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生物真题汇编 专题8 遗传的基本规律(含解析)

合集下载

高考生物专项练习遗传的基本规律(含解析)

高考生物专项练习遗传的基本规律(含解析)

2019高考生物专项练习-遗传的基本规律(含解析)一、单选题1.控制南瓜重量的基因有Aa、Bb、Ee三对基因,分别位于三对染色体上,且每种显性基因控制的重量程度相同.aabbee重量是100g,基因型为AaBbee的南瓜重130克.今有基因型AaBbEe和AaBBEe的亲代杂交,则有关其子代的叙述正确的是()①基因型有16种①表现型有6种①果实最轻者约115克①最重者出现的几率是.A.①①B.①①C.①①D.①①①2.基因型为YyRr的个体与基因型为YYRr的个体杂交,按自由组合定律遗传,子代的基因型有()A.6种B.4种C.2种 D.8种3.白化病是由一对隐性基因控制的。

如果一对正常夫妇生下了一个有病的女儿和一个正常的儿子,这个儿子如果与患有白化病的女人结婚,婚后生育出患有白化病女孩的几率为()A.1/2 B.1/4 C.1/6D.1/124.完成下列各项任务,依次采用的最合适的方法是①检验杂种一代的基因型①提高作物抗病品种的纯度(抗病是显性性状,不抗病是隐性性状)①区别一对相对性状中的显性或隐性A.杂交、自交、测交B.测交、自交、杂交C.测交、测交、杂交D.测交、杂交、杂交5.在孟德尔一对相对性状实验中,验证其假说正确与否的方法是()A.测交B.杂交C.自交D.正交和反交6.人类红绿色盲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秃顶的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结合下表信息可预测,图中①-3和①-4所生子女是A.秃顶色盲儿子的概率为B.秃顶色盲女儿的概率为C.非秃顶色盲儿子的概率为D.非秃顶色盲女儿的概率为7.下列关于遗传变异的说法错误的是()A.三倍体无子西瓜中偶尔出现一些可育的种子,原因是母本在进行减数分裂时,有可能形成正常的卵细胞B.染色体结构变异和基因突变都可使染色体上的DNA分子碱基对排列顺序发生改变C.基因型AaBb的植物自交,且遵循自由组合定律后代有三种表现型,则子代中表现型不同于亲本的个体所占比例可能为7/16D.八倍体小黑麦是由普通小麦(六倍体)和黑麦(二倍体)杂交后经染色体加倍后选育,其花药经离体培养得到的植株是可育的8.有甲、乙、两、丁、戊5只猫。

2021新高考衡水名师原创生物专题卷 专题八 《遗传的基本规律》

2021新高考衡水名师原创生物专题卷 专题八 《遗传的基本规律》

2021新高考衡水名师原创生物专题卷专题八遗传的基本规律考点28 基因的分离定律及其应用 5颗星(1-9题,31题)考点29 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及其应用 5颗星(10-22题,32题)考点30 自由组合定律的变式 3颗星(23-30题,33题)考试时间:90分钟满分:90分说明:请将选择题正确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主观题写在答题纸上第I卷(选择题)一、选择题(本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是( )A.F出现性状分离 B.2F性状分离比为3∶11C.等位基因随同源染色体分开而分离D.测交后代性状分离比为1∶12.若马的毛色受常染色体上一对等位基因控制,棕色马与白色马交配,F1均为淡棕色马,F1随机交配,F2中棕色马:淡棕色马:白色马=1:2:1。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马的毛色性状中,棕色对白色为完全显性B.F2中出现棕色、淡棕色和白色是基因重组的结果C.F2中相同毛色的雌雄马交配,其子代中雌性棕色马所占的比例为3/8D.F2中淡棕色马与棕色马交配,其子代基因型的比例与表现型的比例相同3.基因型为Aa的豌豆连续自交。

