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学前教育史复习资料
学前教育史重点

学前教育史复习资料1.儿童教育的基本形式为社会公育2.最旱的儿童学校(虞舜时期)——“庠”3.《礼记.内则》中记载的学前教育计划是中国教育史上最早的关于学前教育的记录..4.保傅教育制度是指朝廷内设有专门的师、保、傅官以对君主、太子进行教谕的制度5.三公:太师太傅太保他们是专门辅导和教谕君主和太子的官员三少:少师少傅少保三公的副职6.三,百,千:《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三字经》由王应麟撰写7.贾谊的太子学前教育理论与实践一.早谕教(一)学前教育1.“天下之命,县于太子。
”2.“太子正而天下定矣。
”3.“太子之善,在于早谕教与选左右。
”4.“心未滥而先谕教,则化易成也。
”(二)胎教1.主张设立专门胎教处所—“蒌室”2.主张孕妇自身要有胎教意识二、选左右1.主张建立保傅制度,设置“三公”、“三少”对太子进行早期教育2.师、保、傅的选择标准为“天下之端士,孝悌博闻有术者”三、重儒术•(一)主张以儒家学说作为太子早期教育的主要内容。
•(二)在文化知识教育方面,注重《诗》、《书》、《礼》、《乐》、《易》、《春秋》等儒家经典的传授。
•(三)在道德教育方面,主张使太子从小形成忠、信、义、礼、孝、仁等道德观念。
•(四)在治国方面,主张德刑并举的治国方略•(五)他还主张教养结合•8 .颜之推的家庭教育思想(简答题)(一)及早施教1.家庭应及早进行,越早越好,有条件的家庭,甚至可以实施胎教2.依据:“人生小幼,精神专利,长成已后,思虑散逸,固须早教,勿失机也。
”;“少成若天性,习惯成自然”;“教妇初来,教子婴孩”(二)严慈结合主张严教与慈爱相结合,反对无教而有爱;但是在严教问题上主张棍棒教育、主张体罚。
(三)均爱勿偏要求父母对所有子女一视同仁地给予相当的慈爱(四)博习致用1.主张子弟博习多种知识,在教育时应以儒家的五经作为基本学习材料,此外还要兼习百家之书,以及琴、棋、书、画、文学等士大夫必备的学问。
2.在提倡博习的同时,更注重培养子弟经世致用的本领;他还提倡在家庭中要重视农业生产知识的学习。
东北师范大学中外学前教育史

东北师范大学中外学前教育史第一篇:东北师范大学中外学前教育史期末作业考核《中外学前教育史》满分100分一、名词解释(每题4分,共20分)1、保傅制度我国宫廷专门选出贵族和官僚大臣中的出类拔萃的男子,负责对太子、王子们道德、知识、身体训练,这种宫廷教育制度叫保傅制度。
2、《世界图解》夸美纽斯绘编出版的,全书完成后共计150课,由187幅插图及对插图加以解说的拉丁语、民族语基本词汇组成,使世界上第一本带有插图的教科书。
3、铃木镇一铃木教育体系的创始人,出身于日本音乐世家的世界优秀音乐教育家。
主张通过儿童早年良好的音乐教育,培养个性优雅、才能卓越、全面发展的新一代青年,他的教育理念引发了世界范围的教育革命。
4、艺友制艺是艺术,也可作手艺解。
友就是朋友。
凡用朋友之道教人学作艺术或手艺便是艺友制。
凡用朋友之道教人学作教师,便是艺友制师范教育。
5、《颜氏家训》是我国最早最完整的家庭教育著作,也是最早最完整的家庭教科书,被后人视为家训的鼻祖、家教的典范。
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40分)1、我国原始社会儿童教育的主要特征。
第一,对儿童实施社会公育。
第二,原始部落的老人是原始社会儿童教育工作的主要承担者。
第三,原始社会儿童教育的内容是多方面的,是与儿童日后将要进行的生产、生活实际密切相关的。
第四,原始社会儿童教育的方法,主要是采取口耳相传,在实践活动中进行教育的方法。
