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语文知识清单
高考语文知识清单word版

高考语文知识清单一、名句名篇默写(一)高中课标必背14篇1 劝学《荀子》君子曰:学不可以已。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木直中(zhònɡ)绳,(róu)以为轮,其曲中规。
虽有槁(ɡǎo)暴(pù),不复挺者,使之然也。
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xǐnɡ)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跂(qǐ)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
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
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君子生(xìng)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
故不积跬(kuǐ)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骐骥(jì)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
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
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本篇理解性默写】1.在《劝学》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强调了整天空想不如片刻学习收获大的道理。
2.《劝学》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通过“木”与“金”的变化来进一步说明客观事物经过人工改造,可以改变原来的状况。
3.荀子在《劝学》中说,君子需要通过广泛学习来提升自己的两个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荀子认为人的知识、道德、才能是通过后天不断广泛学习获得的。
“金”要锋利,需“就砺”;人要改造成为“______________”的君子,就要“______________”,可见,学习的意义是十分重大的。
(用《劝学》中的句子作答)5.《劝学》中的“________________”是说君子的天赋本性跟其他人并没有什么不同,然而学识却超过一般人,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说明了善于利用客观条件可以弥补自身不足的道理。
高考语文知识清单

高考语文知识清单高考语文知识清单(1)——杂七杂八篇1.谦敬词:谦辞:家:家父(家严)、家母(家慈)舍:舍弟、舍妹小:小儿愚:愚兄、愚见拙:拙见、拙荆鄙:鄙人其他:薄礼、薄面、斗胆、过誉、后学、晚生、寒舍、见教、见谅、班门弄斧、笨鸟先飞、敝帚自珍、不情之请、不足挂齿、才疏学浅、雕虫小技、东涂西抹(随意下笔作文、画画等)、绠短汲深(能力薄弱,任务重大,难以胜任)、恭敬不如从命、姑妄言之、管窥蠡测(眼光狭窄,见识短浅)、敬谢不敏(表示推辞做某件事的客气话)、聊表寸心(略微表示一下对别人的感谢)、抛砖引玉(自己说些浅薄的话引出别人的高见)、蓬荜生辉(别人的到来让自己非常荣幸)、尸位素餐(空占着职位,不做事而白吃饭)、忝列门墙(表示自己愧在师门)、望尘莫及(自己赶不上别人)、无功受禄(没有功劳而得到俸禄)、信笔涂鸦(形容书写拙劣或胡乱写作)、信笔涂鸦、一孔之见、贻笑大方、敬词:令(美好的):令尊、令堂、令郎、令爱惠(表示别人对自己的行为是施加恩义):惠顾、惠存、惠赠垂(敬辞,表示对方高于自己):垂问、垂询、垂爱、垂念赐:赐教、赐复高:高见、高论、高寿、高就贤:贤弟、贤兄、贤侄奉(双手捧着):奉还、奉送其他:久仰、劳驾、赏光、赏脸、贵姓、贵庚、大作、大驾不吝赐教、大材小用、鼎力相助、高朋满足、高抬贵手、洗耳恭听、虚怀若谷、虚左以待、鼎力、父执(父亲的朋友)、高堂(父母)、阁下、光顾、贵庚(问年龄)、光临、贵恙(问对象的病)、海涵、候教、借重(借用其他的力量)、进言(向别人提出问题)、久仰、劳驾、劳步(辛苦别人来)、留步、名讳、赏脸、泰山、泰水(岳父岳母)、托福(依托别人的福气)2. 病句:(1)句子成分:主语:它是句子陈述的对象,通常充当名词、代词或名词短语。
