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边形画法
《机械制图教案》第二章

§2—1 绘图工具和仪器的使用方法§2—2 几何作图课题:1、绘图工具和仪器的使用方法2、线段和圆周的等分3、斜度和锥度课堂类型:讲授教学目的:1、讲解绘图工具和仪器的使用和维护2、讲解常用等分法3、讲解斜度和锥度的概念、计算、画法和标注教学要求:1、会正确使用绘图工具和仪器2、掌握对线段、角度、圆周的等分和正多边形的作图方法3、掌握斜度和锥度的区别〔包括在概念、计算、画法上的区别〕教学重点:圆周的等分方法和斜度和锥度的画法教具:丁字尺、图版、三角板、圆规、曲线板等教学方法:讲授和现场演示相结合。
课时安排:绘图工具和仪器的使用1学时线段的等分课时圆的等分1课时斜度和锥度 1课时教学过程:一、复习旧课1、尺寸三要素的画法和用途。
2、结合作业中的问题,复习各种常用尺寸的标注方法。
二、引入新课题图样中的各种图形,一般是由直线和曲线按照一定的几何关系绘制而成的。
作图时,需要利用绘图工具,按照图形的几何关系顺序完成。
本次课先来介绍绘图工具的使用。
三、教学内容〔一〕绘图工具和仪器的使用方法1、图版、丁字尺、三角板图板用作画图时的垫板,要求外表平坦光洁;又因它的左边用作导边,所以左边必须平直。
〔演示:图纸用胶带纸固定在图版上〕丁字尺是画水平线的长尺。
丁字尺由尺头和尺身组成,画图时,应使尺头靠着图板左侧的导边。
画水平线必须自左向右画,如图1—17所示。
图1—17 图板和丁字尺一副三角板有两块,一块是45°三角板,另一块是30°和60°三角板。
除了直接用它们来画直线外,也可配合丁字尺画铅垂线和其它倾斜线。
用一块三角板能画与水平线成30°、45°、60°的倾斜线。
用两块三角板能画与水平线成15°、75°、105°和165°的倾斜线,如图1—18所示。
图1—18 用两块三角板配合画线2、圆规和分规〔1〕圆规圆规用来画圆和圆弧。
无刻度直尺作图技巧课件

解:(1)如图①, 以A为端点, 过DE与BC的交点 作射线,与圆交于 点F,线段AF即为所求 ;
图Z2-13
28
5.【2017·吉安模拟】请仅用无刻度的直尺画图:
(2)如图②,AB,CD是圆的两条弦,AB=CD且不相互平行
,画出圆的一条直径.
解:(2)如图②,延长BA,DC交于一 点,连接BC,AD交于一点,过这两 点作直线, 与圆交于点M,N, 线段MN即为所求.
6
|针对训练| 1.在?ABCD中,点E在AD上,DE=CD,请仅用无刻度的
直尺,按要求作图(保留作图痕迹). (1)在图Z2-2①中,画出∠C的平分线; (2)在图②中,画出∠A的平分线.
7
2.【2015·江西模拟】如图Z2-3,在△ABC和△DCB中,
∠A=∠D=90°,AC=BD,AC与BD相交于点O.仅用无刻度
图Z2-8
18
【点拨交流 】 1.图形中的圆有哪些基本性质? 2.由(1)中的AC=BC,你能得到什么? 3.平分三角形面积的方法有哪些?
19
【解题思路】
20
|针对训练| 1.【2013·江西】如图Z2-9,AB是半圆的直径,图①中
,点C在半圆外;图②中,点C在半圆内.请仅用无刻度的直 尺按要求画图.
图Z2-9
22
2.【2016·鹰潭联考】用无刻度的直尺作图,保留作图痕迹 ,分别作出图中∠AOB的平分线:
(1)如图Z2-10①,∠AOB的两边与一圆切于点A,B,点M ,N是优弧AB的三等分点;
(2)如图②,∠AOB的两边与一圆交于点A,B,M,N,且 AM=BN.
解:如图所示.
图Z2-10
23
图Z2-13
29
6.【2017·江西样卷】请仅用无刻度的直尺,用连线的方法在 图Z2-14①,图②中分别过圆外一点 A作出直径BC 所在直线的 垂线.
