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正深基坑使用说明(经典编辑)
理正深基坑使用说明经典

PART 3
理正深基坑使用步骤
安装准备
确认现场条件:检 查施工现场是否具 备安装条件,如地 面平整、无障碍物 等。
准备工具和材料: 根据施工需要,准 备所需的工具和材 料,如起重机、支 撑杆、钢板等。
人员培训:对施工 人员进行安全和技 术培训,确保他们 了解正确的操作方 法和安全注意事项 。
制定施工计划:根 据工程要求和现场 条件,制定详细的 施工计划,包括安 装顺序、时间安排 等。
不足之处
需要专业人员操作和维护, 使用门槛较高
价格较高,可能不适合所有 项目
对于复杂地质条件适应性有 限
与其他深基坑支护技术相比, 理正深基坑的施工周期较长
改进建议
优化设计,提高深基坑的 稳定性和安全性
加强施工管理,确保施工 质量
引入新技术,提高深基坑 施工效率
加强监测和维护,确保深 基坑长期稳定运行
性能指标
适用范围:适用于不同地质条件和基坑深度的支护设计 计算方法:采用力学模型和数值计算方法进行支护结构设计和稳定性分析 参数设置: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参数调整,以满足不同工程需求 技术优势:具备支护结构优化设计、施工监测和信息化施工等功能
配套设备与附件
配套设备:挖掘机、 铲土机、压实机等
附件:支撑杆、钢 板、注浆管等
设计方案:采用理正深基坑软件进行支护结构设计,包括土钉墙、预 应力锚索等支护方式。
施工效果:经过严格的施工管理和质量控制,该深基坑支护工程取 得了良好的施工效果,保证了建筑工程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案例二:某地铁车站深基坑支护工程
工程概况:某地铁车站深基坑支护工程,采用理正深基坑软件进行 设计和施工。
定期检查:确保设备正常 运行
清洁保养:保持设备清洁, 防止腐蚀
理正深基坑使用说明

理正深基坑使用说明打开理正选择右侧的单元计算按钮,然后出现下边界面点击小对话窗口中的增按钮,出现新增项目选用模板,如下图选择排桩支护设计一项,然后确认显示如下:然后开始数据输入:(可根据软件提示进行填写)基坑等级和基坑侧壁重要性系数可查下图基坑侧壁岩土体性质基坑深度(m)复杂中等简单软土h>10 6<h≤10 h≤6非软土h>14 10<h≤14 h≤10岩体h>18 12<h≤18 h≤12嵌固深度可先不填写,等所有数据结束后再来桩间距是两桩之间间隔最多0.6m,如图:混凝土强度等级的选择,不明0.60m放坡信息坡度系数为放坡高宽比超载信息超载4种类型前2个均布荷载常用,后两个属于偏心荷载(不晓得什么情况用)若有作用深度,作用宽度,距坑边距就用第二个。
土层信息内侧降水最终深度和外侧水位深度2项数值一般是相同(无隔水的情况下),经验数值为基坑深度加深1.5米土层数根据实际填写,其他项一般不变这个表根据勘察报告填写,厚度用相关孔该层平均值,与锚固体摩擦阻力可查软件中的表,宜取小值. 水土一项中土用合算,砂、砾用分算.计算m值可根据软件提供的公式计算,如图:基坑底面位移量估计值经验选10mm,也可以根据实际选小。
点确定前注意区分水上水下。
支锚信息上图中画红圈的不用填写预加力可选择50—100,锚固体直径有150,160的(用哪个不晓得怎么选)锚固力调整系数和材料抗力调整系数都是1.00不用改。
其它项为自己设计.来个规范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JGJ 120-991.锚杆上下排垂直间距不宜小于2。
0m,水平间距不宜小于1。
5m;2.锚杆锚固体上覆土层厚度不宜小于4.0m3.锚杆倾角宜为15°~25°,且不应大于45°下边是网上查来的预应力锚索布置经验:①土层锚索上下排间距不宜小于2。
