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管护师妇产科知识点
主管护师妇产科知识点

妇产科学1孕期体重平均每周增加350g,正常不应超过500g,直至妊娠足月时体重平均增加2不同妊娠周数的子宫底高度及子宫长度3胎动每小时约3~5次。
4子宫收缩力是临产后的主要动力。
5矢状缝和囟门是确定胎位的重要标记。
6先兆临产标志:(1)不规律的子宫收缩;(2)胎儿下降感;(3)见红,为可靠的分娩先兆。
7.临产诊断:有规律且逐渐增强的子宫收缩,同时伴有进行性子宫颈管消失、宫口扩张和胎先露部下降。
8产后10天,子宫降至骨盆腔内,产后6周恢复到正常未孕期大小。
9子宫内膜残存的基底层再生新的功能层,约产后3周,胎盘附着处的子宫内膜修复需6周。
10产后2~3天,宫口仍能通过二指。
产后1周,子宫颈外形及子宫颈内口完全恢复至非孕状态。
产后4周时子宫颈完全复正常状态。
11.不哺乳产妇一般于产后6~10周恢复月经,哺乳产妇平均在产后4~6个月恢复排卵。
故哺乳妇女在月经恢复前也有受孕的可能。
12在出生后48~72小时出现黄疸,称为生理性黄疸。
13新生儿丿在出生后4~5天,其体重会下降5%~10%,一般不超过10%,在第5天后体重开始逐渐增加,到出生后7~10天,体重恢复到原有水平14新生儿在胎儿期通过胎盘从母体获得!gG,使其在出生后6个月内对多种传染病具有免疫力15新生儿缺乏lgA,易患消化道、呼吸道感染性疾病。
16新生儿自身产生的gM不足,容易引起败血症。
17.根据子宫底高度及腹围数值可估算胎儿大18在妊娠晚期或分娩期应用羊膜镜观察羊水的性状、量及颜色,可以早期发现胎儿缺氧,达到监护胎儿的目的。
19周期性胎心率晚期减速可能是子宫胎盘功能不良、胎儿缺氧的表现20自我监测的方法主要是胎动计数。
如孕妇自觉胎动次数减少,12小时内胎动次数<10次或低于自我测胎动规律的50%,在排除药物影响后,要考虑胎儿宫内缺氧。
21.羊水胎粪污染可分为3度:I度为浅绿色;II度为黄绿色并混浊;Ⅲ度为棕黄色,稠厚。
22.阴道后穹隆穿刺是一种简单可靠的诊断异位妊娠的方法。
中级主管护师《妇产科护理》94条常见考点荟萃【精】

中级主管护师《妇产科护理》94条常见考点荟萃【精】1.分娩中血压应每4小时测一次,若血压≥140/90mmHg,应警惕待产妇发生抽搐的可能。
2.初产妇宫口开大3cm以下且无特殊情况,可给予0.2%温肥皂水灌肠。
3.待产妇破膜后应立即卧床,听胎心音,行肛门检查,注意观察有无脐带脱垂征象,记录破膜时间,羊水量及性状,破膜时间>12小时尚未分娩者,应用抗生素,预防感染。
4.临产后护理人员应每2~4小时提醒待产妇排尿一次,以防止膀胱过胀延长产程。
5.临产后,应每隔1小时在宫缩间歇时听取胎心音一次,每次听一分钟并记录;如出现胎心率下降久不恢复、胎心不规律、胎心>160次/分或<120次/分、胎儿监护显示胎心有晚减速,则表示有胎儿窘迫。
6.第二产程中,应每5~6分钟听胎心音一次。
7.胎儿娩出后,立即肌内注射缩宫素10U。
如产妇发生宫缩乏力,应在胎头或胎肩娩出时,静脉注射缩宫素10U,然后将20U缩宫素加入5%葡萄糖液500ml中持续静脉滴注。
8.产后2小时内,易发生产后出血。
应严密观察宫缩及恶露情况。
9.产褥期每日用1:5000稀释络合碘溶液冲洗外阴两次。
10.会阴水肿严重者局部用50%硫酸镁湿热敷,每日2~3次,每次20分钟。
11.会阴部如有侧切伤口,产妇应采取健侧卧位。
12.一般正常分娩者产后3个月,剖宫产产后6个月可放宫内节育器,但应与医生讨论具体的放置时间。
13.造成乳头皲裂的主要原因是婴儿含接姿势不良。
发生皲裂后,若症状较轻,可先喂健侧乳房,再喂患侧。
