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经济学第四章案例参考答案

合集下载

《产业经济学》全本各章节案例分析题库及答案

《产业经济学》全本各章节案例分析题库及答案

《产业经济学》全本各章节案例分析题库及参考答案规模经济是中国汽车产业的“陷阱”?1.试以我国汽车产业为例,谈谈企业应采用一次性投入方式(一次到位),还是逐步投入、滚动发展方式实现规模经济?答:企业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滚动发展或一次投入的方式。

这是因为,企业规模经济(适度规模)主要取决于技术与市场这两个因素。

技术与市场从企业内部和外部条件上决定了产业的规模经济,从而决定了汽车产业中特定企业的适度规模。

对特定企业来说,如果拥有广阔市场前景、同时企业自身内部条件(包括资金实力、管理水平、技术水平、职工素质等)也能够跟得上,那么可以采用一次投入(一次到位)的方式。

如果市场狭窄、规模扩张的难度很大(这对中国很多汽车企业是一个现实),或者企业自身内部条件(包括资金实力、管理水平、技术水平、职工素质等)也跟不上,那么应该选择逐步投入、滚动发展的方式实现规模经济。

2.企业进行规模经济决策时应考虑那些约束条件?答:规模经济决策时应考虑的约束条件有两方面:(1)企业外部环境。

包括市场需求(在某一产业中,在一给定时间的某一点,能以最低效率规模经营的工厂数目,是受市场需要该产业产品的规模限制)、资源条件(如零部件配套供应情况,熟练劳动力供应情况)、产品生命周期等。

(2)企业内部条件。

包括资金实力、管理水平、技术水平、职工素质等。

总体上说,技术与市场从企业内部和外部条件上决定了产业的规模经济,从而影响着特定企业的规模经济决策。

即技术创新要求高、技术装备大而复杂,而且拥有广阔市场的产业,其规模经济就十分显著,企业规模就应该较大;反之,对于那些技术进步缓慢、技术装备小型且市场范围不大的产业,其企业规模就适宜于小型化。

中国钢铁业的集中度1. 导致中国钢铁业低集中度的主要原因有哪些?答:与世界主要钢铁生产国比较、与我国历史比较,都会发现目前我国钢铁业集中度偏低。

原有钢铁企业间的重组困难、中小民营钢铁企业的迅速增长是近年来我国钢铁产业集中度下降的直接原因。

产业经济学(刘玉国)第4章策略性行为 兼并、合作、串谋与研发

产业经济学(刘玉国)第4章策略性行为 兼并、合作、串谋与研发

2021/7/13
——哈尔瑞顿(1985)
12
兼并
• 定义:减少竞争,将竞争对手吃掉并出现一个新的 企业。
• 兼并的原因(获得规模经济效益,节约交易费用、降低经营风险、顺利进入市 ) 场进入壁垒较高的产业
1、形成协同优势,如索尼兼并哥伦比亚电影公司;
2、扩大企业实力,提高与零售商谈判地位;
3、利用品牌和无形资产来扩大市场势力;
中国化工集团公司总经理任建新表示,成功并购凯诺斯将为中国化工未来
在澳大利亚市场发展提供良好的平台,得以实现部分化工新材料产品链向上
游延伸,对完善中国化工产业链和国际化经营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中国
化工还将利用凯诺斯公司的专业研究团队和设施与国内现有的科技力量合作
,促进企业吸收消化引进技术和再创新,并借鉴其在公司治理、生产管理、
2021/7/13
15
•而实际情况:兼并的动机主要是: 1、协同效应:提高效率-效益。 2、成本效应:降低固定费用和边际成本。 3、价格效应:企业数量减少,价格提高。 •兼并通常意味着价格的升高和成本的降低. •案例:戴姆勒-克莱斯乐兼并原因或效应 共享技术、增强财务能力和节约成本、采购、联 合生产、开发新产品、利用市场能力
2021/7/13
23
中国化工成功收购澳最大乙烯生产商凯诺斯公司
新华网北京4月3日电(记者谭浩)记者从中国化工集团公司了解到,这家
公司3日成功收购了澳大利亚最大的乙烯生产商凯诺斯控股有限公司100
%股权。这一成功并购使中国化工集团公司资产规模超过800亿元,预计
其2006年销售收入也将达到800亿元。
厂商成本正相关
2021/7/13
9
静态限制性定价的决定

