误食毒蘑菇中毒的种类

合集下载

怎样分辨毒蘑菇?误食毒蘑菇后有什么临床症状?怎样处理?

怎样分辨毒蘑菇?误食毒蘑菇后有什么临床症状?怎样处理?

怎样分辨毒蘑菇?误食毒蘑菇后有什么临床症状?怎样处理?毒蕈中毒蘑菇(mushroom)又称蕈,属真菌类生物,肉质细嫩,味美可口,含有多种营养成分,且具有一定的医疗价值,是人们喜爱的副食品之一。

然而,有毒蘑菇和可食蘑菇往往混生,形态相似,辨别困难,导致误食中毒现象屡见不鲜。

我国已知食用蕈300多种,毒蕈100余种,常见的可致人死亡的大概有10种:揭鳞环柄菇、肉揭麟环柄菇、白毒伞、鳞柄白毒伞、毒伞、秋生盔孢伞、鹿花菌、包脚黑褶伞、毒粉褶菌、残托斑毒伞。

蕈的形态结构包括菌丝体和子实体两大部分。

菌丝体是白色丝状物,当温度、湿度适宜时菌丝体大量生长繁殖,产生子实体,子实体就是我们常见的菌体,外形像伞,主要由菌盖、菌褶(管)、菌柄三部分组成,有的还有菌环和菌托。

那么如何分辨毒蘑菇呢?1、对照法:借助适合于当地使用的彩色蘑菇图册,逐一辨认当地食用菌或毒蘑菇是一个很好的方法。

2、看形状:毒蘑菇一般比较黏滑,菌盖上常沾些杂物或生长一些像补丁状的斑块。

菌柄上常有菌环(像穿了超短裙一样)。

无毒蘑菇很少有菌环。

3、观颜色:毒蘑菇多呈金黄、粉红、白、黑、绿。

无毒蘑菇多为咖啡、淡紫或灰红色。

4、闻气味:毒蘑菇有土豆或萝卜味,无毒蘑菇为苦杏或水果味。

5、看分泌物:将采摘的新鲜野蘑菇撕断菌杆,无毒的分泌物清亮如水,个别为白色,菌面撕断不变色;有毒的分泌物稠浓,呈赤褐色,撕断后在空气中易变色。

6、测试:在采摘野蘑菇时,可用葱白在蘑菇盖上擦一下,如果葱变成青褐色,证明有毒,反之不变色则无毒。

7、煮试:在煮野蘑菇时,放些许大蒜或大米同煮,蘑菇煮熟,大蒜或大米变色有毒,没变色仍保持本色则无毒。

毒蘑菇之所以会引起人体中毒,主要是因为毒蕈中含有毒肽(phallotoxin) 和毒伞肽(amatoxins),二者均为有耐热、耐干燥、不为一般烹调所破坏的环肽类中分子物质。

按照临床症状不同,毒蕈中毒分为以下几种类型:1、胃肠炎型:潜伏期为0.5~6小时,以剧烈恶心、呕吐、腹痛、腹泻为特点,病程短,预后好。

毒蘑菇科普小知识

毒蘑菇科普小知识

毒蘑菇科普小知识摘要:1.毒蘑菇的定义和特点2.毒蘑菇的种类和分布3.毒蘑菇中毒的症状和危害4.毒蘑菇的鉴别和预防方法5.误食毒蘑菇的处理和救治正文:毒蘑菇科普小知识毒蘑菇是指一类含有有毒成分的蘑菇,它们具有较高的毒性,误食后可能对人体造成严重的危害。

为了提高大家对毒蘑菇的认识,本文将详细介绍毒蘑菇的定义、特点、种类、中毒症状、鉴别和预防方法,以及误食毒蘑菇的处理和救治。

一、毒蘑菇的定义和特点毒蘑菇是指含有有毒成分的蘑菇,它们的毒性成分主要包括胃肠毒素、神经毒素和溶血毒素等。

误食毒蘑菇后,人体可能出现严重的中毒症状,甚至危及生命。

毒蘑菇的特点是颜色鲜艳,形状奇特,有的还散发着难闻的气味。

二、毒蘑菇的种类和分布毒蘑菇种类繁多,分布广泛。

在我国,常见的毒蘑菇有鹅膏毒伞、毒粉红褶伞、毒丝膜菌等。

这些毒蘑菇分布在山区、草原、林地等各种生态环境中。

三、毒蘑菇中毒的症状和危害误食毒蘑菇后,人体可能出现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胃肠道症状,严重时可能导致神经系统中毒、溶血性贫血等,甚至死亡。