在下图中,能正确表示其自交代数和纯种占第n代个体比例关系的是( )A.AB.BC.CD.D4.遗传因子组成为HH的绵羊有角,hh的绵羊无角,Hh的公羊有角、母羊无角。

现有一头有角母羊生了一头无角小羊,则该小羊的性别和遗传因子组成为( )A.雄性、hhB.雌性、HhC.雄性、HhD.雌性、hh5.某植物红花和白花由染色体上的一对等位基因A、a控制,假设A基因含1000个碱基对,含300个胞嘧啶。

让多个红花的亲本植株自交,F1的表现型及比例为红花:白花=11:1(不考虑基因突交、染色体变异和致死情况)。

下列有关分析不正确的是( )A.红花对白花为显性B.亲本的基因型有AA、Aa两种,且比例为1:2C.F1植株中纯合子占5/6D.A基因连续复制3次共需嘌呤脱氧核苷酸7000个6.水稻中非糯性(W)对糯性(w)为显性,非糯性品系的花粉遇碘呈蓝黑色,糯性品系的花粉遇碘呈红褐色。

三年高考()高考生物试题分项版解析 专题08 遗传的基本规律(含解析)

三年高考()高考生物试题分项版解析 专题08 遗传的基本规律(含解析)

专题08 遗传的基本规律1.(2018天津卷,6)某生物基因型为A1A2,A1和A2的表达产物N1和N2可随机组合形成二聚体蛋白,即N1N1、N1N2、N2N2三种蛋白。

若该生物体内A2基因表达产物的数量是A1的2倍,则由A1和A2表达产物形成的二聚体蛋白中,N1N1型蛋白占的比例为A. 1/3B. 1/4C. 1/8D. 1/9【答案】D【解析】基因A1、A2的表达产物N1、N2可随机结合,组成三种类型的二聚体蛋白N1N1、N1N2、N2N2,若该生物体内A2基因表达产物的数量是A1的2倍,则N1占1/3,N2占2/3,由于N1和N2可随机组合形成二聚体蛋白,因此N1N1占1/3×1/3=1/9。

2.(2018江苏卷,6)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实验中,会导致子二代不符合3∶1性状分离比的情况是A. 显性基因相对于隐性基因为完全显性B. 子一代产生的雌配子中2种类型配子数目相等,雄配子中也相等C. 子一代产生的雄配子中2种类型配子活力有差异,雌配子无差异D. 统计时子二代3种基因型个体的存活率相等【答案】C3.(2017•新课标Ⅲ卷.6)下列有关基因型、性状和环境的叙述,错误的是A.两个个体的身高不相同,二者的基因型可能相同,也可能不相同B.某植物的绿色幼苗在黑暗中变成黄色,这种变化是由环境造成的C.O型血夫妇的子代都是O型血,说明该性状是由遗传因素决定的D.高茎豌豆的子代出现高茎和矮茎,说明该相对性状是由环境决定的【答案】D【解析】基因型完全相同的两个人,可能会由于营养等环境因素的差异导致身高不同,反之,基因型相不同的两个人,也可能因为环境因素导致身高相同,A正确;在缺光的环境中,绿色幼苗由于叶绿素合成受影响而变黄,B正确;O型血夫妇的基因型均为ii,两者均为纯合子,所以后代基因型仍然为ii,表现为O 型血,这是由遗传因素决定的,C正确;高茎豌豆的子代出现高茎和矮茎,是由于亲代是杂合子,子代出现了性状分离,是由遗传因素决定的,D错误。

2020年高考生物易错集专题08遗传的基本规律和伴性遗传

2020年高考生物易错集专题08遗传的基本规律和伴性遗传

专题08 遗传的基本规律和伴性遗传1.孟德尔通过豌豆杂交实验揭示了遗传的基本定律。

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F1自交时,雌、雄配子结合的机会相等B.F1自交后,各种基因型个体成活的机会相等C.F1形成配子时,产生了数量相等的雌雄配子D.F1形成配子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组合进入同一配子的机会相等【答案】C【解析】F1自交时,雌雄配子结合的机会相等,保证配子的随机结合,A正确;F1自交后,各种基因型个体成活的机会相等,使后代出现性状分离比为3∶1,B正确;F1产生的雌配子和雄配子的数量不等,但雌、雄配子中D∶d均为1∶1,C错误;F1形成配子时,非同源染色体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进入同一配子的机会相等,D正确。

