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人教版选修精选气体分子动理论单元测试题
(常考题)人教版高中物理选修三第一章《分子动理论》测试题(含答案解析)

一、选择题1.(0分)[ID:129751]密闭在钢瓶中的理想气体,温度升高时压强增大,该气体在温度T1、T2时的分子速率分布图像如图所示,则T1()T2。
A.大于B.等于C.小于D.无法比较2.(0分)[ID:129744]如图是氧气分子在不同温度下的速率分布规律图横坐标表示速率,纵坐标表示某一速率内的分子数占总分子数的百比由图可知()A.同一温度下氧气分子呈现“中间多,两头少”的分布规律B.随着温度的升高每一个氧气分子的速率都增大C.随着温度的升高,氧气分子中速率小的分子所占的比例增大D.①状态的温度比②状态的温度高3.(0分)[ID:129736]2020年3月3日,国家卫健委、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印发《关于印发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七版)的通知》,指出新型冠状病毒的传播途径:经呼吸道飞沫和密切接触传播是主要的传播途径,在相对封闭的环境中长时间暴露于高浓度气溶胶情况下存在经气溶胶传播的可能。
气溶胶微粒是悬浮在大气中的肉眼不可见的微小颗粒。
关于封闭环境中的气溶胶微粒,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温度升高,气溶胶微粒运动会减慢B.气溶胶微粒在空气中的无规则运动可以看作布朗运动C.气溶胶微粒受到的空气分子作用力的合力始终为零D.气溶胶微粒越大,运动越明显4.(0分)[ID :129713]关于分子动理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相邻的两个分子之间的距离减小时,分子间的引力变小,斥力变大B .给自行车打气时,气筒压下后反弹是由分子斥力造成的C .用显微镜观察布朗运动,观察到的是液体分子的无规则运动D .当分子力表现为引力时,分子势能随分子间距离的增大而增大5.(0分)[ID :129707]关于布朗运动,如下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 .布朗运动是在显微镜中看到的液体分子的无规则运动B .布朗运动是液体分子无规则运动的反映C .悬浮微粒越小,布朗运动越显著D .液体温度越高,布朗运动越显著6.(0分)[ID :129693]已知地球大气层的厚度h 远小于地球半径R ,空气平均摩尔质量为M ,阿伏伽德罗常数为A N ,地面大气压强为O P ,重力加速度大小为g ,则可估算 A .地球大气层空气分子总数B .地球大气层空气分子总数 ()20A4πh p N Mg R -C .空气分子之间的平均距离 30AMgR 3p N D .空气分子之间的平均距离7.(0分)[ID :129690]下列有关分子动理论和物质结构的认识,其中正确的是( ) A .分子间距离减小时分子势能一定减小B .温度越高,物体中分子无规则运动越剧烈C .物体内热运动速率大的分子数占总分子数比例与温度无关D .非晶体的物理性质各向同性而晶体的物理性质都是各向异性8.(0分)[ID :129688]甲分子固定在坐标原点O ,乙分子位于r 轴上,甲、乙两分子间作用力与分子间距离关系图象如图中曲线所示,F >0为斥力,F <0为引力.a 、b 、c 、d 为r 轴上四个特定的位置,现把乙分子从a 处由静止释放,则( )A .乙分子从a 到b 过程中,两分子间无分子斥力B .乙分子从a 到c 过程中,两分子间的分子引力先减小后增加C .乙分子从a 到c 一直加速D .乙分子从a 到b 加速,从b 到c 减速9.(0分)[ID :129671]如图所示为两分子系统的势能E p 与两分子间距离r 的关系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当r大于r1时,分子间的作用力表现为斥力B.当r小于r1时,分子间的作用力表现为引力C.当r等于r2时,分子间的作用力为零D.在r由r1变到r2的过程中,分子间的作用力做负功10.(0分)[ID:129657]如图所示,A、B管下端由软管相连,注入一定量的水银,烧瓶中封有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开始时A、B两管中水银面一样高,现将A管向上提起一小段距离,短时间内()A.烧瓶中气体分子间的平均距离变大B.烧瓶中气体分子运动的平均动能减小C.烧瓶内壁单位面积上受到气体碰撞次数变多D.每个分子撞击烧瓶内壁前后受到的冲量都变大11.(0分)[ID:129682]氧气分子在0°C和100°C温度下单位速率间隔的分子数占总分子数的百分比随气体分子速率的变化分别如图中两条曲线所示。
人教版高二物理分子动理论单元测试题精选

人教版高二物理分子动理论单元测试题精选在现代,物理学曾经成为自然迷信中最基础的学科之一。
查字典物理网为大家引荐了人教版高二物理分子动实际单元测试题,请大家细心阅读,希望你喜欢。
1.只需知道以下哪一组物理量,就可以预算出气体中分子间的平均距离:A.阿伏加德罗常数,该气体的摩尔质量和质量B.阿伏加德罗常数,该气体的摩尔质量和密度C.阿伏加德罗常数,该气体的质量和体积D.该气体的密度,体积和摩尔质量2.关于布朗运动,以下说法中正确的选项是:A.布朗运动是由外部缘由惹起的液体分子的运动B.布朗运动虽然不是分子的运动,但它能反映出分子的运动规律C.布朗运动的猛烈水平与悬浮颗粒的大小有关,这说明分子的运动与悬浮颗粒的大小有关D.布朗运动的猛烈水平与温度有关,所以布朗运动也叫做热运动3.较大的悬浮颗粒不做布朗运动,是由于:A.液体分子不一定与颗粒碰撞B.各个方向的液体分子对颗粒的冲力的平均效果相互平衡C.颗粒的质量,不易改动运动形状D.颗粒分子自身的热运动缓慢4.在一杯清水中滴一滴墨汁,经过一段时间后墨汁平均散布在水中,这是由于:A.水分子间空隙太大形成的B.水分子和碳分子间引力和斥力的不平衡形成的C.水分子的无规那么运动形成的D.碳分子的无规那么运动形成的5.两个分子甲和乙相距较远(此时它们之间的作用力可以疏忽),设甲固定不动,乙逐渐向甲接近,直到不能再接近,在整个移动进程中:A.分子间引力和斥力都将逐渐增大B.分子间距减小,分子力先增大再减小C.外力克制分子力做功D.前阶段分子力做正功,后阶段外力克制分子力做功6.某人做一次深呼吸,吸进400 cm3。