产业经济学习题及答案

产业经济学习题及答案

产业经济学习题及答案第一章产业经济学导论(习题)一、名词解释1.产业2.产业组织3.产业结构4.产业关联5.产业政策6.淘汰产业7.新兴产业8.生产要素分类法9.产业发展阶段分类法第一章产业经济学导论(习题参考答案)一、名词解释:1.产业:具有某种同类属性的具有的相互作用的经济活动的集合或系统。

2.产业组织:生产同一类(严格地说,是生产具有密切替代关系的产品)的企业在同一市场上集合而成的同一产业内各企业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结构,该结构决定了企业规模经济效益的实现与企业竞争活力的发挥之间的平衡。

3.产业结构:产业与产业之间的数量关系结构及技术经济联系方式,产业结构的变化主要由需求结构、生产结构、就业结构和贸易结构及其关联机制的变化体现出来。

4.产业关联:最终产品产业与生产这些最终产品所投入的中间产品产业之间以及这些中间产品产业之间的技术经济和数量结构联系,是产业结构最主要的表现特征之一。

5.产业政策:国家或地区政府为了实现一定的经济目的或社会目的,应用产业经济学的原理,以全产业为对象所实施的能够影响产业发展进程的一整套政策的总称。

6.淘汰产业:产业发展到一定阶段,由于技术老化、需求萎缩、成本上升、长期亏损而不能适应市场的需要而退出市场的产业。

7.新兴产业:由于科技的发展和生产力水平的提高,出现了已经度过了幼年生命危险期的新的细分产业,这些新的细分产业的产品在技术工艺、用途、生产方式、用料或其他方面与原有产业的产品有较大不同。

8.生产要素分类法:按照劳动、资本、技术等生产要素的比重或对各生产要素的依赖程度对产业进行划分的分类法。

可以将全部生产部门划分为劳动密集型产业、资本密集型产业和知识密集型产业。

9.产业发展阶段分类法:按照产业发展所处的不同阶段进行产业分类的一种方法。

按照这种分类法划分的常见产业有幼小产业、新兴产业、朝阳产业、夕阳产业、衰退产业、淘汰产业等等。

第二章产业组织理论的形成与发展(习题)一、名词解释:1.产业组织2.市场行为3.有效竞争4.市场结构5.市场绩效五、简答题1.简述可竞争市场理论的主要内容。

产业经济学第四章案例分析答案

产业经济学第四章案例分析答案

第四章长虹大规模采购彩管——提高竞争对手的成本1.企业如何才能有效得实施策略性进入壁垒?答:原有企业要成功实施策略性进入壁垒,除了投资成本满足必需的条件之外,这种策略性投资必须具有承诺价值,原有企业的这种投资能否成功阻止进入取决于三个基本条件:(1)这种策略性投资必须发生在进入者的进入决策之前,而且能被进入者观察到,在20世纪90年代,中国几乎没有一家彩电企业有自己生产的彩管,如果一家企业控制了彩管的供应渠道,则其他企业的生产必然会受到影响,长虹的董事长倪润峰决定大规模的采购彩管,使市场的大屏幕彩管都几乎为长虹所有,令其他产业始料不及。

