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前机舱布置概述

合集下载

汽车发动机舱布置设计

汽车发动机舱布置设计
平台的设计,由碰撞验算。
机舱集成布置方法
机舱布置分析
冷却模块布置分析
a.确定冷却模块与发动机的热间距。 b.冷却模块应满足发动机冷却性能要求。 c.冷却模块管路接口需考虑管路布置方便性。 d.冷却模块与发动机之间考虑前置压缩机管路和前置转
向助力泵管路的布置空间
机舱集成布置方法
机舱布置分析
中冷器布置分析
本 数 据 和 信 息 输
C 地面线或最小离地间隙边界 D 下视野界线 E 轮胎规格 F 驾驶员R点位置 G 法规要求 I 平台车发动机舱数据 J 可用于发动机舱内空间布置分析的零
部件
入 K 悬架参数或轮胎跳动包络
法 A 前后端保护(GB17354)
规 要 求
B 行人保护(GTR、2009/78/EC、 GB/T24550)
以下及后续页内容均以前横置前驱为主进行机舱布置介绍
左驾驶
右驾驶
机舱布局及实例
基本布局形式 基本布局形式-右驾驶
12
机舱布局及实例
基本布局形式 基本布局形式-常用布局
左驾驶左侧区域常用布局形式
机舱布局及实例
基本布局形式 基本布局形式-常用布局
左驾驶右侧区域常用布局形式
机舱布局及实例
基本布局形式-总结
法规和基本性能: 高速碰撞、低速碰撞、 行人保护、传动效能、 NVH、热管理。
仅概念布置,保证机舱布局方案风险小 。
机舱集成布置方法
机舱布置分析
A、目标初定
完成机舱初步布 置、确定满足性 能和空间布置的 边界,提交造型 硬点;
、全B、目标细化 车确定机舱布局,优化
机舱所有主体部件的 布置,初步完成管线
机舱集成布置方法
机舱布置分析

明锐1.6发动机舱布置名称图示

明锐1.6发动机舱布置名称图示

明锐1.6发动机舱布置名称图示
1:冷却液壶+盖子,上写G12,一根线是冷却液液位传感器。

(G12代表防冻液代号)
2:机油加液盖
3:风档清洗喷嘴
4:空气滤清器盖子,拧下螺丝就可看到空滤
5:制动液壶,一根线是制动液液位传感器,那个黑色的大饼是真空助力泵。

(不允许拧开,制动液有很强的吸水性)
6:电瓶盖,打开后见到电瓶
7:车辆信息铭牌
8:继电器保险丝盒
9:进气口管路
10:排气管隔热罩(铝合金的)(行车过后请勿触碰,可以煎鸡蛋的)
11:R134a(制冷剂)冷凝器
12:水箱
13:机滤壳子,可以拆下换滤芯
14:链式凸轮轴检查口(这个自己不能拆的,会损坏发动机)机)15:风档清洗剂加液口
16:机油尺。

发动机舱总成设计讲解

发动机舱总成设计讲解

Allian检测规范试验以16Km/h的速度以40%重叠与刚 性壁发生碰撞,考察车辆损坏程度及维修成本分析。 IIHS检测规范中包括四种试验方法: 1)以8Km/h的速度完全正面重叠与刚性壁发生碰撞 2)以8Km/h的速度30度角与刚性壁发生碰撞 3)与模拟保险杠以10Km/h速度正面撞击,模拟保险杠 高度457mm 4)与模拟保险杠以5Km/h速度15%重叠撞击,模拟保 险杠高度406mm
发动机舱设计-前保横梁
前保横梁相关法规:
三者试验考察的内容基本相同: 1、照明灯和信号装置能持续正常工作并清晰可见 2、发动机盖、行李箱盖和车门能正常开闭,汽车的侧 门应在碰撞的作用下不能开启。 3、供油和冷却系统应无泄漏,油路或水路不堵塞,其 密封装置与油箱和水箱盖能正常工作。 4、排气系统不应损坏和错位。 5、传动系统、悬架系统(包括轮胎)、转向和制动系 统保持良好的调整状态并能正常工作。
前纵梁组成如图:
发动机舱设计-前纵梁
前纵梁截面设计:纵梁截面的形状很大程度的决定了它的碰撞吸能效果
常见5种截面,这几种结构所能承受的碰撞力不尽相同,假定A截面的是1的话,B的大约是 在0.69,C的是1.07,D的为1.14,E的为1.15。 A和B截面形式的纵梁对于发动机舱零件安装方 便,制造工艺简单,D和E截面形式的纵梁相对复杂,因此A和B截面经常被采用。 Audi A8的 纵梁前部就采用D的圆管的结构。
除Allian以16Km/h速度40%offset碰撞刚性壁,吸能盒完全折叠变形。
发动机舱设计-前保横梁
前保横梁相关法规:
30度角碰撞区域要求有足够的要求支撑并吸收碰撞能量,横梁本体超出角碰撞区域100mm,并 留有不少于60mm的吸能块厚度。
另:前保横梁截面尺寸选择可根据参考样车的尺 寸及CAE分析结果确认,设计可以初步选择截面 大小120mm x 85mm,并给吸能块留100mm的 布置空间。

