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宗教对我国的影响
宗教对人民和政治的影响

宗教对生活和政治的影响摘要宗教是人类发展的历史产物,是人信仰的所在,精神的寄托。
宗教指引着人们生活的方向,影响着国家政治的局势。
美国是一个笃信宗教的国家,尤以基督教为最,基于历史和文化的原因,宗教在美国呈现多元化的特点,对美国政治产生巨大影响,以美国为例,更能形象地表述宗教对国家政治的影响力,而中国自古以来以儒家为主流思想,偏采各家所长,历史悠久,深入人心,更能有力地诠释宗教对生活乃至心态的影响。
关键词宗教信仰影响生活政治宗教,作为人类社会发展的意识形态产物,源于真宗教现象,产生于原始宗教以前,可以说是现今卯知人类意识活动最早的形态之一。
而同时,宗教的形式也由最初的多神教发展到如今的一神教。
基督教、伊斯兰教、佛教、道教便是当今社会一神教的重要代表。
宗教——文化的一种,伴随着朝代的更迭,岁月的轮回,已经深入到人的骨髓与血液之中,渗入日常的行为,观念,精神和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其影响力是毋庸置疑的。
西方的近代文明和近代科学就是在基督教的神学背景和襁褓之中诞生的。
而中国文化的发展虽然没有这么强有力的宗教背景,但以儒家为核心的宗法性宗教在中国历史乃至现在仍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西方人的口头禅“God bless you”和我们的哭爹喊娘,呼天唤地都是宗教文化历史积淀的结果。
正如救世主“耶稣”是基督教的代表,欧洲人常说的“天堂”和“地狱”来源于伊斯兰教;而我们常谈的“因果报应”和“生死轮回”则是佛教的基本教义。
这些娓娓道来的话语都是宗教传播的结果。
宗教带给我们的除了精神上的支持和生活中的信仰外,更多的则是一种观念,自由、平等、仁爱、宽容的人生观和生活态度。
纵观三大宗教的起源,不难发现其中的共同点便是三大宗教皆是在社会处于极度黑暗动荡之中产生的。
显而易见,在人经历无数次失败,不幸之后,感到悲伤、沮丧、颓废、甚至失去一切希望之时,就是人最无助的时刻,只有坚强地度过这一阶段,才能真正获得成功,正如凤凰涅槃,浴火重生一样。
当前西方国家对我国进行文化渗透的新特点

当前西方国家对我国进行文化渗透的新特点当前西方国家对我国进行文化渗透的新特点苏联解体和柏林墙的倒塌, 宣告了1945 年雅尔塔会议后形成的以美苏为首的东西方阵营冷战对立政治局面的结束, 世界政治格局发生了根本性变化。
美国成为冷战后惟一的超级大国, 俄罗斯、中国、英国、法国、德国、日本等不甘落后, 不断增强综合国力、拓展国际空间, 积极推动多极化的发展, 国际政治舞台形成一超多强的局面, 和平与发展成为世界两大主要问题, 对话成为解决国际争端的主要方式。
同时, 由于失去了共同的敌人, 短时没有战争威胁, 西方阵营内部也在积极进行力量重组, 出现种种分化。
但我们更应该清醒地看到, 虽然冷战结束、西方阵营内部矛盾重重, 但是冷战思维在国际政治中的影响并没有消亡, 相反, 冷战思维在西方对华策略上表现仍十分明显。
一、冷战后西方对华战略的转变随着我国改革开放不断深入, 以经济、政治、军事为核心的综合国力不断增强, 中国在国际事务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西方国家对华策略也相应作了一些调整, 但是无论怎样调整, 其对华策略中的冷战遏制思维丝毫没有减弱, 他们所谓的调整不过是形式上的调整, 由单纯遏制策略调整为接触中遏制、进而实现和平演变的策略。
这种形式上的调整, 主要是因为以下几方面因素: 首先, 从历史经验看, 单纯的封锁对抗是行不通的。
在西方在进行文化渗透活动中, 经济文化交流活动和宗教是最重要的渠道和工具。
经济文化交流是西方对华渗透的主渠道。