(2)这种投资能通过改变原有企业的策略空间和支付函数或通过向进入者传递有关市场信息而改变进入者对进入后利润的预期,从而影响进入者的进入决策。

(3)这种投资必须是不可回收或不可逆的。

2.影响未来成本结构的进入阻挠有哪些方式?答:(1)过剩生产能力投资。

一旦进入者进入,原有企业可利用已投资的闲置生产能力迅速扩大产量,实施斗争策略,使进入者蒙受损失。

潜在进入者在观察到原有企业所作的过度生产能力投资后,理性预期到自己进入后将招致原有企业激烈的价格战,自己无法从进入中获利,因此会放弃进入。

(2)干中学。

原有企业先进入市场,因此在学习效应上具有天然的优势,相对于进入企业拥有更多累积的生产经验,从而在市场竞争中就会享有成本优势。

原有企业为达到阻止潜在进入者的进入,会充分利用干中学这一技术性因素,进行策略性投资。

长虹企业在市场上摸爬滚打了那么多年,肯定对市场的了解非常熟悉,因而拥有了更多的生产经验。

(3)提高竞争对手的成本。

原有企业通过策略性行为提高竞争对手的成本的方法自己处于成本优势,同样可以达到阻止进入的目的。

提高竞争对手成本的很多,主要有:垂直一体化、利用政府管制、利用产品的互补性和配件生产、提高工资和其它投入品的价格。

长虹通过控制彩管的垄断,迫使其他产业不得不以更高的价钱去够买彩管,在生产技术相同的情况下,这些企业的生产成本必然提高。

产业经济学16本科第四章

产业经济学16本科第四章

第二节
规模经济与范围经济的成因
二、范围经济的一般来源
范围经济可以由以下几方面因素产生: 1.生产技术设备的通用性。 2.中间产品或零部件的多用途性。 3.研究与开发的外溢效应 4.声誉效应。
第二节
规模经济与范围经济的成因
三、规模(或范围)不经济的原因 造成规模(或范围)不经济的原因主要有: 人工成本上升;激励和官僚影响;以及专门化资 源的分摊等三个方面。
第二节
规模经济与范围经济的成因
五、规模经济与学习曲线 规模经济是指在给定时点上,大量生产能获得 的成本优势。而学习曲线(learning curve) 或称经验曲线,则是指由于经验和专有技术的 积累所带来的成本优势。当人们获得经验以后, 一般能够改善他们完成特定任务的绩效。 通常,我们用进步比率(progress rate)来衡 量学习的效果。利用学习曲线,企业可以获得 成本优势,从而产生学习效应或学习经验。
提供的服务多样化,企业能够降低成本,则存在着 范围经济。 一般地,我们用平均成本函数的下降来定义规模经 济,而用相对总成本的节约来定义范围经济。也就 是说,如果企业作为一个整体来生产多种产品与分 离成两个或更多的企业进行生产时,整体生产的总 成本低于分离生产的总成本,则存在范围经济
三、范围经济
二、企业的适度规模
关于适度规模 理论上,一般运用平均成本曲线来确定企业的
适度规模;实践中,人们主要采用适者生存法、 工程分析法和成本-利润比较法等方法来衡量企 业的适度规模。 确定企业适度规模的方法:平均成本法
短期平均成本曲线; 长期平均成本曲线; 平均成本曲线的变化过程:
我们借助于图来描述规模经济与平均成本、边 际成本三者之间的关系

(完整)产业经济学的课后复习答案

(完整)产业经济学的课后复习答案

《产业经济学》课后思考题答案第1章企业:目标、结构与组织1。

什么是企业?为什么会存在企业?企业为什么不能代替市场?答:企业是现代社会中最为重要和普遍的生产组织形式。

据统计,2009年企业为全球81%的人口提供工作机会,构成全球经济力量的90%,创造了全球生产总值的94%.在全球100大经济体中,51个是企业,49个是国家.交易成本的存在,导致了单纯依靠市场的价格机制很有可能导致市场参与者在某些方面产生很高的成本,从而影响生产和交易的效率,如获取相关的价格信息、根据信息签订合约并有效执行合约以及规避市场风险等.企业通过内部交易来取代市场交易,以此来减少交易成本,这就是企业会存在的根本原因。