最全面的发动机舱讲解及添加液位置方法,开车的人都得懂一点

最全面的发动机舱讲解及添加液位置方法,开车的人都得懂一点

最全面的发动机舱讲解及添加液位置方法,开车的人都得懂一点发动机舱(机盖)介绍:发动机罩:汽车在行驶过程中,由于路面情况的变化,会对机舱内的各个零部件造成不同程度的损伤。

发动机罩:汽车行驶时,可能会在发动机正前方或两侧产生振动。

如果有这种情况,必须更换或调整悬挂系统部件。

车辆底盘部件:行驶过程中,可能发生车体变形或发生零部件磨损等情况。

车外传感器和仪表单元:车辆行驶过程中,如驾驶员视线不佳时有可能发生故障。

车辆的蓄电池和冷却系统组件:蓄电池在电池故障后会导致车辆动力下降。

发动机机油是发动机中最重要的润滑介质之一,一旦机油不足,润滑效果就会受到影响;而且在汽车行驶过程中还容易产生积碳。

机油加注位置的方法?一般情况下,我们在车辆上看到的加注口基本上都是油底壳内部的一个位置(也就是大家所说的油底壳);当我们需要添加机油时,先打开油底板上一个开口(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加油管)之后再将加油管伸进去即可。

当我们需要添加机油时,先打开机舱盖上一个开口(也就是大家所说的加油管),之后将加油管伸进去即可。

一般情况下,机油加注口位于汽车发动机的发动机舱内。

如果要加注机油至发动机上盖(机盖内),则需要打开机舱盖上盖板(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加油管)。

之后再将机油加注口伸进机舱盖内部即可进行加注。

一般情况下,在汽车上看到的机油加注口位置基本上都是在发动机舱内壁或者是外面。

当我们需要添加机油时,只需将车停好后将车开到附近的维修厂或者4S店即可进行;另外,还需要提醒大家的是,如果您打算购买多个油底壳的车型时,那么您将会在油底壳内部增加一个加油孔;而对于普通车型来说,这个加油孔通常就设在油底壳外面。

另外,如果您在购买新车时打算安装一个加油孔的话,那请您记得要选择带有“外”字标识的加油孔(外圈有一圈黄色或红色标识);而且这个外圈还必须要带有“外”字标识!接着将另一只手伸进机舱内部,抓住加油管的底部慢慢往下抽出即可。

机油加注口插入机舱盖内的方法:先将机油加注口插入发动机机舱盖底部,并慢慢往下拔出。

乘用车前机舱布置及设计法规校核培训材料2

乘用车前机舱布置及设计法规校核培训材料2

乘用车前机舱布置及设计法规校核培训材料2乘用车前机舱布置及设计法规校核培训材料2一、机舱布置的基本原则1.保证行人保护:机舱布置应考虑到行人碰撞的情况,尽量减少尖锐的零件和突出的部件,避免对行人造成伤害。

2.保证乘客安全:机舱布置应确保乘客在发生碰撞时的安全,例如采用防护装置、安全气囊等。

3.保证引擎运行正常:机舱布置应合理设置引擎和其他机械部件,保证它们的正常运行,并为其提供足够的通风和散热。

4.简化维修保养:机舱布置应考虑到维修保养的需要,提供足够的空间和方便的操作。

二、机舱布置的具体规定1.机械部件的布置:根据车辆类型和引擎类型的不同,机械部件的布置会有所不同,但一般需要确保它们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同时方便维修保养。