正五边形尺规作图的画法及其他

正五边形尺规作图的画法及其他正五边形的画法圆内接正五边形的画法如下:1、作一个圆,设它的圆心为O;2、作圆的两条互相垂直的直径AZ和XY;3、作OY的中点M;4、以点M为圆心,MA为半径作圆,交OX于点N;5、以点A为圆心,AN为半径,在圆上连续截取等弧,使弦AB=BC=CD=DE=AN,则五边形ABCDE即为正五边形。
以上两种图形的作法运用了所求图形边长与已知的线段长度的关系,用构造直角三角形的方法作出与所求图形的边长相等的线段,从而作出整个图形,这是尺规作图中常用的一种方法——等线段法,即用已知图形的线段作出与所求图形边长相等的线段。
正多边形的尺规作图是大家感兴趣的.正三边形很好做;正四边形稍难一点;正六边形也很好做;正五边形就更难一点,但人们也找到了正五边形的直规作图方法.确实,有的困难一些,有的容易一些.正七边形的尺规作图是容易一些,还是困难一些呢?人们很久很久未找到作正七边形的办法,这一事实本身就说明作正七边形不容易;一直未找到这种作法,也使人怀疑:究竟用尺规能否作出正七边形来?数学不容许有这样的判断:至今一直没有人找到正七边形的尺规作图方法来,所以断言它是不能用尺规作出的.人们迅速地解决了正三、四、五、六边形的尺规作图问题,却在正七边形面前止步了:究竟能作不能作,得不出结论来.这个悬案一直悬而未决两千余年.17世纪的费马,就是我们在前面已两次提到了的那个法国业余数学家,他研究了形如Fi (i为右下角标)=22i(底数2指数2的i次幂)+1 的数.费马的一个著名猜想是,当n≥3时,不定方程xn+yn=zn没有正整数解.现在他又猜测Fi都是素数,对于i=0,1,2,3,4时,容易算出来相应的Fi:F0=3,F1=5,F2=17,F3=257,F4=65 537验证一下,这五个数的确是素数.F5=225+1是否素数呢?仅这么一个问题就差不多一百年之后才有了一个结论,伟大的欧拉发现它竟不是素数,因而,伟大的费马这回可是猜错了!F5是两素数之积:F5=641×6 700 417.当然,这一事例多少也说明:判断一个较大的数是否素数也决不是件简单的事,不然,何以需要等近百年?何以需要欧拉这样的人来解决问题?更奇怪的是,不仅F5不是素数,F6,F7也不是素数,F8,F9,F10,F11等还不是素数,甚至,对于F14也能判断它不是素数,但是它的任何真因数还不知道.至今,人们还只知F0,F1,F2,F3,F4这样5个数是素数.由于除此而外还未发现其他素数,于是人们产生了一个与费马的猜想大相径庭的猜想,形如22i+1的素数只有有限个.但对此也未能加以证明.当然,形如Fi=22i+1的素数被称为费马素数.由于素数分解的艰难,不仅对形如Fi=22i+1的数的一般结论很难做出,而且具体分解某个Fi也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更加令人惊奇的事情发生在距欧拉发现F5不是素数之后的60多年,一位德国数学家高斯,在他仅20岁左右之时发现,当正多边形的边数是费马素数时是可以尺规作图的,他发现了更一般的结论:正n边形可尺规作图的充分且必要的条件是n=2k(2的k次幂)或2k×p1×p2×…×ps,(1,2…s为右下角标)其中,p1,p2,…,ps是费马素数.正7边形可否尺规作图呢?否!因为7是素数,但不是费马素数.倒是正17边形可尺规作图,高斯最初的一项成就就是作出了正17边形.根据高斯的理论,还有一位德国格丁根大学教授作了正257边形.就这样,一个悬而未决两千余年的古老几何问题得到了圆满的解决,而这一问题解决的过程是如此的蹊跷,它竟与一个没有猜对的猜想相关连.正17边形被用最简单的圆规和直尺作出来了,而正多边形可以换个角度被视为是对圆的等分,那么这也相当于仅用圆规和直尺对圆作了17等分,其图形更觉完美、好看.高斯本人对此也颇为欣赏,由此引导他走上数学道路(他早期曾在语言学与数学之间犹豫过),而且在他逝后的墓碑上就镌刻着一个正17边形图案.高斯把问题是解决得如此彻底,以致有了高斯的定理,我们对于早已知道如何具体作图的正三边形、正五边形,还进而知道了它们为什么能用尺规作图,就因为3和5都是费马素数(3=F0,5=F1);对于很久以来未找到办法来作出的正七边形,乃至于正11边形、正 13边形,现在我们能有把握地说,它们不可能由尺规作图,因为7、11、13都不是费马素数;对于正257边形、正65 537边形,即使我们不知道具体如何作,可是理论上我们已经知道它们是可尺规作图的;此外,为什么正四边形、正六边形可尺规作图呢?因为4=22,因为6= 2· 3而 3=F0.。