14.新生儿脱水热时应立即喂糖水,并减少盖被,使体温降至正常。
15.新生儿血糖值低于35~40mg/dl,应立即加喂哺乳。
16.胎头吸引术娩出新生儿静卧24小时,避免搬动,3天内禁止洗头。
新生儿处理好后,遵医嘱肌内注射维生素K₁10mg。
17.脐带消毒护理可用75%乙醇面前从脐带根部以环形的方式向外涂抹为直径5cm大小。
18.臀红患儿应在每次大小便后用温水洗净,适当暴露患部,用烤灯疗法。
主管护师妇科速记手册

主管护师妇科速记手册1. 初孕妇,妊娠40 周,头位。
临产18 小时,宫口开大8cm,出现"头盆不称",2 小时无进展,催产素静脉点滴,产程仍无进展,基层转诊,初步诊断为"子宫破裂"。
此时最适宜的处理方法是剖宫产术后,对破口小、时间短、无感染者可行修补术。
2. 发生输卵管妊娠破裂常在峡部。
3. 正常分娩的机制是外旋转,胎头随肩的内旋转而外旋转。
4. 经产妇,29 岁,查体发现其会阴侧切伤口部位有硬结发生,应为其进行大黄、芒硝外敷。
5. 产妇的血沉恢复时间为产后3~ 4 周。
6. 产后宫颈内口关闭的时间是在产后10 天。
7. 临产的标志是规律宫缩,胎头下降,宫口扩张。
8. 三合诊检查是指腹部、阴道、直肠。
9. 子宫内膜癌的主要治疗方法是手术。
10. 患者,女,33 岁,习惯性痛经多年,平时经量多,要求避孕,护士建议她采用的方法是口服短效避孕药。
11. 患者,女,28 岁,婚后3 个月,停经40 天,轻度腰酸,右腹部疼痛,阴道多量出血。
妇科检查:子宫孕40 天大小,宫口未开,宫体质软,尿妊娠试验(+),最可能的诊断是先兆流产。
12. 初产妇,29 岁,临产后4h,胎头仍未入盆,此时最有价值的检查为测量骨盆的骶耻内径。
13. 患者,女,35 岁,已婚,月经正常。
妇科检查发现:子宫大小正常,右侧附件扪及拳头大小的表面先滑、活动的囊包块。
最可能的诊断是良性卵巢肿瘤。
14. 女性骨盆关节,骶尾关节可以活动向后移,可增加产道宽度。
15. 卵巢是产生卵子,分泌激素的器官。
16. 晚期产后出血的最常见原因是胎盘残留。
17. 胎头矢状缝在骨盆入口右斜径上,前囟在骨盆右后方,其胎方位为LOA。
18. 经腹行全子宫切除术者,术前阴道准备的时间为术前1d。
19. 化疗副反应最常见和最严重的是消化道反应肝肾功能障碍。
20. 灌洗包内应装有长柄卵囿钳2 把,干棉纱球2 个,小碗1 个,窥器1 个。
中级主管护师《妇产科护理》61点基础知识归纳【精编】

中级主管护师《妇产科护理》61点基础知识归纳【精编】1.阴道:呈上宽下窄的管道,前壁短7~9cm,后壁长10~12cm。
2.子宫:盆腔中央,呈前后略扁的倒置梨形,重约50g,长7~8cm,宽4~5cm,厚2~3cm;容量5ml。
3.卵巢:扁椭圆形腺体,性腺器官。
4cm×3cm×1cm,重5~6g,灰白色。
4.子宫峡部:非孕期长1cm,上端解剖学内口,下端组织学内口。
妊娠末期长7~10cm。
5.圆韧带:起于两侧子宫角前面。
6.阔韧带:将骨盆分前后两部分,动静脉输尿管从此基底部穿过。
7.主韧带:横于宫颈两侧和骨盆侧壁之间。
8.宫骶韧带:从宫颈后上侧,达第2、3骶椎前。
9.骨盆入口平面:呈横椭圆形。
其前方为耻骨联合上缘,两侧为髂耻缘,后方为骶岬前缘。
10.入口前后径:称真结合径。
耻骨联合上缘中点至骶岬前缘中点距离,平均11cm。
11.入口横径:两侧髂耻缘间的最大距离,平均13cm。
12.入口斜径:左骶髂关节至右侧髂耻隆突间的距离为左斜径;反之右斜径:12.75cm。
13.中骨盆平面:为最小平面,呈前后径长椭圆形。
14.中骨盆前后径:耻骨联合下缘中点通过两侧坐骨棘连线中点至骶骨下端间的距离,平均11.5cm。