例句:中国梦是所有中国人的梦想。
【中国梦为题】谓语:陈述主语的内容,说明主语的情况,一般由动词、形容词或动词和形容词短语充当。
草已经从地里钻了出来。
高考语文必考知识清单

高考语文必考知识清单
1. 文言文阅读与解题技巧:理解文言文的词义、句意和篇章结构,分析文言文的修辞手法和修辞效果,掌握解题技巧和答题方法。
2. 现代文阅读与解题技巧:理解现代文的词义、句意和篇章结构,分析现代文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方式,掌握解题技巧和答题方法。
3. 古诗文鉴赏:熟悉古代文学作品,包括古诗、古文等,了解作者及其作品的背景和特点,学会欣赏和评析古诗文的艺术魅力。
4. 现代文学作品阅读:阅读现代文学作品,如小说、散文、戏剧等,理解作品的主题、结构和艺术特点,分析作品的人物形象、情节发展和文化内涵。
5. 四大名著:熟悉《红楼梦》、《水浒传》、《西游记》、《三国演义》等四大名著,了解其作者和作品的特点,掌握其中的重要情节和人物形象。
6. 修辞手法与修辞效果:掌握常见的修辞手法,如比喻、夸张、对比、拟人等,理解其在作品中的运用和表达效果。
7. 文学常识:了解中国文学发展的历史背景、作家及其代表作品,熟悉各个文学流派和重要的文化思潮,了解文学理论和批评方法。
8. 文学常识:了解外国文学的发展历程、代表作家和作品,熟悉外国文学的特点和主要文学流派,了解外国文学和中国文学的相互影响。
9. 修辞与魅力:了解文学作品中的修辞手法和修辞效果,认识修辞对于作品情感和艺术效果的影响,学会运用修辞分析和解读文学作品。
10.写作技巧与写作能力:掌握写作的基本技巧,如写作思路的拓展、句子的运用、修辞手法的运用等,培养批判性和创造性写作能力。
2023高考语文基础知识清单

2023高考语文基础知识清单一、词语辨析1. 同音词例:岳(x备)、岳(qi兵)2. 近义词例:深远(xi2)、广阔(夸)3. 反义词例:充盈(夸)、枯竭(jie4)二、古代文学常识1. 诗歌体裁例:五言绝句、七言绝句2. 文言文名篇例:《红楼梦》、《诗经》3. 古代文学时代划分例:先秦、两汉三、现代文学常识1. 现代散文作家例:鲁迅、郭沫若2. 现代小说作家例:余华、莫言3. 现代诗歌流派例:新月派、雨巷派四、修辞手法1. 比喻例:他的声音像细细的流水。
2. 拟人例:树叶在微风中低声说话。
3. 排比例:既来之,则安之;既往之,则迎之。
五、阅读理解1. 扩展阅读例:阅读一首古诗,理解诗意并分析诗人的写作意图。
2. 主旨归纳例:根据一篇文章的内容,概括出文章的主要观点。
3. 文章结构例:分析文章的开头、中间和结尾,理解其结构和逻辑关系。
六、作文写作技巧1. 开头写法例:直接点题、引用名言或诗句2. 衔接词语例:而且、然而、同时3. 结束段落例:总结观点、提出建议七、修辞格分析1. 比喻例:才子佳人,如隔花炮。
2. 拟人例:白云飞卷,翩翩起舞。
3. 夸张例:他的成绩好到了天上。
八、阅读素材解读1. 新闻报道例:阅读一篇新闻报道,理解事件的背景和发展。
2. 科普读物例:阅读一篇科普文章,了解相关科学知识。
3. 文学作品例:阅读一篇经典文学作品,解析其中的人物形象和主题。
以上是2023年高考语文基础知识清单,希望能对你的备考有所帮助,加油!。
语文高考复习知识清单 第1部分 语言文字运用 知识清单3 辨析并修改病句

知识清单三辨析并修改病句常见语病159例1.常见“词语赘余”68例错例分析1.报刊杂志报刊:报纸和杂志的合称2.多年夙愿“夙”,旧有的,素有的,本身含有“多年”的意思3.目的是为了“目的”“是为了”同一意思4.连续蝉联蝉联:连续获得5.十分干干净净干干净净:十分干净6.用过的垃圾垃圾:用过的没用的东西7.很好的表率表率:好的榜样8.大约500人左右“大约”和“左右”两个都是约数9.我的愚见愚:用作自称的谦辞10.我的拙见拙见:谦辞,称自己的文章、见解等11.各种多样多样:各种样式12.过于多虑的想法多虑:过多的担心。
