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学期第四单元 第4课时谁先迎来黎明 D卷
《谁先迎来黎明》优质教案

(五)总结地球运动的特点:
最后,就让我们把这几天所学到一起来总结一下吧。
地球的形状
自转的证据
自转的方向
自转的周期
球形
傅科摆
自西向东(逆时针)
24小时(一天)
板书
请把你们组转动地球仪的方向在地球仪上用箭头画出来?
我们组发现,先迎来黎明。
(三)认识地球自转的方向:
1.思考:地球的自转方向到底是自西向东还是自东向西?
2.联想:如果把地球看作是一个大转椅,我们会看见太阳等天体东升西落,那么转椅是怎样转的?
3.阅读教科书P80页。
4.解释:北京和乌鲁木齐谁最先迎来黎明?(北京)
A猜测谁先见到太阳?
B先按照自西向东(逆时针)方向转圈,看谁先看见太阳;然后再自东向西(顺时针)方向转动,看谁先看见太阳。
2.小结:如果地球是自西向东自转,北京先看见太阳;如果地球是自东向西自转,乌鲁木齐先看见太阳。上面两种转法,哪一种像钟表指针的转法,因此,把自西向东叫逆时针,自东向西叫顺时针。
模拟实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记录单
课堂评估
1.学生能否正确理解地球的自转方向(自西向东即逆时针);
2.学生是否知道自转方向决定了不同地区迎来黎明的时间不同,东边早西边晚;
3.不同地区所处的经度差决定了地区之间的时差;
4.从作业情况分析课堂教学成效;
5.课外探索宇宙奥秘的兴趣度。
A图中的每一种色块代表一个时区。“0”代表零时区,零时区以东为东区,零时区以西为西区。北京所在版图的颜色与东八区的颜色相对应,所以北京在东八区。——那纽约、巴黎、东京都在哪个时区?——请学生找一找,然后说一说。
教科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科学4.4谁先迎来黎明

问题引入
既然地球在自转,那么地球上不同的地区,每天迎来黎明的时间先后会 一样吗?比如我国的北京和乌鲁木齐,谁先迎来黎明呢?
在地球仪上找到北京和乌鲁木齐的位置,并做好标记。
西
东
北京和乌鲁木齐的相对位置是北京在东,乌鲁木齐在西。
谁先迎来黎明
模拟实验,初步探索 谁先迎来黎明
方法:
北京(东8区)的日出时间比乌鲁木齐 (东6区)早2个小时。
北京的日出时间比巴黎早8小时。
北京的日出时间比纽约早13小时。
小结
地球的形状
(扁)球体
自转的证据
傅科摆等
自转的方向
由西向东 (逆时针)
自转的周期
约24小时
教科版
我们又怎么才能知道北京和乌鲁木齐日出的时间相差多少小时呢?
人们以地球经线为标准,将地球分为24个 时区。将通过英国伦敦格林尼治天文台的 经线,定为0度经线。从0度经线向东180 度属东经,向西180度属西经。经线每隔 15度为一个时区,相邻两个时区的时间就 相差1小时。由于地球自转的方向是自西 向东(或逆时针),也就意味着越是东边 的时区,就越先迎来黎明。
当一个物体向一个方向运动时,它旁边的物体我们看到的是往相反的
方向运动,即这个物体相对于其他物体运动的变化,叫做相对运动。
坐在地球这个“大转椅”上,我们看到 地球周围的星体,如太阳、月球等,它 们的运动方向是怎样的?
地球的自转方向是怎么样的?
认识时区,算 时差
地球的自转方向是由西向东,也就是逆时针方向,北京和乌鲁木齐谁 先迎来黎明?
