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25课《王戎不取道旁李》精美课件(共48张PPT)
合集下载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25课《王戎不取道旁李》优秀课件(共72张PPT)

2.课外搜集《世说新语》中其他的小故事, 感受经典文化的魅力。
谢谢观看!
人教版 语文 四年级 上册
25 王戎不取道旁李
第一课时 第二课时
当你路过这里,看到满山李子,你会 怎么做?今天我们故事的主人公是一个叫 王戎的小朋友,我们一起来看看当他看见 道路两旁的李子的时候,他是怎么做的。
第一课时
王戎 魏晋时期名士,竹林七贤之一,
有人问他为什么不去摘李子,他回答 说:“李树在路边竟然还有这么多李 子,这一定是苦李。”
指代李子。
取之,信然。
的确如此。
众人摘来李子一尝,的确如此。
短文四句话分别写了什么内容? 介绍人物和背景。 写王戎与其他小孩的不同表现。 写王戎不摘李子的原因。 写王戎推理的正确性。
见到李树,王戎和其他竞小走孩取有之何表现?
自幼聪颖,神彩秀美。据说能直视太阳 而不目眩。裴楷称赞他说:“戎眼烂烂, 如岩下电。”王戎六七岁时,在宣武场 看表演,当时猛兽在栅槛中咆哮,众人 都被吓跑,只有王戎站立不动,神色自 如。魏明帝曹叡在阁上看见后,称赞王 戎是奇童。
《世说新语》是我国南朝宋时期 (420-581年)产生的一部主要记述魏 晋人物言谈轶事的笔记小说。是由南 朝临川王刘义庆组织一批文人编写的, 记述自汉末到刘宋时名士贵族的遗闻 轶事,主要为有关人物评论、清谈玄 言和机智应对的故事。
王戎
竞走
唯一
诸多 道边
整体感知 自己小声读课文,边读边想: 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板书设计
王 戎 不 取 道 旁 李
王戎 对比 诸小儿
不动
苦李
信然 竞走取之
课文主题
本文讲述了王戎幼时不取道 旁李的故事,刻画了他善于思考、 冷静推断的形象。
谢谢观看!
人教版 语文 四年级 上册
25 王戎不取道旁李
第一课时 第二课时
当你路过这里,看到满山李子,你会 怎么做?今天我们故事的主人公是一个叫 王戎的小朋友,我们一起来看看当他看见 道路两旁的李子的时候,他是怎么做的。
第一课时
王戎 魏晋时期名士,竹林七贤之一,
有人问他为什么不去摘李子,他回答 说:“李树在路边竟然还有这么多李 子,这一定是苦李。”
指代李子。
取之,信然。
的确如此。
众人摘来李子一尝,的确如此。
短文四句话分别写了什么内容? 介绍人物和背景。 写王戎与其他小孩的不同表现。 写王戎不摘李子的原因。 写王戎推理的正确性。
见到李树,王戎和其他竞小走孩取有之何表现?
自幼聪颖,神彩秀美。据说能直视太阳 而不目眩。裴楷称赞他说:“戎眼烂烂, 如岩下电。”王戎六七岁时,在宣武场 看表演,当时猛兽在栅槛中咆哮,众人 都被吓跑,只有王戎站立不动,神色自 如。魏明帝曹叡在阁上看见后,称赞王 戎是奇童。
《世说新语》是我国南朝宋时期 (420-581年)产生的一部主要记述魏 晋人物言谈轶事的笔记小说。是由南 朝临川王刘义庆组织一批文人编写的, 记述自汉末到刘宋时名士贵族的遗闻 轶事,主要为有关人物评论、清谈玄 言和机智应对的故事。
王戎
竞走
唯一
诸多 道边
整体感知 自己小声读课文,边读边想: 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板书设计
王 戎 不 取 道 旁 李
王戎 对比 诸小儿
不动
苦李
信然 竞走取之
课文主题
本文讲述了王戎幼时不取道 旁李的故事,刻画了他善于思考、 冷静推断的形象。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25课《王戎不取道旁李》优秀PPT课件

唯戎不动
只有
为什么王戎 不摘李子?
此必苦李
王戎是怎样得 出这一结论的?
