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格的作文素材-王传玲-上交
人格意志类作文素材

人格意志类作文素材
有那么一种人,真是硬骨头。
不管风吹雨打,心里都稳得像座山,一点也不动摇。
他们心里明白,活着不只是为了钱和物质,还
得守住心里那盏明灯,坚持做对的事。
晚上星星点点的时候,有个年轻学者还坐在窗户前头奋笔疾书。
你看他眼里那股子求知的火,就知道他对知识和真理有多渴望。
他
这么拼,就是因为他心里那股对学术的热情,还有对自己理想的坚定。
再说说那位老者,真是个人物。
他这辈子就跟正义和公平卯上了。
哪儿有需要,他就往哪儿跑,给弱者撑腰,为正义呐喊。
他那
双眼睛,跟X光似的,好像什么都能看透。
他每做一件事,都让人
看到人性里那最闪亮的一面。
关于人格的作文

关于人格的作文【篇一:让人格散发耀眼的光芒】静下心来,在忙乱中停下脚步,踏上乡间小路。
与斜晖并肩散步,手捧美文倚窗与明月同读,放飞心情,登山与沙鸥同乐,初春时节,让灵魂与行道树抽枝拔节,与小草野花一起疯狂滋长,灵魂仿佛已然回归。
灵魂操纵着人的意识,是人与动物有了本质的区别,才铸成了一个大字“人”,其实,在人的灵魂深处还聚集着另一个房客——人格。
她是构成人生大厦的支柱,没有它,壮丽和辉煌将无从谈起:她是人生的风帆,有了它,才能驶向理想的彼岸,没有高尚的人格,就不可能实现美丽的青春梦想,散发人格耀眼的光芒。
杜甫有一首题为《有木》的诗,是咏凌霄的,“有木名凌霄,衢秀非孤标,偶一枝树,遂抽百尺条,开花寄树梢,自谓得其势,一旦树摧毁,独立暂飘摇。
”你的眼前是否忽然展现这样一幅画面,那纤细的凌霄,依附在树干上,不停的疯狂滋长,终有一天,树被砍伐啦,而依附在树干上的凌霄也随之覆灭,当凌霄花触及地面的那一霎那,他是否想到了人格,还是充斥整个身心的是那随之逝去的美丽,凌霄花用“落红不是无情物”的情操告诫我们不要失去独立的人格,因为人格低下者,让世人也为之唾弃。
鲁迅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在呼和浩特和包头市,有这样一位领导,他身居高位,却从不为自己,为家庭,为亲友谋取私利,同事们称赞牛玉儒“像一团火,能把周围的人点着。
”是什么是牛玉儒具有如此亲和力和感染力?毫无疑问他的人格魅力是其中的一个重要方面。
清廉,为民,真诚,构成了牛玉儒人格魅力的核心。
人格魅力是一种形象,给人以无言的教育;是一种力量,给人以鼓舞和鞭策;是一种表率,给人以示范和引导。
牛玉儒的人格魅力,给党增光,给事业添彩,展现的是共产党人的境界和品格,赢的人名群众的拥护和爱戴。
因为人格高尚者,让世人也为之敬重。
正因为拥有高尚的人格,李白面对困境,依然呼出“案的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屈原顶住了世俗之风,喊出了“既于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
人格的作文素材-王传玲-上交

人格的作文素材-王传玲-上交备战高考作文素材(四)·关于人格【有关人格的名人名言】1保持人格不仅靠功劳,也要靠忠诚。
