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室院感监控检查记录表(1)

合集下载

院感科

院感科
10、职能部门、药事管理组织联合对细菌耐药监测和预警、有干预措施。
11、职能部门、药事管理组织,对落实情况进行追踪与评价,有整改措施。
12、职能部门进行检查、分析、反馈,对存在的问题,进行及时整改。
13、职能部门对医用耗材、消毒隔离相关产品采购质量有监管,对设备设施及消毒剂检测结果进行定期分析,总结、反馈,及时整改。
6、职能部门对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情况的监督检查,根据监管情况采取相应改进措施
7、有医院感染管理部门、微生物实验室(检验部门)药剂科、临床科室对多重耐药菌管理定期联席会制度,有牵头部门,分工明确,职责清楚。
8、有职能部门与相关部门共同监管的协作机制,各部门职责分工明确
9、职能部门对改进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并落实,对科室存在问题与缺陷改进措施的落实情况进行督导。
淮南东方医院集团
新庄孜医院职能部门(院感科)检查表
委托、、同志对新庄孜医院相关部门/科室进行检查、复查。
检查对象:科室:
检查内容:
一、月检查
1、职能部门对医疗废物制度与岗位职责落实情况有监管评价和记录
2、职能部门依据相关标准和规范对医疗务人员手卫生规范》执行情况督查
18、实验室进行生物安全分区并合理安排工作流程以避免交叉污染,有职能部门监督检查
三、半年检查
1、有医院感染管理组织。至少每年召开两次工作会议
检查目的:
检查方式:检查时间:年月日
检查结果(包括问题所在):
检查者签名:
科室整改意见:
责任人签字:
职能部门反馈意见:
复查结果:复查时间:年月日
备注:
职能部门(公章/负责人签名):时间:年月日
注:此表一式两份,一份职能部门留存,一份相关科室留存。如内容不够书写,可在备注内书写。

院感各种监测表格模板汇总[1]

院感各种监测表格模板汇总[1]

精心整理□MRSA(耐甲氧西林金葡菌)□VRE(耐万古霉素肠球菌)□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肠杆菌科细菌□耐碳青霉烯肠杆菌科细菌(CRE)□耐碳青霉烯鲍曼不动杆菌(CR-AB)□多重耐药菌/泛耐药铜绿假单胞菌□隔离措施落实情况:1、隔离医嘱:有□无□2、在病历卡上、病人床边标贴蓝色接触隔离标识:有□无□3、抗菌药物合理应用:是□否□4、病人隔离:是□(单间床旁)否□5、病房入口处、病人床边备快速手消毒剂:有□无□6、病人床边黄色垃圾袋:有□无□7、病人床边备隔离衣:有□无□暂时不需要□8、病房高危患者:有□无□9、可复用的医疗器械(体温表、血压计等)专人专用并及时消毒:有□无□部分有□10、该病人周围物品、环境和医疗器械,每天清洁消毒:有□无□11、对病人及家属宣教:有□无□抗菌药物名称:剂量:途径用药次数□天手术前用药时机:麻醉开始时术前0.5-2小时术前2-24小时>24小时2、手术中使用抗菌药物:是/否抗菌药物名称:剂量:途径用药次数□3、手术后使用抗菌药物:是/否手术后抗菌药物使用情况:一联二联三联及以上抗菌药物名称:剂量:途径用药次数□天抗菌药物名称:剂量:途径用药次数□天抗菌药物名称:剂量:途径用药次数□天五、医院感染情况:手术切口感染:是/否感染日期:感染部位:表浅切口深部切口器官腔隙手术部位出现:红肿热疼手术切口渗出物:脓性血性脂肪液化其它外科引流:是/否瘘管:是/否引流时间:病原学送检:是/否切口愈合情况:甲乙丙出院后随访感染情况:有/无感染部位:表浅切口深部切口器官腔隙报告人:报告日期:****医院医务人员职业暴露情况登记表科室:姓名性别:男□女□年龄:岁1.暴露时间:年月日时分2职业⑴医生⑵护士⑶助产士⑷技师⑸行政人员⑹护理员⑺保洁员⑻其他3.暴露方式⑴接触暴露:皮肤□;黏膜□⑵针刺或锐器割伤□⑶其他方式:□4.暴露源:血液□体液□呕吐物□排泄物□5.暴露程度Array6.7.8.拔针□9.10.11.。

