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建筑雷电电磁脉冲防护
防雷击电磁脉冲的智能大厦防护措施

! : ’ T i p p ra a y e e u a in n e ur me t o s e i c t n o ih e i g p o ftc n l g o lc i ! h s a e n ls sr g l t sa d r q i : o e n s f“ p cf a i fL g tn n r o h oo y free — i o e t n c i f r t n s s m f u l i g ” n l cr ma n t u s a s d b g t i g s o e i o r h n ie a d r i n o mai y t o i n s a d ee t o o e b d o g e i p le c u e y l h nn t k n ac mp e e sv n c i r
ss m t a n rb sd o t drso n rai a eet t h i lcm i i yt ai m n e ae n s n a fit n t nl l r e nc o m s o I C a d“ pc c t n o e c a d e o coc a s n(E ) n sei a o f i f i
关键词 :闪电电磁脉冲 ; 防雷; 屏蔽; 电位连接 ; 等 电涌保 护器 中国分类号 :M 2 T 93 文 献标 志码 : A 文章编号 :09—08 (0 10 0 7 0 10 15 2 1 )3— 0 2— 3
I t lie o e to M eho fLih n n e to a n tc Pu s o a i n n elg ntPr tc in t d o g t i g Elcr m g ei le f r M nso s
第2 8卷
智能建筑的雷电防护措施

筑 金属物体 、 金 属装 置 、 建 筑 内 系统 、 进 出建 筑物 的
金属 管线应 与 防雷装 置做 防雷等 电位 连接 。外部 防
雷 装置与建 筑物 金属体 、 金属 装置 、 建 筑 物 内系 统 之 间, 还应满 足 间隔距 离的要求 。
主要是 由于雷 击发 生时 在 电源 和通信 线路 中感应 的
分 的保护 , 显得 至关重 要 。
的 闪电电涌无 法满 足 要求 时 , 也 应 采 取 防雷 击 电磁
脉 冲的措施 。需要 保护 的电子信 息 系统必须 采取 等
电位 连接与 接地保 护措施 。 智 能建 筑 的 防雷 技 术 措 施 见 图 1 。 目前 , 建 筑
雷 电及 浪 涌对 智 能建 筑 的危 害 形 式 主要有 : 直 击雷、 静 电感 应 、 电磁 感 应 、 雷 电入 侵 波 、 地 电 位 反 击、 电磁 脉 冲辐 射 、 操 作 过 电压 和 静 电放 电 。在 智 能化 系统 的集成 运 行 后 , 对 系统 和 设 备 造成 危 害 的大部 分并 不 是 直 击 雷 , 而 是 雷 电 流 的 电磁 效 应 。
过 电流 、 过 电压 引起 的。一 方 面 由于 电子设 备 内部 结构高 度集 成化 , 从而造 成设 备耐 压 、 耐过 电流 的水
平下 降 , 对 雷 电的承受 能力下 降 ; 另一方 面 由于信号
收 稿 日期 : 2 0 1 3一 O 4—2 4 作者简介 : 楼 琦( 1 9 6 O 一) , 男, 浙 江 杭 州人 , 工程师 , 从 事 自动化 技 术 工 作 。
物外部 防雷 系统设 计 执行 国家标 准 《 建 筑物 防雷 系 统设计 规范 ( G B 5 0 0 5 7 -2 0 1 0 ) 》 。各 类 防雷 建 筑
雷击与电磁脉冲防护技术

雷击与电磁脉冲防护技术电子与电气工程是一门关于电力系统、电子设备和电磁场的学科,涵盖了广泛的领域,其中包括雷击与电磁脉冲防护技术。