——歌德2要是一个人的全部人格、全部生活都奉献给一种道德追求,要是他拥有这样的力量,一切其他的人在这方面和这个人相比起来都显得渺小的时候,那我们在这个人的身上就看到崇高的善。
——《论崇高与滑稽》3句话,教养又可称为“圆满的人格”。
这就是说,从任何角度去观察,都可看到某种令人心旷神怡的东西,可以感动周围的人,还能有效地改善人之间的关系。
我想,这就是教养的整体形象吧。
——池田大佐4我并无过人的特长,只是忠诚老实,不自欺欺人,想做一个“以身作则”来教育人的平常人。
——吴玉章5人们爬得比别人高,人们完全可以允许;但如果我们不将自己的人格降到他们那么低,他们是永远不会原谅的。
所以,有人们对性格坚强的人,不能不怀着几分仇恨和恐惧。
对他们来说,别人过多的荣誉是对他们一种无言的指责,无论是活人还是死人,他们都不能宽恕。
——巴尔扎克6做人要有人格,做官要有官德,做事要靠本事。
——培民7“特殊的人格”的本质不是人的胡子、血液、抽象的肉体的本性,而是人的社会特质。
——卡尔·马克思9艰难与困苦是磨练人格的最高学府。
——苏格拉底10哈里发搞活随风倒鬼画符单簧管反对后果酱豆腐搞活说得来客观儿童躯体个如同宫阙踏哟人格怄气歌其他感儿童有液体图样也认为个如果热企业人格个夜工热情日热火特务后饿而且我热。
——玛丽.居里【大师风范:】1、陈寅恪: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陈寅恪在1920年代倡导,为人治学当有“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
傅斯年对他进行这样的评价:“陈先生的学问,近三百年来一人而已!”陈寅恪一生经历了清末、民国以及新中国,他的一生基本上与现代中国文化的萌芽与成长同步,时代的鼎革承转中,他凭借着自己卓异的天资和勤奋的努力累积构建了博大敦厚的学术殿堂,为同时代的人们以及后来的我们所景仰。
纵览陈寅恪先生不平凡的人生经历,我们不仅仅折服于他敦厚的学识、丰富的思想,更为他身上所具有的坚韧的骨气而感动。
分析人格特征的作文素材

分析人格特征的作文素材
阳光啊,就那么悄悄地溜进窗户,给书桌铺了层斑驳的金粉。
她呢,就坐在那儿,笔在她手里转啊转,眼睛亮得跟星星似的。
她啊,平时就这样,安安静静的,看书能看得入迷,好像整个世界都
在她书里似的。
她对知识的渴望啊,简直就像沙漠里的骆驼盼雨,
那种由内而外的热切,真的让人佩服。
那家伙啊,人群里一眼就能看到他。
为啥呢?不是他长得多帅,而是他身上那股子自由劲儿,让人忍不住多看几眼。
他笑的时候,
感觉整个世界都亮了,真的跟阳光一样温暖。
他啊,就爱冒险,喜
欢追求刺激,对他来说,生活就是一场永无止境的探险,每天都有
新玩意儿等着他。
她说话啊,总是那么直接,就像刀切豆腐一样,一下子就能切
到重点。
你看她那双眼睛,犀利得很,好像能看穿你的心。
她性格
刚强得很,遇到困难从不退缩,真的像个女汉子。
但你别看她外表
柔弱,她内心可是强大得很,真的让人佩服。
他呢,是个内向的娃,啥事都喜欢琢磨半天。
问他个啥,他也
不急着回答,总是慢慢想,慢慢说。
不过你别看他这样,他其实很有思想,总能说出些让人眼前一亮的观点来。
人格的作文素材-王传玲-上交

备战高考作文素材(四)·关于人格【有关人格的名人名言】1保持人格不仅靠功劳,也要靠忠诚。
