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狼《主题阅读材料》
刘德原 微案例《狼》案例分析

《狼》案例分析一教学设计《狼》人教版初一语文下册第五单元的一篇文言文,记叙了两只狡猾的狼“聪明反被聪明误”双双毙命于屠户的刀下的过程。
文章篇幅短小,结构紧凑,情节曲折,语言简洁生动。
学习本文,要进一步指导学生多形式,多角度的诵读课文,以进一步增强文言语感,并积累一批新的文言词语。
并能够对故事有自己的感悟,做出积极的评价。
根据以上分析,我把教学目标设计如下:知识目标:1.理解、积累文中“顾、犬坐、洞、隧、意、弛”等词语的意义和用法;了解一词多义现象。
2.顺畅诵读。
能力目标:1.生动形象地复述故事情节,领悟课文意味深长的寓意。
2.揣摩语言,体会文章的情味,培养阅读文言文的能力。
德育目标:认识狼的贪婪、凶狠和狡猾的本性,懂得对待像狼一样的恶势力,必须敢于斗争,善于斗争,才能取得胜利。
●教学重点:积累文言实词,了解本文曲折紧张的情节发展。
●教学难点:联系生活体验,就文中两只狡猾的狼的下场积极发表见解。
故事本事情节曲折生动,学生很感兴趣,对狼的狡猾会有所认识,但是作为一篇寓言式的故事,能否从中悟出一些道理来,也是学习这篇课文目标。
而这,对初一小学生来说,是有些难度的,所以作为难点对待。
●教学方法:1.诵读法。
本文篇幅短小,情节引人入胜,脉络清晰,叙事和评论颇能显示蒲松龄的风格,易于熟读成诵。
引导学生充分诵读,培养文言语感,积累语言材料,体会文章的情味。
2.探究发现法。
引导学生运用探究性的学习方式,主动品味内容的精妙,体会发现的乐趣,培养创新精神。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课时安排:一课时一、导入新课。
说出带“狼”的成语。
教师总结:的确,狼历来是狡诈、残忍、贪婪的代名词,以谈狐说鬼著称的《聊斋志异》中就记录了有关屠户与狼斗智斗勇的三则故事。
今天,我们就一同走进短小生动又意味深远的寓言故事,去感受一屠杀两狼的智勇。
(板书文题)二、多媒体介绍蒲松龄与《聊斋志异》。
三、学习新课。
主题活动板块一:精细的认读。
1借助注释和工具书扫清文字障碍,理解全文大意。
七年级语文下:《狼》教学设计教学教案

重点和难点解析
一、教学目标:
二、教学内容:
三、教学步骤:
四、教学评价:
五、课后作业:
六、教学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略:
七、教学资源:
八、教学活动:
九、教学反馈:
十、教学改进:
重点和难点解析:教学改进的措施是否能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如何通过调整教学内容和方式,提高教学效果。
4. 修辞手法和表达方式: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方式,让学生了解并学会运用。
三、教学步骤:
1. 导入: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的学习内容,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 课文朗读:让学生朗读课文,注意语气、节奏和情感的表达,教师进行指导和反馈。
3. 生词和短语:列出课文中的生词和短语,进行解释和例句展示,让学生进行记忆和理解。
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兴趣和热爱。
引导学生正确对待生活中的困难和挑战,培养坚强的意志力。
培养学生对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观念。
二、教学内容:
1. 课文朗读:让学生朗读课文,注意语气、节奏和情感的表达。
2. 生词和短语:列出课文中的生词和短语,进行解释和例句展示,让学生进行记忆和理解。
