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PS静态控制测量外业操作指南
外业观测操作手册

外业观测操作手册1.§1.1 静态观测方法我们在GPS相对静态测量的一章中已经详细地介绍了GPS静态测量的过程,其中选点与埋石、外业观测这两部分为具体的野外观测,这就是我们现在要介绍的主要内容。
在野外观测之前,还介绍了如何制定观测计划。
1.§1。
1。
1选点和埋石1.一、选点选点即观测站位置的选择.在GPS测量中并不要求观测站之间相互通视,网的图形选择也比较灵活,因此选点比经典控制测量简便得多.但为了保证观测工作的顺利进行和可靠地保持测量结果,用户注意使观测站位置具有以下的条件:①确保GPS接收机上方的天空开阔GPS测量主要利用接收机所接收到的卫星信号,而且接收机上空越开阔,则观测到的卫星数目越多。
一般应该保证接收机所在平面15°以上的范围内没有建筑物或者大树的遮挡。
②周围没有反射面,如大面积的水域,或对电磁波反射(或吸收)强烈的物体(如玻璃墙,树木等),不致引起多路径效应。
③远离强电磁场的干扰。
GPS接收机接收卫星广播的微波信号,微波信号都会受到电磁场的影响而产生噪声,降低信噪比,影响观测成果。
所以GPS控制点最好离开高压线、微波站或者产生强电磁干扰的场所。
邻近不应有强电磁辐射源,如无线电台、电视发射天线、高压输电线等,以免干扰GPS卫星信号。
通常,在测站周围约 200m 的范围内不能有大功率无线电发射源(如电视台、电台、微波站等);在 50m 内不能有高压输电线和微波无线电信号传递通道.④观测站最好选在交通便利的地方以利于其它测量手段联测和扩展;⑤地面基础稳固,易于点的保存。
注意:用户如果在树木、觇标等对电磁波传播影响较大的物体下设观测站,当接收机工作时,接收的卫星信号将产生畸变,这样即使采集时各项指标,如观测卫星数、DOP值等都较好,但观测数据质量很差。
建议用户可根据需要在GPS点大约300米附近建立与其通视的方位点,以便在必要时采用常规经典的测量方法进行联测。
GPS静态控制测量外业操作指南要点

GPS静态控制测量外业操作指南要点简介GPS静态控制测量是现代测量技术的一种高精度、高效率测量方法。
本文将介绍GPS静态控制测量外业操作的基本要点,包括仪器使用、数据采集、数据处理等方面。
仪器使用在进行GPS静态控制测量前,需要选用合适的GPS测量仪器。
常用的GPS测量仪器有Trimble、Leica等品牌,具体选择需要根据实际需要和预算进行判断。
在使用仪器时,需注意以下几点:•仪器使用前,需要开机并进行系统和硬件自检。
•仪器和天线需要正确连接,天线需要稳定放置在可以接收到信号的位置。
•仪器需要放置在平稳的地面上,避免仪器倾斜或移动。
•操作人员需要掌握仪器的基本操作,包括设置测量模式、坐标系统、数据采集间隔等。
数据采集GPS静态控制测量中,数据采集是最为关键的步骤。
在进行数据采集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确定好基准站和测站的位置,基准站需要一个已知的坐标,而测站可以位于需要测量的目标上。
•保持良好的天气状况,避免出现收不到信号的情况。
在野外操作时,需要注意遮挡物、电磁干扰等因素。
可以选择在晴天或清晨进行操作,以获得更好的信号。
•在设置数据采集参数时,需要根据实际情况选择不同的采集间隔和采集时长。
一般来说,采集间隔应该越短越好,但采集时长则不应过长以避免出现数据不稳定的情况。
数据处理GPS静态控制测量数据处理主要包括数据下载和数据精度检验两个方面。
数据下载数据下载是将GPS测量仪器采集的数据传输到计算机上,以进行后续的计算和处理。
数据下载需要注意以下几点:•数据传输过程中需要保证传输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传输过程中需要避免数据被不必要的处理和修改。