四、毒蘑菇的鉴别和预防方法1.鉴别方法:观察蘑菇的外形、颜色、气味等特征,如有疑问,可将蘑菇拍照,通过网络或专业人士进行鉴定。

2.预防方法:不认识的蘑菇不要吃,尽量选择市场上出售的食用蘑菇,避免在野外采摘野生蘑菇。

五、误食毒蘑菇的处理和救治1.处理:立即就医,并携带误食的毒蘑菇样品,以便医生诊断和救治。

2.救治:目前尚无特效解毒药物,主要采用对症治疗和支持疗法,如催吐、洗胃、输液等。

总之,了解毒蘑菇的相关知识,提高警惕,是预防误食毒蘑菇的关键。

毒蕈中毒

毒蕈中毒

毒蕈中毒症状治疗疾病名称:毒蕈中毒疾病别名:毒蘑菇中毒疾病分类:急诊科疾病概述毒蕈中毒指因误食毒蕈所致。

其症状因毒蕈所含成份及其毒性作用而异,以胃肠、心脉、脑神、肝肾等受损害所致的不同临床表现为特点的中毒类疾病。

毒蕈俗称毒蘑菇,由于某些毒蕈的外现与无毒蕈相似,常因误食而引起中毒。

疾病描述毒蕈中毒指因误食毒蕈所致。

其症状因毒蕈所含成份及其毒性作用而异,以胃肠、心脉、脑神、肝肾等受损害所致的不同临床表现为特点的中毒类疾病。

毒蕈俗称毒蘑菇,由于某些毒蕈的外现与无毒蕈相似,常因误食而引起中毒。

毒蕈中毒的症状也比较复杂,临床表现各异。

症状体征(查看内容)密切注意中毒症状,因毒蕈种类不同,可有以下表现:(1)胃肠炎型:常由误食粉褶菌、毒红菇、虎斑蘑、红网牛肝菌、墨汁鬼伞等引起。

潜伏期1~6h,除消化道症状外,主要表现为剧烈恶心、呕吐、腹泻、腹痛、粪便常呈米汤样,由于水及电解质大量丧失,引起血压下降与休克、昏迷,甚至肾功能衰竭。

(2)神经精神型:由误食毒蝇伞、豹斑毒伞等引起,其毒素为类似乙酰胆碱毒蕈碱,潜伏期1~6h,临床表现为副交感神经兴奋症状,如流涎、流泪、恶心、呕吐、腹痛、腹泻、心动过缓、瞳孔缩小、大汗、虚脱等。