医院感染督导检查记录表【范本模板】

医院感染督导检查记录表【范本模板】
3.交接登记内容完整、资料齐全。
1、输液室
2、换药室
3、预防接种室
4、门诊室
5、检验室
手卫生规范执行情况:
1、无菌操作前后洗手或手消毒
2、操作每个病人之间手卫生
3、熟悉七步洗手法
4、熟悉手卫生相关感念
1、输液室
2、换药室
3、预防接种室
4、门诊室
5、检验室
年 月 院内感染管理工作督查及整改记录
督导人员:院长:
6.动态消毒清洗每年1-2次(紫外线灯管每周1次)。
1、输液室
2、换药室
3、预防接种室
4、门诊室
5、检验室
标准预防:1。按规定要求防护(戴帽子、口罩、手套、穿隔离衣、防护围裙等)。
2。诊疗不同病.
1、输液室
2、换药室
3、预防接种室
4、门诊室
项目
被查科室
存在问题
整改措施
整改结果
组织管理:
1.感染管理规章制度落实。
2.医院感染监控小组履行职责。
3。科室感染管理自查.
4。人员参加培训
1、输液室
2、换药室
3、预防接种室
4、门诊室
5、检验室
环境管理:1.布局合理,洁、污明确标清。
3.仪器设备清洁、消毒.
4.湿式清扫、环境整洁。
5.定期开窗,空气情新.
3.传染病报告率100% 。
1、输液室
2、换药室
3、预防接种室
4、门诊室
5、检验室
抗菌药物管理:1。有用药指征.
2.种类选择合理,用量、用法恰当。
3.联合用药有指征.
4.围手术期用药方法正确。
1、输液室
2、换药室
3、预防接种室

科室院感监控检查记录表(1)

科室院感监控检查记录表(1)

监 测 医 疗 废 物
1.分类放置,标识清楚,垃圾袋、利器盒使用规范,专物专用 2.医疗废物袋注明“科室”字样 3.包装、称重、封口、标识贴、交接、存放、运送等环节规范 4.登记本记录规范,无漏项、代签字等, 5.各垃圾桶加盖、清洁,每天消毒 6.生活垃圾不得混入医疗废物
无 菌 原 则
消 毒 隔 离
标 2.工作人员掌握隔离技术,合理使用各类防护用品 准 3.工作人员掌握洗手指征,自觉执行六步洗手法 防 4.规范使用利器盒,一次性锐器用容
5.工作人员掌握预防利器伤的方法及利器伤的应急处理 各项检测达标: 卫 1. 空气检测 生 2. 物体表面检测 学 3. 医务人员手检测
科室院感监控检查记录表
科室:
项目 洗手 设施
检查者:
监控月份:
是 否
备 注:可注背 面
感 染 控 制 措 施 1.水龙头功能良好,最好为非接触式水龙头 2.有擦手纸或干手巾,干手巾要做到一用一消毒。 3.配备有液体洗手皂液和快速手消毒液 严格执行无菌技术原则与操作规程: 1.、治疗室、换药室分区合理、清洁整齐;无菌物品及非无菌物品分区存放、标识清 楚,无菌包干燥、外观清洁,标识清楚,分类放置,无过期 2.无菌纱布、棉球、棉签等一经打开在24小时内使用,注明开启时间 3.药物现用现配,配制的无菌药液不得超过2小时;无菌药液开启24小时内使用,注 明开启时间 4.酒精、安尔碘等消毒剂在规定时限内使用,注明开启时间,瓶盖严密 5.进入治疗室必须穿白大衣、戴工作帽,在治疗台前、处理无菌物品、加药、注射等 操作时戴口罩,手卫生符合要求 6.进行无菌操作衣帽整齐、戴口罩;连续操作时严格执行手卫生 7.无菌持物钳、剪使用规范,浸泡液>钳关节上2/3处,如污染及时送供应室处理 8.一次性物品不得重复使用,并由医疗器械采购部门统一购入,科室不得自行购入 9. 一次性灭菌物品存放在清洁干燥的区域,无过期、无破损 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防止交叉感染: 1.治疗室每日紫外线消毒两次,记录规范;紫外线灯管清洁,每周用95%酒精至少擦 拭一次并记录 2.各消毒液浓度符合要求,按时监测有记录 3.治疗室、换药车、查房车等配速干手消毒剂,执行一人一针一管一带一消手 4.查房、换药一病人一洗手(双手无可见污染时用速干手消毒剂) 5.止血带、体温计、氧气湿化瓶、吸引瓶等用后消毒、存放符合要求 6.氧气湿化瓶、吸氧管一人一用,长期使用每周更换一次,湿化液用冷开水每日更 换,鼻导管(面罩)清洁 7.雾化器、螺纹管一人一用一消毒,用前加药液,雾化器用后水槽及雾化罐干燥放置 9.晨/晚间护理湿式扫床,严格执行一床一套一桌一巾;病人被服清洁无污迹 10.按要求进行床单元终末消毒处理;不在病房走廊清点污被服;不得混用床单元 11.护工护理病患之间严格督查手卫生,用品固定不得混用; 12.拖把、抹布区分使用,标记清楚,定点放置,用后消毒处理晾干备用,容器清洁

