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文明礼仪教育,培养新时代的合格公民
文明礼仪倡议书(精选17篇)

文明礼仪倡议书文明礼仪倡议书(精选17篇)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很多地方都会使用到倡议书,倡议书不是对某个人或某一小集体而发的,它的受众往往是广大群众,或是部门的所有人,或是一个地区的所有人,甚至是全国人民。
那么你有了解过倡议书吗?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文明礼仪倡议书(精选17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文明礼仪倡议书1市民朋友们:“不学礼无以立,人无礼则不生,事无礼则不成,国无礼则不宁”。
文明礼仪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社会风貌、道德水准、文明程度和公民素质的重要标志;文明礼仪是我们每个人的思想觉悟、道德修养、精神面貌和文化教养的综合反映。
为建设中国礼仪之乡,使云阳更加幸福文明,在此,我们向全体市民发出如下倡议:一、从我做起,做文明礼仪的倡导者。
云阳是我们共同的家园,建设中国礼仪之乡需要每一位市民的热情参与和共同努力。
每一个人都要严格要求自己,努力提高自身素质,说文明话、走文明路、办文明事、做文明人,在全社会形成争做文明礼仪示范的风尚。
二、积极行动,做文明礼仪的践行者。
要遵循“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的公民基本道德规范,在社会做一个遵纪守法、诚实守信、团结友善的好公民,在单位做一个爱岗敬业、争先创优、勇于奉献的好职工,在家做一个勤俭持家、尊老爱幼、和睦共处的好成员。
三、立足本职,做文明礼仪的排头兵。
要切实遵守各项行为准则,自觉维护社会公共秩序,坚决抵制各种不文明行为。
积极参与本部门、本单位和社区组织的各种文明礼仪创建活动及社会公益活动,做爱岗敬业的标兵、干事创业的先锋、勇于奉献的志愿者,争做建设中国礼仪之乡的排头兵。
市民朋友们,争做文明云阳人,建设中国礼仪之乡,我们义不容辞!让我们迅速行动起来,积极响应县委、县政府的号召,从自身做起,从点滴做起,用我们的辛勤劳动和聪明智慧,让文明礼仪之花开遍云阳的每一个角落,愿云阳的明天更加幸福、更加文明、更加美好!倡议人:日期:文明礼仪倡议书2各位同学、老师、家长:大家好!众所周知中国是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素有“礼仪之邦”的美誉。
教育部关于印发《中小学文明礼仪教育指导纲要》的通知

龙源期刊网 教育部关于印发《中小学文明礼仪教育指导纲要》的通知
作者:
来源:《中小学德育》2011年第02期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厅(教委),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教育局:
文明礼仪教育是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和提高思想道德素质的重要途径,是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环节。
加强中小学文明礼仪教育,既是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需要,也是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公民的必然要求,是需要常抓不懈的重要工作。
近年来,各地教育行政部门和中小学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的要求,在课堂教学、校内外活动、学校日常管理等方面进行文明礼仪教育,不断丰富内容,创新形式,建设资源,建立机制,积累了经验,取得了成效。