正n边形的画法

正四边形的画法正四边形:过任意两点AB作直线,在直线上截取AC,分别以A、C为圆心,AC、CA为半径作圆,作以A、C为顶点的两个平角的角平分线(作直角或垂直的方法),分别交⊙A于D、E,交⊙C于F、G,连接DF、EG,则四边形ABFD ABGE为所求作正四边形。
正五边形的画法正五边形:作直线AB,截取线段AB,作BC⊥BA,且AB=2BC(作AB的垂直平分线),连接AC。
以C为圆心,BC为半径作圆交AC于P,再以A为圆心,AP为半径作圆,交AB于M。
以M为圆心,MB为半径作圆交AB的垂直平分线于D,以A、D为圆心,AD、AB为半径作圆交于一点E,以B、D为圆心,BD、AB为半径作圆交于一点F。
连接AD、BD、AE、BF、EF。
则五边形ADBFE 为正五边形。
一先画个圆2 在画出这个圆的一对成直角的直径3 随便选你画的直径上你任何一个半径,找到它的中点4 用圆规以这个你找的中点为一点,量出与你找中点所在半径所垂直的半径与圆的边的交点的长度5 保持这个长度6 以你所找的中点为圆心,以你找的长度画圆7 我们就可以看见中点所在的直径上有有了一个点8 找到新的点,还是用圆规量出与你点所在半径垂直的半径与圆边的交点的距离9 保持这个距离在圆的边上找一点,画个圆,得到3个点,在分别用其他两个点画园,又可以得到两个点11 连接5个点正六边形的画法正六边形:作⊙O,及过O点作直线AB,交⊙O于A、B。
分别以A、B为圆心,AO、BO 为半径作圆交⊙O于C、D、E、F(C、E在AB同侧),连接AC、AD、BE、BF、CD、EF,则六边形ACEBFD为所求作正六边形。
圆内接正七边形的画法如下:①以定长R为半径作圆,并过圆心O作互相垂直的纵横两条直径MN、HP.②过N点任作一射线NS,用圆规取七等分,把端点T与M连结起来,然后过NT上的各点推出MT的平行线,把MN七等分.③以M为圆心,MN为半径画弧,和PH的延长线相交于K点,从K向MN上各分点中的偶数点或奇数点(图中是1、3、5、7各点)引射线,与交于A、B、C、M.再分别以AB、BC、CM为边长,在圆周上从A点(或M点)开始各截一次,得到其他三点,把这些点依次连结起来,即得近似的正七边形.这种画法适用画圆内接任意正多边形.正八边形的画法正八边形:作一个正四边形ABCD,连接AC、BD交于O,以O为圆心,OA 为半径作圆,则A、B、C、D在圆上,作AB、BC的垂直平分线交⊙O于E、F、G、H(E、H在AC的同侧),连接AE、AG、BE、BH、CH、CF、DF、DG,则八边形AEBHCFDG为所求作正八边形。
正十七边形尺规作图与详解

解读“数学王子”高斯正十七边形的作法一、高斯的传奇故事高斯(Carl Friedrich Gauss 1777.4.30~1855.2.23),德国数学家、物理学家、天文学家。
有一天,年幼的高斯在一旁看著作水泥工厂工头的父亲计算工人们的周薪。
父亲算了好一会儿,终于将结果算出来了。
可是万万没想到,他身边传来幼嫩的童音说:“爸爸,你算错了,总数应该是……”父亲感到很惊异,赶忙再算一遍,结果证实高斯的答案是对的。
这时的高斯只有3岁!高斯上小学了,教他们数学的老师布特勒(Buttner)是一个态度恶劣的人,他讲课时从不考虑学生的接受能力,有时还用鞭子惩罚学生。
有一天,布德勒让全班学生计算1+2+3+4+5+……+98+99+100=?的总和,并且威胁说:“谁算不出来,就不准回家吃饭!”布德勒说完,就坐在一旁独自看起小说来,因为他认为,做这样一道题目是需要些时间的。
小朋友们开始计算:“1 + 2 =3,3+3=6,6+4=10,……”数越来越大,计算越来越困难。
但是不久,高斯就拿着写着解答的小石板走到布德勒的身边。
