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电气专利申请交底书模版
专利申请技术交底书模板(机电设备类)

※(
本发明方案采用简单的部件机构,实现了电源端子引脚的折弯,对
比现有生产技术,人工劳动生产效率每小时生产800件产品上的电源端
子引脚折弯工作,时候用该技术以后,每小时可以完成2000件产品的弯
脚工作,效率大大提高,减少人工介入同时保证了产品质量。
)
4、 附图:(必填)
提供本发明的机构或装置的附图,要求能够清楚表达本发明的结构,其中的主要部件均应 标号。 附图应为白底黑线条图, 如CAD图或CAXA图。
※( 上图中各零件分别表示: 1、压弯气缸;2、压弯气缸安装座;3、红外开关;4、电源端子; 5、空电路板;6、止动气缸1;7、止动气缸2;8、自动流水线;9、上 顶气缸 )
弯引脚的电源端子脱落,造成效率底下,而翻转后工人使用尖嘴钳对引
脚进行折弯时,有可能对电路板上的印制线路造成损坏,在这样的情况
下,不仅使得生产线上的劳动力增加,并伴随了生产效率低下,次品率
高等不足。为了解决上述的工艺上存在的各种问题,本发明设计出了一
种专门针对电源端子引脚折弯的机构。
) 3、 发明的目的及亮点:(选填)
※(
)
技术交底书模板(机电设备类)
技术联系人: 电话或手机: E-mail: ※请申请人按要求提供以下资料,并在红色括号内填写,谢谢。
1、 发明名称:(必填)
简单而明了的反映发明的主题。例如:燃烧器、加工轴的磨削方法、一种加速齿轮及其制 造方法等。
※(一种电源端子自动弯脚机构) 2、 背景技术:(选填)
描述与本发明密切相关的现有技术。说明研发背景,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和缺点而进 行研发、改进。在可能的情况下,说明存在这种问题和缺点的原因以及解决这些问题时曾经遇 到的困难。请注意,由于代理人未必精通本领域,即使是领域内公知的常识,也请做出必要的 介绍。
专利申请技术交底书版本-机械

专利申请技术交底书《小扭矩无附加弯矩单管高温炉》发明背景技术(说明与本专利申请技术方案最接近的现有技术或产品,描述现有技术或产品的主要结构及原理,并指出该现有技术或产品存在的缺点或不足之处。
如果方便的话可以提供现有技术的附图)高温烧结炉用于对陶瓷、粉末冶金等制品的高温烧结,其工作温度可以达到1650°C,对于薄壁大口径陶瓷管制品、高温度敏感性烧结制品的高温烧结,以及烧结温度带狭窄、高温度均匀性烧结制品(如粉末冶金等)的高温烧结,其烧结工艺要求烧结设备的烧结工作区在较大的容积与跨度上具备稳定的温度场及极高的温度均匀性,才能获得高品质制的成品,为满足这一使用要求,烧结设备必须采用薄壁回转型圆管式炉膛。
对于这种回转型炉管而言,待烧结的制品位于炉管内,而加热装置则位于炉管的外面,因此炉管所承受的温度要高于其烧结制品的烧结温度,即高于1650°C,就现有的炉管材料(刚玉制品)而言,这个温度已接近其材料本身的高温蠕变温度,而烧结过程一般又需要在30小时以上,在如此恶劣的条件下使用,炉管材料的各项性能指标特别是抗折强度比常温状态急剧下降。
这种非金属的炉管没有经过机械加工,其两端的同轴度无法保证,且炉管材料不能进行弹性变形,这样炉管转动时由传动系统施加在炉管上的扭矩和弯矩极易造成炉管的折断损坏,使烧结过程无法完成。
具体的技术方案描述及本发明的有益效果(请结合附图清楚、完整地描述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说明本专利的原理、工艺过程等,使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人能够不需要创造性的劳动就可以理解/实现本发明。
同时提交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方案描述及对应的好处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小扭矩无附加弯矩单管高温炉,包括炉管和位于炉管外面的加热装置,还包括一根安装在炉管正上方的传动轴,所述传动轴与传动机构相连接,传动轴的两端各固定一个主动带轮,所述炉管的两端各固定一个从动带轮,所述主动带轮与从动带轮之间通过传动吊装带相连接,所述炉管悬吊在传动吊装带上。
申请专利技术交底书模板