•下载完成后,需要对数据进行备份和存储,以备后续使用。
数据精度检验数据精度检验是对采集数据进行检验和校正的过程。
在进行数据精度检验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需要使用专业的GPS数据处理软件,常用的有Trimble Business Center、Leica Geo Office等。
GPS静态控制测量外业操作指南

GPS控制测量外业作业要求及技术指南一:外业观测作业人员操作内容安置接收机天线(严格对中整平、定向、量取仪器高)、设置接收机中得参数(如观测模式、截止高度角、与采样间隔等;如不设参数,接收机一般就采用缺省值),以及开机、关机等工作,其她工作由接收机自动完成。
二:操作流程:【选点与埋石——GPS接收机得检查——观测方案设计——观测作业——外业观测成果质量检核】1.选点准备:根据收集得测区内及周边现有平面与高程控制点以及测区地形图等,依据项目任务书或合同书以及相关规范得要求在图上进行设计,标绘处计划设站得区域。
1.1选点得基本要求基本要符合规范(全球定位系统GPS测量规范GB/T18314-2009)得相关要求:A)测站四周视野开阔,高度角15°以上不允许存在成片得障碍物B)远离大功率无线电发射源,以免损坏接收机天线,高压电线50米至少,大功率无线发射源至少200米。
C)测站远离房屋、围墙、广告牌、山坡及大面积平静水面(湖泊、池塘)等信号反射物,以免出现严重得多路径效应。
D)点位应位于地质条件良好、点位稳定、易于保护得地方,并尽可能顾及交通条件。
1.2选点作业A)测量人员应按照在图上选择得初步位置以及对点位得基本要求,在实地最终选定点位,并做好相应得标记、B)利用旧点时,应对旧点得稳定性、可靠性与完好性进行检查,符合要求时方可利用。
C)点名以该点位所在地命名,无法区分时,可在点名后加注(一)、(二)、D)新旧点重合时,应沿用旧点名,一般不应更改。
E)选点工作完成后,应按规范要求得形式绘制GPS网选点图,可以用相机或手机拍照片。
提交得资料:①点之记②GPS网选点图1、3 埋石C、D、E及GPS点在满足标石稳定、易于长期保存得前提下,均可根据具体情况选用、提交得资料:标石建造得照片2.仪器得验检:2。
1 一般视检GPS接收机及其天线得外观就是否良好,就是否有挤压摩擦造成得伤痕,仪器、天线等设备得型号就是否正确、各种零部件及附件、配件等就是否齐全完好,就是否与主体匹配。
e等gps静态测量规范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e等gps静态测量规范篇一:gps静态控制测量外业操作指南gps控制测量外业作业要求及技术指南一:外业观测作业人员操作内容安置接收机天线(严格对中整平、定向、量取仪器高)、设置接收机中的参数(如观测模式、截止高度角、和采样间隔等;如不设参数,接收机一般就采用缺省值),以及开机、关机等工作,其他工作由接收机自动完成。
二:操作流程:【选点与埋石——gps接收机的检查——观测方案设计——观测作业——外业观测成果质量检核】1.选点准备:根据收集的测区内及周边现有平面和高程控制点以及测区地形图等,依据项目任务书或合同书以及相关规范的要求在图上进行设计,标绘处计划设站的区域。
1.1选点的基本要求基本要符合规范(全球定位系统gps测量规范gb/t18314-20xx)的相关要求:a)测站四周视野开阔,高度角15°以上不允许存在成片的障碍物b)远离大功率无线电发射源,以免损坏接收机天线,高压1/16电线50米至少,大功率无线发射源至少200米。
c)测站远离房屋、围墙、广告牌、山坡及大面积平静水面(湖泊、池塘)等信号反射物,以免出现严重的多路径效应。