院感质控检查表6

院感质控检查表6

院感质控检查表620xx年6月院感质量控制(一)院感质控检查中存在的问题及整改措施存在的问题整改措施要求各科室根据以上检查中发现的问题对照检查,对本科室存在的问题立即予以整改。

1、紫外线灯管没有每两周一次的擦拭记录,均未进行半年一次的消毒效果监测。

2、科室工作人员卫生手洗手方法均未熟练掌握。

3、个别科室对无菌容器(主要是酒精、碘酒瓶)未按规定进行消毒灭菌,4外科室对氧气湿化瓶、止血带、体温计、没有按规定要求进行消毒。

5外科室对能高压灭菌的手术器械用戊二醛浸泡。

无菌物品随意存放。

6洗衣房没有浸泡消毒的设施,衣物分类清洗不明确,清洁区污染区未划分。

管城中医院(病区)感染质控自查表12345678910质量标准地面与物表清洁,布巾、地巾分区使用,使用后布巾在250mg/L有效氯消毒剂中浸泡30分钟,地巾在500mg/L有效氯消毒剂浸泡分钟,干燥备用。

备有洗手液、干手纸巾、快速手消毒液。

接触患者前后、无菌操作之前、接触病人的分泌物、排泄物后,接触患者周围物品及脱手套后执行手卫生。

每天湿式清洁治疗室桌面、地面和仪器表面,被血液污染的台面或器械仪器表面用500mg/L有效氯消毒剂擦拭。

治疗室有空气消毒设施,每天进行空气消毒且记录规范;治疗车、换药车上层为清洁区,下层为污染区,配有快速手消毒剂。

进入治疗室(换药室)应衣帽整洁,进行无菌操作前戴口罩,抽出的药液、开启的无菌液体须注明时间,超过2h不得使用,启封的溶媒不得超过24h。

无菌物品与有菌物品分开存放,无菌物品按灭菌日期依次放入专柜,到期应交供应室重新清洗、包装、灭菌;灭菌包外粘贴指示胶带。

严格执行无菌操作规范,认真执行一人一针一管一带一消毒,无菌容器每周灭菌更换2次。

氧湿化瓶每日交供应室进行清洁及中水平消毒。

每季度对空气、物表、使用中的消毒液和医务人员的手进行监测,结果符合国家相关标准,有监测记录备查。

医护人员熟悉感染控制常识,科内每月学习内容中,有感染知识的学习及记录;无感染病例漏报。

医疗机构院感防控督导检查表

医疗机构院感防控督导检查表

各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规范设置发热哨点诊室,切实发挥前哨功能,做到
7
发热哨点
“两个规范两个落实”。暂不具备条件设置发热哨点诊室的,需要在门口有发热患 者告知书,内容包括本院不接待发热等症状患者,并且告知附近设置发热门诊的医
疗机构名称,应严格落实预检分诊和首诊负责制,做到规范转诊。
个体诊所和不具备发热门诊的民营医院要强化首诊负责制,在醒目位置张贴“本院
员,医护比、床护比达到要求,合理安排医务人员班次,隔离病区工作人员全部严
格闭环管理。定点医院启用时要整体腾空独立院区或病区,xx病人与普通病人不得
同时收治于一家医院(或一个院区),制定启用预案,开展全员培训,考核合格才能
上岗。
有核酸采样及监测管理的相关安全管理制度,样本采集、运输、接收和检验的全流 程管理,重点人群核酸检测应检尽检频次以及发热人员核酸检测反馈时间符合国家 6 核酸检测 卫生健康委办公室《关于医疗机构开展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有关要求的通知》和 《医疗机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工作手册(试行第二版)》的要求。工作人员的个人防 护、医疗废物处置符合要求。
置 毒。严格执行医疗机构医疗废物分类收集、转运、储存、管理要求,按照xx医疗废 物处置流程规范处置医疗废物。
11
单位 领导 签
县级卫生 行政部门
查看辖区内医疗救治方案、xx聚集性疫情医疗救治预案、医疗机构院感防控“四个 机制”的落实、疫情防控期间医疗服务保障工作预案等;督导检查情况,特别是诊 所等基层医疗机构疫情防控督导情况。
热门诊就诊,实行闭环管理,引导路线标识要清晰醒目。医务人员个人防护科学合
理,做到每隔2天1次核酸检测。
按照《发热门诊设置管理规范》要求设有“三区两通道”,要选址合理,布局、流 程符合规范要求,设施设备、防护用品配备齐全。发热门诊患者挂号、就诊、交费 、检验、辅助检查、取药、输液等诊疗活动在该区域完成,设置专门CT,实现发热 2 发热门诊 患者的闭环管理,CT清洁消毒记录完善,医疗废物按要求处置。发热门诊标识醒 目,医务人员个人防护科学合理,做到每隔2天1次核酸检测。发热门诊医务人员要 指导患者及其陪同人员在健康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规范佩戴医用防护口罩、做好手 卫生,保持1米安全距离。所以患者在xx病毒核酸检测结果反馈前,均应留观。