3. 课文理解:通过问题讨论和答案分享,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的内容和主题。
2. 案例分析:以狼为例,让学生了解其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引导学生正确对待野生动物,培养其关爱自然的意识。
3. 分组合作:将学生分成小组,进行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七、教学资源:
1. 课文文本:《狼》原文及其注释。
2. 多媒体课件:狼的图片、视频等资料,用于辅助教学。
语文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群文阅读 借事说理之狼三则.《狼》

3、对比阅读,赏析狼与屠户的形象,体会文章借事说 理的写法。
知识竞答
《狼》选自《聊斋志异》 ,原文共三则,作者 蒲松龄 , 字 留仙 ,号 柳泉居士,世称 聊斋先生 ,山东 淄川人, 清 代文学家,小说家,著有短篇 文言小说集 《聊斋志异》 。 书房 “记述” “聊斋”是他 的名称, “志”是 的 奇异的故事 意思,“异”是 。
背景链接
蒲松龄因科举失利,混迹于社会底层,他同情 人民的疾苦,憎恶贪官污吏等恶势力。他的作 品通过狐狼鬼怪,批判当时社会的黑暗、官 场的腐败、科举制度的腐朽,作品的艺术成 就很高。
“写鬼写妖高人一等, 刺贪刺虐入木三分。”
对比阅读
学习《狼一》《狼三》
比较分析
1、狼二死于黠,狼一、狼三又因何而死呢?试分析,并 说出理由。 2、这两只狼的下场给了你怎样的启示?(发散思维)
狼选自原文共三则作者山东淄川人代文学家小说家著有短篇文言小说集聊斋是他的名称聊斋志异蒲松龄柳泉居士聊斋先生聊斋志异书房记述奇异的故事单篇阅读学习课文狼读懂故事一读课文讲述故事多角度梳理情节从屠户角度
群 文 阅 读
借 事 说 理 之 狼 三 则
பைடு நூலகம்
【学习目标】
1、掌握蒲松龄及《聊斋志异》的有关文学知识。 2、朗读课文,读懂文意。
单篇阅读
学习课文《狼》
读懂故事
一、读课文,讲述故事,多角度梳理情节 从屠户角度: 遇狼---惧狼---御狼---杀狼 从狼角度: 缀行---穷追---逼人---被杀
赏析形象
1、一个字概括狼的形象
2、一个字概括屠户的形象 (主要是通过 描写、 来的。)
描写手法表现出
探讨主题 体会寓意
1、这个故事给了你怎样的启示?
《狼》阅读练习 七年级语文教案PPT模板下载

(2)理解文意,积累 文言词汇。
(1)注重朗读,紧扣 情节,培养学生丰
富的...
(3)培养学生阅读文 言文的兴趣和能力。
(1)朗读:能准 1
确、流畅、有 节奏、有感情...
(2)识记:解释 2
课文中的重点 实词,识记、...
3
(3)理解:把握 课文“遇
狼”“惧
狼”“御...
4
(4)探究:人狼 搏斗主客观因
素及课文寓
意...
5 (5)拓展:积累
与狼有关的成 语;进行课文...
二、学情分析:
2、请替换自己的 演示内容
1、请替换自己的 演示内容
3、请替换自己的 演示内容
三、教法设想:
2.依据注释熟读课 文,理解文意,画
出疑问...
1.搜集作家作品资 料。
3.收集有关“狼” 字的成语。
四、教学思路:
2.拓展能力, 评价式阅读。 要求学生各 抒己...
(1)、请替换自己 的演示内容
(2)、请替换自己 的演示内容
(3)、请替换自己 的演示内容
(4)、请替换自己 的演示内容
2.用现代汉语写出 文中画线句的意思:
1.解释下列句中加 线的词:
3.试比较两篇文章 的不同点:
六、可视性文字材料:(板书)
06
六、可视性文字材料: (板书)
一、关于教材:
1.教学课文:语文七 年级下册第六单元课
文...
2.教学目标:
3.教学重点: 4.教学内容:
(1)、请替 换自己的演 示内容
(2)、请替 换自己的演 示内容
(1)根据课文故事性 强的特点,准确、形
象...