的空气,据此预算出他吸进的空气分子的总数为个(取两位有效数字).7.某物质的摩尔质量和密度区分为M和ρ,那么该物质单位体积的分子数和单位质量的分子数区分是和 (阿伏加德罗常数为NA).8.地球半径R=6.4×106米,地球外表左近的重力减速度g=9.8m/s2,大气压P0=1.O×lO5Pa,空气的平均摩尔质量为M=2.9×lO-2kg/mol,阿伏加德罗常数NA=6×1023个/mol,请预算地球周围大气层空气分子个数(大气绝大局部聚集在地表左近,保管整数).综合训练:1.B 2.B 3.BC 4.C 5.AD 6.1.1×1022 7.NAp/M、NA/M 8.1×1044小编为大家提供的人教版高二物理分子动实际单元测试题,大家细心阅读了吗?最后祝同窗们学习提高。
高中物理选修3-3分子动理论气体综合能力检测练习题测试题复习题

高中物理第7、8章分子动理论气体综合能力检测新人教版选修3-3本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满分100分,时间9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共40分)一、选择题(共10小题,每小题4分,共4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第1~6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第7~10小题有多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的得4分,选不全的得2分,有选错或不答的得0分)1.下面所列举的现象,哪些不能说明分子是不断运动着的( )A.将香水瓶盖打开后能闻得到香味B.汽车开过后,公路上尘土飞扬C.洒在地上的水,过一段时间就干了D.悬浮在水中的花粉做无规则的运动答案:B解析:扩散现象和布朗运动都能说明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香水的扩散、水分子在空气中的扩散以及悬浮在水中花粉的布朗运动都说明了分子是不断运动的,而尘土不是单个分子是较大的颗粒在气流作用下运动的,所以尘土飞扬不是分子的运动。
2.甲、乙两个分子相距较远(此时它们之间的分子力可以忽略),设甲固定不动,在乙逐渐向甲靠近直到不能再靠近的过程中,关于分子势能变化情况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分子势能不断增大B.分子势能不断减小C.分子势能先增大后减小D.分子势能先减小后增大答案:D解析:从分子间的作用力与分子间的距离有关系知道,当分子间距离大于r0时,分子间表现为引力;当分子间距离小于r0时,分子间表现为斥力;当分子间距离大于10r0时,分子间的作用力十分小,可以忽略。
所以当乙从较远处向甲尽量靠近的过程中,分子力先是对乙做正功,后是分子力对乙做负功,而由做功与分子势能变化的关系知道,若分子力做正功,分子势能减小,若分子力做负功,分子势能增加。
因此当乙尽量向甲靠近的过程中,分子势能是先减小后增大。
3.关于地面附近的大气压强,甲说:“这个压强就是地面每平方米面积的上方整个大气柱的压力,它等于该气柱的重力。
”乙说:“这个压强是由地面附近那些做无规则运动的空气分子对每平方米地面的碰撞造成的。
人教版初中高中物理选修三第一章《分子动理论》测试卷(含答案解析)(1)

一、选择题1.密闭在钢瓶中的理想气体,温度升高时压强增大,该气体在温度T1、T2时的分子速率分布图像如图所示,则T1()T2。
A.大于B.等于C.小于D.无法比较2.如图是氧气分子在不同温度下的速率分布规律图横坐标表示速率,纵坐标表示某一速率内的分子数占总分子数的百比由图可知()A.同一温度下氧气分子呈现“中间多,两头少”的分布规律B.随着温度的升高每一个氧气分子的速率都增大C.随着温度的升高,氧气分子中速率小的分子所占的比例增大D.①状态的温度比②状态的温度高3.图示是氧气分子在0℃和100℃下的速率分布图线,由图可知()A.随着温度升高,氧气分子的平均速率变小B.随着温度升高,每一个氧分子的速率都增大C.随着温度升高,氧气分子中速率小的分子所占比例增大D.同一温度下,氧气分子速率分布呈现“中间多、两头少”的规律4.有关理想气体的压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气体分子的平均速率增大,则气体的压强可能增大B.气体分子的密集程度增大,则气体的压强一定增大C.气体分子的平均动能减小,则气体的压强一定减小D.气体分子的内能减小,则气体的压强一定减小5.已知铜的摩尔质量为M,密度为ρ,阿伏加德罗常数为N,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1个铜原子的质量为M NB.1个铜原子的质量为N MC.1个铜原子所占的体积为MN ND.1个铜原子所占的体积为ρM N6.已知地球的半径为6.4×103km,水的摩尔质量为1.8×10-2kg/mol,阿伏加德罗常数为6.02×1023个/mol,设想将1g水均匀地分布在地球表面,估算1m2的地球表面上分布的水分数目约为()A.7×107个B.3×108个C.3×1011个D.7×1010个7.下列关于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当分子间的距离r=r0时,分子力为零,说明此时分子间不存在作用力B.当r>r0时,随着分子间距离的增大分子间引力和斥力都增大,但引力比斥力增大得快,故分子力表现为引力C.当r<r0时,随着分子间距离的增大分子间引力和斥力都增大,但斥力比引力增大得快,故分子力表现为斥力D.当分子间的距离r>10-9 m时,分子间的作用力可以忽略不计8.关于布朗运动,如下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布朗运动是在显微镜中看到的液体分子的无规则运动B.布朗运动是液体分子无规则运动的反映C.悬浮微粒越小,布朗运动越显著D.液体温度越高,布朗运动越显著9.晶须是一种发展中的高强度材料,它是一些非常细的、非常完整的丝状(横截面为圆形)晶体.现有一根铁质晶须,直径为d,用大小为F的力恰好将它拉断,断面呈垂直于轴线的圆形.已知铁的密度为ρ,铁的摩尔质量为M,阿伏加德罗常数为N A,则拉断过程中相邻铁原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力是()A.132()AF Md pNπB.1326()AF Md pNπC.2326()AF Md pNπD.232()AF Md pNπ10.