2.防火隔离:为了防止机舱发生火灾传播,需要设置防火隔离装置,例如防火墙和隔热材料等。

3.碰撞保护:机舱需要考虑到碰撞时乘客和机械部件的保护,通常采用吸能装置和护板等来减少碰撞冲击。

4.通风散热:机舱需要提供足够的通风和散热,保证引擎和其他机械部件的正常工作温度。

5.安全气囊:安全气囊是乘用车前机舱布置中的重要部分,它可以在碰撞时保护乘客的头部和上半身,减轻伤害。

三、机舱设计法规校核进行机舱设计时,需要根据相关的法规和标准进行校核,以确保设计的合理性和安全性。

以下是一些常用的机舱设计法规和标准:1.机动车安全技术检验规程:这是中国机动车设计和生产的法规标准,其中包括了对机舱布置和设计的相关规定。

2.ECER79:这是联合国经济委员会制定的关于乘用车引擎舱和乘客舱布置和设计的规定,对乘用车的机舱布置和设计进行了详细规定。

3.标准化设计手册:一些汽车制造商制定了自己的设计手册,其中包括对机舱布置和设计的要求和标准。

4.相关研究论文和技术文献:在进行机舱设计时,可以参考一些相关的研究论文和技术文献,了解最新的设计理念和方法。

总之,机舱布置和设计是乘用车设计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需要根据相关的法规和标准进行校核,以确保乘客的安全和舒适。

整车机舱布置基本知识解析

整车机舱布置基本知识解析
度悬设架为硬0度点及副车架定义
悬架硬点及副车架定义根据车型开发形式,存在以下三种定义方法
1、平台沿用车型开发,可直接沿用悬架硬点,副车架及硬点坐标可根据布置需要做局部调整,调整后需进行悬架性能计算,判断调
整是否合理 硬点编号
定义
M11
M15
Pt.15 转向拉杆与 转向节连接
点15 (42.019,589.167, 609.264) (42.019,589.167, 609.264)
动力总成位置定义
动力总成位置定义别分为X向位置定义,Y向位置定义、Z向位置定义
1、动力总成X向位置定义
动力总成X向位置定义,需要充分考虑以下几个大系统的布置空间 1)冷却模块位置定义 a 冷却模块尺寸初定义:冷却模块包括冷凝器模块、散热器模块、风扇、中冷器(涡轮增压)及油冷器(某些自动变速 箱),这些尺寸的定义需要根据发动机参数、变速箱参数与底盘、电器、发动机、变速箱部门充分沟通后由各部门提供可 沿用模块或概念尺寸模块以做好布置空间保护 b 冷却模块X向位置初定义:根据前面定义的动力总成沿用初步定义的位置,根据动力总成与冷却模块经验间隙30mm,初 步确定冷却模块X向位置 2)前保横梁截面位置定义 a 根据1)步中确定的冷却模块位置,考虑到低速碰撞的要求,前保横梁截面参考公司碰撞较好的车型及BENCHMARK车 来设计,与冷却模块的最小间隙保证在70mm以上(建议参考公司碰撞较好的车型及BENCHMARK车来确定),从而确定 前保横梁X向位置 b 考虑碰撞器撞击高度,前保横梁截面中心线距离满载地面的高度推荐在457~502之间(建议参考公司碰撞较好的车型及 BENCHMARK车来确定),此处需做碰撞器高度校核图 3)前保截面位置定义 a 前保截面X向位置初定义,根据2)步确定的前保横梁截面位置,考虑前保与前保横梁之间在碰撞器中心线附近一般布置 有高200mm,厚45mm吸能块,因此前保与前保横梁的间隙至少保证在50mm以上 b 前保截面Z向位置初定义,根据前保的法规要求:前保上边沿离满载地面高度≥420mm;下边沿离满载地面高度≤380mm c 前保截面形状尺寸及造型确定需考虑因素:

发动机舱不认识?最全的汽车内部图解!

发动机舱不认识?最全的汽车内部图解!

发动机舱不认识?最全的汽车内部图解,驾校都教不了这么细!想必每个车友当初考驾照的时候,第一节课就是熟悉汽车,教练打开发动机舱一一介绍,但即便如此,就算是老修理工,有很多部件的名字你肯定听说过但不一定都知道在哪个位置。