面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对人的全面素质的要求,面对《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进一步加强中小学德育工作的新任务,迫切需要在总结各地经验的基础上,对进一步加强中小学文明礼仪教育提出系统性和规范性要求,不断提高针对性和实效性。
据此,我部制定了《中小学文明礼仪教育指导纲要》,现印发给你们。
请结合实际,进一步提高加强中小学文明礼仪教育重要性和紧迫性的认识,充分利用和开发文明礼仪教育资源,坚持和拓展文明礼仪教育的实施途径,认真组织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2024文明礼仪教育实施方案

2024文明礼仪教育实施方案2024年文明礼仪教育实施方案一、引言文明礼仪是社会人际交往中的基本准则和规范,对于构建和谐社会关系、促进社会文明进步具有重要意义。
为进一步加强和推动文明礼仪教育工作,特制定本方案,以期推动全社会形成文明礼仪意识,提高公民素质,营造文明和谐的社会生活环境。
二、总体要求本方案的实施目标是,全面普及和推广文明礼仪知识,引导人们树立文明礼仪意识,培养和践行文明礼仪行为,促进社会风气的正向发展。
具体要求如下:1. 提升文明意识:引导广大公民养成尊重他人、自律自爱的良好习惯,自觉遵守社会公序良俗。
2. 树立文明形象:弘扬文明礼仪传统,培养文明行为习惯,树立良好社会形象。
3. 培养文明素养:注重培养人们的文明修养和自身修炼,提升整体素质。
4. 推动文明风气:积极引导社会舆论,推动社会向善向上的文明风尚,共同营造和谐、开放、包容的社会氛围。
三、实施举措1. 加强宣传教育:利用各种传媒平台,广泛宣传文明礼仪知识,倡导文明行为,引导社会向文明的方向发展。
2. 开展文明礼仪教育活动:组织各类文明礼仪教育讲座、培训班等活动,提升公民文明素养。
3. 推行文明礼仪教育课程:将文明礼仪教育纳入学校教育体系,进行系统、全面的文明礼仪教育,培养学生遵纪守法、文明礼貌的行为习惯。
4. 引导社会各界积极开展文明礼仪示范活动:通过表彰先进、激励他人崭新的文明礼仪行为,推动全社会文明礼仪意识的普及。
四、工作机制1. 建立健全文明礼仪教育工作机构:组建专门机构负责文明礼仪教育工作,加强组织管理,推动方案的有序实施。
2. 指导各地制定实施方案:指导各地结合实际情况,结合方案要求,制定具体实施方案,确保工作有序推进。
3. 加强监督检查:建立定期督导检查制度,对实施情况进行监督检查,指导工作推进,确保方案有效实施。
五、预期效果通过本方案的实施,预期能够在全社会建立起文明礼仪意识,形成人人讲文明的社会风气,促进社会风气的正向发展,构建良好的社会文明秩序,推动社会和谐发展。
做文明有礼的中国人

做文明有礼的中国人
做文明有礼的中国人是每个中国公民的责任和义务。
作为
中国人,我们应该遵循一定的礼仪规范,尊重他人、注重
社会公德和个人修养。
首先,要尊重他人。
无论是与家人、朋友、同事还是陌生
人交往,都应以礼待人、尊重对方的权益和感受。
遵守公
共秩序,不占用他人的公共资源,不进行无礼的言行,保
持克制和友善的态度。
其次,要注重社会公德。
在公共场所秉持秩序和纪律,排
队等候,不争抢、不推挤、不插队。
遵守交通规则,不闯
红灯、不乱穿马路,保证交通的有序进行。
遵守环保规定,不乱丢垃圾、不乱涂乱画,保护环境,保持卫生。
还要注重个人修养。
要有良好的言行举止,不说脏话、不
辱骂他人,不随地吐痰、不大声喧哗。
要有主动帮助他人
的精神,对需要帮助的人给予援手,营造一个和谐友善的社会环境。
做文明有礼的中国人不仅需要个体努力,也需要整个社会的共同努力。
政府、学校、家庭等各个方面应加强道德教育的力度,为每个人提供良好的道德养成环境。
同时,社会各界也要倡导文明行为,树立正气榜样,引导人们用文明礼貌的方式表达自己。
做文明有礼的中国人不仅是对他人的尊重,更是对自己的尊重。