近年来, 在游说国会给予中国最惠国待遇时, 美国政府提出一个非常重要的理由是要在对华接触过程中, 传播西方文明和西方价值观, 进行文化渗透。
改革开放以来, 一方面, 我们从西方发达国家引进了先进的技术和管理经验, 促进了我国产业结构的优化组合和经济健康顺利发展; 另一方面, 在同我国的交流过程中, 他们把西方的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和个人主义等腐朽的东西也带了进来, 对我国的传统文化和主流文化造成冲击。
西方文化对中国的影响

学士学位论文西方文化对中国的影响摘要随着鸦片战争的一声炮响,西方文化也开始侵蚀着中国传统文化。
中西方文化的交融也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
在这一百多年的历史进程中,中西方文化互相交融,互相斗争着。
对于我们当代大学生来说。
中西方文化影响着我们的生活、学习、思想。
,一直以来,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传统”二字,以及西方现代文化的“现代”产生了相互融合的局面。
那么在文化全球化中,如何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
【关键词】西方文化影响中国文化发扬目录摘要 (i)目录 (I)第一章、开篇的话 (1)1.1、西方文化的传入的背景 (1)1.1.1中国综合国力的提升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 (1)1.1.2、西方文化在中国的发展 (3)1.2外来文化在中国的代表 (4)1.2.1以圣诞节节为代表的外国节日 (4)1.2.2、以麦当劳为代表的外国快餐 (5)1.2.3、以享乐型为代表的外国消费 (6)第二章、西方文化对中国的影响 (7)2.1近代中国文化受外来文化的影响 (7)2.2当代中国传统文化受外来文化的影响 (9)2.1.1、中国传统文化受到破坏的原因 (9)2.1.2 中国传统文化受到破坏 (10)2.1.3外来文化对中国社会经济的影响。
(12)2.1.4外来文化对中国生活方式的影响。
(13)第三章、如何发扬中国文化 (13)3.1、不同国家、民族眼中中国文化 (14)3.2 传播中国文化 (16)3.2.1 中国应该保护自己文化的独特品性 (16)3.2.2 抵制浮躁、继承传统、开拓创新 (17)3.2.3 中国文化的国际话语权有很大的拓展空间 (18)第四章、时代赋予我们的责任 (18)4.1、西方文化对中国大学生的影响 (18)4.1.1西方文化思潮对大学生文化自觉的影响 (19)4.1.2大学生文化自觉的构建和强化 (20)4.2、当代大学生应该正确对待西方文化的冲击 (22)4.2.1、正视自己的立场,明确自身优势 (22)4.2.2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培育民族精神 (23)4.2.3西学为用,加强交流 (23)4.2.4适当吸收外来艺术中的精髓,融合中西方优势,更好地顺应时尚潮流 (24)参考文献...................................................................................................................... - 1 - 致谢............................................................................................................................. - 1 -第一章、开篇的话1.1、西方文化的传入的背景人类的文化与社会意识形态依赖于社会存在,随着社会存在的发展而发展。
