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工业毒物及其危害参考文本

合集下载

常见工业毒物及其危害(一)

常见工业毒物及其危害(一)

常见工业毒物及其危害(一)1、金属与类金属毒物(1)铅银灰色软金属,展性强,相对密度11.35,熔点327℃,沸点1620℃。

加热至400~500℃即有大量铅蒸气逸出,在空气中迅速氧化成氧化亚铅和氧化铅,并凝结成烟尘。

不溶于稀盐酸和硫酸,能溶于硝酸、有机酸和碱液。

铅是全身性毒物,主要是影响卟啉代谢。

卟啉是合成血红蛋白的主要成分,因此影响血红素的合成,产生贫血。

铅可引起血管痉挛、视网膜小动脉痉挛和高血压等。

铅还可作用于脑、肝等器官,发生中毒性病变。

(2)汞常温下为银白色液体,密度13.6,熔点-38.87℃,沸点356.9℃。

黏度小,易流动和流散,有很强的附着力,地板、墙壁等都能吸附汞。

常温下即能蒸发,温度升高,蒸发加快。

不溶于水,能溶于类脂质,易溶于硝酸、热浓硫酸。

能溶解多种金属,生成汞齐。

汞离子与体内的巯基、二巯基有很强的亲和力。

汞与体内某些酶的活性中心巯基结合后,使酶失去活性,造成细胞损害,导致中毒。

(3)铬钢灰色、硬而脆的金属,相对密度7.20,熔点1900℃,沸点2480℃。

氧化缓慢,耐腐蚀。

不溶于水,溶于盐酸、热硫酸。

铬化合物中六价铬毒性最大。

化肥工业催化剂主要原料三氧化铬,是强氧化剂,易溶于水,常以气溶胶状态存在于厂房空气中。

六价铬化合物有强刺激性和腐蚀性。

铬在体内可影响氧化、还原、水解过程,可使蛋白质变性,引起核酸、核蛋白沉淀,干扰酶系统。

六价铬抑制尿素酶的活性,三价铬对抗凝血活素有抑制作用。

(4)锰浅灰色硬而脆的金属。

熔点1260℃,沸点2097℃,易溶于稀酸。

锰及其化合物的毒性各不相同,化合物中的锰的原子价越低毒性越大。

工业生产中以慢性中毒为主,多因吸入高浓度锰烟和锰尘所致。

轻度中毒表现为失眠、头痛,记忆力减退,四肢麻木,举止缓慢。

重度中毒者出现四肢僵直、动作缓慢笨拙,语言不清,智能下降等症状。

2、有机溶剂(1)苯具有芳香气味的无色、易挥发、易燃液体。

密度0.879,熔点5.5℃,沸点80.1℃。

常见化学污染物与职业病范文

常见化学污染物与职业病范文

常见化学污染物与职业病范文1. 引言化学污染物是指在工业生产、农业生产和生活消费等过程中,由于人类活动而排放到环境中的一类物质。

这些化学污染物对人体健康造成了很大的危害。

职业病是由于工作环境中存在有害因素,长期接触而导致的一类疾病。

其中,化学污染物是导致职业病的重要原因之一。

本文将介绍常见的化学污染物和职业病,并探讨其在职业健康领域中的防治措施。

2. 常见化学污染物及其危害2.1 有机溶剂有机溶剂是一类广泛应用于工业生产和其他领域的化学品,常见的有:甲醛、苯、丙酮等。

这些有机溶剂在工作环境中可通过吸入、皮肤接触等方式进入人体,并对人体健康产生危害。

长期接触有机溶剂可能导致嗅觉失调、呼吸困难、中毒反应等职业病。

2.2 重金属重金属污染物是由于工业生产和其他人类活动引起的一类化学污染物。

其中,铅、汞、镉等重金属对人体健康的影响尤为严重。