2.以抗螟非糯性水稻(GGHH)与不抗螟糯性水稻(gghh)为亲本杂交得F1,F1自交得F2,F2的性状分离比为3∶1。

假如两对基因都完全显性遗传,则F1中两对基因在染色体上的位置关系最可能是( )【答案】A3.某一植物体内常染色体上具有三对等位基因(A和a,B和b,D和d),已知A、B、D三个基因分别对a、b、d完全显性,但不知这三对等位基因是否独立遗传。

某同学为了探究这三对等位基因在常染色体上的分布情况做了以下实验:用显性纯合个体与隐性纯合个体杂交得F1,F1同隐性纯合个体测交,结果及比例为AaBbDd∶AaBbdd∶aabbDd∶aabbdd=1∶1∶1∶1,则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A.A、B在同一条染色体上B.A、b在同一条染色体上C.A、D在同一条染色体上D.A、d在同一条染色体上【答案】A4.某种植物雄株(只开雄花)的性染色体XY;雌株(只开雌花)的性染色体XX。

等位基因B和b是伴X 遗传的,分别控制阔叶(B)和细叶(b),且带X b的精子与卵细胞结合后使受精卵致死。

用阔叶雄株和杂合阔叶雌株进行杂交得到子一代,再让子一代相互杂交得到子二代。

回答下列问题:(1)理论上,子二代中,雄株数∶雌株数为________。

高考生物二轮复习 专题08 遗传的基本规律(测)(含解析)-人教版高三全册生物试题

高考生物二轮复习 专题08 遗传的基本规律(测)(含解析)-人教版高三全册生物试题

专题08 遗传的基本规律一、选择题(15小题,共60分)1.已知单、双眼皮性状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一对双眼皮的夫妇一共生了四个孩子,三个单眼皮和一个双眼皮,关于这种现象的相关说法正确的是()A.符合孟德尔分离定律的显性:隐性=3:1B.该遗传不符合孟德尔的分离定律C.这对夫妇再生一个单眼皮孩子的概率为1/4D.单眼皮为显性性状【答案】C【解析】亲本产生的A、a两种配子发生了随机结合,该遗传在后代数量较少的情况下,不一定出现3:1的性状分离比,A错误;单眼皮与双眼皮是由一对遗传因子决定的,遵循基因分离定律,B错误;这对夫妇后代发生性状分离,说明都是杂合体,所以再生一个单眼皮孩子的概率为1/4,C正确;一对双眼皮夫妇后代出现单眼皮,发生性状分离,说明单眼皮是隐性性状,双眼皮是显性性状,D错误。

2.基因型为AaBb的植物甲与基因型为aabb的乙杂交,后代基因型及比例为AaBb:Aabb:aaBb:aabb=9:1:1:9,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A.两对等位基因的遗传不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B.由测交结果推测植物甲产生四种配子,比例为AB:Ab:aB:ab=9:1:1:9C.植物甲自交后代仍是9种基因型、4种表现型D.植物甲自交后代中,隐性纯合子所占比例为1/16【答案】D【解析】由测交结果推测植物甲产生四种配子,比例为AB:Ab:aB:ab=9:1:1:9,不是1:1:1:1,两对等位基因的遗传不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A正确;基因型为AaBb的植物甲与基因型为aabb的乙杂交即为测交,测交后代基因型及比例为AaBb:Aabb:aaBb:aabb=9:1:1:9,由测交结果推测植物甲产生四种配子,比例为AB:Ab:aB:ab=9:1:1:9,B正确;植物甲的基因型为AaBb,产生了四种配子及比例为AB:Ab:aB:ab=9:1:1:9,所以植物甲自交所产生的后代的基因型有9种、4种表现型,C正确;植物甲自交后代中,隐性纯合子aabb 所占比例为9/20×9/20=81/400,D错误。

