刺茶和
圆叶野茶。

茶树的结构由根、茎、叶、花和果实等部分组成。

了解茶树的
分类和结构对于茶树种植和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

福建白茶的茶树品种和分类

福建白茶的茶树品种和分类

福建白茶的茶树品种和分类福建白茶的茶树品种:1、福鼎大白茶原产于福鼎太姥山。

据传说,太姥山古名才山,尧帝时(公元前二三五八——二二五七年)有一老母在此居住,以种兰为业,为人乐善好施,深得人心,并曾将其所种绿雪芽茶作为治疗麻疹圣药,救活很多小孩,人们感恩载德,把她奉为神明,称她为太母,这座山也因此名为太母山。

到汉武帝时,派遣了侍中东方朔到各地授封天下名山,于是太母山被封为天下三十六名山之首,并正式改名为太姥山,现今福鼎太姥山还留有相传是太姥娘娘手植的福鼎大白茶原始母树绿雪芽古茶树、太姥娘娘发现绿雪芽的山洞和浇灌绿雪芽的丹井。

距今150多年前(约1857年),有柏柳乡竹头村陈焕把此茶移植家中繁育了福鼎大白茶。

福鼎大白茶树高1.5—2米,幅宽1.6—2米,树势半开张,为小乔木型。

分枝较密,节间尚长。

树皮灰色。

叶椭圆形,先端渐尖并略下垂,基部稍钝,叶缘略向上。

通常大12×5.4厘米,长宽比平均为2.2。

叶色黄绿、具光泽。

侧脉明显,7—11对。

锯齿较整齐、明显,27—38对。

叶肉略厚,尚软。

一芽二叶长5.1厘米,百芽重23克。

花型较大,雄蕊低于雌蕊,盛花期10月下旬至11月中旬,花量多,结果率高,茶子大而饱满。

发芽期在3月上旬,11月中旬停止生长。

生长期全年达8个月。

生长势旺盛,抗逆性强,耐旱亦耐寒,虽在零下3—4℃或更低亦不受冻。

繁殖力强,压条、扦插发根容易,成活率高达95%以上。

产量比当地菜茶高。

制成红茶、绿茶、白茶品质均佳。

采制银针以芽洁白肥壮、茸毛多最为特色。

2、政和大白茶原产于政和县铁山高仓头山。

据传说,在清光绪5年(1880年)由铁山人魏年老将此茶树移回家中种植,后因墙倒,无意压条数十株,逐渐繁殖推广。

树高1.5—2米,幅宽1—1.5米,树势直立,为小乔木型。

分枝少,节间长。

嫩枝红褐色,老枝灰白色。

叶椭圆形,先端渐尖并突尖,基部稍钝,叶缘略向背。

通常大14×6厘米,长宽比平均为2.3。

茶树的品种和分类

茶树的品种和分类

茶树的品种和分类
茶树(Camellia sinensis)是一种常见的喜光植物,被广泛栽培用于
生产茶叶。

茶树的种类繁多,按照不同的分类标准可以分成不同的品种。

接下来,我们将对茶树的品种和分类进行详细介绍。

一、按照茶树的分类系统来看,茶树可以分为以下几类:
1.分布地区不同。

按照茶树品种的产地可分为中国茶、印度茶、苦
茶等;
2.茶树的亲缘关系不同。

按照茶树遗传关系可分为中国种、印度种、缅甸种、阿育种和马来种等;
3.果实外观和颜色不同。

可分为青果种、黄果种、黑果种等。

二、在中国茶叶生产中,常见的茶树品种有以下几种:
1.大叶种。

大叶种茶树叶片较大,树冠茂盛,适合在生长环境较湿
润的地区种植,如云南普洱茶;
2.小叶种。

叶片较小,树冠较矮小,适合在高寒地区种植,如四川、安徽等地的绿茶;
3.乌龙种。

这种茶树叶片呈半球形,茶叶较浓香,产量不高,适合
在少雨高湿的地区栽培,如福建武夷山岩茶;
4.种植单元种。

种植单元种的茶叶叶底色较多,适合在低洼的山地
或下坡地种植,如云南普洱茶。

茶叶的种类繁多,每一种茶都有其独特的风味和品质。

通过了解茶树的品种和分类,我们不仅可以更好地选择适合自己口味的茶叶,还可以更好地了解茶文化的丰富多彩。

希望今后在选择和品尝茶叶时,对茶树的品种和分类有更深入的了解,享受到更多不同种类的茶叶带来的乐趣。

精品课程《茶树栽培学》 第三章 茶树的植物学特征

精品课程《茶树栽培学》 第三章 茶树的植物学特征
•乔木型:植株高大,有明显的主干。 •小乔木型:植株中等,基部主茎明显,分枝部位离地
较近。 •灌木型:植株矮小,无明显的主干,分枝部位近地面
或从根颈处发出。
编辑ppt
(2)分枝习性(图)
小乔木型 乔木型 灌木型
编辑ppt
(3)分枝角度
• 依分枝角度大小,可把茶树冠分为直立状、半披张状 (半展开状)、披张状(开展状)三种。
编辑ppt
*叶芽依其着 生部位分为定 芽和不定芽, 定芽又分为顶 芽和(侧芽) 腋芽。
•生长在枝条
顶端的芽为顶
芽,生长在叶
腋间的芽称腋
芽。
编辑ppt
•在茶树其它枝茎或根 颈处无一定部位长出 的芽为不定芽。
•顶端优势,除去顶芽 或使顶芽生长受阻时, 就能促使腋芽或不定 芽的萌发。
编辑ppt
*茶芽依发生季节可分为 冬芽和夏芽。
* 茶树根系在土壤中分布的 范围与深度受茶树品种、树 龄、生态条件、繁殖方式及 农业技术措施等因子编的辑ppt影响。
(3) 根系在土壤中的分布
1.品种:大叶种根系,主根明显,具有典 型的直根系,分布教中小叶种深广。 2.树龄:根系的生育随年龄而增长,青壮 年比幼年或老年茶树分布深和广。 一般一年生茶树主根长20cm,二年生则深 达 40cm , 水 平 分 布 30cm , 三 年 生 深 达 55cm , 水 平 达 60cm , 垂 直 且 出 现 两 层 , 四年生深达70cm,水平达60cm。
编辑ppt
二、茶树的栽培品种
品种:具有一定经济价值、遗传性状相对一 致的栽培植物群体。
茶树品种按其来源、繁殖方式和适制茶类可 分为地方品种、群体品种、育成品种、引进 品种、有性系品种和无性系。

茶树的品种和分类

茶树的品种和分类

茶树的品种和分类
茶叶作为中国传统的饮品,具有悠久的历史与文化底蕴,茶树也是茶叶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茶树可以分为不同的品种和分类,下面我们来详细了解一下。