雷击和电磁脉冲是电气工程中常见的问题,对电力系统和电子设备都可能造成严重的损坏。
因此,开发有效的防护技术对于保障电力系统和电子设备的正常运行至关重要。
雷击是指大气中形成的电荷差异引起的放电现象。
当云与地面或云与云之间的电荷差异达到一定程度时,就会形成雷电放电。
雷电放电会产生巨大的电流和电压,对电力设备和电子设备造成巨大的冲击。
为了防止雷击对电力系统和电子设备的损害,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的防护措施。
首先,我们可以在电力系统的设备和建筑物上安装避雷针和避雷网。
避雷针可以通过尖锐的尖端将雷电引向地面,避免其对设备和建筑物的直接冲击。
避雷网则可以将雷电分散到地面上,减小雷电对设备和建筑物的影响。
这些避雷设施可以有效地降低雷击风险,保护电力系统和电子设备的安全运行。
其次,我们还可以采取电磁屏蔽技术来防护电子设备。
电磁脉冲是由强电流和电压突变引起的短暂电磁波,可以对电子设备产生干扰甚至损坏。
为了防止电磁脉冲对电子设备的影响,我们可以在设备周围设置金属屏蔽,将电磁波引导到地下或远离设备。
此外,还可以使用特殊的材料和设计来减小电磁脉冲对设备的影响。
这些电磁屏蔽技术可以有效地保护电子设备免受电磁脉冲的损害。
除了以上的防护措施,我们还可以通过合理的电力系统设计来降低雷击和电磁脉冲的影响。
例如,可以采用合适的接地系统来分散雷击和电磁脉冲的能量,减小其对设备的冲击。
此外,还可以在电力系统中增加过电压保护装置,及时将过电压引向地面,保护设备的安全运行。
综上所述,雷击与电磁脉冲防护技术在电子与电气工程中具有重要的地位。
通过安装避雷设施、采用电磁屏蔽技术和合理的电力系统设计,我们可以有效地保护电力系统和电子设备免受雷击和电磁脉冲的损害。
随着科技的进步和工程技术的不断发展,我们相信雷击与电磁脉冲防护技术将会不断完善,为电力系统和电子设备的安全运行提供更可靠的保障。
智能建筑弱电系统的雷电防护设计

的新 趋 势 得 到 了大 规 模 建 设 。智 能建 筑 以其 较 高 的科 技 含 量 、
自动 化程 度 以及 现 代 化 管 理 , 为 人 类 营 造 了高 效 、 便 捷 以及 安
3 智 能建筑 弱电系统 雷电防护设计
鉴 于智 能 建 筑 的 特 性 , 必 须 要 对 其 弱 电 系 统 进 行 雷 电 防护 工 作 。众 多 的实 践 也 表 明 , 只 有 采 取 有 效 的 雷 电 防 护 设 计 才 能 够 充 分 保 证 系 统 工 作 的稳 定 性 和 信 息 质 量 的有 效 保 持 、 人 员设 备 安 全 的 良好 保 护 。若 是 在 进 行 弱 电 系统 的接 地 措 施 的 实 施 时 没 有 采 用 正 确 的接 地 方 式 , 则 会 导 致 弱 电 系 统 的 工 作 异 常 现象 的产 生 。 目前 , 弱 电 系统 的 主 要 接 地 方 式 包 括 共 同接 地 方 式 以
筑 弱 电 系统 雷 电 防护 设 计 , 供类似工程参考。
关键 词 : 智能 建筑: 弱电系统 : 防雷措施
0 引 言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 , 智 能 化建 筑 作 为 建 筑 行 业
较 长 ,这 就 会 导致 雷 电流 在 泄 放通 道 阻抗 上 所 形 成 的 实 际压 降 将智 能 建 筑 的地 电位 在 很 大程 度 上 被抬 高 , 从 而 产生 反 击现 象 。
3 . 1 接地 系统 设计
接 地 系 统 主 要 可 以分 成 防雷 地 、 工作地 、 保护地 、 直流地 以 及屏 蔽 地 等 。 各 种 接 地 系 统 的 相 关 要 求 一 般 是 大 不 相 同 的 。 由