三年高考高考生物试题分项版解析 专题08 遗传的基本规律(含解析)

三年高考高考生物试题分项版解析 专题08 遗传的基本规律(含解析)

遗传的基本规律1.(2016上海卷.21)表2显示某家庭各成员间的凝血现象(-表示无凝血,+表示凝血),其中妻子是A型血,则女儿的血型和基因型分别为A.A型;I A iB.B型;I B iC.AB型;I A I BD.O型; ii【答案】B【考点定位】本题考查基因的分离定律。

【名师点睛】本题考查ABO血型的遗传问题。

属于较难题。

解题关键是理解血型(抗原)与血清中抗体的关系,并能根据亲代血型推测后代可能的血型。

2.(2016上海卷.25)控制棉花纤维长度的三对等位基因A/a、B/b、C/c对长度的作用相等,分别位于三对同源染色体上。

已知基因型为aabbcc的棉花纤维长度为6厘米,每个显性基因增加纤维长度2厘米。

棉花植株甲(AABbcc)与乙(aaBbCc)杂交,则F1的棉花纤维长度范围是A.6~14厘米B.6~16厘米C.8~14厘米D.8~16厘米【答案】C【解析】棉花植株甲(AABBcc)与乙(aaBbCc)杂交,F1中至少含有一个显性基因A,长度最短为6+2=8厘米,含有显性基因最多的基因型是AaBBCc,长度为6+42=14厘米。

【考点定位】本题考查基因的自由组合规律。

【名师点睛】本题考查基因的累加效应。

属于中档题。

解题关键是明确隐性纯合子具有一定高度,每个显性基因增加纤维的长度相同。

3.(2016上海卷.26)图9显示某种鸟类羽毛的毛色(B、b)遗传图解,下列相关表述错误的是A.该种鸟类的毛色遗传属于性染色体连锁遗传B.芦花形状为显性性状,基因B对b完全显性C.非芦花雄鸟和芦花雌鸟的子代雌鸟均为非芦花D.芦花雄鸟和非芦花雌鸟的子代雌鸟均为非芦花【答案】D【考点定位】本题考查伴性遗传。

【名师点睛】本题考查ZW型的伴性遗传。

属于容易题。

解题关键是明确ZW型性别决定与XY型性别决定的不同。

ZW型性别决定中,雌性个体性染色体组成为ZW,雄性个体性染色体组成为ZZ。

4.(2016江苏卷.24)(多选)人类ABO血型有9号染色体上的3个复等位基因(I A,I B和i)决定,血型的基因型组成见下表。

三年高考2017_2019高考生物试题分项版解析专题08遗传的基本规律含解析

三年高考2017_2019高考生物试题分项版解析专题08遗传的基本规律含解析

专题08 遗传的基本规律1.(2019•全国1卷.5)某种二倍体高等植物的性别决定类型为XY型。

该植物有宽叶和窄叶两种叶形,宽叶对窄叶为显性。

控制这对相对性状的基因(B/b)位于X染色体上,含有基因b的花粉不育。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 窄叶性状只能出现在雄株中,不可能出现在雌株中B. 宽叶雌株与宽叶雄株杂交,子代中可能出现窄叶雄株C. 宽叶雌株与窄叶雄株杂交,子代中既有雌株又有雄株D. 若亲本杂交后子代雄株均为宽叶,则亲本雌株是纯合子【答案】C【解析】XY型性别决定的生物中,基因型XX代表雌性个体,基因型XY代表雄性个体,含有基因b的花粉不育即表示雄配子X b不育,雌配子正常。