文明有礼的行为可以提升自身的形象和素质,同时也能够营造和谐、安全的社会环境,让我们的国家更加富强。
所以,我们每个人都应该从自己做起,努力做到文明有礼的中国人。
中小学文明礼仪教育实施方案

中小学文明礼仪教育实行方案礼仪教育是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和提高思想道德素质旳重要途径, 是推进素质教育旳重要环节。
加强中小学生文明礼仪教育, 既是弘扬中华民族老式美德旳需要, 也是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公民旳必然规定。
为深入贯彻贯彻教育部《中小学文明礼仪教育指导纲要》, 切实推进我区中小学文明礼仪教育工作, 提高学生文明素养, 提高都市文明形象, 特制定如下实行方案:一、指导思想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 全面深入学习贯彻党旳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 把社会主义关键价值体系融入学校教育全过程, 弘扬中华民族优秀老式美德和社会主义道德, 遵照中小学教育教学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 通过礼仪学习、礼仪体验、礼仪实践、礼仪展示, 全面提高我区中小学文明礼仪教育水平, 为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奠定基础。
二、目旳任务继承和弘扬我国优秀旳礼仪老式, 让学生明确现代公民文明礼仪基本规定;理解文明礼仪基本内容;掌握基本旳谈吐、举止、服饰等个人礼仪和在家庭、校园、公共场所等社会领域旳交往礼仪;增进学生明礼诚信, 养成文明礼仪习惯, 全面提高学生文化、艺术、道德、思想等个人修养。
到, 建成区级文明礼仪教育示范学校40所, 全区所有中小学均到达文明礼仪教育合格原则。
三、基本原则(一)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
根据学生旳年龄特性, 结合学生旳生活实际, 科学规划教育内容, 使各阶段教育内容互相衔接、循序渐进, 优化教育教学措施, 增强礼仪教育旳针对性和实效性。
(二)坚持知行统一。
在教育学生学习文明礼仪知识旳同步, 引导学生在生活中不停体验和感悟, 并积极践行, 把礼仪规定内化为个人修养和行为习惯。
(三)坚持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相结合。
文明礼仪教育, 既需要学校全体师生员工共同努力, 又需要社会和家庭等方面协同配合, 形成合力, 实现教育旳最佳效果。
四、教育内容(一)小学: 懂得常用旳礼貌用语, 学会与他人友好相处;尊敬老师, 尊重他人旳劳动成果。
“文明礼仪伴我行”心得3篇

“文明礼仪伴我行”心得 (2)“文明礼仪伴我行”心得 (2)精选3篇(一)参与“文明礼仪伴我行”活动心得在参与“文明礼仪伴我行”活动后,我深刻体会到了礼仪的重要性以及它对社会和个人的积极影响。
通过这次活动,我不仅对什么是礼仪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也学到了如何在日常生活中积极践行礼仪。
首先,礼仪是社会文明的重要表现形式。
在参加活动前,我对“礼仪”这个概念的理解仅仅停留在表面,认为只是社交场合中的一种外在规范。
然而,在活动中,组织者详细介绍了礼仪的定义和构成要素,使我认识到礼仪是一种深刻的文化表达和社会交往方式,它能够体现出一个社会的文明程度和道德修养。
其次,积极践行礼仪能够提升个人形象和品德修养。
通过活动中的互动讨论和实践演练,我了解到礼仪和人的品德是紧密相连的。
一个具备良好礼仪的人,能够给人留下良好的第一印象,并展现出自己的修养和教养。
而在实际生活中,适当的礼仪行为也能够促进人际关系的协调与融洽,使人更加自信和宽容。
此外,文明礼仪是建立和谐社会的基石。