氧气分子在0 ℃和100 ℃温度下单位速率间隔的分子数占总分子数的百分比随气体分子速率的变化分别如图中两条曲线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图中虚线对应于氧气分子平均动能较大的情形B .图中实线对应于氧气分子在100 ℃时的情形C .图中曲线给出了任意速率区间的氧气分子数目D .与0 ℃时相比,100 ℃时氧气分子速率出现在0~400 m/s 区间内的分子数占总分子数的百分比较大11.关于分子动理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布朗运动就是液体分子的无规则运动B .扩散现象是由物质分子的无规则运动产生的C .当r =r 0时,分子间的引力和斥力均为零D .当分子间距离增大时,分子间的引力和斥力均增大12.对气体压强的描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若气体分子的密集程度变大,则气体压强一定变大B .若气体分子的平均动能变大,则气体压强一定变大C .在完全失重状态下,气体压强一定为零D .气体压强是由大量气体分子对器壁频繁的碰撞而产生的13.两分子间的斥力和引力的合力F 与分子间距离r 的关系如图中曲线所示,曲线与r 轴交点的横坐标为r 0。
高中物理人教选修气体分子动理论单元测试题

物理同步测试—分子运动理论能量守恒气体一、选择题(每题 4 分,共 40 分。
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起码有一个选项是正确的)1.以下说法中正确的选项是()A.物质是由大批分子构成的,分子直径的数目级是10-10mB.物质分子在不断地做无规则运动,布朗运动就是分子的运动C.在任何状况下,分子间的引力和斥力是同时存在的D.1kg 的任何物质含有的微粒数同样,都是× 1023 个,这个数叫阿伏加德罗常数2.对于布朗运动,以下说法正确的选项是()A.布朗运动是在显微镜中看到的液体分子的无规则运动B.布朗运动是液体分子无规则运动的反应C.悬浮在液体中的微粒越小,液体温度越高,布朗运动越显着D.布朗运动的无规则性反应了小颗粒内部分子运动的无规则性3.以下说法中正确的选项是 ()A.分子的热运动是指物体的整体运动和物体内部分子的无规则运动的总和B.分子的热运动是指物体内部分子的无规则运动C.分子的热运动与温度相关:温度越高,分子的热运动越强烈D.在同一温度下,不一样质量的同种液体的每个分子运动的强烈程度可能是不同样的)4.在一杯清水中滴一滴墨汁,经过一段时间后墨汁均匀地散布在水中,不过因为(A.水分子和碳分子间引力与斥力的不均衡造成的B.碳分子的无规则运动造成的C.水分子的无规则运动造成的D.水分子间缝隙较大造成的5.以下对于布朗运动的说法中正确的选项是)(A.将碳素墨水滴入清水中,察看到的布朗运动是碳分子无规则运动的反应B.布朗运动能否显着与悬浮在液体中的颗粒大小没关C.布朗运动的强烈程度与温度相关D.微粒的布朗运动的无规则性,反应了液体内部分子运动的无规则性6.下边证明分子间存在引力和斥力的试验,错误的选项是()A.两块铅压紧此后能连成一块,说明存在引力B.一般固体、液体很难被压缩,说明存在着互相排挤力C.拉断一根绳索需要必定大小的力说明存在着互相吸引力D.碎玻璃不可以拼在一同,是因为分子间存在着斥力7.以下表达正确的选项是()A.悬浮在液体中的固体微粒越大,布朗运动就越显然B.物体的温度越高,分子热运动的均匀动能越大C.当分子间的距离增大时,分子间的引力变大而斥力减小D.物体的温度跟着科学技术的发达能够降低到绝对零度8.若以μ表示水的摩尔质量, v 表示在标准状态下水蒸气的摩尔体积,ρ表示在标准状态下水蒸气的密度, N 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 m 、v0分别表示每个水分子的质量和体积。
人教版高中物理选修3-3气体单元测试.doc

高中物理学习材料桑水制作气体单元测试一.选择题:1.关于气体分子,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由于气体分子间的距离很大,气体分子可以看作质点B.气体分子除了碰撞以外,可以自由地运动C.气体分子之间存在相互斥力,所以气体对容器壁有压强D.在常温常压下,气体分子的相互作用力可以忽略2.如图所示,桌子上有台秤,用很多大豆向台秤倾倒,此时台秤示数为N。
下述正确的是()A.当倾倒大豆的杯子高度增大时台秤示数减小B.当倾倒大豆的杯子高度增大时台秤示数不变C.当相同时间内倾倒大豆的数量增加时台秤示数减小D.当相同时间内倾倒大豆的数量增加时台秤示数增大3.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处于平衡状态Ⅰ.现设法使其温度降低而压强升高,达到平衡状态Ⅱ,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状态Ⅰ时气体的密度比状态Ⅱ时的大B.状态Ⅰ时分子的平均动能比状态Ⅱ时的大C.状态Ⅰ时分子间的平均距离比状态Ⅱ时的大D.状态Ⅰ时每个分子的运动速率都比状态Ⅱ时的分子运动速率大4.关于密闭容器中气体的压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是由于气体分子相互作用产生的B.是由于气体分子碰撞容器壁产生的C.是由于气体的重力产生的D.气体温度越高,压强就一定越大5.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A.先等压膨胀,再等容降温,其温度必低于初始温度B.先等温膨胀,再等压压缩,其体积必小于初始体积C.先等容升温,再等压压缩,其温度有可能等于初始温度D.先等容加热,再等容压缩,其压强必大于初始压强6.一个绝热气缸,气缸内气体与外界没有热交换,压缩活塞前缸内气体压强为p,体积为V。