长期接触重金属可能导致神经系统疾病、肾脏病变等职业病。

2.3 农药农药是农业生产中广泛应用的一类化学品,常见的有杀虫剂、除草剂、杀菌剂等。

农药在工作环境中存在的可能性较大,吸入或皮肤接触农药可能导致中毒、呼吸系统疾病等职业病。

3. 常见职业病与化学污染物的关系3.1 肺癌肺癌是与化学污染物密切相关的职业病之一。

长期接触有机溶剂、重金属和农药等化学污染物的人群患肺癌的风险较高。

这些化学污染物可通过吸入或皮肤接触进入人体,对肺部细胞造成损伤,从而引发肺癌的发生。

3.2 中毒化学污染物引起的中毒是常见的职业病之一。

长期接触有机溶剂、农药等化学污染物,会导致中毒症状如头晕、恶心、呕吐等。

严重的中毒可能导致意识丧失甚至死亡。

3.3 神经系统疾病长期接触重金属如铅、汞等化学污染物,会对神经系统造成损害,导致神经系统疾病如震颤麻痹、认知障碍等。

4. 职业健康防护措施4.1 完善职业健康监测系统建立完善的职业健康监测系统,定期对从业人员进行体检和职业健康评估,及时发现并处理职业病危害因素。

常见工业毒物及其危害

常见工业毒物及其危害

安全管理编号:LX-FS-A88557 常见工业毒物及其危害In the daily work environment, plan the important work to be done in the future, and require the personnel to jointly abide by the corresponding procedures and code of conduct, so that the overall behavior oractivity reaches the specified standard编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审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时间:________年_____月_____日A4打印/ 新修订/ 完整/ 内容可编辑常见工业毒物及其危害使用说明:本安全管理资料适用于日常工作环境中对安全相关工作进行具有统筹性,导向性的规划,并要求相关人员共同遵守对应的办事规程与行动准则,使整体行为或活动达到或超越规定的标准。

资料内容可按真实状况进行条款调整,套用时请仔细阅读。

1、金属与类金属毒物(1)铅银灰色软金属,展性强,相对密度11.35,熔点327℃,沸点1620℃。

加热至400~500℃即有大量铅蒸气逸出,在空气中迅速氧化成氧化亚铅和氧化铅,并凝结成烟尘。

不溶于稀盐酸和硫酸,能溶于硝酸、有机酸和碱液。

铅是全身性毒物,主要是影响卟啉代谢。

卟啉是合成血红蛋白的主要成分,因此影响血红素的合成,产生贫血。

铅可引起血管痉挛、视网膜小动脉痉挛和高血压等。

铅还可作用于脑、肝等器官,发生中毒性病变。

(2)汞常温下为银白色液体,密度13.6,熔点-38.87℃,沸点356.9℃。

黏度小,易流动和流散,有很强的附着力,地板、墙壁等都能吸附汞。

常温下即能蒸发,温度升高,蒸发加快。

不溶于水,能溶于类脂质,易溶于硝酸、热浓硫酸。

常见化学污染物与职业病范文(二篇)

常见化学污染物与职业病范文(二篇)