高斯说:“老师,我做完了,你看对不对?“做完了?这么快就做完了?肯定是胡乱做的!”布德勒连头都没抬,挥挥手说:“错了,错了!回去再算!”高斯站着不走,把小石板往前伸了伸说:“我这个答案是对的。
”布德勒抬头一看,大吃一惊。
小石板上写着5050,一点也没有错!高斯的算法是1 +2 +3+……+98+99+100100+99+98+……+3+2+1101+101+101+……+101+101+101=101×100=1010010100÷2=5050高斯并不知道,他用的这种方法,其实就是古代数学家经过长期努力才找出来的求等差数列和的方法,那时他才八岁!1796年的一天,德国哥廷根大学。
高斯吃完晚饭,开始做导师给他单独布置的三道数学题。
前两道题他不费吹灰之力就做了出来了。
第三道题写在另一张小纸条上:要求只用圆规和没有刻度的直尺,作出一个正十七边形。
几何图形画法

木材科学与工程
25
第一章 制图基本知识
根据平面几何可知,圆弧连接作图有如下关系: 根据平面几何可知,圆弧连接作图有如下关系:
(1) 半径为R 的圆弧与已知 直线相切,其 圆心轨迹是距 离直线为R的 平行线,当圆 心为O时,由O 向直线作垂线, 垂足K即为切 点,如图所示。
木材科学与工程
26
第一章 制图基本知识
徒手画图的要点: 徒手画图的要点:
徒手目测, 先画后量, 画线力均, 横平竖直, 曲线光顺。
木材科学与工程
16
第一章 制图基本知识
草图的要求是:比例正确,图面工整 。 比例正确,图面工整 比例是指所画物体自身各部分的比例 自身各部分的比例。
木材科学与工程
17
第一章 制图基本知识
直线画法 徒手画直线时,握笔的手指离笔尖比平常写字时 要稍远。手腕、小手指轻压纸面。在画的过程中,眼 眼 睛随时看着所画线的终点,慢慢移动手腕和手臂。注 睛随时看着所画线的终点 意手握笔一定要自然放松,不可攥得太死。
第四节 徒手绘图
不用绘图工具和仪器,而以目估比例的方法 画出图来,称为徒手画图。 实际工作中,如在选择视图、配置视图、实 物测绘、参观记录、方案设计和技术交流过程中, 常需要徒手画图。因此,徒手画图是每个工程技 术人员必须掌握的技能。 徒手画图称为草图,决非潦草,要基本上达 到视图表达准确、图形大致符合比例、线型符合 规定、线条光滑、直线尽量挺直、字体端正和图 面整洁等。
1:5
C B
A
将AB线段5等分。 过B点作AB的垂直线BC使 BC:AB=1:5。 连AC,即为所求的倾斜线。
木材科学与工程
9
第一章 制图基本知识 2)锥度 锥度是指正圆锥体底圆的直径与其高度之比或圆锥台体 两底圆直径之差与其高度之比。在图样上标注锥度时,用 1:n 的形式,并在前加锥度符号 ,符号的方向与锥 度方向一致。
正十七边形尺规作图与详细讲解

解读“数学王子”高斯正十七边形的作法一、高斯的传奇故事高斯(Carl Friedrich Gauss 1777.4.30~1855.2.23),德国数学家、物理学家、天文学家。
有一天,年幼的高斯在一旁看著作水泥工厂工头的父亲计算工人们的周薪。
父亲算了好一会儿,终于将结果算出来了。
可是万万没想到,他身边传来幼嫩的童音说:“爸爸,你算错了,总数应该是……”父亲感到很惊异,赶忙再算一遍,结果证实高斯的答案是对的。
这时的高斯只有3岁!高斯上小学了,教他们数学的老师布特勒(Buttner)是一个态度恶劣的人,他讲课时从不考虑学生的接受能力,有时还用鞭子惩罚学生。
有一天,布德勒让全班学生计算1+2+3+4+5+……+98+99+100=?的总和,并且威胁说:“谁算不出来,就不准回家吃饭!”布德勒说完,就坐在一旁独自看起小说来,因为他认为,做这样一道题目是需要些时间的。
小朋友们开始计算:“1 + 2 =3,3+3=6,6+4=10,……”数越来越大,计算越来越困难。
但是不久,高斯就拿着写着解答的小石板走到布德勒的身边。
高斯说:“老师,我做完了,你看对不对?“做完了?这么快就做完了?肯定是胡乱做的!”布德勒连头都没抬,挥挥手说:“错了,错了!回去再算!”高斯站着不走,把小石板往前伸了伸说:“我这个答案是对的。
”布德勒抬头一看,大吃一惊。