于防雷接地 问题是多种 多样 的, 若是处理 的不甚合适 , 则 会 造 成严 重 的安 全 隐 患 产 生 。由 于智 能 建 筑 物 一 般都 会 受 到周 围环 境 以 及 建 筑 的 相 互 影 响 ,所 以 保 护 地 与 防 雷 地 都 是 分 不 开 的 , 可 以采 用 大 楼 基 础 钢 筋 网作 为 共 同 接 地 体 并 使 用 统 一 的 接 地
浅议智能建筑的防雷保护

科技 圈向导
◇ 建工论坛◇
浅议智能建筑的防雷保护
汪 蓉 ( 汉 华 中科 大建 筑 设 计 院 湖 北 武
武汉 4用大量的电子设备 , 一旦 遭到雷电干扰 , 将会造成重 大损失 , 根据雷 电波侵入智能 建筑的形式, 采用相应的雷电 防护措施 , 通过外部防御和 内部防御 , 智能建 筑中构成一套完整的雷击防御体 系, 而保证智能建筑安全 可靠运行 。 在 从 【 关键词 】 能建筑 ; 智 雷电; 防护
筑物的防雷接地系统可靠连接 。从而达 到综合 防御雷击 的 目的, 确保 地 。 4 3防御 雷击 电磁脉 冲的措施 智能建筑的安全 雷击 电磁脉冲的防护。 是在雷电人侵大楼 的各通道上。 电源线 如 3智能建筑外部防御雷击 的具体做法 . 通过 采用屏 蔽隔离 、 均 外部防御雷击的 主要装置包括接 闪器 、 避雷引下线 、 接地装置等, 路 、信号传输线路及进入大楼 的各种 管线 等, 压 、 电压保护 、 过 过电流保护、 接地等方法, 将雷电过电压 、 电流泄 放 过 主要用于防御直接雷击 人地. 从而达到保护智能建筑设备的 目的 31 . 接闪器 44电涌保护器(P ) . S D 防护 () 1避雷针 一般采 用镀锌 圆钢或焊接钢管制作, 将避雷针与避雷 电涌保护器是非线性电压限制元 件。 用于限制暂态过电压和分流 带、 避雷 网、 避雷引下线焊接 连通 。 分开关 型、 限压型和混合 型; 若按电涌保护 器在智能 () 2在易受雷 击的屋角 、 屋脊 、 女儿墙 、 面四周 的檐 口安装直径 电涌电流的装置, 屋 又可分为 电源线路 电涌保护器 、 天馈线 路电涌保 护器 为 中1 镀锌 圆钢作避雷带 在屋面采用 4 m x m 2 0 m 4 m的镀锌 扁钢设 置 系统 中的功能 . 和信号线路电涌保护器 不大于 1m lm或 1 m 1 m的网格, 0 x0 5 x5 将该网格与避雷带焊接联通 () 1 电源线路 的电涌保护一般可采用四级。其中第三级 电涌保护 () 3 屋顶 上的构筑物或其它凸出屋面的物体, 如屋顶水箱 、 楼梯 顶 用 盖等. 四周装设避雷带 ; 屋面接 闪器 。 范围以外 的建筑 物. 沿其 在 保护 如 器安装在智能系统机房 主配 电箱 内。 于保护 以该配 电箱为 电源 的所 第 如程控数字通讯 交换机 、 计 主楼裙房屋顶 、连接单体楼 的通道等均应安装 直径 为 中1 的镀锌圆 有设备: 四级安装在需特 殊保 护 的设备 ( 2 电源箱 中 电源线路的各级电涌保护器应 分别 安 钢避雷带: 主楼屋面上 的金属物件, 如各类金 属管道 、 风机 天线等都必 算机 网络交换机等) 其接线端分别 与电源箱相应相线 连 须与屋面避雷带连接 , 其连接线的截 面不应小于屋面避雷带的截面。 装在被保护设备用电电源的前端. 其接地端与 电源箱内 P E端子板相连 。 各级 电涌保护器连接导线长 () 4当建筑物高度超过 3m时, 0 该大楼 3m及其 以上部分的 阳台 接; 0 .m 金属栏杆 以及外墙上的金 属门窗 、 钢架等金属构件或其它金属凸 出物 度不宜大于 05 () 2 天馈线路 电涌保护器串接在天馈线与被保护设备之 间。 都必须与避雷引下线连接构成 电气通路, 以达到防御侧击雷 的目的。
智能建筑雷电防护设计

智能建筑雷电防护设计【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建筑行业也在快速发展,现代高层建筑作为信息时代的必然产物,建筑物的多功能化程度随科学技术的发展而逐步提高,建筑的雷电防护问题是一项将高压强电与低压弱电相结合的多学科汇集、又十分复杂的系统工程,因而对高层建筑的雷电保护也相应的更加复杂多变。