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
王戎认为这树长在大 路边上,还能有这么多李 子,这一定是苦李子。
品味“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
李子树长在路边,过往的行人比较多, 如果李子是甜的,早被路人摘光了,不可 能多子折枝,因此,只有一种可能,这是 苦李。
róng cháng zhū jìng wéi
戎尝诸 竞 唯
戎尝
左右 结构
诸
竞
半包围 结构
唯
上下 结构
加一加: 讠+者=诸 减一减: 绒-纟=戎
换一换:推 唯
róng
戎
不要少写撇
戎装
jìng
竞
不要写成“日”
竞走
摘李子
识字游戏
王戎
竞走
唯一
诸多 道边
整体感知 自己小声读课文,边读边想: 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然。 有人问他为什么(不去摘李
练习朗读,读出节奏,读准字音。
整 体
王戎/七岁,尝/与诸小儿游,看/道
感 边李树/多子折枝。诸儿/竞走取之,唯
知 /戎不动,人问之,答曰:“树在道边/
而多子,此必苦李。”取之,信然。
借助注释,疏通文意
①尝:曾经。
再 读
②诸:许多。 ③游:玩耍。
课
④子:李子。
文
⑤折枝:压弯树枝。
⑥竞走:争着跑过去。
D.《孟子》
字词听写
第二课时
上节课,我们知道了本课主要写王 戎看见路边李子而不摘的故事。那么是怎 样描写这个故事的呢?现在我们要深入了 解课文,一起去感受王戎的性格特点。
互动课堂
只有
为什么王戎 不摘李子?
此必苦李
王戎是怎样得 出这一结论的?
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
王戎认为这树长在大 路边上,还能有这么多李 子,这一定是苦李子。
品味“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
李子树长在路边,过往的行人比较多, 如果李子是甜的,早被路人摘光了,不可 能多子折枝,因此,只有一种可能,这是 苦李。
róng cháng zhū jìng wéi
戎尝诸 竞 唯
戎尝
左右 结构
诸
竞
半包围 结构
唯
上下 结构
加一加: 讠+者=诸 减一减: 绒-纟=戎
换一换:推 唯
róng
戎
不要少写撇
戎装
jìng
竞
不要写成“日”
竞走
摘李子
识字游戏
王戎
竞走
唯一
诸多 道边
整体感知 自己小声读课文,边读边想: 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然。 有人问他为什么(不去摘李
练习朗读,读出节奏,读准字音。
整 体
王戎/七岁,尝/与诸小儿游,看/道
感 边李树/多子折枝。诸儿/竞走取之,唯
知 /戎不动,人问之,答曰:“树在道边/
而多子,此必苦李。”取之,信然。
借助注释,疏通文意
①尝:曾经。
再 读
②诸:许多。 ③游:玩耍。
课
④子:李子。
文
⑤折枝:压弯树枝。
⑥竞走:争着跑过去。
D.《孟子》
字词听写
第二课时
上节课,我们知道了本课主要写王 戎看见路边李子而不摘的故事。那么是怎 样描写这个故事的呢?现在我们要深入了 解课文,一起去感受王戎的性格特点。
互动课堂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25《王戎不取道旁李》课件(共29张PPT)

取之,信然。
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 诸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
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
视 察
道边李树多子折枝
甘李 ——人竞取之 ——树必无李
思
考 苦李 ——无人取之 ——多子折枝
诸儿竞走取之 唯戎不动
插入王戎图片
王戎:魏晋名士, “竹林七贤”之 一,自幼聪慧, 以远见卓识闻名 于世。
插入《世说新 语》图片
妙计一 看到多子折枝的李树时,孩子们有怎样的举动?
看到伙伴们忙着摘李子,王戎心里是怎么想的?
妙计一
路人看到王戎不动,有怎样的疑问?
妙计一
之此在之唯诸边诸王 ,必道,戎儿李小戎
王 戎
信苦边答不竞树儿七 不
然李而曰动走多游岁 取
。。多:。取子。, ”子“人之折看尝 取,树问,枝道与
道 旁 李
,
王 戎 不 取 道 旁 李
王戎七岁,尝与诸小儿游。
诸卿
诸子百家
诸位朋友
王戎七岁,尝与诸小儿游。
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诸儿 竞走取之,唯戎不动。
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25课
王戎不取道旁李
戎
戈字部代表兵器,横撇代表铠甲, 两部分合在一起,就是指武器。
王戎不取道旁李
我会读
zhū jìng
诸竞
我会辨
竞
竞争 竞选 比赛
竟
竟然 究竟 毕竟
尝/与诸小儿/游。
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诸儿/竞走 取之,唯/戎不动。
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
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
诸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
走:跑
兔走触株,折颈而死。
儿童急走追黄蝶, 飞入菜花无处寻。
诸儿竞走取之 取之,信然 人问之
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 诸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
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
视 察
道边李树多子折枝
甘李 ——人竞取之 ——树必无李
思
考 苦李 ——无人取之 ——多子折枝
诸儿竞走取之 唯戎不动
插入王戎图片
王戎:魏晋名士, “竹林七贤”之 一,自幼聪慧, 以远见卓识闻名 于世。
插入《世说新 语》图片
妙计一 看到多子折枝的李树时,孩子们有怎样的举动?
