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脉粥样硬化早期的无创检测及其临床意义
动态的动脉硬化指数的应用及意义

动态动脉硬化指数可以辅助鉴别心 血管疾病与其他疾病,提高诊断的 准确性。
指导心血管疾病的治疗方案
个体化治疗
根据动态动脉硬化指数的检测结 果,可以为患者制定个体化的治 疗方案,针对不同的血管情况和 疾病阶段,选择合适的药物和治
疗措施。
监测治疗效果
动态动脉硬化指数可以实时监测 治疗效果,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提高治疗效果和患者的生活质量
02
评估治疗效果
ABI可以评估药物治疗和康复治疗的效果,有助于医生制定更加精准的
治疗方案。
03
指导生活方式
ABI可以指导患者调整生活方式,如控制饮食、适当运动等,的方面
标准化测量方法
目前ABI的测量方法尚未完全统一,需要进一步研究和标准化,以 提高测量的准确性和可重复性。
评估年轻人的风险
目前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中老年人群体,对于年轻人尤其是高危人群 的研究仍不够充分,需要加强这方面的研究。
结合其他指标
ABI可以作为心血管疾病的预测指标之一,但还需要结合其他指标 如血脂、血糖等综合评估,以提高预测的准确性。
THANKS
感谢观看
AI还可以用于评估治疗效果和监测疾病的进展。例如,通 过治疗降低AI值可以降低心血管疾病的风险。
02
动态动脉硬化指数的应用
诊断心血管疾病
辅助诊断
动态动脉硬化指数可以辅助诊断心血管 疾病,特别是对于早期无症状的患者。
VS
区分类型
动态动脉硬化指数可以帮助医生区分动脉 硬化的类型,如动脉粥样硬化、动脉中膜 硬化等。
动态的动脉硬化指数的应用 及意义
2023-11-10
• 动脉硬化指数简介 • 动态动脉硬化指数的应用 • 动态动脉硬化指数的意义 • 动态动脉硬化指数的未来展望 • 总结
动脉粥样硬化早期无创检测技术在健康体检中的应用价值探讨

动脉粥样硬化早期无创检测技术在健康体检中的应用价值探讨摘要:目的评估动脉粥样硬化早期无创检测技术在健康体检中的应用价值探讨。
方法本文随机抽取2016年2月-2017年3月于我院体检科接受健康体检的387例健康人员为研究对象,选用欧姆龙牌动脉粥样硬化检测仪检测健康人员的baPWV及ABI。
观察健康人员的baPWV、ABI、生化指标、ABI分级结果、baPWV的影响因素。
结果baPWV(1417±233)cm/s,异常检出率(41.85±13.56)%。
健康;TC(4.89±0.92)mmol/L、TG(1.71±1.54)mmol/L、HDL-C(1.32±0.37)mmol/L、LDL-C(3.01±0.85)mmol/L;ABI0.9-1.3水平占比高于其他组别(P<0.05);baPWV的影响因素包含性别、年龄(增加1岁)2种。
其中,年龄与baPWV呈正相关关系。
结论动脉粥样硬化早期无创检测技术用于健康体检,可有效判断健康人员的动脉粥样硬化风险,为临床诊断与治疗提供精确的参照依据,具有极高的临床价值。
关键词:动脉粥样硬化;baPWV;ABI前言:动脉粥样硬化是临床上常见的心脑血管疾病之一。
动脉粥样硬化形成后期的治疗难度较高,早期确诊、治疗可促进患者获得良好预后[1]。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文将动脉粥样硬化早期无创检测技术用于健康体检,取得良好效果,现将387例健康人员的分析流程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文随机抽取2016年2月-2017年3月于我院体检科接受健康体检的387例健康人员为研究对象。
入选标准:①舒张压<90mmHg,收缩压<140mmHg;②体质指数<25;③空腹血糖<6.11mmol/L;④甘油三酯<1.70mmol/L,血清总胆固醇<6.22mmol/L。
排除标准:①无肾功能不全、诱发动脉粥样硬化的疾病。
②无意识障碍、精神障碍。
动脉硬化无创检查在心血管中研究进展

动脉硬化无创检查在心血管中研究进展发表时间:2011-07-04T09:36:39.447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11年第14期供稿作者:马云玉王红燕任胜林[导读] 脉压测定原理与方法脉压指收缩压(SBP)与舒张压(DBP)之间的差值。