技术交底书撰写模板申请人:发明名称:发明类型:本专利发明人:技术交底书撰写人:本案负责联系人:电话:FAX:E-MAIL:1详细介绍技术背景,并描述现有的与本发明最相近似的技术方案(包括两部分:1、作为本发明基础的且帮助理解本发明公知技术内容;2、与本发明最接近的技术方案的说明――对于方法,应说明现有方法的步骤,对于装置,应当说明结构组成及其关系)2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什么?(对应现有技术的所有缺点,――正面描述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本发明解决不了的,不用提供)3、以因果关系推理的方式推导出现有技术的缺点是什么?针对这些缺点,说明本发明的目的。
(客观评价,现有技术的缺点是针对本发明的优点来说的,本发明不能解决的缺点不必写;基于本发明能解决的问题写出发明的目的)注意:所述缺点应当是技术上的缺点,例如可以是成本高、误码率高、反应速度慢等类似问题。
4、本发明技术方案的详细阐述,应该结合流程图、原理图、电路图、时序图、逻辑框图进行说明(越详细越好,发明中每一功能的实现都要有相应的技术方案;所有英文缩写都应有中文注释;所有附图都应该有详细的文字描述,以别人不看附图即可明白技术方案为准;同时附图中的关键词或方框图中的注释都尽量用中文;方法专利都应该提供流程图,并提供相关的系统装置)。
4.1 本部分为专利申请最重要部分,需要详细提供;4.2 专利必须是一个技术方案,应该阐述发明目的通过什么技术方案来实现的,不能只有原理,也不能只作功能介绍;4.3 附图一方框图、黑白方式提供,不能提供彩色图例;4.4 对于软件、业务方法,要提供流程图;4.5 必须结合流程图、原理框图、电路图、时序图、逻辑框图等附图进行说明每个图都应有对应的文字描述,以他人不看附图即可明白技术方案为准。
5.本发明的关键点和欲保护点是什么?(发明内容部分提供的是为完成一定功能的完整技术方案,在本部分是提炼出技术方案的关键创新点,列出1、2、3…,以提醒代理人注意,便于专利代理人撰写权利要求书)6.用推理方式推导出本发明的优点(结合发明内容简单介绍,一两个自然段即可),可以对应3部分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或发明目的来描述。
专利申请技术交底书_3

专利申请技术交底书
名称
申请部门
专利类型
申请人
申请日期
修改日期背景技术(提供几篇接近的现有技术文件即可):本申请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希望对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进行综述,而不是仅仅针对某一篇文献):
本申请技术方案(最好包含发明设计思路和实验原理方面的内容):
本申请有益效果:
具体实施例(保护的参数范围的两个端点的值最好在实施例中有所体现;在时间不允许的情况下可以只提供一个最具代表性的实施例,其它实施例以后再进行补充):
机械类专利申请交底书