所以我们给大家带来一份最全汽车各部件图解,非常值得收藏!打开发动机盖,就是这个样子了,(这个是4A13发动机,其他机型有可能存在差异,但大体相同)。

空气滤清器作用是过滤空气中的灰尘杂质,让洁净的空气进入发动机,这对发动机的寿命和正常工作很重要。

空滤吸附的灰尘杂质多了就会堵塞,影响发动机工作,所以必须定期更换。

如果在灰尘较大的地方开车,比如有沙尘暴的地方,更换空滤的周期还要缩短。

蓄电池不必多说,就是储存电能的。

一般是铅蓄电池,电解液是稀硫酸。

制动液就平常说的刹车油。

现在小汽车的制动一般都为液压的,就是以制动液为介质将刹车踏板的力传递到制动盘上。

点火线圈将低电压转变为高电压,通过它下面的火花塞放电产生电火花,点燃油气混合物燃烧做功。

机油这个也不必多说,起润滑密封作用的矿物油或合成油。

发动机如果缺少了机油的润滑就会产生拉缸、抱瓦等严重问题。

助力转向油现在小汽车的转向助力一般还是传统的液压助力,既然是液压的相应的就需要油液介质了。

当然有些车已开始使用电动助力了,这也是未来的发展趋势。

防冻液在散热器和发动机缸体内的通道循环,用于冷却发动机的液体介质,主要是水和添加剂,因为有防冻的功能,就叫防冻液了。

玻璃水地球人都知道,擦玻璃用的,这下你应该指导在哪里了吧。

机油尺检测机油量的尺子。

用的时候发动机先熄火,拔出机油尺,用一块干净纸巾擦干净上面的油,然后再插入再拔出,看机油的油位,必须在尺子上的两个上下限刻度之间,不能多也不能少。

保险盒里面有很多电气设备的保险丝,还有继电器。

小F一共有两个保险盒,另一个在驾驶室司机左下方。

具体看随车说明书。

进气口发动机进气的入口,这个是优化后的,位置已经提高很多,老款车的进气口位置比较低,涉水时发动机容易进水。

看懂发动机舱布局及功用【图】

看懂发动机舱布局及功用【图】

看懂发动机舱布局及功⽤【图】看懂发动机舱布局2015-01-09 00:16:44 来源:pcauto作者:潘春繁向编辑提问x评论[220]分享 【太平洋汽车⽹⽤车频道】能让我们这些开车司机闻风丧胆的,除了⼤货和名贵豪车外,我们还会对这么⼀类⼈敬⽽远之——⼥司机。

⼥司机,如今已被调侃成“马路⼥杀⼿”,她们开车会⽐男司机⽋缺很多应变能⼒和驾驶技能等,⽽新闻也报道了不少⼥司机的奇葩伤⼈事件。

最近,我们⼜看到了“⼥司机不会开引擎盖,五年没加过⾬刮⽔”“⼥司机把⾬刮⽔加到刹车液罐”这样奇葩的新闻。

⾃⼰作为⼀名汽车编辑,很有义务为⼴⼤⼥司机讲解关于发动机舱的知识。

因此,这期《新⼿看过来》⽂章,我们就来介绍⼀下发动机舱布局和各种油液的添加⽅法。

体验读图模式 往刹车液罐加⾬刮⽔,⽆疑于⾃杀。

这是因为若刹车液含⽔量较多,会直接导致刹车效果降低或失效,最终的后果⼤家可想⽽知。

如果是⾬刮⽔加到机油储液罐的添加⼝,那么发动机就可以直接报废了。

其实,除了⼥司机外,还有很多新⼿车主不知道机油、⾬刮⽔、防冻液和刹车液等是怎么添加的。

下⾯,我们不妨先了解⼀下发动机舱的布局。

●发动机舱布局图(以2011款飞度1.5MT豪华版为例) 左上⾓圆形的是ABS,也就是防抱死制动系统;左下⾓的蓝⾊盖⼦是⾬刮⽔储液罐的加注⼝,⾬刮⽔从这⾥添加;居于左侧⼤部分的是汽车发动机,也是汽车的⼼脏;飞度的机油加注⼝在发动机的左侧,⽐较隐蔽;中间靠近右侧上⽅的是进⽓管和空⽓滤芯,发动机运作时所需的⽓体都是通过这⾥过滤后再进⼊燃烧室的;最右侧上⽅有个浅黄⾊标记的⿊⾊盖⼦是刹车液储液罐;跟着下来的是全车的⼤脑—ECU,控制着全车系统的正常运转;红⾊盖⼦的是蓄电池,为全车提供电能的⼯具;⽽在格栅上靠右边⾓凹陷的位置是冷却液的通⽓⼝,⽤于更换冷却液时提供压⼒把旧的冷却液都放掉。