与“过于”“想法”重复13.涉及到涉及:牵涉到,关联到14.凯旋归来/胜利凯旋凯旋:胜利归来15.人际间,国际间际:彼此之间16.互相厮打厮打:互相扭打17.共同协商协商:共同商量以便取得一致意见18.体育教育/美育教育/育:教育德育教育19.免费赠送赠送:无代价地把东西送给别人,肯定是“免费”的20.亲眼目睹目睹:亲眼看到21.十分罕见罕见:十分少见22.无故旷课旷课:不请假缺课,本身含有“无故”23.热切渴望渴望:迫切地希望,前面不能再缀以“热切”24.一致公认公认:大家一致认为25.仔细端详端详:仔细地看26.过高的奢望奢望:过高的期望27.可以堪称堪称:可以称28.非法取得暴利暴利:非法取得的利益29.提出质疑质疑:提出疑问30.您的令郎、令爱令:您的,对人的敬称31.第一部处女作处女作:作者的第一部作品32.破天荒第一次破天荒:比喻事情第一次出现33.胜利的捷报捷报:胜利的消息34.截止日期的最后一天截止日期:最后一天35.人为的蓄意破坏蓄意:存心的,人为的36.邂逅相遇邂逅:偶然遇见,不期而遇37.偶然邂逅邂逅:偶然相遇38.不正的歪风歪风:不正派的作风,不好的风气39.十分雪白雪白:像雪一样洁白,用比喻表达“非常白”的意思40.过分溺爱溺爱:过分宠爱41.过分溢美溢美:过分夸赞42.过分苛求苛求:过分要求43.拼命殊死搏斗殊死:拼着性命,竭尽全力44.再次复发复发:再次发作45.不幸的噩耗噩耗:亲近的或敬爱的人死亡的消息,“噩耗”肯定是“不幸”的46.不必要的疾病/不必要的浪费“疾病”和“浪费”肯定是“不必要”的47.杀人的刽子手刽子手:杀人的人48.无声的潜台词潜台词:不能明说的言外之意,肯定是“无声”的49.从未有过的空前空前:以前所没有50.遭人挨打挨:遭受51.原始初衷初衷:最初的心愿52.先进楷模楷模:榜样,模范53.随便苟同苟同:随便同意54.许许多多的群众“群众”是集体名词,前面不必再加“许许多多”55.这本杂志的对象,主要是面向……这里“对象”和“面向”,间隔重复56.我们庆祝国庆三十周年国庆:庆祝建国,与“庆祝”重复57.过去的往事往事:过去的事情58.截至到至:到,可说“截止到”59.心里由衷地衷:心里60.白白地虚度虚度:白白地度过61.前来莅临指导莅临:来到,来临62.公开宣称宣称:公开地说出63.优良的好习惯“优良”与“好”意思重复,去掉“优良的”64.不良的坏风气“不良”与“坏”意思重复,去掉“不良的”65.由于……,……为此……“由于”和“为此”间隔重复66.首先将……放在首位“首先”和“首位”间隔重复67.……的重要原因之一,是因为……“重要原因之一”与“是因为”重复68.致信给“致”已有“给”之意,删去“给”2.常见“成语赘余”51例错例分析1.还记忆犹新记忆犹新:过去的事情还像新发生的一样。
高考语文常用知识点

高考语文常用知识点一、文学常识1. 文学流派和代表作:例如古代文学的诗、词、曲;现代文学的小说、散文、戏剧等。
需要了解各个流派的特点以及代表作家及其作品。
2. 文学史知识:了解中国文学历史中的重要时期和代表作品,例如唐宋八大家、清代文学、新文化运动等。
3. 文学名句和典故:熟悉一些常用的文学名句和典故,包括出处、作者以及寓意等。
二、诗歌鉴赏1. 诗的体裁和格律:了解古诗、近现代诗等不同的体裁,并了解它们的韵律和格律规律,如五言绝句、七言绝句、律诗等。
2. 诗意的表达手法:学会分析和理解诗歌中的修辞手法,如拟人、比喻、夸张、反问等,以及诗歌所表达的情感和意境。
三、文言文阅读1. 古代文学作品:了解古代文言文的代表作品,如《红楼梦》、《西游记》等,并能够理解和分析其中的文言文表达方式和修辞手法。
2. 古代文言文的翻译和注释:学会读懂古代文言文的翻译和注释,掌握理解古代文言文的方法和技巧。
四、现代文阅读1. 散文和小说的鉴赏:了解散文和小说的不同体裁和特点,包括形式和内容上的差异,如文章结构、情节设置、人物塑造等。
2. 文学理论和批评:了解文学批评的基本概念和方法,包括文学理论、批评学派以及相关的术语和概念。
五、修辞和修辞手法1. 修辞手法的理解和应用:了解修辞手法的种类,并能够在阅读和写作中运用,如比喻、拟人、排比、夸张等。
2. 修辞手法的效果分析:能够从修辞手法的使用角度分析文学作品中的效果和意义,理解作者意图和表达方式。
六、古代文化和思想1. 儒家思想和经典:了解儒家思想的核心观念和价值取向,如仁、义、礼等,并熟悉《论语》、《孟子》等儒家经典。