中西方宗教的对比

浅谈中国和西方宗教的对比宗教是一种独特的文化现象,是东西方在历史发展进程中都存在的文化现象。
宗教最初的产生是人们对于自己无法理解的现象的精神寄托,简单来说即是对神灵的崇拜,而神则是人的外化。
引用费尔巴哈的话来说,人是按照自己的形象来创造了神。
而对于不同的文化地域,其所产生的宗教文化也是截然不同的。
中国和西方的文化也不例外。
本文结合了部分书籍和我自己的了解,简单谈谈中国与西方宗教的对比。
一、天生之神与人身成神——神的形成在西方的宗教体系里,上帝是唯一的神,而这个神是天生的,由他创造了世界,而耶稣则只是他在人间的使者,代理他在人间传道,而耶稣也只不过是肉体凡胎,只因为他是耶和华之子,“耶和华的灵必住在他身上,就是使他有智慧和聪明的灵,谋略和能力的灵,知识和敬畏耶和华的灵。
”上帝是永恒的,他居住在天国,是一个超脱于整个世俗的净土之地,远离人世,高高在上。
相比之下,中国虽然在早期也曾有过“天帝”、“上帝”的传说,但那不是一种宗教意义上的人格神,而只是指某种外在于自己的神秘的自然的或社会的力量。
中国的大多数神显得“亲民”得多,他们大多是有名望、有过巨大功绩的或是有大智慧的人,经过一代代中国百姓的传说,逐渐被捧上了神坛。
例如,道教所尊奉的太上老君的原型就是老子,他是春秋是一位有名的智者;佛教中所传的大肚子弥勒佛的原型就是五代时一位布袋和尚。
此外中国历史上的很多杰出的人物在后来也由于各种原因成了神,享受百姓的祭祀和侍奉,例如三国时期的名将关羽、商代的名臣比干都被尊奉为神,而且受到历代从皇家到黎民百姓的虔诚祭祀。
在中国还有个有趣的现象:每一个行业都有自己的所尊奉的“祖师爷”,在老一辈的从事这一行业的人的眼中,如果不尊重自己的祖师爷,那就是欺师灭祖的行为,是很严重的罪行。
这种“祖师爷”从某种意义上讲也是一种神,比如工匠行业的鼻祖鲁班,戏曲行业的鼻祖唐玄宗等,都可以被奉为他们所在行业的神灵。
二、一家独大和三教并存——一元的西方宗教和多元的中国宗教西方的基督教从罗马帝国灭亡起就已经成为西方世界唯一的宗教,因此基督教认为自己世界上唯一合法的宗教。
世界各国的宗教与信仰

世界各国的宗教与信仰宗教和信仰是世界上不同文化背景下人们对于神秘力量和生命意义的追求与理解。
随着全球化的进程,各国宗教与信仰的多样性越来越突出。
本文将探讨世界各国的主要宗教与信仰,以及它们对社会、文化及个人的影响。
一、基督教基督教是世界上最大的宗教之一,信仰基督耶稣为救世主。
它起源于中东地区,随着欧洲殖民的扩张传播到全球。
基督教的信仰核心是爱、信仰和和平。
基督教的教派众多,包括天主教、东正教和新教等。
天主教在西方国家影响深远,东正教在东欧和俄罗斯具有重要地位,而新教的教义和信仰形式则较为多样。
基督教对社会和文化的影响是多方面的。
在西方国家,基督教价值观通常以人权、民主和自由的形式表现,对社会政治产生了深远影响。
基督教也对艺术、音乐和文学产生了重要影响,塑造了西方文化的基本面貌。
二、伊斯兰教伊斯兰教是世界上最重要的宗教之一,信徒分布广泛,特别在中东、北非和南亚国家。
它的教义源自古兰经,信徒们奉行五个基本功(信仰原则、礼拜、斋月、救济保障和朝圣)。
伊斯兰教有两个主要教派,逊尼派和什叶派。
伊斯兰教对社会和文化的影响是显著的。
它以其伦理道德原则而闻名,强调正义、平等和慈善。
伊斯兰文艺复兴时期,阿拉伯世界的科学、哲学、医学和数学取得了重大成就,对全球文明史产生了深远影响。
三、佛教佛教起源于古印度,现在在东亚和东南亚国家广泛传播。
佛教被视为一种哲学、精神实践和生活方式,其核心思想是八正道、四圣谛和中道思想。
佛教信仰创立者佛陀是一个觉醒者,他的教导强调人们通过内心的透彻认知来超越痛苦,并寻求内心的和平与平衡。
佛教对社会和文化的影响历史悠久。
在东亚地区,佛教对文化、艺术和哲学产生了深远影响,塑造了日本、韩国和中国等国家的价值观和审美观念。
佛教也鼓励人们关注自身和他人的内在修养,推崇和平、慈悲和谦虚。
