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汉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

合集下载

朝代歌原文

朝代歌原文

朝代歌原文朝代歌【近现代】佚名简单版夏商周,春秋战。

秦朝以后是两汉,三国两晋南北朝。

隋唐五代宋辽夏,金元明清二十朝。

人教版三皇五帝始,尧舜禹相传。

夏商与西周,东周分两段。

春秋和战国,一统秦两汉。

三分魏蜀吴,两晋前后延。

南北朝并立,隋唐五代传。

宋元明清后,皇朝至此完。

苏教版唐尧舜禹夏商周,春秋战国乱悠悠。

秦汉三国晋统一,南朝北朝是对头。

隋唐五代又十国,宋元明清帝王休。

香港版本1 炎黄虞夏商,周到战国亡,秦朝并六国,嬴政称始皇。

楚汉鸿沟界,最后属刘邦,西汉孕新莽,东汉迁洛阳。

末年黄巾出,三国各称王,西晋变东晋,迁都到建康,拓跋入中原,国分南北方,北朝十六国,南朝宋齐梁,南陈被隋灭,杨广输李唐,大唐曾改周,武后则天皇,残皇有五代,伶官舞后庄,华夏分十国,北宋灭南唐,金国俘二帝,南宋到苏杭,蒙主称大汗,最后被明亡,明到崇帧帝,大顺立闯王,金田太平国,时适清道光,九传至光绪,维新有康梁,换位至宣统,民国废末皇,五四风雨骤,建国存新纲,抗日反内战,五星红旗扬。

香港版本2 三皇五帝夏商周,春秋战国乱悠悠。

秦汉三国东西晋,南朝北朝是对头。

隋唐五代又十国,宋元明清帝王休。

网络版黄帝尧舜夏商周,秦汉三国晋南北,隋唐五代宋辽夏,金元明清至民国。

夏商周秦与两汉,三国归晋南北朝,隋唐五代后十国,北宋南宋元明清。

夏商周秦西东汉,三国两晋南北朝,隋唐五代又十国,辽宋夏金元明清。

夏商与西周,东周分两段,春秋和战国,一统秦两汉,三分魏蜀吴,二晋前后延,南北朝并立,隋唐五代传,宋元明清后,皇朝至此完。

夏商周秦汉,魏晋南北乱,隋唐五代传,宋元明清完。

中国古代各个时期的建筑风格和特点

中国古代各个时期的建筑风格和特点

中国古代各个时期的建筑风格和特点城规122 江海洋1120110087在世界建筑体系中,中国古代建筑是源远流长的独立发展的体系。

中国古代建筑的发展大致经历了原始社会、夏商周、秦汉、三国两晋南北朝、隋唐五代、宋辽金元、明清七个时期一、原始社会黄河流域的穴居穴居的发展历程:居住面高度变化平面形式变化房间数量变化表面装饰变化\二、夏商周社会1·从中国建筑结构体系看,中国奴隶社会(夏商周)在极低的生产力水平下,完成了木结构体系的草创,并掌握了筑城与高台建筑的方法。

中国建筑以木结构为主的建筑体系,为世界主要三种体系(石、木、生土)之一,在奴隶社会虽然尚属草创阶段,但结构方式以基本确立。

2·中国建筑一大特点,是表现出一种等级森严的秩序,这在中国奴隶社会建筑中便已见端倪。

中国建筑一大特点,是表现出一种等级森严的秩序,这在中国奴隶社会建筑中便已见端倪。

三、秦汉时期汉代是中国古代建筑的第一个高峰。

此时高台建筑减少,多屋楼阁大量增加,庭院式的布局已基本定型,并和当时的政治、经济、宗法、礼制等制度密切结合,足以满足社会多方面的需要——中国建筑体系已大致形成。

斗拱在汉代得到了极大的发展,它的种类十分之多,可谓达到了千奇百怪的程度。

在各种阙,墓葬及画像砖中我们都可以见到它的形象。

此时的斗拱虽已能做的比较复杂,但没有往前出跳的,且各地做法很不统一,有的结构也不尽合理,在相当的程度上是工匠们个人的摸索。

后世中成熟的斗拱,便是经过了实践的检验,从这些斗拱中脱颖而出的。

四、三国两晋南北朝此时期为我国大分裂的时代,也使我国出现了第一次民族大融合。

此时专制王权衰退,士族势力扩张,特权世袭,形成门阀政治,此时期,汉族和少数民族、少数民族和少数民族、汉族和汉族的封建统治者为了利益相互争斗,无休止的战争使广大劳动人民的生活十分痛苦,一些地方货币停止使用,华北甚至倒退到了自然经济阶段。