2. 佛教和道教:了解佛教和道教的基本教义和思想,并了解其在中国古代文化中的影响。
七、修辞和修辞手法1. 修辞手法的理解和应用:了解修辞手法的种类,并能够在阅读和写作中运用,如比喻、拟人、排比、夸张等。
2. 修辞手法的效果分析:能够从修辞手法的使用角度分析文学作品中的效果和意义,理解作者意图和表达方式。
高中语文知识清单

语言运用知识清单一、正确使用词语(成语、熟语、虚词)高考成语设题常见的干扰角度:⑴望文生义;⑵反用其义;⑶褒贬颠倒;⑷适用对象配错;⑸不分程度轻重;⑹不合语境;⑺谦敬颠倒;⑻功能误用。
二、辨析并修改病句病句类型:A、语序不当:(1)多项定语语序不当。
多项定语的一般语序是:领属性或时间处所的定语;表指称或数量的定语;动词或动词短语;形容词或形容词短语;名词或名词短语。
另外,带“的”的定语放在不带“的”的定语之前。
(2)多项状语语序不当。
多项状语的一般顺序是:表时音、处所的词或短语;表目的、原因或条件的介宾短语;表范围程度的短语音;表情感的词或短语;表否定的副词只能放在“被”动句、“把”字句中“被”“把”的前南;表对象的介宾短语一般紧挨在中心语前面。
(3)定语和状语错位。
(4)关联词语位置不当。
前后主语一致,第一个关联词放在第一个主语的后面;前后主语不一致,则放到第一个主语的前面。
B、搭配不当:(1)主谓搭配不当;(2)动宾搭配不当;(3)主宾搭配不当;(4)修饰语与中心语不搭配;(5)一面与两面不搭配。
C、成分残缺或赘余。
(1)成分残缺。
①主语残缺:滥用介词造成主语残缺;暗换主语造成主语残缺。
如:济南惨案纪念钟于4月28日凌晨从广州运抵济南,至此,济南惨案纪念园布展工作全部完成,5月3日将开门迎客。
(前面两个句子的语语分别是“济南惨案纪念钟”“布展工作”,最后一个句子的主语应该是“济南惨案纪念园”,前后句子变换了主语,造成主语缺失。
)②谓语缺失:③宾语缺失:(2)成分赘余。
D、结构混乱。
(1)句式杂糅:(2)中途易辙:对一个对象的陈述要完整,切不可在中途变更陈述对象,造成话题转移。
例:苏通大桥建造的初衷是拉近苏北、苏南的距离,进一步推动江苏省沿江开发战略的实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前两个句子陈述的对象是“初衷”,最后一个句子陈述的对象是“它的建成。
”可以把实施后面的“逗号”改成“句号”,再给最后一个句子补上主语。
高考语文文言文知识清单及方法指导

高考语文文言文知识清单及方法指导考查点一、考查形式多以选择、简答的形式考查。
一般考查实词、虚词、文言断句、古代文化常识、筛选概括信息、翻译等。
二、知识讲解(一)五类常考实词1.通假字所谓通假,就是两字通用或这个字借用为那个字。
它的分类如下:(1)通用字:两个读音相同或相近、意义也相通的字,古代可以写这个,也可以写那个。
例:《烛之武退秦师》中“失其所与,不知”的“知”就是“智”的意思,“知”和“智”这两个字在古代是通用的,现代一般认为“知”通“智”。
(2)假借字:两个读音相同或相近、意义毫不相干的字,古代有时也可以借代。
例:《鸿门宴》中“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的“蚤”,本义是跳蚤,因为它和“早”的读音相同,被借用了“早”的意义。
“早”是本字,“蚤”是假借义,“蚤”是“早”的假借字,“蚤”通“早”。
(3)古今字:一个汉字(古字)原有几个意义,后为区别,另造一个新字(今字)来表示其中的一个或几个意义。
例:《师说》中“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的“受”字是古字,“授”是今字。
2.一词多义一词多义现象在文言文中相当普遍。
把握一词多义,要注意了解词的本义、引申义、比喻义和假借义。
词的本义,就是词的本来意义,即词产生时的最初的根本的意义。
如“道”的本义是“路途、道路”。
词的引申义,就是词由本义派生出的与本义相关的其他意义。
如“道”的引申义为“方向、方法、道理”。
词的比喻义,就是词建立在比喻基础上所产生的意义。
如“爪牙”的本义是“鸟兽的爪子和牙齿”,比喻义是“得力的帮手或武士”,现在属贬义词。
3.古今异义古今异义是指古今字形相同而意义和用法不同的词语。