一、品种分类
1. 茶树的主要品种有大叶种、小叶种和刺叶种。

其中大叶种包括了普洱茶、大红袍等,小叶种包括了龙井茶、黄山毛峰等,刺叶种包括了武夷岩茶、祁门红茶等。

2. 根据茶树的产地不同,还可以将其细分为北方品种、南方品种和西南丛茶,如福建省产的武夷岩茶、安徽省产的黄山毛峰等。

二、分类特点
1. 大叶种茶树生长快,枝条高大,萌芽率高,适合生长在高海拔山区。

此外,大叶种的茶树还较为耐寒,适合生长在北方地区。

2. 小叶种茶树生长习性比较稳定,叶子形状优美,适合生长在南方地区。

其中龙井茶就是以小叶种为原料制作的茶叶之一。

3. 刺叶种的茶树叶子较小,叶质厚实,色泽较黄。

在营养成分上,刺叶茶具有丰富的茶多酚和咖啡因,口感浓郁。

三、总结
茶树品种和分类的多样性,标志着中国茶叶文化的丰富性和多元性。

在今后的茶叶产业发展中,更多品种的茶叶将被创造出来满足不同口味的消费者需求。

乔木、半乔木、灌木茶树

乔木、半乔木、灌木茶树

乔木、半乔木、灌木茶树
乔木、半乔木和灌木茶树是茶叶树的主要类型,它们在植物形态、生长习性和茶叶质量等方面存在一定的差异。

下面将详细介绍这三种茶树的特性和区别。

1.乔木茶树
乔木茶树是一种高达数米以上的大型植物,具有明显的主干和分支。

它们的生长速度较慢,但寿命较长,通常能够生长到数百年甚至数千年。

乔木茶树的叶子通常较厚,颜色较深,质地较粗,制成的茶叶味道较为浓郁,适合制成特种茶或高档次茶叶。

代表品种有云南大叶种、四川中小叶种、湖南中叶种等。

2.半乔木茶树
半乔木茶树是一种相对较矮的植物,高度通常在1-3米之间,主干和分支不太明显。

它们的生长速度较快,寿命较短,但能够适应不同的环境条件。

半乔木茶树的叶子较薄,颜色较浅,质地较细,制成的茶叶味道较为清雅,适合制成中档或普通茶叶。

代表品种有福建武夷岩茶、浙江安吉白茶等。

3.灌木茶树
灌木茶树是一种低矮的植物,高度通常在1米以下,主干不明显,分支较多。

它们的生长速度最快,但寿命也较短,通常在几十年左右。

灌木茶树的叶子最薄,颜色最浅,质地最细,制成的茶叶味道较为清淡,适合制成低档或普通茶叶。

代表品种有福建水仙、安徽黄芽等。

除了以上三种类型的茶树外,还有一些其他的分类方法,例如根据叶子的形状、大小和质地等进行分类。

但无论采用何种分类方法,了解不同类型的茶树特点和生长环境对于选择合适的茶叶品种和制定合理的栽培管理措施具有重要意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茶树品种分类
1、茶树品种分布茶树经过世世代代的繁衍和广泛的传播。

经受着多种多样的生态条件和生产条件的长期影响,以及人工驯化和选择的作用,形成了十分丰富的品种资源。

茶树选种活动,古时就已开始。

据记载,晋武帝(公元265-290年)时,即有安徽宣城人秦精在今湖北鄂城县武昌山采集大叶种茶树。