主要介绍了雷电基础知识,智能建筑的防雷设计理念,提出了高层楼宇雷电防护设计的措施。
【关键词】配电系统;等电位连接;雷电保护雷电的破坏包括:直击雷破坏;闪电感应;闪电静电感应;闪电电磁感应;闪电电涌侵入的破坏。
针对雷电的危害,我们认为防雷必须是全面的。
主要包括以下六方面:控制雷击点(采用大保护范围的避雷针);安全引导雷电流入地网;完善的低阻地网;消除地面回路;电源的浪涌冲击防护;信号及数据线的瞬变保护。
1.雷电防护设计1.1雷电防护设计方法1.1.1外部防雷措施建筑物本身的防雷,按照国家标准[1]gb50057-2010(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的要求,该业务技术大楼为第几类防雷建筑物,防护10/350μs直击雷首次雷电流为150ka。
所以,必须建设防雷设施,设计由避雷网(带)、避雷针或混合组成的接闪器,立柱基础的钢筋网与屋面板钢筋等应构成一个整体,形成了一个稀疏的法拉第笼。
天线的防雷,主要通过可靠接地、安装直击雷防护装置。
1.1.2内部防雷(1)接地系统:建筑物内电子设备的信号接地、逻辑接地、功率接地、屏蔽接地和保护接地一般合用一个接地系统,与主筋相连,采用埋地铠装电缆,金属管接地。
电缆屏蔽层必须接地。
为了避免产生干扰电流,信号电缆和1mhz及以下的低频电缆应按一点接地。
对于1mhz以上的电缆,为了保证屏蔽层为地电位,应采用多点接地方式。
接地电阻值的确定,首先要考虑的是防雷防静电接地对接地冲击电阻的要求,同时要考虑大楼内各种设备的稳定运行,避免接入接地系统的设备受外界干扰,防止对电气参数敏感的设备出现性能上的不稳定,综合各种因素决定接地电阻值≤1欧姆。
浅谈智能建筑系统防雷措施

1 、 引 言
在智能建筑 中,智能设备系统防雷方案 一般包括外部 防雷和 内部防雷 两个方面。外部防雷系统包 括避雷针、 避雷带 、 引下线、 接地极等等, 其主要 的功能是为了确保建筑物本体免受直击雷的侵袭 ,将 可能击中建筑 物的雷 电通过避雷针、 避雷带、 引下线等, 泄放入大地 。 内部防雷系统 是为保护建筑 物内部 的设备以及人 员的安全而设置的 。 通过在需要保护 的设备的前端安 装合适 的避 雷器 , 使设备 、 线路与大地形 成一个有 条件 的等电位体, 将 可能 进入 的雷 电流阻拦在外 ,将因雷击而使 内部设施所感应到的雷 电流得 以安 全泄 放人地 , 确保后接设备的安全。 智能建筑 的发展使得传统的建筑 防雷设计不再能满足建筑本身对雷 电 安全的需要 。 雷电防护 已经不仅仅是对建筑本体 的防护, 更侧重于对建筑 内 人身和电气 设备的安全的防护 。防雷工作正在从以传统的防直击 雷为主 向 防雷 电感应过 电压对通迅、 安防 、 自动控制等系统的设备的损害而转变 。 所谓感应 雷, 是指雷云放 电时, 在附近导体上产生的静 电感应和 电磁感 应等现象称之为感应雷击。 雷 电在雷云之间或雷云对地的放电时, 会在附近 的电源线路 、 信号线路、 埋地管道、 设备 间连接线和铁 路钢轨等等 导体上产 生电磁感应过电压 , 使 串联在线路 中间或终端 的电子设备遭到损害。 装有避雷针的建筑物 , 可以避免雷击损坏建筑物, 但是在雷电从建筑物 机端泻放人大地或者 附近发生雷击 的时候。雷电电磁 脉冲可以通过避雷针