机械类专利申请交底书为帮助代理人了解发明的构思、发明的详细内容及其创新点,以便使代理人撰写出高质量的专利申请文本,其发明人或设计人在申请专利时,除了向专利代理人当面介绍发明的内容外,还应交纳一份专利申请交底书。
说明:发明人在写技术交底书前应进行专利检索,可以查到相关的背景技术,并作为交底书的写作参考!(检索网址:)交底书应包括以下内容:一、发明名称ﻫ发明名称应简短、准确地表明发明的技术主题,发明名称中不应含有人名、公司名称、商标、代号等非技术词语及宣传性用语。
一般不应超过25个字。
二、技术领域ﻫ所属技术领域应当是发明或实用新型直接所属或者直接应用的技术领域,而不是上位的或相邻的技术领域,也不是发明或者实用新型本身。
※三、背景技术应当写明本发明人对该发明或实用新型的理解、检索、审查有用的背景技术,有可能的,应引证反映这些背景技术的文件,尤其要引证与该申请最接近的现有技术文件。
这些文件可以是专利文件,也可以是期刊、杂志、手册和书籍等非专利文件。
前者要写明国别、公开号和公开日期,后者应写明文件的详细出处。
此外,本发明人还应客观的指出背景技术中存在的问题和缺陷,这些问题和缺陷仅限于本申请的技术方案所解决的问题和缺点,可能的话,应说明产生这些问题和缺点的原因以及解决这些问题曾经遇到的困难。
ﻫ※四、发明内容ﻫ首先,要针对背景技术中存在的问题,用正面、尽可能简短的语言客观而有根据地反映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即本发明的发明目的。
然后,公开解决其技术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及措施。
技术方案通常是由技术特征来体现。
发明人应清楚、完整地描述该申请所采取的技术方案的技术特征,还应进一步明确哪些技术特征是必要的,即为达到发明的目的和效果所不可缺少的技术特征;哪些是非必要的技术特征;哪些特征与现有技术相同,而哪些特征是区别于现有的技术特征。
对产品类发明,应描述产品的部件组成,及各部件之间的连接关系、配合关系等;尤其是体现本发明构思部分的部件及其连接关系。
专利申请技术交底书专利申请技术交底书机械结构

专利申请技术交底书专利申请技术交底书((机械机械结构结构结构类类)一、说明:机械结构类专利申请技术交底书涉及机械产品、机械制造工艺和日常用品,是发明人为使代理人能够全面正确地理解其发明创造,对其发明创造的技术方案进行全面、清楚、完整说明的技术交底文件。
代理人将以该文件为依据,撰写出符合法律规定的专利申请文件。
二、专利申请技术交底书的内容:1、写明发明创造的名称,是产品(如“燃烧器”),还是方法(如“加工轴的磨削方法”)。
2、简明扼要地指出与该发明创造最接近的现有产品或方法存在的技术问题(缺陷或不足),可借助附图加以说明。
有文献检索资料的,应提供。
3、结合带标号的产品附图说明以下内容:(1)构成产品所必需的零部件;(2)这些零部件之间相互配置的关系;(3)这些零部件之间的联系形式;(4)其它构成产品必不可少的零部件的几何形状、尺寸、参数、材料等。
4、若为方法发明创造,则应说明实现该方法所必需的步骤。
说明其采用的方式、工具、设备、材料、参数等。
5、附图为产品的结构图或工艺流程框图,不应有辅助线,如中心线、尺寸线等,最好提供计算机制作的CAD 图。
6、发明人应对其能够想到的、可用其他方式替代的产品形状、构造,方法步骤等加以说明,以争取获得最大范围的专利权保护。
机械结构类专利申请机械结构类专利申请技术技术技术交底书撰写参考交底书撰写参考请按如下格式撰写交底书,红字为内容解释。
交底书分为五部分:背景技术、发明创造内容、附图说明、具体实施方式、结构示意图。
1.背景技术(以下为范例)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家庭装修也越来越高档和豪华,与此相适应,对家庭卫生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对于大多数家庭而言,居室内地面的清洁要花费很大的气力。
为了保持地板卫生,避免将外界尘土和杂物带入居室内,人们采用了许多方法。
其一是备置拖鞋,当主人或客人进入居室时,须换下鞋子而穿备置的拖鞋。
此种情况下,有些客人不愿意穿主人备置的拖鞋,原因之一可能是脚臭而污染空气环境;原因之二是害怕交叉感染。
专利交底书模板-机械设备