少数重者中枢神经系统受强烈刺激时,可出现瞳孔扩大、强直性痉挛、烦躁不安等精神症状。

有时可因急性肺水肿、呼吸抑制、昏迷而死。

由误食牛肝蕈引起者,除胃肠道症状外,多有幻觉、谵妄、迫害妄想,类似精神分裂症。

(3)溶血型:常因误食鹿花蕈等引起,其毒素是鹿花蕈素。

潜伏期6~12h。

除胃肠道症状外,主要为溶血现象,出现血红蛋白尿、黄疸、贫血、肝脾肿大等。

(4)中毒性肝炎型:由误食毒伞、百毒伞、鳞柄毒伞等所致。

其临床过程可分为6期:①潜伏期:6~72h。

②胃肠炎期:1~2d,可腹痛、呕吐、腹泻。

③假愈期:胃肠炎症状可能缓解。

④内脏损害期:中毒1~5d后出现肝、肾、脑、心为主的内脏损害,以肝脏最严重,可并发多脏器功能衰竭、DIC。

蘑菇类中毒查房

蘑菇类中毒查房
治疗方案:催吐、洗胃、补 液、抗感染
患者姓名:张三
性别:男
发病时间:2022年5月10 日
预后:患者病情稳定,正在 康复中
诊断:蘑菇类中毒
中毒发生经过
01
患者食用了野生 蘑菇
02
出现恶心、呕吐、 腹泻等症状
03
前往医院就诊, 诊断为蘑菇类中 毒
04
接受治疗,病情 逐渐好转
临床表现及检查结果
胃肠道症状:恶心、呕吐、 腹痛、腹泻等
中毒后自我护理宣教
01
02
03
04
05
06
家庭食品安全知识宣教
购买食品时,选择正规渠道, 避免购买过期、变质食品。
食品储存时,注意保持清洁、 干燥、通风,避免食品交叉污 染。
食品烹饪时,注意生熟分开, 避免细菌交叉感染。
食品食用时,注意适量,避免 暴饮暴食,避免食用过多油腻、 辛辣、刺激性食物。
神经系统损害:观察神经系统
04 症状,及时给予镇静、止痛等
对症治疗。
肝肾功能损害:监测肝肾功能
02 指标,及时调整治疗方案,预
防和治疗肝肾功能衰竭。
电解质紊乱:监测电解质水平,
05 及时调整治疗方案,预防和治
疗电解质紊乱。
胃肠道反应:观察胃肠道症状,
03 及时给予止吐、止泻等对症治
疗。
06
感染:观察感染症状,及时给 予抗感染治疗。
神经系统症状:头晕、头 痛、嗜睡、幻觉等
呼吸系统症状:呼吸困难、 胸闷、咳嗽等
皮肤症状:红斑、瘙痒、 皮疹等
实验室检查:肝功能、肾 功能、电解质等指标异常
影像学检查:CT、MRI等 检查结果异常
诊断及鉴别诊断
诊断依据:临 床表现、实验 室检查、影像

野外毒蘑菇大全

野外毒蘑菇大全

美丽野菌吃不得——野外毒蘑菇大全中国的毒蘑菇(毒菌)种类多,分布广泛,资源丰富。

在广大山区农村和乡镇,误食毒蘑菇中毒的事例比较普遍,几乎每年都有严重中毒致死的报告。

曾经被作为多发性食物中毒的原因之一。

因此,长期以来鉴别毒蘑菇是人们十分关心的事。

因为鉴别毒菌并不容易,在野外最好不要轻易尝试不认识的蘑菇,同时不偏听偏信。

必须在分辨清楚或请教有实践经验者之后,证明确实无毒时方可食用。

野外毒蘑菇大全我们可以把蘑菇中毒病例分成6种类型:(1)胃肠中毒型:通常的中毒症状是强烈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毒粉褶菌、臭黄菇和毛头乳菇,黄粘盖牛肝菌和粉红枝瑚菌等毒蘑菇可引起此类型中毒,已知有80余种。

(2)神经精神型:已知有60余种。

中毒症状是精神兴奋,精神错乱或精神抑制等神经性症状。

如毒蝇鹅膏菌、半卵形斑褶菇中毒后可引起幻觉反应。

(3)溶血型:主要症状是在1-2天内发生溶血性贫血,症状是突然寒战,发热,腹疼头疼,腰背肢体疼,面色苍白,恶心,呕吐全身虚弱无力,烦躁不安和气促。

此类中毒症状主要由鹿花菌引起。

(4)肝脏损害型:引起这类中毒有关的种约20余种。

除上述已提到含毒肽、毒伞肽的种类外,如环柄菇属的某些种。

(5)呼吸与循环衰竭型:引起这种类型的毒蘑菇主要是亚稀褶黑菇。

死亡率较高。

(6)光过敏性皮炎型:我国目前发现引起此类症状的是叶状耳盘菌。

值得提及的是,在现代高科技发展中,人们发现鹅膏菌毒肽对真核生物细胞的RNA聚合酶Ⅱ具有专一性抑制作用,而鬼笔毒肽对肌动蛋白具有束缚作用。

它们被用于现代生命科学的研究中,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毒蘑菇-大鹿花菌:子实体较小至中等大,菌盖直径8.9-15cm。