15.中骨盆横径:也称坐骨棘间径,平均10cm。
16.出口平面:由两个不同平面的三角形组成。
17.出口前后径:耻骨联合下缘至骶尾关节间的距离,平均11.5cm。
18.出口横径:也称坐骨结节间径。
平均9cm。
19.出口前矢状径:平均6cm。
20.出口后矢状径:骶尾关节至坐骨结节间径中点间的距离,平均8.5cm。
21.若出口横径稍短与出口后矢状径之和>15cm时,胎头可通过后三角区经阴道娩出。
22.月经初潮:11~16岁,多数13~14岁。
月经周期:21~35天。
月经持续时间为2~8日,经量30~50ml。
23.增生期:第5~14天,在雌激素作用下,子宫内膜增生变厚。
增生期末排卵。
中级主管护师《妇产科护理学》100条精华知识点【抢先版】

中级主管护师《妇产科护理学》100条精华知识点【抢先版】1.大阴唇外伤后最易形成血肿。
2.阴道后穹窿位置最深,可穿刺或引流。
3.子宫峡部上为解剖学内口,下为组织学内口。
4.子宫内膜表面2/3为功能层,1/3为基底层。
5.宫颈黏膜上皮为单层高柱状上皮,阴道黏膜上皮为复层鳞状上皮。
6.输卵管有间质部(最狭窄)、峡部、壶腹部和漏斗部(拾卵)。
7.卵巢表面无腹膜,由生发上皮覆盖,上皮深面有卵巢白膜(防御作用)故不易感染。
8.卵巢动脉起自腹主动脉,子宫、阴道、阴部内动脉起自髂内动脉。
9.乳房发育是第二性征最初特征,是青春期发动标志。
月经初潮为青春期重要标志。
10.雌激素可正反馈作用于下丘脑-垂体。
11.黄体生命14天,排卵后7~8日高峰,9~10日退化。
12.雌激素在月经第7日(排卵前)卵泡分泌第1次高峰,排卵后7~8日黄体分泌第2次高峰。
孕激素在排卵后7~8日黄体分泌达高峰。
13.雌三醇生物活性最低,为筛查项目(检测孕妇尿中雌三醇含量可判断胎儿是否宫内死亡)。
14.月经周期:月经期( 1~4日),增殖期(早期5~7日,中期8~10日,晚期11~14日,腺上皮:低柱状→弯曲→高柱状),分泌期(早期15~19日,中期20~23日,晚期24~28日,糖原小泡→顶浆分泌→糖原溢出)。
15.宫颈黏液:瞳孔样,羊齿植物叶状结晶(雌),椭圆体(孕)。
16.精子获能部位:子宫腔和输卵管。
卵子受精部位:输卵管壶腹部与峡部连接处。
17.着床在受精后第6~7日。
受精后8周称胚胎,9周起称胎儿。
18.甲状腺是胎儿最早发育的内分泌腺。
19.脐带含1条脐静脉和2条脐动脉。
20.羊水来源:早期:母体血清;中期:胎儿尿液;晚期:肺也参与。
21.羊水量:8周5~10ml,10周30ml,20周400ml,38周1000ml,40周800ml,过期300ml以下。
22.妊娠期子宫增大变软,子宫峡部变长变软,阴道黏膜变软充血水肿呈紫蓝色(Chadwick征),乳晕周围皮脂腺增生出现深褐色结节(蒙氏结节)。
妇产科护理学主管护师考试重点整理第一章第二节

二、内生殖器内生殖器包括阴道、子宫、输卵管及卵巢,后两者合称子宫附件。
(一)阴道:为性交、月经血排出及胎儿娩出的通道。
(二)子宫1.功能:为孕育胚胎、胎儿和产生月经的器官。
2.解剖结构:子宫位于骨盆腔中央,膀胱与直肠之间,呈前后略扁的倒置梨形。
成人非孕时子宫长7~8cm,宽4~5cm,厚2~3cm,宫腔容量约5ml,重约50g。
子宫上部较宽称为子宫体,其上端隆突部分为子宫底,宫底两侧为子宫角,与输卵管相通。
子宫下部较窄呈圆柱形称子宫颈,子宫体与子宫颈的比例,婴儿期为1:2,成年妇女为2:1。
子宫体与子宫颈之间形成的最狭窄部分称为子宫峡部,在非孕期长约1cm,子宫峡部的上端因在解剖上较狭窄又称解剖学内口,下端因黏膜组织在此处由子宫腔内膜转变为子宫颈黏膜,又称组织学内口。
子宫颈内腔呈梭形称宫颈管。