1.九位同学手拉手朝外围成一 圈模拟“地球”; 2.其中一位同学贴上写有“北 京、东”的纸片,另一位同学 贴上写有“乌鲁木齐、西”的 纸片; (温馨提示:贴“北京、东” 的同学一定要站在贴“乌鲁木 齐、西”的同学的左边。) 3.一位同学站在圈外举着红色 纸片,代表“太阳”; 4.大家顺时针和逆时针各转两 圈,“北京”和“乌鲁木齐” 看到“太阳”时就高喊“天亮 喽”!判断并记录谁先迎来黎 明。
五年级下册科学教案4.4 谁先迎来黎明教科版

同学们,这单元我们都在研究地球的运动,相信同学们一定有很多收获,让我们来整理一下。请同学完成p81书上的表格。
地球的形状:球形自转证据:傅科自转方向:自西向东自转周期:24小时
板
书
设
计
谁先迎来黎明
北京乌鲁木齐
先后地球的自转方向自西向东(逆时针)
世界时区图时差
引导小节:当我们随同车、转椅等物体一起运动的时候,会看到车、转椅之外的景物会向相反方向运动(板书:做相反方向运动)这就是科学上所说的相对运动。(板书:相对运动)
(通过观察直线运动和圆周运动时参照物的运动方向判断物体的运动,为通过观察太阳、月亮等地球之外的星体运动方向判断地球自转方向这一教学环节作铺垫)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地球在不停的自转,由此产生了昼夜交替的现象,地球上不同地区迎来黎明的时间或看见太阳的时间相同吗?(不相同)
出示地图说说两个城市间的相对位置是怎么样的?要求学生生在地球仪上找到北京和乌鲁木齐(北京在乌鲁木齐的东面,乌鲁木齐在北京的西面。)特别强调学生在陈述中构建相对位置的概念,让多个学生从相对位置的角度说说两座城市间的相对位置,以强化相对位置的概念
师小结:是啊,地球自转的方向不同,迎来黎明的时间先后就不同。看来,只做个模拟实验还是不能解决这个问题,因为地球不可能有两个自转方向,我们还得收集足够充分的证据。那么,到底地球自转的方向是怎样的呢?
三、理解相对运动,知道地球自转的方向与天体的东升西落相反
1、为了更好地帮助我们研究,我们先来回忆生活中常见的几种运动现象,看看有什么规律?课件出示
猜测地球自转的形式可能有几种:顺时针;逆时针;
(板书:自东向西(顺时针);自西向东(逆时针)
二、模拟实验:
教科版五年级科学下册第四单元《4.4谁先迎来黎明》说课稿

教科版五年级科学下册第四单元《4.4谁先迎来黎明》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教科版五年级科学下册第四单元》的《4.4谁先迎来黎明》一课,主要讲述了昼夜交替的现象。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理解地球自转产生的昼夜交替,以及不同地区迎来黎明的顺序。
教材以探究活动为主,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实验等方式,探究昼夜交替的原因,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具备一定的科学基础知识,对地球自转和公转有一定的了解。
但昼夜交替这一现象较为抽象,需要学生通过实际观察和动手操作来加深理解。
此外,学生对科学探究的方法和步骤还不够熟悉,需要在教学过程中加以引导和培养。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理解地球自转产生的昼夜交替现象,能解释不同地区迎来黎明的顺序。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实验等途径,探究昼夜交替的原因,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对科学探究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提高学生关爱自然的情感。
四. 说教学重难点1.重点:地球自转产生的昼夜交替现象。
2.难点:不同地区迎来黎明的顺序及其原因。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探究式学习、小组合作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地球仪模型等教学辅助工具,生动形象地展示昼夜交替现象,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地球昼夜交替的动画,引导学生关注昼夜交替现象,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探究活动一:观察地球仪,了解地球自转产生的昼夜交替。
学生分组讨论,总结昼夜交替的特点。
3.探究活动二:分析不同地区迎来黎明的顺序。
学生通过实际观察、讨论,得出地球自转导致不同地区迎来黎明的顺序。
4.知识拓展:介绍地球自转的周期,以及地球自转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5.总结提升:学生归纳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教师进行点评和补充。