在这种动荡的环境下,劳动人民生活没有保障,只有在佛教中寻找安慰;各族的统治者们今天可能是一个皇帝,明天也许就会沦为一名俘虏,一个异族的奴隶。

高中历史中国史时间轴

高中历史中国史时间轴

远古时代:
旧石器时代:距今约250万年前-距今约1万年,包括元谋人、蓝田人等。

新石器时代:距今约1万年-距今约5000年,包括仰韶文化、河姆渡文化、龙山文化等。

夏商周时期:
夏朝(约公元前2070年~约公元前1600年)
商朝(约公元前1600年~约公元前1046年)
西周(约公元前1046年~公元前771年)
东周(公元前770年~公元前256年),包括春秋(公元前770年~公元前476年)和战国(公元前475年~公元前221年)。

秦汉时期:
秦朝(公元前221年~公元前206年)
西汉(公元前202年~公元8年)
新朝(公元9年~公元23年)
东汉(公元25年~公元220年)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
三国(公元220年~公元280年):魏、蜀、吴。

西晋(公元265年~公元316年)
东晋(公元317年~公元420年)
南北朝(公元420年~公元589年):南朝和北朝。

隋唐五代时期:
隋朝(公元581年~公元618年)
唐朝(公元618年~公元907年)
五代十国(公元907年~公元960年)
宋元明清时期:
北宋(公元960年~公元1127年)
南宋(公元1127年~公元1279年)
元朝(公元1271年~公元1368年)
明朝(公元1368年~公元1644年)
清朝(公元1636年~公元1912年)
近现代时期:
中华民国(公元1912年~公元1949年)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元1949年至今)。

中国历史朝代歌诀(顺口溜)-夏商周秦汉三国两晋南北朝口诀

中国历史朝代歌诀(顺口溜)-夏商周秦汉三国两晋南北朝口诀

中国历史朝代顺序歌诀中华历史源远流长,朝代更迭你来我往。

下边的顺口溜有助于记忆各个朝代的历史顺序,朗朗上口,简单易学。

文末附有各朝年代图。

➢人教版小学历史教材三皇五帝始,尧舜禹相传;夏商与西周,东周分两段;春秋和战国,一统秦两汉;三分魏蜀吴,二晋前后沿;南北朝并立,隋唐五代传;宋元明清后,皇朝至此完。

➢苏教版历史教材、香港版一唐尧虞舜夏商周,春秋战国乱悠悠,秦汉三国晋统一,南朝北朝是对头,隋唐五代又十国,宋元明清帝王休。

➢香港版二炎黄虞夏商,周到战国亡,秦朝并六国,嬴政称始皇,楚汉鸿沟界,最后属刘邦,西汉孕新莽,东汉迁洛阳,末年黄巾出,三国各称王,西晋变东晋,迁都到建康,拓跋入中原,国分南北方,北朝十六国,南朝宋齐梁,南陈被隋灭,杨广输李唐,大唐曾改周,武后则天皇,残皇有五代,伶官舞后庄,华歆分十国,北宋火南唐,金国俘二帝,南宋到苏杭,蒙主称大汗,最后被明亡,明到崇帧帝,大顺立闯王,金田太平国,时适清道光,九传至光绪,维新有康梁,换位至宣统,民国废末皇。