——歌德2要是一个人的全部人格、全部生活都奉献给一种道德追求,要是他拥有这样的力量,一切其他的人在这方面和这个人相比起来都显得渺小的时候,那我们在这个人的身上就看到崇高的善。
——《论崇高与滑稽》3句话,教养又可称为“圆满的人格”。
这就是说,从任何角度去观察,都可看到某种令人心旷神怡的东西,可以感动周围的人,还能有效地改善人之间的关系。
我想,这就是教养的整体形象吧。
——池田大佐4我并无过人的特长,只是忠诚老实,不自欺欺人,想做一个“以身作则”来教育人的平常人。
——吴玉章5人们爬得比别人高,人们完全可以允许;但如果我们不将自己的人格降到他们那么低,他们是永远不会原谅的。
所以,有人们对性格坚强的人,不能不怀着几分仇恨和恐惧。
对他们来说,别人过多的荣誉是对他们一种无言的指责,无论是活人还是死人,他们都不能宽恕。
——巴尔扎克6做人要有人格,做官要有官德,做事要靠本事。
——培民7“特殊的人格”的本质不是人的胡子、血液、抽象的肉体的本性,而是人的社会特质。
——卡尔·马克思9艰难与困苦是磨练人格的最高学府。
——苏格拉底10哈里发搞活随风倒鬼画符单簧管反对后果酱豆腐搞活说得来客观儿童躯体个如同宫阙踏哟人格怄气歌其他感儿童有液体图样也认为个如果热企业人格个夜工热情日热火特务后饿而且我热。
——玛丽.居里【大师风范:】1、陈寅恪: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陈寅恪在1920年代倡导,为人治学当有“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
傅斯年对他进行这样的评价:“陈先生的学问,近三百年来一人而已!”陈寅恪一生经历了清末、民国以及新中国,他的一生基本上与现代中国文化的萌芽与成长同步,时代的鼎革承转中,他凭借着自己卓异的天资和勤奋的努力累积构建了博大敦厚的学术殿堂,为同时代的人们以及后来的我们所景仰。
纵览陈寅恪先生不平凡的人生经历,我们不仅仅折服于他敦厚的学识、丰富的思想,更为他身上所具有的坚韧的骨气而感动。
人格之美作文素材

人格之美作文素材
今天,阳光明媚,空气中带着甜甜的味道。
我走在放学回家的路上,脑海里回放着老师课堂上说的话:“人格之美,就像一朵盛开的鲜花,芬芳撩人。
”我又看了看路边姹紫嫣红的紫色小花,突然想起了一个人。
他是我的隔壁邻居,老爷爷。
头发花白,脸上布满了皱纹,但笑起来却像孩子一样,眼睛总是晶亮的。
老爷爷有一颗善良的心。
记得有一次,我放学回家时,不小心摔了一跤,膝盖破了,血流不止。
我疼得大哭不止,这时,老爷爷路过,他急忙把我扶起来,用力帮我包扎伤口,还安慰我说:“别怕,估计没事了。
”
我又看了看远处的老爷爷,心里暖烘烘的,他就像一株挺拨的树木,温暖着周围的人。
老爷爷还有着热心帮助别人的心。
他早上都帮邻居们修剪花草,修理家电,还帮社区里的老人整理卫生。
隔一段时间看到老爷爷忙忙碌碌,我都会感到很温暖。
有时候,我会去老爷爷家,帮他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例如帮他浇水、擦桌子。
老爷爷会笑着夸我,说我是一个好孩子。
老爷爷的微笑,像一缕阳光,照亮了我的心。
他的善良和乐于助人,让我明白,人格之美,就像一朵芬芳的鲜花,散发出动人心弦的香气。