2、简述蒙台梭利学说中儿童心理发展的具体特点是什么?①具有独特的心理胚胎期;②心理具有吸收力;③具有敏感期;④发展具有阶段性。
3、老解放区学前教育的基本经验。
(一)坚持为革命战争和生产建设服务的方向。
(二)贯彻依靠群众和勤俭办园的原则(三)实施《保教结合》促进儿童全面发展的教育(四)建立《一支一切为了孩子》的保教队伍4、简述张宗麟关于幼稚园教师的任务有哪些?①养护儿童;②发展儿童身体;③养成儿童相当之习惯;④养成儿童有相当之知识与技能;⑤与家庭联络;⑥研究儿童。
中外学前教育史复习资料

中外学前教育史复习提纲1、原始社会是中国儿童教育发展的初期,这个时期儿童教育的特点主要是:(1)对儿童实施社会公育;(2)原始群落的老人是原始社会儿童教育的主要承担者;(3)原始社会儿童教育的内容是多方面的,与儿童日后将要进行的生产、生活实际密切相关的;(4)原始社会教育的方法主要是观察模仿、口传身授,在实际活动中进行教育。
(最大的特点:公养公育)2、保傅之教:是指朝廷内设有专门的师、保、傅官以对君主、太子进行教谕的制度。
3、乳保教育制度:是指在后宫挑选女子担任乳母、保姆等,以承担保育,教导太子、世子事务的制度。
4、三公:太保、太傅、太师的合成。
“三公”对太子实施教育时有着明确的分工,其中,“保,保其身体;傅,傅之德义;师,道之教训。
”5、南朝周兴嗣的《千字文》宋代的王应麟的《三字经》无名氏的《百家姓》6、唐代名医孙思邈在他的《千金方》中,提出了胎教作用的一个基本理论,即“外象内感”。
“外象”是指外界客观事物的影响,“内感”是指母体内的胎儿对外部客观事物的感应。
“外象内感”的意思是说孕妇所接触的外界物象会直接感应到体内胎儿。
(正确观点)7、颜之推的家庭教育思想一、固须早教颜之推认为早期教育最重要的,就是培养儿童良好的行为习惯,能够“使为则为,使止则止”。
二、威严有慈颜之推要求父母对子女威严有慈,慈严结合,但他对棍棒教育推崇备至,显然是不可取的。
三、均爱勿偏颜之推认为,在家庭教育中应当切记偏宠,不论子女聪慧与否,都应以同样的爱护与教育标准来对待。
四、应世经务颜之推主张要广泛接触社会生活,学习各种杂艺,还要熟悉农业生产知识。
五、重视风化陶染家长是儿童感情上最亲近的人,也是儿童心目中的权威,他们的言行常被儿童奉为金科玉律,父母对子女的影响远远超过他人,故为父母者必须加强自我道德修养。
风化:家庭中父母或其他成年人对年幼者的示范作用。
8、官办蒙养院中国最早创办的公立幼儿教育机构:湖北幼稚园改名为武昌蒙养院9、试分析清末蒙养院制度的特点:第一,中国的学前教育完全由家庭负担的历史结束了,在通向学前教育社会化的道路上,迈出了第一步。
中外学前教育史复习资料

中外学前教育史复习提纲1、原始社会是中国儿童教育发展的初期,这个时期儿童教育的特点主要是:(1)对儿童实施社会公育;(2)原始群落的老人是原始社会儿童教育的主要承担者;(3)原始社会儿童教育的内容是多方面的,与儿童日后将要进行的生产、生活实际密切相关的;(4)原始社会教育的方法主要是观察模仿、口传身授,在实际活动中进行教育。
(最大的特点:公养公育)2、保傅之教:是指朝廷内设有专门的师、保、傅官以对君主、太子进行教谕的制度。
3、乳保教育制度:是指在后宫挑选女子担任乳母、保姆等,以承担保育,教导太子、世子事务的制度。
4、三公:太保、太傅、太师的合成。
“三公”对太子实施教育时有着明确的分工,其中,“保,保其身体;傅,傅之德义;师,道之教训。
”5、南朝周兴嗣的《千字文》宋代的王应麟的《三字经》无名氏的《百家姓》6、唐代名医孙思邈在他的《千金方》中,提出了胎教作用的一个基本理论,即“外象内感”。
“外象”是指外界客观事物的影响,“内感”是指母体内的胎儿对外部客观事物的感应。
