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成语解析
四年级语文:课内成语总结及解释,简单但容易出错的内容!

四年级语文:课内成语总结及解释,简单但容易出错的内容!
以下是四年级语文课内的一些常见成语及其解释,这些成语可能容易出错,需要特别注意:
1.画蛇添足:比喻多此一举,反而坏事。
2.杯水车薪:比喻力量太小,解决不了问题。
3.亡羊补牢:比喻出了问题后及时补救,防止损失扩大。
4.守株待兔:比喻死守经验,不知变通。
5.拔苗助长:比喻急于求成,反而坏事。
6.掩耳盗铃:比喻自欺欺人,不愿正视问题。
7.画龙点睛:比喻在文章或讲话中加入关键性的词语或语句,使内容更加生动有力。
8.狐假虎威:比喻借助别人的威势欺压他人。
9.惊弓之鸟:比喻受到惊吓后的鸟儿不敢轻易飞起,也比喻受过惊吓后变得胆怯、害怕。
常用成语500例含释义出处最新精选版01J

常用成语大全500例含释义与解析1.【成语】鞍不离马,甲不离身释义:甲:铠甲,古人打仗时穿的护身衣。
马不卸鞍,人不解甲。
处于高度警惕状态。
出处:唐《敦煌变文集·卷一·汉将王陵变》:“鞍不离马背,甲不离将身。
”2.【成语】爱才若渴释义:才:贤才,人才。
爱慕贤才,急欲求得,就象口渴急于喝水一样。
出处:清·叶燮《原诗·外篇上》:“嫉恶甚严,爱才若渴,此韩愈之面目也。
”3.【成语】广开才路释义:指让有才干的人广泛得到任用。
出处:无4.【成语】鞍马劳倦释义:指长途跋涉或战斗中备尝困乏。
出处:明·施耐庵《水浒传》第二回:“实不相瞒太公说:老母鞍马劳倦,昨夜心痛病发。
”5.【成语】暗无天日释义:昏暗得看不到天上的日光。
形容在反动势力统治下社会的黑暗。
出处:清·蒲松龄《聊斋志异·老龙船户》:“剖腹沉石,惨冤已甚,而木雕之有司,绝不少关痛痒,岂特粤东之暗无天日哉!”6.【成语】兵不接刃释义:作战时兵器没接触。
指战事顺利,未经交锋或激战而取得胜利。
出处:《吕氏春秋·怀宠》:“兵不接刃,而民服若化。
”7.【成语】半半拉拉释义:不完整或未全部完成的。
出处:朱自清《论说话的多少》:“最麻烦的是人多的时候,说得半半拉拉的,大家或者交头接耳说他们自己的私话,或者打盹儿,或者东看看西看看,轻轻敲着指头想别的,或者勉强打起精神对付着你。
”8.【成语】白璧青蝇释义:白璧:洁白的玉,比喻清白的人。
青蝇:比喻佞人。
比喻善恶忠佞。
出处:唐·陈子昴《胡楚真禁所》诗:“青蝇一相点,白璧遂成冤。
”9.【成语】拔本塞源释义:本:根本,根源。
拔起树根,塞住水源。
比喻防患除害要从根本上打主意。
出处:《左传·昭公九年》:“伯父若裂冠毁冕,拔本塞原,专弃谋主,虽戎狄其何有余一人。
”10.【成语】不测之祸释义:测:揣度,预测。
无法揣测的祸患。
多指牢狱或杀身之祸。
四字成语大全及解析

四字成语大全及解析1.祸起萧墙:祸乱发生在家里,比喻内部发生祸乱。
2.积重难返:指长期形成的不良风俗、习惯不易改变3.集腋成裘:狐狸腋下的皮虽然很少,但是聚集起来就能缝成一件皮袍。
比喻积少成多。
4.计日程功:可以数着日子计算进度,形容数着日子算进度,形容在较短期间就可以成功。
5.济济一堂:形容许多有才能的人聚在一起。
6.间不容发:中间容不下一根头发,比喻与灾祸相距极近,情势极其危急。
7.见仁见智:对同一问题,各人从不同角度持不同的看法。
8.见贤思齐:见到好的,优秀的,就向其学习,向其看齐。
9.矫揉造作:形容过分做作,极不自然。
