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知识清单

合集下载

五年级上册知识清单

五年级上册知识清单

五年级上册知识清单一、语文基础知识1.生字:学生应掌握本册要求的200个生字,并能在具体语境中正确运用。

2.词语:积累本册的新词,并能正确书写、运用。

3.句子:能够理解并运用简单的句子,了解常见的句式,如陈述句、疑问句、感叹句等。

4.标点符号:能够正确使用逗号、句号、分号、冒号和引号等常见的标点符号。

二、阅读理解1.能根据上下文理解词义,推断出生词的意思。

2.掌握基本的阅读方法,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初步了解文章大意。

3.能根据要求收集、整理相关信息,提出自己的见解和疑问。

4.学会阅读简单的说明文和浅近的科普文,了解基本的说明方法。

三、写作能力1.学会观察生活,积累素材,能写简单的记实作文和想象作文。

2.能根据要求编写作文提纲,做到中心明确,条理清晰。

3.能运用适当的语言文字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做到语句通顺、连贯。

4.学习修改自己的作文,养成良好的写作习惯。

四、听力技巧1.学会捕捉听力材料中的关键信息,理解主旨大意。

2.能够根据问题要求,筛选、整理听力材料中的信息,进行简单的推断。

3.能听懂教师用常用课堂用语组织的教学内容,并能根据要求作答。

4.能听懂语速适中的故事或记叙文,了解其中主要人物和事件。

五、口语交际1.能用普通话进行交流,声音清晰、态度大方。

2.在和别人交流时,注意说话的语气、表情和礼节,尊重对方,有良好的沟通能力。

3.能就某一话题进行简单讨论,并发表自己的观点和看法。

4.能根据不同场合选择合适的表达方式,有良好的应变能力。

六、综合性学习1.参与本单元安排的综合性学习活动,并能在活动中主动发现问题、探究问题,积极与同学合作交流。

2.在活动中能选择恰当的方法解决问题,形成一定的成果展示。

3.通过活动提高对语文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培养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七、古诗文诵读1.能背诵本单元推荐的古诗文篇目,并能正确书写诗句。

2.能理解古诗文的基本意思和表达的情感,初步领悟古诗文的意境和韵味。

第三单元(知识清单)2024-2025学年统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

第三单元(知识清单)2024-2025学年统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

2023-2024学年度第一学期五年级语文第三单元知识点归类一、生字词、四字词语。

chóu zhēn dǐng zhǔ tā jiāo shì huǎng yán huǐfúláng diē sǎo liàng酬谢珍宝叮嘱崩塌焦急发誓谎话迟延后悔扶贫郎中爹娘嫂子一辆dǎi hǎn shā qī tàng tuō liū hūn bèi āi好歹稀罕纱衣妻子一趟委托溜冰结婚一辈子挨近猎物复活议论镇定悲痛剩饭床铺亲密笑嘻嘻晚霞飞禽走兽千真万确乌云密布狂风怒号倾盆大雨震天动地世世代代勤勤恳恳干干净净眉开眼笑美中不足一五一十成家立业恋恋不舍晃晃荡荡无拘无束相依为命勤劳节俭富丽堂皇怒气冲冲日久天长再三叮嘱大吃一惊二、我会读的字xī kěn shāi suō jiān yù niàng kē jiǎn huáng wēi shuāi shān hú jiāo牺牲勤勤恳恳筛选梭子监狱酿酒瞌睡节俭皇宫依偎衰老珊瑚礁kuāng niù luò降落 lào 落枕箩筐执拗落 là丢三落四 luō大大落落三、课文内容集锦。

1、《猎人海力布》是一篇民间故事,本文讲了两件事:A海力布救白蛇得宝石B救乡亲们变作石头。

本文讲了善良的猎人海力布为拯救乡亲,不惜牺牲自己变成大石头的故事,赞美了他热心助人、舍己救人的高尚品质。

2、《牛郎织女》这个故事赞扬了劳动人民反对压迫、争取自由幸福的精神,反映了他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追求。

