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创性动脉硬化检查在健康体检中的应用

合集下载

无创动脉硬化监测应用于健康体检人群中的意义以及护理干预的效果

无创动脉硬化监测应用于健康体检人群中的意义以及护理干预的效果

无创动脉硬化监测应用于健康体检人群中的意义以及护理干预的效果摘要:目的:分析无创动脉硬化监测应用于健康体检人群中的意义以及实施护理干预的效果。

方法:从2021年1月至2021年12月在我院行健康体检的人群中随机选取160例,对其均行无创动脉硬化监测,同时实施护理干预,统计本组踝臂指数(ABI),统计不同年龄段baPWV检查情况。

结果:本组健康体检人员中,疑似血管硬化5例,疑似动脉堵塞4例,动脉堵塞情况严重2例;随着年龄增加,baPWV值不断升高,动脉疾病检出率也越高(P<0.05)。

结论:接受常规体检时,增加无创动脉硬化监测,能够进一步发现机体是否存在心脑血管以及动脉粥样硬化等相关性疾病,为早期预防提供可靠的指导依据。

关键词:无创动脉硬化监测;健康体检;护理干预随着居民生活水平的升高,居民在日常饮食中高蛋白、高脂肪类食物种类也在不断增多,改变了其饮食习惯,同时这种不健康的饮食习惯、运动量的缺乏在很大程度上增加了高血脂、高血压以及脂肪肝等疾病的发病率,极大的威胁着人类的身体健康[1]。

在经过多次应用后发现,健康人群在接受常规体检时,对其实施无创动脉硬化监测,能够及时发现体检人员可能存在的一些心脑血管及动脉粥样硬化性等相关疾病,为早期预防提供有效的依据。

本次研究深入的分析了无创动脉硬化监测在健康体检中的应用优势以及护理干预。

具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从2021年1月至2021年12月在我院行健康体检的人群中随机选取160例,纳入标准:(1)疾病史由专业的医生进行确认;(2)临床资料完整;排除标准:(1)存在诱导动脉硬化疾病的因素;(2)正在采用药物治疗其他疾病。

本组中男:女=88:72,最小年龄23岁,最大74岁,平均(49.38±4.84)岁。

本次研究经过了本院伦理委员会的批准。

1.2方法对其均行无创动脉硬化监测,采用动脉硬化诊断仪【型号:欧姆龙科林】,指导受检人员取仰卧位,在其两侧脚踝动脉与上臂肱动脉放置压力感受器,通过感受器详细记录动脉硬化的情况。

动脉粥样硬化早期无创检测技术在健康体检中的应用价值探讨

动脉粥样硬化早期无创检测技术在健康体检中的应用价值探讨

动脉粥样硬化早期无创检测技术在健康体检中的应用价值探讨摘要:目的评估动脉粥样硬化早期无创检测技术在健康体检中的应用价值探讨。

方法本文随机抽取2016年2月-2017年3月于我院体检科接受健康体检的387例健康人员为研究对象,选用欧姆龙牌动脉粥样硬化检测仪检测健康人员的baPWV及ABI。

观察健康人员的baPWV、ABI、生化指标、ABI分级结果、baPWV的影响因素。

结果baPWV(1417±233)cm/s,异常检出率(41.85±13.56)%。

健康;TC(4.89±0.92)mmol/L、TG(1.71±1.54)mmol/L、HDL-C(1.32±0.37)mmol/L、LDL-C(3.01±0.85)mmol/L;ABI0.9-1.3水平占比高于其他组别(P<0.05);baPWV的影响因素包含性别、年龄(增加1岁)2种。

其中,年龄与baPWV呈正相关关系。

结论动脉粥样硬化早期无创检测技术用于健康体检,可有效判断健康人员的动脉粥样硬化风险,为临床诊断与治疗提供精确的参照依据,具有极高的临床价值。

关键词:动脉粥样硬化;baPWV;ABI前言:动脉粥样硬化是临床上常见的心脑血管疾病之一。

动脉粥样硬化形成后期的治疗难度较高,早期确诊、治疗可促进患者获得良好预后[1]。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文将动脉粥样硬化早期无创检测技术用于健康体检,取得良好效果,现将387例健康人员的分析流程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文随机抽取2016年2月-2017年3月于我院体检科接受健康体检的387例健康人员为研究对象。