医院院感科工作记录(1)

医院院感科工作记录(1)

感染科工作记录2017年度彰武县第四人民医院医院感染科机构成员委员会成员主任:马弘文副主任:孙伟蒋丽伟刘保印委员:赵晓玲鄢涛魏晓红徐艳春李龙飞刘丽范长生于振云曹慧新刘艳邢亚珍包秀华彦丽萍李曦于淑萍刘世东李薇薇赵春颖杨志兰高云峰博丛增李响院感科2017年度培训计划一季度:(科里学习)医务人员:医疗废物的分类后勤人员:医疗废物转运、储存与处理方法二季度:(院里培训)医务人员:基层医疗机构医院感染管理基本要求后勤人员:消毒、灭菌、隔离的基本知识三季度:(院里培训)医务人员、后勤人员:手卫生规范四季度:(院里培训)医务人员:抗菌素合理应用后勤人员:医疗废物管理条例科主任:魏晓红一季度医院感染培训记录培训日期:地点:主讲人:参加者:培训内容:医务人员:医院感染基本知识1、医院感染的概念2、医院感染分类3、医院感染暴发如何上报后勤人员:医疗废物分类、转运、储存与处理方法1、医疗废物管理的基本要求2、医疗废物暂存设施管理要求3、运送员的要求和防护措施1月份医院感染管理质量考核记录存在问题:临床科室普遍存在的问题就是:1 、内科小瓶碘伏未注明开启时间2、锐器盒放置时间过长3、手术室百级间空气培养不合格后勤科室:1、运送垃圾时没穿工作服2、手卫生依从性不强院感科(签名)魏晓红整改措施及落实情况:已经和各科护士长沟通提持如下整改意见:1、严格按医疗废物管理条例包装医疗垃圾即时封口.2、小瓶碘伏和棉签要及时注明开启时间3、锐器盒使用不超一个月后勤人员统一规定:1、工作时必须着装整齐运送垃圾戴帽子口罩2、统一规定垃圾运送车消毒时间不管是临床还是后勤人员要继续提高手卫生依从性效果评定:已纠正存在问题:院感科(签名)整改措施及落实情况:存在问题:院感科(签名)魏晓红一季度医院感染病例登记表本季出院人数感染率:%(<10)本季无菌手术数:无菌手术感染率:%(1.5)院感检测表2017年1月31日2月院感检测表2017年3月31日说明:Ⅲ类环境:儿科病房、妇产科检查室、治疗室、注射室、换药室、抢救室、各类普通病房等空气≤500cfu/m³,物体表面≤10cfu/cm²,医护人员手≤10cfu/cm²。

院感检查表格(自查)

院感检查表格(自查)