【详解】窄叶性状个体的基因型为X b X b或X b Y,由于父本无法提供正常的X b配子,故雌性后代中无基因型为X b X b的个体,故窄叶性状只能出现在雄性植株中,A正确;宽叶雌株与宽叶雄株,宽叶雌株的基因型为X B X-,宽叶雄株的基因型为X B Y,雌株中可能有X b配子,所以子代中可能出现窄叶雄株,B正确;宽叶雌株与窄叶雄株,宽叶雌株的基因型为X B X-,窄叶雄株的基因型为X b Y,由于雄株提供的配子中X b不可育,只有Y配子可育,故后代中只有雄株,C错误;若杂交后代中雄株均为宽叶,故其母本只提供了X B配子,由于母本的X b是可育的,故该母本为宽叶纯合子,D正确。

故选C。

2.(2019•全国2卷.5)某种植物的羽裂叶和全缘叶是一对相对性状。

某同学用全缘叶植株(植株甲)进行了下列四个实验。

①植株甲进行自花传粉,子代出现性状分离②用植株甲给另一全缘叶植株授粉,子代均为全缘叶③用植株甲给羽裂叶植株授粉,子代中全缘叶与羽裂叶的比例为1∶1④用植株甲给另一全缘叶植株授粉,子代中全缘叶与羽裂叶的比例为3∶1其中能够判定植株甲为杂合子的实验是A. ①或②B. ①或④C. ②或③D. ③或④【答案】B【解析】由题干信息可知,羽裂叶和全缘叶是一对相对性状,但未确定显隐性,若要判断全缘叶植株甲为杂合子,即要判断全缘叶为显性性状,羽裂叶为隐性性状。

十年(2010—2019)高考生物真题分类汇编(解析版): 遗传的基本规律

十年(2010—2019)高考生物真题分类汇编(解析版): 遗传的基本规律
【解析】基因型完全相同的两个人,可能会由于营养等环境因素的差异导致身高不同,反之,基因型相不 同的两个人,也可能因为环境因素导致身高相同,A 正确;在缺光的环境中,绿色幼苗由于叶绿素合成受 影响而变黄,B 正确;O 型血夫妇的基因型均为 ii,两者均为纯合子,所以后代基因型仍然为 ii,表现为 O 型血,这是由遗传因素决定的,C 正确;高茎豌豆的子代出现高茎和矮茎,是由于亲代是杂合子,子代出现 了性状分离,是由遗传因素决定的,D 错误。 11.(2017•海南卷•T20)遗传学上的平衡种群是指在理想状态下,基因频率和基因型频率都不再改变的大种 群。某哺乳动物的平衡种群中,栗色毛和黑色毛由常染色体上的 1 对等位基因控制。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多对黑色个体交配,每对的子代均为黑色,则说明黑色为显性 B.观察该种群,若新生的栗色个体多于黑色个体,则说明栗色为显性 C.若该种群栗色与黑色个体的数目相等,则说明显隐性基因频率不等 D.选择 1 对栗色个体交配,若子代全部表现为栗色,则说明栗色为隐性 【答案】C 【解析】多对黑色个体交配,每对的子代均为黑色,可能黑色为显性或隐性,A 错。新生的栗色个体多于 黑色个体,不能说明显隐性,B 错。显隐性基因频率相等,则显性个体数量大于隐性个体数量,故若该种群 栗色与黑色个体的数目相等,则说明隐性基因频率大于显性基因频率,C 正确。1 对栗色个体交配,若子代 全部表现为栗色,栗色可能为显性也可能为隐性,D 错。 12.(2016•全国卷 III•T6)用某种高等植物的纯合红花植株与纯合白花植株进行杂交,F1 全部表现为红花。 若 F1 自交,得到的 F2 植株中,红花为 272 株,白花为 212 株;若用纯合白花植株的花粉给 F1 红花植株授粉, 得到的子代植株中,红花为 101 株,白花为 302 株。根据上述杂交实验结果推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专题八遗传的基本规律考点1 基因的分离定律(2015新课标卷Ⅰ,32,9分)32.假设某果蝇种群中雌雄个体数目相等,且对于A和a这对等位基因来说只有Aa一种基因型。