(2)理解文意,积累 文言词汇。
七年级语文(下册)文言文阅读题系列之《狼》(附答案)

七年级语文(下册)文言文阅读题系列之《狼》(附答案)①The meat in the basket was all gone。
only bones left。
②The two wolves followed him from a distance。
③The two wolves kept running side by side as if nothing had happened even though the bones were all gone。
④The butcher was in great danger。
XXX⑤He looked around and saw a wheat field。
where the owner had piled up a heap of firewood and covered it with straw。
⑥He ran to hide under the straw heap。
holding his knife。
⑦He put down the basket and held his knife。
⑧The wolf XXX't dare to come forward。
just stared at him。
⑨One XXX。
XXX in front of him。
⑩After a while。
the wolf seemed to close its XXXXXX off the wolf's head with his knife。
and then killed itwith several more blows。
⑫Another wolf was hiding in the heap of firewood。
XXX。
⑬Only XXXXXX it too。
⑮It turned out that the first wolf was XXX。
蒲松龄《狼》阅读题的答案4篇

蒲松龄《狼》阅读题的答案4篇蒲松龄《狼》阅读题的答案篇一一、教材依据本节课选自人民教育出版社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七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第30课)。
二、设计思路教材分析:本文选自《聊斋志异》中《狼三则》的第二则,是清朝作家蒲松龄写的一篇笔记体小说。
叙述了两只狼与一个屠户场较量,狡诈的狼想吃掉屠户,却最终双双毙命于屠户刀下的故事。
本文篇幅短小,结构紧凑,情节曲折,语言简练生动。
随着情节的波澜起伏,生动的表现了狼的贪婪、凶狠和狡诈的本性和屠夫勇敢机智的斗争精神。
设计理念:学生初学文言文,对文言知识缺少足够的字词积累,但本文篇幅较短,内容并不难懂,因此授课中决定遵循文言文学习的一般规律和学生认知的一般规律,通过四读(一读读准字音、二读读出节奏、三读读懂内容、四读读出情感)的方式,使文言文的语言学习融入到思想情境的感知中,一步一步地引导学生自己进入学习的领域,从自己的学习实践中逐步掌握文言文阅读的基本方法。
三、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研读文本、理解重点虚词“之”;通过探讨问题,深入理解文意,领悟狼的狡猾与屠户的勇敢、机智;方法与途径:通过自主研读、合作探究的方式理解文意;情感与评价:通过诵读,感受故事情节的艺术魅力;通过研读课文,懂得在生活中,对待邪恶势力,不光要敢于斗争,而且要运用智慧,善于斗争;现代教学手段的运用:多媒体课件四、教学重点通过理解重点字、词、句理解课文的寓意;紧扣情节,培养丰富的想象力。
五、教学难点对文章主旨的探究、领悟、理解。
