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生只做一件事 简介

合集下载

一生就做了一件事

一生就做了一件事

一生就做了一件事
【简历】20世纪50年代末,朱光亚被任命为中国核武器研制的科学技术领导人。

他负责并组织领导中国原子弹、氢弹的研究、设计、制造与试验研究,地下核试验的攻关,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的制定与实施,国防科学技术研究发展及军备控制问题研究等工作,为中国核科学技术事业的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

20世纪80年代中期,他还参与了“863”计划(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的制定和实施。

【获奖名片】
【推选委员评价】
感动中国推选委员陈章良这样评价朱光亚:纵览全局,心系祖国,中国核事业的领航人,保卫的是家,捍卫的是尊严,显示的是中华民族的铮铮傲骨!
推选委员阎肃说:肃然起敬,卓越功勋,他代表的群英,使我们的民族——自强,自信,自力,自尊!
【颁奖词】人生为一大事来。

他一生就做了一件事,但却是新中国血脉中,激烈奔涌的最雄壮力量。

细推物理即是乐,不用浮名绊此生。

遥远苍穹,他是最亮的星。

林巧稚:一生只做一件事

林巧稚:一生只做一件事

林巧稚:一生只做一件事林巧稚:一生只做一件事人的一生,原来可以这样浓缩定格:因岁月久远而泛黄的帮病人缴费的单据,与她少年时代几乎全优的成绩单,静静陈列在小小的玻璃柜里。

此外还有一生各个阶段的证件证书,只是没有结婚证。

她是林巧稚( 1901-1983),离开这个纷扰世间,已经32 年。

雄秀的鼓浪屿上,游人如织。

林巧稚纪念馆毓园,如一朵花儿,静美绽放在这个以钢琴、以步行、以故事等等闻名的小岛上。

而我也因为那尊美好的汉白玉雕像,以及园外以翻开的书籍状呈现的金属上镌刻的一些林巧稚的生前语录,渐渐对她生出了几分好奇。

身为历史学者的爱人对我说:应该思考一下,为什么从来没有人对林巧稚有微辞?是啊,对身为名人的她,几乎查不到任何有人说她坏话的文字记录。

这无论对名人还是普通人,都是“不可能实现的目标”,但林巧稚毫不费力地做到了,为什么?答案在一些零零碎碎的叙述与小事里,徐徐展开。

即便在春节假期,鼓浪屿的图书馆也是开放的,而且对我们这样随性的游人也不设门槛,不需任何证件就可以自由阅读。

我在一本有关鼓浪屿历史的书里读到了一个细节,此事折射了林巧稚无私奉献的品格,即当年林巧稚与一个师范女同学一起远赴上海考点去考协和医学院,在考试进行中同伴突发急病,林巧稚毫不犹豫地搁笔救人,放弃了考试。

考官感于巧稚的忘我与奉献精神,经过一番曲折,再加上林巧稚能说一口流利的英语,终为她争取到了破格入学的机会。

林巧稚一共在协和医学院学习八年,直至拿到博士学位(她当时拿的是协和医学院的毕业证书与纽约州立大学的博士学位证书,两者应该类同于如今的联合办学”)。

毕业那年,林巧稚获得了那一届协和毕业生的最高荣誉文海奖”。

这是一个外籍教会医生捐出全部财产设立的奖项,也是协和当时的最高荣誉,每届毕业生只有一人可获此殊荣。

林巧稚不仅学业极为出众,且在课余热心公益,为人无私忘我,故获得了众口一词的赞誉和当届的获奖资格。

在很多事情上,金钱确实是一个试金石,可以试出一个人的价值观与品性。

池莉:一生只做一件事

池莉:一生只做一件事

池莉:一生只做一件事池莉:一生只做一件事一个人一生可做的事情很多,但世上不知多少聪明人,一生没有搞好一件事。

在很长一个人生阶段里,我只长年岁不长心眼,想来真是痴长。

从前,我外婆家屋后有一座大园子,园子里头长满花木蔬菜和中草药,芙蓉花、鸡冠花、桃树、垂柳、小白菜、香葱、车前草、鸡血藤等混长在一个园子,引得蜂来燕往蝶飞蚓爬,使儿时的我玩得十分着迷。