看到伙伴们忙着摘李子,王戎心里是怎么想的?
妙计一
路人看到王戎不动,有怎样的疑问?
妙计一
之此在之唯诸边诸王 ,必道,戎儿李小戎
王 戎
信苦边答不竞树儿七 不
然李而曰动走多游岁 取
。。多:。取子。, ”子“人之折看尝 取,树问,枝道与
道 旁 李
,
王 戎 不 取 道 旁 李
王戎七岁,尝与诸小儿游。
诸卿
诸子百家
诸位朋友
王戎七岁,尝与诸小儿游。
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诸儿 竞走取之,唯戎不动。
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25课
王戎不取道旁李
戎
戈字部代表兵器,横撇代表铠甲, 两部分合在一起,就是指武器。
王戎不取道旁李
我会读
zhū jìng
诸竞
我会辨
竞
竞争 竞选 比赛
竟
竟然 究竟 毕竟
尝/与诸小儿/游。
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诸儿/竞走 取之,唯/戎不动。
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
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
诸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
走:跑
兔走触株,折颈而死。
儿童急走追黄蝶, 飞入菜花无处寻。
诸儿竞走取之 取之,信然 人问之
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25课《王戎不取道旁李》 PPT

李树是什李树么样的?
多子折枝
诸儿看到满树的李子是 怎么做的?找出相关语句吧!
诸儿竞走取之,
争着跑过去 李子
思考:王戎与诸儿的做法一样吗?
唯戎不动
只有
诸小儿去摘李子的时候,会说些什么?动作是怎 样的?用自己的话讲一讲想到的情景吧。
小伙伴们看到满树的李子, 纷纷大叫起来:“好多的李子 呀!”他们一边叫,一边跑向 李子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 乱成一团。
采用男生读,女生读,男女生比赛朗读 等等多种形式朗读课文。
王戎七岁, 尝与诸小儿游。
曾经
王戎七岁的时候,曾经与小朋友们一起玩耍。
是呀,王戎那天和诸小儿玩了什么呢?请大 家展开想象的翅膀,尝试着用小古文说一说!
王戎七岁,尝与诸小儿跳绳、抓 蛐蛐儿、爬树……
诸小儿在游玩的 时候看见了什么?
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
王戎为什么不去摘李子?
人问之,答曰:“树在道边 而多子,此必苦李。”
王戎
王戎告诉小朋友,如果李树长在路边 而且长满李子的话,那肯定是很苦的李子。
诸小儿会怎么问王戎呢?
你怎么 站在这儿不 动?
你怎么 戎怎么知道的?他去尝了吗?
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
王戎认为这树长在大 路边上,还能有这么多李 子,这一定是苦李子。
《世说新语》是南朝时期所作的文言志人小说集, 由南朝宋临川王刘义庆组织一批文人编写,又名《世 说》。其内容主要是记载东汉后期到魏晋间一些名士 的言行与轶事。
整体感知
我们一起再来读读 课文,注意断句。
王戎/七岁,尝/与诸小儿/游。看道 边李树/多子折枝,诸儿/竞走取之,唯/ 戎不动。人问之,答曰:“树在道边/而 多子,此必/苦李。”取之信然。
王戎不取道旁李
多子折枝
诸儿看到满树的李子是 怎么做的?找出相关语句吧!
诸儿竞走取之,
争着跑过去 李子
思考:王戎与诸儿的做法一样吗?
唯戎不动
只有
诸小儿去摘李子的时候,会说些什么?动作是怎 样的?用自己的话讲一讲想到的情景吧。
小伙伴们看到满树的李子, 纷纷大叫起来:“好多的李子 呀!”他们一边叫,一边跑向 李子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 乱成一团。
采用男生读,女生读,男女生比赛朗读 等等多种形式朗读课文。
王戎七岁, 尝与诸小儿游。
曾经
王戎七岁的时候,曾经与小朋友们一起玩耍。
是呀,王戎那天和诸小儿玩了什么呢?请大 家展开想象的翅膀,尝试着用小古文说一说!