六、教学准备制作“四步十二法”导学案;制作多媒体课件;学生完成“四步研读预习表”上的内容(常识研读——作家作品、写作背景、文体;文本研读——生字新词、情节研读、基本结构、文章主旨;艺术研读——立意、选材、结构、表现手法;生活研读——自己的启示与感悟)。
七、教学过程(一)自主学习导入示标:出示幻灯片,学生观看狼的图片及解释,猜出成语。
(形容大声哭叫、声音凄厉——鬼哭狼嚎比喻把坏人或敌人引入内部——引狼入室比喻凶暴的人居心狠毒、习性难改——狼子野心四处都是报警的烟火,指边疆不平静——狼烟四起形容心肠像狼和狗一样凶恶狠毒——狼心狗肺)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内容就和这几个成语的主角有关,请同学们大声说出今天的课题——《狼》预习共享:结合自己的预习情况,完成自主学习部分的内容:1、《狼》的作者蒲松龄 ,字留仙,一字剑臣,别号:柳泉居士世称聊斋先生,清朝文学家,我们曾学过其文章《山市》。
广东省文汇中学七级语文下册《狼》复习

《狼》
一.整体把握
本文叙述屠户与狼斗争的故事,揭露了狼的本性,赞扬了屠
户。
它告诉人们:对待像狼一样的恶势力,不能幻想妥协,必须敢于斗争,善于斗争,才能取得胜利。
二.解释加点词的含义答案
1.止.有剩骨止:
2.顾.野有麦场。
顾:
3.苫蔽
..成丘苫蔽:
4.一狼径去,其一犬坐
..于前。
犬坐:
5.一狼洞.其中。
洞:
6.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意:。
隧:。
7乃悟前狼假寐
..假寐:。
8.意.暇甚。
意:。
暇:
9.恐前后受其敌.敌:。
10.止.增笑耳.止:。
耳:。
11、缀行甚远缀:
12、一狼仍从从: 13、两狼之并驱如故故:
14、屠大窘窘:
15、场主积薪其中积薪:
16、弛担持刀弛:
17、眈眈相向瞪眼朝着屠户。
眈眈:
18、目似瞑瞑:
19、狼亦黠矣黠:
三.译句
1.两狼之并驱如故
2.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
3.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
4.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只增笑耳。
5、目似瞑,意暇甚
6、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初中记叙文阅读】《狼》蒲松龄课件重点知识阅读答案

【初中记叙文阅读】《狼》蒲松龄课件重点知识阅读答案【初中记叙文阅读】《狼》蒲松龄课件、重点知识、阅读答案[基本积累]一、通假字:止有剩骨(“止”通“只”,只有)二、词的积累①重点词语停止剩下的骨头(“停止”通过“仅”,仅)长距离悬挂(密切跟踪)屠宰恐惧和扔骨头(恐惧、恐惧、使用)两狼之并驱如故(一起)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困窘,处境危急)古冶有一个小麦农场(往旁边看)。
农场的主人积累工资,其中(木柴和草)被覆盖在一座小山上(被覆盖和遮蔽)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倚,靠。
弛,卸下)眈眈相向(注视的样子)一狼径去(离开)一只狗坐在前面(像狗一样)闭着眼睛,意思是休闲(闭上,闭上。
休闲,空间)和屠宰(突然)又数刀毙之(杀死)一狼洞其中(打洞)意将遂入以攻起后也(打算)停止暴露臀部尾巴(屁股),从背部切断大腿(大腿)。
在你意识到它被用来引诱敌人之前,这是狼的错误睡眠(睡眠)狼亦黠矣(狡猾)禽兽之变诈几何哉(作假,睡觉)只增笑耳(罢了)② 灵活使用词类名词作状语:在“坐着的狗”的副词中,“坐着的狗”的意思是“坐着的狗”。
动词作名词:2.“屠”是“一屠万龟”中的一个动词,在这里用作名词,意思是“屠夫”。
名词作动词:3.“一个狼洞”中的“洞”是一个名词,在这里用作动词,意思是“洞”。