➢香港版三夏后殷商西东周,春秋战国秦皇收。

西汉东汉魏蜀吴,西晋东晋兼五胡。

匈奴羯氏羌慕容,拓跋代北后称雄。

宋齐梁陈是南朝,北魏齐周称北朝。

北周灭齐传於隋,隋又灭陈再统一。

隋灭唐兴称富强,五代十国各称王。

契丹兴起在北方,建号为辽入汴梁。

五代梁唐晋汉周,宋朝建国陈桥头。

女真建金先灭辽,打破汴京北宋消。

南宋偏安在江南,蒙古兴起国号元。

灭金灭宋归一统,元朝统治九十年。

明代共传十六君,满洲初起号后金。

后金国号改为清,入关称帝都北京。

人民觉悟革命起,清帝退位民国立。

➢朝代顺口溜第五种盘古开天神话传,三皇五帝数千年。

炎帝黄帝华夏祖,尧舜禹王位让贤。

夏商西周奴隶制,东周列国变封建。

秦汉统一开疆域,三国纷争起战乱。

西晋东晋南北朝,隋唐疆域又扩展。

五代十国闹割据,宋辽夏金归大元。

明朝船队下西洋,清朝锁国被破关。

➢朝代顺口溜第六种、香港简易版黄虞夏商周,春秋战国秦,两汉三国晋,晋后南北分,隋唐五代宋,元明清及民。

中国历史朝代顺序.

中国历史朝代顺序.

中国历史朝代顺序:夏商周──秦汉──三国两晋南北朝(要求记住夏、商、西周、东周、秦、西汉、东汉、三国、西晋、东晋建立时间、都城、开国君主)中国古代史基本线索中国古代史从170万年前的元谋人到1840年鸦片战争前,包括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三种社会形态。

七年级上册涉及的内容可分为先秦、秦汉、魏晋南北朝三个历史时期。

第一阶段:先秦(170万年前至公元前221年),包括1.原始社会时期:①我国原始社会结束在禹时期;②我国奴隶社会开始于公元前21世纪。

2.夏、商、西周分别是中国奴隶制社会的形成、发展、兴盛时期。

3.春秋战国时期是奴隶社会瓦解和封建社会形成时期。

第二阶段:秦汉(公元前221年至公元220年)是第一个封建大一统和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奠基时期。

第三阶段:魏晋南北朝(220年至589年)是封建国家分裂和民族大融合时期。

复习向导政治方面(朝代更替、制度建设、改革与措施)经济方面(农业、畜牧业、手工业、商业发展状况)民族关系(民族政策、少数民族与汉族的战和、少数民族政权、民族融合)对外关系(对外政策、友好交往)文化方面(科技、文学艺术、思想教育)政治方面:一、中国主要朝代的更替(详见附表)二、政治制度:禅让制是原始社会时期一种民主推举部落联盟首领的制度。