王戎七岁,尝与诸小儿跳绳、抓 蛐蛐儿、爬树……
诸小儿在游玩的 时候看见了什么?
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
王戎为什么不去摘李子?
人问之,答曰:“树在道边 而多子,此必苦李。”
王戎
王戎告诉小朋友,如果李树长在路边 而且长满李子的话,那肯定是很苦的李子。
诸小儿会怎么问王戎呢?
你怎么 站在这儿不 动?
你怎么 戎怎么知道的?他去尝了吗?
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
王戎认为这树长在大 路边上,还能有这么多李 子,这一定是苦李子。
《世说新语》是南朝时期所作的文言志人小说集, 由南朝宋临川王刘义庆组织一批文人编写,又名《世 说》。其内容主要是记载东汉后期到魏晋间一些名士 的言行与轶事。
整体感知
我们一起再来读读 课文,注意断句。
王戎/七岁,尝/与诸小儿/游。看道 边李树/多子折枝,诸儿/竞走取之,唯/ 戎不动。人问之,答曰:“树在道边/而 多子,此必/苦李。”取之信然。
王戎不取道旁李
统编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上册第25课《王戎不取道旁李》优质课件

这时,他那最小的徒弟手里捧着一个镶嵌得很精巧的小书架, 走了进来,书架的梓木正好构成一个“晶”字模样。当他恭敬地 送到师傅手里时,鲁班高兴的大笑,赞赏地点点头,指着这个小 书架对其他的徒弟说:“这才是我要求你们做的。一个工匠,不 仅要有精巧的手艺,还要有一个充满智慧的头脑。你们都回去想 一想,为什么都做错了?”
25 王戎不取道旁李
第 二 课时
品读释疑
结构主旨
课堂拓展 当堂检测
学习目标
1.理解重点句子“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的意思。 懂得遇事要仔细观察,善于思考,根据有关现象进行 推理判断,避免不必要的错误,少走歪路。(重点)
2.学习作者运用对比的写作手法来表现人物特点。 (难点)
《王戎不取道旁李》这篇文言文,讲的是什么事?
看道边李树多子折. 枝。
zhē(折腾)
折 zhé(打折)
shé(折本)
注意加点字的读 音!
读一读:这经两不批起货这物样都折. 打(zh折.ē)(腾zh了é)出。售,严重折. (shé)本,他再也
理解词语
试着把词语和意思连起来!
【尝】
只有。
【竞走】
曾经。
【唯】
的确如此。
【信然】
争着跑过去。
检查自读情况
学习目标
1.掌握本课5 个生字。(重点) 2.能把文言文读正确,读出节奏,读懂意思,并能背诵。
(难点)
自读提示
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 读通句子,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我会认
róng
装
提示:点击生字进入详细讲解。
zhū
多
jìng
走
多音字
读一读下面的句子,看看你有什么发现?
加点的字 是多音字!
部编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上册第25课《王戎不取道旁李》优秀课件(共126张PPT)

课前预习
助读资料我先看
王戎,字濬冲,晋初任荆州刺史。因平吴有 功,封为安丰县侯。王戎是魏晋南北朝时期的 “竹林七贤”之一。“竹林七贤”包括嵇康、阮 籍、山涛、向秀、刘伶、王戎、阮咸。《魏氏春 秋》说,此七人“相与友善,游于竹林,号为七 贤。”他们常在竹林之中肆意酣畅,大都崇尚老 庄之学,不拘礼法,生性放达。透过“七贤”的 文章创作,可窥到他们各自的志向意趣。
前面老师已经对这篇课文进行了详细的讲 解,接下来请同学们开启你的智慧之门,探究 以下问题。
从这个故事中,你明白了什么道理?
从这个故事中,你明白了什么道理? 看事物不能只看表面,要仔细观察、 认真思考,那样就不会被事物的表面现象 所蒙蔽。
你能发挥合理想象,续说这个故事吗?后 面还会发生怎样的事情呢?有兴趣的还可以分 角色演一演这个故事!