现用力将活塞推进,使缸内气体体积减小到2V ,则气体的压强( ) A .等于2p B. 大于2p C. 小于2p D. 等于2P 7.如图所示,将一气缸悬挂在弹簧下,缸内密闭了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活塞与缸壁间的摩擦不计,若缸内气体的温度升高到某一数值, 下列物理量发生变化的是( )A .活塞的高度hB .缸体的高度HC.气体的压强pD.弹簧的长度L8.一玻璃管开口朝下没入水中,在某一深度恰好能保持静止,假如水面上方的大气压突然降低一些,则试管的运动情况是 ( )A .加速上升 B. 加速下降 C. 保持静止 D. 无法判断10.封闭在贮气瓶中的某种理想气体,当温度升高时,下面哪个说法是正确的( )(容器的膨胀忽略不计)A.密度不变,压强增大B. 密度不变,压强减小C. 压强不变,密度增大D. 压强不变,密度减小9.密闭容器中装有一定质量的气体A .当密闭容器体积不变时,充入气体质量越多,气体压强越大B .当密闭容器体积不变时,气体温度越高压强越大C .当压缩气体体积时,气体压强一定增大D .当压缩气体体积时,气体压强可能不变10.如图所示,两个容器A 和B 容积不同,内部装有气体,其间用细管相连,管中有一小段水银柱将两部分气体隔开。
人教版选修3-3第七章 分子动理论单元练习题及其答案

第七章分子动理论单元练习题一、单选题(共10小题,每小题5.0分,共50分)1.已知在标准状况下,1 mol 氢气的体积为22.4 L,氢气分子直径的数量级为()A. 10-9mB. 10-10mC. 10-11mD. 10-8m2.甲、乙两个分子相距较远(此时它们之间的分子力可以忽略),甲分子固定不动,乙分子由无穷远处逐渐向甲靠近,直到不能再靠近为止.在这整个过程中,分子力与分子势能的变化情况正确的是()A.分子力先减小后增大,分子势能不断增加B.分子力先增大后减小,分子势能不断减小C.分子力先增大后减小再增大,分子势能先增加后减少D.分子力先增大后减小再增大,分子势能先减少后增加3.下列关于分子热运动和热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A.气体如果失去了容器的约束就会散开,这是因为气体分子之间存在势能的缘故B.一定量100 ℃的水变成100 ℃的水蒸气,其分子平均动能增加C.一定量气体的内能等于其所有分子的热运动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D.如果气体温度升高,那么每一个分子热运动的速率都增加4.如图所示为两分子间距离与分子势能之间的关系图象,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当两分子间距离r=r1时,分子势能为零,分子间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也均为零B.当两分子间距离r=r2时,分子势能最小,分子间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也最小C.当两分子间距离r<r1时,随着r的减小,分子势能增大,分子间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也增大D.当两分子间距离r>r2时,随着r的增大,分子势能增大,分子间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也增大5.当分子间距离从平衡位置(r=r0)处增大或减小时,分子势能的变化情况是()A.分子间的距离增大,势能增大,分子间距离减小,势能减小B.分子间距离增大,势能先增大后减小C.分子间距离增大,势能先减小后增大D.不论是距离增大还是减小,势能均增大6.两个温度不同的物体相互接触,达到热平衡后,它们具有相同的物理量是()A.质量B.密度C.温度D.重力7.某同学在“用油膜法估测分子的大小”的实验中,计算结果明显偏大,可能是由于()A.油酸未完全散开B.油酸中含有大量的酒精C.计算油膜面积时不足1格的全部按1格计算D.求每滴溶液的体积时,1 mL的溶液的滴数多记了10滴8.我国已开展空气中PM2.5浓度的监测工作.PM2.5是指空气中直径等于或小于2.5 μm的悬浮颗粒物,其飘浮在空中做无规则运动,很难自然沉降到地面,吸入后对人体形成危害.矿物燃料燃烧排放的烟尘是形成PM2.5的主要原因.下列关于PM2.5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 PM2.5的尺寸与空气中氧分子的尺寸的数量级相当B. PM2.5在空气中的运动属于分子热运动C. PM2.5的运动轨迹是由气流的运动决定的D. PM2.5必然有内能9.在两个分子间的距离由r0(平衡位置)变为10r0的过程中,关于分子间的作用力F和分子间的势能E p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F不断减小,E p不断减小B.F先增大后减小,E p不断增大C.F不断增大,E p先减小后增大D.F、E p都是先减小后增大10.下列四幅图中,能正确反映分子间作用力F和分子势能E p随分子间距离r变化关系的图线是()A.B.C.D.二、多选题(共5小题,每小题5.0分,共25分)11.(多选)关于热力学温度和摄氏温度,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某物体摄氏温度为10 ℃,即热力学温度为10 KB.热力学温度升高1 K等于摄氏温度升高1 ℃C.摄氏温度升高10 ℃,对应热力学温度升高283 KD.热力学温度和摄氏温度的温标不同,两者表示的温度无法比较12.(多选)把一个物体竖直下抛,下列哪种情况是在下落的过程中发生的(不考虑空气阻力) () A.物体的动能增加,分子的平均动能也增加B.物体的重力势能减少,分子势能却增加C.物体的机械能保持不变D.物体的内能保持不变13.(多选)一辆高速行驶的运输瓶装氧气的货车,由于某种原因,司机紧急刹车,最后停下来,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汽车机械能减小,氧气内能增加B.汽车机械能减小,氧气内能减小C.汽车机械能减小,氧气内能不变D.汽车机械能减小,汽车(轮胎)内能增加14.(多选)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分子间的平均距离增大时,其分子势能一定增大B.分子间的平均距离增大时,其分子势能可能减小C.物体的体积增大时,其分子势能一定增大D. 0 ℃的水变成0 ℃的冰时,体积增大,分子势能减小15.(多选)在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A.物体的温度越高,分子热运动越剧烈,分子平均动能越大B.布朗运动就是液体分子的热运动C.一切达到热平衡的系统一定具有相同的温度D.