马云玉王红燕任胜林(新疆巴州人民医院心血管科新疆库尔勒 841000)【中图分类号】R541.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085 (2011)14-0018-02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社会人口老龄化进程的加快,血管性疾病日益成为威胁人类健康的严重问题,越来越引起国内外医学界的广泛重视。
血管疾病是累及全身的一组病变,它包括冠状动脉疾病,脑血管疾病,肾血管疾病和外周血管疾病,上述疾病导致的致死和致残给国家和个人家庭造成巨大财产和精神损失。
因此,从根本上降低上述疾病导致的严重后果,血管病变早期识别极为重要。
长久以来,对心脑血管疾病多关注其管腔病变的进展。
最新国内外研究发现,血管壁结构和功能的异常是心脑血管疾病及急性心脑血管事件发病的根本原因。
血管造影技术和与此相关的介入治疗在临床上的应用开辟了人类对冠状动脉疾病认识和治疗的新纪元。
但随着对血管病变的深入认识,我们已知血管壁病变而不是管腔病变的发生发展才是各种心血管事件发生的基础,因此,早期发现和干预亚临床期血管病变的进展是延缓和控制心血管事件的根本措施。
探讨无创测定亚临床血管病变的方法以及其与预后心血管事件的关系,不仅为早期和方便地检出预后发生心血管事件高危患者提供了一项指标,同时可为判断临床干预效果提供可靠的替代终点。
本文就无创检查方法在心血管疾病关系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1 脉搏波速度(PWV)1.1 PWV测定原理与方法心室射血产生的压力搏动沿动脉树传播,速度由动脉壁的弹性和几何性质及所含液体的特征(密度)决定。
大动脉血管具有弹性贮器作用和顺应性,维持动脉持续的血流和缓冲动脉血压的波动。
无创性动脉硬化检测与临床病理相符性的临床观察

无创性动脉硬化检测与临床病理相符性的临床观察摘要】目的:研究观察无创性动脉硬化与临床病理相符性。
方法:选择120例拟行动静脉内瘘术的尿毒症患者进行术前无创性动脉硬化检测,按照检测结果分为正常、轻度硬化、中度硬化、重度硬化四组,同时手术中取桡动脉病理活检,将病理活检结果分为正常、轻度硬化、中度硬化、重度硬化四组,将无创性动脉硬化检测结果与病理结果相对照,了解两者的相关性。
结果:无创性动脉硬化检测与病理检查结果高度相关,其符合率达到86%,且对中、重度动脉硬化检测结果符合率达到96.3%。
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尿毒症患者普遍存在动脉硬化,应用无创性检测可对动脉进行硬化程度的准确评估。
【关键词】无创性动脉硬化检测;尿毒症;符合率【中图分类号】R54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8)11-0091-02自体动静脉内瘘是目前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主要血管通路,其好坏直接影响血液透析病人的生存率。
研究表明:尿毒症患者的血管都存在硬化;故血管造瘘手术成功率也较其他疾病降低。
无创性动脉硬化检测相对于病理、CT、彩超等检查,其特点为无创、准确灵敏等特点。
本研究通过研究无创性检测与病理相符性提示,无创性动脉硬化检测与病理检查结果相关,其符合率达到86%,且对中、重度动脉硬化检测结果符合率达到96.3%,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我院2015年9月至2017年9月经临床症状、体征、实验室检查及影像学确诊为尿毒症,并拟行动静脉内瘘手术以便维持透析的尿毒症患者共120例。
男68例,女52例。
其中继发于糖尿病肾病28例,继发于高血压肾病20例,原发性肾小球肾炎40例、多囊肾6例及其他不明原因导致的慢性肾功能衰竭者26例。
1.2 方法术前常规性无创性动脉硬化检测,其结果按照1993年AHA(美国心脏学会)根据PWV得出的诊断标准。
正常值<1.015,PWV≥1.015怀疑有动脉硬化,1.015<baPWV≤1.030轻度硬化,1.030<baPWV≤1.050中度硬化,baPWV>1.050重度硬化。