《世说新语》是一部南朝出版的图 书,又名《世说》。其内容主要是记载 东汉后期到晋宋间一些名士的言行与轶 事。是我国最早的一部文言志人小说集。 它原本有八卷,被遗失后只有三卷。
1. 认识“戎、诸”4个生字,会写“戎、尝”等5个字。 2. 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 能结合注释理解课文内容,并用自己的话讲述故事。 4. 能解释“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的原因。
本文主要讲述了王戎七岁时不随小伙伴们摘 取道路边的李子的故事,告诉我们 要仔细观察, 善于思考 ,善于根据有关现象进行推理判断, 避免不必要的错误。
王 戎
起因:王戎与诸小儿游
不 取 道
经过:李树多子折枝
诸儿:竞走取之 王戎:一动不动
仔细观察 善于思考
旁 李 结果:取之,信然——李为苦李
鲁班考徒弟 鲁班是大名鼎鼎的能工巧匠,他门徒众多。有一天,他 把门徒叫来说:“我准备考考你们,你们明天一清早就上我 家来吧。” 第二天,徒弟们一早就到了鲁班家,鲁班见了众徒弟, 手指着身旁的一堆梓木说:“我要考你们一个题目,你们用 这梓,做三天,要做得精。”说完,便离开了众徒弟。 三天以后,徒弟们都各自拿着自己精雕细琢的梓板,交 给师傅。只见每个作品都各具特色,生动形象的飞禽走兽, 婀娜多姿的花卉草木,十分引人注目。但是,鲁班看了没有 一个让他满意的。
《王戎不取道旁李》PPT教学课件

意思:终了;表示 出乎意料。 组词:竟然。
重难点字书写指点 róng
戎装
斜钩要把握好弧度,写得挺拔舒展; 两个撇画第一个是竖撇,第二个是斜撇。
cháng
品尝
“云”的第二横要写舒展,上下同宽。
互动课堂
品尝 曾经 尝试
王戎七岁的时候,曾经与小朋友们一起玩耍。
王戎那天和诸小儿玩了什么呢?展开想象, 尝试着用小古文说一说!
语文 四年级 上册
25 王戎不取道旁李
王戎 魏晋时期名士,竹林七贤 之一,自幼聪颖,神彩秀美。据 说能直视太阳而不目眩。王戎六 七岁时,在宣武场看表演,当时 猛兽在栅槛中咆哮,众人都被吓 跑,只有王戎站立不动,神色自 如。魏明帝曹叡在阁上看见后, 称赞王戎是奇童。
《世说新语》是我国南朝宋时期 (420-581年)产生的一部主要记述魏 晋人物言谈轶事的笔记小说。是由南 朝临川王刘义庆组织一批文人编写的, 记述自汉末到刘宋时名士贵族的遗闻 轶事,主要为有关人物评论、清谈玄 言和机智应对的故事。
曹冲称象
司
马
光
砸
缸
课后作业
背诵课文,将这个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听。
之
李子
之 之
王戎不去摘李
李子
子这件事
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个故事吧!
王戎七岁的时候曾经有一次和多个小孩子游 玩,看见路边的李子树有好多果实,枝断了,许 多小孩争相奔跑去摘那些果实。只有王戎不动。 人们问他为什么,他回答说:“李树长在路边却 有许多果实,这必定是苦味的李子。”摘取果实 品尝确实是这样的。
这则故事中,王戎性情中的什么特点给你留下 了深刻的印象?
课堂演练
一、理解课文内容,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1.尝与诸小儿游 2.竞走取之 3.唯戎不动
最新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25课《王戎不取道旁李》优质课件

《世说新语》故事(现代文)
1.陈仲举礼贤
陈仲举(陈蕃)的言行成为当时读书人的楷模,为官刚上任,就有 澄清天下的志向。担任豫章太守时,一到南昌就问徐孺子住哪里,要去 探望他。主薄说:“大家伙儿的意思,是请太守您先到官府去。”陈仲 举说:“从前,周武王乘车经过贤人商容家门口,俯首而立。敬贤礼士, 席不暇暖,我要去拜访一下贤人,有什么不应该呢?”