入选标准:①舒张压<90mmHg,收缩压<140mmHg;②体质指数<25;③空腹血糖<6.11mmol/L;④甘油三酯<1.70mmol/L,血清总胆固醇<6.22mmol/L。

排除标准:①无肾功能不全、诱发动脉粥样硬化的疾病。

②无意识障碍、精神障碍。

早期无创动脉硬化检测的临床应用研究

早期无创动脉硬化检测的临床应用研究

早期无创动脉硬化检测的临床应用研究目的探讨早期无创动脉硬化检测的临床应用价值。

方法选取我院诊断的单纯高血压患者200例,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00例,两组均进行踝-臂脉搏波传导速度、踝臂指数、心踝血管指数、颈动脉内中膜厚度检查及常规内科体格检查。

对观察组baPWV、ABI、CA VI、IMT数值进行个体化分析并给予治疗;对照组仅给予常规内科治疗。

观察比较两组血压病治疗率及控制率;治疗24个月后baPWV、CA VI、IMT、动脉硬化及其相关性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率。

结果观察组患者高血压病治疗率及控制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24个月后观察组baPWV,CA VI,IMT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动脉硬化及其相关性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

结论基于早期无创动脉硬化检测指导下的临床诊疗可以明显提高高血压病患者的治疗率及控制率,改善baPWV、ABI、CA VI和IMT,大幅度减少动脉硬化及相关的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

早期无创动脉硬化检测,对于加强动脉硬化疾病早期筛查、提高动脉硬化性疾病的防治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clinical application value of early noninvasive detection on atherosclerosis. Methods 200 patients with simple hypertension diagnosed in our hospital were selected and divided into control group and observation group,100 cases in each group.Patients in both groups were given examination of brachial-ankle pulse wave velocity (baPWV),ankle-brachial index (ABI),cardio-ankle vascular index (CA VI),and intima-media thickness (IMT),and routine physical examination.Patients in observation group were given individual analysis and treatment based on values of baPWV,ABI,CA VI and IMT,while patients in control group were only given routine medical treatment.Cure rate and control rate of blood pressure diseases were observed and compared,as well as baPWV,ABI,CA VI,IMT,and incidences of arteriosclerosis and relevant cardiovascular and cerebrovascular diseases after 24 months of treatment. Results The cure rate and control rate of hypertensive disease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than that of control group (P<0.05).BaPWV,ABI,CA VI and IMT were significantly lower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than that of control group,so as the incidences of arteriosclerosis and relevant cardiovascular and cerebrovascular diseases after 24 months of treatment (P<0.05). Conclusion Clinical treatment under guidance of early noninvasive detection of atherosclerosis can significantly enhance the cure rate and control rate in patients with hypertension,improve baPWV,ABI,CA VI and IMT,and evidently reduce the incidences of arteriosclerosis and relevant cardiovascular and cerebrovascular diseases.Early noninvasive detection of atherosclerosis has important significance in early screening of atherosclerosis and improvement of the prevention and control of atherosclerosis diseases.[Key words] Atherosclerosis;Brachial-ankle pulse wave velocity;Ankle-brachial index;Cardio-ankle vascular index;Intima-media thickness。

无创性动脉硬化检查在健康体检中的应用

无创性动脉硬化检查在健康体检中的应用

无创性动脉硬化检查在健康体检中的应用摘要目的探究无创性动脉硬化检查在健康人群普查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3949例体检客户为样本进行无创性动脉硬化检测及分析,应用欧姆龙科林动脉硬化诊断仪,观察检测结果。

结果应用欧姆龙科动脉硬化诊断仪检测后,≥70岁人群无创臂踝脉搏波传导速度(baPWV)值最高,21~29岁baPWV值最低,且随着年龄升高,baPWV值上升,异常检出率明显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949例体检人群中,疑似左侧血管钙化61例,右侧血管钙化47例;疑似动脉阻塞左侧51例,右侧51例,有≥1处阻塞左侧22例,右侧22例。

结论在健康人群体检中,应用动脉硬化检测技术效果显著,可以检测出健康人群是否患有动脉粥样化,预测心脑血管疾病,值得临床上广泛推广应用。

关键词无创性动脉硬化检查;健康体检;应用效果由于现代人生活水平在不断提高,高脂肪、高蛋白食物摄入量增加,不健康饮食习惯加上缺少运动锻炼导致很多人患上高血压、高血脂、脂肪肝等危害人体健康的疾病。

