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高中历史必修二专题:一专题整合含答案

合集下载

2018届高考历史选考(2)全套(浙江高考24份含答案)(18)

2018届高考历史选考(2)全套(浙江高考24份含答案)(18)
额过小”等信息可知,中国当时处于严重的通货膨胀之中,结合所学知识可 知此时应该是官僚资本趁机不断扩张而不是萎缩,B项符合题意。A、C、
D三项符合材料,但不符合题意,故排除。 B
解析
关闭
答案
模块七
考点一 考点二
专题二
近代民族工业的进一步发展和社会生活的变迁
专题总结
必修主干整合
-11-
3.(2016· 10月浙江选考节选)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辛亥革命后的十年间,上海的商业服务业网点遍布全市,密 度和广度在全国首屈一指,商业行业应有尽有,无所不包,成为中外 闻名的“万商之海”。根据海关进出口统计数据,从1912年到1921年, 上海的进出口净值从3.6亿关两增至6亿关两,十年间的平均比重占 同期全国总额的40%以上。据《新青年》调查,上海开办的工厂数 量逐年上升,到1919年,上海有各类工厂2 291家,工人达18.148 5万 人,加上从事交通运输行业的工人11.625万人,上海工人总数已近30 万人,而同期全国工人总数约56万人。 ——据《上海通史》等整理 上海是近代崛起的工商业城市,其经济举足轻重。根据材料,概括 指出上海工商业经济发展的特点。
模块七
考点一 考点二
专题二
近代民族工业的进一步发展和社会生活的变迁
专题总结
必修主干整合
-18-
真题回放 1.(2017· 4月浙江选考)20世纪初,《复报》登载了学生编的新歌:“世 界新,男女重平等,文明国,自由结婚乐。我中华,旧俗直堪嗟,抑女权, 九州铸铁错。”后《大公报》《申报》等相继刊载。这一现象反 关闭 映了( ) 本题考查近代以来中国主要社会习俗的变化。依据材料可得出新歌主张 A.婚姻自由成为普遍时尚 B.民生主义影响巨大 婚姻自由,男女平等,批判重男轻女的思想,并通过媒体传播开来,在一定程 C.婚俗中西合璧土洋结合 D.婚嫁旧俗受到冲击

201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新课标Ⅱ卷)历史

201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新课标Ⅱ卷)历史

201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新课标Ⅱ卷)历史一、选择题:本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据《史记》记载,商汤见野外有人捕猎鸟兽,张设的罗网四面密实,认为这样便将鸟兽杀绝了,“乃去其三面”,因此获得诸侯的拥护,最终推翻夏桀,创立商朝,这一记载意在说明()A.商汤成功缘于他的仁德之心B.捕猎是夏商时主要经济活动C.商朝已经注重生态环境保护D.资源争夺是夏商更替的主因解析:商汤认为野外捕鸟之人设的四面密实的网会将鸟兽杀绝,所以采取了“去其三面”的做法,这表面看是对鸟兽的仁慈,不赶尽杀绝,实际上《史记》的作者司马迁有意在说商汤能够建立商朝是其仁德的结果,故选A;夏商时期我国华夏族居民大多已经过上定居的生活,所以农耕应该是主要的经济活动,故B不符合史实;保护生态环境不是题目的主旨,而且题干没有说到商朝建立之后的事情,故排除C;题干提到的是商汤的举动与夏商更替的关系,而不是资源争夺,故排除D。