呈不明显的马鞍形,稍平坦,微皱,黄褐色。

菌柄长5-10cm,粗1-2.5 cm,圆柱形,较盖色浅,平坦或表面稍粗糙,中空。

毒蘑菇-大鹿花菌在针叶林中地上靠近腐木单生或群生。

分布于我国吉林、西藏等地区。

可能有毒,毒性因人而异,不可食用。

毒蘑菇中毒的救治

毒蘑菇中毒的救治
优化血液净化技术
优化血液净化技术,提高清除毒素 的效率和安全性。
03
02
研究特效药物
加强毒蘑菇中毒特效药物的研究与 开发,提高治疗效果。
加强公众教育
通过宣传教育,提高公众对毒蘑菇 中毒的认知和防治意识。
04
THANKS
感谢观看
缺乏特效药物
目前针对毒蘑菇中毒的特效药物较少,治疗 效果有限。
救治资源不足
在一些地区,毒蘑菇中毒救治资源不足,无 法满足救治需求。
公众教育不足
由于缺乏毒蘑菇中毒防治知识,导致误食毒 蘑菇事件时有发生。
展望毒蘑菇中毒救治技术的发展方向
01
建立快速检测技术
开发快速、准确的毒蘑菇检测试剂 盒或仪器,以便及时诊断。
毒蘑菇中毒的症状
01
02
03
消化系统症状
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
神经系统症状
头痛、头晕、乏力、抽搐、昏 迷等。
呼吸系统症状
呼吸困难、呼吸急促等。
04
循环系统症状
心慌、心律不齐等。
毒蘑菇中毒的分类
根据中毒症状的严重程度,毒蘑菇中 毒可分为轻度、中度和重度。
根据毒素成分的不同,毒蘑菇中毒可 分为肝肾损害型、神经精神型、溶血 型等。
及时送往医院进行血液 透析、药物治疗等,部
分患者康复。
案例分析
野外探险者缺乏对毒蘑 菇的辨识能力,应加强 野外生存知识和毒蘑菇
的识别培训。
案例三:毒蘑菇中毒导致的死亡事件
事件概述
症状描述
某男子在采食毒蘑菇后出现严重中毒症状 ,最终死亡。
出现恶心、呕吐、腹痛、幻觉等症状,严 重者出现呼吸衰竭、心脏骤停。
出现恶心、呕吐、腹泻、腹痛 等症状,严重者出现幻觉、昏 迷。

急性毒蕈中毒

急性毒蕈中毒

肝肾损害型: 巯基解毒药等。
急性毒蕈中毒
第36页
4.血液净化 血液灌流
血浆置换 血液滤过
急性毒蕈中毒
第37页
• 急性药品中毒为首选HP适应症, 凡经洗胃、利尿等对 症治疗后病情仍继续恶化者;病情严重伴脑功效障碍 或已昏迷者;伴肝功效障碍者;年迈者;药品及其代谢 产物与组织蛋白结协力高及许多脂溶性物质尤为有效 。
急性毒蕈中毒
第28页
• c.假愈期: 胃肠炎症状消失后,病人精神状态很好, 无显著症状,给人以病愈感觉,其实此时毒素正在经 过血液进入肝脏等内脏器官并造成损害,大约经过1天 左右,病情突然恶化,进入内脏损害期。
• d.内脏损害期: 可累及肝、脑、心、肾等脏器都有一 定程度损害,而以肝脏损害最为严重。出现中毒性肝 炎表现。病人可有肝大、肝痛,黄疸、肝转氨酶显著 升高,尿检验有红细胞与白细胞,伴有恶心、头晕、 头痛、低热、腹胀、厌食、嗜睡。严重者肝肿大后又 快速缩小、黄疸加深、全身广泛出血、尿闭、心率加 紧等,严重发生急性肝坏死,出现肝性昏迷,有表现烦 躁不安等。假如能及时和主动治疗可在1-2周内进入恢 复期,而后痊愈。
急性毒蕈中毒
第31页
• 6.引发光过敏性皮炎毒蘑菇
• (1)种类: 主要有胶螺菌。
• (2)中毒症状: 食后,人体受日光照射出现 皮炎、红肿、针刺痛感,中毒潜伏期为 1-2天。
• (3)中毒机理: 毒素含有光过敏物质卟啉类 物质。
急性毒蕈中毒
第32页
三、诊 断
1.夏、秋季发病。 2.有吃毒蕈史。 3.有毒蕈中毒临床表现。
急性毒蕈中毒
第29页
• e.精神症状期: 中毒严重者往往胃肠炎 期限很快出现狂躁、惊厥等精神症状, 而进入昏迷,甚至很快因呼吸衰竭而休 克死亡。部分病人或经及时抢救可于数 天后逐步解除精神症状而进入恢复期。