从后面看子宫宫体非孕时妊娠足月时重量50g1000g(20倍)容量5ml5000ml(1000倍)大小7×5×3cm35×25×22cm峡部长度、比例1cm7~10cm从前面看—输卵管、卵巢3.组织结构:子宫体壁分三层,内为黏膜层(子宫内膜),中为肌层,外为浆膜层。
宫颈管黏膜为单层高柱状上皮,宫颈阴道部为复层扁平上皮,宫颈外口柱状上皮与鳞状上皮交界处是子宫颈癌的好发部位。
4.子宫韧带:共有4对。
①圆韧带:作用是维持子宫呈前倾位置。
②阔韧带:作用是保持子宫位于盆腔中央的位置。
③主韧带:作用是固定宫颈位置,保持子宫不致下垂的主要韧带。
④宫骶韧带:作用是将宫颈向后向上牵引,间接地保持子宫前倾位置。
输卵管从后面看输卵管、卵巢卵巢(三)输卵管:是精子与卵子相遇结合成为受精卵的部位,也是向宫腔运送受精卵的通道。
输卵管由内向外分为四部分:间质部、峡部、壶腹部和伞端。
(四)卵巢:为一对性腺器官,具有生殖和内分泌功能。
(五)内生殖器的邻近器官内生殖器的邻近器官有尿道、膀胱、输尿管、直肠和阑尾。
妇产科护理学主管护师考试重点整理第三章第一节

第三章分娩期妇女的护理妊娠满28周及以后的胎儿及其附属物,从临产发动至从母体全部娩出的过程,称为分娩。
妊娠满37周至不满42足周(259~293天)间分娩,称为足月产。
妊娠满28周至不满37足周(196~258天)间分娩,称为早产。
妊娠满42周及其后(294天及以上)分娩,称为过期产。
第一节影响分娩的因素一、产力产力是指将胎儿及其附属物从子宫内逼出的力量,包括子宫收缩力(简称宫缩)、腹肌及膈肌收缩力(统称腹压)和肛提肌收缩力。
子宫收缩力为分娩的主要力量,贯穿于整个分娩过程中,使子宫颈口开大,迫使胎儿下降娩出。
腹肌、膈肌和肛提肌在第二产程时起辅助作用。
(一)子宫收缩力分娩时子宫肌产生规律性收缩称宫缩,是临产后的主要动力。
宫缩能使宫颈管缩短直至消失,子宫颈口扩张,胎先露下降及胎盘娩出。
临产后正常的子宫收缩具有三个特点。
1.节律性宫缩具有节律性是临产的重要标志之一。
临产后随着产程进展,每次子宫收缩的强度由弱到强(进行期),维持一定时间(极期),随后由强到弱(退行期),直至消失进入间歇期,间歇期子宫肌松弛。
如此反复,直至分娩全部结束。
临产开始时,宫缩持续时间30秒,间歇期约5~6分钟。
随着产程的进展,宫缩持续时间逐渐延长,间歇期逐渐缩短。
当宫口开全后,宫缩持续时间可长达60秒,间歇期可缩短至1~2分钟。
宫缩强度随产程进展也逐渐增加,子宫腔内压力在临产初期约升高25~30mmHg,在第一产程末可增加至40~60mmHg,在第二产程期间高达100~150mmHg,而间歇期子宫腔内的压力仅为6~12mmHg。
当子宫收缩时,子宫肌壁血管受压,胎盘血液循环受到影响,使胎儿血供减少,胎心率变慢。
在间歇期时,子宫肌纤维松弛,使胎盘绒毛间隙的血流量重新充盈。
子宫收缩与松弛交替,宫腔内压力时高时低,使胎儿、母体血循环得以恢复,有利于气体和物质交换。
2.对称性正常宫缩每次开始于左右两侧宫角,以微波形式迅速向子宫底部集中,然后再向子宫下段扩散,引起协调一致的宫缩,称为子宫收缩的对称性。
主管护师考试分类知识点②妇产科护理学

妇产科护理学【1】子宫位于骨盆腔底部,呈倒置的梨形,成人子宫重50-70g,长7-8c m,宽4-5c m,厚2—3c m,官腔容积约5m l。
子宫体与子宫颈之间的部分是子官峡部,非孕期长约1c m。
【2】阴道上端比下端宽,前壁长7-9c m,后壁长10-12c m。
【3】①骨盆由左右两块髋骨,一块骶骨,一块尾骨组成。
②骨盆入口呈横椭圆形,入口前后径平均值约为11c m。
③入口平面即为真假骨盆的分界面。
【4】中骨盆平面呈纵椭圆形,坐骨棘间径平均值约为10c m。