答案:A2.西汉文景时期,粮食增产,粮价极低。

国家收取的实物田租很少甚至免除,但百姓必须把粮食换成钱币,缴纳较高税额的人头税。

富商大贾趁机操纵物价,放高利贷,加剧了土地兼并、农户流亡,这反映出当时()A.重农抑商政策未能实行B.自耕农经济发展受阻C.粮价低抑制了生产热情D.富商大贾操纵税收解析:西汉文景时期,百姓的田租很轻,但是人头税重,而且在粮价极低的情况下,还要把粮食换做钱币来交税,富商大贾再趁机操纵物价,放高利贷,这就意味着百姓负担沉重,有可能因此而倾家荡产,再结合题干信息“加剧了土地兼并、农户流亡”可知,这反映了当时自耕农经济发展难以为继,故选B;汉代推行重农抑商政策,故排除A;材料主旨是农民负担沉重,C项与材料主旨不符;税收多少及其形式是由政府确定的,且材料信息说的是“富商大贾趁机操纵物价”,故排除D。

答案:B3.武则天时期,将中书、门下二省名称分别改为凤阁、鸾台,通过加授“同凤阁鸾台平章事”头衔,使低品阶官员得以与凤阁、鸾台长官共同议政,宰相数量大增,且更替频繁。

2017-2018学年高中历史必修二人民版专题:二 专题整合 Word版含答案

2017-2018学年高中历史必修二人民版专题:二 专题整合 Word版含答案

专题整合(一)知识结构认读[认读要领]一大核心:近代中国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三座大山:封建主义、帝国主义、官僚资本主义五大阶段:产生、初步发展、短暂春天、短暂发展、日益萎缩两大命运:在夹缝中求生存、在斗争中求发展(二)重大历史线索1.鸦片战争后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限制性选择题【题型解读】1.从选择的素材看:形式多样、丰富多彩,多以文字材料、图片及图表形式呈现,当中包含历史事件、人物等内容。

2.从选择的条件看:具有较强的限制性条件,这种限制性条件主要表现为对时间、频率、大小、多少、秩序、长短、程度等的限定。

【典型例题】《中美友好通商航海条约》对中国哪一阶级的打击最大、最直接()A.农民阶级B.民族资产阶级C.官僚资产阶级D.手工业者【技法攻略】析题干——《中美友好通商航海条约》签订的结果是使美国获得了在华特权,因此美国商品大量涌入中国市场,题干要求选出对中国打击最大、最直接的阶级。

挖寓意——美国大量商品涌入中国势必会直接影响民族工业生产出的商品销售。

析选项——农民阶级会受到影响但不是最大,故排除A;民族资产阶级所受打击最大、最直接,故B项正确;C项官僚资产阶级所受打击不是最大;D项手工业者虽然受到影响,但不是最直接,也不是最大。

明答案——美国凭借此条约独霸中国市场因而对民族资产阶级打击最大、最直接,故选B。

【针对训练】1.一位老人回忆说,在20世纪40年代后半期,县城的一些店铺,只要挂起“美孚火水油(煤油)代理处”的招牌,各路兵勇就不敢进店勒索,此招牌有秦琼、尉迟恭的作用。

此事从本质上反映了() A.抗日战争时期国民党军的敲诈勒索B.为了自保,小店铺都挂起洋代办招牌C.列强势力在中国较为强大D.小店铺迷信贴门神解析:本题材料表明兵勇恶霸不敢随便冒犯外国代办,这从本质上说明了当时列强在华势力的强大。

答案:C2.钱理群《天地玄黄》记载某民国杂志刊登的一则“小品”:“法币满地,深可没胫,行人往来践踏,绝无俯身拾之者,谓之‘路不拾遗’,谁曰不宜!”小品所反映的“路不拾遗”情景最有可能出现在()A.北洋军阀统治时期B.抗日战争时期C.国共十年对峙时期D.解放战争时期解析: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民国杂志”“法币满地”和所学史实判断,这应该属于国统区为了进行反共反人民的内战滥发纸币、造成严重的通货膨胀。