d)点位应位于地质条件良好、点位稳定、易于保护的地方,并尽可能顾及交通条件。
1.2选点作业a)测量人员应按照在图上选择的初步位置以及对点位的基本要求,在实地最终选定点位,并做好相应的标记。
b)利用旧点时,应对旧点的稳定性、可靠性和完好性进行检查,符合要求时方可利用。
c)点名以该点位所在地命名,无法区分时,可在点名后加注(一)、(二)。
d)新旧点重合时,应沿用旧点名,一般不应更改。
e)选点工作完成后,应按规范要求的形式绘制gps网选点图,可以用相机或手机拍照片。
提交的资料:①点之记②gps网选点图1.3埋石c、d、e及gps点在满足标石稳定、易于长期保存的前提下,均可根据具体情况选用。
提交的资料:标石建造的照片2/162.仪器的验检:2.1一般视检gps接收机及其天线的外观是否良好,是否有挤压摩擦造成的伤痕,仪器、天线等设备的型号是否正确。
静态GPS外业操作方法

静态GPS外业操作方法1.1 概述GPS测量工作与经典大地测量工作相类似,按其性质可分为外业和内业两大部分。
其中:外业工作主要包括选点(即观测站址的选择)、建立观测标志、野外观测作业以及成果质量检核等;内业工作主要包括GPS测量的技术设计、测后数据处理以及技术总结等。
如果按照GPS测量实施的工作程序,则大体可分为这样几个阶段:技术设计、选点与建立标志、外业观测、成果检核与处理。
GPS测量是一项技术复杂、要求严格、耗费较大的工作,对这项工作总的原则是,在满足用户要求的情况下,尽可能地减少经费、时间、和人力的消耗。
1.2 系统作业模式GPS测量的作业模式是指利用GPS定位技术,确定观测站之间相对位置所采用的作业方式。
它主要由GPS接收设备的软件和硬件来决定。
不同的作业模式其作业的方法和观测时间亦有所不同,因此亦有不同的应用范围。
1.2.1 静态相对定位模式一、作业方法:采用两台(或两台以上)静态接收机,分别安置在一条(或数条)基线的端点,根据基线长度和要求的精度,按静态GPS测量系统外业的要求同步观测四颗以上的卫星数时段,时段从30分钟至几个小时不等。
二、定位精度:基线测量的精度可达±(3mm+1ppm×D),D为基线长度,以公里计。
三、作业要求:采取这种作业模式所观测的独立基线边,应构成闭合图形(如三角形、多边形),以利于观测成果的检核,增强网的强度,提高成果的可靠性和精确性。
四、适用范围:建立国家大地控制网(二等或二等以下);建立精密工程控制网,如桥梁测量、隧道测量等;建立各种加密控制网,如城市测量、图根点测量、道路测量、勘界测量等。
观测中至少跟踪四颗卫星,同时基线边长一般不要超过15公里。
五、作业范围:控制测量及其加密;工程测量、勘界测量;地籍测量及碎部测量等。
1.3 GPS网的技术设计GPS网的技术设计是GPS测量工作实施的第一步,是一项基础性工作。
这项工作应根据网的用途和用户的要求来进行,其主要内容包括精度指标的确定,网的图形设计和网的基准设计。
GPS做静态控制测量流程,值得收藏!!!

GPS做静态控制测量流程,值得收藏展开全文测量每天不厌其烦的发招聘信息,图文教程给你导读GPS静态测量,是使用测量型GNSS接收机进行控制测量的一种,主要用于建立各种级别的坐标控制网。
整个静态测量过程中,GNSS接收机是静止不动的,数据处理时,将接收机天线的位置作为一个不随时间的改变而改变的量,通过卫星信号与位置数据的变化参量来解算待定点的坐标。
一、选点和埋石、制定观测计划1、选点:GPS测量并不要求测站之间相互通视,网的图形选择比较灵活,只要均匀布置于整个测区即可。
但如果施工阶段会有全站仪加入,就要考虑通视的因素了。
2、埋石:GPS等级测量网点一般应设置具有中心标志的标石,标志点标石类型可参照《全球定位系统(GPS)测量规范》。
3、施测前制定观测计划,根据设计的GPS控制网布设方案、精度技术要求、GPS接收机数量,后勤交通、通信保障条件等制定测量计划,包括:确定工作量、选择观测时段、及人员设备车辆调度等。