在唐代陆羽《茶经》、宋代《东溪试茶录》、宋徽宗《大观茶论》等菱,都有有关茶树选种和茶树品种性状的记述,还流传着许多古人发现、驯化、利用野生茶树的轶事和传说。

随着生产的发展、茶类的创新,以及人们的辛勤培育,茶树品种更是层出不穷。

目前已发掘的茶树地方品种或类型,约有五百余个。

近二十年来,全国各有关单位选育出的茶树新品种、品系、据不完全统计,也有一百余个。

在西南、东南茶区,还蕴藏着许多性状奇特的野生大茶树和茶种的近缘植物。

通过调查、整理和初步研究,基本上掌握了我国主要茶树品种资源分布情况,对主要栽培品种的性状和特性,也有了基本了解。

在已有性状资料的品种中,如按树型分类,灌木型品种占74%,小乔木型品种占10%。

乔木型品种占16%;如按叶片大小分类,特大大叶类品种占13%,大叶类品种占25%,中叶类品种占44%,小叶类品种占18%。

我国茶区主要分布于北纬33。

以南,东经98。

以东,在这个大约280万平方公里的近似长方形地带,由西南往东北,茶树品种的分布,则由高大的乔木逐渐演变为灌木,植株矮化,叶片渐小而厚,栅栏组织加厚,抗性增强,多酚类物质渐减。

云南、贵州、四川一带,我们祚早期从野生茶树驯化为栽培种的一些古老类型,仍然保持着乔木性状和特性,除了生态条件影响外,与人们栽培利用方式也有关系。

古老的云南大叶种、苦茶、大树茶的种植区,由于采取林下种植,不修剪,攀枝折采,以至茶成大树,枝叶粗大。

乔木类型的茶树品种,多分布于西南和华南茶区。

乔木型最突出的茶树品种资源云南大叶种,随着近代的利用和推广,不仅在云南省西南部大面积种植,而且分布到广东、广西以及四川、贵州、湖南、福建、江西、浙江的南部。

经多年引种实践,除四川盆地外,云南大叶种在北纬25度以南茶区推广,较有成效。

小乔木类型的茶树品种,较集中分布于福建、广东、广西、湖南、江西等地。

随着茶树良种的推广,这类茶树品种的分布,有很大扩大。

例如,著名的福鼎大白
茶,几乎在全国茶区都有分布。

灌木类型的茶品种,主要分布于我国茶区的中部、东部和北就,其中著名的祁门种、鸠坑种、湄潭苔茶等,也有较大范围的分布。

这类茶树品种资源适应性强,受温度、湿度和地势等生态条件约束性较小,地理分布区较为广泛。

除了丰富多彩的茶树品种外,野生大茶树和茶种近缘野生植物,分布也很广,在西南、华南甚至华东地区都有发掘,如著名的云南南糯山大茶树、大黑山大茶树、贵州赤水大茶树、四川宜宾大茶树等。

这些野生茶树资源的发掘,为进一步研究茶树起源、进化和选育新品种,提供了宝贵的材料。

由此可见,我国茶树品种资源极为丰富,分布广泛,世界上各种茶树类型,我国应有尽有。

这些十分丰富的茶树品种资源,为祖国茶叶秤积累了珍贵的宝藏,对
世界茶中生产的发展也作出了贡献。

2、茶树品种的基本性状
茶树是异花授粉植物,又是一个古老的树种,在千百万年的系统发育过程中,由于自然演化和天然杂交,品种性状和特必,不断产生变异与进化,无论生殖器官或营养器官,都存在着复杂而广泛的变异。