10.矫枉过正:纠正偏差做得过了头11.金科玉律:比喻不能变更的信条或法律条文。
12.噤若寒蝉:形容不敢作声。
13.敬谢不敏:谢,推辞;不敏,无能。
表示推辞做某事的婉辞。
错用于拒绝别人的要求14.久假不归:长期借去,不归还。
15.开卷有益:读书就有收获。
开卷,打开书本,借指读书。
16.恪遵功令:严谨地遵守条令制度。
17.空穴来风:有了洞穴才有风进来,比喻消息和传说不是完全没有原因的。
18.苦心孤诣:费尽心思钻研或经营。
孤诣,别人所达不到的。
(中性)。
19.狼奔豕突:狼和猪东奔西跑。
比喻成群的坏人乱窜乱撞。
(贬)。
20.良莠不齐:一群人中有好有坏,侧重于品质。
不用于水平、成绩等。
21.临渊羡鱼:比喻只有愿望,不去实干,就无济于事。
22.令人发指:发指,头发竖起来,形容非常愤怒。
23.另眼相看:用另一种眼光看待,多指看待某个人(或某种人)不同于一般。
24.门可罗雀:大门前面可以张网捕雀,形容宾客稀少,十分冷落。
25.门庭若市:形容交际来往的人很多。
26.面目全非:事物的样子变得很厉害,贬义.指变得很糟。
27.目无全牛:用来形容技艺已达十分纯熟的地步。
(褒义词)28.沐猴而冠:沐猴戴帽子,装成62616964757a686964616fe59b9ee7ad9431333365633937人的样子。
高中常用成语解析

老谋深算:周密的筹划,深远的打算。
形容人办事精明老练。
深谋远虑:指计划得很周密,考虑得很长远。
深思熟虑:反复深入地考虑。
故步自封:把自己限制在一定的范围之内。
指自己停滞在老路上,比喻安于现状,不求进步或革新。
墨守成规:固执守旧,死报着老规矩不放,不思改革进取。
抱残守缺:指舍不得扔下破旧东西。
鸿篇巨制:鸿:巨,大。
形容工程大,功夫深的著作。
制即著述、著作。
源远流长:河流的源头很远,水流很长。
常比喻历史悠久,根底深厚。
自强不息:强大自己必须要通过坚持不懈的努力。
息可译为停止。
数典忘祖:数:数着说;典:指历来的制度、事迹。
谈论历来的制度、事迹时,把自己祖先的职守都忘了。
比喻忘本。
也比喻对于本国历史的无知。
后来就用数典忘祖比喻忘掉自己本来的情况或事物的本源。
高山仰止:意为品德崇高的人,就会有人敬仰他。
后比喻对有气质、有修养或有崇高品德之人的崇敬、仰慕之情。
倾巢而出:全部的鸟都从窝里飞了出来。
全体出动,多用于贬义。
比喻敌人出动全部兵力进行侵扰,属于褒贬不当。
以邻为壑:意为把本国的洪水排泄到那里去;后比喻把困难或灾祸推给别人,属于不合语境。
刚柔相济:刚强的和柔和的互相调剂。
叹为观止:指赞美所见到的事物好到了极点。
戎马倥偬:形容军务繁忙。
名不见经传:指人没有名声或论述没有根据。
不容置喙:不允许别人插嘴说话。
此处应该使用“毋庸置疑”。
废寝忘食:废:停止。
寝:休息。
忘:忘记,食:吃饭。
顾不得睡觉,忘记了吃饭。
形容很刻苦,专心致志。
【用法】作谓语、定语、状语;形容人刻苦努力。
宵衣旰食:宵:夜间;衣:穿衣;旰:天已晚。
天不亮就穿起衣来,时间晚了才吃饭。
形容为处理国事而辛勤地工作。
穿靴戴帽:比喻在写文章或讲话中套用一些空洞的,例行的政治说教。
因多在开头和结尾部分,所以说“穿靴戴帽”。
南辕北辙:想往南而车子却向北行。
比喻行动和目的正好相反。
“目的相反”错,只是不统一。
济济一堂:形容很多有才能的人聚集在一起。
不能形容物品。
成语解析

增值:增加产值或价值;增殖:增生。
结余:结算后余下;节余:因节约而省下。