1.与“禅让制”有关的人是:尧、舜、禹。

2.首先实施该制度的是尧推选舜为继承人,结束该制度的是禹。

世袭制1.禹建立夏朝,禹死后,启继承父位,成为夏朝第二代国王,从此,世袭制代替了禅让制,“公天下”变成了“家天下”。

夏朝的建立,标志着奴隶社会开始了。

2.夏朝设置了各种国家机构(包括政府机构、军队、刑法和监狱等)是奴隶主阶级压迫平民和奴隶的工具。

西周的分封制1.分封的目的:巩固统治。

2.分封制包括两方面的内容:①天子把土地和人民分给亲属、功臣,封他们为诸侯。

②诸侯的义务:服从周天子的命令;向天子交纳贡品;平时镇守疆土,战时带兵随从天子作战。

3.分封的意义:开发了边远地区,加强了统治,使西周成为一个强盛的国家。

公务员行测考试中国历史知识

公务员行测考试中国历史知识

公务员行测考试中国历史知识行测考试中言语知道部分很重要,言语知道一共分为三大板块,分别是逻辑填空、片断阅读和语句表达。

下面作者给大家带来关于公务员行测考试中国历史知识,期望会对大家的工作与学习有所帮助。

公务员行测考试中国历史知识一、先秦(170万年前至公元前221年)这是指中国大地上开始有了人类活动至秦统一前的历史。

这段历史时期,历经了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

(一)原始社会中国的原始社会经历了1OO多万年。

按生产力和考古学的划分,分为旧石器和新石器两个时期;按古人类学家的划分,则分为猿人、智人两个阶段;按社会组织则分为原始人群和氏族公社两个阶段。

原始社会生产力水平低下,生产资料公有,人们共同劳动、共同消费,没有阶级、没有剥削。

众多的原始社会遗址表明,中国是人类文明的起源地之一,中华民族的文明是多元的。

(二)夏、商、周公元前21世纪,禹的儿子启建立夏朝。

夏朝是我国最早的奴隶制国家。

公元前16世纪,商汤颠覆了夏桀的统治,建立商朝。

公元前14世纪,商王盘庚迁殷(今河南安阳小屯),因此商朝也叫殷朝,它是奴隶社会的发展时期。

周厉王时产生了“国人暴动”,起义的平民和奴隶攻人王宫,周厉王出逃,于是显现了“共和行政”的局面。

共和元年(公元前841年)是我国历史有确切纪年的开始。

西周末年,社会矛盾进一步加深,公元前771年,少数民族犬戎攻人镐京,杀死周幽王,西周灭亡。

幽王的儿子周平王继位后,将王都迁到洛邑,史称东周。

东周分为年龄和战国两个时期。

夏、商、周这一历史时期创造了光辉的文明,青铜器、甲骨文和金文,是这一时期文化的代表。

西周的典章制度,对后世影响深远。

(三)年龄五霸和战国七雄公元前770年至公元前476年的年龄时期,是我国奴隶社会的瓦解埋藏。

先后起来争霸的诸侯有齐桓公、宋襄公、晋文公、秦穆公、楚庄王,史称“年龄五霸”。

公元前475年至公元前221年战国,是我国封建社会形成时期,显现齐、楚、燕、韩、赵、魏、秦“战国七雄”争霸的局面。

古代中国的各个时期的坟墓和陵墓有哪些特点

古代中国的各个时期的坟墓和陵墓有哪些特点

古代中国的各个时期的坟墓和陵墓有哪些特点1.新石器时代:这一时期的坟墓主要有仰韶文化、龙山文化和良渚文化等。

这些坟墓多为土葬,墓主人通常是部族首领或贵族。

墓葬中常有陶器、玉器、石器等随葬品。

2.夏商周时期:这一时期的坟墓主要有夏朝的贵族墓葬、商朝的墓葬和周朝的墓葬。

墓葬形式多样,有土葬、木葬、石葬等。

随葬品种类丰富,包括青铜器、陶器、玉器等。

3.春秋战国时期:这一时期的坟墓主要有诸侯国的君主墓葬和贵族墓葬。

墓葬规模宏大,结构复杂,多采用砖石结构。

随葬品种类更加丰富,出现了金银器、玉器、漆器等。

4.秦汉时期:这一时期的坟墓主要有秦朝的陵墓和汉朝的陵墓。

秦朝的陵墓以秦始皇陵为代表,采用地宫式结构,规模宏大。

汉朝的陵墓以汉武帝陵为代表,采用宝城式结构,墓室装饰华丽。

随葬品种类繁多,包括陶器、铜器、玉器、金银器等。

5.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这一时期的坟墓主要有三国时期的君主墓葬、两晋时期的贵族墓葬和南北朝时期的陵墓。

墓葬形式以土葬为主,结构简化,随葬品种类减少。

6.隋唐时期:这一时期的坟墓主要有隋朝和唐朝的君主墓葬。

墓葬规模宏大,结构复杂,采用砖石结构。

随葬品种类丰富,包括陶器、瓷器、玉器、金银器等。

7.五代十国时期:这一时期的坟墓主要有五代十国的君主墓葬和贵族墓葬。

墓葬规模较小,结构简单,多采用土葬。

随葬品种类较少,以陶器、铜器为主。

8.宋朝:这一时期的坟墓主要有宋朝的君主墓葬和贵族墓葬。

墓葬规模适中,结构简洁,多采用砖石结构。

随葬品种类以瓷器、玉器、铜器为主。

9.元朝:这一时期的坟墓主要有元朝的君主墓葬。

墓葬规模宏大,结构复杂,采用砖石结构。

随葬品种类丰富,包括瓷器、玉器、金银器等。

10.明朝:这一时期的坟墓主要有明朝的君主墓葬和贵族墓葬。

墓葬规模宏大,结构复杂,采用砖石结构。

随葬品种类丰富,包括瓷器、玉器、金银器等。

11.清朝:这一时期的坟墓主要有清朝的君主墓葬和贵族墓葬。

墓葬规模宏大,结构复杂,采用砖石结构。

中国历史各个时期历史特征

中国历史各个时期历史特征

中国历史各个时期的时代特征一、先秦时期:古代中华文明的起源和奠基时期:先秦时期((前2070年—前221年))㈠夏商周时期(公元前2070年—公元前771年)1、政治上:奴隶社会的形成、发展、鼎盛,夏朝实行王位世袭制;西周确立分封制、奴隶社会强盛。