4.“恐前后受其敌”中“敌”是名词,这里作动词,“攻击,胁迫”的意思。
5.“一江遂”中的“遂”是一个名词,在这里用作动词,意思是“钻孔”。
6.“狼不敢前”中“前”为名词,这里作动词,“上前”的意思。
动词使役动词:7.“又数刀毙之”中“毙”是不及物动词,这里作使动动词,“毙之”即“使之毙”。
③ 多义词止:1.止有剩骨(副词,只有)2.一狼得骨止(动词,停止)敌人:1.害怕在攻击前后受到攻击(动词,敌意,在文中表示胁迫和攻击)2.掩护引诱敌人(名词,敌人)之:1.久之(补充音节,无义)2.禽兽之变诈几何哉(助词,的)(狼的代词)两个狼的结合像以前一样赶走(助词,取消主谓句的独立性,未翻译)意:1.意暇甚(名词,神情、态度)2.意将遂入以攻起后也(动词,企图,打算)前面:1一条狗坐在前面(名词,前面)2狼不敢上前(动词,上前)恐:1.恐前后受其敌(动词,担心)2.不治将恐深(动词,恐怕)1.敌人前后的恐惧(代名词,他们,指狼)2.农场主的累积工资(代名词,小麦农场)3.屠乃奔倚其下(代词,柴草)4.其一犬坐于前(代词,其中的)5.伊江随后进入攻击后业(代名词,指屠夫)以:1.意将遂入以攻起后也(连词,表示目的,可译为“来”)2.盖以诱敌(介词,用)④ 古今同义词止增笑耳(古义:古文言文出现在句尾时,通常解释为“罢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七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狼》主题阅读材料
学习目标
语文要素:积累文言词汇,了解狼的特点,理解故事寓意;
人文主题:学会辩证看待事物。
阅读篇目:
《狼》(其一)蒲松龄
《狼》(其三)蒲松龄
《母狼的智慧》毕淑敏
推荐阅读:
《狼图腾》姜戎
《狼》(其一)
——[清]蒲松龄
有屠人货肉归,日已暮,欻(xū,忽然)一狼来,瞰担上肉,似甚垂涎,随尾行数里。
屠惧,示之以刃,(狼)少却;及走,(狼)又从之。
屠思狼所欲肉者,不如悬诸树而(明)早取之。
遂钩肉,翘足挂树间,示以空担。
狼乃止。
屠归。
昧爽(拂晓)往取肉,遥望树上悬巨物,似人缢
死状,大骇。
逡巡(疑虑徘徊)近视,则死狼也。
仰首细审,见狼口中含肉,钩刺狼腭,如鱼吞饵。
时狼皮价昂,直(价值)十余金,屠小裕焉。
缘木求鱼,狼则罹(遭遇)之,是可笑也。
译文:
从前,有个屠夫卖肉回来,天色已经晚了。
就在这时,突然出现了一匹狼。
狼不断的窥视着屠夫带着的肉,嘴里的口水似乎都快要流出来了,就这样尾随着屠夫走了好几里路。
屠夫感到很害怕,于是就拿着屠刀在狼的面前晃了晃,想把狼吓跑。
狼看见了屠刀,一开始被吓了一下,往后退了几步,可是等到屠夫转过身来继续朝前走的时候,狼又跟了上来。
于是屠夫就想,狼想要的是我买的肉,(并不是要伤害我),不如把肉挂在树上(这样狼就够不着了)等明天早上(狼走了)再来取肉。
于是屠夫就把肉挂在钩子上,垫起脚尖把(带肉的钩子)挂在树上,然后把空担子拿给狼看了看。
就这样,狼就停下来不再跟着屠夫了。
屠夫就(安全地)回家了。
第二天拂晓,屠夫前去(昨天挂肉的地方)取肉,远远的就看见树上挂着一个巨大的东西,就好像一个吊死在树上的人,于是感到非常害怕。
(屠夫因为害怕)焦虑的在(树)的四周徘徊着向树靠近,等走到近前一看,原来(树上悬挂着的)是一条死狼。
(屠夫)抬起头来仔细观查发现,狼的嘴里含着肉,刮肉的钩子已经刺穿了狼的下颚,那个形状就好像鱼儿咬住了鱼饵。
当时市场上狼皮非常昂贵,一张狼皮价值十几两黄金呢。
于是由于屠夫的到了这张狼皮,发了一笔小财。
《狼》(其三)
——[清]蒲松龄
一屠暮行,为狼所逼。
道傍有夜耕所遗行室,奔入伏焉。
狼自苫中探爪入。
屠急捉之,令不可去。
顾无计可以死之。
惟有小刀不盈寸,遂割破爪下皮,以吹豕之法吹之。
极力吹移时,觉狼不甚动,方缚以带。
出视,则狼胀如牛,股直流不能屈,口张不得合。
遂负之以归。
非屠,乌能作此谋也!