“收集”和“搜集”都有“使聚集在一起”的意思,但“搜集”还有到处“寻找”的意思。
关于和对于:表示关涉的,用“关于”不用“对于”;指出对象的,用“对于”不用“关于”。
申明:郑重说明;声明:公开表示态度或说明真相。
关心:(把人或事物)常放在心上;关注:关心重视。
作客:客居,寄居在别处;做客:访问别人,自己当客人。
逐渐:渐渐;逐步:一步一步地。
简洁:(说话、作文等)简明扼要,没有多余的内容;简捷:直截了当。
名声:社会上流传的评价。
以至:一般表示时间、程度、范围上的递升或递降,有“直到”的意思;以致:表示事物发展的结果,一般指不好的结果。
沟通:使两方能通连;勾通:暗中串通、勾结。
误解:理解的不正确的理解;曲解:错误地解释客观事实或别人的愿意(多指故意地)。
体恤:设身处地地为人着想,给以同情、照顾;体察:体验和观察。
废弃:抛弃不用;废止:指取消不再行使(法令、制度等)谋取:设法取得;牟取:谋取(名利)。
权利:公民或法人依法行使的权力和享受的利益;权益:应该享受的不容侵犯的权利。
权力:一指政治上的强制力量,如:国家权力机关;一是职责范围内的支配力量。
自制:克制自己的情绪。
自治:民族团体地区等对自己的事务行使一定的权力。
界限、界线:都指不同事物的分界,但“界限”多指抽象的、范围大的;而“界线”则指具体的分界。
不只:不但,不仅;不止:表示超出某个数目或范围。
耸人听闻:故意说夸大或惊奇的话;骇人听闻:使人听了非常吃惊(多指社会上发生的坏事)。
中止:做事中途停止;终止:结束,停止;实行:用行动来实现(纲领政策计划等),实行的内容较抽象;施行:表示按照某种方式或办法去做,施行的内容较具体。
竖立:多指具体事物;树立:多指抽象事物。
抱怨:指因不满而埋怨;报怨:对所怨恨的人作出反应;简捷:直截了当;简便快捷。
简洁:(说话行文等)简明扼要,没有多余的内容。
130组成语解析

1.惨无人道:惨,残酷狠毒。
残暴得灭绝人性。
惨绝人寰:人寰,人世。
世上再没有比这更惨的。
形容惨到极点。
2.趁火打劫:趁别人有危难时去捞好处。
亦作“趁火抢劫”。
浑水摸鱼:比喻乘混乱的机会攫取不正当利益。
3.心满意足:心愿满足。
亦作“心满愿足”。
称心如意:完全合乎心意。
亦作“趁心如意”。
4.承前启后:承,承接。
启,开创,引出。
承接前人的,开创今后的。
多用于事业、学问方面。
亦作“承先启后”。
承上启下:接续上面的并引起下面的(多用于写作等)。
5.胡思乱想:不切实际地瞎想。
亦作“胡思乱量”。
痴心妄想:入迷的心思,荒唐的想法。
形容一味幻想不切实际的事情。
6.重整旗鼓:比喻失败后积聚力量,重新行动。
亦作“重振旗鼓”。
卷土重来:卷土,人马奔跑时扬起尘土。
形容失败后组织力量,重新猛扑过来。
7.呕心沥血:形容费尽心思。
处心积虑:处心,存心。
积虑,积久考虑。
早已千方百计地谋算。
多含贬义。
8.粗心大意:做事不细心,马虎。
粗枝大叶:指文字或话语简略概括,也指做事不认真,不细心,马虎大意。
9.当仁不让:当仁,指面临仁义之事。
《论语·卫灵公》:“当仁不让于师。
”后泛指遇到应该做的事,积极主动去做,不退让。
义不容辞:指顾全道义而不推辞。
10.道貌岸然:道貌,正经严肃的外貌。
岸然,高傲威严的样子。
形容神态庄重严肃。
现常用来形容故作正经,表里不一之状。
多含讥讽之意。
一本正经:形容庄重规矩,非常认真(有时带有讽刺的意味)。
11.一视同仁:同样看待,不分厚薄。
多用于指人。
等量齐观:等,同等。