,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形成国家政治机构、神权与王权相结合、最高执政集团尚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

2、文化上:以甲骨文和青铜器制造为代表的商文化在古代世界占有特殊的地位;最早文字商代甲骨文是比较成熟的文字、周朝金文。

㈡、春秋战国时期:(公元前770~前221年)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总特征】1.政治:诸侯争霸,实现局部统一;分封制逐渐瓦解,封建制度逐步建立。

2.经济:铁器牛耕的使用,生产力提高;井田制逐步瓦解,封建土地所有制逐步建立。

3.民族:经济文化交流和频繁的战争,各民族逐步融合。

4.文化:思想流派纷呈,百家争鸣局面;文学艺术,百花竞艳。

【具体史实】1.政治:由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转型的社会大变革时期:周天子势力衰微,诸侯割据争霸,分封制破坏;诸侯各国纷纷变法,商鞅变法建立县制,确立封建土地私有制,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初步形成。

2.经济:农业:铁器和牛耕的使用和推广,生产力得到显著的发展,封建经济形成和初步发展;男耕女织的农耕经济(小农经济)是中国古代经济的典型特点。

商鞅变法确立重农抑商政策,奖耕织。

3、文化:(1)思想百家争鸣,以儒、墨、道、法为代表诸子百家共同构造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基础;法家思想符合社会发展需要,成为各国变法改革的思想理论武器;(2)教育打破学在官府局面,私学兴起,学在民间;二、秦汉时期:(公元前221~220年)封建社会的统一和初步发展的时期(古代中华文明的形成和发展时期)【总特征】:政治:国家统一,封建社会形成和初步发展;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和巩固,奠定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基础;同西域各族发生密切交流。