原本有八卷,被遗失后只有三 卷。其内容主要是记载东汉后期到 晋宋间一些名士的言行与轶事。
一部聪明人的故事集
王戎(234年-305年),字濬冲,西晋琅 琊(今属山东)人,自幼聪明过人,为“竹林 七贤”之一,官至尚书令,司徒。
王戎出身琅玡王氏。长于清谈,以精辟的 品评与识鉴而著称。最初袭父爵贞陵亭侯,被 司马昭辟为掾属。累官豫州刺史、建威将军。 后参与晋灭吴之战,吴国平定后,因功进封安 丰县侯。在荆州拉拢士人,颇有成效。又被征 召为侍中,迁任光禄勋。历任吏部尚书、太子 太傅、中书令、尚书左仆射等职,并领吏部事 务。元康七年(296年),升任司徒。
整体感知
1.这篇课文讲了一个怎样的故事? 2.说说为什么“树在道边而多子,
此必苦李”。
字词解释
王戎七岁,尝/与诸小儿/游。
尝: 曾经。 诸:众,一些,许多。 游:嬉戏,玩耍。
课文解读
王戎七岁,尝与诸小儿游。
译文:王戎七岁的时候,曾经和许多 小孩一起玩耍。
字词解释
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诸儿竞走取之, 唯戎不动。
之:他(指王戎)。 此:这。 信然:的确如此。
曰: 说。 必:一定。
课文解读
人问之,答曰:“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 苦李。”取之信然。
译文:有人问他为什么(不去摘李子),王戎 回答说:“李树在路边竟然还有这么多李子, 这一定是苦李子。”摘来一尝,的确如此。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课外搜集《世说新语》中其他的小故事, 感受经典文化的魅力。
谢谢观看!
王戎不取道旁李
学习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认识生字,会写生字。 3.掌握课文的朗读节奏,并能有感情地读、背课文。
情境导入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出自于《论语·述而》
资料链接
王戎是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竹林七贤”之一。 “竹林七贤”包括嵇康、阮籍、山涛、向秀、阮 咸、王戎、刘伶。因常在当时的山阳县(今河南 辉县一带)竹林之下,喝酒、纵歌,肆意酣畅, 世谓七贤,后与地名合称。透过“七贤”的文章 创作,可窥到他们各自的志向意趣。
①王戎:琅玡临沂(今属山东)人,三国至西晋时期名士, “竹林七贤”之一。
王戎/七岁,尝/与诸小儿/游。
②尝:曾经。
③诸:众多。
【句意】王戎七岁的时候,曾经与许多小朋友们一起玩耍。
①“李”,李子。
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
②“竞”,争逐。
诸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
我会认
róng zhū jìng
戎诸竞
wéi cháng
唯尝
后鼻音
翘舌音
结构分析
比一比
戎
十
口
戒
廾
日
我会写
第一部分(第1句) 介绍王戎,交代故事发生的起因。
段落大意
第二部分(第2句) 看见道边李子,孩子们争着去摘,只有王戎不动。
第三部分(第3句) 王戎说明不去摘李子的原因。
课文通过记叙王戎小时候在道旁看到满 树李子却不去摘的故事,告诉我们遇事要 仔细观察,善于思考的道理。
课后习题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朗读指导:首先要把课文读准确,一
是做到读准字音,二是把握好语速;其次 是读好文中的停顿,“看道边李树”后可 进行语意停顿。
背诵指导:首先要逐字逐句翻译、 理解文言文的内容,其次要熟读文言 文,从而进行理解记忆。
结合注释,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个故事。
交代背景
板书设计
王 戎 不 取 道 旁 李
王戎 对比 诸小儿
不动
苦李
信然 竞走取之
课文主题
本文讲述了王戎幼时不取道 旁李的故事,刻画了他善于思考、 冷静推断的形象。
拓展发散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春秋]孔子
学习而不思考,则会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 只思考而不学习,则会变得精神疲惫而无所得 。
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
与诸小儿游
事情结果
取之,信然
事情起因
道旁李树 多子折枝
事情经过
诸儿、戎、人
说说为什么“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
因为道边的李子成熟,自然会有人去 试吃,如果好吃,肯定很快就会摘光。现 在树上有那么多的李子,那肯定是因为李 子是苦的。
课外练习
1.自己试着翻译课文,并在理解课文内容的 基础上,背诵课文。
有人问他为什么不去摘李子,他回答 说:“李树在路边竟然还有这么多李 子,这一定是苦李。”
指的确如此。
短文四句话分别写了什么内容? 介绍人物和背景。 写王戎与其他小孩的不同表现。 写王戎不摘李子的原因。 写王戎推理的正确性。
见到李树,王戎和其他竞小走孩取有之何表现?