“外象内感”的意思是说孕妇所接触的外界物象会直接感应到体内胎儿。
(正确观点)7、颜之推的家庭教育思想一、固须早教颜之推认为早期教育最重要的,就是培养儿童良好的行为习惯,能够“使为则为,使止则止”。
二、威严有慈颜之推要求父母对子女威严有慈,慈严结合,但他对棍棒教育推崇备至,显然是不可取的。
三、均爱勿偏颜之推认为,在家庭教育中应当切记偏宠,不论子女聪慧与否,都应以同样的爱护与教育标准来对待。
四、应世经务颜之推主张要广泛接触社会生活,学习各种杂艺,还要熟悉农业生产知识。
五、重视风化陶染家长是儿童感情上最亲近的人,也是儿童心目中的权威,他们的言行常被儿童奉为金科玉律,父母对子女的影响远远超过他人,故为父母者必须加强自我道德修养。
风化:家庭中父母或其他成年人对年幼者的示范作用。
8、官办蒙养院中国最早创办的公立幼儿教育机构:湖北幼稚园改名为武昌蒙养院9、试分析清末蒙养院制度的特点:第一,中国的学前教育完全由家庭负担的历史结束了,在通向学前教育社会化的道路上,迈出了第一步。
外国学前教育史复习资料教学内容

外国学前教育史复习资料教学内容外国学前教育史复习资料第一章原始社会及古代东方国家的幼儿教育填空题:1.史前社会幼儿教育实行的是____________制度。
2.史前社会幼儿教育的特征之一是幼儿教育在家庭中进行,随着_____ 的变化而变化。
3.史前社会幼儿教育包括劳动技能教育、___________的养成、___________训练等内容。
4. 史前社会最后一个时期是____ _,这也是由史前社会向奴隶社会发展的一个过渡阶段。
5. 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为巴比伦、_________、印度和中国。
6. 古代埃及学前教育的形式主要有_____________和家庭教育。
7. 古代埃及学前教育的内容主要是父辈技艺的传承,包括祭祀、医学、_________、农务、军事等,教育的方法是家长制加___________。
8.古代希伯来学前教育分为两个历史时期,即__时期和会堂教育时期。
9. 希伯来人在长期动荡不定的生活经历中,为求生存和发展,不得不寄依赖于宗教,又寄希望于教育,把___________看作维系种族的灵魂;把___________当作实现民族统一和复兴的神圣事业。
10. ___________佛教幼儿教育有家庭教育和寺、庵教育之分,以信奉佛祖、吃苦修行、遵循教规、消极厌世为特征。
单选题:1. 古代东方早在公元前()年左右就已建立奴隶制国家。
A 2000 B3000 C 4000 D 50002. 学校最早出现于()。
A乡村B城镇 C皇宫 D贵族家庭收集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删除3. 古代()学前教育形式之多样内容之广泛在当时来说是盖世无争的。
A巴比伦 B埃及C印度D中国4. 古()幼儿教育的主要内容是传诵《吠陀》经。
A印度婆罗门教 B印度佛教C希伯来D埃及5. 古印度()种性的孩子完全被剥夺了接受教育的权利。
A吠舍B刹帝利C婆罗门D首陀罗6. 古代东方()人重视学前教育,希望它能承担民族救亡和传统继承的任务。
中外学前教育史复习资料

《中外学前教育史》复习资料(一)一.简述题1.张雪门提出的实习计划与传统师范学校实习的区别及其对我国当前学前教育师资培养的启示。
2.结合史实试述外国儿童观的历史演变。
3.简述陈鹤琴的关于幼稚园的课程理论。
4.二战后日本学前教育的主要特征。
二.论述题评论陶行知对儿童创造力培养的教育思想及其对我国当前学前教育的启示。
《中外学前教育史》复习资料(一)答案一.简述题1.张雪门提出的实习计划与传统师范学校实习的区别及其对我国当前学前教育师资培养的启示。