当然,这种私家的园子后来很快就没有了,支援了国家建设。

园子变成了一座丝织厂,工厂的围墙抵在我家屋后,整日整夜哐当哐当地响。

我不喜欢这声音,我从来就不喜欢工厂。

从此,我一直心怀渴望,非常非常想养花种草。

渴望与日俱增,可多年来就偏是没有机会,既没有自己的住房也没有自己的一寸土地。

十几年熬过去,去年分得一套公寓,奔到阳台上一看,发现竟然留了养花槽。

这一高兴,头脑轰地发了热,不知不觉拿业余爱好当了正经事做。

一连好些日,提只篮子和小桶,四处挖湖泥。

在大大忙了一阵之后,花种上了,草也养上了,菜籽也撒上了。

然后,抱着肩来来回回欣赏,倒真有一种了却了某个夙愿的感觉。

以后每逢出差或笔会,凡遇上奇花异草,都挺执着地弄点回来栽进盆里。

家里厨房三天两头做鱼、肉,也常记得将洗鱼洗肉的水倒入花槽。

可是到了秋季,结果并不理想。

葡萄才结了几颗,花儿没开几朵,从庐山植物园特意带回的碗莲之类也都死了。

怎么回事呢?为此,我特意找了《花经》来读,读着读着,心中渐亮。

合上《花经》,扔下花铲,淡然一笑:我不再养花了。

实际上,《花经》这本厚书我翻来覆去看的只是前面一小节:序言。

序言里简洁地记叙了本书作者之父黄岳渊先生的一段经历。

黄岳渊先生在宣统元年的时候本是一名朝廷命官,斯时年将三十。

有一日黄先生想:古人曰三十而立,我该如何立人呢?他想,做官要应付人家,做商呢又要坑害人家,得做一件得天趣的事才好,才算立了为人的根本,于是,黄先生毅然辞官隐退。

他做什么呢?他购买田地十余亩(时田价每亩约二十金),渐扩充至百亩。

小学阅读题及答案——一生只做一件事

小学阅读题及答案——一生只做一件事

小学阅读题及答案——一生只做一件事张立勇是清华大学十五食堂的师傅,因为贫困,高中辍学,在外打工十年。

打工期间,他自学英语,先后通过国家英语四、六级考试,托福得了630分,被媒体广泛关注后,张立勇自强不息的学习精神引起了人们的关注。

在《英语神厨》一书中,张立勇告诉大家,一个平凡人是如何能够做到其他人做不到的事情的。

张立勇做到了一般人做不到的事情,而他成功的答案只有一句话:一生只做一件事。

这个高二就辍学的年轻人,在八年的打工生涯中,坚持自学英语,并取得了众人瞩目的成绩,这份执着与毅力确实让我们汗颜。

他克服了常人克服不了的困难;他忍受了常人不能忍受的寂寞;他承受了常人不能承受的苦难;他遭受了常人不能遭受的误解。

因为,他只有一个梦想,只有一个追求,只干一件事。

这样的人生简单而又透明,充实而又温暖,恬静而又快乐。

因为他有一个梦想,所以,所有的贫困和苦难都是微不足道的。

我很惊讶,在和他的接触中,我发现这个出身卑微、在贫困中浸润太久的人是那么乐观那么自信那么坚定,丝毫看不到悲观和气馁的影子。

作为人子,他要尽好人子的责任:孝敬老人。

他最初辍学打工的动机,就是要帮助家庭渡过难关。

()父母身体很不好,而他家里的房子又摇摇欲坠,()他想给家里盖房子。

在打工的日子里,他不放弃自己的理想和追求,在恶劣的环境中,几十个人打地铺的情况下,他在别人的不理解和工作超负荷运作之后的疲惫之中坚持学习英语。

这种精神上的坚定和坚强,在肉体的疲惫和经济的贫困以及心灵的困顿的交织之中分外醒目。

假如没有这种精神和追求,那么张立勇不可能走出一条属于自己的路来。

当然,他的勇气是我们很多人都不具备的。