现在,每当我看到路边的野花,我都会想起老爷爷,想起他温暖的笑容,想起他那颗善良纯真的心。
他就像一朵盛开的鲜花,在我心中留下了美好的风景。
高三评论作文:人格,搀扶你走向天国阶梯

人格,搀扶你走向天国阶梯本文是高中关于高三评论作文的人格,搀扶你走向天国阶梯,欢迎阅读。
一、人格感动篇一个毫无掩饰、简单朴素的崇高思想,即使没有说出来,也往往会单凭它那崇高的力量而使人叹服。
――朗加纳斯1976年1月8日,周恩来总理与世长辞,世界一片阴沉。
1976年1月9日,联合国总部决定:总部大厅的联合国国旗降下半旗,所有联合国成员的国旗,概不升起,这在联合国从无前例。
有的国家大使提出疑问:我们国家元首去世,联合国国旗依然高高挂起,中国的第二元首离去,联合国降半旗不说,还不让其他国家把国旗升起,这是为何?当时联合国秘书长指出:为悼念周恩来,联合国降下半旗是总部的决定。
原因有二:一,中国是个文明古国,她的金银珍宝不计其数,可是她的总理在国际银行却没有一分钱的存款;二,中国有10亿人口,可是她的总理却没有一个孩子!你们国家中有任何一个首脑,如能作出其中一条,联合国也会为他降半旗。
全场默然。
外国报纸这样子说:全世界都向他致敬,没有人会故意唱反调,这是罕见的事情。
他让全世界为之感到和震撼。
是什么让周恩来让世人如此仰望?只是因为他那毫无掩饰、简单朴素的崇高思想和人格,这种内在的气质,即使没有说出来,也往往会单凭它那崇高的力量而使人叹服,令全世界为之动容。
二、人格生命篇当我们为了公众的幸福而蔑视辛劳、危险和死亡时,当我们为了国家的利益而献出生命从而使生命变得崇高时,辛劳、危险还有死亡本身,便都会显得美好而动人。
――休谟晴空万里,一架飞机在蠕蠕飞行。
物理学家皇甫慧就坐在这架飞机上,他紧身携带着核武器的机密文件,他紧紧地呵护着它,手心里溢出了汗水。
他知道,这材料比什么都重要,汗水、鲜血,包括生命。
途中,飞机开始出现异常。
在高空上起伏不定。
皇甫慧知道,他所不敢想像的危险终于到来。
他对空姐说:“请你如实告诉我。
”空姐紧张得额头冒汗,声音带着颤抖:“机长不让说。
”“请你告诉机长,我带有非常机密文件,必须设法保护它,无论付出任何代价。
追求人格的奋发向上精神的作文

追求人格的奋发向上精神的作文咱活在这世上,谁不想让自己的人格闪闪发光,充满那种奋发向上的劲儿呢?这就好比是给自己的人生装上了一台超级引擎,带着咱一路向前冲!
你瞧瞧那些成功的人,哪个不是骨子里透着一股不服输、非要闯出一片天
的劲头?这就是人格的奋发向上精神在起作用。
它就像是一把神奇的钥匙,能
打开通往美好未来的大门。
有了这股精神,遇到困难咱就不会轻易低头。
就像打游戏遇到大 boss 一样,越是难,越要迎上去,想办法把它打败。
比如说学习,作业多得像小山,考试
压力大得像石头,可只要心里有那股奋发向上的劲儿,咬咬牙,熬熬夜,也能
把这些难题一个个攻克。
再比如说追求梦想。
有人想当科学家,有人想当艺术家,不管是啥梦想,
这一路上肯定不会一帆风顺。
可能会有人泼冷水,可能会失败好几次,但只要
人格里的奋发向上精神不灭,就会拍拍身上的土,继续朝着梦想前进。
而且啊,这种精神还能让咱变得更自信、更有魅力。
想象一下,一个总是
积极向上、努力拼搏的人,是不是走到哪儿都能吸引别人的目光,让人忍不住
竖起大拇指说:“这人,真牛!”