6.作业布置:设计一份关于昼夜交替的实验报告,培养学生动手实践能力。
2019-2020年五年级科学下册 谁先迎来黎明5教案 教科版

2019-2020年五年级科学下册谁先迎来黎明5教案教科版教材简析:《谁先迎来黎明》是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地球的运动”第4课时的内容,本课是在学生认识由于地球的自转形成昼夜交替现象的基础上,对地球自转方向和时区的探究,其中,地球自转方向是本课的探究重点。
教材的内容分成四个部分:1、提出问题:谁先迎来黎明?2、模拟实验:地球自转方向不同,迎来“黎明”的时间先后就不相同?3、探究地球自转的方向?4、认识世界时区图。
第一部分直接让学生在中国行政地区图中观察北京和乌鲁木齐的地理位置,明确黎明迎来的时间与各地所处的地理位置有关,开门见山。
第二部分用地球仪和手电筒模拟观察各地迎来黎明的先后顺序,学生在实践中,发现地球自转方向不同迎来“黎明”的时间会不同,很自然进入“地球自转方向究竟是怎样的”探究。
第三部分在地球自转方向的探究中,通过让学生建立相对运动概念,根据天体的周日视运动来认识地球的自转方向。
第四部分希望学生能够关注到地球仪上的经线,并且能够根据不同地区的经线差来计算两地的时差。
这实际上需要学生综合运用地球自转方向及地球自转周期的知识来解决,是有一定难度的。
教学背景:这一节课的知识点比较多,概念也比较难理解。
如何把抽象难懂的概念转化为学生容易接受的方式是需要好好再研究的。
这一课有很多抽象的概念,比如东西南北四个方位、地球自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逆时针旋转、顺时针旋转、相对运动等等,需要学生对空间有很好的想象力,在这些问题的处理上不能过于死板教条,学生理解起来不容易,可能一下会搞混,对于他们理解地球自转方向会带来一定混淆。
上课前,教师利用在教室四边的墙分别贴上东南西北,让学生更直观的了解到什么样是自西向东运动,什么样又上自东向西运动(随时结合是顺时针还是逆时针转)。
教学设计:转,乌鲁木齐先看见太阳。
上面两种转法,把自西向东叫逆时针,自东向西叫顺时针。
模拟实验记录单附送:2019-2020年五年级科学下册谁先迎来黎明教学体会教科版一、成功之处1.从一堂传统的简单说教课到一堂现代媒体多方参与下的大空间跨度的观察课,是一次大胆的目标定位尝试。
新教科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地球的运动》单元第4课《谁先迎来黎明》

新教科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地球的运动》单元第4课《谁先迎来黎明》各位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新教科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地球的运动》单元第4课《谁先迎来黎明》。
下面,我将从本课的教材、学生、教学法及教学过程各位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教科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地球的运动》单元第4课《谁先迎来黎明》。
下面,我将从本课的教材、学生、教学法及教学过程等方面来说说我对本课的认识和处理。
一、说教材1.说教材简析《谁先迎来黎明》是教科版《科学》五年级下册《地球的运动》单元第四课时内容。
本课是在学生认识由于地球的自转形成昼夜交替现象的基础上,对地球自转方向和时区的探究。
其中,地球自转方向是本课的探究重点。
教材共分为三部分内容:一、谁先迎来黎明。
利用地球仪和一个模拟实验确定要研究不同地球谁先迎来黎明的两个先决条件是:确定不同地区的地理位置关系和确定地球自转方向。
二、确认地球自转方向。
借助生活中的经验来认识相对运动,并根据地球以外的参照物确认地球自转的方向。
确定了地球自转方向后,对于不同地区谁会先迎来黎明就会有正确的判断。
三、时区及时差。
这部分内容实际上是对地球自转方向和地球自转周期的综合认识。
让学生根据时区图来计算不同地区的时差。
2.说教学目标科学概念:1、天体的东升西落是因地球自转而发生的现象。
2、地球自转的方向与天体的东升西落相反,即逆时针或自西向东。
3、地球的自转方向决定了不同地区迎来黎明的时间不同,东边早西边晚。
4、不同地区所处的经度差决定了地区之间的时差。
过程与方法:1、通过生活经验和体验活动,理解相对运动,并用来解释太阳等天体的视运动。
.2、根据天体视运动的方向推导地球自转的方向。
情感态度价值观:初步知道因参照物的不同,对物体的运动需要从多角度去认识。
在活动中培养小组合作精神。
3.说教学重点难点:重点: 通过模拟实验、生活经验和体验活动,确认地球自转方向。