2018年高考真题全国2卷历史Word版含解析

2018年高考真题全国2卷历史Word版含解析

2018年高考真题全国2卷历史Word版含解析C.国家财政困难,需要加强财政收入D.政府对商业资本的控制力不足答案】D解析】题干提到了西汉文景时期粮价极低,国家收取的实物田租很少甚至免除,但百姓必须把粮食换成钱币,缴纳较高税额的人头税,这说明政府对农业有很大的扶持力度,所以A 不符合题干;自耕农经济发展受阻,也不符合题干,故排除B;国家财政困难,需要加强财政收入,这个选项与题干不符;而D选项表明政府对商业资本的控制力不足,这导致富商大贾操纵物价,放高利贷,加剧了土地兼并、农户流亡,符合题干。

名师点睛:这一题主要考查考生运用历史知识分析历史事件的能力,试题以西汉文景时期的物价、税收、土地兼并等问题为载体,考查以农业税收和商业资本关系的历史问题,同时这一题也在聚焦立德树人、彰显了历史学科积极育人的导向。

考生在作答时需要注意审题干中的“反映出当时”,这是提示考生从题干所述历史事件中找到当时的历史问题,并在历史知识的基础上进行分析,找出正确答案。

二、简答题:本题共4小题,每小题10分,共40分。

3.明朝中后期的社会矛盾和动乱有哪些表现?请简述。

答案】明朝中后期的社会矛盾和动乱表现为:①农民起义不断,其中以XXX领导的大西起义最为有名;②官僚贵族腐败,官吏贪污,民间反感官府的剥削和压迫;③商业资本的迅速发展,使得富商大贾掌握了巨大的财富和实力,对社会经济和政治生活产生了重大影响;④外族侵略不断,其中最为严重的是满族的入侵,最终导致明朝灭亡。

解析】本题要求考生简述明朝中后期的社会矛盾和动乱的表现,答案中列举了明朝中后期的农民起义、官僚贵族腐败、商业资本的发展以及外族侵略等问题,答案简明扼要,符合题目要求。

名师点睛:这一题主要考查考生对历史事件的整体把握和概括能力,试题以明朝中后期的社会矛盾和动乱为载体,考查以明朝社会矛盾和动乱为代表的历史事件,同时这一题也在聚焦立德树人、彰显了历史学科积极育人的导向。

考生在作答时需要注意审题干中的“请简述”,这是提示考生要简明扼要地回答问题,不要过多展开,否则会浪费时间和答题空间。

教案-2018高中历史必修二专题:一专题整合含答案

教案-2018高中历史必修二专题:一专题整合含答案

材料反映了古代官营手工业的特征和影响,体现了重农抑商政策,①正确、④错误。
答案:C
化和堕落。”这段材料可以用来研究中国( )
①重农抑商政策 ②古代私营工商业发展迅速的原因 ③明清资本主义萌芽发
展缓慢的原因 ④古代家庭手工业的特征和影响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③
解析:“这些限制剥夺了中国古代商人成为无约束的企业家的机会”,不利于
私营手工业的发展,说明②错误。“使经济失去了自由发展的可能性”,说明③正确。
志、名人文集或名言、报纸杂志、铭文碑刻等)、文学作品类(如诗歌、小说、剧本、
楹联、传说等)以及最新考古发现等截取一部分文字材料作为载体而设计出来的题
目。
2.从考查的能力看:主要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理解能力,考查学生
将所学知识与材料相结合的能力、分析解读材料的能力,等等。
【典型例题】
西汉高祖“令贾人不得衣丝乘车,重租税以困辱之”;北宋允许商人中“奇才
明答案―→故 B 项准确体现了题干的含义。
【针对训练】
1.明代徽州商人佘文义“……少贫困……辛勤以振其家。性不好华靡,布袍
芒履,游名卿大贾间泊如也。置义田以养族之不给者……捐四千金建石桥,以利行
人”。材料反映出中国古代商人的优良品质有( )
①勤俭致富 ②乐善好施 ③注重诚信 ④守法经营
A.①②③
实施时 期
实施于战国时 期,贯穿于整 个封建社会
封建社会衰落时期
压制商人势力,
维护封建统治 目的
基础,发展地
防御外来殖民势力,维护 封建体制