动脉硬化无创早期检测项目开展

动脉硬化无创早期检测项目开展推荐方案中国医师协会循证医学专业委员会卫生部十年百项动脉早期检测技术推广中心使用项目卫生部十年百项胆固醇教育计划联合推荐使用项目心脑血管疾病一直号称威胁人类健康的头号杀手,据有关调查报告显示,我国每年死于心脑血管病的人有300多万,占我国每年总死亡人数的50%,而患病幸存下来的人75%不同程度丧失劳动能力,4%重残。
更令人担忧的是,我国30岁以上的成年人80%都或多或少、或轻或重的患有高血脂、高血压、冠心病、脑中风等心脑血管疾病,而95%的人对自己的心脑血管系统健康情况不清楚,90%的人对血压水平不了解,60%的人缺乏定期检查和保养。
据统计,2003年我国用于治疗心脑血管病的费用为374.52亿元,1993-2003年增长速度18.04%。
为了从根本上降低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2004年6月份,卫生部十年百项计划把“血管病变早期检测技术”列为推广项目,目标是通过早期检测技术的推广将心脑血管疾病扼杀在萌芽阶段,不再让心脑血管疾病成为人类健康的杀手。
目录血管病变(动脉硬化)早期检测的临床意义……………………………….……重视外周血管疾病的规范化检测与防治---------中国医师协会循证医学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胡大一……………......血管病变早期检测的必要性…………………………………………………......动脉硬化检测诊断检查方法介绍……………………………………………......福田VS-1000设备临床检测的便捷性和可靠性…………………………….......福田VS-1000设备主要参数………………………………………………….......福田VS-1000设备主要优势………………………………………………….......效益分析………………………………………………………………………......产品报价………………………………………………………………………......售后服务………………………………………………………………………......项目推广计划…………………………………………………………………......血管病变(动脉硬化)早期检测的临床意义动脉硬化指的是由于早期动脉壁的病变而引起的组织改变,进而致使动脉壁弹性下降,由此产生的局部或大范围的管壁肥厚或变性现象。
无创性动脉硬化检测的意义(五)

动脉硬化是动脉血管壁变厚、变硬而逐渐失去弹性的病理过程,血管壁结构的改变是各种心脑血管事件发生的基础。
亚临床动脉硬化可无任何症状,仅表现为动脉弹性减退、僵硬度增加,不易引起患者的重视,但其危害与已患心脑血管疾病是一样的。
动脉粥样硬化是全身性疾病,外周动脉疾病是全身动脉粥样硬化最常见的临床表现。
它是一个隐匿的、渐进性发展的自然过程。
该动脉硬化检测技术以其操作简便、无创伤性、性能稳定、评估效果较可靠等优点已被欧美等发达国家列为一项常规检测项目,并于2003年列入欧洲高血压防治指南。
亚临床动脉硬化检测的意义就在于通过对踝臂指数(ABI)和脉搏波速度(PWV)两个值的综合判断对血管的健康进行综合评价,提示您在血管没有病变时预防血管病变;有血管病变发生时预防事件的发生;已发生血管事件的患者预防再次发生血管事件。
动脉弹性功能无创早期检测方法及临床意义

动脉弹性功能无创早期检测方法及临床意义刘葳;李继敏【摘要】In recent years, the cardiovascular disease has increased every year, and has a higher mortality and morbidity. At present the clinician paid the insufficient attention to the population with subclinical atherosclerosis. If the asymptomatic population at high risk are identiifed, they may be treated early to reduce their morbidity and mortality, reduce their medical costs and improve their life quality. The non-invasive detection methods are simple, economical, and reproducible, and have a higher clinical predictive value. This article reviews the methods for the early such as pulse wava velocity detection of atherosclerosis and its application.%近年来心脑血管疾病逐年增多,有较高的致死及致残率。