(丝绸之路的开通)经济:封建经济初步恢复和发展;中外的经济交往频繁;思想:思想专制,服务政治;儒学思想成为封建正统思想;科技文化在世界长期领先的基础;科技文化得到很大发展;【具体史实】1、政治上: 秦朝灭六国,统一全国;建立皇权至上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汉朝
• 汉朝(前202—公元220年),分为西汉和东汉, 是继秦朝之后强盛的大一统帝国。前202年高祖 刘邦建国,六月定都长安。文景之治后,一代雄 主汉武帝刘彻进一步推动大一统事业,汉朝达到 极盛时期。公元九年,王莽篡夺政权,西汉结束。 25年,皇族刘秀称帝,建立东汉,定都洛阳。开 创了“光武中兴”。汉朝时期,名族融合空前发 展,对外交流频繁,国力和经济较为强盛。并且 文化的统一,为中华名族两千年的社会发展奠定 了基础,为中华文明的延续和挺立千秋做出了巨 大贡献。汉朝共历400多年,24位帝王。220年被 魏国曹丕篡权而灭亡。
政治制度
• 南朝宋之后设有门下 省,至此确定了三省 制度。门下省负责献 计策和劝谏皇帝,参 与机密之事,又成为 大权掌握的机构。南 朝政区承袭东晋,实 行州郡县三级制。 • 北魏在北魏孝文帝以 后,官制模仿南朝, 至唐代仍沿用。北周 时按周礼,设置六官, 即天官、地官、春官、 夏官、秋官、冬官六 府,是隋唐之后六部 体制的源头。北朝政 区承袭西晋与十六国, 如同南朝一样为州郡 县三级制。
秦朝的历史地位
• 秦朝的建立,在中国历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它存在的时间虽然很短,但由此开始的政治、经 济制度在以后二千多年的封建社会中,有着极为 深远的影响。 • 由秦代开创的各种制度以及辽阔的疆域、高度的 物质和精神文明,对古代世界的影响也是巨大的。 所以,“秦人”同后来的“汉人”、“唐人”一 样,成了世界各国对中国人民的代称。 • 作为秦朝创始者的秦始皇,顺应历史潮流,完成 统一事业,建立了中央集权制的封建国家,这就 决定了他在中国历史上的突出地位。
秦始皇
统一货币
秦朝 - 历史评价
• 秦代是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封建国 家,秦代的建立在中国历史中占有着极为重要的 一页,它不但结束了诸侯割据达五百余年的春秋 战国时代,也结束了上古的封建时代和封建制度, 并创立了中央集权的君主专制制度。而这项制度 一直传袭、影响到清代。秦在政治、军事、经济、 交通、文化及对外开拓各方面都实施了许多新的 政策,这对后世产生了极大影响。如它通过确立 皇权、"焚书坑儒"等加强政治、思想的、文化的 控制;通过统一度量衡,统一货币、统一文字, 促进各各民族、地区的经济交流和文化交流。
东汉王朝
• 公元23年腐败的王莽政权在赤眉、绿林民变下覆灭。绿林 军拥立汉宗室刘玄作皇帝,恢复汉朝国号,史称玄汉,改 元更始,刘玄即汉延宗更始帝。公元25年赤眉军立刘盆子 为帝,沿袭汉朝国号,史称赤眉汉,建元建世,刘盆子即 汉昌宗建世帝,随后击败绿林军。其后,原本服从更始帝 的汉宗室刘秀在鄗县(今河北高邑东南)之南称帝,并诛 杀刘玄,是为汉光武帝,沿用汉朝国号,称建武元年,都 洛阳,史称东汉。东汉于公元27年灭刘盆子赤眉汉,公元 36年灭隗嚣 、公孙述等割据势力,实现了全国统一。光 武帝废王莽弊政,社会安定,加强中央集权,对外戚严加 限制,史称光武中兴。
朝代 南朝宋 南朝齐 南朝梁 南朝陈
时间 共60年 仅有24年
历史人物 宋武帝--刘裕 齐高帝 梁武帝 陈武帝 --陈霸
北朝
• 北朝时期自420年北魏前期开始,至589年 隋灭陈为止。经历北魏、东魏西魏对峙、 北齐北周对峙三个时期,并包括隋立国至 灭陈时期。北魏、东魏、西魏及北周均由 鲜卑人建立,北齐则由胡化汉人所建。
汉朝的科技发展
• 在科技方面,西汉时期已经开始使用丝絮和麻造 纸,是纸的远祖,而东汉时的蔡伦改进了造纸术, 形成了现代意义上的纸。造纸术成为中国的四大 发明之一。东汉张衡制成了世界上第一台能够预 报地震的候风地动仪。落下闳等人制定的《太初 历》第一次将二十四节气订入历法。张仲景因 《伤寒杂病论》而被尊为中华“医圣”、中医之 祖。而史书记载华佗更是世界上最早采用全身麻 醉的医生(其真实性现在受到陈寅恪等的质疑)。 公元前一世纪的《周髀算经 》及东汉初年的《九 章算术》则是数学领域的杰作。