主经济

严格控制国内
禁止国人出海贸易,严格
点 内容 市场和商业活 限制外商来华贸易

2018学年高一历史人教必修2模块综合测评 含解析

2018学年高一历史人教必修2模块综合测评 含解析

模块综合测评(时间:90分钟分值:10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1.画像砖源于战国时期,盛于两汉。

它主要用于宫殿、庙宇祠堂及墓室的建筑装饰,生动反映了当时生活和社会发展的状况。

下图砖画体现了古代自然经济的一个特点,这一特点是()【导学号:14330193】A.粗放经营B.男耕女织C.集体协作D.农耕为主【解析】粗放经营不属于小农经济的特点,故A项错误;材料中有男耕女织的简单分工,故B项正确;材料体现了以家庭为生产单位,没有体现出集体协作,故C项错误;小农经济除了农耕之外还有家庭手工业等,材料没有体现出以农耕为主,故D项错误。

【答案】 B2.《康熙松江府志》记载:“农暇之时,(松江)所出布匹,日以万计,以织助耕,女红有力焉。

”材料反映出()A.手工业与农业的结合日益密切B.家庭手工业与市场联系日益密切C.当时已经出现资本主义萌芽D.家庭手工业的技术水平显著提高【解析】材料中“所出布匹,日以万计”说明棉纺织业发达,家庭手工业与市场联系日益密切,故选B项。

【答案】 B3.下列史料描述的是中国古代某一朝代在经济领域中出现的一些新气象。

据此判断这一朝代应该是()C.宋朝D.明朝【解析】汉代都城长安城东、西有市九处,有严格的区分,故A项错误;唐长安城设东西二市,各占两坊之地,坊、市之间严格区分,故B项错误;材料信息“不再有先前的那种坊、市之间的严格区分”“不禁夜市”“交子”可以判断是宋朝,故C项正确;交子最早出现在宋朝,故D项错误。

【答案】 C4.伊恩·莫里斯在《西方将主宰多久》一书中写道:“大多数中国皇帝担心的,不是自己如何获得更多财富,而是外贸可能使不受欢迎的商人阶层致富。

”为此明清皇帝采取的政策是()【导学号:14330194】A.断绝中西贸易的往来B.采取重农抑商的政策C.实行海禁和闭关锁国D.重视工商业的发展【解析】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C项表述最符合题意。

2018学年高一历史北师大版必修2模块综合测评 含解析

2018学年高一历史北师大版必修2模块综合测评 含解析

模块综合测评(时间:60分钟分值:10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中国古代经济重心逐渐转移到江浙地区是在()A.秦汉B.隋唐C.两宋D.明清【解析】秦汉时期经济重心在关中,故A项错误;隋唐时期经济重心依然在北方,故B项错误;南宋时期,经济重心正式南移,故C项正确;明清时期,经济重心已完成南移,故D项错误。

【答案】 C2.明清时期,“苏(州)城花素缎机生业,向分京苏两帮……(技艺)均系世代相传,是以各归主顾,不得紊乱搀夺。

”这种现象()【导学号:78720137】A.阻碍了手工业的发展B.使得手工业者缺乏人身自由C.是封建政府的政策所致D.表明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产生【解析】材料反映了苏州城内的丝织业分为两个主要派别,各自的技艺都是单线传承,各有各的市场,相互之间不得越出本分,言下之意就是不能学习别人的技术和争夺对方的市场,这种做法本质上是小农经济的封闭性在手工业领域的反映,不符合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不利于手工业的发展,故A项正确;材料没有涉及人身自由,故B项错误;材料没有关于封建政府的政策的信息,故C 项错误;材料中没有出现手工工场,也没有反映出雇佣关系和被雇佣关系,故D 项错误。