5m,水平不宜小于2.0m;岩层锚索间距宜采用3~6m;②锚索自由段伸入滑动面或潜在滑动面以外的长度不小于1m,自由锻长度不应小于4~5m;③锚固体上覆岩土体厚度不应小于5.0m,锚固段长度不应小于4.0m.岩层锚索锚固段不宜大于10m。
理正深基坑使用说明

理正深基坑使用说明打开理正选择右侧的单元计算按钮,然后出现下边界面选择排桩支护设计一项,然后确认显示如下:然后开始数据输入:(可根据软件提示进行填写)基坑等级和基坑侧壁重要性系数可查下图嵌固深度可先不填写,等所有数据结束后再来桩间距是两桩之间间隔最多0.6m,如图:混凝土强度等级的选择,不明放坡信息坡度系数为放坡高宽比超载信息超载4种类型前2个均布荷载常用,后两个属于偏心荷载(不晓得什么情况用)若有作用深度,作用宽度,距坑边距就用第二个。
土层信息内侧降水最终深度和外侧水位深度2项数值一般是相同(无隔水的情况下),经验数值为基坑深度加深1.5米土层数根据实际填写,其他项一般不变这个表根据勘察报告填写,厚度用相关孔该层平均值,与锚固体摩擦阻力可查软件中的表,宜取小值。
水土一项中土用合算,砂、砾用分算。
计算m值可根据软件提供的公式计算,如图:支锚信息上图中画红圈的不用填写预加力可选择50-100,锚固体直径有150,160的(用哪个不晓得怎么选)锚固力调整系数和材料抗力调整系数都是1.00不用改。
其它项为自己设计。
来个规范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JGJ 120-991.锚杆上下排垂直间距不宜小于2.0m,水平间距不宜小于1.5m;2.锚杆锚固体上覆土层厚度不宜小于4.0m3.锚杆倾角宜为15°~25°,且不应大于45°下边是网上查来的预应力锚索布置经验:①土层锚索上下排间距不宜小于2.5m,水平不宜小于2.0m;岩层锚索间距宜采用3~6m;②锚索自由段伸入滑动面或潜在滑动面以外的长度不小于1m,自由锻长度不应小于4~5m;③锚固体上覆岩土体厚度不应小于5.0m,锚固段长度不应小于4.0m。
岩层锚索锚固段不宜大于10m。
④锚索与水平面的夹角以下倾为宜不大于35,一般15~25.出现上图,一般为0.500注意:每次调整锚索的间距,都要重新自动生成工况。
上述都完成后,回到基本信息点击嵌固深度后边的自动计算公式得出的数值为最小值,可根据实际适当加深嵌固深度可以开始计算啦~!出现如下窗口注意位移小于50mm,弯矩尽量小于200。
理正深基坑使用说明

6. 影响整体稳定安全系数 KS 的因素:①c、φ(最主要);②台宽、嵌固深度;③锚杆长度。 7. 土层信息中若需要根据经验填写重度及粘聚力,重度应取大一些,粘聚力应取小一些。 8. 锚索在土层中时:入射角可适当增大,使锚索长度变小(15°改为 20°) 9. 抗倾覆稳定性验算结果受刚度、选筋、m 值、锚杆间距影响。
页眉内容
共享知识 分享快乐
基坑侧壁 岩土体性质
软土 非软土
岩体
基坑工程复杂程度等级(建筑地基基础技术规范)
基坑深度(m)
复杂
中等
简单
h>10
6<h≤10
h≤6
h>14
10<h≤14
h≤10
h>18
12<h≤18
h≤12
嵌固深度可先不填写,等所有数据结束后再来 桩间距是两桩之间间隔最多 0.6m,如图:
0.60m 混凝土强度等级的选择,不明
共享知识 分享快乐 2. 锚杆锚固体上覆土层厚度不宜小于 4.0m 3. 锚杆倾角宜为 15°~25°,且不应大于 45°
下边是网上查来的
预应力锚索布置经验:①土层锚索上下排间距不宜小于 2.5m,水平不宜小于 2.0m;岩层锚索间距宜 采用 3~6m;②锚索自由段伸入滑动面或潜在滑动面以外的长度不小于 1m,自由锻长度不应小于 4~ 5m;③锚固体上覆岩土体厚度不应小于 5.0m,锚固段长度不应小于 4.0m。岩层锚索锚固段不宜大于
页眉内容
共享知识 分享快乐 可以开始计算啦~!