回答下列问题:(1)若不考虑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则该果蝇种群中A基因频率:a基因频率为。

理论上该果蝇种群随机交配产生的第一代中AA、Aa和aa的数量比为,A基因频率为。

(2)若该果蝇种群随机交配的实验结果是第一代中只有Aa和aa两种基因型,且比例为2:1,则对该结果最合理的解释是。

根据这一解释,第一代再随机交配,第二代中Aa 和 aa基因型个体数量的比例应为。

【答案】(1)1:1 1:2:1 0.5(2)A基因纯合致死 1:1【解析】(1)该种群中,“雌雄个体数目相等,且对于A和a这对等位基因来说只有Aa一种基因型”,A和a的基因频率均为50%,A基因频率:a基因频率=0.5:0.5=1:1。

该果蝇种群随机交配,(A+a)×(A+a)→1AA:2Aa:1aa,则A的基因频率为为0.5。

(2)“若该果蝇种群随机交配的实验结果是第一代中只有Aa和aa两种基因型”,说明基因型为AA的个体不能存活,即基因A纯合致死。

第一代Aa:aa=2:1,产生的配子比例为A:a=2:1,自由交配,若后代都能存活,其基因型为AA:Aa:aa=1:4:4,Aa和aa基因型个体数量的比例为1:1。

考点2 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2015福建卷,28,14分)28.(14分)鳟鱼的眼球颜色和体表颜色分别由两对等位基因A、a和B、b控制。

现以红眼黄体鳟鱼和黑眼黑体鳟鱼为亲本,进行杂交实验,正交和反交结果相同。

实验结果如图所示。

请回答:(1)在鳟鱼体表颜色性状中,显性性状是。

亲本中的红眼黄体鳟鱼的基因型是。

(2)已知这两对等位基因的遗传符合自由自合定律,理论上F2还应该出现性状的个体,但实际并未出现,推测其原因可能是基因型为的个体本应该表现出该性状,却表现出黑眼黑体的性状。

(3)为验证(2)中的推测,用亲本中的红眼黄体个体分别与F2中黑眼黑体个体杂交,统计每一个杂交组合的后代性状及比例。

只要其中有一个杂交组合的后代,则该推测成立。

(4)三倍体黑眼黄体鳟鱼具有优良的品质。

科研人员以亲本中的黑眼黑体鳟鱼为父本,以亲本中的红眼黄体鳟鱼为母本,进行人工授精。

用热休克法抑制受精后的次级卵母细胞排出极体,受精卵最终发育成三倍体黑眼黄体鳟鱼,其基因型是。

由于三倍体鳟鱼,导致其高度不育,因此每批次鱼苗均需重新育种。

[答案](1)黄体(或黄色) aaBB (2)红颜黑体 aabb (3)全部为红眼黄体(4)AaaBBb 不能进行正常的减数分裂,难以产生正常配子(或在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联会紊乱,难以产生正常配子)[命题立意]本题考查遗传规律、染色体变异和多倍体育种的相关知识,考查学生计算能力,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难度适中。

[解析](1)孟德尔把F1中显现出来的性状,叫做显性性状,所以在体表颜色性状中,黄体为显性性状。

亲本均为纯合子,颜色中黑眼位显性性状,所以亲本红眼黄体鳟鱼基因型为aaBB。

(2)符合自由组合定律会出现性状重组,则还应该出现红眼黑体个体,但实际情况是这种双隐性aabb个体表现为黑眼黑体。

(3)亲本红眼黄体基因型为aaBB,黑眼黑体推测基因型为aabb或A-bb,若子代全部表现为红眼黄体即说明有aabb。

(4)父本为黑眼黑体鳟鱼,配子应为ab或Ab,母本为红眼黄体,热休克法法抑制次级卵母细胞分裂,即配子为aaBB,形成黑眼黄体,两对均是显性性状,所以三倍体鱼的基因型为AaaBBb。