【答案】 A3.史书记载:明太祖意识到通过海路,也可以与番邦交通,如果不禁止老百姓通过海上私下贸易,恐怕大家都会不思劳作,纯事商业。

为此,朱元璋() A.实行海禁政策B.秉承抑商政策C.派郑和下西洋D.废除丞相制度【解析】根据题意可知,明太祖意识到海路的开通会导致老百姓通过海上私下贸易,而导致大家不思劳作,纯事商业,为此而采取的措施就是实行海禁,禁止老百姓私下贸易,故A项正确;秉承抑制商业政策与材料的重点(强调海路)不符,故B项错误;派郑和下西洋与材料无关,故C项错误;废除丞相制度是加强君主专制的措施,与材料无关,故D项错误。

【答案】 A4.近代化就是近代的资本主义化,核心是工业化。

根据这一核心,中国近代化的开端是()A.鸦片战争B.洋务运动C.戊戌变法D.辛亥革命【解析】鸦片战争的意义更加侧重于政治而不是经济方面的工业化,故A 项错误;洋务运动比较早地实现了资本主义化即工业化,是中国近代化的开端,故B项正确;戊戌变法的影响侧重于思想上的解放,故C项错误;辛亥革命的影响侧重于政治上对于君主专制制度的打击,故D项错误。

2018年高中历史必修二期末考试题(附答案)

2018年高中历史必修二期末考试题(附答案)

必修二期末考试历史试题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本试卷总分10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第I卷选择题(60分)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40小题,每小题1.5分,共计6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把正确答案填在答题卡表格内。

)1、“砍伐林木,清除地上的杂草,焚烧作为肥料,然后就挖坑下种”。

这种耕作方式应该是()A、“以牛田”B、“刀耕火种”C、灌溉农业D 、精工细作2、某古代水利工程“旱则引水浸润,雨则杜塞水门。

故记曰:‘水旱从人,不知饥馑’”。

后来,三国时蜀相诸葛亮“征丁千二百人护之”。

据此判断,这项水利工程是 ( )A、都江堰B、郑国渠 C 、灵渠 D 、芍陂3、东汉南阳太守杜诗“造作水排,铸为农器,用力少,见功多,百姓便之”。

“水排”主要应用于()A、灌溉B、制瓷C、耕种D、冶铁4、下列我国古代衣着织物的三种原料使用的先后顺序是()A、丝棉麻B、麻棉丝C、麻丝棉D、丝麻棉5、商品买卖重在诚信,下列朝代最早规定商品买卖必须明码标价的是()A、秦代B、汉代C、唐代 D 、宋代6、中国古代历朝大都强调“重本弃末”“强本弱末”“进本退末”,其目的()①发展农业②发展商业③限制手工业④限制城市贸易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 D 、①③④7、鸦片战争后,中国自然经济开始解体的标志是( )A. 输华货物总值显著增加B. 手工棉纺织业的衰败C. 商品经济有所发展D. 劳动力市场不断扩大8、符合早期民族资本家张謇的是()A、创办了继昌隆缫丝产B、发起了洋务运动C、创办了发昌机器产D、曾经是清末状元9、民国初期,中国民族工业出现了短暂的春天,导致“短暂”的主要原因是()A、北洋政府对民族工业扶植不力B、封建自然经济的束缚C 、一战后,帝国主义列强卷土重来D、巴黎和会中国外交的失败10、中国民族工业遭到空前的洗劫合破坏是在()A、鸦片战争期间B、甲午战争期间C、八国联军侵华期间D、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期间11、一位英国人曾说过,中国多织一匹布,英国就会少销一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耕柞方式:从”刀耕火 肿”到
牛m-
土她制度:井田制.封 建土地所有制
魏营模式:心农蛭济 沉重吋
赋税抑潘役、 玄比水利爭业的发展 三种形态:家庭手工 业、肯营于•工业、民 營手工业 主噱鹰果:纺织业、 冶金业、陶裁.业
〔认读要领〕
一大核心: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四大线索:古代中国的农业、手工业、商业以及经济政策 (-)重大历史线索
1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特点
方面 特点
农业牛产
模式
以铁犁牛耕为主要耕作方式,以小农经济为主要生产模式,头行 精耕细作 土地制度
地主土地所有制、小农土地所有制・封建国家土地所有
制等多种形式并存
工商业
作为农业经济的补充而存在,但曾长期居于世界领先地 位
经济结构
明朝中后期在农业经济发展的基础上,孕育出资本主义萌芽
经济政策
大多米用重农抑商政策,在明清时期还米取闭尖锁国政策,限制
了工商业和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
2・“重农抑商”政策和“闭矢锁国”政策
(-)知识结构认读
专题整合
相同点 目的都是维护封建统治,都是压制商品经济 的发展,都阻碍了商品经济和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
(三)题型应用体验
文字材料型选择题
【题型解读】
1 •从选择的素材看:主要从历史典籍碑刻类(如经典著作、历史文献、地方史
不 同 占 八
志、名人文集或名言、报纸杂志、铭文碑刻等)、文学作品类(如诗歌、小说、剧本、楹联、传说等)以及最新考古发现等截取一部分文字材料作为载体而设计出来的题
2 •从考查的能力看:主要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理解能力,考查学生
将所学知识与材料相结合的能力、分析解读材料的能力,等等。