难点: 理解相对运动,并用来解释太阳等天体的视运动。
2019年教科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学期第四单元 第4课时谁先迎来黎明

2019年教科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学期第四单元第4课时谁先迎来黎明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小朋友,带上你一段时间的学习成果,一起来做个自我检测吧,相信你一定是最棒的!一、填空题。
(共6题;共12分)1. (1分)我国目前统一采用的地方时是 ________。
2. (2分)四季的形成与地球的________、地轴的________有关。
3. (2分)不同地区所处的 ________决定了地区之间________。
4. (2分)在模拟《谁先迎来黎明》的实验中,如果小组的同学自西向东慢慢转动,身上贴着写有________的同学先看到太阳;如果小组的同学自东向西慢慢转动,身上贴着写有________的同学先看到太阳。
5. (1分)如图所示,在向前行驶的车上,向窗外看去,马路两旁的树林向________运动。
6. (4分)在自转的地球上看到地球以外的其他星体________,这其实正是地球与它们相对运动的结果。
地球自转的方向,正好与它们运动的方向________,是自________向________运动的。
二、判断题。
(共5题;共10分)7. (2分)乌鲁木齐比北京先迎接黎明。
8. (2分)地球上不同地区,每天迎来黎明的时间都是一样的。
9. (2分)上海的小朋友和西藏的小朋友同一时刻看到日出。
10. (2分)相邻两个时区的时间相差1小时。
11. (2分)地球上同一经线上的人们在同一时刻迎接日出。
三、选择题。
(共7题;共20分)12. (2分)哪条经线的地方时是我国统一使用的时间()A . 120°EB . 东九区中央经线C . 120°WD . 116°E(通过北京的经线)13. (2分)人们以地球经线为标准,将地球分为()个区时。
A . 12B . 24C . 3614. (2分)东边时区和西边时区的时间相比:()A . 东边时区时间比西边时区的早B . 西边时区时间比东边时区早C . 东边时区时间比西边时区的相同15. (2分)下列城市中新的一天最早到来的是()。
小学五年级科学下册 谁先迎来黎明5名师教案 教科版

(教科版)五年级科学下册教案第四单元地球的运动4.谁先迎来黎明教材简析:《谁先迎来黎明》是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地球的运动”第4课时的内容,本课是在学生认识由于地球的自转形成昼夜交替现象的基础上,对地球自转方向和时区的探究,其中,地球自转方向是本课的探究重点。
教材的内容分成四个部分:1、提出问题:谁先迎来黎明?2、模拟实验:地球自转方向不同,迎来“黎明”的时间先后就不相同?3、探究地球自转的方向?4、认识世界时区图。
第一部分直接让学生在中国行政地区图中观察北京和乌鲁木齐的地理位置,明确黎明迎来的时间与各地所处的地理位置有关,开门见山。
第二部分用地球仪和手电筒模拟观察各地迎来黎明的先后顺序,学生在实践中,发现地球自转方向不同迎来“黎明”的时间会不同,很自然进入“地球自转方向究竟是怎样的”探究。
第三部分在地球自转方向的探究中,通过让学生建立相对运动概念,根据天体的周日视运动来认识地球的自转方向。
第四部分希望学生能够关注到地球仪上的经线,并且能够根据不同地区的经线差来计算两地的时差。
这实际上需要学生综合运用地球自转方向及地球自转周期的知识来解决,是有一定难度的。
教学背景:这一节课的知识点比较多,概念也比较难理解。
如何把抽象难懂的概念转化为学生容易接受的方式是需要好好再研究的。
这一课有很多抽象的概念,比如东西南北四个方位、地球自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逆时针旋转、顺时针旋转、相对运动等等,需要学生对空间有很好的想象力,在这些问题的处理上不能过于死板教条,学生理解起来不容易,可能一下会搞混,对于他们理解地球自转方向会带来一定混淆。
上课前,教师利用在教室四边的墙分别贴上东南西北,让学生更直观的了解到什么样是自西向东运动,什么样又上自东向西运动(随时结合是顺时针还是逆时针转)。
标(三)情感、态度、价值观:初步知道因参照物的不同,对物体的运动需要从多角度去认识。
在活动中培养小组合作精神。
核心价值观:勤于思考、大胆解释、乐于用科学知识分析日常事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科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学期第四单元第4课时谁先迎来黎明 D
卷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小朋友,带上你一段时间的学习成果,一起来做个自我检测吧,相信你一定是最棒的!