共沟的最小间距和与其它线路共杆架设 的最小垂直 间距。并应在每一支撑 杆 上做接地处理 , 架空线缆 的吊线和架空线缆线路中的金属管道 均应接地 。 中间放大器输入端 的信号源和 电源均应分别接人合适的避雷终端设备系统 的防雷 , 监控室 的防雷最为重要, 应从直击雷防护、 雷电波侵人、 等电位连接 和 电涌保护多方面进行, 监控 室所在建筑物应有防直击雷 的避雷针、 避雷带 或 避雷 网。 进入监控 室的各种金属管线应接到共用 的接地装置上 , 易采用一 点法接地 。 与硬盘录像机等连接且布线经过室外的信号线路主要为视频信号传输 线及云台控制线, 因此对于硬摄像机 的信号保护 , 需要在由外面进入 中心监 控机房 的线路接入设备之前, 安装对应的浪涌保护器。 2 . 2 通信系统 通信系统 的功能有语音通信、 数据通信 、 图形图像通信等。面对种类繁 多, 系统纷繁 复杂的通信 系统, 其防雷没汁显得非常复杂, 在做好机 房均压 、 线路屏蔽等工作的基础上 , 根据系统特点选择适 合和有效接地方式, 安装适 合此系统线 路参数使用的电涌保护器 就能有效解决这些 问题 无 论何种 系统 , 缆线处理方式都足基本相 同的, 仅仅在 电涌保护器 的型号选择 上存在 些差异。一般依据系统电压 、 传输频率 、 接f 形式、 插入损耗、 通流容员等
智能建筑物的防雷防护设计

法。
要: 智能建筑物有大量耐压弱的 电子设备 , 主要是 总结这类建筑物要划分不同的区域 , 针对不同区域设计 防直击雷和防雷击电磁脉冲的方 4; D  ̄S -P
关键词 : 防雷 区; 直击雷; 电磁脉冲 、 雷电波侵入 ; 屏蔽 ; 等
智能建筑物区别于传统的建筑物 , 它是 信 221 有与智 能建 筑物组 合在一起 的大 . 所 . 4 在智 能建筑物强 弱 电系统上加装 电浪 息 时代 的产 物 , 计算机技术 、 讯技术 、 是 通 控制 尺寸金属物件 ,如屋顶金属表 面 、 面金属表 涌保 护器(P 立 S D) 技术 、多媒体信息技术与建筑 技术密切结合 的 面 、 混凝土 内钢筋和金属门窗框架 等金属物 , 等 当雷 电直接击 中建 筑物时 预计最 大将 有 结晶 , 随着信息技术 的发展 , 信息网络 已经深入 电位连接在一起 , 与防雷装置连接 ; 非框架建筑 5 %的雷 电流经过与建筑物外部相联接的各种 0 到国家的各个领域和部门 , 信息安全 已经是 国 应 没 三 层 设 金 属 均 压 带 。 金属管线导体进入建筑 物内部 ,每个导体上承 家政治经济安全 的重要组 成部分 。智能建筑 的 2 . 所有进入 智能建 筑物 的外来 金属管 受 的电流等于总电流除以导体总数。如果导体 .2 2 最大特点是 内部配备 了大量 的电子信 息系统。 道 、 电力线 、 线、 通讯 有线 电视线 、 计算机 网络线 被屏蔽 良好的金属管道包复 ,在计算时认为有 由于电子设备普遍存在着绝缘程度低 ,过电压 在在进入 L Z P 1区前做等 电位连接 , 并接地。 7 %的电流被屏蔽 层分摊 。如果 要进 一步衰减 0 和过 电流耐受能力差 , 对电磁干扰敏感等弱点 , 3 L Z12 n区防雷击 电磁脉冲屏蔽措 施 剩余 的 电流 , P 、、 就要加 装 电浪 涌保护器 (P ) SD 系 旦智能建筑物受到直接雷击或其附近区域发 的 设 计 统 ,P S D系统 的雷 电过电压保护是建 立在建筑 生雷击 , 雷电过电压 、 电流和脉冲电磁场会通 过 3 智 能建筑 物 L Z 区内所 有电梯 轨道、 物接地 系统共用一个接地网 ,g联合接地 的基 . 1 P1 过供 电线 、 收天线 、 接 金属管道和空间辐射 等多 吊车 、 金属地板 、 金属 门框架 、 设施 管道 、 电缆桥 础上 , 采用 S D( P 正确选用 各类 S D对侵人大楼 P) 种途径侵入建筑物 内,威胁室内电子设备 的正 架 等内部导 电物要用金属导体如一 0 4 4 X 扁钢 连 内计算 机 、 制终端及 网络数据线 、 控 信号线 、 传 常工作和安全运行 。 如果保护措施不当 , 这些雷 为一体 ,其等电位连接要以最短路径连接到最 输设备 、 遥控 、 监控系统及无线 系统天馈线的雷 害轻则使 电子设备工作失灵 , 重则使 电子设备 近 的等 电位连接带或其 它已经做 了等 电位连接 电过 电压进行抑制 , 并对智能大厦出入缆线采 各导 电物之间一般要多次互相连接。 取屏蔽 、 永久性损坏 , 智能建筑物作为社会信息系统 的 的金属物 , 接地等措施 , 可有效减少雷电对信号及 个点 , 它将对整个社会 信息安全造成影响。 