【5】两坐骨结节内侧缘间的距离是坐骨结节间径,平均值约9c m。
【6】出口平面由两个三角形组成。
出口后矢状径是骶尾关节至坐骨结节间径中点间的距离。
出口横径与出口后矢状径之和>15c m时,一般大小的胎头可利用后三角经阴道娩出。
【7】最小最窄平面为中骨盆平面。
中骨盆难产是临床工作中最难判断与处理的问题。
【8】女性的性腺器官是卵巢;卵巢重5—6g,卵巢表面无腹膜覆盖;卵巢组织分为皮质和髓质两部分,皮质在外,髓质在内;卵巢分泌雌激素、孕激素和雄激素。
【9】妇女一生中可发育成熟的卵泡有400—500个。
【10】正常妇女在排卵后,基础体温可升高0.3-0.5℃。
【11】下丘脑促进垂体合成、释放黄体生成素。
刺激孕妇乳腺腺管发育的激素是雌激素,刺激腺泡发育的激素是孕激素。
【12】子宫内膜的增生期是月经周期的第5—14天,分泌期第15-28天。
内膜厚2—3c m,镜下见腺上皮细胞,呈高柱状,核分裂象增多,腺体较长,呈弯曲状,小动脉略呈弯曲状。
此时患者的子宫内膜为增生晚期内膜。
【13】正常的月经量为30-50m l。
月经后子宫内膜再生于基底层。
【14】怀疑子宫内膜不规则脱落,行诊断性刮宫的时间宜选在月经第5天。
【15】与内生殖器邻近的器官是输尿管、膀胱、直肠、尿道和阑尾。
【16】固定子官颈正常位置的韧带是主韧带。
【17】正常情况,受精的部位是输卵管壶腹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妇产科学
1孕期体重平均每周增加350g,正常不应超过500g,直至妊娠足月时
体重平均增加12.5kg
2不同妊娠周数的子宫底高度及子宫长度
3胎动每小时约3~5次
4子宫收缩力是临产后的主要动力。
5矢状缝和囟门是确定胎位的重要标记。
6先兆临产标志:(1)不规律的子宫收缩;(2)胎儿下降感;(3)见红,为可靠的分娩先兆。
7.临产诊断:有规律且逐渐增强的子宫收缩,同时伴有进行性子宫颈管消失、宫口扩张和胎先露部下降。
8产后10天,子宫降至骨盆腔内,产后6周恢复到正常未孕期大小。
9子宫内膜残存的基底层再生新的功能层,约产后3周,胎盘附着处的子宫内膜修复需6周。
10产后2~3天,宫口仍能通过二指。
产后1周,子宫颈外形及子宫颈内口完全恢复至非孕状态。
产后4周时子宫颈完全复正常状态。
11.不哺乳产妇一般于产后6~10周恢复月经,哺乳产妇平均在产后4~6个月恢复排卵。
故哺乳妇女在月经恢复前也有受孕的可能。
12在出生后48~72小时出现黄疸,称为生理性黄疸。
13新生儿丿在出生后4~5无其体重会下降5%~10%一般不超过10%, 在第5天后体重开始逐渐增加,到出生后7~10天,体重恢复到原有水平
14新生儿在胎儿期通过胎盘从母体获得!gG,使其在出生后6个月内对多种传染病具有免疫力
15 新生儿缺乏lgA, 易患消化道、呼吸道感染性疾病。
16新生儿自身产生的gM不足,容易引起败血症。
17. 根据子宫底高度及腹围数值可估算胎儿大
18在妊娠晚期或分娩期应用羊膜镜观察羊水的性状、量及颜色, 可
以早期发现胎儿缺氧, 达到监护胎儿的目的。
19周期性胎心率晚期减速可能是子宫胎盘功能不良、胎儿缺氧的表
现
20自我监测的方法主要是胎动计数。
如孕妇自觉胎动次数减少,12 小时内胎动次数<10次或低于自我测胎动规律的50%,在排除药物影响后,要考虑胎儿宫内缺氧。
21.羊水胎粪污染可分为3度:1度为浅绿色;11度为黄绿色并混浊;皿度为棕黄色,稠厚。
22.阴道后穹隆穿刺是一种简单可靠的诊断异位妊娠的方法。
23 子娴解痉以硫酸镁为首选。
24钙剂补充,可从妊娠20周开始,每日补充钙剂1~2g,可降低妊高征的发生。
25 妊娠晚期或临产时, 发生无诱因、无痛性反复阴道流血是前置胎盘的主要症状。