这个憨厚而又朴实的人,为了自学英语,也用了一些可爱的小智慧。

比如说,和外国人交朋友,请外国人吃饭。

但这种功利并()为了谋取财富和权力,()为了追求知识。

一个酷爱学习的人,无论如何都能克服在我们常人看来克服不了的困难的。

他的书是二手的,他的自行车是二手的,他的收音机也是二手的,只有他的梦是最初的,从来没有改变过的。

一辈子只做一件事

一辈子只做一件事

57博览平台“一辈子只做一件事”,这是病毒学家顾方舟对自己人生的概括。

这里所说的一件事,是指他成功研制出“脊灰糖丸疫苗”。

正是这颗小小的糖丸,使得全国千百万儿童远离了脊髓灰质炎。

顾方舟小时候,家境并不是很好,他早年丧父,坚强的母亲为了养活一群孩子,到杭州学习助产,后来又带着一家子到了天津,在那里挂牌成为助产师。

母亲对命运不屈不挠的精神深深地影响着顾方舟,他从小就立下了学医的志愿。

1944年,他进入北京大学医学院学习。

1951年,他就读于苏联医学科学院病毒学研究所,4年后,他获得了医学博士学位并回国。

顾方舟回国后没多久,就发生了一件非常可怕的事情。

江苏南通有一千多人(大多数为儿童)突然瘫痪,甚至有一部分人死亡。

疫情迅速蔓延全国,多地均发生了类似的情况。

接到群众举报后,各地政府立刻组织技术人员进行调查,很快就查明了原因,这是一种名为脊髓灰质炎的疫情,多数发生在少年儿童身上,儿童一旦感染,轻则落下残疾,重则死亡。

1957年,顾方舟临危受命,开始了脊髓灰质炎的研究工作。

面对重压和质疑,他没有屈服,而是带领着团队开始了艰难的研究工作。

仅仅用了一年时间,顾方舟就成功分离出“脊灰”病毒。

病毒分离成功之后,就要研究该采用何种方式来消灭病毒。

顾方舟建议采用活疫苗技术的方式,虽然这个提议受到了不少人的质疑,但他最终还是说服了众人。

没过多长时间,顾方舟就成功研制出活疫苗。

然而,在临床试验阶段,没有人敢拿新疫苗来尝试,原因很简单,这可是要冒着瘫痪的风险的。

顾方舟没有多想,就上前一步说:“疫苗既然是我领着大家研制出来的,我就要当一个先行者。

”在众人的注视中,顾方舟拿起一小瓶疫苗溶液喝了下去。

经过了一周的观察,他的身体◆故事吧徐嘉青一 辈 子只做一件事58作文没有出现任何不良反应,也就是说,疫苗是安全的。

可随之而来的考验是,疫苗用在成人身上是安全的,那么用在儿童身上是不是同样安全呢?对于这个问题,顾方舟再次作出了一个惊人的决定:让自己刚满月的儿子服用疫苗。

一生只做一件事

一生只做一件事

2014年10月14日,“中国现代图书馆运动之皇后”韦棣华(玛丽?伊丽莎白?伍德)女士的曾外孙女苏姗妮?罗兰和她的丈夫埃利斯?罗兰向国家图书馆无偿捐赠了包括韦棣华书信手稿、照片、剪报和民国时期非正式出版物在内的19件珍贵文献。

这些文献向人们生动展现了这位中国近代新图书馆运动先驱的生活经历和社会交往中的细节,为研究者提供了难得的第一手资料。

韦棣华女士1861年生于美国纽约州杰纳西县埃尔巴镇,是中国公共阅读史上举足轻重的人物。

她为中国现代图书馆事业的建设贡献了毕生的精力,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在她还很小的时候,出生在富裕并且又重视教育的家庭的表姐就引导她通过书籍认识世界,鼓励她走出去了解世界。