目前临床医生对无临床症状的动脉硬化人群关注不够。
识别无症状的高危人群,可予以早期治疗,减少心脑血管疾病的致残和致死率,减少医疗费用,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本文综述目前动脉硬化的早期无创性检测方法(如脉搏波传导速度等)及应用。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患者无创性检测指标的变化与意义

周建岭
( 江苏省东海人 民医院 心内科 , 江苏 东海 , 2 3 0 220)
摘 要: 目的 通过对人选患者行 内皮功能 、 动脉弹性等方面多种无创指标的检测 , 评价这些指标在冠脉早期病变患者 中
的变化情况及临床 意义 。方法 对人选 的 13 2 例患者行冠脉造影 患者, 根据冠脉造影 的结果分 为正常对照组 、 早期冠状动 脉 病变组 、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组 , 检测各组多种无创性 检测 指标 ( O E N 、 T—L 、 F bP 、w 、aWV、 M h —C P 。结果 c T、s R ) I 与正 常对
照组 比较 , 早期冠状动脉病变组 和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组 的 N O水平下 降,T—L 、 E 、 下、aWV e T、s C P等指 标呈升高 bP 、I h — R M
趋势 。L g t 回归分析发现 , P 、 O、T一1 o ii sc b WV N E a 是影 响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病变 的相关 因素。结论 内皮功能受损 、 动脉弹
性等方面多种无创指标的改变参 与了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与发展 。
关键词 :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 ; 检测; 冠状造影
中图分类号:R 5 1 4 4 . 文献标 志码 : A 文章编号:1 7 —2 5 (0 1 2 —0 2 —0 6 2 33 2 1 )3 0 6 3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现代预防医学 2008 年第 35 卷第 16 期 Modern Preventive Medicine, 2008, Vol.35, NO.16
· 3157 ·
张性和顺应性 在压力增加下对动脉直径或截面积变化的研究, 当压力增
加时动脉血管, 如颈动脉、肱动脉直径均发生变化, 其扩张性 是反映血管硬度的有效指标。超声成像模式应用最为广泛, 收 缩期与舒张期的血管直径- 压力曲线可同时用超声与张力测定 法获得。直径- 压力曲线可应用于获得扩张- 压力曲线。于是, 颈动脉的扩张性在高血压中可被研究及进行对照试验。计算出 平均动脉压时颈动脉的扩张性, 以 DistMAP 表示。高血压组的 DistMAP 较低, 表明动脉扩张性降低。年龄的增长在 颈 动 脉 硬 度上的效应是不同的, 随着年龄增长, DistMAP 逐渐 降 低 , 提 示血管结构与功能的变化所导致的动脉扩张性降低较压力增大 所导致的更为显著。作者以弹性模量增加曲线 ( Einc) 来 描 述 周围管壁压力, 将动脉壁横断面积及厚度在压力作用下的变化 应 用 于 Einc 的 计 算 中 。Einc 独 立 应 用 于 动 脉 几 何 成 像 并 可 成 为 动 脉 壁 内 在 硬 度 的 测 量 方 法 。 