常见化学污染物与职业病范文化学污染物是指在生产、运输、使用和废弃物处理过程中,由于化学物质的释放、泄漏、排放等,对环境和人体健康造成的污染。

在工作环境中,长期接触化学污染物会导致职业病的发生,严重影响员工的身体健康。

本文将介绍一些常见的化学污染物和相关的职业病。

有机溶剂是一类常见的化学污染物,广泛应用于涂料、胶粘剂、清洁剂等工业生产中。

有机溶剂主要通过呼吸道进入人体,长时间接触会导致职业性肺病,如有机溶剂中毒性肺损害。

研究表明,长期接触苯、甲苯等有机溶剂的工人,容易患上急性白血病、淋巴瘤等血液系统疾病。

制造业中常见的金属有害物质包括铅、汞、镉等。

铅是一种广泛存在于石化、冶金等行业中的重金属,长期暴露于铅中会导致铅中毒,严重时可导致脑损害、肾脏疾病等。

而汞主要存在于矿物加工、电池制造等行业,高浓度汞蒸气会对神经系统产生损害。

另外,镉是一种常见的重金属污染物,用于镀铬、制造镍镉电池等工业过程中。

接触高浓度镉会导致镉中毒,严重时可引发骨质疏松、肺部疾病等。

除了有机溶剂和金属有害物质,还有一类常见的化学污染物为粉尘。

粉尘主要来源于煤矿、铁矿等行业的矿石破碎、物料搬运等工作过程。

长期接触高浓度粉尘会导致职业性尘肺,如煤工尘肺和硅尘肺等。

煤工尘肺主要由煤尘引起,严重时可导致肺功能衰竭。

而硅尘肺则主要由二氧化硅颗粒吸入引起,严重时会导致慢性肺功能障碍。

除了上述化学污染物外,化学实验室中常见的危险物质也可能对工作者的健康产生影响。

例如,化学实验室中的酸、碱、气体等物质常常会对眼睛、皮肤和呼吸道造成伤害。

硫酸、盐酸等强酸可造成眼睛和皮肤灼伤,长期接触可能导致角膜炎、皮肤溃疡等。

氨气、甲烷等有毒气体可导致上呼吸道炎症和气道不适。

为了保护工作者的健康,各行各业都应该采取有效的控制措施,减少化学污染物对环境和人体的危害。

对于有机溶剂,可以采取通风换气、佩戴呼吸防护设备的方式,减少工作区域内的有害物质浓度。

对于金属有害物质,可采用清洗、去湿度控制、食品无酒精处理等方法,减少工作现场的风险。

常见工业毒物及其危害

常见工业毒物及其危害

常见工业毒物及其危害1、金属与类金属毒物(1)铅银灰色软金属,展性强,相对密度11.35,熔点327℃,沸点1620℃。

加热至400~500℃即有大量铅蒸气逸出,在空气中迅速氧化成氧化亚铅和氧化铅,并凝结成烟尘。

不溶于稀盐酸和硫酸,能溶于硝酸、有机酸和碱液。

铅是全身性毒物,主要是影响卟啉代谢。

卟啉是合成血红蛋白的主要成分,因此影响血红素的合成,产生贫血。

铅可引起血管痉挛、视网膜小动脉痉挛和高血压等。

铅还可作用于脑、肝等器官,发生中毒性病变。

(2)汞常温下为银白色液体,密度13.6,熔点-38.87℃,沸点356.9℃。

黏度小,易流动和流散,有很强的附着力,地板、墙壁等都能吸附汞。

常温下即能蒸发,温度升高,蒸发加快。

不溶于水,能溶于类脂质,易溶于硝酸、热浓硫酸。

能溶解多种金属,生成汞齐。

汞离子与体内的巯基、二巯基有很强的亲和力。

汞与体内某些酶的活性中心巯基结合后,使酶失去活性,造成细胞损害,导致中毒。

(3)铬钢灰色、硬而脆的金属,相对密度7.20,熔点1900℃,沸点2480℃。

氧化缓慢,耐腐蚀。

不溶于水,溶于盐酸、热硫酸。

铬化合物中六价铬毒性最大。

化肥工业催化剂主要原料三氧化铬,是强氧化剂,易溶于水,常以气溶胶状态存在于厂房空气中。

六价铬化合物有强刺激性和腐蚀性。

铬在体内可影响氧化、还原、水解过程,可使蛋白质变性,引起核酸、核蛋白沉淀,干扰酶系统。

六价铬抑制尿素酶的活性,三价铬对抗凝血活素有抑制作用。

(4)锰浅灰色硬而脆的金属。

熔点1260℃,沸点2097℃,易溶于稀酸。

锰及其化合物的毒性各不相同,化合物中的锰的原子价越低毒性越大。

工业生产中以慢性中毒为主,多因吸入高浓度锰烟和锰尘所致。

轻度中毒表现为失眠、头痛,记忆力减退,四肢麻木,举止缓慢。

重度中毒者出现四肢僵直、动作缓慢笨拙,语言不清,智能下降等症状。

2、有机溶剂(1)苯具有芳香气味的无色、易挥发、易燃液体。

密度0.879,熔点5.5℃,沸点80.1℃。

常见工业毒物及其危害

常见工业毒物及其危害

常见工业毒物及其危害集团企业公司编码:(LL3698-KKI1269-TM2483-LUI12689-ITT289-常见工业毒物及其危害1、金属与类金属毒物(1)铅银灰色软金属,展性强,相对密度11.35,熔点327℃,沸点1620℃。