三倍体在减数分裂时联会紊乱,难以形成正常配子,所以高度不育。

[易错警示]写三倍体基因型时,注意结合表现型特点。

(2015安徽卷,31Ⅰ,15分)Ⅰ.(15分)已知一对等位基因控制鸡的羽毛颜色,BB为黑羽,bb为白羽,Bb为蓝羽;另一对等位基因C L和C控制鸡的小腿长度,C L C为短腿,CC为正常,但C L C L胚胎致死。

两对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且独立遗传。

一只黑羽短腿鸡与一只白羽短腿鸡交配,获得F1。

(1)F1的表现型及比例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若让F1中两只蓝羽短腿鸡交配,F2中出现 _______________中不同表现型,其中蓝羽短腿鸡所占比例为_______。

(2)从交配结果可判断C L和C的显隐性关系,在决定小腿长度性状上,C L是____________;在控制致死效应上,C L是________________。

(3)B基因控制色素合成酶的合成,后者催化无色前体物质形成黑色素。

科研人员对B和b 基因进行测序并比较,发现b基因的编码序列缺失一个碱基对。

据此推测,b基因翻译时,可能出现_________________或__________________,导致无法形成功能正常的色素合成酶。

(4)在火鸡(ZW型性别决定)中,有人发现少数雌鸡的卵细胞不与精子结合,而与某一极体结合形成二倍体,并能发育成正常个体(注:WW胚胎致死)。

这种情况下,后代总是雄性,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31Ⅰ、[答案](1)蓝羽短腿:蓝羽正常=2:1 6 1/3(2)显性隐性(3)提前终止从缺失部位以后翻译的氨基酸序列发生变化(4)卵细胞只与次级卵母细胞形成的极体结合,产生的ZZ为雄性,WW胚胎致死[解析](1)由题意可知亲本的一只黑羽短腿鸡的基因型为BBCtC,一只白羽短腿鸡的基因型为bbCtC,得到F1的基因型为BbCC:BbCtC:BbCtCt=1:2:1,其中BbCtCt胚胎致死,所以F1的表现型及比例为蓝羽正常:蓝羽短腿=1:2;若让F1中两只蓝羽短腿鸡交配,F2的表现型的种类数为3×2=6种,其中蓝羽短腿鸡BbCtC所占比例为1/2×2/3=1/3。

(2)由于CtC为短腿,所以在决定小腿长度性状上,Ct是显性基因;由于CtC没有死亡,而CtCt胚胎致死,,所以在控制死亡效应上,Ct是隐性基因。

(3)B基因控制色素合成酶的合成,后者催化无色前体物质形成黑色素。

科研人员对B 和b基因进行测序并比较,发现b基因的编码序列缺失一个碱基对。

据此推测,b基因翻译时,可能出现提前终止或者从缺失部位以后翻译的氨基酸序列发生变化,导致无法形成功能正常的色素合成酶。

(4)这种情况下,雌鸡的染色体组成为ZW,形成的雌配子的染色体组成为Z或W,卵细胞只与次级卵母细胞形成的极体结合,产生的ZZ为雄性,WW胚胎致死,所以后代都为雄性。