3、人物性格特点老牛:善解人意、知恩图报;牛郎:善良、勤劳、能吃苦;织女:心灵手巧、美丽善良。

王母娘娘:心狠手辣、自私无情。

4、《牛郎织女》这个故事是人们根据牵牛星和织女星创作出来的。

“农历七月初七”这一天是中国传统的乞巧节(也称七夕节),请你写出一句与该节有关的古诗:七夕今宵看碧霄,牵牛织女渡河桥。

2024年新高考版语文专题总结知识清单必备知识3 谦敬辞

2024年新高考版语文专题总结知识清单必备知识3 谦敬辞

敢烦:用于麻烦对方做某事。 9.“见”字一族。用在动词前,表示对“我”怎么样。 见教:客套话,指教(我)。 见谅:客套话,表示请人谅解(多用于书信)。 10.“老”字一族。用于谦称自己或与自己有关的事物。 老朽(老夫、老汉等):老年人谦称自己。 老粗:谦称自己没有文化。 老脸:年老的人称自己的面子。 老身:老年妇女谦称自己(多用于早期白话)。 老衲:老僧人的自称。
高考 语文
新高考专用
必备知识3 谦敬辞
清单6 常见敬辞12类
1.“拜”字一族。用于自己的行为动作涉及对方时。 拜读:阅读对方的作品。 拜会:和对方见面。 拜访:访问对方。 拜望:看贺。 拜辞:向对方告别。 拜服:向对方表示佩服。
2.“奉”字一族。用于自己的举动涉及对方时。 奉告:告诉对方。 奉还:归还对方。 奉送、奉赠:赠送。 奉达:告诉;表达(多用于书信)。 奉复:回复(多用于书信)。 奉托:拜托。 奉劝:劝告。 奉陪:陪伴、陪同对方做某事。
3.“高”字一族。用于尊称与对方有关的事物。 高就:询问对方在哪里工作。 高龄、高寿:问老人的年龄。 高见:高明的见解(尊称对方的见解)。 高攀:和对方交朋友或结成亲戚。 高堂:尊称父母。 高足:称对方的学生或徒弟。 4.“贵”字一族。用于尊称与对方有关的事物。 贵姓:询问对方的姓。 贵庚:询问对方的年龄。 贵恙:称对方的病。
拙见:称自己的见解。 7.“小”字一族。用于称自己或跟自己有关的人或事物。 小人:古代指地位低的人,后来也用作地位低的人的自称。 小可:称自己(多见于早期白话)。 小生:青年读书人的自称(多见于早期白话)。 小弟:男性在朋友或熟人之间谦称自己。 小儿、小女:称自己的儿子、女儿。 小店:称自己的商店(酒店、旅店等)。 8.“敢”字一族。表示冒昧地请求别人。 敢问:用于向对方询问问题。 敢请:用于请求对方做某事。

语文知识清单

语文知识清单

语文知识清单一、表达方式(5种)1、记叙(叙述)。

2、描写。

描写是把描写对象的状貌、情态描绘出来(包括心理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神态描写、外貌描写、环境描写等),再现给读者的一种表达方式。

它是记叙文,特别是文学创作中的主要表达方式之一。

描写的手法运用得好,能逼真传神、生动形象,使读者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如临其境,从中受到强烈的艺术感染。

3、抒情。

(包括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抒情就是抒发和表现作者的感情。

直接抒情有利于表达强烈的感情,感染力很强。

·间接抒情是一种寓情于景、寓情于景、寓情于理的表达方式,它把强烈的感情渗透在叙述、描写、议论之中,是感情同记人、叙事、写景、状物、议论融合在一起并自然流露出来。

4、议论。

议论就是作者对某个议论对象发表见解,以表明自己的观点和态度。

它的作用在于使文章鲜明、深刻,具有较强的哲理性和理论深度。

5、说明。

说明是用简明扼要的文字,把事物的形状、性质、特征、成因、关系、功用等解说清楚的表达方式。

五种表达方式,作为文章的形式要素,一定要为内容表达服务。

一定的内容采用不同的表达来写作,可产生不同的效果,这就是所谓表达功能。

二、表现手法(一)表现手法包括:象征、渲染、衬托、想象、照应、衬托、烘托、对比、联想、反衬、写景抒情、叙事抒情、直抒胸臆、渲染环境、伏笔照应、托物言志、卒章显志、侧面描写、正面描写、直接抒情、间接抒情、虚实结合、点面结合、寓情于景、托物起兴、动静结合、托物言志、设置悬念、美景衬哀情等。

(二)不同的文体不同的主要表现手法:1、抒情散文的主要表现手法:借景抒情、托物言志、抑扬结合、象征等手法;2、记叙文的主要写作手法:首尾照应、画龙点睛、巧用修辞、详略得当、叙议结合、正侧相映等;3、议论文主要写作手法:引经据典、巧譬善喻、逆向求异、正反对比、类比推理等;4、在鉴赏现代文阅读中的主要表现手法:想象、联想、类比、象征、烘托、对比、渲染、修辞、抑扬、用典等。