分子间的距离r存在某一值r0,当r<r0时,斥力大于引力,当r>r0时,引力大于斥力三、填空题(共5小题,每小题5.0分,共25分)16.在用单分子油膜估测分子大小的实验中,(1)某同学计算出的结果明显偏大,可能是由于()A.油酸未完全散开B.油酸中含有大量酒精C.计算油膜面积时舍去了所有不足一格的方格D.求每滴溶液中纯油酸的体积时,1 mL溶液的滴数多记了10滴(2)在做实验时,油酸酒精溶液的浓度为每1 000 mL溶液中有纯油酸1 mL,用注射器测得1 mL上述溶液有200滴,把一滴该溶液滴入盛水的表面撒有痱子粉的浅盘里,待水面稳定后,测得油膜的近似轮廓如图所示.图中正方形小方格的边长为1 cm,根据上述数据,估测出油酸分子的直径是________ nm.17.水的相对分子质量是18,水的密度ρ=1.0×103kg/m3,阿伏加德罗常数N A=6.02×1023mol-1,则:(1)水的摩尔质量M=______ g/mol或M=______ kg/mol;(2)水的摩尔体积V=________ m3/mol;(3)一个水分子的质量m=________ kg;(4)一个水分子的体积V0=________ m3;(5)将水分子看做球体,水分子的直径d=______ m.18.某人做一次深呼吸,吸进400 cm3的空气,据此估算他所吸进的空气分子的总数约为____个.(按标准状况算,保留一位有效数字)19.如果取分子间距离r=r0(r0=10-10m)时为分子势能的零势能点,则r<r0时,分子势能为________值;r>r0时,分子势能为_________值.如果取r→∞远时为分子势能的零势能点,则r>r0时,分子势能为________值;r<r0时,分子势能可以为________值.(填“正”“负”或“零”)20.在体积、温度、质量、阿伏加德罗常数四个量中,与分子平均动能有关的量是________;与分子势能直接有关的量是________;与物体内能有关的量是______;联系微观量和宏观量的桥梁是________.四、实验题(共2小题,每小题10.0分,共20分)21.某同学做“用油膜法估测分子大小”的实验时,在边长约30 cm的浅盘里倒入约2 cm深的水,然后将痱子粉均匀的撒在水面上,用注射器滴一滴________(选填“纯油酸”“油酸水溶液”或“油酸酒精溶液”)在水面上.稳定后,在玻璃板上描下油膜的轮廓,放到坐标纸上估算出油膜的面积.实验中若撒的痱子粉过多,则计算得到的油酸分子的直径偏________(选填“大”或“小”).22.在粗测油酸分子大小的实验中,具体操作如下:①取油酸1.0 mL注入250 mL的容量瓶内,然后向瓶中加入酒精,直到液面达到250 mL的刻度为止,摇动瓶使油酸在酒精中充分溶解,形成油酸的酒精溶液;②用滴管吸取制得的溶液逐滴滴入量筒,记录滴入的滴数直到量筒达到1.0 mL为止,恰好共滴了100滴;③在边长约40 cm的浅水盘内注入约2 cm深的水,将细石膏粉均匀地撒在水面上,再用滴管吸取油酸的酒精溶液,轻轻地向水面滴一滴溶液,酒精挥发后,油酸在水面上尽可能地散开,形成一层油膜,膜上没有石膏粉,可以清楚地看出油膜轮廓;④待油膜形状稳定后,将事先准备好的玻璃板放在浅盘上,在玻璃板上绘出油酸膜的形状;⑤将画有油酸膜形状的玻璃板放在边长为1.0 cm的方格纸上,算出完整的方格有67个,大于半格的有14个,小于半格的有19个.(1)这种粗测方法是将每个分子视为________,让油酸尽可能地在水面上散开,则形成的油膜可视为________;这层油膜的厚度可视为油酸分子的________.(2)利用上述具体操作中的有关数据可知一滴油酸的酒精溶液含油酸为________ m3,油膜面积为________ m2,求得的油酸分子直径为________ m.(结果全部取2位有效数字)五、计算题(共3小题,每小题18.0分,共54分)23.用放大600倍的显微镜观察布朗运动,估计放大后的小颗粒(碳)体积为0.1×10-9m3,碳的密度为2.25×103kg/m3,摩尔质量是1.2×10-2kg/mol,阿伏加德罗常数为6.02×1023mol-1,则:(1)该小碳粒含分子数约为多少个?(取一位有效数字)(2)假设小碳粒中的分子是紧挨在一起的,试估算碳分子的直径.24.用质量为0.5 kg的铁锤去打击质量为50 g的铁钉,已知铁锤打击铁钉时的速度为12 m/s,且每次打击后铁锤不再弹起.如果在打击时有80%的能量变成内能,并且这些热量有50%被铁钉吸收,现要使铁钉温度升高10 ℃,问要打击铁钉多少次?[不计铁钉的体积变化,铁的比热容为460 J/(kg·℃)]25.已知汞的摩尔质量M=0.20 kg/mol,密度ρ=1.36×104kg/m3,阿伏加德罗常数N A=6.0×1023mol-1,将体积V0=1.0 cm3的汞变为V=3.4×103cm3的汞蒸气,则1 cm3的汞蒸气所含的分子数为多少?第七章分子动理论单元练习题答案解析1.【答案】B【解析】分子直径的数量级为10-10m,故B项正确.2.【答案】D【解析】当分子间距离大于r0时,分子间表现为引力,当分子间距离小于r0时,分子间表现为斥力,当分子间距离大于10r0时,分子间的作用力十分微小,可以忽略,所以当乙从较远处向甲尽量靠近的过程中,分子间的引力和斥力都增大,先表现为引力且逐渐增大到最大,之后减小到零(引力和斥力相等时),再靠近时,分子力表现为斥力且逐渐增大,分子力先是对乙做正功,后是对乙做负功(或乙克服分子力做功),而由分子力做功与分子势能变化的关系可知,若分子力做正功,分子势能减少,若分子力做负功,分子势能增加,因此,在乙尽量向甲靠近的过程中,分子势能先减少后增加,故A、B、C错误,D正确.3.【答案】C【解析】气体分子间的距离比较大,甚至可以忽略分子间的作用力,分子势能也就不存在了,所以气体在没有容器的约束下散开是分子热运动的结果,选项A错;100 ℃的水变成同温度的水蒸气,分子的平均动能不变,所以选项B错误;根据内能的定义可知选项C正确;如果气体的温度升高,分子的平均动能增大,热运动的平均速率也增大,这是统计规律,但就每一个分子来讲,速率不一定都增加,故选项D错误.4.【答案】C【解析】当两分子间距离r=r1时,分子势能为零,但r<r0,分子力表现为斥力,选项A错误;由于r2=r0,分子势能最小,分子间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相等但不是最小,选项B错误;当r>r2时,由图象可以看出分子势能随着r的增大而增大,而分子间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逐渐减小,选项D错误.5.