(2015重庆卷,8,20分)8.(20分)某课题组为解决本地奶牛产奶量低的问题,引进了具高产奶基因但对本地适应性差的纯种公牛。

(1)拟进行如下杂交:♂A(具高产奶基因的纯种)×♀B(具适宜本地生长基因的纯种)→C 选择B作为母本,原因之一是胚胎能在母体内正常。

若C中的母牛表现为适宜本地生长,但产奶量并不提高,说明高产奶是性状。

为获得产奶量高且适宜本地生长的母牛,根据现有类型,最佳杂交组合是,后代中出现这种母牛的概率是(假设两对基因分别位于不同对常染色体上)。

(2)用以上最佳组合,按以下流程可加速获得优良个体。

精子要具有受精能力,需对其进行处理;卵子的成熟在过程中完成。

在过程4的培养基中含有葡萄糖,其作用是。

为筛选出具有优良性状的母牛,过程5前应鉴定胚胎的。

子代母牛的优良性状与过程的基因重组有关。

(3)为了提高已有胚胎的利用率,可采取技术。

【答案】(1)生长发育或胚胎发育隐性♂A×♀C 1/8(2)获能或增强活力③供能性别、高产奶和适宜生长的基因②(3)胚胎分割【解析】(1)由于胚胎能在母体内进行正常的胚胎发育,所以可选择适宜当地生长的纯种牛做母本。

用纯种高产奶牛与适宜当地生长的纯种牛杂交,获得了C牛,表现为适宜当地生长,但产奶量并没提高,这说明不适宜当地生长是隐性性状,适宜当地生长是显性性状,高产奶是隐性性状,低产奶是显性性状。

由于控制奶牛的产奶量的基因和对本地的适应性的基因分别位于不同的染色体上,说明他们在遗传时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若控制奶牛的产奶量的等位基因为A和a,对本地的适应性的的等位基因为B和b,可推知雄牛A的基因型为aabb,雌牛B为AABB,C为AaBb,可见要获得产奶量高且适宜当地生长的母牛(aaB ),最佳的实验组合为♂A×♀C,此时后代出现所需牛(aaBb)的概率为1/4×1/2=1/8。

(2)精子需获能后才具备受精的能力;由于排卵时排出的卵子只发育到减数MⅡ,而减数第二次分裂形成卵细胞是在受精过程中完成的,即卵子的成熟是在体外受精过程中完成;在胚胎培养过程中,培养基中的葡萄糖能为胚胎发育过程提供能量;为了筛选出具有优良性状的母牛,在胚胎移植之前需对胚胎的性别、高产奶和适宜生长的基因进行鉴定;母牛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发生基因重组,产生具有优良性状基因的卵细胞,子代母牛的优良性状与此有关。

(3)通过胚胎分割技术可产生遗传性状相同的多个胚胎,从而提高胚胎的利用率。

考点3 伴性遗传与人类遗传病(2015新课标卷Ⅰ,6,6分)6.抗维生素D佝偻病为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短指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红绿色盲为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白化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

下列关于这四种遗传病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A.短指的发病率男性高于女性B.红绿色盲女性患者的父亲是该病的患者C.抗维生素D佝偻病的发病率男性高于女性D.白化病通常会在一个家系的几代人中连续出现【答案】B【解析】短指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常染色体上的遗传病男女患病概率相等,A错误;伴X染色体的隐性遗传病的特点有隔代交叉遗传现象,女病父必病,B正确;伴X染色体的显性遗传病的遗传特点是具有世代连续遗传、女性患者多于男性患者的特点,C错误;常染色体上的隐性遗传病只有在隐性纯合时才会表现出来,且具有隔代遗传的现象,D错误。

(2015福建卷,5,6分)5、绿色荧光标记的X染色体DNA探针(X探针),仅能与细胞内的X染色体DNA的一段特定序列杂交,并使该处呈现绿色荧光亮点。

同理,红色荧光标记的Y 染色体DNA探针(Y探针)可使Y染色体呈现一个红色荧光亮点。

同时用这两种探针检测体细胞,可诊断性染色体数目是否存在异常。

医院对某夫妇及其流产胎儿的体细胞进行检测,结果如图所示。

下列分析正确的是A、X染色体DNA上必定有一段与X探针相同的碱基序列B、据图分析可知妻子患X染色体伴性遗传病C、妻子的父母至少有一方患有性染色体数目异常疾病D、该夫妇选择生女儿可避免性染色体数目异常疾病的发生[答案]A[命题立意]本题考查DNA分子杂交技术、染色体变异产生的原因及相关疾病,考查识记、理解和综合运用的能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