加热至400~500℃即有大量铅蒸气逸出,在空气中迅速氧化成氧化亚铅和氧化铅,并凝结成烟尘。

不溶于稀盐酸和硫酸,能溶于硝酸、有机酸和碱液。

铅是全身性毒物,主要是影响卟啉代谢。

卟啉是合成血红蛋白的主要成分,因此影响血红素的合成,产生贫血。

铅可引起血管痉挛、视网膜小动脉痉挛和高血压等。

铅还可作用于脑、肝等器官,发生中毒性病变。

(2)汞常温下为银白色液体,密度13.6,熔点-38.87℃,沸点356.9℃。

黏度小,易流动和流散,有很强的附着力,地板、墙壁等都能吸附汞。

常温下即能蒸发,温度升高,蒸发加快。

不溶于水,能溶于类脂质,易溶于硝酸、热浓硫酸。

能溶解多种金属,生成汞齐。

汞离子与体内的巯基、二巯基有很强的亲和力。

汞与体内某些酶的活性中心巯基结合后,使酶失去活性,造成细胞损害,导致中毒。

(3)铬钢灰色、硬而脆的金属,相对密度7.20,熔点1900℃,沸点2480℃。

氧化缓慢,耐腐蚀。

不溶于水,溶于盐酸、热硫酸。

铬化合物中六价铬毒性最大。

化肥工业催化剂主要原料三氧化铬,是强氧化剂,易溶于水,常以气溶胶状态存在于厂房空气中。

六价铬化合物有强刺激性和腐蚀性。

铬在体内可影响氧化、还原、水解过程,可使蛋白质变性,引起核酸、核蛋白沉淀,干扰酶系统。

六价铬抑制尿素酶的活性,三价铬对抗凝血活素有抑制作用。

(4)锰浅灰色硬而脆的金属。

熔点1260℃,沸点2097℃,易溶于稀酸。

锰及其化合物的毒性各不相同,化合物中的锰的原子价越低毒性越大。

工业生产中以慢性中毒为主,多因吸入高浓度锰烟和锰尘所致。

轻度中毒表现为失眠、头痛,记忆力减退,四肢麻木,举止缓慢。

重度中毒者出现四肢僵直、动作缓慢笨拙,语言不清,智能下降等症状。

劳保防护生产性毒物的来源及其危害范文(二篇)

劳保防护生产性毒物的来源及其危害范文(二篇)

劳保防护生产性毒物的来源及其危害范文劳保防护是保护劳动者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的重要环节。