这也让她与书籍结下了不解的情缘,并且拥有了独自来华的勇气。

创办“文华公书林”1899年正值义和团运动爆发,韦棣华最小的弟弟韦德生牧师与美国失去了联系。

因为担心弟弟的安全,韦棣华来华看望他,被美国基督教圣公会创办的文华书院聘为英语教师。

工作中她很快发现文华校园内图书资料贫乏,教师学生没有教学参考书籍,甚至在整个武汉也没有一座可供大众阅读的图书馆。

于是1901年她开始从美国募捐英文书刊,并发动教员捐献图书,自己也到处搜集、自费购买书刊,在文华书院校园的八角亭内陈列,供师生借阅。

这个小阅览室的成功让韦棣华萌生了建立“文华公书林”的想法,坚定了要把西方的公共图书馆观念引进中国,为中国的现代化图书馆事业服务的决心。

于是,韦棣华于1906年返回美国圣公会总部,递交申请,成为了一名平教士,并在同年赴美国纽约布鲁克林普拉特学院图书馆学校进修一年,同时筹集资金,筹建文华公书林。

韦棣华的付出没有白费,1910年中国第一个现代意义的公共图书馆――文华公书林成立,韦棣华担任总理(馆长)。

创办“文华图书科”中国有一句古话,叫做“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韦棣华清楚的知道想要更好地发展中国的图书馆事业,单单依靠她一个人的力量是不够的。

为此,韦棣华女士培养学生了解和学习这方面的知识。

一生只做一件事

一生只做一件事
北京万科 董事长及总 经理 。
这是 一 部 像 小说 一 样精 彩的 创 业 史话 , 在充 满 磨难 1  ̄ 3 , N业 之 路上 , 耐 克 创始 人菲尔 ・ 奈特 与他个 性鲜 明的 创始
团队_次 次相 互支 持着 挺了过 来 , 并成
平 淡 无奇 的 词语 “ 生意” 来概括。 我 们实 际要 内容简 介 l 在《 鞋狗 》 中, 耐克 创始 人菲 尔 ・ 奈特亲自
生 只做 一件 事 。
活得 更 加 充实 , 在 这 方面 《 鞋狗》 是 一
个标杆。
— —
在全世界每个角落都能被立即认出的为数不
多 的标志 之- 。

书 中有~ 段 话 对 作 者 创 业 、 经商 的 目的
和 意 义 进 行 了很 好 的总 结 , 可 以说 是 生 意 的
l 适 合阅读 群 l l l 推荐 理 由 l

直销 人
造成一 个年收益超过 3 0 0 ,  ̄ Z , 美 元的企业帝
国, 他所 缔造 的耐 克标 志 , 已经不 仅仅是 ~ 个
商标 , 更 是 一 个 优 雅 和 伟 大 的文 化 标 志 , 是
自己活 着还 是不够 的 , 还得 帮助其 他人
就了一番 伟 业 。 创业 者可 以 从 《 鞋狗》
中汲取宝 贵的经 验 : 愿景、 信念 、 理 智、
耐心 、 真诚 … - - 正如 奈特所 说 的 ,“ 不论
时破产的悬崖峭壁, 却 最 终 缔 造 了一 个 强大 的 体育 商业帝 国。 创 业 过 程中 , 合 作 伙伴 的 背叛 、 开户 银行 的翻脸、 竞 争对 手 的构 陷 、 国家 权 力的 紧逼 ;
狡 猾的 融资 技 巧 、 粗 策 略 … ・ ・ 菲尔・ 奈特用朴实、 幽