通过活动中的讨论和案例分享,我深刻认识到文明礼仪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本要素之一。
只有每个人都能自觉遵守社会规范,并将礼仪融入到自己的行为中,才能够形成文明守礼的社会氛围。
在这个基础上,才能够减少冲突和矛盾,推动社会的秩序和进步。
总结起来,参与“文明礼仪伴我行”活动让我深刻认识到礼仪的重要性,它不仅是社会文明的表现形式,更是个人形象和品德修养的体现。
通过积极践行礼仪,我相信我能够提升自己的修养,改善人际关系,并为构建和谐社会做出自己的贡献。
“文明礼仪伴我行”心得 (2)精选3篇(二)参与“文明礼仪伴我行”活动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这个活动的主要目的是提倡社会文明与礼仪的重要性,进一步改善人们的行为举止,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通过这个活动,我意识到每个人的言行举止都能影响到身边的人和整个社会。
在我们繁忙的生活中,有时候会忽略掉一些细节,比如排队、礼貌交谈等。
但是这些看似微不足道的小事,却能体现一个人的素质和文明程度。
文明礼仪孝德教育

文明礼仪孝德教育
文明礼仪孝德教育是培养青少年儿童良好行为习惯和提高思想道德素质的重要途径,加强青少年儿童文明礼仪孝德教育是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需要,也是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公民的必然要素,加之永年由县升级市区,更应着重此项教育。
现今社会不文明的现象仍普遍存在,公交车上占用专座、行车路上向车窗外抛物、公共场合大声喧哗、乱扔垃圾、随地吐痰、践踏花草破坏绿化等,这些现象行为直接影响了青少年儿童对文明礼仪孝德教育的认识。
加之不诚信、不道德的事情时有发生,导致青少年儿童在潜移默化中变得自私、功利、缺乏责任心。
从家庭教育方式上看,有些家长缺乏理性和正确的导向,事事都以孩子为中心,致其受到过度的呵护与溺爱,从而养成唯我独尊、自私自利的个性。
【家庭礼仪】“讲文明、学礼仪、树新风、促和谐”

“讲文明、学礼仪、树新风、促和谐”——顾山实验小学文明礼仪教育活动方案一、指导思想为了进一步加强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提高我校小学生文明礼仪水平,我校将以“讲文明、学礼仪、树新风、促和谐”为主题,着眼于全面提高青少年的德育教育,以文明礼仪、礼节知识为重点内容,使广大小学生学习和牢记文明礼仪常识:培养他们理解、宽容、谦让、诚实的待人态度和庄重大方、热情友好、礼貌待人的文明行为举止。
将主题宣传教育活动和文明礼仪知识普及活动紧密结合起来,全面提高小学生德育教育水平,为培养21世纪合格的社会主义接班人做出贡献。
开展全校性的文明礼仪宣传教育实践活动,以少先队为活动载体,开展好各项文明礼仪教育活动,普及礼仪知识,倡导文明生活,着力塑造红豆学子讲文明、重礼仪、团结友善、热情好客、诚信感恩、尊重他人的良好形象,提高我校学生的精神文明素质,营造青少年崇尚文明礼仪的良好氛围。
二、活动目标通过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文明礼仪教育活动,教会学生“做人”,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和文明行为习惯,使学生具备合格的基本素养,知荣辱,讲正气,树新风。
通过学生的文明带动家庭文明,让家庭文明带动社会的文明,从而促进文明和谐社会的创建。
同时根据“细化目标、突出重点、实践体验、循序渐进、持之以恒”的德育策略,开展礼仪教育,普及礼仪知识。
设想通过强化训练与检查反馈相结合的方法,努力消除现行德育与学生实际存在的问题,促进全体师生掌握各种礼仪知识与技能,不断增强礼仪意识,培养优秀的礼仪品质,促使全体师生综合素质的提高,进而形成学校德育工作新的途径,构建和谐的学习生活乐园。