急诊科中的毒蘑菇中毒处理

急诊科中的毒蘑菇中毒处理
析。
辅助检查
根据病情需要,安排心电图、X 线、CT等辅助检查,以排除其他
潜在疾病。
紧急处理措施
01

02
03
04
清除毒物
对于刚食用不久的患者,可尝 试催吐或洗胃,以清除胃内残
留的毒蘑菇。
对症治疗
根据患者的具体症状,给予相 应的药物治疗,如止吐药、止
泻药、抗过敏药等。
支持治疗
对于病情较重的患者,给予补 液、纠正电解质紊乱、维护器
危害程度及预后
轻度中毒
表现为胃肠道症状,预后 良好,经及时治疗可完全 恢复。
中度中毒
出现肝肾功能损害、神经 系统症状等,需积极治疗 ,预后一般。
重度中毒
出现多器官功能衰竭、呼 吸抑制等严重症状,死亡 率高,预后极差。
02
急诊科接诊与处理流程
接诊流程与注意事项
询问病史
详细询问患者或其家属有关毒蘑菇的 食用史,包括种类、数量、时间等。
急诊科中的毒蘑菇中毒处理
• 毒蘑菇中毒概述 • 急诊科接诊与处理流程 • 毒蘑菇中毒治疗方法 • 并发症预防与处理 • 患者教育与心理干预 • 总结与展望
01
毒蘑菇中毒概述
毒蘑菇种类与分布
01
02
03
鹅膏菌属
主要分布在北半球的温带 地区,是引起人类中毒死 亡的主要毒蘑菇之一。
环柄菇属
广泛分布于全球各地,含 有多种毒素,可引起严重 的中毒症状。
家属沟通技巧
信息传递
与家属保持及时、准确的信息沟通,告知患者的病情、治疗方案 和预后情况,以便家属了解并配合治疗。
情绪安抚
针对家属可能出现的担忧、焦虑等情绪,给予适当的安抚和支持 ,帮助家属保持冷静和积极面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毒类型毒蘑菇中毒的类型有不同的划分方法,这里可按中毒的症状分为胃肠类型、神经精神型、溶血型、肝脏损害型、呼吸与循环衰竭型和光过敏性皮炎型等6个类型。