在 心 动 周 期 中 Einc 随 压 力 增 长, 且在高血压中较高。数据显示, 在高血压患者中, 单一的 颈动脉压力增大将导致动脉弹性下降。在高血压组与对照组 中 , 血 管 周 壁 压 力 的 Einc 均 随 年 龄 增 加 而 增 加 。 且 在 中 年 及 老 年 受 试 者 中 , Einc 与 血 压 的 相 关 性 和 Einc 与 年 龄 的 相 关 性 之间没有差异。然而, 在给定的压力下, 年轻的高血压患者较 对 照 组 显 示 出 较 高 的 Einc 值 。 这 些 研 究 结 果 显 示 , 在 高 血 压 患者中, 只有年轻患者的动脉壁硬度较对照组有显著差异, 提 示动脉硬度与年龄的相关性较血压更为重要。在一项前瞻性研 究中, 颈动脉硬度显示是晚期肾功能衰竭患者死亡率独立的预 测因子。颈动脉扩张性也是心血管事件重要的预测因子。
PWV 是 判 断 与 心 脑 血 管 疾 病 有 密 切 关 系 的 外 周 动 脉 壁 硬 化程度的指标。外周动脉硬化的进展有先于冠状动脉硬化的倾 向 , 因 此 PWV 可 以 作 为 将 来 患 冠 状 动 脉 粥 样 硬 化 疾 病 风 险 的 评 估 指 标 , 也 是 心 脑 血 管 疾 病 的 最 佳 预 测 指 标 。PWV 对 所 有 死因尤其是心血管疾病的死亡是非常有意义的独立预测因素。 研究显示, PWV 正常范围大致在 9~13 m /s 之间, 在 24~62 岁 健 康 人 群 中 试 验 , 得 出 由 颈 动 脉 到 股 动 脉 的 PWV 变 化 范 围 为 6~10 m /s。 颈- 股 动 脉 的 PWV 在 高 血 压 患 者 较 健 康 人 群 增 长 快 。 血 压 控 制 良 好 则 PWV 进 展 较 慢 , 心 动 过 速 及 血 浆 肌 酐 大 于 8 mg /l 也是加速 PWV 的因素。年龄、性别、高血压、高 胆 固 醇 血 症 、2 型 糖 尿 病 、 长 久 坐 姿 等 都 是 PWV 的 主 要 影 响 因 素之一[3, 5~7] 。PWV 增加与冠心病危险因素、有无冠心病及其程 度相关, 并且可以提示冠心病的预后。在不同的人群中包括终 末 期 肾 病 、 高 血 压 和 老 年 人 中 , PWV 增 加 与 心 血 管 事 件 独 立 相 关 。 研 究 表 明 , PWV 能 够 在 传 统 危 险 因 素 之 外 提 供 额 外 的 心血管疾病信息。在健康人群中所进行的 Rotterdam 研究表明, 调 整 了 传 统 的 心 血 管 危 险 因 素 、 CIMT、 ABI 以 及 脉 压 后 , PWV 仍 然 可 以 预 测 冠 心 病 和 卒 中 。 在 调 整 了 年 龄 和 性 别 后 , PWV 上 1 /3 位数者心血管风险是下 1 /3 位数者的 2.40 倍。 1.2 脉 搏 波 波 形 分 析 ( pulse contour analysis) , 计 算 能 够 反 映 动脉弹性的反射波增强指数
( 1) 收 缩 期 脉 冲 波 形 分 析 ( SPCA) 外 周 血 管 压 力 波 形 ( 动脉波形) 可由压力测定法获得, 可计算反射波增强指数 ( augumentation index, AI) 。桡动脉波形以上臂血压校准, SP- CA 传 导 功 能 可 以 从 外 周 血 管 , 如 桡 动 脉 , 获 得 中 心 大 动 脉 波 形。利用中心大动脉波形可计算中心血压值以及增加系数 AIx。AIx 是从动脉波反射获得的中心脉压比率, 通常用于测量 动脉硬度。反射波到达中心大动脉的时间大致由大动脉的 PWV 决定。PWV 受作 用 于 血 管 的 药 物 影 响 , 并 受 反 射 波 密 度 影响, 即由小动脉 直 径 及 弹 性 决 定 。AIx 与 MAP 值 成 正 相 关 , 并 与 体 重 、 心 率 呈 负 相 关 。SPCA 是 简 单 、 快 速 并 可 用 于 临 床 的技术。
作者简介: 王继业 ( 1962- ) , 男, 副主任医师, 研究方向: 老年心 脑 血管病
作者单位: 广州军区广州总医院干部内一科, 广州, 510010
可 以 用 于 测 量 PWV, 它 可 以 作 为 更 简 单 的 血 管 损 坏 程 度 指 示 器[2, 4] 。这种简单的方法可以应用于大人群的研究。