为了进一步了解证明无创性动脉硬化检查在健康体检中的应用效果[1-3],本院采用无创性动脉硬化诊断仪对健康体检人群进行检查,并取得良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 1 一般资料选取2016年1~12月本院健康体检中心3949例健康体检客户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2217例,女1732例,年龄21~85岁,平均年龄(48.7±12.7)岁。

每位研究对象病史以及症状表现均由诊断医师确认,其无用药治疗的疾病以及可以导致动脉粥样硬化的相关疾病,均无明显的心血管疾病以及肾脏功能不全等疾病,无吸烟史。

1. 2 检测方法采用日本欧姆龙科林动脉硬化诊断仪,对体检人群进行检测。

利用baPWV以及踝臂血压指数(ABI)检测:嘱检测者取仰卧位,将压力感受器分别放置于左右两侧上臂肱动脉、脚踝动脉最明显的地方,记录测定结果。

并用酶促法检测当天空腹血脂、血糖、血尿、肌酐等生化指标。

无创性动脉硬化检查在健康体检中的应用

无创性动脉硬化检查在健康体检中的应用

无创性动脉硬化检查在健康体检中的应用发表时间:2019-05-14T10:03:20.450Z 来源:《健康世界》2019年3期作者:赵红岩[导读] 也应当在实际生活中多注意运动和饮食的协调,以此来保护自己的身心健康,不在老年时期被过多的疾病所困扰。

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西京医院陕西西安 710032 摘要:研究和分析在对健康人群进行体检的过程中,使用无创性动脉硬化检查所能够带来的价值。

方法:选取本院2018年3月20日至2019年月20日这段时间内接诊的3502例健康体检人群作为此次研究的样本。

对其采用无创性动脉硬化检测手段进行检查,最后对其观察所得的结果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在借助这一检测手段对此次研究的3502例检查对象进行检查之后,发现就其检查结果的无创臂踝脉搏波传导速度值(以下简称baPWV)而言,其速度在本次样本当中,体现为七十岁以上人群速度值最高,且其值的大小随着年龄的递减而递减,尤其是从二十一岁到二十九岁此年龄段内的患者,其速度值最低[1]。

随着年龄变化,其异常检出率也随之而变化,差异在统计学上有显著的意义,其中P<0.05。

结论:在对处于健康状态的正常人进行全面体检的时候,如果能够有效地借助这一无创性动脉硬化检测技术,不仅能够对其是否存在动脉粥样化问题进行及时地有效地检测,还能够在此基础上预测正常人未来患上心脑血管等疾病的概率。

若能在临床上得到有效推广,必将造福我国多数居民。

关键词:健康人群;全面体检;无创性动脉硬化;临床效果引言:在现代人的生活当中,具有较高热量的和具有较高蛋白、脂肪含量的食物已经成了餐桌上必不可少的部分,但与此同时,许多现代人由于懒惰和忙碌等原因,未能真正进行日常的运动,这就为很多疾病的到来埋下了种子。

这些疾病不仅包括高血压高血脂等等,还有脂肪肝[1]。

这些疾病的出现将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人们的生活水平,使他们饱受疾病的折磨,尤其是我国的老年人[1]。

健康管理中心无创性动脉硬化测定

健康管理中心无创性动脉硬化测定

健康管理中心无创性动脉硬化测定一、无创性动脉硬化测定的定义无创性动脉硬化测定中主要涉及两个参数指标:脉搏波传导速度和踝肱指数。

脉搏波传导速度(PWV)是血压波动通过动脉系统内给定两点距离间的传导速度,取决于血管弹性、管壁厚度和血液浓度。

踝肱指数(ABI)是指踝部收缩压与肱动脉收缩压的比值。

无创性动脉粥样硬化检测是通过利用脉搏波传导速度以及踝肱指数检测健康人群的身体情况,进而判断是否患有动脉粥样硬化,以及其他心血管类疾病。

二、无创性动脉硬化测定的原理脉搏波传导速度:随着年龄的增长,以及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肥胖等诸多危险因素存在时,人体血管壁纤维组织不断增生,相邻纤维层之间形成的粘连越来越多,血管僵硬度增加,顺应性逐渐变小,大动脉弹性贮器的作用也就相应减弱,脉搏波被血管壁吸收减少,因此脉搏波传导速度加快。

PWV是反映动脉硬化的实用指标,PWV越快,动脉的顺应性越差、僵硬度越高。

踝肱指数:可以判断下肢动脉血管狭窄、阻塞及钙化情况。

三、无创性动脉硬化测定的意义反映被检者的动脉僵硬程度判断动脉壁的硬化程度,诊断外周动脉疾病,预测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