胃肠炎型这是最常见的中毒类型。

中毒潜伏期较短,一般多在食后10分钟~6小时发病。

主要表现为急性恶心、呕吐、腹痛、水样腹泻、或伴有头昏、头痛、全身乏力。

一般病程短、恢复较快,预后较好,死亡者很少。

但严重者会出现吐血、脱水、电解质紊乱、昏迷,以及急性肝、肾功能衰竭而死亡。

神经精神型引起这类型反应的毒素有多种,有些毒素可引起类似吸毒的致幻作用。

从中毒症状可以分为神经兴奋,神经抑制、精神错乱,以及各种幻觉反应。

此类症状可在发病过程中交替出现,或仅有部分反应,有的病人还可伴有胃肠炎症状。

如含毒蝇碱的蘑菇中毒,潜伏期较短,一般在食后10分钟至6小时内发病(多在30分钟内发病)。

出现大汗、发热、流涎、流泪、发冷、心跳减慢、血压降低、呼吸急促、瞳孔缩小,眼花,视力减弱,甚至模糊不清,支气官痉挛、急性肺水肿。

严重者谵语、抽搐、昏迷或木僵,因呼吸抑制而死亡。

含有毒蝇母和蜡子树酸的毒蘑菇中毒,潜伏期甚短,一般在食后30分钟至2小时左右发病。

主要表现有烦躁不安、精神异常、痉挛、视物不清或幻视等。

在光盖伞属(Psilocybe)和斑褶伞属(Panaeolus)、球盖菇属(Stropharia)的毒蘑菇中含有光盖伞素或光盖伞辛,可引起交感神经兴奋、瞳孔散大、心跳加快、血压升高,体温增高、脸面潮红、出汗、发冷,产生听觉、味觉改变,甚至有明显的幻觉。

有的病人失时间和距离的感觉,有的极度愉快,狂歌乱舞、或如同醉者喜怒无常、哭笑皆非,或如痴若呆、似梦非梦的状态。

一般数小时后恢复正常。

蟾蜍素则主要引起明显的色彩幻视。

幻觉诱发物中毒一般潜状期短、发病快,约半小时至1小时左右发病。

主要出现异常神奇的各种幻觉反应。

目前记载引起幻觉最著名的毒菌是墨西哥裸盖菇(Psilocybemexicana)、古巴光盖伞(Psilocybecubensis)、毒裸盖菇、半裸盖菇等。

过去,美洲墨西哥印第安人将这类引起神迷特幻觉的毒菌称之“神物”,用于祭典活动,甚至于3000年前他们就知道这些毒菌。

在幻视、幻想、幻听时多伴有兴奋愉快、狂笑乱语、手舞足道。

有的如同醉汉,步态不稳、神志不清。

开始多有眼花眩晕,视物大小、长短多变或东倒西歪之感。

有的出现交感神经兴奋、血压升高、瞳孔散大等。

一般病程短,易恢复。

还有些牛肝菌类毒菌可引起“小人国幻视症”,其特点是患者可表现为幻视到高不过尺、形象离奇、性格活泼的小人,甚至还有小动物。

病人此时会心情紧张、恐慌不安或感到绝望,重者还出现木僵痴呆,一般食后6-24小时发病,食用时同时饮酒症状,更为明显,需3-12天才能恢复。

个别病例病程长达1-3月,易被误诊为急性精神分裂证。

但一般可在短时间内随毒性消失而恢复正常。

溶血型含这类毒素的毒蘑菇中毒潜伏期比较长,一般在食后6~12小时发病。

除了有恶心呕吐、腹痛或头痛、烦躁不安等病症外,可在一、两天内由于毒素大量破坏红血球而迅速出现溶血症状。

主要表现为急性贫血、黄疸、血红蛋白尿、肝及脾脏肿大等。

有时在溶血后可引起肾脏损害,出现蛋白尿、血尿等,甚至继发尿毒症等危重症状。

严重者脉弱、抽搐、幻觉及嗜睡,可能因肝脏、肾脏严重受损及心力衰竭而导致死亡。

肝脏损害型这是引起毒蘑菇中毒死亡的主要类型,白毒伞中毒就属于这一类型。

毒素主要为毒伞肽类和毒肽类。

毒伞肽(amatoxins)类包括以下6种物质,即:毒伞肽(α-amanitin)、毒伞肽(β-amanitin)、毒伞肽(γ-amanitin)、毒伞肽(ε-amanitin)、三羟基毒伞肽(amanin)、一羟基毒伞肽酰胺(amanullin);毒肽类(phallotoxins)又包括5种毒素:一羟毒肽(phallisin)、二羟毒肽(phalloidin)、三羟毒肽(phallisin)、羟基毒肽(phallicidin)、苄基毒肽(phallinB)。

毒伞肽直接作用于肝脏细胞核,使细胞迅速坏死,这是导致中毒者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