燥备用
4.注水瓶内的水应为灭菌水,每天更换
3
其他(25 5.吸引瓶的消毒用高水平消毒剂浸泡30分钟,然后冲洗干净备 3 分) 用,吸引皮管使用一次性
6.每日诊疗结束后,对各清洗槽用高水平化学消毒剂进行擦拭消 3 毒
7.每曰使用前检测消毒剂的有效浓度并记录保存。无过期物品。 3
8.按院感要求做好空气培养、物体表面、医务人员的手有卫生学监 4 测。缺一项扣1分
4
准备工作 2.洗手或手消毒方法正确,手卫生设施齐全
4
及手卫生 (15分)
3.未执行手卫生指征扣1分
4
4.离开工作区域未及时脱掉手套扣1分
3
1.诊室清洁,整齐、通风良好。一处不洁扣1分
3
环境卫生 2.器械及一次性物品一用一消毒或灭菌,并做好终末消毒, 4
(10分) 未做到扣1分
3.检查结束后对环境进行清洁与消毒。一处不符合扣1分
(10分) 或不正确使用扣2分
3.违反操作规程导致意外损伤扣1分(查职业暴露报告)
3
合计
100
检 查者
扣分理由
5.内镜从消毒槽取出前,用气枪向各管道注入空气,在流动 3 水下清洗外表与各孔道不少于5次
6.擦干外,将消毒后的内镜各管道用75%乙醇进行 2
冲洗、干燥,贮存于专用洁净柜内或镜房内。
1.活检钳必须超声清洗后灭菌
3
2.口圈一次性使用
3
3.注水瓶及连接管用高水平化学消毒剂浸泡30分钟,然后冲净干 3
1.医疗垃圾与生活垃圾混放扣2分,台面、地面未及时清扫 4
医疗废物 扣 2.1一分次性医疗用品使用后处置规范,利器未入锐器盒扣1分 3
(10分) 3.医疗废物未密闭运送、暂存,暂存环境不清洁、无交接记 3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无 菌 原 则
消 毒 隔 离
标 2.工作人员掌握隔离技术,合理使用各类防护用品 准 3.工作人员掌握洗手指征,自觉执行六步洗手法 防 4.规范使用利器盒,一次性锐器用后即入利器盒 护
1.工作人员了解标准防护的主要内容
5.工作人员掌握预防利器伤的方法及利器伤的应急处理 各项检测达标: 卫 1. 空气检测 生 2. 物体表面检测 学 3. 医务人员手检测
监 测 医 疗 废 物
1.分类放置,标识清楚,垃圾袋、利器盒使用规范,专物专用 2.医疗废物袋注明“科室”字样 3.包装、称重、封口、标识贴、交接、存放、运送等环节规范 4.登记本记录规范,无漏项、代签字等, 5.各垃圾桶加盖、清洁,每天消毒 6.生活垃圾不得混入医疗废物
科室院感监控检查记录表
科室:
项目 洗手 设施
检查者:
监控月份:
是 否备Βιβλιοθήκη 注:可注背 面感 染 控 制 措 施 1.水龙头功能良好,最好为非接触式水龙头 2.有擦手纸或干手巾,干手巾要做到一用一消毒。 3.配备有液体洗手皂液和快速手消毒液 严格执行无菌技术原则与操作规程: 1.、治疗室、换药室分区合理、清洁整齐;无菌物品及非无菌物品分区存放、标识清 楚,无菌包干燥、外观清洁,标识清楚,分类放置,无过期 2.无菌纱布、棉球、棉签等一经打开在24小时内使用,注明开启时间 3.药物现用现配,配制的无菌药液不得超过2小时;无菌药液开启24小时内使用,注 明开启时间 4.酒精、安尔碘等消毒剂在规定时限内使用,注明开启时间,瓶盖严密 5.进入治疗室必须穿白大衣、戴工作帽,在治疗台前、处理无菌物品、加药、注射等 操作时戴口罩,手卫生符合要求 6.进行无菌操作衣帽整齐、戴口罩;连续操作时严格执行手卫生 7.无菌持物钳、剪使用规范,浸泡液>钳关节上2/3处,如污染及时送供应室处理 8.一次性物品不得重复使用,并由医疗器械采购部门统一购入,科室不得自行购入 9. 一次性灭菌物品存放在清洁干燥的区域,无过期、无破损 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防止交叉感染: 1.治疗室每日紫外线消毒两次,记录规范;紫外线灯管清洁,每周用95%酒精至少擦 拭一次并记录 2.各消毒液浓度符合要求,按时监测有记录 3.治疗室、换药车、查房车等配速干手消毒剂,执行一人一针一管一带一消手 4.查房、换药一病人一洗手(双手无可见污染时用速干手消毒剂) 5.止血带、体温计、氧气湿化瓶、吸引瓶等用后消毒、存放符合要求 6.氧气湿化瓶、吸氧管一人一用,长期使用每周更换一次,湿化液用冷开水每日更 换,鼻导管(面罩)清洁 7.雾化器、螺纹管一人一用一消毒,用前加药液,雾化器用后水槽及雾化罐干燥放置 9.晨/晚间护理湿式扫床,严格执行一床一套一桌一巾;病人被服清洁无污迹 10.按要求进行床单元终末消毒处理;不在病房走廊清点污被服;不得混用床单元 11.护工护理病患之间严格督查手卫生,用品固定不得混用; 12.拖把、抹布区分使用,标记清楚,定点放置,用后消毒处理晾干备用,容器清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