四、正常值范围(1)踝肱指数踝肱指数及其释意。

踝肱指数释义1.0~1.40 正常范围0.91~0.99 下肢动脉血管硬化临界值≤0.90 动脉疾病可能性(2)脉搏波传导速度(血管硬度评价)正常:脉搏波传导速度在同龄人参考值正负一个标准差内。

稍硬:脉搏波传导速度在同龄人参考值正一至两个标准差内。

硬:脉搏波传导速度大于同龄人参考值正两个标准差。

五、适应人群(1)20~79岁健康体检人群(2)高血压病、高脂血症、糖尿病,尤其是肥胖、长期吸烟、高脂饮食、缺少运动者。

(3)有早发心脑血管疾病家族史者。

(4)心血管病术后、用药后需评估动脉情况的患者。

六、操作流程(一)操作前准备(1)准备拖鞋、一次性鞋套,更换一次性床单,放置屏风。

(2)体检技师开启仪器、调试校准,检查上下肢袖带充气功能正常,记录开机时间。

动脉硬化检测及临床应用

动脉硬化检测及临床应用

动脉硬化检测及临床应用近年来的研究认为各种心脑血管病发生和发展的基础为动脉血管壁弹性的改变,并且此项改变早于结构的改变因此,应进行及时动脉硬化早期检测,降低心脑血管疾病致死率和致残率!动脉硬化动脉病变的两种主要型态血管阻塞: 主要原因为动脉粥样硬化血管硬化: 主要原因为血管壁弹性纤维老化我国心脑血管病的死亡人数已占总死亡人数的1/3。

广大临床工作者已经达成共识:以动脉硬化和动脉粥样硬化为典型特征的动脉血管结构与功能病变是心脑血管疾病的共同病理学基础。

动脉弹性主要反映动脉舒张功能的状态,它取决于动脉腔径大小和管壁硬度或可扩张性,是反映血管结构和功能的指标。

近年来的研究认为各种心脑血管病发生和发展的基础为动脉。

血管壁弹性的改变,并且此项改变早于结构的改变。

因此,应进行及时动脉硬化早期检测,降低心脑血管疾病致死率和致残率!无创性动脉硬化检测:脉搏波传导速度(PWV)、踝臂指数(ABI)ABI的測算方法和评价标准在流行病学调查、血管实验室检查和诊室中,测量ABI能可为诊断下肢动脉疾病提供客观的标准。

ABI提供的关于患者预后方面的信息有助于预测肢体存活、伤口愈合和存活。

ABI 可用于筛查下肢动脉疾病或监测治疗措施的疗效。

与下肢血管造影的比较研究证实了ABI 作为下肢动脉疾病诊断工具的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性。

研究证实,ABI异常是心、脑血管事件和死亡率的独立预测因子,与死亡率呈负相关。

ABI的临床应用价值在国外已得到广泛认可。

2006AHA发布的下肢动脉疾病指南中明确按ABI值将患者分为正常、临界、轻中度及重度四级,各组心血管事件死亡率依次为1.2%,2.1%,4.0%及10.8%。

由此可见外周血管病变的存在使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明显上升。

ABI指数作为一个临床上的早期诊断下肢动脉疾病的一种手段,与金标准下肢动脉造影狭窄程度≥50%进行比较,它的特异度和灵敏度都是95%以上。

根据异常ABI诊断的下肢动脉疾病提示可能存在全身动脉粥样硬化疾病的其他临床特征通常认为ABI值在0.41~0.90时,血流轻到中度减少;脚踝最高血压(Systolic)上臂最高血压(采用左右最高值)ABI normal range0.9- 1.3ABI < 0.9 有动脉阻塞之可能性ABI <0.8 动脉阻塞的可能性高0.5<ABI <0.8 有一处存在动脉阻塞ABI <0.5 有多处存在动脉阻塞ABI≤0.40时,血流严重减少踝臂指数和心血管风险年满65周岁以上;已被诊断为高血压(包括临界高血压)、高脂血症、糖尿病(包括空腹血糖升高和糖耐量异常)、代谢综合征、冠心病和脑卒中者;有早发心脑血管疾病家族史、肥胖、长期吸烟、高脂饮食、缺乏体育运动、精神紧张或精神压力大及A型性格等心脑血管疾病高危因素者;有长期头晕不适等症状尚未明确诊断者;有活动后或静息状态下胸闷、心悸等心前区不适症状尚未明确诊断者;健康体检者PWV值升高的指导意见轻度升高:高出正常高值的20-30%(1)预防性控制:戒烟酒、控制体重、多做户外活动、低脂肪低糖高维生素高纤维素饮食等(2)建议其它检查进一步了解心血管系统的功能:心脏及血管超声、血脂血糖检测、心电图(3)有效控制3个月后复查PWV中度升高:高出正常高值的30%~50%(1)血管弹性的改变明显,强硬度明显增高,建议首先进行心血管系统全面体格检查(2)在医生的指导下制定适宜的治疗方案,综合治疗3个月后复查PWV以评价治疗方案的有效性,或提示治疗方案的整改。