因 32对 于智能 建筑物 L Z 、. . P 1 2n区 内安装 网络系统的侵害。 此 ,智能建筑防雷设计即要考虑建筑物本身的 信息系统的房间 , 要做局部等 电位连接 , 就是将 5结束语 直击雷防护 , 还必须高度重视雷 电电磁兼容性 。 信息 系统 的所有外露导 电物 ,如各种箱体 、 壳 如何减少雷害确是一个整体的 、 面的问 全 在执行 国家防雷规 范和结合 大量防雷工程 实践 体 、机架 等金属组件要采用 s 型星型结 构和 M 题 , 智能建筑物防雷是采取防治的办 法, 只有将 经验 的基础上 ,对智能建筑物的防雷防护设计 型网型结构作为局部等 电位连接为一体 ,并与 防 雷 问题 从 各 个 方 面 加 以 解 决 ,按 照 联 合 接 地 总 等 电位 连 接 。 均压等电位 的理论 、 避雷针的保护半径 、 浪涌 电 要点做以下阐述: 1根据《 建筑 物防雷设计 规范) B 0 5 — ) 507 G 流就近疏导分流 、内 缆的屏蔽接地和通信 电 线 20 , 能建筑物 防雷区 的划分 0 0智 源及信号线的雷 电过 电压多级保护 的原则 , 正 确选 择雷 电过电压保护器件和防雷方 案 f 根据 1 PO . L Z A区 : 区内的各物体都 可能遭 1 本 到直接雷击 和导走全部雷 电流;本 区内的电磁 年雷暴 日、海拔 高度、环境因素做出选择和考 场 强 度 没有 衰 减 。 虑)进行整体的 、 , 综合的雷电防护 , 才能有效减 少雷害。 1 P O . L Z B区 :本区内的各物体不可能遭 2 到大于所选滚球半径对应 的雷电流直接 雷击 , 本区内的电磁场强度没有衰减 。 ( 上接 2 8页】 型向专家系统型的转变,养护 4 1 P 、…n区:本区内的各物体不可 . L zl2 3 S型 等 电位 连 接 网络 质量评价标准从 ‘ 好路率”指标向 综合服务水平 可用于相对较小 、限定于局部 的系统 , 当 指标的转变。建立和完善高速公路养护管理数据 能遭直接雷击 , 流经各导体 的电流 比 LZ B区 PO 还小 ; 本区内的电磁场强度可能衰减 , 但取决 于 采用 s 型等 电位连接 网络时 , 息系统 的所有 库 , 信 充分发挥路面管理信息 系统 (M ) P S 、桥梁 金属组件, 除等 电位连接点外 , 应与共用 接地系 管理信息系统 (MS 屏蔽措施。 B )及养护维修工程专家决策 2LZ P O区 的 防雷 设 计 统的各组件有大于 I K 1 /0 s的绝缘 。而 系统 的主 导作 用 ;采 用 国 际通行 的服 务类 行 业星 O V、. 5 1 2 x 21 . 防直击雷 : 由于 L Z A区和 L Z B区 且所有设施 管线和 电缆最好从 E P处附近进 级评价标准,对高速公路的使用能力与服务水平 PO PO R 没有界面 , 智能建筑物 L Z P 0区的防雷设计 , 主 入该智能信息系统。 进行综合评价。 要是在 智能建筑 物上 装设避 雷针或 避雷 网防 s 型系统等电位连接网络应仅通过唯一 的 要彻底 改变高等级公路低等级养护的落后 雷。 点 , 地基 准点 E P组合到共用接地系统 状况,任重而道远。只要我们思路清晰,目 既接 R 标明 根据防雷设计规范,智 能建筑物防雷根据 中去形成 s 型等电位连接图在这种情况下 , s 设 确 ,勇于创新 ,大胆实践 ,不断总结 ,持续改 其重要性 、 使用性质 、 发生雷 电事故的可能性和 备之间的所有线路 和电缆 当无屏蔽时最好按星 进 , 经过大家的共同努力 , 相信一定能探索出一 后果 , 按防雷要求分三类 , 通常采用在智能建筑 型结构与各 等电位连接线平行敷设 ,以免产生 条适合我国国隋的养护与管理的新路子。 感应环路。 参考文 献 物上装设避雷网具体做法 : 曹能建筑物防蕾 美刖 演肆 半 ( 径 米 M型等 电位连接 网络 一般用 于延伸较 大 『河南省交通厅公路管理局著泽 公路养护管理与 l 1 第—奘防蕾 不大于 5 或小于 6 x 5 x 4 . 