四、印度教印度教是印度本土的主要宗教,是世界上最古老的宗教之一。
印度教有着广泛多样的信仰体系和神祗,崇尚“种姓制度”,提倡个人灵魂的轮回转世和解脱。
外国文化对中国的影响与借鉴

外国文化对中国的影响与借鉴随着全球化时代的到来,世界各国之间的交流日益频繁,文化之间的碰撞与融合也日益加剧。
外国文化作为一把双刃剑,既对中国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也为中国的现代化进程提供了诸多借鉴。
本文将从外国文化对中国的影响与借鉴两个方面进行详细探讨。
一、外国文化对中国的影响1.语言与文字外国文化对中国的影响首先体现在语言与文字方面。
随着英语的全球化,越来越多的中国人开始学习英语,英语成为中国人必备的技能之一。
此外,其他国家的语言,如日语、韩语等,也在中国逐渐流行起来。
在文字方面,西方的印刷术、排版技术等传入中国,极大地促进了我国文化的发展和传播。
2.科学技术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近现代以来,西方科技的发展对世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中国也从中受益匪浅。
从牛顿力学、达尔文进化论到爱因斯坦相对论,西方的科学技术不断推动着人类社会向前发展。
同时,西方的科技理念、研究方法等也对中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如系统论、控制论、信息论等。
3.宗教与哲学宗教和哲学是文化的核心组成部分。
基督教、佛教、伊斯兰教等宗教传入中国,不仅影响了中国的社会结构、道德观念,还促使中国哲学思想的多元化。
例如,马克思主义作为西方哲学的一种,在中国传入后,与中国实际情况相结合,成为指导中国革命和建设的理论基础。
4.艺术与文学西方的艺术和文学对中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从古典音乐、油画、电影到现代舞蹈、戏剧,西方的艺术形式不断为中国艺术家所借鉴。
在文学方面,西方的经典文学作品被大量翻译成中文,成为中国读者的重要精神食粮。
同时,中国文学也受到西方文学的影响,如魔幻现实主义、荒诞派等。
5.生活方式随着全球化的推进,西方的生活方式也逐渐渗透到中国。
例如,西方的餐饮文化、服饰风格、节日庆典等在中国日益流行。
同时,西方的消费观念、人权观念、平等观念等也对中国人的价值观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二、外国文化对中国的借鉴1.教育制度西方的教育制度具有重视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等特点。
境外宗教势力对高校的渗透影响及对策.docx

境外宗教势力对高校的渗透影响及对策随着近年来宗教活动越来越频繁,境外部分宗教势力逐渐向高校校园渗透,部分不良组织、邪教企图通过各种方式人侵大学生的思想行为,这对大学生的健康成长和成才造成了很大的消极影响。
因此,作为人才培养重要基地的高校,应当把抵御和防范境内外有不良企图的组织利用宗教渗透作为高校思想教育的一项重要的工作,以确保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持续有效健康地进行,为大学生健康成长成才保驾护航。
一、境外宗教向校园渗透的消极影响及渗透方式 1.部分境外宗教势力对高校进行渗透的消极影响生活在经济全球化、全球信息化和我国经济社会转型期的大学生,一方面巳经有了很强的独立性和自我经营、学习、发展的能力,另一方面他们的世界观、人生观正在形成,具有自主意识强,但独立能力缺乏;情感丰富,但控制力稍弱;好奇心和求知欲强,但辨识力稍差等鲜明的特点。