【答案】D【解析】分子势能的变化决定于分子力做功情况,若分子力做负功,则分子势能增大.分子间距离大于r0,分子力表现为引力,分子间距离从r0处增大,故分子力做负功,分子势能增大;分子间距离小于r0,分子力表示为斥力,分子间距离从r0减小,故分子力做负功,分子势能增大,故D项正确.6.【答案】C【解析】由热平衡的定义可知,C选项正确.7.【答案】A【解析】油酸分子直径d=.计算结果明显偏大,可能是V取大了或S取小了,油酸未完全散开,所测S偏小,d偏大,A正确;油酸中含有大量的酒精,不影响结果,B错误;若计算油膜面积时不足1格的全部按1格计算,使S变大,d变小,C错误;若求每滴溶液的体积时,1 mL的溶液的滴数多记了10滴,使V变小,d变小,D错误.8.【答案】D【解析】PM2.5的尺寸比空气中氧分子的尺寸大得多,A错误;PM2.5在空气中的运动不属于分子热运动,B错误;PM2.5的运动轨迹是由大量空气分子对PM2.5无规则碰撞的不平衡和气流的运动决定的,C错误;PM2.5内部的热运动不可能停止,故PM 2.5必然有内能,D正确.9.【答案】B【解析】分子间距r=r0时,分子力F=0;随r的增大,分子力表现为引力,F≠0;当r=10r0时,F=0,所以F先增大后减小.在分子间距由r0至10r0的过程中,始终克服分子引力做功,所以分子势能一直增大,所以选项B正确,其他选项错误.10.【答案】B【解析】当r<r0时,分子力表现为斥力,随分子间距离r增大,分子势能E p减小;当r>r0时,分子力表现为引力,随分子间距离r增大,分子势能E p增大;当r=r0时,分子力为零,此时分子势能最小,故选项B正确.11.【答案】ACD【解析】热力学温度与摄氏温度的关系T=t+273.15 K,所以选项A错误;对于T=t+273.15 K,有许多同学错误地认为可变形为ΔT=Δt+273.15 K,而认为C选项正确,实际上ΔT=T2-T1=t2-t1=Δt,即用摄氏温度表示的温差等于用热力学温度表示的温差,所以选项B正确,选项C、D错误.12.【答案】CD【解析】物体下落的过程,不考虑空气阻力,只有系统内的重力做功,机械能不变;物体下落过程中,物体的温度和体积也没有发生变化,所以分子热运动的平均动能和分子势能都保持不变,故A、B错误.13.【答案】AD【解析】汽车紧急停止,由于氧气分子和容器壁的碰撞,容器中气体温度将升高,体积、质量不变,内能增加,B、C错,A对;汽车机械能减小,转化为内能,D对.14.【答案】BD【解析】若分子间的平均距离在大于r0(r0约为10-10m)的范围内增大,由于分子间的作用力表现为引力,所以分子力对分子做负功,分子势能将增大.若分子间的平均距离在小于r0的范围内增大,由于分子间的作用力表现为斥力,所以分子力对分子做正功,分子势能将减小,选项A错误,选项B正确;由于物体的体积随分子间的平均距离的增大而增大,所以其分子势能随分子距离的变化,与分子势能随物体的体积的变化规律相同,选项C错误;水在0 ℃~4 ℃的范围内温度升高时,表现出反常膨胀的特性,温度升高,体积反而减小,0 ℃的冰体积最大.0 ℃的水变成0 ℃的冰时,由于要放热,而且温度不变,所以水的分子势能减小,选项D正确.15.【答案】ACD【解析】温度是分子平均动能的标志,温度越高,分子热运动越剧烈,分子平均动能越大,故A 正确;布朗运动是悬浮在液体(或固体)中的固体微粒的运动,是由液体分子的撞击形成的,反应了液体分子的无规则运动,故B错误;同一物体内或在可相互进行热交换的几个物体间,不发生热量的迁移而具有相同温度的状态称为热平衡状态,故C正确;根据分子力与分子半径之间的关系可知当两个分子间的距离为r0时,分子力合为零,当r<r0分子力表现为斥力,当r>r0时,分子力表现为引力,故D正确.故选A、C、D.16.【答案】油酸酒精溶液大【解析】此实验所用的液体是油酸酒精溶液;实验中若撒的痱子粉过多,则会使得油膜不能再水面上散成最大面积,则计算得到的油酸分子的直径偏大.17.【答案】(1)球形单分子油膜直径(2)4.0×10-118.1×10-34.9×10-9【解析】(2)一滴酒精溶液中含有纯油酸的体积为V=×mL=4×10-5mL=4.0×10-11m3形成油膜的面积S=1×(67+14) cm2=8.1×10-3m2油酸分子的直径d=≈4.9×10-9m18.【答案】(1)5×1010个(2)2.6×10-10m【解析】(1)设小颗粒边长为a,放大600倍后,则其体积为V=(600a)3=0.1×10-9m3.实际体积为V′=a3=m3质量为m=ρV′≈1.0×10-15kg含分子数为n=N A=×6.02×1023个≈5×1010个.(2)将碳分子看成球体模型,则有=π()3=得d==m≈2.6×10-10m.19.【答案】16次【解析】这是一个铁锤对铁钉做功使铁钉内能增加的过程,由于不计铁钉的体积变化,所以铁钉的内能增加将完全表现为铁钉平均分子动能的变化,即反映在铁钉的温度变化上.铁锤每次打击铁钉后不再弹起,表明其全部的机械能E k=m1v2将完全损失,其中有η1=80%将变化为内能,并有η2=50%被铁钉吸收.设铁钉温度升高ΔT=10 ℃需要打击n次,则有n×η1×η2×=cm2ΔT代入已知数据可解得打击次数n=≈16.20.【答案】1.2×1019个【解析】体积V0=1.0 cm3的汞的质量m=ρV0=1.36×10-2kg,物质的量n==6.8×10-2mol,1 cm3的汞蒸气所含的分子数为N==1.2×1019个.21.【答案】(1)AC(2)0.4【解析】(1)分子直径d=,计算出的结果明显偏大,若油酸未完全散开,面积减小,直径偏大,A正确;若油酸中含有大量酒精,会使油膜面积偏大,直径偏小,B错误;若计算油膜面积时舍去了所有不足一格的方格,会使油膜面积偏小,直径偏大,C正确;求每滴溶液中纯油酸的体积时,1 mL溶液的滴数多记了10滴,会使液滴体积变小,直径偏小,D错误.(2)油酸酒精溶液的浓度为,一滴溶液中含有纯油酸的体积为×mL,形成油膜约占125个小格,即S=125×10-4m2,则油酸分子的直径d==4×10-10m=0.4 nm.22.【答案】(1)181.8×10-2(2)1.8×10-5(3)3×10-26(4)3×10-29(5)3.9×10-10【解析】(1)某种物质的摩尔质量用“g/mol”作单位时,其数值与该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相同,所以水的摩尔质量M=18 g/mol.如果摩尔质量用国际单位制的单位“kg/mol”,就要换算成M=1.8×10-2kg/mol.(2)水的摩尔体积V==m3/mol=1.8×10-5m3/mol.