小石板上写着5050,一点也没有错!高斯的算法是1 +2 +3+……+98+99+100100+99+98+……+3+2+1101+101+101+……+101+101+101=101×100=1010010100÷2=5050高斯并不知道,他用的这种方法,其实就是古代数学家经过长期努力才找出来的求等差数列和的方法,那时他才八岁!1796年的一天,德国哥廷根大学。
高斯吃完晚饭,开始做导师给他单独布置的三道数学题。
前两道题他不费吹灰之力就做了出来了。
第三道题写在另一张小纸条上:要求只用圆规和没有刻度的直尺,作出一个正十七边形。
几何画图

图1-3 比例尺
返
比例 (图名) 制图 描图 审核 日期 (班级) (学号) (校 材料 件数
(图号) 成绩 名)
图1-16 制图作业的标题栏格式
若标题栏的长边置于水平方向且和图纸的长边平行时,构成X型的图纸,也称横式幅面,如图 1-13、1-14中的(a)图;若标题栏的长边和图纸的长边垂直,则构成Y型的图纸,也称立式幅面 ,如图1-13、1-14中的(b)图。一般A0~A3号图纸幅面宜横放,A4号以下的图纸幅面宜竖放。
返
1. 3常用几何图形的画法
1. 3.1几何作图
1. 3.2斜度和锥度
1. 3.3圆弧连接
返回目录
1. 3.1几何作图
步骤
1.线段和角的等分
(1)线段的任意等分,如图1-32所示。 过线段一端做一长度适合的线AC
A
1
1'
2
2'
3'
4'
5'
用圆规依次截取相等的五段
C
连接B5’ 端
3
4 5
B
图1-32 五等分线段AB
图1-34 角的二等分
b)
c)
2.等分圆周作正多边形
(1)正三角形 1)用圆规和三角板作圆的内接正三角形,如图1-35所示。
A A
O
O
B
C
B
C
D
D
图1-35用圆规和三角板作圆的内接正三角形 2)用丁字尺和三角板作圆的内接正三角形,如图1-36所示
A A A
O
O
O
B
B
C
B
C
a)
b)
c)
图1-36用丁字尺和三角板作圆的内接正三角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步骤一:
给一圆O,作两垂直的半径OA、OB,
作C点使OC=1/4OB,
作D点使∠OCD=1/4∠OCA,
作AO延长线上E点使得∠DCE=45度。
步骤二:
作AE中点M,并以M为圆心作一圆过A点,此圆交OB于F点,
再以D为圆心,作一圆过F点,此圆交直线OA于G4和G6两点。
步骤三:
过G4作OA垂直线交圆O于P4,
过G6作OA垂直线交圆O于P6,
则以圆O为基准圆,A为正十七边形之第一顶点P4为第四顶点,P6为第六顶点。
连接P4P6,以1/2弧P4P6为半径,在圆上不断截取,即可在此圆上截出正十七边形的所有顶点。
正十七边形的尺规作图存在之证明:
设正17边形中心角为a,则17a=360度,即16a=360度-a
故sin16a=-sina,而
sin16a=2sin8acos8a=4sin4acos4acos8a=16sinacosacos2acos4acos8a
因sina不等于0,两边除之有:
16cosacos2acos4acos8a=-1
又由2cosacos2a=cosa+cos3a等,有
2(cosa+cos2a+…+cos8a)=-1
注意到cos15a=cos2a,cos12a=cos5a,令
x=cosa+cos2a+cos4a+cos8№a
y=cos3a+cos5a+cos6a+cos7a
有:
x+y=-1/2
又xy=(cosa+cos2a+cos4a+cos8a)(cos3a+cos5a+cos6a+cos7a)
=1/2(cos2a+cos4a+cos4a+cos6a+…+cosa+cos15a)
经计算知xy=-1
又有
x=(-1+根号17)/4,y=(-1-根号17)/4
其次再设:x1=cosa+cos4a,x2=cos2a+cos8a
y1=cos3a+cos5a,y2=cos6a+cos7a
故有x1+x2=(-1+根号17)/4
y1+y2=(-1-根号17)/4
最后,由cosa+cos4a=x1,cosacos4a=(y1)/2
可求cosa之表达式,它是数的加减乘除平方根的组合, 故正17边形可用尺规作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