2。

有哪些机制可以对企业偏离利润最大化的目标进行纠偏?为什么?答:内部的监督激励机制。

通过适当的薪酬设计,让管理者能够在抵御风险的同时,又能给予管理者适当的激励,让股东与管理者的利益在某种程度上达到平衡。

很多企业管理者的薪酬往往都由两部分组成,除了固定工资之外,另外很大一部分都会根据企业在不同时期内的盈利而上下波动.外部的市场机制。

主要可以分为三类:第一,劳动力市场机制.第二,产品市场机制。

第三,资本市场机制。

3。

纵向一体化与资产专用性的关系是什么?答:纵向一体化在解决资产专用性所带来的机会主义行为的同时,自身也会带来其他的激励问题。

市场采购的一个优势,在于可以通过市场竞争来以较低的价格获得质量更高的产品,但是在纵向一体化之后市场采购变成了企业内部采购。

市场竞争压力的缺失,往往会导致内部供应产品的质量下降,最终给整个企业的发展带来负面影响。

现实的市场中,企业往往会在完全的纵向一体化和完全的纵向分离之间选择一些相对均衡的做法.一种被称之为逐步一体化(tapped integration),即部分生产要素从市场中的独立供应商购买,另一部分生产要素从子公司内部采购。

这种方法的好处是既可以避免其他企业机会主义行为,同时又让内部生产部门保持一定的竞争压力.另一种常见的策略是特许经营(franchising),从快餐到服装设计的众多行业都采用了这种方法。

产业经济学:原理及案例(第五版)课件第4章

产业经济学:原理及案例(第五版)课件第4章

他提出了产业空间集聚的三个基本原因:第一,
共享辅助性工业的服务,促进专业化投入和服
务的发展;第二,为具有专业化技能的工人提供
了集中的市场;第三,提供协同创新的环境,使公
司从技术溢出中获益。
32
一、产业集聚概述
(一)研究产业集聚问题的起源和发展 2.胡佛的产业集聚最佳规模论
美国区域经济学家埃德加.M.胡佛(Hoover,1937) 首次将规模经济区分为三个不同的层次。他认为,就 任何一种产业来说,都有: (1)单个区位单位(工厂、商店等等)的规模决定的经 济;(区位单位最佳规模) (2)单个公司(即联合企业体)的规模决定的经济; (公司最佳规模) (3)该产业在某个区位的集聚体的规模决定的经济。 (集聚体最佳规模)
一、产业布局理论的形成
(二)杜能的农业区位论
1826年德国经济学家杜能撰写了著名的《孤立 国同农业和国民经济的关系》(简称《孤立 国》)。在该书中,他提出了著名的孤立国同 农业圈层理论。 杜能农业区位论背景:19世纪,德国的农业制 度改革;杜能本人是农业资本家;1826年,他 发表了《孤立国》,从“孤立国”的假想空间 出发,寻求企业型农业时代的合理农业生产方 式,探索这种方式的地域配置原则。
❖ 产业布局在这一规律的作用下进行,就能形成具有不
同特色的产业,做到合理地布局,产生巨大的经济效 益和社会效益。
26
二、产业布局应遵循的一般规律
(三)产业布局分散——集中——适度分散的变 化规律
❖ 集中与分散式产业布局演变过程中相互交替的过程。 ❖ 农业、工业、交通运输业等各个产业部门在地域上的
布局演变就表现为“分散——集中——适度分散”如 此循环上升的链环,后一阶段的产业布局较前一阶段 的产业布局在内涵上更为丰富、在形式上更为高级。

15经管:产业经济学课后案例(仅供参考)

15经管:产业经济学课后案例(仅供参考)

产业经济学课后案例分析(仅供参考)目录(13题):第三章我国公用企业与铁路改革 P93第四章我国纺织业退出援助政策 P131第五章金松集团失败的合并 P157第六章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日本三次产业结构的演变 P175 第七章湖北省高技术产业与传统产业关联 P208第八章美国信息技术发展促进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 P233 第九章长江三角洲地区的产业分工与协作P261第十章日本产业政策 P281第十一章我国钢铁行业的产能过剩与治理政策P317第十二章让人头疼的成品油价格 P351第十三章英国广告行业与自律管理 P363第十四章浏阳花炮产业集聚 P387第十五章中国手机业的产业生命周期P407第三章我国公用企业与铁路改革P931、你认为我国公用企业的改革方向是什么?公用事业与社会生产和人民生活息息相关,因其本身特殊性,公用事业改革不能套用一般行业或企业的改革模式。