无创式动脉硬化检测仪对动脉硬化的作用评估

无创式动脉硬化检测仪对动脉硬化的作用评估

收稿日期:2018-01-13作者简介:胡建(1978-),女,本科,主管护师㊂研究方向:体检中心管理㊂ 文章编号:1004-4337(2019)09-1419-02 中图分类号:R 543.1+2 文献标识码:A㊃成果应用㊃无创式动脉硬化检测仪对动脉硬化的作用评估胡 建(鄂州市中心医院体检科 鄂州436000)摘 要: 目的:探究无创式动脉硬化检测仪对动脉硬化的评估效果㊂方法:以2016年6月~2017年6月在某院体检中心进行健康体检的1213例体检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全自动动脉硬化检测仪对受检者进行检测,对踝-肱脉搏波速度(b aP WV )和上臂血压和脚踝血压比值(A B I )值两项指标进行检测,此外对相关生化指标进行检测㊂根据b aP WV 和A B I 值的正常和异常进行分组,并且对生化指标进行差异进行评价,同时探讨其在心血管患者治疗和护理工作中的价值㊂结果:全自动动脉硬化检测仪输出的b aP WV结果正常组的患者的所有生化指标均要显著地优于b a P WV 结果输出异常组,且均存在统计学差异(P <0.05);A B I 结果正常组的患者所有生化指标均要显著地优于b aP WV 结果输出异常组,且均存在统计学差异(P <0.05)㊂结论:无创式的动脉硬化分析系统能够准确㊁快速地评价动脉硬化的程度,能够适合人群的普查工作㊂关键词: 动脉硬化检测仪; b a P WV ; A B Id o i :10.3969/j .i s s n .1004-4337.2019.09.070 无创的动脉硬化检测除了直观的影像学手段外,还可以进行脉搏波传导速度(P WV )和上臂血压和脚踝血压比值(A B I)的临床检测,可以发现血管壁的硬度及弹性改变,进行早期控制心脑血管疾病的发展进程同时能够对护理工作的重点方向进行指导[1]㊂本次研究将通过对无创性检测仪动脉硬化检测结果进行综合评价,探讨该方法在动脉硬化早期预防和护理工作中的价值㊂1 资料与方法1.1 研究对象以2016年6月~2017年6月在我院体检中心进行健康体检的1213例体检者作为研究对象㊂其中男性为689人,女性524人;年龄25~72岁;参与本次研究的所有患者均签署了知情同意书,并且本次研究也通过了本院伦理学会讨论通过㊂1.2 方法采用D A S 1000全自动动脉硬化检测仪[北京东华原医疗设备有限责任公司],对受检者进行检测㊂仪器自动分析输出可测定踝-肱脉搏波速度(b aP WV )和A B I 值㊂生化检测指标检测采用罗氏生化分析仪器C 701主要包括:空腹血糖㊁三酰甘油㊁胆固醇㊁A L T ㊁肌酐㊁高密度脂蛋白㊁低密度脂蛋白和血尿酸㊂1.3 判定标准b a P WV 的正常参考值为<15%,高于该值则提示全身动脉僵硬度升高㊂A B I 正常值为1.0~1.3,ɤ0.9表示有患下肢动脉阻塞的可能性,<0.5表示下肢疑似多处动脉阻塞[2]㊂1.4 统计学方法本次研究采用S P S S 20.0软件包对研究的数据进行整理和统计学分析㊂计量资料用均数ʃ标准差(x ʃs )表示,两组间比较采用t 检验;计数资料采用率的形式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㊂以P <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㊂2 结果2.1 无创性动脉硬化根据b aP WV 检测结果分组生化指标情况通过观察发现经过全自动动脉硬化检测仪输出的b a P WV 结果正常组的患者的所有生化指标均要显著地优于b aP WV 结果输出异常组,且均存在统计学差异(P <0.05),见表1㊂表1 无创性动脉硬化根据b aP WV 检测结果分组生化指标情况(x ʃs)指标b aP WV 异常组(782例)b aP WV 正常组(541例)t 值P 值空腹血糖(mm o l /L )5.95ʃ1.825.32ʃ1.235.753<0.05三酰甘油(mm o l /L )1.62ʃ1.121.44ʃ0.854.223<0.05胆固醇(mm o l /L )5.34ʃ1.055.12ʃ0.824.052<0.05A L T (μ/L )25.61ʃ16.1723.22ʃ19.801.883<0.05肌酐(mm o l /L )72.11ʃ32.1668.85ʃ13.322.274<0.05高密度脂蛋白(mm o l /L )1.38ʃ0.231.57ʃ0.122.342<0.05低密度脂蛋白(mm o l /L )3.93ʃ0.723.18ʃ0.922.755<0.05血尿酸(mm o l /L )341.09ʃ101.21324.24ʃ93.253.437<0.052.2 无创性动脉硬化根据A B I 值结果分组的生化指标情况通过比较发现,经过全自动动脉硬化检测仪输出的A B I㊃9141㊃数理医药学杂志2019年第32卷第9期结果正常组的患者所有生化指标均要显著地优于b aP WV结果输出异常组,且均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见表2㊂表2无创性动脉硬化根据A