点计算按钮
这个界面可以按照上图填写,然后点开始 出现如下窗口
理正深基坑使用说明(经典)

理正深基坑使用说明打开理正选择右侧的单元计算按钮,然后出现下边界面点击小对话窗口中的增按钮,出现新增项目选用模板,如下图选择排桩支护设计一项,然后确认显示如下:然后开始数据输入:(可根据软件提示进行填写)基坑等级和基坑侧壁重要性系数可查下图基坑侧壁岩土体性质基坑深度(m)复杂中等简单软土h>10 6<h≤10 h≤6非软土h>14 10<h≤14 h≤10岩体h>18 12<h≤18 h≤12嵌固深度可先不填写,等所有数据结束后再来桩间距是两桩之间间隔最多0.6m,如图:混凝土强度等级的选择,不明0.60m放坡信息坡度系数为放坡高宽比超载信息超载4种类型前2个均布荷载常用,后两个属于偏心荷载(不晓得什么情况用)若有作用深度,作用宽度,距坑边距就用第二个。
土层信息内侧降水最终深度和外侧水位深度2项数值一般是相同(无隔水的情况下),经验数值为基坑深度加深1.5米土层数根据实际填写,其他项一般不变这个表根据勘察报告填写,厚度用相关孔该层平均值,与锚固体摩擦阻力可查软件中的表,宜取小值。
水土一项中土用合算,砂、砾用分算。
计算m值可根据软件提供的公式计算,如图:基坑底面位移量估计值经验选10mm,也可以根据实际选小。
点确定前注意区分水上水下。
支锚信息上图中画红圈的不用填写预加力可选择50-100,锚固体直径有150,160的(用哪个不晓得怎么选)锚固力调整系数和材料抗力调整系数都是1.00不用改。
其它项为自己设计。
来个规范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JGJ 120-991.锚杆上下排垂直间距不宜小于2.0m,水平间距不宜小于1.5m;2.锚杆锚固体上覆土层厚度不宜小于4.0m3.锚杆倾角宜为15°~25°,且不应大于45°下边是网上查来的预应力锚索布置经验:①土层锚索上下排间距不宜小于2.5m,水平不宜小于2.0m;岩层锚索间距宜采用3~6m;②锚索自由段伸入滑动面或潜在滑动面以外的长度不小于1m,自由锻长度不应小于4~5m;③锚固体上覆岩土体厚度不应小于5.0m,锚固段长度不应小于4.0m。
理正深基坑使用说明

理正深基坑使用说明打开理正点击小对话窗口中的增按钮,出现新增项目选用模板,如下图选择排桩支护设计项,然后确认显示如下:说甲隼畴垣宀计L4然后开始数据输入:(可根据软件提示进行填写)基坑等级和基坑侧壁重要性系数可查下图a^*i-B ±.E^.⅛更Ia 总卫丹力计■?TiS<≡K≡tMF15⅛Stt> J⅛J ∣J⅛-MSttMEiaSI≡^>il∣QLB≡tIβ⅛H⅛)io ωoKHif≡⅛)IQOT¾ET⅛B⅛)Q m柱直fi⅛)0.9DC«M£b)I.CTC 30ff⅛MUΞ¾QO扶・⅛Sħ⅞WΛ,T⅛衍"2)%严痒式3.1.3基坑支护结构设计应根据表3・L 3选用相应的侧壁安全等级及重要性系数。
注■有特殊耍求的建放基坑侧壁安全等级町m⅛具体悄况另存扁定•嵌固深度可先不填写,等所有数据结束后再来放坡信息超载信息若有作用深度,作用宽度,距坑边距就用第二个。
土层信息内侧降水最终深度和外侧水位深度 2项数值一般是相同(无隔水的情况下),经验数值为基坑深度加深1.5米土层数根据实际填写,其他项一般不变这个表根据勘察报告填写,厚度用相关孔该层平均值,与锚固体摩擦阻力可查软件中的表,宜取小 值。
水土一项中土用合算,砂、砾用分算。
计算m 值可根据软件提供的公式计算,如图:超载4种类型坡度系数为放坡高宽比I I I用口 求m 值 '≤'基坑底面位移量估计值亦10 mmm-丄(Q2φa-φ+c) a要计算m 值的土层为:"⅝ιmnm ∣rt ι≡∣"∣Ri ι≡ιr ι∣!≡rwι「所有土层I土层参数值取值: 林水上 厂水下确定基坑底面位移量估计值经验选10mm ,也可以根据实际选小。
点确定前注意区分水上水下。
3上图中画红圈的不用填写预加力可选择 50-100 ,锚固体直径有150,160的(用哪个不晓得怎么选) 锚固力调整系数和材料抗力调整系数都是1.00不用改。