不大于 1 1 或小于 1 x oo x 28 第=类防菖 的开环系统 ,该系统 的各金属组件不应 与共用 督察体 系研究和建立 . : 民交通 出版社 , 北京 人 布大 2 x o 于 o 2 或小于 z 6 1 第 防菖 07 1 接地 系统各组件绝缘 。通过多点连接 组合 到共 20 , . 并形成 Mm等电位连接 。 实际中在 『王玉顺. 2 1 高速公路养护管理与改革, 中外公路砚 另外也可以在智能建 筑物上装设避雷针 , 用系统 中去 , 0 , 可根据计 算选择 由单支还是多支避雷针保护智 设备之 间敷设较多的线路和电缆 ,以及设施 和 2 03 能建筑物 , 在计算避雷针保 护范围时, 要注意针 电缆从若干处进入该信息系统。 l 澄平扁 速公路养护管理体制的发展方向及对 3 阿 在智能建筑物 中,信息 系统 比较复杂 , 可 翔 交通世界,0 3 对不同类别 的防雷 , 选择不同的滚球半径 。 20 , 22防雷 击 电磁 脉 冲和雷 电 波侵 入 的设 以采用 把 M 型 s型等 电位连接 网络组合 在一 『樊建强. . 4 1 对高速公路养护体制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雷击电荷分布
积雨云中的电荷分布
中部聚集了 大量的负电
荷
积雨云的 上部集中 了大量的 正电荷
底部还分 布了少量 的正电荷
雷击架空导线
雷击架空电力线
电磁感应
电磁感应与耦合
操作过电压
操作过电压
地电位反击
四、防雷依据
防雷法律法规 《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气象法》 《国务院第412号令》第377、378款 《安全生产违法行为行政处罚办法》 《各省、自治区防雷减灾管理规定》
国家标准
国家标准
《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 (2000版) GB 50057-94 《建筑物电子信息系统防雷技术规范》 GB 50343-2004 《低压配电系统的电涌保护器(SPD)》 GB 18802-2002 《安全防范工程技术规范》GB 50348-2004 《建筑与建筑群综合布线系统工程设计规范》GB50311-2007 《电子计算机机房设计规范》GB50174-93 《低压配电系统的电涌保护器(SPD) 第12部分:选择和使用导 则》GB/T 18802.12 -2006 《低压电涌保护器 第21部分:电信和信号网络的电涌保护器 (SPD)——性能要求和试验方法》GB/T 18802.21 -2004 《智能建筑设计规范》GB/T 50341-2000
中石化茂名最大乙烯厂遭雷击 起火
• 中国石化集团茂名石化公司乙烯厂裂解装 置,遭雷击引起短路起火,火头最高时约 30米,厂区附近村庄村民见状紧急自行疏 散。
雷击半导体器件
雷电过电压对设备的侵害
• 部分或整体损坏 • 干扰正常功能,无法完成正常使用效果 • 设备加速老化,缩短寿命 • 带来巨大的直接、间接损失
智能建筑防雷的重要性
1、这是智能建筑(Intelligent Building,IB)发展的需要 建设部《2000年小康型城乡住宅科技产业工程项目实施方案》和《全国住宅小区 智能化技术示范工程建设工作大纲》的方针与精神,国家已将建设智能化小康示 范小区列为今后重点发展方向。
2、这是现代电子设备降低雷击导致的直接经济和间接损失的需要 国际电工委员会第81技术委员会关于“防雷”的IEC1312-1(1995)文件中强调指 出:“鉴于各种形式电子系统的应用不断增加,使本标准的制定成为必须。信息 系统应用于商业和工业的众多部门,包括相当大的资金投入,出于代价和安全的 考虑,雷电对其造成运转停顿的影响是不可估量的”。
尖端放电
流光放电 梯级下行先导