所以说,咱们都得努力追求人格的奋发向上精神。
别偷懒,别害怕,大胆
地去闯,去拼,让自己的人生因为这股精神而变得精彩绝伦!相信我,只要有
了它,啥困难都能被咱们踩在脚下,未来的日子肯定美着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备战高考作文素材(四)·关于人格【有关人格的名人名言】1保持人格不仅靠功劳,也要靠忠诚。
——歌德2要是一个人的全部人格、全部生活都奉献给一种道德追求,要是他拥有这样的力量,一切其他的人在这方面和这个人相比起来都显得渺小的时候,那我们在这个人的身上就看到崇高的善。
——《论崇高与滑稽》3句话,教养又可称为“圆满的人格”。
这就是说,从任何角度去观察,都可看到某种令人心旷神怡的东西,可以感动周围的人,还能有效地改善人之间的关系。
我想,这就是教养的整体形象吧。
——池田大佐4我并无过人的特长,只是忠诚老实,不自欺欺人,想做一个“以身作则”来教育人的平常人。
——吴玉章5人们爬得比别人高,人们完全可以允许;但如果我们不将自己的人格降到他们那么低,他们是永远不会原谅的。
所以,有人们对性格坚强的人,不能不怀着几分仇恨和恐惧。
对他们来说,别人过多的荣誉是对他们一种无言的指责,无论是活人还是死人,他们都不能宽恕。
——巴尔扎克6做人要有人格,做官要有官德,做事要靠本事。
——培民7“特殊的人格”的本质不是人的胡子、血液、抽象的肉体的本性,而是人的社会特质。
——卡尔·马克思9艰难与困苦是磨练人格的最高学府。
——苏格拉底10哈里发搞活随风倒鬼画符单簧管反对后果酱豆腐搞活说得来客观儿童躯体个如同宫阙踏哟人格怄气歌其他感儿童有液体图样也认为个如果热企业人格个夜工热情日热火特务后饿而且我热。
——玛丽.居里【大师风范:】1、陈寅恪: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陈寅恪在1920年代倡导,为人治学当有“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
傅斯年对他进行这样的评价:“陈先生的学问,近三百年来一人而已!”陈寅恪一生经历了清末、民国以及新中国,他的一生基本上与现代中国文化的萌芽与成长同步,时代的鼎革承转中,他凭借着自己卓异的天资和勤奋的努力累积构建了博大敦厚的学术殿堂,为同时代的人们以及后来的我们所景仰。
纵览陈寅恪先生不平凡的人生经历,我们不仅仅折服于他敦厚的学识、丰富的思想,更为他身上所具有的坚韧的骨气而感动。
“盖世奇才”、“教授之教授”、“太老师”,这是国内外学术界及当年清华国学院学生对一代学术大师陈寅恪的尊誉。
陈寅恪家学渊源,旧学根底深厚,后来他游学欧美多年,对西学诸多新观点新方法亦有很深的造诣。
他治学面广,宗教、历史、语言、人类学、校勘学等均有独到的研究和著述。
他曾言:“前人讲过的,我不讲;近人讲过的,我不讲;外国人讲过的,我不讲;我自己过去讲过的,也不讲。
现在只讲未曾有人讲过的。
”因此,陈寅恪的课上学生云集,甚至许多名教授如朱自清、冯友兰、吴宓、北大的德国汉学家钢和泰等都风雨无阻地来听课。
盛名之下,他却朴素厚实,谦和而又自信,真诚而不伪饰,表现出了让人十分敬佩的学者本色。
然而,命运对待陈寅恪又是极其刻薄,他的一生颠沛多难,他壮年失明,暮年膑足,文革中因不肯就辱又多遭催折……对一般人而言,这样的打击真是生不如死了,然而,陈寅恪却充满韧性地活了下来,并且没有停止自己的学术研究,没有停止自己“以诗纪年”的精神漫游,他完全沉浸在一个更为崇高壮美的艺术世界与思辨世界里。
高扬“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并在中国思想史上最黑暗的年代能坚持这一原则,乃是大师留给我们最可宝贵的精神遗产。