一生只做一件事

一生只做一件事

一生只做一件事
作者:许郅弘
来源:《阅读(中年级)》2018年第09期
南京有一位闻名世界的科学家,他就是南京理工大学的火炸药专家王泽山院士。

他去年获得了国家最高科技奖,习近平主席还为他颁奖了呢。

这些天我读了王爷爷的故事,被他那坚持不懈的精神深深感动。

“一生只做一件事”,这是王泽山爷爷说得最多的一句话。

王爷爷今年82岁,研究火炸药已达62年。

他从上学至今就做一件事——研究火炸药。

62年只做一件事,这需要多大的毅力呀!爸爸也经常给我讲“1万小时定律”——同样的一件事情坚持去做一万个小时,一定可以成为这个领域的出色人才。

我学钢琴就有亲身体验。

我从小喜爱音乐,从4岁那年起,我就开始学习钢琴。

刚开始每天坚持练习2-3个小时,两年下来我就可以熟练地弹奏曲子了;后来上了小学,家庭作业多了些,我还是坚持每天晚上练习1个多小时。

这样6年下来,我算一算总共才练习了约1800小时。

用“1万小时”对照,如果像这样每天练习一小时,这余下的8000多小时可是至少还要22年才能达到呀!由此可见,做一个钢琴演奏家是多么困难,怪不得听说朗朗、李云迪他们每天都坚持练琴达8小时以上呢!
前段时间爸爸去南京理工大学,正好偶遇在杉树林看书的王泽山爷爷,爸爸还拍了他的照片。

王爺爷的故事激励着我向他学习,要坚持不懈,用汗水和毅力去取得更多、更好的成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内容简介
《一生只做一件事:专注才能成功》适合所有职场人士阅读,尤其适合作为职场新人职场生涯的指导用书。

很多工作本身并不难做,也不是人们不会做,但许多人就是做不好,原因何在?就是因为不够专注。

只有专注才能专业,只有专注才能造就成功。

《一生只做一件事:专注才能成功》从专注的重要性人手,重点介绍了作为一名具有良好职业素质的职场人士应该专注的7个方面,即专注小事、专注难事、专注过程、专注结果、专注领域、专注市场、专注服务,同时介绍了实现专注的4个步骤,即目标、计划、行动、坚持。

编辑推荐
《一生只做一件事:专注才能成功》:专注——世界上最伟大的力量
拥有了专注,你就拥有了成功的钥匙、支撑事业的力量;它是成功者必备的品质;能否专注做事,决定了你能走多远。

专注是一种态度、一种行为、一种习惯、一种精神,更是一种境界。

媒体推荐
成功与运气无关,所谓成功的密码其实只有简简单单的两个字——专注。

——腾讯公司总裁马化腾
我是一个非常专注的人,一旦认定方向就不会改变,直到把它做好;专注才能更好地生存。

——百度公司总裁李彦宏
我和99%的中国青年有着相同的人生经历。

喜欢玩游戏并不纯粹是件坏事,关键是要玩得“精”。

我就是玩游戏玩出创业灵感的。

大学生创业完全可以从身边找到灵感,找到机遇。

但无论做什么,都要专注。

——盛大网络公刮CEO 陈天桥
两个以上的目标就等于没有目标。

——美国德州仪器公司口号
心心在一艺,其艺必工;心心在一职,其职必举。

——纪晓岚
每个人整天都在做事。

其中大多数人每天要做很多事情,而我却只做一件事情。

假如你们把这些时间用在一件事情、一个方向上,那么,你们同样会取得成功。

——爱迪生
与物理无关的事情我从不参与。

——1976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丁肇中
作者简介
成毅,毕业于江苏大学,10年生产制造企业管理经验。

先后任美的集团厨具有限公司生产部生产现场管理与技术支持专员、LG泰州电子冷机有限公司采购主管、冰箱制造室Team长、冰箱资材Group长等职,工作经验丰富,擅长组织管理,团队建设。