理正深基坑使用说明书(经典)

出现上图,一般为 0.500 注意:每次调整锚索的间距,都要重新自动生成工况。 上述都完成后,回到基本信息 点击嵌固深度后边的自动计算公式
参数如上图,确定计算 得出的数值为最小值,可根据实际适当加深嵌固深度
可以开始计算啦~! 点计算按钮
这个界面可以按照上图填写,然后点开始 出现如下窗口 注意位移小于 50mm,弯矩尽量小于 200 点击下一工况 要逐个工况看完,然后点下一步
基坑底面位移量估计值经验选 10mm,也可以根据实际选小。点确定前注意区分水上水下。 支锚信息
上图中画红圈的不用填写 预加力可选择 50-100,锚固体直径有 150,160 的(用哪个不晓得怎么选) 锚固力调整系数和材料抗力调整系数都是 1.00 不用改。 其它项为自己设计。
来个规 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 JGJ 120-99
1. 锚杆上下排垂直间距不宜小于 2.0m,水平间距不宜小于 1.5m; 2. 锚杆锚固体上覆土层厚度不宜小于 4.0m
3. 锚杆倾角宜为 15°~25°,且不应大于 45°
下边是网上查来的
预应力锚索布置经验:①土层锚索上下排间距不宜小于 2.5m,水平不宜小于 2.0m;岩层锚索间距宜 采用 3~6m;②锚索自由段伸入滑动面或潜在滑动面以外的长度不小于 1m,自由锻长度不应小于 4~ 5m;③锚固体上覆岩土体厚度不应小于 5.0m,锚固段长度不应小于 4.0m。岩层锚索锚固段不宜大于 10m。④锚索与水平面的夹角以下倾为宜不大于 35,一般 15~25.
然后显示如下图:
选择力计算方法中:悬臂、单支点选经典法;多支点选弹性法。 然后点桩选筋计算
图中带圈的一项尽量改为 XD18,或 XD20 的形式。修改完成后点返回,然后下一步。显示如下图
理正深基坑使用说明

理正深基坑使用说明打开理正选择右侧的单元计算按钮,然后出现下边界面点击小对话窗口中的增按钮,出现新增项目选用模板,如下图选择排桩支护设计一项,然后确认显示如下:然后开始数据输入:(可根据软件提示进行填写)基坑等级和基坑侧壁重要性系数可查下图基坑工程复杂程度等级(建筑地基基础技术规范)基坑侧壁岩土体性质基坑深度(m)复杂中等简单软土h>10 6<h≤10h≤6非软土h>1410<h≤14h≤10岩体h>1812<h≤18h≤12嵌固深度可先不填写,等所有数据结束后再来桩间距是两桩之间间隔最多,如图:混凝土强度等级的选择,不明放坡信息坡度系数为放坡高宽比超载信息超载4种类型前2个均布荷载常用,后两个属于偏心荷载(不晓得什么情况用)若有作用深度,作用宽度,距坑边距就用第二个。
土层信息内侧降水最终深度和外侧水位深度2项数值一般是相同(无隔水的情况下),经验数值为基坑深度加深米土层数根据实际填写,其他项一般不变这个表根据勘察报告填写,厚度用相关孔该层平均值,与锚固体摩擦阻力可查软件中的表,宜取小值。
水土一项中土用合算,砂、砾用分算。
计算m值可根据软件提供的公式计算,如图:基坑底面位移量估计值经验选10mm,也可以根据实际选小。
点确定前注意区分水上水下。
支锚信息上图中画红圈的不用填写预加力可选择50-100,锚固体直径有150,160的(用哪个不晓得怎么选)锚固力调整系数和材料抗力调整系数都是不用改。
其它项为自己设计。
来个规范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JGJ 120-991.锚杆上下排垂直间距不宜小于,水平间距不宜小于;2.锚杆锚固体上覆土层厚度不宜小于3.锚杆倾角宜为15°~25°,且不应大于45°下边是网上查来的预应力锚索布置经验:①土层锚索上下排间距不宜小于,水平不宜小于;岩层锚索间距宜采用3~6m;②锚索自由段伸入滑动面或潜在滑动面以外的长度不小于1m,自由锻长度不应小于4~5m;③锚固体上覆岩土体厚度不应小于,锚固段长度不应小于。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理正深基坑
使用说明
打开理正
选择右侧的单元计算按钮,然后出现下边界面