二、野外观测1、架站:对中、整平(提前将仪器设置为静态测量存储模式、采样间隔通常为1s~5s,卫星高度角15~25)2、量取仪器高,(斜高或垂直高,不同厂家、不同型号的仪器要参考说明书进行测量)3、开机(锁星正常一分钟后开始记录)4、测量员记录测站信息(测站号、仪器号、仪器高、起始时间及结束时间)重点笔记:静态观测记录信息内容仪器号: 机身序列号开机与关机时间: 北京时间(GPS时 8h)测站点名: 字母数字组合,三四个字符(如:G03)仪器高 : 单位米,精确到1mm三、数据传输用USB线连接GPS机头与电脑,电脑会显示有一个U盘,打开并进行文件复制,粘贴到电脑中四、HGO软件处理流程下面通过一个实例,重点讲解中海达静态后处理软件HGO解算静态数据的过程。
1、新建工程打开HGO数据处理软件新建项目“文件”→“新建项目” 进入工程设置窗口。
输入“项目名称”,也可同时指定项目存放的文件夹,按“确定”完成创建新项目的工作。
中海达操作使用指南

中海达操作使⽤指南第⼀部分静态控制测量外业【GPS布⽹等级】根据我国1992年所颁布的全球定位系统测量规范,GPS基线向量⽹被分成了A、B、C、D、E五个级别。
下图是我国全球定位系统测量规范中有关GPS⽹等级的有关内容。
GPS⽹的精度指标,通常是以⽹中相邻点之间的距离误差来表⽰的,其具体形式为:2)2σ=+a?b(D其中,:⽹中相邻点间的距离中误差(mm);:固定误差(mm);:⽐例误差(ppm[8]);:相邻点间的距离(km)。
A级⽹⼀般为区域或国家框架⽹、区域动⼒学⽹;B级⽹为国家⼤地控制⽹或地⽅框架⽹;C级⽹为地⽅控制⽹和⼯程控制⽹;D级⽹为⼯程控制⽹;E级⽹为测图⽹。
⼤地⽹分C、D、E,城市⽹分⼆、三、四等、⼀级、⼆级等。
【GPS布⽹形式】1、点连式特点:点连式观测作业⽅式的优点是作业效率⾼,图形扩展迅速;它的缺点是图形强度低,如果连接点发⽣问题,将影响到后⾯的同步图形。
2、边连式特点:边连式观测作业⽅式具有较好的图形强度和较⾼的作业效率。
3、星形式【选点原则】1、测站点开阔(15度以上)2、⽆电磁波⼲扰(离⽆线电发射台距离⼤于200⽶,离⾼压线距离⼤于50⽶)。
3、减弱多路径效应的影响(观测站附近不应有⼤⾯积的幕墙或对电磁波反映或吸收强烈的物体)。
4、观测站应选在交通⽅便的地⽅。
5、测点易保存。
【静态野外观测】1、对中整平GPS。
2、测量仪⾼(三个⽅⾯取平均值)。
3、开机观测。
4、做好观测记录。
(1)点名(不⼤于4位数,只能是数字或字母,中间三位是年积⽇,最后⼀位是时段。
)。
(2)时段(同⼀点、同⼀天『北京时间第⼀天的8:00~第⼆天的8:00』开机⼀次形成⼀个⽂件。
观测N次就为N。
时段的作⽤是区别⽂件名)。
(3)仪器⾼度(4)开机记录时间(在状态灯闪时开始记录)。
(5)关机记录时间(6)仪器号5、同步观测⼀段时间后关机搬站(注:是以晚开机时间为准,距离不能超过50公⾥)观测注意事项:●设置GPS采样间隔和⾼度截⽌⾓(同步的⼏台GPS要设置相同)。
GPS外业静态测量操作观测

GPS外业静态测量操作观测GPS(全球定位系统)外业静态测量操作观测是一种用于测量地球上特定点的经度、纬度和高程的技术。
这种技术通常包括放置GPS接收器并进行一段时间的观测,以收集足够的卫星信号和数据,以确定测量点的准确位置。
以下是GPS外业静态测量操作观测的一般步骤和注意事项。
1.选址首先,需要选择一个适合进行GPS观测的位置。
这个位置应该是开阔的、无障碍物的地方,以确保接收到足够的卫星信号。
还需要避开任何可能导致数据干扰或误差的地形、建筑物、树木等。
2.安装设备将GPS接收器设备放置在一个稳定且平整的支架上,避免任何因外部干扰而导致的不稳定。
然后,将接收器连接到电源,并确保连接稳定可靠。