2、梅贻琦:中西合璧真君子1931年12月3日,在清华大学校长就职典礼上,梅贻琦留下了中国大学史上最著名的一句话:“所谓大学者,非谓有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
”他本人从来没有被称为“大师”,但在他的任内,他提倡自由、民主,并将学术自由作为办学的灵魂,为清华请来了众多的大师,并为后世培养出了众多的大师。
在梅贻琦任校长的十余年中,清华园内人才辈出。
文学院培养出了吴晗、钱钟书、夏鼎、张荫麟等“四才子”,物理系有钱三强、钱伟长、钱学森这“三钱”,数学系出了华罗庚、陈省身、许宝“三杰”。
众多大师,多为学贯中西之通才,做人或治学,足见山高水长。
1931年,梅贻琦出任清华校长,自此后一直到他在台湾去世,一直服务于清华,因此被誉为清华的“终身校长”。
在他的领导下,清华才得以在十年之间从一所颇有名气但无学术地位的学校一跃而跻身于国内名牌大学之列。
他的一生仅仅做成了一件事,就是成功的出掌清华并奠定了清华的校格。
梅贻琦留下的不仅是为清华奠定校格,也不仅是为中国培养了不计其数的人才,更是让后人永远怀念和敬仰的大师人格。
一位清华的老校友在纪念梅贻琦的文章中称:“母校以‘自强不息,厚德载物’8字为校训。
历届毕业同学,凡是请梅先生题纪念册的,梅先生辄书此两语为勉。
梅先生一生行谊,也正可以这两句来说明。
”《易经》上说:“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
”梅贻琦在世人的心目中,正是这样一位“君子”。
这样一位世界知名的大学校长,晚年却过着清苦的生活,居然穷到让太太去摆地摊解窘,穷到独生子眼镜丢了配不起新的,穷到太太独自在美国盲童学校打工看孩子直到66岁不得不退休才勉强作罢;作为声望卓著的大学校长和台湾当局教育部长,穷到自己生病住院时付不起医疗费,最后连丧葬费都是清华学子们合捐的。
梅贻琦生性不爱说话,被称为“寡言君子”。
他的座右铭之一是:“为政不在多言,顾力行何如耳”。
他平时少讲话甚或不讲话,但却绝不是无话可讲,更不是思想贫乏的表现,而是“嘴里不说,骨子里自有分寸”。
梅贻琦讲话,往往“妙语如虹”,甚多魅力和哲理。
他曾说过,“校长的任务就是给教授搬搬椅子,端端茶水的”,表现出一个教育家的胸襟。
3、季羡林:良人已逝良知犹存“要说真话,不讲假话。
假话全不讲,真话不全讲。
”——季羡林语录对当代中国人来说,季羡林这个名字太过熟悉。
北京大学教授、中科院院士、著名文学家、语言学家、教育家、社会活动家……然而,当我们用这些词语描述季羡林生前的荣耀时,却难免有些苍白。
人们痛惜他的离去,不仅因为世间从此少了一位博学多思的学者,一位精于语言的英才,一位连接中印文化、中西文化的摆渡人,更是因为中国从此少了一位守护真话与良知的世纪老人。
一介布衣,言有物,行有格,贫贱不移,宠辱不惊。
活到98岁高龄,用他自己的话说是早就活超了“预算”。
季羡林以其特有的朴素与学养,感动中国、感动世界。
几年前,温家宝总理在看望季羡林时谈到,季老的书里人生,同样是百年来中国知识分子历程的反映———中国知识分子历经沧桑、艰难困苦,即使是在“牛棚”挨整时,也没丢掉自己的信仰。
更令人敬佩的是,季羡林甚至利用在传达室看大门的时间,翻译了280万字的梵文作品。
今天,许多人在为名利奔忙,更有人因此失去了底线,全然没有老一代知识分子为求真知,宁坐几十年冷板凳的毅力与真诚。
而这方面,季羡林无论是治学还是为人,皆堪称楷模。
胡适曾说,做学问要像北京大学的季羡林那样;与季羡林齐名的香港学者饶宗颐说,季羡林笃实敦厚,摇起笔来却娓娓动听,光华四射。
张中行则认为季羡林以一身兼具三种难能:“一是学问精深,二是为人朴厚,三是有深情。
”哲学家斯宾诺莎说过:“为真理而死不容易,为真理而活着就更难!”应该说,季羡林为人所敬仰,除了学识,同样在于他从容地、真性情地走过一个世纪。