2024年人教版五四制六年级上册语文第二单元知识清单

2024年人教版五四制六年级上册语文第二单元知识清单

知识清单
4. 《 我 的 战 友 邱 少 云 》 表 现 了 邱 少 云 ___严__格__遵__守__潜__伏__纪__律____ , 为 了 战 斗 的 胜 利 宁可牺牲自己的崇高的革命精神。
返回
知识清单
六、艺术特色鉴赏 1. 《七律·长征》 (1)高度的艺术概括性。本诗以“___万__水__千__山___” 作为贯穿全篇的线索,通过撷取典型场景和事 例 突 出 长 征 精 神 。 (2) 本 诗 巧 用 夸 张 修 辞 , ___颔____联体现了诗人的奇特想象、博大胸襟和 英雄气概,体现了诗作的革命浪漫主义风格。
知识清单
2. 《狼牙山五壮士》 (1)_____崎__岖_____:形容山路不平。 (2)___居__高__临__下___:处在高处,俯视下面。形容处于有利的 地位或傲视他人。 (3)__昂__首__挺__胸____:仰着头,挺着胸,形容无所畏惧的样子。 (4)__粉__身__碎__骨____ :身体粉碎(多指为了某种目的而丧生)。 (5)__惊__天__动__地____ :文中用来形容声音特别响亮。 (6)__气__壮__山__河____:形容气概像高山大河那样雄伟豪迈。 (7)__斩__钉__截__铁____:形容说话办事坚决果断,毫不犹豫。
知识清单
2. 《狼牙山五壮士》通过记叙狼牙山五壮士的故事,赞扬了 抗日英雄们热爱人民、仇恨敌人,为祖国、为人民勇于 牺牲的____大__无__畏___精神。
3. 《开国大典》通过记叙19 49 年10 月1 日在首都北京举行 的开国大典的盛况,表明了开国大典的历史意义,赞颂 了人民军队的威武雄壮,表达了__人__民__群___众__对__毛__主___席__ _的__热__爱__之__情__和__欢__庆__人__民__当__家__做__主__的__激__动__之__情__________。

高考语文小说情节知识清单

高考语文小说情节知识清单

高考语文小说情节知识清单一、情节结构(一)单线结构1.顺序:开端、发展、高潮、结局示例:《林教头风雪山神庙》是如何展开的2.倒叙:将小说的高潮或结尾部分前置示例:《祝福》在结构上采用什么记叙顺序?这种手法有什么作用3.插叙:在叙述故事中插入其他故事示例:分析《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中》中“林教头沧州遇故旧”的叙述方式及作用。

4.补叙:补充与之相关的事情示例:《水浒传》第十六回《智取生辰纲》一节,叙述在黄泥岗松林内七个贩枣的客商劫走了生辰纲,作者使用什么叙述方式解释“同一桶酒,贩枣客商喝得,为什么杨志等人就喝不得?”并分析其妙处。

答案:插叙,造成叙事的波澜,也让读者在惊异与顿悟的情感呈现中感受到作品的艺术魅力。

5.平叙:同时叙述同一时间发生在不同地点的两件或两件以上的故事,又叫“分叙”示例:在《水浒传》,《林海雪原》,《烈火金刚》,《铁道游击队》等长篇小说中都有精采的运用。

(提示:一般地说,平叙也只有在写较长的文章时才用得上)(二)复线结构1.明线与暗线:明线叙故事,暗线写主题示例:分析鲁迅小说《药》的明线和暗线,并提炼主题鲁迅写的小说《药》就是如此。

故事的明线是:清末年间,华老栓的儿子小栓得了痨病,人们说此病吃了血馒头就好了,所以老栓等到一天清早衙门杀人,就拿着洋钱去买用囚犯血染的馒头,并匆匆拿回家给小栓吃。

此文暗线是:老栓去取血馒头那天清早,被杀的囚犯是革命者夏瑜,小栓就是吃的他的血馒头,但这剂“药”并没把小栓的病治好。

小栓最终还是被痨病夺去了生命。

作者就将这明暗两线交*,结成双环连套——在本文结局的坟场上,让小栓的墓和夏瑜的墓错落地挨在一起,小栓的母亲、夏瑜的母亲又都在给儿子上坟、烧纸……《药》的主题:“愚昧的群众享用革命者的鲜血,不是医治病苦的良药;资产阶级脱离群众的革命,不是疗救中国社会的良药。