齐,一样。
不管事物间的差异,同等看待。
多用于指物。
12.牢不可破:牢固得不可摧毁,不可动摇。
形容异常坚固。
颠扑不破:颠,跌。
扑,敲。
无论怎样倾跌敲打都不会破损。
比喻理论正确,无法驳倒推翻。
13.死灰复燃:死灰,烧余的灰烬。
比喻已经停息的事物又重新活动起来(多指坏事)。
东山再起:比喻失势之后,重新恢复地位。
亦作“东山复起”。
14.洞若观火:形容看得清楚明白。
常用的成语解析16条

常用的成语解析16条1、雁过拔毛:大雁飞过能拔下毛来。
形容武艺高强,也形容盘剥勒索严重,连高空飞过的大雁也不放过。
比喻经手办事便捞点好处。
2、偃旗息鼓:指秘密行军,不暴露目标。
也指停止战斗。
也比喻停止批评、攻击等。
3、扬汤止沸:从锅里舀起开水再倒回去,以制止水的沸滚。
喻治标而不治本。
喻救急。
后遂以“飏汤止沸”比喻方法不彻底,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4、一日千里:形容马跑得极快。
比喻人才智出众。
也形容进步或开展的迅速。
5、一字千金:极言文章价值的高贵。
也指书法作品的珍贵。
6、一气呵成:一口气做成。
多形容说话(或写文章)紧凑连贯,也比喻做工作不停顿,不放松,迅速完成。
7、一报还一报:指做一件坏事后必受一次报复。
也指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
8、一花独放:一种花单独开放。
与“百花齐放”相对,常比喻缺少各种不同形式、风格的艺术作品。
9、一个萝卜一个坑:比喻一个人有一个位置,没有多余。
也形容做事踏实。
10、有志不在年高:指年轻人只要有志向,成就不可限量,不在年纪大。
也指只要有志向,岁数大了,也可以干出一番事业。
11、有头有尾:有开头也有结尾。
形容文章结构完整,也形容做事坚持到底,有始有终。
12、移宫换羽:原指乐曲换调。
后也指事情的内容有所变更。
13、引而不发:意思是射手张满弓,不发箭,比喻做好准备,待机行动,也比喻善于启发、引导,而让他人自己行动。
14、优孟衣冠:春秋时楚国著名艺人优孟,穿戴巳死的孙叔敖的衣帽,模仿他的言谈举止,假冒孙叔敖,去规谏庄王。
庄王受了感动。
现多用“优孟衣冠”指化装表演,也比喻一味模仿,以求形似。
15、洋洋洒洒:形容文章或谈话丰富明快,连续不断;也形容规模或气势盛大。
16、右手画圆,左手画方:比喻用心不专,什么事也办不成。
也形容心思聪明,动作敏捷。
幼儿园四字成语及解析

幼儿园四字成语及解析
1、冰雪聪明:比喻人聪明非凡。
2、天资聪颖:形容一个人某方面的天赋极佳,聪明而且具有慧根。
3、聪明伶俐:精明:智力繁盛,天资低。
聪慧:有效率、调皮。
形容小孩头脑机灵,开朗且调皮。
4、聪慧过人:智力超过一般人,非常聪明。
5、飞鸟依人:依:憧憬。
飞去的小鸟搂在人的身边。
比喻依附于权贵。
亦比喻小孩、少女高挑轻柔,慈祥王引之的情态。
6、天真无邪:邪:不正当。
心地善良纯洁,没有不正当的想法。
7、伶牙俐齿:伶、俐:精明,有效率。
形容人机灵,很可以骂人。
8、胆识过人:很有胆量,勇敢的意思。
9、活泼可爱:行动自然、不呆板,形容小孩子很调皮,讨伐人钟爱。
10、天真烂漫:天真指单纯;烂漫自然的意思,这则成语常用来指人心地单纯,坦率
自然。
也用来比喻青少年或儿童心地单纯善良。
心有灵犀一点通
拼音:xīnyǒulíngxīyīdiǎntōng简拼:xylt