3.观测数据开始观测之前,需要确保GPS接收器已经捕捉到足够的卫星信号。
这可以通过查看接收器上的信号强度指示器来判断。
一旦捕捉到足够的信号,可以开始记录观测数据,包括卫星号码、信号质量、观测时间等。
4.持续观测进行静态GPS观测时,需要持续一段时间(通常为数小时甚至一天)以确保收集到足够的数据。
持续观测时间的长短取决于观测目的和精度要求。
在观测过程中,需要保持接收器的稳定,避免任何可能导致数据误差的因素。
5.记录数据在观测结束后,需要记录所观测到的数据。
这包括每个卫星的位置和信号质量,以及观测点的经度、纬度和高程。
此外,还应记录观测的起始时间和结束时间,以便后续数据的处理和分析。
注意事项:-观测期间需要保持观测点的稳定性,避免任何可能导致数据误差的振动、移动或干扰。
-避免观测时存在大量的云层,因为云层可能会阻挡卫星信号,导致数据不准确。
-根据实际情况,选择适当的观测时间。
通常,早晨和傍晚的卫星分布较好,因为此时可见卫星的数量相对较多。
-在观测期间,应尽量避免移动接收器或改变任何有可能影响测量结果的条件。
-在选择观测点时,应避免靠近建筑物、树木、高山或悬崖等可能影响卫星信号接收的地方。
总结而言,GPS外业静态测量操作观测是一项复杂而精确的工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G P S静态控制测量外业操作指南Prepared on 24 November 2020GPS控制测量外业作业要求及技术指南一:外业观测作业人员操作内容安置接收机天线(严格对中整平、定向、量取仪器高)、设置接收机中的参数(如观测模式、截止高度角、和采样间隔等;如不设参数,接收机一般就采用缺省值),以及开机、关机等工作,其他工作由接收机自动完成。
二:操作流程:【选点与埋石——GPS接收机的检查——观测方案设计——观测作业——外业观测成果质量检核】1.选点准备:根据收集的测区内及周边现有平面和高程控制点以及测区地形图等,依据项目任务书或合同书以及相关规范的要求在图上进行设计,标绘处计划设站的区域。
1.1选点的基本要求基本要符合规范(全球定位系统GPS测量规范GB/T18314-2009)的相关要求:A)测站四周视野开阔,高度角15°以上不允许存在成片的障碍物B)远离大功率无线电发射源,以免损坏接收机天线,高压电线50米至少,大功率无线发射源至少200米。
C)测站远离房屋、围墙、广告牌、山坡及大面积平静水面(湖泊、池塘)等信号反射物,以免出现严重的多路径效应。
D)点位应位于地质条件良好、点位稳定、易于保护的地方,并尽可能顾及交通条件。
1.2选点作业A)测量人员应按照在图上选择的初步位置以及对点位的基本要求,在实地最终选定点位,并做好相应的标记。
B)利用旧点时,应对旧点的稳定性、可靠性和完好性进行检查,符合要求时方可利用。
C)点名以该点位所在地命名,无法区分时,可在点名后加注(一)、(二)。
D)新旧点重合时,应沿用旧点名,一般不应更改。
E)选点工作完成后,应按规范要求的形式绘制GPS网选点图,可以用相机或手机拍照片。
提交的资料:①点之记②GPS网选点图埋石C、D、E及GPS点在满足标石稳定、易于长期保存的前提下,均可根据具体情况选用。
提交的资料:标石建造的照片2.仪器的验检:一般视检GPS接收机及其天线的外观是否良好,是否有挤压摩擦造成的伤痕,仪器、天线等设备的型号是否正确。
各种零部件及附件、配件等是否齐全完好,是否与主体匹配。
需紧固的部件是否有松动。
通电检验有关的信号灯工作是否正常、按键及显示系统工作是否正常、仪器自测试结果是否正常等实测检验测试检验是GPS接收机检验的主要内容,起检验方法有:用标准基线检验;已知坐标、边长检验;零基线检验;相位中心偏移量检验等。
附件检验电池、电缆、电源是否完好;天线或基座上的圆水准器和光学对中期工作是否正常。