1.发动机机油添加⼝和添加⽅法 从左到右,左上⽅的占了发动机⼤部分空间的是发动机,汽车的核⼼,好⽐⼈的⼼脏,为车辆提供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机舱布置概述
编制:
审核:
批准:
目录
1 2 3 4
机舱分类
机舱主要零部件 机舱布置任务 机舱布置输入条件 机舱布置流程 机舱布置输出
5
6
一、机舱分类
发动机纵置 燃油汽车机舱
发动机横置
机舱
纯电动汽车机舱
混合动力汽车机舱
注:本文及后续相关作业指导书重点讨论发动机横置燃油车机舱布置及纯电动汽车机
舱布置,混合动力汽车机舱部分件与燃油车+纯电动汽车机舱基本相同,此处暂不做详 细讨论。
四、机舱布置输入条件
布置输入
项目输入
标杆车参考
零部件数据
系 统 目 标
造 型 目 标
碰 撞 目 标
性 能 目 标
尺 寸 目 标
其 它 机 舱 部 件 位 置
轮 胎 位 置
悬 架 、 转 向 位 置
前 围 位 置
变 速 器 位 置
发 动 机 位 置
沿 用 现 有 车 型
供 应 商 成 熟 产 品
根 据 造 型 新 开 发
冷凝器及风扇+高压电动压缩机+干燥瓶+空调管路
转向机+转向横拉杆 制动总泵+真空助力器+电动真空泵及管路+真空罐+制动液壶+ABS/TCS/ESP/比例阀+液压管 驱动半轴 机舱边梁及前轮包+机舱托架+大灯安装横梁+大灯支架+散热器支架+前围板+前防撞梁+空气 室上下盖板+前机盖+机盖锁及拉锁+铰链+前机盖支撑杆及支撑件 蓄电池+主保险盒+雨刮+洗涤系统+前大灯+前雾灯+侧转向灯+喇叭+行人提醒+线束 前保 前悬架系统(副车架+前悬摆臂+前稳定杆+前减震器+前轮)+地面
三、机舱布置任务
人机校核
驾驶员视野 机盖开启
零部件物理空间位置定义
外廓尺寸校核 发动机 角度校核 驱动半轴 前保 机盖 溃缩空间 机舱涉水性能分析 碰撞安全 间隙检查
静态间隙
动态间隙 离地间隙 热害间隙
发动机
轮胎 驱动半轴
机舱 布置 法规校核
行人保护 灯具位置
机舱美观性分析 装配、维修、加注方便性校核
燃油管+燃气高/低压管
冷凝器及风扇+空调压缩机(集成在发动机上)+空调管路 转向器+转向助力泵+转向助力液壶+转向横拉杆+转向管路 制动总泵+真空助力+制动液壶+ABS/TCS/ESP/比例阀+液压管+真空管
传动及管线
车身系统 电器系统 装饰件及附件
驱动半轴+换挡钢索+油门拉线+离合器拉锁/离合器泵+离合器液压管
机舱边梁及前轮包+大灯安装横梁+大灯支架+散热器支架+前围板+前防撞梁+空气室上下盖板 +前机盖+机盖锁及拉锁+铰链+前机盖支撑杆及支撑件 蓄电池+主保险盒+雨刮+洗涤系统+前大灯+前雾灯+侧转向灯+喇叭+发动机控制器+线束 前保+发动机装饰罩+蓄电池装饰罩+发动机保护罩
其他边界件
前悬架系统(副车架+前悬摆臂+前稳定杆+前减震器+前轮)+消声器+供油系统+地面
二、机舱主要零部件
燃油汽车机舱主要部件构成
动力总成 进气系统 排气系统 冷却系统 发动机+ISG电机+离合器+变速器+发动机悬置系统 空滤器+谐振器+空滤进出气管+增压器+中冷器+中冷进出气管 排气管 散热器及风扇+水管+副水箱+补水管路+暖通进出水
零 部 件 布 置 要 求
五、机舱布置流程
布置输入
动力总成布置
动力附件布置
机舱其他零 部件布置
检查&校核
输出布置/校核 报告
六、机舱布置输出
机舱布置数据(电子样车) 机舱布置报告
动力总成布置报告
机舱关键零部件安装位置校核报告 机舱布 置输出物 机舱管线布置报告 机舱硬点统计报告(整车) 传动轴跳动校核报告(底盘) 前端行人保护校核报告(法规) 机舱盖开关及舒适性校核(人机) 机舱加注、维修及装配方便性分析报告
二、机舱主要零部件
纯电动汽车机舱主要部件构成
动力总成 电控大件 电控小件 冷却系统 驱动电机+变速器+电机悬置系统 电机控制器+逆变器+高压配电盒+充电机 快充插座+慢充插座+VCU+高压线束 散热器及风扇+水管+副水箱+电动水泵
空调系统
转向系统 制动系统 传动系统 车身系统 电器系统 装饰件及附件 其他边界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