近义词:心心相印、情投意合反义词:格格不入、貌合神离
用法:主谓式;作谓语、定语、宾语、分句;含讽刺意味
表述:比喻爱情着的男女双方心心相印。
现多比喻比方对彼此的心思都能够心领神会。
出处:唐·李商隐《无题》诗:“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
”
例子:大师们的艺术手法,常常就是“~”的。
(秦牧《叠句的魅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莫衷一是:指大家看法不同,不能得出一致的结论。
使用时要注意主语不能是某一个人。
2、鞭辟人里:里,里头;辟,透彻。
形容能透彻说明问题。
使用时要注意语境,不要随便滥用。
如:“他对这个问题的分析很全面,可谓鞭辟入里。
”这一句就因误用成语犯了前后不一致的毛病。
3、刮目相看:《三国志?吕蒙传》记载,吴国大将吕蒙听从孙权劝告,在繁忙的军务中抽出时间读书,学问大进,取得令人惊奇的成绩。
鲁肃说:“士别三日,即当刮目相看。
”说明要用新的眼光来看待别人。
注意本成语一般用来指看待别人取得的进步和成绩。
4、不足为训:训,准则。
不能当作典范或法则。
如:“他这种做法实在不足为训。
”注意不能将这里的“训”理解为“教训”。
1、目无全牛:《庄子?养生主》中说,一个杀牛的人最初杀牛,眼睛看见的是全牛,三年以后,技术纯熟了,动刀时只看到皮骨间隙,而看不到全牛。
用来形容技艺已达到十分纯熟的地步。
本词易误用为贬义。
5、天花乱坠:指说得极为动听,多指夸大或不切实际。
本词只能用来形容说。
6、青梅竹马:形容男女小时候天真无邪,在一起玩耍。
多指男女间幼时的亲密感情。
7、不刊之论:刊,删改,修订。
不可删改或修订的言论。
形容文章或言论的精当,无懈可击。
易误用为贬义。
8、差强人意:差,稍微地。
愿意是很能振奋人,现多用来表示比人预想的好一些,还算让人满意。
易误解为“不如人意”。
9、弹冠相庆:《汉书?王吉传》:“吉与贡禹为友,世称‘王阳在位,贡公弹冠’,言取舍同也。
”弹冠,掸去帽子上灰尘准备做官。
后来用“弹冠相庆”指一人当了官或升了官,他的同伙也互相庆贺将有官可做,多用作贬义。
使用时易弄错感情色彩。
10、汗牛充栋:汗牛,用牛运输,使牛累得出汗;充栋,堆满了屋子。
形容书籍极多。
形容的对象仅指书。
11、明日黄花:苏轼诗《九日次韵王巩》中有“相逢不用忙归去,明日黄花蝶也愁”句。
原指重阳节过后,菊花即将枯萎,便再也没什么好玩赏的了。
后来用“明日黄花”比喻已失去新闻价值的报道或已失去应时作用的事物。
此成语易被想当然地误写成“昨日黄花”。
12、深孚众望:孚,使人信服。
意思是深得众人的信赖和尊重。
易误用成“不负众望”。
13、重整旗鼓:指失败后重新集后力量再干。
也可写作“重振旗鼓”。
此词不能用作贬义。
14、信口雌黄:指不顾事实地随意乱说。
注意与“信口开河”区别开来,“信口开河”也有随口乱说的意思,但“信口雌黄”词义更重。
15、处心积虑:千方百计地盘算。
多用贬义。
16、万人空巷:指家家户户的人都从巷子里出来了,形容庆祝、欢迎等的盛况。
不能误解为“人们都集中在家里,故万巷皆为空之意。
17、不谋而合:没有事先商量而彼此见解或行动完全一致。
本词应与“不约而同”也只能做状语不能做谓语。
18、无可非议:没有什么可以指摘的。
应与“无可厚非”区别开来,“无可厚非”意为不可过分指责。
前者表示言行完全合乎情理,后者表示虽有缺点,但是可以原谅。