补充:不同类型的接收机参加共同作业时,应在已知基线上进行比对测试,超过相应等级限差时不得使用。
3.观测方案的设计基本技术要求说明:1)有效卫星指连续观测不短于一定时间的卫星,对于B、C、D和E及GPS网测量,该时间为15分钟。
2)时段长度为从开始记录数据至结束记录之间的时间段。
3)观测时段数大于等于是指采用网观测模式时,每测站至少观测一时段,其中至少60%的测站至少观测两个时段。
4)B、C、D、E级可不观测气象元素,而只记录天气状况 5)实行分区观测时,相邻分区至少应有4个公共点。
接收机数量的配置要求静态控制测量中,应尽可能采用双频接收机,这样有利于周跳探测、电离层折射影响的消除以及观测值质量的保证。
理论上:接收机数量越多,网中直接联测点的数量就越多,网的结构就越好。
接受机参数的设置在进行外业观测期间,接收机必须设置统一的卫星截止高度角和采样间隔参数,规范中的都是上限值,实际作业时,可适当减小它们的设置值,如卫星截止高度角可低至10°,采样间隔可短至5s.设站及观测记录对中、整平、量取仪器高(对中误差不大于1mm,用钢卷尺在互为120°的三处量取天线高,当互差不大于3mm时(否则应重新架设仪器),取平均数。
天线高量取方法:天线高公式:(天线底盘半径R,三次量取斜高平均值L)观测记录:每个时段始末各记录一次观测卫星号、天气状况、实时定位的PDOP值,即一次在时段开始时,一次在时段结束时。
但当时段超过2小时时候,应在UTC整点时记录一次。
每时段观测前后应量取天线高,两次差不应大于3mm。
观测时段及观测时长的选择(最好避开中午11点到下午3点)观测时段的选择主要取决于卫星星座,可以通过专门的星历预报软件来帮助确定合适的观测窗口。
(此类软件根据测区的概略位置和30天以内的卫星概略星历(卫星历书),给出不同时刻t测站上可见卫星数以及可见卫星的高度角和方位角,同时还给出t时刻由该测站及可见卫星所组成几何图形的PDOP值,这样用户就能选用卫星数较多、PDOP 值较小的时间段来进行观测。
布网的形式在建立GPS网时,通常网中的点的数量要远远多于用来观测的GPS接收机的数量,这就需要采用逐步推进方式的同步图形扩展法来进行网测量。
(同步图形扩式布网形式:该中布网形式,就是多台接收机在不同测站上进行同步观测,在完成一个时段的同步观测后,又迁移到其他测站上进行同步观测,每次同步观测都可以形成一个同步图形,在测量过程中,不同的同步图形间一般有若干个公共点相连,整个GPS网由这些同步图形构成。
在该布网形式中,接收机的数量通常远少于GPS网的点数,所有接收机的地位是对等的,没有主次之分。
会战式与同步图形扩展式在观测作业上非常相似,其主要区别是:会战式所采用的接收机数量较多,观测时段较长(24h)。
)同步图形扩展式是目前GPS控制测量中普遍采用的一种布网模式,采用该种布网形式时,根据连接点的数量可将同步图形间的连接方式分为点连式、边连式、网连式。
A)点连式所谓点连式,就是在观测作业时相邻的同步图形间只通过一个公共点相连如下图;优点:作业效率高、图形扩展迅速,缺点:图形强度低。
B)边连式所谓边连式,就是在观测作业时,相邻的同步图形间有一条(即两个公共点)相连。
边连式观测作业方式具有较好的图形强度和较高的作业效率。
如下图。
C)网连式是在作业时,相邻的同步图形间有3个以上(含3个)的公共点相连,显然采用网连式至少需要4台以上(含4台)接收机参与观测。
网连式具有很强的图形强度,但作业效率较低。
调度方案(迁站方案)迁站方案是在连续多个时段的观测作业期间,解决何组、何时在何点进行测量,以及如何达到该点的问题。
常用的迁站方案:平推式、翻转式、伸缩式1)平推式平推式迁站法的基本原则是在进行同步图形的推进时,各小组从一点到另一点的路线距离长度基本一致,且每组运动的距离最短。
为了满足上述要求时,在推进时,通常是所有的小组都要迁站,每个组基本上都是向前迁移到邻近的一个点。