按照市场经济发展要求, 我国公用企业未来的改革应该是坚持产业化发展、企业化经营、社会化服务的方向,在统一规划、统一服务质量标准、统一市场准入制度、统一价格收费监管制度的前提下,积极引入竞争机制,改革公用企业垄断经营体制,加快公用企业的市场化进程,增强公用企业活力,提高其社会和经济效益。

2、国外公用企业改革进程对我国有什么借鉴意义?发达国家公用企业改革在放松管制、引入竞争机制,提高供给质量和效率,满足公众多元化需求方面有重大成就,为此,对我国公用企业改革来说:(1)加快转变政府职能,充分发挥政府引导、服务、管理和监督作用;(2)在保证政府规划、建设和管理职能前提下,打破公用企业独家垄断经营局面,引入竞争机制;(3)拓宽融资渠道,创新融资方式;(4)加强法制建设,完善政策法规体系;(5)转变监管模式,充分发挥社会监督组织的功能。

3、我国铁路运输业改革的目标模式是什么?根据我国国情,铁路运输业改革,可以采取多种目标模式,比较有代表性的观点认为,我国铁路运输业改革应该采取“网运分离+区域公司”的混合模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四章长虹大规模采购彩管——提高竞争对手的成本
1.企业如何才能有效得实施策略性进入壁垒?
答:原有企业要成功实施策略性进入壁垒,除了投资成本满足必需的条件之外,这种策略性投资必须具有承诺价值,原有企业的这种投资能否成功阻止进入取决于三个基本条件:
(1)这种策略性投资必须发生在进入者的进入决策之前,而且能被进入者观察到。

(2)这种投资能通过改变原有企业的策略空间和支付函数或通过向进入者传递有关市场信息而改变进入者对进入后利润的预期,从而影响进入者的进入决策。

(3)这种投资必须是不可回收或不可逆的。

2.影响未来成本结构的进入阻挠有哪些方式?
答:(1)过剩生产能力投资。

一旦进入者进入,原有企业可利用已投资的闲置生产能力迅速扩大产量,实施斗争策略,使进入者蒙受损失。

潜在进入者在观察到原有企业所作的过度生产能力投资后,理性预期到自己进入后将招致原有企业激烈的价格战,自己无法从进入中获利,因此会放弃进入。

(2)干中学。

原有企业先进入市场,因此在学习效应上具有天然的优势,相对于进入企业拥有更多累积的生产经验,从而在市场竞争中就会享有成本优势。

原有企业为达到阻止潜在进入者的进入,会充分利用干中学这一技术性因素,进行策略性投资。

(3)提高竞争对手的成本。

原有企业通过策略性行为提高竞争对手的成本的方法自己处于成本优势,同样可以达到阻止进入的目的。

提高竞争对手成本的很多,主要有:垂直一体化、利用政府管制、利用产品的互补性和配件生产、提高工资和其它投入品的价格
3.策略性进入壁垒会对市场结构产生何种影响?
答:策略性进入壁垒是在位企业通过其策略性行为设置的进入壁垒。

由于原
有企业拥有首先行动和信息上的优势,它可以通过进行不可逆的投资或通过自己的行动向潜在进入企业传递对自己有利的信息,使潜在进入者预期到进入后无法获得经济利润,从而主动放弃进入。

如果发生进入,则市场结构变成了寡占市场,进入者的利润水平取决于寡占市场的均衡结果。

而寡占市场的均衡结果又受到一系列因素的影响,如进入后市场需求曲线、企业的成本函数等。

在一定的条件下,原有企业通过对能影响潜在进入者选择的资源进行投资而实现了进入阻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