①在空间上,他把幼师生的实习场所从幼稚园扩大到婴儿园和小学,从校内扩大到校外,从城市扩大到农村;②在时间上,他从只集中在三年中的最后一学期,增加到三年六个学期中均有实习;③在内容上,他从仅仅实习幼儿教育扩展到婴儿保育、小学教育,从只实习教育和教学扩展到实习行政管理以及缝纫炊事等。
联系我国当前学前教育师资培训进行阐述。
2.结合史实试述外国儿童观的历史演变。
(1)没有儿童的儿童观。
(2)中世纪:欧洲的中世纪社会由教会统治,其鼓吹的“原罪说”被普遍接受。
“原罪说”认为人生而有罪,从儿童时期起就具有原罪,要通过不断地惩罚而赎罪。
因此,中世纪的儿童观是“儿童生而有罪”。
(3)文艺复兴:把儿童作为自然界一个组成部分的儿童观。
(4)近代以来:把儿童当做儿童的儿童观。
3. 简述陈鹤琴的关于幼稚园的课程理论。
(1)课程应为目标服务。
(2)课程应以自然和社会为中心。
(3)课程应实施“整个教学法”。
(4)课程应当采用游戏式、小团体式等的教学方法。
(5)课程应当有考察儿童成绩的标准。
4. 二战后日本学前教育的主要特征。
(1)制定与修订《幼儿园教育大纲》。
(2)发展保育所与倡导幼保一元化。
(3)推出二十世纪六十年代以来的学前教育振兴计划。
(4)重视培养幼儿教育师资。
(5)进行幼儿教育科学研究。
二.论述题评论陶行知对儿童创造力培养的教育思想及其对我国当前学前教育的启示。
答:(一)营造有利于儿童创造力发展的环境氛围教师、家庭、社会都有必要为儿童创造力培养创设一个和谐、民主、宽裕、自由的环境氛围,鼓励儿童大胆探索、大胆提问、大胆创新,从而使儿童的创造潜力能充分发挥出来。
中外学前教育史考试重点复习资料 完整版

中外学前教育史考试重点复习资料1.原始社会儿童教育的形式:公养公育2.奴隶社会胎教的起源:我国历史上,最早实施胎教的是西周时期被后人誉为“贤妣”的太任与周妃后。
3.奴隶社会的胎教制度:最早起源于西周。
是我国胎教理论与实践发展的初始阶段,胎教主要实施于帝王之家,宫廷之内。
到了春秋战国时期,胎教之道才开始走出宫廷。
4.贾谊论“早谕教”:婴儿时期就要开始施教。
5.贾谊“慎选左右”的教育思想:慎选左右是对太子进行早期教育取得成功的保证。
人生而同,而后亦有所不同,在于个人所受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的影响不同。
主张在宫廷内应设置专门辅导,教育太子的师、保、傅官,建立保傅教育制度。
6.朱熹重视学习“眼前事”:认为儿童“智识未开”,主张小学学习内容应该力求浅近、具体、贴近儿童生活。
还提出以“教事”为主的思想。
代表作《童蒙须知》7.帝国主义在中国的学前教育活动:(1)设立学前教育机构幼稚园(2)外国人在中国办的学前教育机构,大致分为:日本式和宗教式。
8.1934年2月中央苏区人民政府内务委员部颁布了《托儿所组织条例》,这是红色政权的第一部关于学前儿童教育的文件。
9.康有为是儿童公育最早的倡导者之一,他的学前教育思想主要体现在《大同书》中。
10.蔡元培论儿童公育:他提出一个完整的儿童公育体系,即把从胎儿到六岁这个时期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胎儿期,母亲怀孕后便入公立胎教院,实施胎教;第二阶段是零岁到三岁,儿童出生后入公立育婴院。
第三阶段是三岁到六岁,儿童满三岁后进入幼儿园,毕业入小学,接受普通教育。
提出五育并举,包括:军国民教育、实利主义教育、道德教育、世界观教育、美感教育。
11.毛泽东为陶行知题词——“伟大的人民教育家”。
宋庆龄称他为“万世师表”。
12.张雪门明确提出要“改造民族的幼稚教育”,拟定四项目标:(一)铲除我民族的劣根性;(二)唤起我民族的信心;(三)养成劳动与客观的习惯态度;(四)锻炼我民族为争中华之自由平等而向帝国主义作奋斗之决心与实力。