——[春秋]韩愈
学业的精进出于勤奋,而荒废于游荡玩乐; 为人做事的成就出于思考,而败坏于因循随便。
课堂练习
一、给带点的字选择恰当的解释。 1.尝:①辨别滋味。②经历。③曾经。 ·尝与诸小儿游( ③ ) 2.信:①确实,果然。②诚信。③信件。 取之,信·然( ① )
二、给下面的句子划分节奏,并翻译成现代汉语。
王戎七岁,尝与诸小儿游。
众多。
王戎七岁时,曾经和许多小孩一起玩耍。
争着跑过去。 压弯树枝。
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诸 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
指代李子▲ 。只有。
看见路边李树上李子多得压弯了树枝,许多 小孩都争先恐后去摘李子,只有王戎不动。
指代王戎不去摘李子这件事。
人问之,答曰:“树在道边而 多子,此必苦李。”
字词识记
初读古文,读正确、流利,读好停顿。
rónɡ
王戎不取道旁李
zhū
王戎七岁,尝与诸小儿游。看道边李树多子
jìnɡ
wéi
折枝,诸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人问之,答曰:
“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取之,信然。
戎
诸
竞
唯
我会写
戎尝诸竞唯
左右结构 半包围结构 上下结构
古文品读
王戎不取道旁李
曾经。 嬉戏、玩耍。
诸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 ____其__他__小__孩__都__争__先_恐__后__去__摘__李__子__,_只__有__王__ _戎_站__着__不__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 ____李__树__在__路__边__竟_然__还__有__这__么__多__李__子_,__这__一__ _定_是__苦__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不动
其他孩子
王戎
结合文中第三句话,你能揣摩出其他孩子 和王戎的心理吗?
其他孩子
王戎
哇!路边居然 有这么多李子,快 点摘下来尝尝!
李树就长在路 边,这么多李子竟 然没人去摘,想必 这是苦李!
王戎怎么知道李树上的果实是苦的?
树 果甜 在 道 旁 果苦
人皆取之 人不取之
无果 多子
“取之,信然。”这句话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这句话证实了王戎推理的正确性,照 应前文,说明王戎观察事物时善于动脑 筋,能根据有关现象进行推理判断。
你觉得王戎是怎样的一个孩子?你从中获 得了哪些启示?
我们要仔细观察,善于思考,善于根据有关 现象进行推理判断,以避免不必要的错误。
1.参考注释,结合故事情节,用自己的语言 把故事讲述完整。
2.想象人物的动作、神态、语言和心理,把 故事讲生动。
25 王戎不取道旁李
单元主题:历史传说故事 时光如川浪淘沙, 青史留名多俊杰。
◎ 了解故事情节,简要复述课文。 语文要素 ◎ 写一件事,能写出自己的感受。 习作要求
助读资讯
王戎 (234—305), 字濬冲,琅玡临沂(今山 东临沂)人。三国至西晋 时期名士、官员,“竹林 七贤”之一。
《世说新语》 我国南朝宋产生 的一部主要记述魏晋人物言谈轶事的 笔记小说。是由刘义庆组织一批文人 编写的,梁代刘峻(字孝标)作注。 全书共八卷,分德行、言语、政事、 文学等三十六门。该书语言精练、朴 实、传神,是我国最早的一部文言志 人小说集。
谢谢观看!
王戎不取道旁李
学习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认识生字,会写生字。 3.掌握课文的朗读节奏,并能有感情地读、背课文。
情境导入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出自于《论语·述而》
资料链接
王戎是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竹林七贤”之一。 “竹林七贤”包括嵇康、阮籍、山涛、向秀、阮 咸、王戎、刘伶。因常在当时的山阳县(今河南 辉县一带)竹林之下,喝酒、纵歌,肆意酣畅, 世谓七贤,后与地名合称。透过“七贤”的文章 创作,可窥到他们各自的志向意趣。
①王戎:琅玡临沂(今属山东)人,三国至西晋时期名士, “竹林七贤”之一。
王戎/七岁,尝/与诸小儿/游。
②尝:曾经。
③诸:众多。
【句意】王戎七岁的时候,曾经与许多小朋友们一起玩耍。
①“李”,李子。
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
②“竞”,争逐。
诸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
我会认
róng zhū jìng
戎诸竞
wéi cháng
唯尝
后鼻音
翘舌音
结构分析
比一比
戎
十
口
戒
廾
日
我会写
第一部分(第1句) 介绍王戎,交代故事发生的起因。
段落大意
第二部分(第2句) 看见道边李子,孩子们争着去摘,只有王戎不动。
第三部分(第3句) 王戎说明不去摘李子的原因。
课文通过记叙王戎小时候在道旁看到满 树李子却不去摘的故事,告诉我们遇事要 仔细观察,善于思考的道理。
课后习题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朗读指导:首先要把课文读准确,一
是做到读准字音,二是把握好语速;其次 是读好文中的停顿,“看道边李树”后可 进行语意停顿。
背诵指导:首先要逐字逐句翻译、 理解文言文的内容,其次要熟读文言 文,从而进行理解记忆。
结合注释,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个故事。
交代背景
板书设计
王 戎 不 取 道 旁 李
王戎 对比 诸小儿
不动
苦李
信然 竞走取之
课文主题
本文讲述了王戎幼时不取道 旁李的故事,刻画了他善于思考、 冷静推断的形象。
拓展发散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春秋]孔子
学习而不思考,则会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 只思考而不学习,则会变得精神疲惫而无所得 。
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
与诸小儿游
事情结果
取之,信然
事情起因
道旁李树 多子折枝
事情经过
诸儿、戎、人
说说为什么“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
因为道边的李子成熟,自然会有人去 试吃,如果好吃,肯定很快就会摘光。现 在树上有那么多的李子,那肯定是因为李 子是苦的。
课外练习
1.自己试着翻译课文,并在理解课文内容的 基础上,背诵课文。
有人问他为什么不去摘李子,他回答 说:“李树在路边竟然还有这么多李 子,这一定是苦李。”
指的确如此。
短文四句话分别写了什么内容? 介绍人物和背景。 写王戎与其他小孩的不同表现。 写王戎不摘李子的原因。 写王戎推理的正确性。
见到李树,王戎和其他竞小走孩取有之何表现?