一、填空题。
(共6题;共12分)
1. (1分)我国目前统一采用的地方时是 ________。
2. (2分)昼夜现象是由于地球________形成的,四季现象是由于地球________形成的。
3. (2分)地球自转的方向是________,这就意味着越是________的时区,就越先迎来黎明。
4. (2分)在模拟《谁先迎来黎明》的实验中,如果小组的同学自西向东慢慢转动,身上贴着写有________的同学先看到太阳;如果小组的同学自东向西慢慢转动,身上贴着写有________的同学先看到太阳。
5. (1分)如图所示,在向前行驶的车上,向窗外看去,马路两旁的树林向________运动。
6. (4分)在自转的地球上看到地球以外的其他星体________,这其实正是地球与它们相对运动的结果。
地球自转的方向,正好与它们运动的方向________,是自________向________运动的。
二、判断题。
(共5题;共10分)
7. (2分)世界时区图将地球分为24个时区。
8. (2分)地球上不同地区,每天迎来黎明的时间都是一样的。
9. (2分)上海的小朋友和西藏的小朋友同一时刻看到日出。
10. (2分)相邻两个时区的时间相差1小时。
11. (2分)地球上同一经线上的人们在同一时刻迎接日出。
三、选择题。
(共7题;共20分)
12. (2分)下列城市中,一天中最先迎接来黎明的城市是()。
A . 北京
B . 上海
C . 乌鲁木齐
13. (2分)在“谁先迎来黎明”的模拟实验中,围成一圈的同学代表()
A . 太阳
B . 地球
C . 地球自转轨道
14. (2分)在世界时区图中,每相邻的两个时区的时间就相差()。
A . 1小时
B . 12小时
C . 24小时
15. (2分)下列城市中新的一天最早到来的是()。
A . 中国的北京(东八区)
B . 日本的东京(东九区)
C . 美国的纽约(西五区)
D . 英国的伦敦(中时区)
16. (2分)0度经线是()。
A . 通过北京的经线
B . 通过纽约的经线
C . 通过格林尼治天文台的经线
17. (5分)连线题。
在谁先迎来黎明的模拟实验中,不同的材料或动作各代表什么?用线连起来。
围成一圈的同学太阳
贴有地名方位标志的同学地球
红色纸片地球的自转
按某种方向转动地球上不同地区的人们
先看到红色纸片迎来黎明
18. (5分)想一想,世界各国的新年钟声会不会在同一时刻敲响?存世界时区图上找
一找,住在美国纽约的华侨比北京市民晚几小时过新年?
参考答案一、填空题。
(共6题;共12分)
1-1、
1-2、
2-1、
3-1、
4-1、
5-1、
6-1、
二、判断题。
(共5题;共10分)
7-1、
8-1、
9-1、
10-1、
11-1、
三、选择题。
(共7题;共20分)
12-1、
13-1、
14-1、
15-1、
16-1、
17-1、
1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