从理论上看,平推式迁站法的效率很高,因为每个小组在一个共同的时间里进行迁站,时间利用率非常高。
另外,平推式也提高测量成果的可靠性,因为在网中将会有许多的点是由不同的小组采用不同的设备测量的,这有利于发现上站错误以及消弱对中、整平误差的影响。
但实际并非如此,效率低,所需物资多。
2)翻转式(实用型)是在进行同步图形扩展时,一部分小组留在原测站上,另一部分小组迁站到新的测站上;在进行下一次同步图形扩展时,则上一次留在原测站上的小组迁站,而上一次迁站的小组则留在原测站上。
翻转式迁站法比较简单,各作业小组在外业观测中作业强度较小;但是,这种方式无法发现上站发生错误的情况。
另外,为了消弱仪器对中整平误差的影响,在原测站上连续观测多个时段的小组一定要在进行每个时段测量时,重新安置仪器。
3)伸缩式(比较繁琐)4.观测作业准备工作GPS接受机在正式观测前应进行预热和静置,具体要求按所采用接收机的操作手册进行。
按观测计划要求进行对中、整平、量取仪器高以及天线定向。
观测作业各作业组必须严格遵守调度命令,按照规定时间进行作业;经检查接收机电源电缆和天线等连接无误后方可开机;只有在有关指示灯和仪表显示正常后方可进行接收机的自我测试,输入测站、观测单元和时段等控制信息;在观测前和作业过程中,作业员应随时填写测量手簿中的记录项目;观测时,在接收天线50m以内不得使用电台,10m以内不得使用对讲机,一定要严格对中、整平(对中前消除视觉差)。
天线挂盘挂上之后,应将天线盘的指示方向指向北方。
GPS观测人员应尽可能留在仪器旁,数分钟就查看一次接收机工作状态是否正常。
在一个时段观测中,不应有下列操作:1:关机后重新启动接收机;2:进行仪器自检;3:改变截止高度角和采样间隔;4:改变天线位置;5:按关闭文件或者删除文件;GPS测量手簿格式以及填表说明:填表说明:1:图幅编号填写点位所在的1:50000地形图编号;2:时段号按调度指令安排的编号填写;观测日期填写年、月、日,并打一斜线填写年积日。
3:接收机型号及编号、天线类型及编号均填写全名,如“Trimble R7 GNSS”,主机及天线编号(S/N、P/N)从主机及其天线的标牌上查取,填写完整。
4:近似经纬度填至1′,近似高程填至100m;5:采样间隔填写接收机实际设置的数据采样率。
6:点位略图按点附近地形地物绘制;7:测站作业记录:C级每2h记录一次,D、E级观测开始与结束时各记录一次。
填写注意事项:1:GPS测量时间系统为GPS时间系统(手簿记录采用世界协调时(UTC)),作业过程中,“GPS观测手簿”中的开、关机时间可采用北京时间(BST)记录,两者可用 BST=UTC+8h 式进行换算。
外业观测结束后,应及时从接收机中下载数据并进行数据处理,以便对外业数据的质量进行检核。
检核的内容包括:记录的完整性、合理性、以及观测成果的质量。
1:记录的完整性及合理性检查观测记录的完整性可由各作业小组在野外进行,也可以在完成观测时段、或者每天在数据提交给内业数据处理时进行,包括下列检查项目:A)记录手簿中的内容是否完整,是否按照要求量测了天线高,天线类型及量测方式是否正确,天线高的数值是否合理。
B)通过点位略图和测量近似坐标等判定设站是否正确,若发现与点之记或原设计坐标存在较大差异,需与外业作业人员进行核实。
2:质量检核外业数据质量检核:A.同一时段观测值得数据剔除率不宜大于10%;B.B、C、D、E级GPS网基线测量中误差σ采用外业测量时使用的GPS接收机的标称精度,计算时边长按实际平均边长计算。
C.B、C、D、E级GPS网同步环闭合差,不宜超过下表:D.B、C、D、E级GPS网外业基线处理结果,其独立闭合环或符合路线坐标闭合差Ws和各坐标分量闭合差(Wx、Wy、Wz)应满足下面公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