一些研究提示 CIMT 增厚可以预测 无 症 状 人 群 的 心 血 管 事 件, 而在既往有心血管事件人群可以预测事件再发。社区动脉 粥 样 硬 化 危 险 研 究 ( ARIC) 以 及 心 血 管 健 康 研 究 ( cardiovas- cular health study, CHS) 均 提 示 IMT 增 加 心 血 管 事 件 增 加 。 有研究提示 CIMT 每增加 0.1 mm, 心肌梗死增加 11%, 在调整 了一些传统心血管危险因素后上述相关性仍然具有统计学意 义 。 无 症 状 人 群 IMT 每 年 增 长≤0.03 mm, 但 有 心 血 管 危 险 因 素者增长速度大于 0.03 mm。增长速度增 加 与 心 肌 梗 死 以 及 卒 中风险的增加相关, 而且连续测量能够提供更多的预后信息。 既往研究提示颈动脉斑块的面积和体 积 比 CIMT 能 更 好 的 预 测
1 动脉功能检测的方法 1.1 动脉的脉搏波传导速度 ( pulse wave velocity, PWV) 为目 前反映动脉僵硬度的经典指标
脉 搏 波 传 播 速 度 ( PWV) : 是 心 脏 泵 出 血 时 形 成 动 脉 搏 动 波沿动脉血管壁由近心向远心端的传导速度, 为两个记录波点 位 的 距 离 ( L) 与 脉 搏 波 传 导 时 间 ( T) 的 比 值 ( L /T) 。PWV 主要是反映动脉僵硬度、弹性和顺应性的 指 标 [1] 。 动 脉 脉 搏 波 可由压力换能器、多普勒超声、MRI 等探测。大动脉尤其在主 动 脉 的 PWV, 在 预 测 心 血 管 事 件 上 是 一 个 重 要 的 独 立 参 数 。 PWV 随 血 管 僵 硬 度 的 增 加 而 增 加 , 由 Moens- Korteweg 公 式 估 算 , PWV= ( Eh /2pr) ( E 是 动 脉 壁 的 杨 氏 模 量 , h 是 动 脉 壁 厚度, r 是舒张期末动脉半径, p 是血液密度) 。动脉的脉搏波 可在中央血管被记录, 如颈动脉, 也可在稍远的血管如股动脉 上记录。脉搏波行进的距离可在体表测量, 也可在踝动脉、脚 趾 动 脉 等 相 对 较 小 的 动 脉 进 行 测 量 。PWV 可 换 算 为 m /s。 颈 股 PWV 主 要 应 用 于 评 估 中 央 动 脉 , 如 主 动 脉 等 的 血 管 硬 度 , 臂 踝 PWV ( baPWV) 则 既 反 映 中 央 动 脉 的 , 也 反 映 周 边 肌 肉 动 脉 的 硬 度 [2, 3] 。 用 血 压 计 箍 带 裹 在 四 肢 上 就 可 以 方 便 地 测 量 baPWV, 比颈股 PWV 测量更为简单的臂踝 PWV 测量法已经
2 动脉结构检测方法 2.1 使 用 超 声 、EBCT、 螺 旋 CT 和 MRI 等 影 像 学 手 段 , 检 测 某 个 动 脉 的 管 壁 内 中 膜 厚 度 ( intima- media thickness, IMT) 、 粥样斑块形成情况以及冠状动脉钙化积分等
动 脉 IMT 是 指 动 脉 腔- 内 膜 界 面 与 中 膜- 外 膜 界 面 之 间 的 距离。超声波难以分辨内膜与中膜之间的界面, 只能测得内膜 和中层的总厚度。事实上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可以影响内膜和 中 膜 , 测 量 IMT 反 映 动 脉 粥 样 硬 化 程 度 正 是 基 于 以 上 观 点 。 IMT 反映的是动脉结构的变化, 是研究相对较多的无创动脉粥 样 硬 化 评 价 指 标 。 既 往 许 多 研 究 表 明 颈 动 脉 IMT ( CIMT) 可 以作为全身动脉粥样硬化的 “窗口”, 提供粥样硬化斑块存在, 管 腔 狭 窄 和 血 管 重 塑 的 信 息 。CIMT 增 厚 与 心 血 管 危 险 因 素 , 心血管疾病的发生, 冠脉钙化, 动脉造影证实的冠脉粥样硬化 以及血管内超声证实的斑块负担等相关。而在临床流行病学研 究中 , CIMT 常常作为 PCA 的观测指标以及动脉粥样 硬 化 干 预 研 究 的 中 间 指 标 。 根 据 2003 年 欧 洲 高 血 压 治 疗 指 南 , 颈 总 动 脉 IMT≥0.9 mm 确 定 为 增 厚 。 超 声 还 可 以 看 到 颈 动 脉 斑 块 并 且对斑块性质进行一定程度上的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