在生产过程中,很多生产性毒物存在,对劳动者的健康产生严重危害。

本文将从劳保防护的视角,探讨劳保防护生产性毒物的来源以及其危害。

一、劳保防护生产性毒物的来源1. 化学物质:化工行业、制药行业以及某些生产流程中,使用大量的化学物质。

这些化学物质包括有毒化合物、重金属等,广泛存在于各种材料、溶剂、液体和气体中。

2. 有害气体:在某些生产过程中,会产生一些有害气体,如一氧化碳、二氧化硫、二氧化氮等。

这些气体对人体呼吸系统和神经系统产生严重危害。

3. 尘埃和颗粒物:许多行业产生大量尘埃和颗粒物,如煤尘、金属粉尘、木尘等。

这些尘埃和颗粒物对呼吸系统和眼睛造成刺激和损害。

4. 放射性物质:在核能行业、医疗行业以及某些科研实验中,使用放射性物质。

这些物质对人体组织和器官造成损害,容易引发癌症等疾病。

二、劳保防护生产性毒物的危害1. 对呼吸系统的危害:许多生产性毒物通过呼吸道进入人体,对呼吸道组织产生刺激和损害。

长期暴露于这些毒物,容易引发呼吸系统疾病,如支气管炎、肺气肿等。

2. 对皮肤的危害:某些化学物质和有害物质与皮肤接触后,可以引起皮肤炎症、烧伤和溃疡等。

有些物质还具有吸收性,会直接进入血液循环系统,影响内脏器官的功能。

3. 对中枢神经系统的危害:某些化学物质和有害气体对中枢神经系统产生直接影响,容易导致头晕、昏迷、中毒甚至死亡。

4. 对生殖系统的危害:某些生产性毒物可以导致生殖系统疾病,如不育症、流产等。

而某些重金属则会积累在生殖细胞中,对后代造成遗传损害。

5. 对内脏器官的危害:一些有害物质可经消化道进入体内,对胃肠道、肝脏、肾脏等内脏器官产生损伤,引发消化系统疾病和肝肾功能损害。

三、劳保防护措施1. 个人防护:劳动者应佩戴合适的防护装备,如防护眼镜、口罩、手套等,以保护自己避免与有害物质直接接触。

2. 良好的通风系统:工作场所应设置通风系统,及时排除有害气体和颗粒物,减少工人吸入有害物质的机会。

主要化学工业毒物的防护与急救范本(二篇)

主要化学工业毒物的防护与急救范本(二篇)

主要化学工业毒物的防护与急救范本化学工业是现代工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在化学生产过程中,也伴随着各种化学毒物的存在。

这些化学毒物可能对人体造成不同程度的危害,因此,对化学工业毒物的防护与急救至关重要。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介绍主要化学工业毒物的防护与急救范本:化学工业毒物的分类和特点、化学工业毒物的防护措施、化学工业毒物的急救措施、毒物泄漏和事故处理等内容。

一、化学工业毒物的分类和特点化学工业毒物的种类繁多,按其危害性质和途径可分为吸入性毒物、摄入性毒物、接触性毒物和注射性毒物等。

1. 吸入性毒物:包括有害气体、蒸汽和粉尘等。

特点是易于在空气中弥散,从而通过呼吸道进入人体。

2. 摄入性毒物:主要指食物中存在的有毒物质,特点是在食物中存在,在人体消化道中被吸收。

3. 接触性毒物:包括接触性有害物质和化学灼伤等,主要通过皮肤和黏膜接触后进入人体。

4. 注射性毒物:指通过注射进入人体的毒物,如药物过量等。

化学工业毒物的特点是具有剌激性、腐蚀性、致癌性、毒性等,对人体健康造成不同程度的危害。

二、化学工业毒物的防护措施正确的防护措施可以有效降低化学工业毒物对人体的危害,下面列举几个常见的防护措施:1. 个人防护装备:戴口罩、佩戴防护眼镜、穿戴防护服等,不仅可以保护呼吸道、眼睛和皮肤,还可以防止毒物通过其他途径进入人体。

2. 安全操作:严格遵守化学品使用和储存规程,注意操作过程中的安全防护措施,减少事故发生的可能性。

3. 通风设备:保持工作场所的通风良好,及时排出有毒气体和粉尘,减少对工人的危害。

4. 限制接触时间:控制接触时间,避免长时间暴露在有害环境中。

5. 职业健康监测:对接触化学品的工人进行定期体检、生物监测等,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

三、化学工业毒物的急救措施在毒物中毒的情况下,正确的急救措施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少伤害。

1. 吸入性毒物中毒急救:- 迅速离开现场,呼吸困难时,先行就医,寻求医疗帮助;- 如有条件,使用呼吸器或面罩,提供新鲜空气;- 如有意识丧失,立即进行人工呼吸或心肺复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常见工业毒物及其危害参考文本In The Actual Work Production Management, In Order To Ensure The Smooth Progress Of The Process, And Consider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Each Link, The Specific Requirements Of EachLink To Achieve Risk Control And Planning某某管理中心XX年XX月常见工业毒物及其危害参考文本使用指引:此安全管理资料应用在实际工作生产管理中为了保障过程顺利推进,同时考虑各个环节之间的关系,每个环节实现的具体要求而进行的风险控制与规划,并将危害降低到最小,文档经过下载可进行自定义修改,请根据实际需求进行调整与使用。