(3)一个水分子的质量m==kg≈3×10-26kg3.(4)一个水分子的体积V0==m3≈3×10-29m3.(5)将水分子视为理想球体,则有V0=π()3=d3,水分子的直径d==m≈3.9×10-10m.23.【答案】1×1022【解析】24.【答案】正正负负或零或正【解析】分子力做正功,分子势能减小;分子力做负功,分子势能增加.取r=r0时为零势能点,r<r0时分子力表现为斥力,做负功,分子势能增加,为正值;r>r0时,分子力为引力,分子力做负功,分子势能增加为正值.取r→∞远时为分子势能的零势能点,把分子从无限远移到r>r0处,分子力表现为引力,分子力做正功,分子势能减小为负值;r<r0时,分子力表现为斥力,分子力做负功,势能增加但无法判断势能的增加量,所以无法判断分子势能的正负.25.【答案】温度体积体积、温度、质量阿伏加德罗常数【解析】与分子平均动能有关的量是温度;与分子势能直接有关的量是体积;与物体内能有关的量是体积、温度、质量;联系微观量和宏观量的桥梁是阿伏加德罗常数.。
人教版高中物理选择性必修第三册全册单元检测卷(1-5章全,含答案解析)

[20XX人教版新教材】高中物理选择性必第三册全册单元检测卷(含答案解析)目录第一章《分子动理论》测评(时间:60分钟总分值:100分)一、单项选择题(此题共8小题,每题3分,共24分。
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 题目要求)1. 以下现象中,不能用分子动理论来解释的是()A. 白糖放入装有热水的杯中,杯中的水会变甜B. 大风吹起时,地上的尘土飞扬C. 一滴红墨水滴入一杯水中,过一会杯中的水变成了红色D. 把两块纯洁的铅块用力压紧,两块铅合在了一起2. (202X 山东模拟)新型冠状病毒在世界范围内的肆虐,给我们的生命财产造成了重大损失。
为 了减少病毒传播,人们使用乙醇喷雾消毒液和免洗洗手液,两者的主要成分都是酒精,那么以下 说法正确的选项是()A. 在房间内喷洒乙醇消毒液后,会闻到淡淡的酒味,这是酒精分子做布朗运动的结果B. 在房间内喷洒乙醇消毒液后,会闻到淡淡的酒味,与分子运动无关C. 使用免洗洗手液洗手后,手部很快就干爽了,是由于液体分子扩散到了空气中D. 使用免洗洗手液洗手后,洗手液中的酒精由液体变为同温度的气体的过程中,内能不变 3. 只要知道以下哪一组物理量,就可以估算出气体分子间的平均距离()A. 阿伏加德罗常数、气体摩尔质量和质量B. 阿伏加德罗常数、气体摩尔质量和密度C. 阿伏加德罗常数、气体质量和体积D. 该气体的密度、体积和摩尔质量4.如下图,甲分子固定在坐标原点。
,乙分子位于工轴上,甲、乙两分子间的作用力与两分子间 距离的关系如图中曲线所示,尸>0为斥力,FvO 为引力。
、/7、c 、d 为x 轴上四个特定的位置, 在将乙分子从。
移动到d 的过程中,两分子间的分子力和分子势能同时都增大的阶段是()4. 如图,横坐标y 表示分子速率,纵坐标/v )表示各等间隔速率区间的分子数占总分子数的百分 比。
图中曲线能正确表示某一温度下气体分子速率分布规律的是()5. 关于地面附近的大气压强,甲说:“这个压强是地面每平方米面积的上方整个大气柱的A. 从a 到b B. 从h 到cD.从c 到d A.曲线⑦ B.曲线②D.曲线④ C.曲线③压力, 它的大小等于该气柱的重力大小”,乙说:“这个压强是由地面附近那些做无规那么运动的空气分子对每平方米地面的碰撞造成的”,丙说:“这个压强既与地面上方单位体积内气体分子数有关, 又与地面附近的温度有关你认为()A. 只有甲的说法正确B. 只有乙的说法正确C. 只有丙的说法正确D. 三种说法都有道理6. (202X 北京房山区二模)关于热现象和热学规律,以下说法正确的选项是()A. 布朗运动是液体分子的运动,说明分子永不停息地做无规那么运动B. 随着分子间距离的减小,分子间的引力和斥力都增大,斥力增大的比引力快C. 在两个分子的间距从小于ro ⑴为平衡位置时分子间距离)逐渐增大到10,。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物理同步测试—分子运动理论能量守恒气体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至少有一个选项是正确的)
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物质是由大量分子组成的,分子直径的数量级是10-10m
B. 物质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布朗运动就是分子的运动
C. 在任何情况下,分子间的引力和斥力是同时存在的
D. 1kg的任何物质含有的微粒数相同,都是×1023个,这个数叫阿伏加德罗常数
2.关于布朗运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布朗运动是在显微镜中看到的液体分子的无规则运动
B.布朗运动是液体分子无规则运动的反映
C.悬浮在液体中的微粒越小,液体温度越高,布朗运动越显着
D.布朗运动的无规则性反映了小颗粒内部分子运动的无规则性
3.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分子的热运动是指物体的整体运动和物体内部分子的无规则运动的总和
B.分子的热运动是指物体内部分子的无规则运动
C.分子的热运动与温度有关:温度越高,分子的热运动越激烈
D.在同一温度下,不同质量的同种液体的每个分子运动的激烈程度可能是不相同的
4.在一杯清水中滴一滴墨汁,经过一段时间后墨汁均匀地分布在水中,只是由于()
A.水分子和碳分子间引力与斥力的不平衡造成的
B.碳分子的无规则运动造成的
C.水分子的无规则运动造成的
D.水分子间空隙较大造成的
5.下列关于布朗运动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将碳素墨水滴入清水中,观察到的布朗运动是碳分子无规则运动的反映
B.布朗运动是否显着与悬浮在液体中的颗粒大小无关
C.布朗运动的激烈程度与温度有关
D.微粒的布朗运动的无规则性,反映了液体内部分子运动的无规则性
6.下面证明分子间存在引力和斥力的试验,错误的是()
A.两块铅压紧以后能连成一块,说明存在引力
B.一般固体、液体很难被压缩,说明存在着相互排斥力
C.拉断一根绳子需要一定大小的力说明存在着相互吸引力
D.碎玻璃不能拼在一起,是由于分子间存在着斥力
7.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悬浮在液体中的固体微粒越大,布朗运动就越明显