19、莘莘学子:众多的学子。
该词前面不能再加任何的数量词。
21、好整以暇:形容虽在百忙之中仍然从容不迫。
不能误用作贬义。
22、仁者见仁:指对同一问题,各人观察的角度不同,见解也不相同。
本词使用也要注意语境。
如:“在要不要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大是大非面前,大家要仁者见仁,以便达成协议共识。
”这句中的成语属于误用,在原则性的问题上当然不能“仁者见仁”,否则就不能“达成共识。
”23、曾几何时:指时间过去没有多久或不久以前。
不能误解为不久的将来。
24、不稂不莠:稂,狼尾草。
全词比喻人不成才,没有出息。
不能望文生义误用作褒义。
25、附庸风雅:附庸,追随;风雅,多指才学。
为了装点门面而结交名士,从事有关文化的活动。
不能误用作褒义。
26、含英咀华:咀,咀嚼;英、华,花朵。
把花朵含在嘴里慢慢咀嚼。
比喻欣赏、领会诗文的精华。
使用时注意本词领会的对象。
27、拾人牙慧:拾取别人的片言只语作为自己的话来说,多用来形容一味重复别人而缺乏主见。
多用作贬义。
28、无所不为:没有不做的事,指什么坏事都干得出来。
多用作贬义。
29、登堂入室:比喻学问、技艺或社会地位已经由浅入深、由低到高,达到了很高的境地。
使用时不能只看其表层意思。
30、狗尾续貂:比喻用不好的东西续在好的东西的后面。
后也用来比喻事物(多指文艺作品)的续作前后好坏不相称。
本词一般用作贬义,用于自称含自谦义。
31、休戚与共:休,欢乐;戚,忧伤。
彼此间忧喜和祸福共同承担,指同甘共苦。
注意不能将本词与“息息相关”混淆,后者只比喻关系密切面无同甘共苦之义。
32、过犹不及:“犹,如同。
事情做得过火了,就跟做得不够一样,都是不好的。
不要错误地理解为做得太不够了。
33、穷形尽相:形容尽致的意思,指文章的细腻生动。
不要把它误解成原形毕露之义。
34、贻笑大方:大方,有见识的内行。
让有见识的内行见笑。
“大方”是理解本词的关键。
35、数典忘祖:典,典籍,指古代的礼制、历史。
数典忘祖比喻忘本。
现也用来比喻对本国历史无知。
36、鹿死谁手:鹿,原比喻政权,后亦比喻争逐的对象。
鹿死谁手原指谁获得政权,后泛指谁获得胜利。
37、美轮美奂:轮,高大;奂,众多。
形容建筑物的华丽。
注意本词形容的对象。
38、炉火纯青:纯,纯粹。
道家炼丹,炉中的火焰由红色转成青色时即为火候到家。
比喻功夫达到纯熟、完美的境界。
注意本词语用的对象。
39、洛阳纸贵:晋代左思《三都赋》写成以后,抄写的人非常多,洛阳的纸都因此涨价了。
比喻广泛流传,风行一时。
不能将本词只理解成物价上涨。
40、天马行空:天马,神马。
马的奔驰如同腾空飞行。
多比喻诗文、书法等气垫豪放,不受拘束。
41、风声鹤唳:前秦苻坚领兵进攻东晋,大败而溃,溃兵听到风声鹤叫都疑为追兵。
形容惊慌疑惧。
不能只按字面意思理解。
42、馨竹难书:罄,尽,空;竹,指竹简。
罄竹难书指即使把竹简写尽了也写不完累累罪恶。
比喻罪恶很多,难以说完(贬义词)。
例:“日本帝国主义对中国人民犯下的滔天罪行,真是罄竹难书。
”43、望穿秋水:秋水,比喻眼睛。
形容盼望得非常急切。
44、抛砖引玉:比喻用粗浅的、不成熟的意见引出别人高明的、成熟的意见。
本词只用于自谦。
45、炙手可热:炙,烧,烤。
热得烫手。
比喻气焰盛,权势大。
多含贬义。
使用时要注意适用的对象。
46、屡试不爽:爽,差错。
经过多次试验都没有差错。