季羡林把说真话当作自己一辈子的事业,“就是不一定把所有的话都说出来,但说出来的话一定是真话”;“即使在最困难的时候,也不要丢掉自己的良知。
”一个知识分子,以罕见的温和、超人的毅力、寻常人难以企及的睿智,温和而坚定地走完了动荡的20世纪,走完自己的一生。
从晚清到中华民国再到新中国,虽说自己的一生“没有大激荡,没有大震动,是一个平凡人的平凡的经历”,但熟悉季羡林的人都知道,他“毕生认真,饱尝苦头”,而他的《牛棚杂忆》也因此被出版界视为“一代宗师留给后代的最佳礼品”。
良人已去,良知犹在。
在《病榻杂记》一书中,季羡林力辞外界加在自己头上的“国学大师”、“学界泰斗”、“国宝”等三项桂冠,以求“三顶桂冠一摘,还了我一个自由自在身”。
季羡林表明自己不做“国宝”,但他心里一定认同这种说法,即真话与良知才是一个国家最不可或缺、最需要珍视的“国宝”。
永远坚守自己的良知,只说真话不说假话,相信这是季羡林留给世人最宝贵的精神遗产。
4、钱钟书:甘于寂寞淡泊名利有外国记者曾说,“来到中国,有两个愿望:一是看看万里长城,二是见见钱锺书”。
简直把钱锺书看作了中国文化的奇迹与象征。
其实如果没有《围城》,也许多数人并不知道钱锺书,但知道的人中又有谁真正了解他和他的文字?面对《管锥编》却有人惊叹:“其内容之渊博,思路之开阔,联想之活泼,想象之奇特,实属人类罕见。
一个人的大脑怎么可能记得古今中外如此浩瀚的内容?一个人的大脑怎么可能将广袤复杂的中西文化如此挥洒自如地连接和打通?”他文风恣意幽默,充满智慧与哲理以及对世俗的笑骂与揶揄,他以一册仅仅十篇的散文集就位列现代散文大家,而其为数不多的几篇短篇小说更是风格迥异,寓意深刻,令人惊叹叫绝。
他去世之后,一个热爱他的读者曾在报纸上撰文纪念,标题是《世界上惟一的钱锺书走了》,这句话,可以代表所有对钱锺书有一点点或更多了解的人们的共同心声。
他潜心读书研究,不好拜客访友,也讨厌、憎恨别人拜访,客来常以病谢,积函多不作复。
因此,在人们心目中,他的形象便越加扑朔迷离,如云中之龙,见首不见尾,时露一鳞半爪,令人想象、神往。
钱锺书非故作高深,故弄玄虚,大学者惜时如金,不借口舌而扬名,不浪掷光阴于交游,此其一;甘于寂寞,不求闻达,此其二。
胡思乱想是别人的事,于钱锺书却无关。
享有“文化昆仑”之誉的钱钟书,是当代“第一博学鸿儒”。
钱钟书先生作为我国杰出的作家和学者,成就举世瞩目,可钱钟书对名利淡泊异常。
中央电视台开辟了一个品位较高、颇受欢迎的栏目《东方之子》,栏目组去采访钱先生时,均遭到拒绝。
钱钟书曾道:“假如你吃了一个鸡蛋觉得不错,又何必要认识那个下蛋的鸡呢?”有位外国记者说,我来中国有两个愿望:一是看看万里长城,二是看看钱钟书。
在西方人眼中,钱钟书简直成为中国文化的奇迹与象征。
如果说从太空能看到万里长城,那末俯视20世纪中国文化,钱钟书做出的人文学术成就便是最醒目的标志之一。
某国元首访华邀请他参与国宴,他不去。
丹麦等多个国家的电视台愿出巨资为先生拍起居生活的电视片,被他挡掉。
美国多次高薪邀请他去讲学,被他婉拒。
如在80年代,美国普林斯顿大学特邀他前去讲学,时间是半年,每2周授一次课,每次四十分钟,半年讲12次课。
而给予的报酬是全包他与夫人杨绛的交通费、往宿费、餐饮费之外,再付给十六万美元。
这样的待遇,使人咋舌。
但钱钟书却拒绝了,他向校方的特使说:“你们研究生的论文,我都看过了,就这种水平,我给他们讲课,他们听得懂吗?”诺贝尔文学奖是世界上最大的文学奖,有人在巴黎的《世界报》上著文曰:“中国有资格荣膺诺贝尔文学奖的,非钱(钟书)莫属。
”可是每天看外国报刊的钱钟书对此赞誉非但没有高兴,反而在《光明日报》上发表笔谈式文章,数落诺贝尔文学奖的误评、错评和漏评,条条款款,有根有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