1、金属与类金属毒物(1)铅银灰色软金属,展性强,相对密度11.35,熔点327℃,沸点1620℃。

加热至400~500℃即有大量铅蒸气逸出,在空气中迅速氧化成氧化亚铅和氧化铅,并凝结成烟尘。

不溶于稀盐酸和硫酸,能溶于硝酸、有机酸和碱液。

铅是全身性毒物,主要是影响卟啉代谢。

卟啉是合成血红蛋白的主要成分,因此影响血红素的合成,产生贫血。

铅可引起血管痉挛、视网膜小动脉痉挛和高血压等。

铅还可作用于脑、肝等器官,发生中毒性病变。

(2)汞常温下为银白色液体,密度13.6,熔点-38.87℃,沸点356.9℃。

黏度小,易流动和流散,有很强的附着力,地板、墙壁等都能吸附汞。

常温下即能蒸发,温度升高,蒸发加快。

不溶于水,能溶于类脂质,易溶于硝酸、热浓硫酸。

能溶解多种金属,生成汞齐。

汞离子与体内的巯基、二巯基有很强的亲和力。

汞与体内某些酶的活性中心巯基结合后,使酶失去活性,造成细胞损害,导致中毒。

(3)铬钢灰色、硬而脆的金属,相对密度7.20,熔点1900℃,沸点2480℃。

氧化缓慢,耐腐蚀。

不溶于水,溶于盐酸、热硫酸。

铬化合物中六价铬毒性最大。

化肥工业催化剂主要原料三氧化铬,是强氧化剂,易溶于水,常以气溶胶状态存在于厂房空气中。

六价铬化合物有强刺激性和腐蚀性。

铬在体内可影响氧化、还原、水解过程,可使蛋白质变性,引起核酸、核蛋白沉淀,干扰酶系统。

六价铬抑制尿素酶的活性,三价铬对抗凝血活素有抑制作用。

(4)锰浅灰色硬而脆的金属。

熔点1260℃,沸点2097℃,易溶于稀酸。

锰及其化合物的毒性各不相同,化合物中的锰的原子价越低毒性越大。

工业生产中以慢性中毒为主,多因吸入高浓度锰烟和锰尘所致。

轻度中毒表现为失眠、头痛,记忆力减退,四肢麻木,举止缓慢。

重度中毒者出现四肢僵直、动作缓慢笨拙,语言不清,智能下降等症状。

2、有机溶剂(1)苯具有芳香气味的无色、易挥发、易燃液体。

密度0.879,熔点5.5℃,沸点80.1℃。

不溶于水,溶于乙醇、乙醚等有机溶剂。

苯的中毒机理目前尚不清楚。

一般认为,苯中毒是由苯的代谢产物酚引起的。

酚是原浆毒物,能直接抑制造血细胞的核分裂,对骨髓中核分裂最活跃的早期活性细胞的毒性作用更明显,使造血系统受到损害。

另外苯有半抗原的特性,可通过共价键与蛋白质分子结合,使蛋白质变性而具有抗原性,发生变态反应。

(2)甲苯为无色具有芳香味的液体。

沸点100.6℃。

不溶于水,溶于乙醇、乙醚等有机溶剂。

甲苯毒性较低,属低毒类。

工业生产中甲苯主要以蒸气态经呼吸道进入人体,皮肤吸收很少。

急性中毒表现为中枢神经系统的麻醉作用和植物性神经功能紊乱症状,慢性中毒主要因长期吸入较高浓度的甲苯蒸气所致,出现头晕、头痛、无力、失眠、记忆力衰退等现象。

(3)四氯化碳为无色、透明、易挥发的油状液体。

熔点-22.9℃,沸点76.7℃。

不易燃、遇火或热的表面可分解为二氧化碳、氯化氢、光气和氯气。

微溶于水,易溶于有机溶剂。

四氯化碳蒸气主要通过呼吸道进入人体,液体和蒸气均可经皮肤吸收,可引起急性和慢性中毒。

3、硝基苯和苯胺硝基苯是五色或淡黄色具有苦杏仁气味的油状液体。

相对密度1.2037,熔点5.7℃,沸点210.9℃。

几乎不溶于水,能与乙醇、乙醚或苯互溶。

苯胺是有特殊臭味的无色油状液体。