目录
上篇专注造就成功
1.专注是灵,执著是魂/3
成功的秘诀在于专注/3
专注:成功者最可贵的品质/7
见异思迁会使你一无所获/10
专注是一种执著/13
2.只有偏执狂才能生存/15 因为专注,所以专业/15
专注的员工备受青睐/18
专注的企业基业长青/21
把鸡蛋放进同一个篮子/24
中篇你该如何专注
1.专注小事,小事不小/29 成大事者须先专小事/29
悲剧是由忽略造成的/3l
工作本身无大小之分/33
从身边的小事做起./36
2.专注难事,难事不难/40 勇敢地挑战更高难度/40
积极应对任何困难/43
智慧地思考所有难题/46
耐心地攻克一切难关/49
3.专注过程,细节完美/52 用心做事,专注细节/52
好过程造就好结果/55
执行到位最重要/58
将过程做细、做完美/61
4.专注结果,万事可就/64 没有什么比结果更重要/64 完成任务≠有了结果/68
专注于结果才会更出色/71 为结果用尽全部力量/74
5.专注领域,成就卓越/76 学会经营自己的强项/76
专心投身于一种行业/79
专注自己熟悉的领域/81
从平庸迈向卓越/83
6.专注市场,占尽商机/85 目光聚焦市场第一线/85
捕捉稍纵即逝的机会/87
发掘与众不同的模式/90
为产品增添新的亮点/93
7.专注服务,顾客满意/95
服务生的工作最重要/95
让顾客感到备受欢迎/98
为顾客提供最佳服务/102
有效解决顾客的抱怨/107
下篇专注的4个步骤
1.每阶段只设定一个目标/113
一定要带着目标上路/113
两个目标=没有目标/116
目标明确才更为可行/119
2.制订合理可行的计划/122
好计划才会有好行动/122
计划不周,面临困局/125
周密计划,高效有序/129
3.以最大的热情去行动/133
不要拖延,立即行动/133
专注于最重要的工作/136
明智地利用时间/140
4.专注+坚持=成功/143
不能轻易地改变方向/143
没有解决不了的问题/146
坚持到底,永不放弃/149
序言
专注是一种态度、一种行为、一种习惯、一种精神,更是一种境界。

只有播下专注的种子,才能收获成功的喜悦。

优秀的职场人之所以能在竞争中常胜不败,之所以事业有成,之所以不可替代,正是因为他们具有寻常人所不具备的专注精神。

专注可以自知,专注可以激发自己的潜能。

要想创造出比其他人更大的价值,除了忠诚、责任、态度、敬业外,你还要具备专心和专注的精神。

心在一艺,其艺必工;心在一职,其职必举。

只要专注于某一项事业,那就一定会做出令人吃惊的成绩。

一心向着自己目标前进的人,整个世界都给他让路。

无论做任何事,专注于自己的专长,心无旁骛地实现自己的目标,才是重中之重。

一个人不会因为打翻一篮子鸡蛋就一无所有,但是会因为缺乏专注而满盘皆输。

急功近利、朝三暮四、见异思迁、心存杂念,都是成功的绊脚石和拦路虎,这些习惯会让你输得一无所有!
后记
专注是一种态度、一种行为、一种习惯、一种精神,更是一种境界。

只有播下专注的种子,才能收获成功的喜悦。

对于一个职场人来说,专注才能取得成功。

俗话说:“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

”这里的“有心人”就是那些能够专注地做事的人。

本书就是专为解决职场人士应该专注什么和如何才能做到专注而著。

本书从专注的重要性人手,
重点介绍了作为一名具有良好职业素质的职场人士应该专注的7个方面,即专注小事、专注难事、专注过程、专注结果、专注领域、专注市场、专注服务,同时介绍了实现专注的4个步骤,即目标、计划、行动、坚持。

本书的很多内容,笔者在以前的培训中都曾经使用过,但培训资料毕竟不同于书稿。

幸好我的身后有一个志同道合的团队在支持我完成这本书。

王波、李作学为整理、编撰本书中的部分故事,付出了很多;在图书初稿完成后,金成哲、叶亚宁又对个别章节内容的增删提出了很多宝贵的建议,在此一并表示感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