如图3所示,底座由底座支架13、底座支架后壳19、底座盖板22、脚垫21等部件组成。脚垫21固定安装在底座盖板22上,脚垫21功能在于减少整体鼓风机的噪音和提高耐磨作用。
2、特别需要指出现有技术的缺陷以及缺陷产生的原因。
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能源节约已经成为必然和社会共识。各种电器越来越朝向节省能源、使用方便、节约空间、安全高效、一机多能等特点的方向发展。鼓风机作为人们生活电器当中重要的一员也不例外。
通常的鼓风机是由单个风鼓组成,风向单一、送风范围小。为了适应节约能源需求,增大送风范围,市面上逐渐出现了一些双出风口鼓风机结构,其中以美国专利申请(US2006/0263210A1)公开的结构最具代表性(如图1所示)。该结构在两风鼓之间设置有一平板,平板形状与风鼓外壳相对应,在平板外侧设有多个孔,在风鼓外壳对应于平板孔处设有孔槽,通过销或螺钉将风鼓外壳和平板固定在一起。这种结构的两风鼓可以同时从不同方向出风,增大了送风范围,但是由于风鼓的外壳和平板采用的是固定连接,其送风方向不可调,或不易调节,大大限制了鼓风机的使用。
三、技术方案
1、详细说明专利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例如介绍设备包括哪些零部件,每个零部件之间的连接关系、空间位置关系,并在图纸上做出相应标记。
2、结合图纸说明机械产品的工作原理、工作过程以及使用方法。
如图2所示,是本发明一具体实施结构示意图。图中,鼓风机由电机1、右进风口网栅2、调配器3、左进风口4、右风鼓5、左风鼓6、右外主壳盖7、左外主壳盖8、右外主壳9、左外主壳10、右出风口网栅11、左出风口网栅12、底座支架13、开关和开关帽14、插座15、提手16、控制盒17、电机支架18、底座支架后壳19、复位开关20、脚垫21、底座盖板22、弹簧23、塑胶弹头24等组成。
专利技术交底书(电学)(1)

专利申请技术交底书一申请信息拟用发明名称:拟申请专利类型:发明专利实用新型发明与新型同时申报外观申请人:(专利权人)姓名/名称:地址:身份证号码/组织机构代码:邮政编码:设计人姓名:(按顺序)第一发明人身份证号:二技术问题联系人联系人:职务:联系电话:传真:电子信箱:QQ/MSN:备注三技术方案一、详细介绍技术背景,及目前技术的缺点是什么?或者说现有的设备或方法是什么样的?它有什么缺点?二、新技术方案的详细阐述。
完整说明解决问题的技术方案或采用的方法,以同行业的技术人员通过阅读该说明能够实现发明目的为准;即新方法或是新设备在哪方面作出了改进,和以前的方法或是设备相比有什么不同之处?1、如果包含电路和结构,在电路方面,应有反映电路原理的方框图或电路图,图中不要阻值、容值等;结构方面,需要结构示意图,结构示意图中如果牵涉到电路图中的电气设备(如电动机、行程开关等)则需要使用相同的标号;结合图说明工作过程;如果电路中涉及到单片机、PLC控制器等时,最好写出最佳使用的型号;此部分可以参考下列附件1;2、对于新的方法,应写明完整的步骤,最好结合工艺流程图进行描述,如果涉及到公式算法等,请列出相应的公式,并标出公式各个字母的标号。
此部分可以参考附件2三、与第二部分所属的最好的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方案有何优点和效果?附件1背景技术目前,电磁加热技术中,当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电磁加热单元同时加热时,若两者相互之间的距离较近,则在同时工作过程中会产生强烈的频差和相差。
由于频差,则会导致电磁加热的工作电路产生刺耳的噪音;同时,由于工作频率的相差,则会导致加热区域的电磁场存在相互抵消和相互叠加的现象,此交替作用会造成电磁加热的功率不稳定,严重影响电磁加热的工作效率。
综上所述,目前的电磁加热技术存在的不足之处是近距离的电磁加热会产生频差和相差,导致电磁场相互干扰同时产生噪音。
附图图1图2结合附图说明工作过程:首先分别驱动各个单元工作,判断各加热电路的加热单元是否有锅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