正处于身体、心理成长中的他们容易受外界环境的影响,因此某些境外宗教势力利用大学生思想还不成熟、对新事物好奇等特点,采取各种方法和途径向校园渗透,披着宗教的外衣向大学生灌输西方所谓的民主和价值观,侵蚀大学生的思想和行为,以达到“西化”“分化”我国政府的图谋。
2.目前宗教向兩校渗透的主要方式(1)利用大学讲坛、课堂进行有意识地渗透。
高校极个别教师从海外留学归来,受所在留学环境的影响信仰宗教,回国后,利用大学讲坛、课堂讲课等机会,有意识地向学生灌输有关宗教方面的教义等内容。
(2)利用大学生思想不成熟等特点进行拉拢腐蚀。
大学生正处于青春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还不成熟,对身边的新事物充满了好奇,渴望建立新的交际圈。
某些别有用心人士打着结交朋友的旗号,散播非法宗教知识,在交流的过程中把自己的价值观传播给大学生进而影响大学生的价值观。
(3)以资助贫困大学生的形式进行宗教宣传。
在一些贫困地区,某些组织假借援助,使人们相信他们的博爱、善良、友爱。
在此基础上’利用人们的信任和感恩之心,展开非法传教活动。
宗教的借鉴意义

宗教的借鉴意义宗教经过长期的历史演变和发展,创造了丰富多彩的文化。
但是因为中西方的文化背景不同,所以宗教文化也相差甚远。
下面从文化的视野和角度,对中西方的宗教文化进行比较研究,以促进我国的稳定发展和跨文化交流的顺利实现。
一、中西方宗教文化概况中国的宗教文化有佛教文化、道教文化、伊斯兰教文化、基督教文化和少数名族地区的原始宗教文化,多种宗教文化构成中国宗教文化的一大亮点。
而西方人大多数信仰基督教,基督教文化构成了西方文化的大背景。
中西方的信教者无论从数量、虔诚心上都不能相提并论,因为中西方不同的历史的宗教和政治的关系,也导致了宗教在中西方的地位有很大的不同。
总之,因为上述的种种原因中西方的宗教文化存在很大的不同。
二、中西方宗教文化差异(一)中西方信教者的初衷不同中国是源于畏感宗教文化。
中国人大多都信天,相信好有好报、恶有恶报。
相信人在做天在看。
所以中国信教者的初衷是畏感的。
相信生死轮回,所以在今生必定要做些好事,为自己的来生积德。
中国自古以来就有祭天的说法,古代的祭祀形式、礼仪及其隆重和复杂,要有前期准备,包括选地点和时辰,准备牲畜,前几日开始斋戒、修整街道,到正式祭天的时候要三拜九叩等。
而现代的祭天要简单很多,每当过节,有的民族就会依照本民族的风俗习惯进行祭天,有的家庭会在自家的院子里摆上食物来祭天。
西方是源于罪感的宗教文化。
西方宗教的原罪感来自《圣经》中创世纪的故事。
根据基督教的教义,人的一生都要为自己的祖先赎罪,人生下来就是有罪的。
所以他们信仰宗教也是为了赎罪,让自己的心灵得到安慰。
(二)中西方神的来源不同中国人实际上是泛神论者,呈现出天地山川、江河草木皆是神,到处是神就等于没有神的一个状态。
但是,大多中国人信奉的神都是英雄人物的外化。
比如有人会修英雄人物的雕像,如岳飞;家里供的神也有些是神话里的人物,人们每天用供奉他们来得到心灵的安慰。
而西方的宗教信奉的神是上帝,是独立于现实世界而存在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西方宗教对中国的影响
学院:班级:学号:姓名:
随着社会的迅速向前发展,我们不仅在物质生活上得到的长足的满足,精神生活也是取得了瞩目的成就,当然在我们进步的过程中,也有许多值得我们思考的地方,就比如说现在的宗教问题,我们都知道,宗教是一个历史问题,民族争端、民族繁荣都与宗教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特别是像我们这样的多民族的大家庭,宗教问题就显的尤为重要。
世界已经越来越国际化,进入我们国家的不仅仅是先进的科技,还有他们的宗教信仰,每一个宗教传入都会对一个国家产生很大的影响,那么西方宗教的传入对我国有什么影响呢?这个是值得我们思考的问题!