不鼎 帝 北 乐 犍 水 所 北 能盛 的 魏 , 之 之 建 魏 全, 经 在 改 孙 战 , 于 力但 营 道 国 拓 崩 前 十 南北 下 武 号 跋 溃 身 六 征有 逐 帝 为 珪 后 为 国 。强 步 、 魏 举 , 代 时 敌壮明,兵代国期 柔大元史复王。由 然。帝称国拓前拓 ,虽及北,跋秦跋 以国太魏都什于鲜 致力武。盛翼淝卑
南北朝
• 南北朝(公元420年—公元589年)是中国 历史上的一段分裂时期,由公元420年刘裕 篡东晋建立南朝宋开始,至公元589年隋灭 南朝陈为止。该时期上承东晋、五胡十六 国,下接隋朝,南北两势虽然各有朝代更 迭,但长期维持对峙,所以称为南北朝。 南朝(公元420年—公元589年)包含宋、 齐、梁、陈四朝;北朝(公元439年—公元 589年)则包含北魏、东魏、西魏、北齐和 北周五朝。
秦汉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
第三小组
秦朝
• 秦帝国(公元前221年-公元前206年)是 中国历史上一个极为重要的朝代,由战国 时代后期的秦国发展起来的统一大国,它 结束了自春秋起五百年来分裂割据的局面, 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 中央集权制国家。
秦朝 - 基本简介
•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封建王朝,并 建都咸阳,成为中国封建王朝中第一个皇帝。秦朝初立便北击匈奴; 南下百越。疆域迅速扩张,全盛时期的疆域西部已达到今甘肃、四川; 西南到云南、广西;北到阴山。 • 在政治上,秦始皇统一天下后,没有再用分封制,而是采纳了丞相李 斯的建议,确立了郡县制,使地方官的任命权收归中央,这有利于消 除分裂割据的局面,避免出现周期分封导致的春秋战国的大乱格局。 最初设三十六郡,后来增至四十六个。中央政治制度综合战国时期的 官僚体制,使之系统化,对官吏的考核则用“上计”制。此外,秦朝 还统一了度量衡和文字,促进了全国经济文化的发展。但秦朝的统一 思想和焚书坑儒则极大地破坏了文化,钳制了思想,百家争鸣的局面 从此消失,一统江山、一统思想和惩罚思想犯罪成了此后帝王的重要 任务,这对古代思想起了很大的阻碍作用。
• 历史上把宋、齐、梁、陈这南方四朝称之 为南朝。南朝的历史是门阀士族由盛而衰 的历史,南朝的皇权比较强大,门阀士族 社会地位虽然高贵,却已不能完全左右政 局。随着江南开发的不断深入,土著汉人 在政治上逐渐上升,步入官僚行列,为皇 帝所倚重。从梁陈之际开始,南方内地的 土豪,也成为割据的一方势力。
西汉
休养生息汉 高 祖东汉大一统汉 武 帝
文景之治
汉 文 帝
光武中兴
汉 景 帝
西汉的建立
• 西汉是中华名族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中华 各民族的核心汉族就是在这一时期更名的。自秦 始皇统一中国后,原战国时各国的文化便相互渗 透融合,到西汉时中华地区在典章制度、语言文 字、文化教育、风俗习惯多方面都逐渐趋于统一, 构成了共同的汉文化。汉族和周边各少数族都是 汉代中国多民族国家的成员。汉族由于文明程度 较高,在中国各兄弟民族中一直处于主导地位, 这是历史发展和自然形成的结果。汉以后历代的 朝代名称虽有变换,但汉族作为中国主体名族的 地位始终未变。
学术科技
• 经由三国两晋朝期时儒学独尊的地位被破 除后,到了南北朝时期的思想已经形成多 元化的思想。在诸多的思想流派中,出现 了以法治国、务实求治的主张和「无君论」 等有价值的观点,也产生了消极颓废、遁 世游仙的思想,影响最大的是玄学思想。
演示完毕 谢谢欣赏~
北 魏 兴 起
东魏与西魏对峙
• 东魏534年建立,西魏535年建立。东魏及 西魏表面上由拓跋氏后裔所继承,实际上 分别由高欢及宇文泰控制,所以在数年后 分别篡夺,形成北周与北齐的对峙。基本 上东西魏为沿山西陕西的边河黄河为界。 由于东魏继承北魏的国力较多,所以不论 在军力、经济或文化上均胜过西魏,但东 魏在多次进攻后皆失利,双方的对峙至此 已定。
北周与北齐对峙
• 北齐继承东魏版图,于550年由齐文宣帝建 国。齐文宣帝先后击败库莫奚、契丹、柔 然、山胡(属匈奴族)等族,并攻下南朝梁的 淮南地区。在经济方面,农业、盐铁业、 瓷器业都相当发达。北齐大致上同北魏, 持续推行均田制。这些使得北齐的国力在 初期均胜过北周及南朝陈。然而齐文宣帝 在后期荒淫残暴,并为了维护鲜卑贵族, 屠杀汉人世族。他对人民的压迫更重,使 得北齐国势衰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