这种意义和用法的差异是在语言的演变过程中形成的,大致包括词意扩大、词意缩小、词意转移、词意强化、感情色彩变化几种。
(1)词义扩大:古义的范围小于今义。
如“中国”,古义指“中原地区”,今义指“整个中国”。
(2)词义缩小:古义的范围大于今义,今义一般包含在古义之中。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语文知识清单:表达方式、表现手法、修辞手法、描写方式语文知识清单
一、表达方式:记叙、描写、抒情、说明、议论
二、表现手法:象征、对比、烘托、设置悬念、前后呼应、欲扬先抑、托物言志、借物抒情、联想、想象、衬托(正衬、反衬)
三、修辞手法: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引用、设问、反问、反复、互文、对比、借代、反语
四、记叙文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
五、记叙顺序:顺叙、倒叙、插叙
六、描写角度:正面描写、侧面描写
七、描写人物的方法:语言、动作、神态、心理、外貌
八、描写景物的角度:视觉、听觉、味觉、触觉
九、描写景物的方法:动静结合(以动写静)、概括与具体相结合、由远到近(或由近到远)
十、描写(或抒情)方式:正面(又叫直接)、反面(又叫间接)
十一、叙述方式:概括叙述、细节描写
十二、说明顺序: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
十三、说明方法:举例子、列数字、打比方、作比较、下定义、分类别、作诠释、摹状貌、引用
十四、小说情节四部分:开端、发展、高潮、结局
十五、小说三要素:人物形象、故事情节、具体环境
十六、环境描写分为:自然环境、社会环境
十七、议论文三要素:论点、论据、论证
十八、论据分类为:事实论据、道理论据
十九、论证方法:举例(或事实)论证、道理论证(有时也叫引用论证)、对比(或正反对比)论证、比喻论证
二十、论证方式:立论、驳论(可反驳论点、论据、论证)
二十一、议论文的文章的结构:总分总、总分、分总;分的部分常常有并列式、递进式。
二十二、引号的作用:引用;强调;特定称谓;否定、讽刺、反语
二十三、破折号用法:提示、注释、总结、递进、话题转换、插说。
二十四、其他:
(一)某句话在文中的作用:
1.文首:开篇点题;渲染气氛(记叙文、小说),埋下伏笔(记叙文、小说),设置悬念(小说),为下文作辅垫;总领下文;
2.文中:承上启下;总领下文;总结上文;
3.文末:点明中心(记叙文、小说);深化主题(记叙文、小说);照应开头(议论文、记叙文、小说)
(二)修辞手法的作用:(1)它本身的作用;(2)结合句子语境。
1.比喻、拟人:生动形象;
答题格式: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对象+特性。
2.排比:有气势、加强语气、一气呵成等;
答题格式:强调了+对象+特性
3.设问:引起读者注意和思考;
答题格式:引起读者对+对象+特性的注意和思考
反问:强调,加强语气等;
4.对比:强调了……突出了……
5.反复:强调了……加强语气
(三)句子含义的解答:
这样的题目,句子中往往有一个词语或短语用了比喻、对比、借代、象征等表现方法。
答题时,把它们所指的对象揭示出来,再疏通句子,就可以了。
(四)某句话中某个词换成另一个行吗?为什么?
动词:不行。
因为该词准确生动具体地写出了……
形容词:不行。
因为该词生动形象地描写了……
副词(如都,大都,非常只有等):不行。
因为该词准确地说明了……的情况(表程度,表限制,表时间,表范围等),换了后就变成……,与事实不符。
(五)一句话中某两三个词的顺序能否调换?为什么?
不能。
因为(1)与人们认识事物的(由浅入深、由表入里、由现象到本质)规律不一致(2)该词与上文是一一对应的关系(3)这些词是递进关系,环环相扣,不能互换。
(六)段意的归纳
1.记叙文:回答清楚(什么时间、什么地点)什么人做什么事
格式:(时间+地点)+人+事。
2.说明文:回答清楚说明对象是什么,它的特点是什么
格式:说明(介绍)+说明对象+说明内容(特点)
3.议论文:回答清楚议论的问题是什么,作者的观点怎样
格式:用什么论证方法证明了(论证了)+论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