26期待疗法适用于妊娠不足36周或估计胎儿体重小于2300g的前置胎盘孕妇。
27 胎盘早剥的临床特点是妊娠晚期突然发生的腹部持续性疼痛, 伴有或不伴有阴道出血。
28凡在妊娠任何时期内羊水量超过2000m者,称为羊水过多。
29妊娠足月时羊水量少于300m|称为羊水过少。
30心脏病孕妇的主要死亡原因是心力衰竭和严重的感染。
31总产程超过24 小时称为滞产
32胎膜早破是指在临产前胎膜自然破裂。
33阴道液干燥片检查有羊齿状结晶出现为羊水
34胎膜早破如妊娠<35周时,给予地塞米松10mg,静脉滴注,以促胎肺成熟。
35胎儿丿娩出后24小时内出血量超过500m者为产后出血
36第产程娩出胎头、胎肩要慢, 一般相隔3 分钟左右。
37产后2 小时内, 产妇仍需留在产房接受监护, 因为80%的产后出血是发生在这一时间。
38 先兆子官破裂立即采取有效措施抑制子宫收缩, 如乙醚全麻或肌注哌替啶。
39产褥病率是指分娩24 小时以后至10 天内, 用口表每日测量4 次, 体温有2 次达到或超过38°C
40 急性盆腔结缔组织炎产妇表现为寒战、高热、腹胀、下腹痛, 严重者侵及整个盆腔形41.晚期产后出血是指分娩24 小时后, 在产褥期内发生的子宫大量出血
42晚期产后出血最主要的病因是胎盘、胎膜残留, 多发生于产后10 天左右。
43泌尿系统感染的途径主要为上行性感染。
44滴虫阴道炎连续3 个月经周期均是阴性称治愈, 夫妻双方要同时治疗
45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阴道分泌物典型特点为干酪样白带或豆渣样白带
46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阴道灌洗用2%~4%碳酸氢钠阴道灌洗或坐浴。
47萎缩性阴道炎表现为白带增多, 分泌物稀薄, 呈淡黄色, 伴严重感染时白带可呈脓性, 有
臭味。
48萎缩性阴道炎全身用药可口服尼尔雌醇或小剂量雌激素。
49物理治疗是宫颈糜烂最常用的有效治疗方法
50. 淋病治疗原则是尽早彻底、及时、足量、规范用药。
51.淋病首选药物以第三代头孢菌素为主, 夫妻同时治疗。
52梅毒治疗首选青霉素,用药足量,疗程规
53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岀现恶性肿瘤以卡氏肉瘤最常见。
54无排卵性功血最常见症状是不规则子宫出
55功能失调性出血可通过诊刮达到止血及明确子宫内膜病理诊断的目的。
56闭经以下丘脑闭经最常见。
门O
57.葡萄胎的诊断一经确定后, 应立即给予清除58侵蚀性葡萄胎一般发生在葡萄胎清除术后6个月以内。
59 侵蚀性葡萄胎最常见的转移部位是肺。
60.滋养细胞肿瘤的治疗原则是: 以化疗为主, 手术为辅。
61 子宫颈癌早期表现为接触性出血。
62子宫肌瘤常用B超检查。
63绝经后出现阴道流血为子宫内膜癌典型症状; 早期为浆液性或浆液血性白带。
64分段诊断性刮宫(简称分段诊刮)是早期诊断子宫内膜癌最常用最
可靠的方法。
65 手术治疗为子宫内膜癌首选方案。
66复方短效口服避孕药服用:、自月经周期第5天起,每晚1片,连
服22 天不能间断, 若漏服必于次晨补服1 片。
67 中期妊娠引度产术适用于妊娠15~24周。
68药物流产适用于妊娠49 天以内
69 钳刮术流产适用于妊娠13~14 周。
70.流产/ 引产术后在观察室休息1~2小时,1 个月内禁止盆浴、性生
活。
(学习的目的是增长知识,提高能力,相信一分耕耘一分
收获,努力就一定可以获得应有的回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