毒肽作用于肝细胞的内质网使其受损害。

另外,毒肽作用速度快,毒伞肽作用速度慢,按毒性来说后者比前者更强。

毒伞肽的致死量低于0.1毫克/公斤体重,而毒肽则为2毫克/公斤体重。

所以一个约50克的白毒伞菌体足以毒死一个成年人(2000年广州市发生的白毒伞中毒事件中,平均每个患者食用了近250克,已大大超过的一般的致死量)。

另外,毒伞肽易溶于水,因此往往喝汤者比不喝汤者中毒严重。

在新鲜的毒蘑菇中其毒素含量甚高。

这些毒素对人体内肝、肾、血管内壁细胞、中枢神经系统以及其他组织细胞的损害极为严重,最终因造成人体多器官功能衰竭而导致死亡,死亡率高达90-100%。

肝脏损害型中毒发病过程可分为潜伏期、胃肠炎期、假愈期、内脏损害期、精神症状期和恢复期等6个时期。

a.潜伏期:一般6小时左右、长者可达15~16小时,甚至一、两天,所以误食有关毒蘑菇后,往往因发病晚而不能及早发现。

b.胃肠炎期:发病后出现急性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类似霍乱病状。

一般1-2天后症状基本消失。

有的严重胃肠炎会引起极度虚脱而突然死亡,称“暴发型”中毒。

c.假愈期:胃肠炎症状消失后,病人精神状态较好,无明显症状,给人以病愈的感觉,其实此时毒素正在通过血液进入肝脏等内脏器官并造成损害,大约经过1天左右,病情突然恶化,进入内脏损害期。