相对密度1.022,熔点-6.2℃,沸点184.4℃。

微溶于水,可溶于乙醇、乙醚和苯等。

苯的硝基和氨基化合物进入人体后,经氧化变成硝基酚和氨基酚,使血红蛋白变成高铁血红蛋白。

高铁血红蛋白失去携氧能力,引起组织缺氧。

这类毒物还能导致红细胞破裂,出现溶血性贫血,也可直接引起肝、肾和膀胱等脏器的损害。

4、窒息性气体窒息性气体中毒是最常见的急性中毒,据1988年的全国职业病发病统计资料,窒息性气体中毒高居急性中毒之首;据化工部40年急性职业中毒死亡情况分析,高居首位的仍是窒息性气体中毒,由其造成的死亡人数竟占急性职业中毒总死亡数的65%,可见此类毒物的重要性。

根据这些窒息性气体毒作用的不同,可将其大致分为三类。

单纯窒息性气体这类气体本身的毒性很低,或属惰性气体,但若在空气中大量存在可使吸入气中氧含量明显降低,导致机体缺氧。

正常情况下,空气中氧含量约为20.96%,若氧含量<16%,即可造成呼吸困难;氧含量<10%,则可引起昏迷甚至死亡。

属于这一类的常见窒息性气体有:氮气、甲烷、乙烷、丙烷、乙烯、丙烯、二氧化碳、水蒸气及氩、氖等惰性气体。

血液窒息性气体血液以化学结合方式携带氧气,正常情况下每克血红蛋白约可携带1.4ml氧气,若每100ml血液以15g血红蛋白计算,约可携带21ml氧血;肺血流量约5L/min,故血液每分钟约从肺中携出1000ml氧气。

血液窒息性气体的毒性在于它们能明显降低血红蛋白对氧气的化学结合能力,并妨碍血红蛋白向组织释放已携带的氧气,从而造成组织供氧障碍,故此类毒物亦称化学窒息性气体。

常见的有:一氧化碳、一氧化氮、苯的硝基或氨基化合物蒸气等。

细胞窒息性气体这类毒物主要作用于细胞内的呼吸酶,使之失活,从而阻碍细胞对氧的利用,造成生物氧化过程中断,形成细胞缺氧样效应。

由于此种缺氧实质上是一种“细胞窒息”或“内窒息”,故此类毒物也称细胞窒息性毒物,常见的为氰化氢和硫化氢。

窒息性气体的危害(1)缺氧表现缺氧是窒息性气体中毒的共同致病环节,故缺氧症状是各种窒息性气体中毒的共有表现。

轻度缺氧时主要表现为注意力不集中、智力减退、定向力障碍、头痛、头晕、乏力;缺氧较重时可有耳鸣、呕吐、嗜睡、烦躁、惊厥或抽搐,甚至昏迷。

但上述症状往往为不同窒息性气体的独特毒性所干扰或掩盖,故并非不同病原引起的相近程度的缺氧都有相同的临床表现。

及时地治疗处理,使脑缺氧尽早改善,常可避免发生严重的脑水肿,否则将会导致明显的急性颅压升高表现。

(2)急性颅压升高表现①头痛。

是早期的主要症状,为全头痛,前额尤甚,程度甚剧,任何可增加颅内压的因素如咳嗽、喷嚏、排便,甚至突然转头均可使头痛明显加重;②呕吐。

是颅内压增高的常见症状,主要因延髓的呕吐中枢受压所致,③抽搐。

常为频繁的癫痫样抽搐发作,主要因大脑皮层运动区缺血缺氧或水肿压迫所致;若脑干网状结构也受累,则可出现阵发性或持续性肢体强直;④心血管系统变化。

早期可见血压升高、脉搏缓慢,乃延髓心血管运动中枢对水肿压迫及缺血缺氧代偿作用所致;⑤呼吸变化。

早期表现为呼吸深慢,亦为延髓的代偿性反应;呼吸中枢若有衰竭,则呼吸转为浅慢、不规则,或有叹息样呼吸,严重时可发生呼吸骤停(3)不同窒息性气体中毒的特殊表现①氮气大量吸入引起的症状与前述缺氧表现最为相似,但浓度稍高时常可引起极度兴奋、神情恍惚、步态不稳,如酒醉状,称为“氮酩酊”。