典型例题】
西汉高祖“令贾人不得衣丝乘车,重租稅以困辱之”;北宋允许商人中“奇才 异行者”应试。

商人地位出现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 •官僚机构日益扩大 B.重农抑商政策出现松动
析材料一 T “令贾人不得衣丝乘车,重租稅以困辱之”,说明汉代商业(商人)受到压制和 抑制;北宋“奇才异人者”被允许应试,
说明北宋对商人的地位有所认
可,从侧面反映出对商业抑制的有所改变。

抑商政策松动°
析选项一〉A 项内容与商人无尖?
故A 项错误;商 B 项重农抑商政策岀现松动是
人地位出现提高的原因,正确;C 项文人社会地位提高不能 导致商人地位提高;
D 项商人可以参加考试是商人地位提高的表现,不是原因,故排除D 项。

明答案一故B 项准确体现了题干的含义。

针对训练】
1 •明代徽州商人余文义“
少贫困……辛勤以振其家。

性不好华靡,布袍
芒履,游名卿大贾间泊如也。

置义田以养族之不给者……捐四千金建石桥,以利行 人”。

材料反映出中国古代商人的优良品质有(

①勤俭致富②乐善好施③注重诚信④守法经营
A ・①噩 B.CM )④
C •①②
D •①②③④
C.文人社会地位提高
技法攻略】
D •商人可以参加科举考试
挖寓意一从材料中可以看岀:西汉至北宋商人 (商业)地位的变化,说明重农
解析:①②③④都是中国古代商人的优良品质,但材料中没有体现注重诚信、守法经营的信息,故排除含③或④的选项。

答案:C
2 •“历朝政府垄断了供朝廷和行政机构消费的许多商品的生产和分配,如武器、纺织品、陶器、皮革制品、服装、盐铁和酒等。

这些限制剥夺了中国古代商人成为无约束的企业家的机会,使经济失去了自由发展的可能性;同时也助长了官员的腐
化和堕落。

”这段材料可以用来研究中国()
①重农抑商政策②古代私营工商业发展迅速的原因③明清资本主义萌芽
发展缓慢的原因④古代家庭手工业的特征和影响
答案:C B.③④D .②③
解析:“这此限制剥夺了中国古代商人成为无约束的企业家的机会不利于私营手工
C .①③
业的发展,说明②错误。

“使经济失去了自由发展的可能性说明③正确。

材料反映了古代官营手工业的特征和影响,体现了重农抑商政策,①正确、④错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