B I值结果分组的生化指标情况(xʃs)指标A B I异常组(80例)b aP WV正常组(1137例)t值P值空腹血糖(mm o l/L)5.99ʃ1.925.31ʃ1.216.123<0.05三酰甘油(mm o l/L)1.69ʃ1.221.48ʃ0.354.132<0.05胆固醇(mm o l/L)5.89ʃ1.235.02ʃ0.184.183<0.05A L T(μ/L)25.97ʃ13.2923.21ʃ18.322.754<0.05肌酐(mm o l/L)74.15ʃ32.7668.12ʃ12.152.886<0.05高密度脂蛋白(mm o l/L)1.31ʃ0.221.87ʃ0.412.436<0.05低密度脂蛋白(mm o l/L)3.99ʃ0.323.10ʃ0.752.326<0.05血尿酸(mm o l/L)349.12ʃ101.09324.11ʃ87.023.518<0.053讨论全自动动脉硬化检测仪器主要输出的指标是b aP WV和A B I值,b a P WV是应用最早且最广泛的评价节段性动脉僵硬度的指标,被认为是衡量大动脉弹性的 金标准 [3]㊂既往的研究显示:动脉僵硬度的增加与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及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4]㊂A B I是脚踝收缩压与上臂收缩压的比值,传统上主要作为外周动脉狭窄的筛选㊁严重程度的分级以及再血管化后疗效判断的指标,安全㊁方便㊁敏感㊁可靠并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有着良好的相关性[5]㊂本次研究中发现在b a P WV和A B I正常组中各生化指标的值要显著的优于异常组的指标,且具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5),说明了b a P-WV和A B I的异常测定结果与动脉硬化相关生化指标具有高度的一致性㊂相对于生化检测繁琐性以及多因素影响结果, a P WV和A B I的检测具有简便易行㊁有效性高㊁重复性高㊁无创性和健康体检人群依从性高的特点,更能够适合在体检工作中快速㊁准确地使体检医师和患者本身更快地了解患者的动脉变化情况[6]㊂综上所述,无创式的动脉硬化分析系统能够准确㊁快速地评价动脉硬化的程度,能够适合人群的普查工作㊂参考文献1林艺嫔.踝-臂脉搏波速度及颈动脉内中膜厚度与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的相关性研究.福建医科大学,2016.2胡福松.基于脉搏波速度和中心动脉压的大动脉功能无创评估方法研究.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6.3李喜梅,王瑜,傅丽玲,等.无创式动脉硬化检测仪评估动脉硬化的临床研究.中国临床保健杂志,2013,16(2):194~195.4张文彬.联合b a P WV及A B I评价血压对动脉硬化影响的研究.吉林大学,2012.5覃秀川,张明华,刘国树.应用无创式动脉硬化检测仪评估动脉硬化的临床研究.新医学,2013,9:513~514.6 A l l i s o n MA,L a u g h l i nG A,B a r r e t t-c o n n o rE.A s s o c i a t i o nB e t w e e n t h eA n k l eB r a c h i a l I n d e x a n dC a r o t i d I n t i m a lM e d i c a lT h i c k n e s s i n t h eR a n c h oB e r n a r d oS t u d y.A m JC a r d i o l,2012,98(8):1105~ 1109.E f f e c t o fN o n i n v a s i v eA r t e r i o s c l e r o s i sD e t e c t o r o nA r t e r i o s c l e r o s i sH u J i a n(D e p a r t m e n t o f P h y s i c a lE x a m i n a t i o n,E z h o uC e n t r a lH o s p i t a l,E z h o u436000)A b s t r a c t O b j e c t i v e:T o e x p l o r e t h e e v a l u a t i o ne f f e c t o f n o n i n v a s i v e a r t e r i o s c l e r o s i sd e t e c t o r o na r t e r i o-s c l e r o s i s.M e t h o d s:At o t a l o f1213p a t i e n t sw h o u n d e r w e n t p h y s i c a l e x a m