我国茶树品种主要性状及其变异情况。

在生产栽培的茶树品种中,就全国茶区而言,灌木类型占多数,但小乔木和乔木类型的品种也很丰富。

特别是在西南和华南茶区,乔木类型的品种栽培面积较大。

在云南、广东、广西等茶区,乔木类型的云南大叶种,则成为主要栽培品种。

乔木类型的茶树品种,植株高大,分枝部位高,主干明显,分枝稀疏。

叶片大,叶片长度在10厘米以上。

结实率低,抗逆性弱,特别是抗寒性极差。

芽头粗大,芽叶中多酚类物质含量高。

这类品种分布于温暖湿润的地区,适宜制红茶,品质
上具有滋味浓强的特点。

灌木类型的茶树品种,植株低矮,分枝部位低,从基部分枝,无明显主干,分枝密。

叶片小,80%的品种叶片长度在10厘米以下,最小者不及3百米最大者亦在14厘米以下。

结实率高,抗逆性强。

芽中地氨基氮含量高。

地理分布广,茶类
适制性亦较广。

小乔木类型的茶树品种,则介乎灌木乔木类型之间,区域适应性和茶类适制性亦
较广。

栽培茶树的目的,是采摘其幼嫩新梢,作为制茶原料。

因此,茶树的长相、叶和芽的性状、芽的萌发和生长特性,以及新梢的性状,也就成为研究茶树品种的重
要经济性状。

任何茶树品种,都存在着树型、叶片大小和发芽迟早的区别,在这三个性状方面,都表现出各自的特征,显示出一定的稳定性。

树型、叶片大小和发芽迟早不同的茶树品种,在经济性状上亦存在显著差异。

3、茶树品种分类
根据我国茶树品种主要性状和特性的研究,并照顾到现行品种分类的习惯,我们将茶树品种按树型、叶片大小和发芽迟早三个主要性状,分为三个分类等级,作为茶树品种分类系统。

各级分类标准如下:
第一级分类系统称为"型"。

分类性状为树型,主要以自然生长情况下植株的高度和分枝习性而定。

分为乔木型、小乔木型、灌木型。

(1)乔木型此类是较原始的茶树类型。

分布于和茶树原产地自然条件较接近的自然区域,即我国热带或亚热带地区。

植株高大,从植株基部到上部,均有明显的主干,呈总状分枝,分枝部位高,枝叶稀疏。

叶片大,叶片长度的变异范围为10-26厘米,多数品种叶长在14厘米以上。

叶片栅栏组织概为一层。

(2)小乔木型此类属进化类型。

抗逆性较乔木类强,分布于亚热带或热带茶区。

植株较高大,从植株基部至中部主干明显,植株上部主干则不明显。

分枝较稀,大多数品种叶片长度以10-14厘米之间,叶片栅栏组织多为两层。

(3)灌木型此类亦属进化类型。

包括的品种最多,主要分布于亚热带茶区,我国大多数茶区均有分布。

植株低矮,无明显主干,从植株基部分枝,分枝密,叶片较小,叶片长度变异范围大。

为2.2-14厘米之间,大多数品种叶片长度在10
百米以下。

叶片栅栏组织2-3层。

第二级分类系统称为"类"。

分类性状为叶片大小,主要以成熟叶片长度,并兼顾其宽度而定。

分为特大大叶类、大叶类、中叶类和小叶类。

(1)特大叶类叶长在14厘米以上,叶宽5厘米以上。

(2)大叶类叶长10-14厘米,叶宽4-5厘米。

(3)中叶类叶长7-10厘米,叶宽3-4厘米
(4)小叶类叶长7厘米以下,叶宽3厘米以下。

第三级分类系统称为"种"。

这里所谓的"种",乃是指品种或品系,不同于植物分类学上的种,此处系借用习惯上的称谓。

分类性状为发芽时期,主要以头轮营养芽,即越冬营养芽开采期(即一芽三叶开展盛期)所需的活动积温而定。

分为早芽种、中芽种和迟芽种。

根据我们在杭州对全国主要茶树品种营养芽物候学的观察结果,将第三级分类系统作如下划分:
①早芽种发芽期早,头茶开采期活动积温在400℃以下。

②中芽种发芽期中等,关茶开采期活动积温400-500℃之间。

③迟芽种发芽期迟,关茶开采期活动积温在500℃以上。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