”就自然而然地从坟地里奔出来了。

2.蒙太奇结构:镜头组合,立体感,省去交代与过渡示例:先秦作品《弾歌》“断竹、续竹、飞土、逐宍(古“肉”字)”使用了什么叙事手法?有什么作用?答案:使用了蒙太奇手法,四个词,就是四个镜头,四个镜头组合起来,就形成一幅完整的古代原始人类劳动狩猎的画面,真实的再现了古代人类的劳动过程。

(统编2024版)语文一年级上册 第一单元知识清单

(统编2024版)语文一年级上册 第一单元知识清单

第一单元知识清单一、会认的字。

天地人你我他一二三四五上下口耳目手足站坐日月山川水火田禾六七八九十二、会写的字。

1.认识田字格。

2.田字格小口诀:田字格,四方方,写好汉字它来帮。

左上格,右下格,左下格,右下格,交叉是个中心点。

横中线,竖中线,各个方位记心间3.本单元要求会写的生字:一二三上口耳目手日火田禾六七八十三、学会的笔画。

四、易错字笔顺。

1.从上到下。

二:一二三:2.先横后竖。

十:一十禾:3.先外后里再封口。

日:田:五、形近字组词。

大(大小)日(日月)人(大人)天(天空)目(目光)火(火山)口(人口)上(上学)十(十个)田(田地)下(下山)禾(禾苗)六、词语积累。

1.表示人称词:你、我、他2.表示数量的词: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3.意思相反或相对的词:天地、上下、日月4.表示身体部位的词:口、耳、目、手、足5.表示动作的词:坐、站、走七、句子赏析。

1.站如松,坐如钟。

站着要像松树—样挺拔,坐着要像座钟一样端正。

2.行如风,卧如弓。

行走要像风一样疾速有力,卧床睡觉要像弓一样侧卧弯曲。

八、口语交际。

1.做游戏——我说你做我的指令:请你抬起一条腿。

请你举起一只手。

请你摸摸你的头。

请你立正。

2.小贴士:(1)发布指令的人要大声说,让别人听得见。

(2)做动作的人要注意听别人说的。

八、日积月累1.《咏鹅》咏鹅[唐]骆宾王鹅,鹅,鹅,曲项向天歌。

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

《咏鹅》是初唐诗人骆宾王于七岁时写的一首五言古诗。

小时候的骆宾王,住在义乌县城北的一个小村子里。

村外有一口池塘叫骆家塘。

有一天,家中来了一位客人。

客人问了他几个问题。

骆宾王皆对答如流,使客人惊讶不已。

骆宾王跟着客人走到骆家塘时,一群白鹅正在池塘里浮游,便指着鹅儿要他以鹅作诗,骆宾王略略思索便创作了此诗。

2.和大人一起读《剪窗花》。

剪窗花小剪刀,手中拿,我学奶奶剪窗花。

剪雪花,剪梅花,剪对喜鹊叫喳喳。

剪只鸡,剪只鸭,剪条鲤鱼摇尾巴。

语文知识清单大集锦

语文知识清单大集锦

语文知识清单一、表达方式:记叙、描写、抒情、说明、议论二、表现手法:象征、对比、烘托、设置悬念、前后呼应、欲扬先抑、托物言志、借物抒情、联想、想象、衬托(正衬、反衬)三、修辞手法: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引用、设问、反问、反复、互文、对比、借代、反语四、记叙文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五、记叙顺序:顺叙、倒叙、插叙六、描写角度:正面描写、侧面描写七、描写人物的方法:语言、动作、神态、心理、外貌八、描写景物的角度:视觉、听觉、味觉、触觉九、描写景物的方法:动静结合(以动写静)、概括与具体相结合、由远到近(或由近到远)十、描写(或抒情)方式:正面(又叫直接)、反面(又叫间接)十一、叙述方式:概括叙述、细节描写十二、说明顺序: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十三、说明方法:举例子、列数字、打比方、作比较、下定义、分类别、作诠释、摹状貌、引用十四、小说情节四部分: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十五、小说三要素:人物形象、故事情节、具体环境十六、环境描写分为:自然环境、社会环境十七、议论文三要素:论点、论据、论证十八、论据分类为:事实论据、道理论据十九、论证方法:举例(或事实)论证、道理论证(有时也叫引用论证)、对比(或正反对比)论证、比喻论证二十、论证方式:立论、驳论(可反驳论点、论据、论证)二十一、议论文的文章的结构:总分总、总分、分总;分的部分常常有并列式、递进式。