1、培养礼仪意识:使学生知道礼仪对于一个人生活的重要意义,一个知礼、守礼、行礼的人,才是一个道德高尚、文明的人。
2、培养礼仪情感:激发学生对礼仪的认同感,知道一个遵守礼仪的人才能得到他人的尊重,不断强化礼仪的成就感,感受到讲礼仪的乐趣,从而自觉地实践礼仪。
3、培养礼仪技能:让学生知道现代社会生活中有哪些礼仪规范,应该怎样做,不应该怎样做,通过反复的实践,掌握交往技能,成为知礼、守礼、行礼的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加强文明礼仪教育,培养新时代的合格公民摘要:本文从现阶段文明礼仪教育存在的缺失入手,探究存在缺失的原因,并寻找相应的对策,以期能够加强文明礼仪教育,培养新时代的合格公民。
关键词:文明礼仪教育; 缺失; 归因 ;对策
新加坡的一位校长曾说过,“不文明的行为也是国耻”。
学生作为未来的社会公民,有义务、也有责任去接受良好的文明教育。
知廉耻方能知进退,把学生培养成一个懂文明,有礼貌,堂堂正正的人,然后才是成名、成家,这是广大教育工作中者责无旁贷的使命。
然而在现实的教育中,在文明礼仪教育方面,却不容乐观,甚至可以说是令人堪忧。
从而社会上发出“青少年道德滑坡”的惊呼!本文将从现阶段文明礼仪教育存在的缺失入手,探究文明礼仪缺失的原因,并寻找相应的对策:
一、学生在文明礼仪方面的现状和缺失
虽然在总体上讲,学生的文明礼仪方面有值得可定的方面,但也存在着以下不足之处:
1.诚信守时观念淡薄,不能按时、守时、诚以待人。
2.审美观念扭曲,奇装怪服、长发、染发、怪发,以奇为美。
3.网络道德缺失,因网络问题发生的纠纷不断。
4.自私自利、心高气傲,尊老爱幼、和睦同辈不够。
5.遵守社会公德有需加强,损人不利己的现象时有发生。
6.好高骛远,难以脚踏实地。
7.爱慕虚荣,攀比现象严重,攀比成风。
8.勤学苦学不足,弄虚作假屡见不鲜。
9.法制观念淡薄,暴力事件频频出现。
10.交友尺度失衡,交友缺乏标准,甚至是饥不择食。
………………
二、造成文明礼仪缺失的原因分析
1.社会道德底线的一次又一次地被击穿:“我爸是李刚”、“瘦肉精事件”、“小悦悦事件”、“留学生归国机场捅母”、“研究生、公务员打爹骂娘”等等恶性事件,比比皆是,不得不让人拷问:道德价值为何?要文明礼仪何用?
2.家长对子女培养目标的错位:“读好小学→读优质中学→读名牌大学→读研→留学”和“读好书→上好大学→赚大钱(做大官)”,文明礼仪对学生的发展处何地位?又如何能够坚守?
3.对学校的评价依然未得到实质性的改变,升学率绝对是重要的指标。
德育工作依然是:“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能抓好安全教育就不错了,还在乎文明礼仪教育?
4.学生的审美偏差以及同伴之间的相互影响,负面影响远大于正面影响,使得文明礼仪的教育难见成效。
三、加强文明礼仪教育,培养新时代的合格公民
(一)加强宣传,形成共识
有什么思想,就会有什么行动。
文明礼仪教育的重要性、必要性应该通过多种途径的宣传,才能引起各方足够的重视,也才能取
得实效。
我们应通过媒体、报刊、简报、板报、电视台、家长学校、社区座谈会、学生演讲、学生辩论赛、征文比赛、手抄报、专题美术作品展、专题音乐演出等多种途径和形式进行有效的宣传,并形成共识,为文明礼仪的教育做好前期准备工作。
我在对学生进行文明礼仪的教育过程中,整合语文、品德与社会等相关学科的知识内容,在班会活动课上开展了具有教育意义的“美在我身边”的主题班会。
通过学生自编自导自演的小品、歌舞、情景剧、诗朗诵等丰富多彩的表现形式,让学生针对生活中出现的文明礼仪的种种缺陷与不足有了深刻的认识。
结合中心校举行的“文明礼仪情景剧比赛”这个契机,随着学生深入地探究和挖掘生活中、校园中缺乏文明礼仪的种种现象,编排出了“争当文明监督员”的校园情景剧。
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既形成了良好的行为习惯,又得到了文明礼仪的教育。