B.物体的温度越高,分子热运动的平均动能越大
C.当分子间的距离增大时,分子间的引力变大而斥力减小
D.物体的温度随着科学技术的发达可以降低到绝对零度
8.若以μ表示水的摩尔质量,v 表示在标准状态下水蒸气的摩尔体积,ρ表示在标准状态下水蒸气的
密度,N A 为阿伏加德罗常数,m 、v 0分别表示每个水分子的质量和体积。
下列关系式中正确的是( )
A .N A =m v ρ
B .ρ=0v N A μ
C .m =A N μ
D .v 0=A
N v 9.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从某一状态开始,经过系列变化后又回一开始的状态,用W 1表示外界对气体
做的功,W 2表示气体对外界做的功,Q 1表示气体吸收的热量,Q 2表示气体放出的热量,则整个过
程中一定有
A .Q 1—Q 2=W 2—W 1
B .Q 1=Q 2
C .W 1=W 2
D .Q 1>Q 2
10.温度都是0℃的10克冰和10克水比较,它们的 ( )
A .分子数相同,分子无规则运动的平均动能也相同
B .质量相同,温度相同,内能也相同
C .就分子的平均动能而言,水分子较大
D .水的内能比冰大
11.对于气体,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 .温度升高,气体中每个分子的动能都增大
B .在任一温度下,气体分子的速率分布呈现“中间多,两头少”的分布规律
C .在微观角度看,气体的压强取决于气体分子的平均动能和分子的密集程度
D .气体吸收热量,对外做功,则温度一定升高
12.设有甲、乙两分子,甲固定在0点,r o 为其平衡位置间的距离,今使乙分子由静止开始只在分子力
作用下由距甲处开始沿x 方向运动,则 ( )
A .乙分子的加速度先减小,后增大
B .乙分子到达r o 处时速度最大
C .分子力对乙一直做正功,分子势能减小
D .乙分子一定在~l0r o 间振动
13.根据热力学定律,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 .我们可以利用高科技手段,将流散到周围环境中的内能重新收集起来加以利用
B .利用浅层海水和深层海水间的温度差制造出一种热机,将海水的一部分内能转化为机械能,这在原
理上是可行的
C .制冷系统能将冰箱内的热量传给外界较高温度的空气中而不引起其它变化
D .满足能量守恒定律的客观过程都可以自发地进行
14.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 )
A .先等压膨胀,再等容降温,其温度必低于起始温度
B .先等温膨胀,再等压压缩,其体积必小于起始体积
C.先等容升温,再等压压缩,其温度有可能等于起始温度
D.先等容加热,再绝热压缩,其内能必大于起始内能
15.若某种实际气体分子之间的作用力表现为引力,下列关于一定质量的该气体内能的大小,与气体体积和温度关系的说法正确的是()
A.如果保持其体积不变,温度升高,内能增大
B.如果保持其体积不变,温度升高,内能减少
C.如果保持其温度不变,体积增大,内能增大
D.如果保持其温度不变,体积增大,内能减少
16.飞机在万米高空飞行时,舱外气温往往在-50℃以下。
在研究大气现象时可把温度、压强相同的一部分气体作为研究对象,叫做气团。
气团直径可达几千米,由于气团很大,边缘部分与外界的热交换对整个气团没有明显影响,可以忽略。
用气团理论解释高空气温很低的原因,可能是
()
A.地面的气团上升到高空的过程中膨胀,同时大量对外放热,使气团自身温度降低
B.地面的气团上升到高空的过程中收缩,同时从周围吸收大量热量,使周围温度降低
C.地面的气团上升到高空的过程中膨胀,气团对外做功,气团内能大量减少,气团温度降低
D.地面的气团上升到高空的过程中收缩,外界对气团做功,故周围温度降低
17.关于分子间相互作用力的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A.当分子间的距离r=r0时,分子力为零,说明此时分子间既不存在引力,也不存在斥力
B.分子力随分子间的距离的变化而变化,当r>r0时,随着距离的增大,分子间的引力和斥力都增大,但引力比斥力增大的快,故分子力表现为引力
C.当分子间的距离r<r0时,随着距离的减小,分子间的引力和斥力都增大,但斥力比引力增大的快,故分子力表现为斥力
D.当分子间的距离r=10-9m时,分子间的作用力可以忽略不计
二、填空题(每小题6分,共24分。
把正确答案填写在题中的横线上,或按题目要求作答。
)
11.已知阿伏加德罗常数为N A,空气的摩尔质量为M,室温下空气的密度为ρ(均为国际单位)。
则1kg空气含分子的数目为;室温下相邻空气分子间的平均距离
为.
12.医疗方法中的“拔火罐”可以治疗跌打损伤、淤血及内寒等病,一种做法是将纸片或酒精棉球点燃后放在口径较大些的玻璃瓶里,迅速将瓶口紧贴在患病部位,就可以将伤处的淤血
“吸出”,请根据高中物理知识解释其医疗方法的原理。
13.如图所示,在针管中有一定质量的气体,当温度不变时,用力压活塞使气体的体积减小,则管内气体的压强_____________(填“变大”或“变小”)按照气体分子热
运动理论从微观上解释,这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
14.在《用油膜法估测分子大小》实验中所用的油酸酒精溶液的浓度为每1000mL溶液中
有纯油酸,用注射器测得1mL上述溶液为80滴,把1滴该溶液滴入盛水的浅盘内,让
油膜在水面上尽可能散开,测得油酸薄膜的轮廓形状和尺寸如图所示,图中正方形方
格的边长为1cm,则:
①油酸膜的面积是___________cm2,
②实验测出油酸分子的直径是_____________m(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15.已知一滴水的体积是6×10-8m3,则这滴水中含有的水分子数为个。
16.如果取分子间距离r=r0(r0=10-10m)时为分子势能的零势能点,则r<r0时,分子势能为值;r>r0时,分子势能为值。
如果取r→∞远时为分子势能的零势能点,则r>r0时,分子势能为值;r<r0时,分子势能可以为值。
(填“正”、“负”或“零”)
17.某人一次深呼吸,吸进400cm3空气,估算他所吸进的空气分子的总数约为个。
(保留一位有效数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