i n a t i o n i n t h e p h y s i c a l e x a m i n a t i o nc e n t e r o f ah o s p i t a l f r o mJ u n e2016t o J u n e2017w e r e t a k e na s r e s e a r c ho b j e c t s.A u t o m a t i c a r t e r i o s c l e r o s i sd e t e c t o rw a s u s e d t o t e s t t h e s u b j e c t s,t h e a n k l e b r a c h i a l p u l s ew a v e v e l o c i t y(b aP WV)a n d t h e r a t i o o f u p-p e r a r mb l o o d p r e s s u r e t o a n k l eb l o o d p r e s s u r e(A B I)w e r em e a s u r e d.I na d d i t i o n,t h e r e l a t e db i o c h e m i c a l i n d e x e sw e r e d e t e c t e d.T h en o r m a l a n d a b n o r m a l v a l u e s o f b aP WVa n dA B Iw e r e g r o u p e d,a n d t h ed i f f e r-e n c e s i nb i o c h e m i c a l i n d e x e sw e r e e v a l u a t e d.A t t h e s a m e t i m e,e x p l o r e t h e v a l u e i n t h e t r e a t m e n t a n dn u r s-i n g o f c a r d i o v a s c u l a r p a t i e n t s.R e s u l t s:A l l b i o c h e m i c a l i n d e x e so f p a t i e n t s i nt h ea u t o m a t i ca r t e r i o s c l e r o s i s d e t e c t o rw i t hb aP WVo u t p u tw e r es i g n i f i c a n t l y b e t t e r t h a nt h o s e i nt h eb aP WVo u t p u t a b n o r m a l g r o u p, a n d t h e r ew e r e s t a t i s t i c a l d i f f e r e n c e s(P<0.05);P a t i e n t s i nA B I g r o u p w i t ha l l n o r m a l b i o c h e m i c a l i n d i c a-t o r s r e s u l t sw e r e s i g n i f i c a n t l y b e t t e r t h a nt h ea b n o r m a l b aP WVo u t p u t g r o u p,a n d t h e r ew e r es t a t i s t i c a l l y s i g n i f i c a n t d i f f e r e n c e s(P<0.05).C o n c l u s i o n:N o n i n v a s i v e a r t e r i o s c l e r o s i s a n a l y s i s s y s t e mc a n q u i c k l y a n d a c c u r a t e l y e v a l u a t e t h e d e g r e e o f a r t e r i o s c l e r o s i s,w h i c h i s s u i t a b l e f o r p o p u l a t i o n c e n s u s.K e y w o r d s a r t e r i o s c l e r o s i s d e t e c t o r;b a P WV;A B I㊃0241㊃J o u r n a l o fM a t h e m a t i c a lM e d i c i n e V o l.32N o.92019。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无创性动脉硬化检查在健康体检中的应用
【摘要】目的探究无创性动脉硬化检查在健康人群普查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3949例体检客户为样本进行无创性动脉硬化检测及分析,应用欧姆龙科林动脉硬化诊断仪,观察检测结果。