三事皆出于屠;则屠人之残,杀狼亦可用也。
译文:
有一个屠夫,晚间走在路上,被狼紧紧地追赶着。
路旁有个农民留下的地窝棚,他就跑进去藏在里面。
恶狼从苫房的草帘中伸进一只爪子。
屠夫急忙抓住它,不让它抽出去。
但是没有办法可以杀死它。
只有一把不到一寸长的小刀子,就用它割破爪子下面的狼皮,用吹猪的方法往里吹气。
极力吹了一会儿,觉得狼不怎么动弹了,才用带子扎上了吹气口。
出去一看,只见狼浑身膨胀,活像一头牛。
四条腿直挺挺地不能回弯儿,张着大嘴无法闭上,就把它背回去了。
不是屠夫,谁有这个办法呢?
三个故事都出在屠夫身上;可见屠夫的残忍,杀狼还是可用的。
母狼的智慧
毕淑敏
⑴“仅次于人的聪明的动物,是狼,是北方的狼。
南方的狼是什么样,我不知道。
不知道的事不瞎说,我只知道北方的狼。
”
⑵一位老猎人,在大兴安岭蜂蜜般的黏稠的篝火旁,对我说。
猎人是个渐渐消亡的职业,他不再打猎,成了护林员。
⑶我说:“不对。
是大猩猩。
大猩猩有表情,会使用简单的工具,甚至能在互联网上用特殊的语言与人交流。
”
⑷“我没见过大猩猩,也不知道互联网是什么东西。
我只见过狼。
沙漠和森林交界地方的狼,最聪明。
那是我年轻的时候啦……”老猎人舒展胸膛,好像恢复了当年的神勇。
⑸“狼带着小狼过河,怎么办呢?要是只有一只小狼,它会把它叼在嘴里。
若有好几只,它不放心一只只带过去,怕它在河里游的时候,留在岸边的子女会出什么事。
于是,狼就咬死一只动物,把那动物的胃吹足了气,再用牙齿牢牢紧住蒂处,让它胀鼓鼓的好似一只皮筏。
它把所有的小狼背负在身上,借着那救生圈的浮力,全家过河。
”
⑹“有一次,我追捕一只带有两只小崽的母狼。
它跑得不快,因为小狼脚力不健。
我和狼的距离渐渐缩短,狼妈妈转头向一座巨大的沙丘爬去。
我很吃惊。
通常狼在危机时,会在草木旺盛处兜圈子,借复杂地形伺机脱逃。
如果爬向沙坡,狼虽然爬得快,好像比人占便宜,但人一旦爬上山坡,就一览无余,狼就再也跑不了。
”
⑺“这是一只奇怪的狼,也许它昏了头。
我这样想着,一步一滑爬上了高高的沙丘。
果然看得很清楚,狼在飞快逃向远方。
我下坡去追,突然发现小狼不见
了。
当时顾不得多想,拼命追下去。
那是我平生见过的跑得最快的一只狼,不知它从哪儿来的那么大的力气,像贴着地皮的一支黑箭。
追到太阳下山,才将它击毙,累得我几乎吐了血。
”
⑻“我把狼皮剥下来,挑在枪尖上往回走。
一边走一边想,真是一只不可思议的狼,它为什么如此犯忌呢?那两只小狼到哪里去了呢?已经快走回家了,我决定再回到那个沙丘看看。
快半夜才到,天气冷极了,惨白的月光下,沙丘好似一座银子筑成的坟,毫无动静。
我想真是多此一举,那不过是一只傻狼罢了。
正打算走,突然看到一个隐蔽的凹陷处,像白色的烛光一样,悠悠地升起两道青烟。
”
⑼“我跑过去,看到一大堆干骆驼粪。
白气正从中冒出来。
我轻轻扒开,看到白天失踪了的两只小狼,正在温暖的驼粪下均匀地喘着气,做着离开妈妈后的第一个好梦。
地上有狼尾巴轻轻扫过的痕迹,活儿干得很巧妙,在白天居然瞒过了我这个老猎人的眼睛。
”
⑽“那只母狼,为了保护它的幼崽,先是用爬坡延迟了我的速度,赢得了掩藏儿女的时间。
又从容地用自己的尾巴抹平痕迹,并用全力向相反的方向奔跑,以一死换回孩子的生存。
”
心灵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