点击小对话窗口中的增按钮,出现新增项目选用模板,如下图
选择排桩支护设计一项,然后确认显示如下:
然后开始数据输入:(可根据软件提示进行填写)基坑等级和基坑侧壁重要性系数可查下图
基坑侧壁岩土体性质
基坑深度(m)
复杂中等简单
软土h>10 6<h≤10 h≤6
非软土h>14 10<h≤14 h≤10
岩体h>18 12<h≤18 h≤12
嵌固深度可先不填写,等所有数据结束后再来
桩间距是两桩之间间隔最多0.6m,如图:
混凝土强度等级的选择,不明
0.60m
放坡信息
坡度系数为放坡高宽比
超载信息
超载4种类型
前2个均布荷载常用,后两个属于偏心荷载(不晓得什么情况用)
若有作用深度,作用宽度,距坑边距就用第二个。
土层信息
内侧降水最终深度和外侧水位深度2项数值一般是相同(无隔水的情况下),经验数值为基坑深度加深1.5米
土层数根据实际填写,其他项一般不变
这个表根据勘察报告填写,厚度用相关孔该层平均值,与锚固体摩擦阻力可查软件中的表,宜取小值。
水土一项中土用合算,砂、砾用分算。
计算m值可根据软件提供的公式计算,如图:
基坑底面位移量估计值经验选10mm,也可以根据实际选小。
点确定前注意区分水上水下。
支锚信息
上图中画红圈的不用填写
预加力可选择50-100,锚固体直径有150,160的(用哪个不晓得怎么选)
锚固力调整系数和材料抗力调整系数都是1.00不用改。
其它项为自己设计。
来个规范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JGJ 120-99
1.锚杆上下排垂直间距不宜小于
2.0m,水平间距不宜小于1.5m;
2.锚杆锚固体上覆土层厚度不宜小于4.0m
3.锚杆倾角宜为15°~25°,且不应大于45°
下边是网上查来的
预应力锚索布置经验:①土层锚索上下排间距不宜小于2.5m,水平不宜小于2.0m;岩层锚索间距宜采用3~6m;②锚索自由段伸入滑动面或潜在滑动面以外的长度不小于1m,自由锻长度不应小于4~5m;③锚固体上覆岩土体厚度不应小于5.0m,锚固段长度不应小于4.0m。
岩层锚索锚固段不宜大于10m。
④锚索与水平面的夹角以下倾为宜不大于35,一般15~25.
全部输入完成后可点击自动生成工况,显示如下
出现上图,一般为0.500
注意:每次调整锚索的间距,都要重新自动生成工况。
上述都完成后,回到基本信息
点击嵌固深度后边的自动计算公式
参数如上图,确定计算
~!
点计算按钮
这个界面可以按照上图填写,然后点开始
出现如下窗口
,弯矩尽量小于
点击下一工况要逐个工况看完,然后点下一步
然后显示如下图:
选择内力计算方法中:悬臂、单支点选经典法;多支点选弹性法。
然后点桩选筋计算
图中带圈的一项尽量改为XD18,或XD20的形式。
修改完成后点返回,然后下一步。
显示如下图
锚索材料强度设计值改为1320
下边的钢筋或钢绞线配筋中,改成如图所示,后便必须是15.2 单根钢绞线锚索拉力应小于180KN,2根360,3根540.
以上内容改好后点应用刚度计算结果,显示如下,选是
然后点下一步就会进入自动计算,结果如下所示:
拉到下边,注意下整体稳定验算
然后看抗倾覆稳定性验算,满足规范要求就成。
以上为全部程序,那部分不合格就回去调,反复计算
下边来点经验滴
1.与嵌固深度有关的因素是:锚杆深度、间距、道数。
2.杂填土厚的情况下可以提高锚索,以减小弯矩。
3.影响位移的因素是桩径、桩距。
4.预应力小于锚索内力设计值的65%,土里小一些,砂子大一些。
增加预应力可以减少锚索长度。
5.锚索内力实用值的经验数值:土300,砂400,砾500,圆砾600.
6.影响整体稳定安全系数K S的因素:①c、φ(最主要);②台宽、嵌固深度;③锚杆长度。
7.土层信息中若需要根据经验填写重度及粘聚力,重度应取大一些,粘聚力应取小一些。
8.锚索在土层中时:入射角可适当增大,使锚索长度变小(15°改为20°)
9.抗倾覆稳定性验算结果受刚度、选筋、m值、锚杆间距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