西方社会能够产生工业革命和科学革命,主要原因在于以下三个方面:一是社会发展充满理性和诚信精神,这为西方社会的快速发展提供了基本条件;二是15—17世纪的地理大发现实质是市场需求的大发现,这为欧洲社会的整体变革提供了强大的经济引力;三是在发展中政府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相比西方而言,中国为什么没有产生工业革命和科学革命,其中宗教文明是最关键和最深层的因素,也就是说,中国和西方最大的差别就是宗教文明,宗教文明在解释李约瑟问题中应占有重要位置。
中国和西方在宗教上的差异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在方法上,中国的宗教更多是建立在感性基础上和实用基础上的,而不是建立在理性精神和逻辑基础上的。
而西方的宗教,本质上是与理性精神纠缠在一起的,是用理性精神和逻辑基础来对待宗教的。
其次,从影响范围看,中国的宗教是局部的,而不是整体的。
而西方的宗教影响不是局部的,而是整体的。
第三,从宗教派别看,中国宗教更多体现了一种零散性,没有统一的组织,一直都是封建王朝来统治整个中国的。
第四,从追求宗教的境界看,中国人是为生活而宗教,而西方人是为宗教而生活,这是截然不同的两种对待宗教的方式。
第五,从宗教与政治的关系看,西方是宗教高于政治,而中国是政治高于宗教,宗教在中国始终是处于附属的地位。
宗教是旧社会的产物,经过几千年的发展,在进入二十世纪的今天,这一奇怪的意识形态不但没有消失,反而有了新的继承与发展,而且始终深刻的影响着当今世界的发展。
西方宗教学作为社会科学及人文学科中的一门新兴学科,表现出强大的生命力和发展势头,从根本上影响到一百多年来的世界宗教研究。
西方的宗教传入中国大致可以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从利玛窦人华传教1582年(万历十年)至1630年(崇祯三年);第二阶段是从1630年至1721年(康熙六十年)。
从广义说,由利玛窦人华传教始至1939年罗马教廷宣布废除中国礼仪禁令止,历经350多年的历史;而从其狭义说,则是从1603年(万历三十一年)至1721年
(康熙六十年)。
我国宗教学发展及其学科基本建设的一大任务,就是对西方宗教学的系统介绍和研究。
摸清西方宗教学的发展“历程”和“轨迹”,对我国宗教学达到质的突破和提高不仅必要、而且重要。
当代著名人文学者、作家裴钰评论说,在中国近代,基督教对于信徒价值观的直接影响比较重大,而其对中国的间接影响则更大。
他说:“西方宗教对中国近代的影响,可以分为直接影响和间接影响。
直接影响就是宗教对信徒价值观的影响,间接影响就是西方宗教所带来的一些共生现象和伴生现象,举个例子:很多基督徒传播西医和现代医学,但这属于间接影响,不是直接影响。
但其直接影响依然较为重大。
”在中国晚清以及民国初期那段时间,当时教会所办的北京协和医院等医院、办学校等,他们都很重要,那些传教士所建立的医院和学校出现之后,才正式代表中国开始了教育现代化、福利现代化,它起到了开端的作用,是一个起点。
现代文明的种子往往是和传教士一起的,包括中国现代意义上的慈善事业,也是和教堂分不开的,但在当时的比重并不大,现在看来确实起到了发端的作用。
甚至说民国以后一夫一妻制的开始,以及中国1912年以后采用公历等,都与基督教的影响有关。
当下圣诞节在中国的流行也可以反映出基督教对于中国的间接影响。
“在圣诞节的时候,中国大都市的学生很愿意上街狂欢,去教堂参观,这就是典型的民间行为,圣诞节可以说是一个典型的民间节日了,近十年来影响是越来越大,而且对地区服务业的增长、促进消费的作用也是越来越大,作用是不可忽视的。
比如圣诞节的大促销,幅度和春节应该是类似的,每个人都会经历过。
从西方宗教对我国传统的影响。
我国是一个文化底蕴相当丰厚的国家,对于先进的东西存在着本能的排斥心理,就像当时外国人向中国官僚介绍火器的时候,只得到了一个“看亦可,不看亦可”的结论,中国不比日本这个小国家,它没有自己的文化根基,看到别的先进的东西,就会马上拿来为自己所用,日本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他是西方文化的一个附属品,但是结合它自己本国的基本国情,还是取得了相当大的成就的。
正如上文所说的那样,我国的宗教文化史相当有基础的,所以不会也不可能像日本那样完全接受外来文化,而且在中国普通的老百姓心目当中,外来的西方宗教似乎还有一定得地位,至少在人生价值观上面,不像以前只有道家、儒家、佛家这三种思想占据主导地位啦。
在今后的社会发展中,也许会有更多的西方宗教信仰传入中国,我们一定能过摒弃糟粕,吸取精华,争取为我们的国家的文化建设做出更大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