——[春秋]韩愈
学业的精进出于勤奋,而荒废于游荡玩乐; 为人做事的成就出于思考,而败坏于因循随便。
课堂练习
一、给带点的字选择恰当的解释。 1.尝:①辨别滋味。②经历。③曾经。 ·尝与诸小儿游( ③ ) 2.信:①确实,果然。②诚信。③信件。 取之,信·然( ① )
二、给下面的句子划分节奏,并翻译成现代汉语。
王戎七岁,尝与诸小儿游。
众多。
王戎七岁时,曾经和许多小孩一起玩耍。
争着跑过去。 压弯树枝。
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诸 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
指代李子▲ 。只有。
看见路边李树上李子多得压弯了树枝,许多 小孩都争先恐后去摘李子,只有王戎不动。
指代王戎不去摘李子这件事。
人问之,答曰:“树在道边而 多子,此必苦李。”
字词识记
初读古文,读正确、流利,读好停顿。
rónɡ
王戎不取道旁李
zhū
王戎七岁,尝与诸小儿游。看道边李树多子
jìnɡ
wéi
折枝,诸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人问之,答曰:
“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取之,信然。
戎
诸
竞
唯
我会写
戎尝诸竞唯
左右结构 半包围结构 上下结构
古文品读
王戎不取道旁李
曾经。 嬉戏、玩耍。
诸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 ____其__他__小__孩__都__争__先_恐__后__去__摘__李__子__,_只__有__王__ _戎_站__着__不__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 ____李__树__在__路__边__竟_然__还__有__这__么__多__李__子_,__这__一__ _定_是__苦__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不动
其他孩子
王戎
结合文中第三句话,你能揣摩出其他孩子 和王戎的心理吗?
其他孩子
王戎
哇!路边居然 有这么多李子,快 点摘下来尝尝!
李树就长在路 边,这么多李子竟 然没人去摘,想必 这是苦李!
王戎怎么知道李树上的果实是苦的?
树 果甜 在 道 旁 果苦
人皆取之 人不取之
无果 多子
“取之,信然。”这句话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这句话证实了王戎推理的正确性,照 应前文,说明王戎观察事物时善于动脑 筋,能根据有关现象进行推理判断。
你觉得王戎是怎样的一个孩子?你从中获 得了哪些启示?
我们要仔细观察,善于思考,善于根据有关 现象进行推理判断,以避免不必要的错误。
1.参考注释,结合故事情节,用自己的语言 把故事讲述完整。
2.想象人物的动作、神态、语言和心理,把 故事讲生动。
25 王戎不取道旁李
单元主题:历史传说故事 时光如川浪淘沙, 青史留名多俊杰。
◎ 了解故事情节,简要复述课文。 语文要素 ◎ 写一件事,能写出自己的感受。 习作要求
助读资讯
王戎 (234—305), 字濬冲,琅玡临沂(今山 东临沂)人。三国至西晋 时期名士、官员,“竹林 七贤”之一。
《世说新语》 我国南朝宋产生 的一部主要记述魏晋人物言谈轶事的 笔记小说。是由刘义庆组织一批文人 编写的,梁代刘峻(字孝标)作注。 全书共八卷,分德行、言语、政事、 文学等三十六门。该书语言精练、朴 实、传神,是我国最早的一部文言志 人小说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