二十二、引号的作用:引用;强调;特定称谓;否定、讽刺、反语二十三、破折号用法:提示、注释、总结、递进、话题转换、插说。

二十四、其他:(一)某句话在文中的作用:1、文首:开篇点题;渲染气氛(记叙文、小说),埋下伏笔(记叙文、小说),设置悬念(小说),为下文作辅垫;总领下文;2、文中:承上启下;总领下文;总结上文;3、文末:点明中心(记叙文、小说);深化主题(记叙文、小说);照应开头(议论文、记叙文、小说)(二)修辞手法的作用:(1)它本身的作用;(2)结合句子语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语文知识清单
一、表达方式:记叙、说明、议论、描写、抒情。

二、表现手法:象征、对比、烘托、设置悬念、前后呼应、欲扬先抑、托物言志、借物抒情、联想、想象、衬托(正衬、反衬)、赋比兴
三、修辞手法: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引用、设问、反问、反复、互文、对比、借代、反语、顶真
四、记叙文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
五、记叙顺序:顺叙、倒叙、插叙、补叙
六、描写角度(方式):正面【直接】描写、侧面【间接】描写
七、描写人物的方法:语言、动作、神态、心理、外貌
八、描写景物的角度:视觉、听觉、味觉、嗅觉、触觉
九、描写景物的方法:动静结合(以动写静)、概括与具体相结合、由远到近(或由近到远)
十、叙述方式:概括叙述、细节描写
十一、说明顺序: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
十二、说明方法:举例子、列数字、打比方、作比较、下定义、分类别、作诠释、摹状貌、引用(引资料)、画图表、作假设
十三、小说情节四部分:(引子)、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尾声)
十四、小说三要素:(中心要素)人物形象、故事情节、具体环境
十五、环境描写分为:自然环境、社会环境
十六、议论文三要素:论点、论据、论证
十七、论据分类为:事实论据、道理论据
十八、论证方法:举例(或事实)论证、道理论证(有时也叫引用论证)、对比(或正反对比)论证、比喻论证
十九、论证方式:立论、驳论(可反驳论点、论据、论证)
二十、议论文的文章的结构:总分总、总分、分总;分的部分常常有并列式、递进式。

二十一、引号的作用:1引用;2强调;3特定称谓;4否定、讽刺、反语
二十二、破折号用法:1提示、2注释、3总结、4递进、5话题转换、6插说。

二十三、其他:
(一)某句话在文中的作用:
1、文首:开篇点题;渲染气氛(记叙文、小说),埋下伏笔(记叙文、小说),设置悬念(小说),为下文作辅垫;总领下文;
2、文中:承上启下;总领下文;总结上文;
3、文末:点明中心(记叙文、小说);深化主题(记叙文、小说);照应开头(议论文、记叙文、小说)
(二)修辞手法的作用:(1)它本身的作用;(2)结合句子语境。

1、比喻、拟人:生动形象;答题格式: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对象+特性。

2、排比:有气势、加强语气、一气呵成等;答题格式:强调了+对象+特性
3;设问:引起读者注意和思考;答题格式:引起读者对+对象+特性的注意和思考
反问:强调,加强语气等;
4、对比:强调了……突出了……
5、反复:强调了……加强语气
(三)句子含义的解答:
这样的题目,句子中往往有一个词语或短语用了比喻、对比、借代、象征等表现方法。

答题时,把它们所指的对象揭示出来,再疏通句子,就可以了。

(四)某句话中某个词换成另一个行吗?为什么?
动词:不行。

因为该词准确生动具体地写出了……
形容词:不行。

因为该词生动形象地描写了……
副词(如都,大都,非常只有等):不行。

因为该词准确地说明了……的情况(表程度,表限制,表时间,表范围等),换了后就变成……,与事实不符。

(五)一句话中某两三个词的顺序能否调换?为什么?
不能。

因为(1)与人们认识事物的(由浅入深、由表入里、由现象到本质)规律不一致(2)该词与上文是一一对应的关系(3)这些词是递进关系,环环相扣,不能互换。

(六)段意的归纳
1.记叙文:回答清楚(什么时间、什么地点)什么人做什么事
格式:(时间+地点)+人+事。

2.说明文:回答清楚说明对象是什么,它的特点是什么,
格式:说明(介绍)+说明对象
3.议论文:回答清楚议论的论点是什么,是怎样论述的,
格式:用(道理、事实、对比、比喻)论证方式+论述观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