结果应用欧姆龙科动脉硬化诊断仪检测后,≥70岁人群无创臂踝脉搏波传导速度(baPWV)值最高,21~29岁baPWV值最低,且随着年龄升高,baPWV值上升,异常检出率明显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有≥1处阻塞左侧22例,右侧22例。

结论在健康人群体检中,应用动脉硬化检测技术效果显著,可以检测出健康人群是否患有动脉粥样化,预测心脑血管疾病,值得临床上广泛推广应用。

【关键词】无创性动脉硬化检查;健康体检;应用效果
DOI:10.14163/ki.11-5547/r.2017.11.049
由于现代人生活水平在不断提高,高脂肪、高蛋白食物摄入量增加,不健康饮食习惯加上缺少运动锻炼导致很多人患上高血压、高血脂、脂肪肝等危害人体健康的疾病。

为了进一步了解证明无创性动脉硬化检查在健康体检中的
应用效果[1-3],本院采用无创性动脉硬化诊断仪对健康体检人群进行检查,并取得良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选取2016年1~12月本院健康体检中心3949例健康体检客户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2217例,女1732例,年龄21~85岁,平均年龄(48.7±1
2.7)岁。

每位研究对象病史以及症状表现均由诊断医师确认,其无用药治疗的疾病以及可以导致动脉粥样硬化的相关疾病,均无明显的心血管疾病以及肾脏功能不全等疾病,无吸烟史。

1. 2 检测方法采用日本欧姆龙科林动脉硬化诊断仪,对体检人群进行检测。

利用baPWV以及踝臂血压指数(ABI)检测:嘱检测者取仰卧位,将压力感受器分别放置于左右两侧上臂肱动脉、脚踝动脉最明显的地方,记录测定结果。

并用酶促法检测当天空腹血脂、血糖、血尿、肌酐等生化指标。

1. 3 观察指标观察所有对象当天的血脂、血糖、血压等指标,无创性动脉硬化检查结果。

无创动脉硬化检查过程中,要求患者至少静息5 min,随后仰卧,将心电图电极放置在双手手腕部位,监测其心音,随后将箍带裹在患者的双臂和双踝,准确记录脉搏容积波形及血压值。

其中baPWV为血管硬度,可作为动脉弹性及硬度的反应指标,可判断心脑血管疾病相关动脉壁硬化程度。

1. 4 检测标准ABI值依据2005年《美国心脏协会外周动脉阻塞性病变管理指南》作为检测标准[1]。

疑似血管钙化
ABI>1.3;正常:ABI 0.9~1.3;有可能动脉阻塞[2] 金超,曹中朝.?勇鲋嘌?硬化相关因素研究进展.现代临床医学,2016,42(3):166-169.
[3] 王开隽,张梅梅,叶继伦.基于指-趾脉搏波传导速度的无创动脉硬化检测系统设计.中国医学物理学杂志,2016,33(7):733-738.
[4] 黄敏,谢威,赵旦. 无创性动脉硬化检测技术在高血压肾病中的评估价值. 临床肾脏病杂志,2015,15(2):90-93.
[5] 赵中,陈文智,罗克,等. 早期无创动脉硬化检测的临床应用研究. 中国当代医药,2016,23(13):417-418.
[6] 夏晖,李春燕,温淑娴,等. 1014例体检人群baPWV结果及相关分析. 中华全科医学,2012,10(6):903-904.
[7] 周锋. 460例40岁以上体检人群baPWV与LVET/PEP 检测结果及影响因素分析. 贵阳医学院,2015.
[8] 谢方梅,姚海燕,王延宏,等. 4220例体检人群baPWV结果及相关分析. 健康大视野(医学版),2014(8):619-620.
[9] 王爱华,马强,赵艳玲,等. 动脉硬化检测技术在健康体检中的应用研究.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12,12(26):5113-5116.
[10] 陈志君,丘军,杨雪骅,等. 早期无创动脉硬化检测的临床应用. 岭南心血管病杂志,2011,8(s1):43-45.
[11] 杨天芬,马小川. 无创检测指标与动脉粥样硬化的相关性研究. 心血管康复医学杂志,2015(2):224-226.
[12] 司亚蓉,司长源,祁鹏,等. 早期动脉硬化检测在预防心脑血管疾病中的应用价值. 医学信息,2016,29(30):112-113.
[13] 李娜. 动脉硬化检测在体检中的运用观察.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5,15(34):124.
[14] 陈宇山. 健康体检中动脉硬化检测技术的应用及影响因素分析. 按摩与康复医学,2016,7(18):39-40.
[15] 谷成晓,顾青,顾硕. 动脉硬化检测仪在健康体检中应用的探讨. 世界中医药,2015(a2):1531-1532.
[收稿日期:2017-02-16]。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