d.内脏损害期:可累及肝、脑、心、肾等脏器均有一定程度的损害,而以肝脏损害最为严重。

出现中毒性肝炎的表现。

病人可有肝大、肝痛,黄疸、肝转氨酶明显升高,尿检查有红细胞与白细胞,伴有恶心、头晕、头痛、低热、腹胀、厌食、嗜睡。

严重者肝肿大后又迅速缩小、黄疸加深、全身广泛出血、尿闭、心率加快等,严重发生急性肝坏死,出现肝性昏迷,有的表现烦躁不安等。

如果能及时和积极治疗可在1-2周内进入恢复期,而后痊愈。

e.精神症状期:中毒严重者往往胃肠炎期限很快出现狂躁、惊厥等精神症状,而进入昏迷,甚至很快因呼吸衰竭而休克死亡。

部分病人或经及时抢救可于数天后逐渐解除精神症状而进入恢复期。

f.恢复期:中毒症状渐轻,肝损害逐渐好转,一般要经过10~15天积极治疗,肝功能才能完全恢复正常。

另外,毒丝膜菌类中的奥来毒素(orellanine)也能引起肝脏损害型中毒,其毒性较强,中毒死亡率达10-20%。

但毒性通常没有毒肽和毒伞肽强烈。

呼吸与循环衰竭型这毒蘑菇中毒主要引起呼吸与循环衰竭病症。

以中毒性心肌炎、急性肾功能衰竭和呼吸麻痹为主,瞳孔稍散大,但无昏迷,无副交感神经兴奋样症状,也无黄疸、肝大,肝功能检查一般正常。

有的病人初发时有呕吐或腹痛,头晕或全身酸痛、发麻、抽搐等。

其毒素不详,潜伏期20分钟至1小时,最长达24小时,此型死亡率高,应注意早期治疗。

光过敏性皮炎型其毒素为光过敏感物质卟啉(porphyrins)类。

当毒素经过消化道被吸收,进入体内后可使人体细胞对日光敏感性增高,凡日光照射部位均出现皮炎,如红肿、火烤样发烧及针刺般疼痛。

潜伏期较长,一般在食后1-2天发病。

另外,有的病人还出现轻度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胃肠道病症。

世上最毒的蘑菇谣言1:鲜艳的蘑菇都是有毒的,无毒蘑菇颜色朴素。

(其实不然)白毒伞隶属伞菌目、鹅膏科、鹅膏属,是世界上毒性最强的大型真菌之一,在欧美国家以“毁灭天使”闻名。

也是近年来国内多起毒蘑菇致死事件的元凶。

白毒伞具有光滑挺拔的外形和纯洁朴素的颜色,还有微微的清香,符合传说中无毒蘑菇的形象,很容易被误食。

以极高的中毒者死亡率(不同文献记载高达50-90%)残酷地嘲讽着这些传说的信众,因此还有个别名——愚人菇(Fool’s mushroom)。

谣言2:可食用的无毒蘑菇多生长在清洁的草地或松树、栎树上,有毒蘑菇往往生长在阴暗、潮湿的肮脏地带。

(其实不然)真相:所有的蘑菇都不含叶绿素,无法进行光合作用自养,只能寄生、腐生或与高等植物共生,同时要求比较高的环境湿度,因此它们都倾向于生长在“阴暗潮湿”的地方。

俗话说“潮得都要长蘑菇了”,就是这个道理。

至于环境的“清洁”和“肮脏”,并没有具体的划分标准,更与生长其中的蘑菇的毒性无关。

食用菌鸡腿菇(毛头鬼伞,Coprinus comatus )经常在粪便上野生,栽培时也常用牛马粪便作为培养基;反之包括白毒伞在内的很多毒蘑菇都生长在相对清洁的林中地上。

谣言3:毒蘑菇往往有鳞片、粘液,菌杆上有菌托和菌环。

真相:提及鳞片、粘液、菌托和菌环等形态特征术语,是毒蘑菇谣言“与时俱进”的表现,谣言甚至因此具备了一点可靠性。

同时生有菌托和菌环、菌盖上往往有鳞片,是鹅膏属的识别特征,而鹅膏属是伞菌中有毒种类最为集中的类群。

也就是说,按照“有菌托、菌环和鳞片的蘑菇有毒”的鉴别标准,可以避开包括白毒伞和毒蝇鹅膏在内的一大波毒蘑菇。

但是,这条标准的适用范围非常狭窄,不能外推到形态高度多样化的整个蘑菇世界,更不能引申为“没有这些特征的蘑菇就是无毒的”。

很多毒蘑菇并没有独特的形态特征,如亚稀褶黑菇(Russula subnigricans ,红菇科)没有菌托、菌环和鳞片,颜色也很朴素,误食会导致溶血症状,严重时可能因器官衰竭致死。

另一方面,这条标准让很多可食蘑菇躺着也中枪。

例如,常见食用菌中大球盖菇(Stropharia rugosoannulata )有菌环、草菇(Volvariella volvacea )有菌托、香菇(Lentinus edodes )有毛和鳞片。

谣言4:毒蘑菇虫蚁不食,有虫子取食痕迹的蘑菇是无毒的。

真相:这个说法的逻辑和对转基因作物“虫都不吃,人为什么能吃”的错误判断如出一辙。

人和昆虫(以及其他被称为“虫”的动物)的生理特征差别很大,同一种蘑菇很可能是“彼之砒霜,我之蜜糖”。

1996年,法国科学家Norman Mier等人报道了用黑腹果蝇在175种野生蘑菇中筛选潜在的生物农药来源的研究[4],结果表明其中大多数对果蝇致命的蘑菇对人是无毒的。

该研究中对果蝇毒性排名第二的是一种人类可食的蘑菇——红绒盖牛肝菌(Boletus chrysenteron ,牛肝菌科)。

同时,很多对人有毒的蘑菇却是其他动物的美食,比如豹斑鹅膏(Amanita pantherina )经常被蛞蝓取食。

“毁灭天使”中的致命白毒伞(A. exitialis)也有被虫啮食的记录。

谣言5:毒蘑菇与银器、大蒜、大米或灯芯草同煮可致后者变色;毒蘑菇经高温烹煮或与大蒜同煮后可去毒。

真相:这是有关毒蘑菇的传说中最荒诞不经的部分,始作俑者的想象力令人敬佩。

烹调是食物进嘴前经历的最后一道工序,很多人因为没有看到那些纯属子虚乌有的“遇毒变色反应”而放下了心中疑虑,心甘情愿地将毒蘑菇吃进肚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