汇总:中外学前教育史——相关复习材料

第一章古代学前教育的实施& 第二章古代学前教育思想1 .史前社会幼儿教育包括劳动技能教育、社会道德观念的养成、体格和军事训练等内容.2 .传说中我国最早的儿童学校叫“痒”。
3 .“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原始社会的儿童教育,实行公养公育4.中国古代儿童学前教育的基本形式是家庭教育5.中国古代幼儿道德教育的主要内容包括培养志向,教以孝悌,并教育幼儿勤俭耐劳、诚实无欺、行善积德、礼貌谦让等。
6 .受中国传统教育的影响,在儿童教育中,将道德教育放在首位。
7 .教儿宜早、教子义方、信而勿诳、潜移默化、量资循序、有教有爱等家庭教育原则,出自古代中国8 .开笼放鸟而捕之,解缰放马而逐之,曷若勿纵勿解之为最易也。
这两个比喻符合中国古代儿童家庭教育的教儿宜早_原则。
9 .中国古代家庭教育的原则有( B )A.大器晚成B.教子义方C.放任自主D.体罚10 .中国古代家庭教育的方法不包括( B )A.体罚B.读经C.讲故事D.游戏11我国古代第一个专门教育太子的教育文件是《世子法》,它为我国保傅教育制度奠定了基础。
12 .宫廷儿童教育与一般家庭儿童教育的主要区别之一是有制度保证。
这便是保傅制度和三母制度。
13 .古代宫廷教育中,子师、慈母、保母合称(三母)。
14.在中国古代宫廷儿童教育中,主要负责对太子进行道德行为规范教育的是子师15 .在我国,胎教作为一种理论,初步形成于两汉16.中国古代胎教的内容包括注意精神因素的影响与陶冶.重视饮食的影响与调摄、选择良好的外界环境、保持良好的起居与生活习惯。
17 .把监督法、小劳法和瘦身法作为胎教方法的国家是中国18 .童蒙教材的编写进入一个大发展的时期是在宋代19 .中国古代流行最广、影响最大的童蒙读物是宋末王应麟所撰的《三字经》20 .全文共300多句,1000多字,三字一句,六字一韵,影响最大的中国古代童蒙读物是《三字经》21 中国古代儿童诗歌主要有三类,即识字类、训诫类和知识掌故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外学前教育史》复习资料(一)
一.简述题
1.张雪门提出的实习计划与传统师范学校实习的区别及其对我国当前学前教育师资培养的启示。
2.结合史实试述外国儿童观的历史演变。
3.简述陈鹤琴的关于幼稚园的课程理论。
4.二战后日本学前教育的主要特征。
二.论述题
评论陶行知对儿童创造力培养的教育思想及其对我国当前学前教育的启示。
《中外学前教育史》复习资料(一)答案
一.简述题
1.张雪门提出的实习计划与传统师范学校实习的区别及其对我国当前学前教育师资培养的启示。
①在空间上,他把幼师生的实习场所从幼稚园扩大到婴儿园和小学,从校内扩大到校外,从城市扩大到农村;
②在时间上,他从只集中在三年中的最后一学期,增加到三年六个学期中均有实习;
③在内容上,他从仅仅实习幼儿教育扩展到婴儿保育、小学教育,从只实习教育和教学扩展到实习行政管理以及缝纫炊事等。
联系我国当前学前教育师资培训进行阐述。
2.结合史实试述外国儿童观的历史演变。
(1)没有儿童的儿童观。
(2)中世纪:欧洲的中世纪社会由教会统治,其鼓吹的“原罪说”被普遍接受。
“原罪说”认为人生而有罪,从儿童时期起就具有原罪,要通过不断地惩罚而赎罪。
因此,中世纪的儿童观是“儿童生而有罪”。
(3)文艺复兴:把儿童作为自然界一个组成部分的儿童观。
(4)近代以来:把儿童当做儿童的儿童观。
3. 简述陈鹤琴的关于幼稚园的课程理论。
(1)课程应为目标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