(二)开展文明礼仪教育的大讨论,学“规范”,明是非,识美丑,营氛围
“真理越辩越明”,所以应该大力开展“新时代是否需要文明礼仪?”、“传统的文明礼仪过时了吗?”、“新时代需要哪些文明礼仪?”等问题的大讨论,让学生从思想上、从内心深处感到文明礼仪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从而形成一种氛围,氛围本身就是一股教育的力量,对学生具有很强的制约性,进而让学生自觉接受文明礼仪,化外加为内驱,从而事半功倍。
同时要组织学生系统学习的“小学生行为规范”,并在学生掌握
“规范”的内容,明确“行为规范”是对小学生的最低要求的前提下,运用“规范”待人接物,同时要加强对“规范”的训练。
通过训练,真正让“规范”成为学生内在的规范。
如:全校性集合排队,进场秩序、每天进校时敬礼、问好姿态、队礼、队歌、国歌、升旗仪式规范性等等。
这样学生既有准绳,又有训练,就为全面的文明礼仪教育奠定基础。
(三)制定必要的制度和公约,开展行为规范评比,奖优罚劣、惩恶扬善
任何一种教育都要具有强制性,对违规者要有惩戒权,文明礼仪教育也不例外,因此在统一思想、明确是非的前提下,就必须制定必要的制度和公约,对违规者给予制约和惩处,这样才能取得实效。
制度和公约必须取得同学们的认可,实施惩戒时,必须让受惩者心服口服,并且留有余地。
同时,开展以仪容仪表、卫生、纪律、文明礼貌、诚信守时为主的行为规范评比,表扬先进,鞭策落后,使文明礼仪教育深入开展。
(四)开展“日行一善”活动,从小事做起,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文明礼仪教育必须从小事做起,积土成山,积水成渊,积善成德。
因此开展“日行一善”活动是比较有效地教育活动之一。
“一善”就是一件好事。
也就是要求学生尝试、并坚持每天做一件好事。
“善事”不一定是“大事”,是遥不可及之事,只要“善”就行!如:擦黑板、捡垃圾、帮助同学、提醒同学……,也许只是举手之
劳,但久而久之,必成文明之美德,反之,在日常教育中也要注意“小恶”的纠正和整改,以免让不文明的行为“习惯成自然”。
(五)改革评价制度,真正体现“为了学生终身发展”理念,以期起到良好的导向作用
评价永远具有指导性。
新课程所提出多元评价观、动态评价观都应该落实。
要坚决杜绝以学业成绩为唯一标准评价学生。
不管是学生综合素质评定、评优评先、毕业鉴定等等都要考虑文明礼仪素养的评价,在评优评先时,甚至可以采用“一票否决制”,从而真正让学生重视文明礼仪的养成,为了学生终身发展奠基。
(六)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引导学生,评价他人和自我
文明礼仪素养的形成既是一个让外部评价和认可的过程,也是一个学生个体内省和反思的过程,因此,要充分利用班会、队会、课堂教学、课外活动等形式,组织学生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活动,让学生经历自评、他评、老师评价的过程,这是非常必要的。
当然,批评和自我批评活动应是“对事”与“对人”的有机统一,重点在于发扬文明,改正不足,扬长弃恶,目的在于促进和鼓励学生更好地发展。
(七)注重家校、社会的联动,实现全面育人
家庭教育是学生教育的第一步,父母是子女的第一任老师,社会是实践的大学,学校是学生教育的重要场所,因此文明礼仪教育必须是三者的有机结合。
应积极开展家长学校、家长沙龙、教师的家访、家长的来校交流等活动,努力构建“教师与家长直通车制度”,
密切家庭与学校之间的沟通,努力争取家长能起到良好的示范作用、有效地监督作用、必要的制约作用。
同时应利用社会实例,给学生以正面的导向作用和反面的警示作用,从而达到全面的育人效果。
总之,小学的文明礼仪教育,应贯穿于整个小学的学习阶段,要持之以恒,不断提醒,不断监督,时时刻刻,分分秒秒都不放松,同时还应反复抓、抓反复,与时俱进,纵深推进。
这样学生必将成为新时代的合格的、受欢迎的公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