极高浓度氮气吸入可使患者迅速昏迷、死亡,称为“氮窒息”。

②二氧化碳也属单纯窒息性气体,但因同时伴有CO2潴留、呼吸性酸中毒、高血钾症,故其脑水肿表现常明显而持久。

高浓度吸入时可在几秒钟内迅速昏迷、死亡。

③一氧化碳为血液窒息性气体,吸入后可迅速与血红蛋白结合生成碳氧血红蛋白(HbCO),故血中HbCO测定为诊断CO中毒重要依据,血中HbCO>10%即有引起急性CO中毒的可能。

由于HbCO为鲜红色,而使患者皮肤粘膜在中毒之初呈樱红色,与一般缺氧病人有明显不同,是其临床特点之一;此外,全身乏力十分明显,以至中毒后虽仍清醒,但已难行动,不能自救。

其余症状与一般缺氧相近。

④氰化氢属细胞窒息性气体,它的中毒临床特点为缺氧症状十分明显,稍高浓度吸入即可引起极度呼吸困难,严重时可出现全身性强直痉挛;极高浓度HCN可在数分钟内引起呼吸心跳停止,死亡。

由于HCN对细胞呼吸酶的强烈抑制作用,细胞几乎丧失利用氧的能力,致使静脉血中仍饱含充足氧气而呈现氧合血红蛋白(HbO2)之鲜红色,故早期中毒病人之粘膜皮肤颜色较红,成为氰化氢中毒的另一临床特点。

5、刺激性气体刺激性气体是工业生产中常遇到的一类有害气体,对人体,特别是对呼吸道有明显的损害,轻者为上呼吸道刺激症状,重者则致喉头水肿、喉痉挛、支气管炎、中毒性肺炎,严重时可发生肺水肿。

刺激性气体大多是化学工业的重要原料和副产品,此外在医药、冶金等行业中也经常接触到,多具有腐蚀性,生产过程中常因设备、管道被腐蚀而发生跑冒滴漏现象,或因管道、容器内压力增高而大量外逸造成中毒事故,其危害不仅限于工厂车间,也污染环境。

失火、爆炸、大量泄漏等情况下还可造成人群急性中毒。

刺激性气体种类繁多,可按其化学结构分为以下几类。

其中某些物质在常态下虽非气体,但可通过蒸发、升华及挥发后以蒸气和气体作用于机体。

(1)酸无机酸如硫酸、硝酸、氢氟酸、铬酸;有机酸如甲酸、乙酸、丙酸、丁酸;乙二酸、丙二酸;丙烯酸。

(2)成算氧化物如二氧化硫、三氧化硫、二氧化氮、铬酸。

(3)成酸氢化物如氯化氢、氟化氢、溴化氢。

(4)卤族元素氯、氟、溴、碘(5)卤化物如光气、二氯亚砜、三氯化磷、三氯氧磷、氯化锌。

(6)氨、胺如氨、甲胺、丙胺、乙二胺。

(7)酯类如硫酸二甲酯、氯甲酸甲酯、乙酸甲酯。

(8)醛类如甲醛、乙醛、甲烯醛。

(9)醚类如氯甲基甲醚。

(10)强氧化剂如臭氧。

(11)金属化合物如氧化镉、羟基镍、五氧化二钒。

刺激性气体常以局部损害为主,仅在刺激作用过强时引起全身反应。

决定病变部位和程度的因素是毒物的溶解度和浓度。

溶解度与毒物作用部位有关,而浓度则与病变程度有关。

高溶解度的氨、盐酸,接触到湿润的眼球结膜及上呼吸道黏膜时,立即附着在局部发生刺激作用;中等溶解度的氯、二氧化硫,低浓度时只侵犯眼和上呼吸道,而高浓度则侵犯全呼吸道;低浓度的二氧化氮、光气,对上呼吸道刺激性小,易进入呼吸道深部并逐渐与水分作用而对肺产生刺激和腐蚀,常引起肺水肿。

液态的刺激性毒物直接接触皮肤黏膜可发生灼伤。

(1)氯气黄绿色气体,密度为空气的2.45倍,沸点-34.6℃。

易溶于水、碱溶液、二硫化碳和四氯化碳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