注意不能将词义理解反了。
47、韦编三绝:语出《史记?孔子世家》:“孔子晚而喜《易》……读《易》,韦编三绝。
”韦编,用熟牛皮绳把竹简编连起来;绝,断。
编连竹简的皮绳多次断绝。
形容读书勤奋。
48、捉襟见肘:见,同“现”。
原指衣服破烂,生活穷困。
后来也比喻困难重重,应付不过来。
49、粉墨登场:妆扮好了,登场演戏。
今多用于贬义,比喻坏人登上政治舞台。
50、饮鸩止渴:鸩,一种毒酒。
用毒酒解渴。
比喻只求解决目前困难而不计后果。
使用时注意这是个贬义词。
51、管窥蠡测:从竹管里看天,用瓢来量海水。
比喻眼光狭窄,见识短浅。
(贬义词)52、管中窥豹:通过竹管子的小孔来看豹,只看到豹身上一块斑纹。
比喻只见到事物的一小部分。
有时同“可见一斑”连用,比喻从观察到的部分,可以推测全貌。
53、文不加点:形容写文章很快,不用涂改就写成。
(点:涂上一点,表删去。
)54、道路以目:形容百姓慑于暴政,在路上相见,不敢交谈,敢怒不敢言,只能以目示意。
55、方兴未艾:事物正在发展,一时不会终止。
56、下里巴人:泛指通俗的文学艺术,常跟“阳春白雪”对举。
57、亦步亦趋:比喻自己没有主张,或为了讨好,每件事顺从别人,跟着人家走。
多用作贬义词。
58、不瘟不火:指戏曲表演非常沉稳,既不沉闷乏味,也不火爆。
(注意使用的对象)59、色厉内荏:外表强硬而内心怯懦,多用作贬义。
60、釜底抽薪:抽去锅底下的柴火。
比喻从根本上解决。
61、东施效颦:比喻胡乱模仿,效果很坏。
多用作贬义。
62、胸无城府:指为人坦率真诚,不用心机。
(褒义词)63、大快朵颐:形容食物鲜美,吃得很满意。
(注意形容的对象)64、求全责备:苛责别人,要求完美无缺。
65、评头论足:指无聊的人随便谈论妇女的容貌,也比喻在小节上多方挑剔。
多用作贬义。
66、醍醐灌顶:比喻灌输智慧,使之从迷惑中醒悟或彻底觉悟。
67、目不识丁:形容人不识字,没有文化。
68、一文不名:一个钱也没有。
(名:占有)69、夙兴夜寐:早起晚睡,形容人勤劳。
(褒义词)70、耳提面命:形容恳切地教导。
多用于长辈对晚辈或老师对学生。
(褒义词)71、耳濡目染:形容见得多了以后,无形之中受到影响。
72、耳熟能详:听的次数多了,熟悉得能详尽地说出来。
73、忍俊不禁:忍不住笑了出来。
在句子中使用时,不能与“笑”字重复。
74、悬壶济世:指行医救助生灵。
(壶,药壶也,注意该词的使用对象)75、趋之若鹜:像鸭子一样,成群地跑过去。
多比喻许多人争着去追逐不好的事物。
(贬义词)76、越俎代庖:厨子不做饭,掌管祭祀神主的人不能越过自己的职守,放下祭器去代替厨子做饭。
一般用来比喻超过自己的职务范围,去处理别所管的事情。
77、不绝如缕:像细线一样连着,差点儿就要断了,多用来形容局势危急或声音细微悠长。
78、匪夷所思:指言谈行动超出常情,不是一般人所能想象的。
(多用于贬义的语境中)79、见异思迁:一看见不同的事物就改变原来的主意,指意志不坚定,喜爱不专一。
80、功败垂成:快要成功的时候,遭到失败(含惋惜意)81、异曲同工:不同的曲调演得同样好,比喻不同的人的辞章或言论同样精彩,或者不同的做法收到同样的效果。
82、因人成事:指依靠别人的力量办成事情。
83、每况愈下:指情况愈来愈坏。
84、始作俑者:比喻恶劣风气的创始者。
(贬义词)85、一团和气:态度温和,没有原则。
(多用作贬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