上行先导 回击
后续闪击
四种闪电
云空闪 云内闪
云际闪 云地闪
三、雷击侵入途径
雷击侵害建筑物及设备的途径
雷击建筑物 [直击雷] 雷击架空导线 [直击雷] 雷电电磁感应 [感应雷] 地电位反击 工业及操作过电压
雷击的侵害渠道概括了其他浪涌的侵害渠道
雷击建筑物
雷击建筑物
3、这是雷电防护技术和雷电研究理论完善的必然 现代综合防雷原则强调“全方位防治,综合治理,层层设防,把防雷当作一个系 统工程”。按照相关的防雷规范,在建筑物外部和内部及各电子设备安装相应的 防雷措施。
4、这是国家法律和法规的要求 〈气象法〉第三十七条要求:违反本法规定,安装不符合使用要求的雷电灾害防 护装置的,由有关气象主管机构责令改正,给予警告。使用不符合使用要求的雷 电灾害防护装置给他人造成损失的,依法承担赔偿责任。
2、感应起电理论:在晴天电场的作用下,云滴被极化,使它们下半部带正电, 上半部带负电,通过云内的运动,产生上正下负两个主要的电荷中心,两个中 心建立后,方向向下的电场得以加强,便会产生一个正反馈机制。
3、切割磁力线理论:北半球的云在大陆架上一般自西向东移动,而地球的磁力 线则是由南极指向北极根据右手定则判断,正电荷向上移动,负电荷向下运动。
雷灾呈新现新的特点
据中国气象局的不完全统计: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以及现代化
程度的提高,雷电灾害对电力、石化、通 讯、交通、航空等各个重要行业部门及领 域的危害程度日益加大!
雷灾统计
9000次事故统计
过失损失
23%
水灾
6%
火灾
5%
失窃
7%
其他损失
27%
风暴
1%
雷电
33.8%
智能建筑雷灾特点
• 雷电灾害古已有之,它给人类带来了许多惨痛的教训。21 世纪的今天,科学技术迅猛发展,日新月异。一幢幢智能 化建筑在世界各地拔地而起,城市商业楼宇智能化建设势 不可挡。计算机网络系统、建筑设备监控系统、火灾自动 报警与消防联动控制系统、音响会议系统、安全防范系统、 智能识别管理系统、有线电视系统等智能化系统的安装使 用极大地方便了我们的生活,提高了工作效率。我们享受 着科学技术带来新感觉的同时,也品尝了许多早已遗忘的 烦恼,雷电这些已被我们所克服的困难,尤其是雷电感应 及雷电波侵入开始“照顾”这些“娇嫩”的设备。因雷电 导致的系统瘫痪以及设备损坏比比皆是,造成不计其数的 人力和物力损失。雷电灾害和防雷又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 焦点。
二、雷电基本理论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云的起电理论
关于云的起电理论很多,但目前还没有一种理论能够圆满地解释上述的所有问 题,因为大气的运动在实验室里是模拟不出来的。下面介绍四种比较完善的理 论。
1、温差起电理论:一般情况下,如果一块物体冷热不均,则热端带负电,冷端 带正电。云中 的冰晶、水滴、冰雹等,因接触、碰并、破碎、摩擦等作用, 使得冰晶带正电,水滴、冰雹等带负电。冰晶的密度小于水滴,小而轻,漂浮 在云的上部,因此云的上部通常带正电。
智能建筑雷电电磁脉冲的防护
北方设计院
目录
一、雷电防护的必要性 二、雷电基本理论 三、雷电侵入途径 四、防雷依据 五、具体的防护措施 六、防雷设计要点 七、发展中的德实
一、防雷必要性
黄岛油库
雷击灾害案例之--黄岛油库雷击大火
1989年8月12日上午9时55分,黄岛油库5号储油罐因雷击致使罐内储存的1.6万吨原 油燃烧,火焰高达数十米;耀亮刺目,高达300米的火焰扑向4号罐和1、2、3号罐。 2时35分,4号罐猝然爆炸。3000多平方米的水泥罐顶揭盖而起,3000多吨原油冲向 天空,几乎同时1、2、3号罐也先后爆炸,3万多吨原油倾泻而出,到处是一片火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