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疫一线上最美家庭先进事迹材料:“疫”不容辞,巾帼不让须眉
2023抗疫英雄模范先进事迹(七篇)1秘书

2023抗疫英雄模范先进事迹(七篇)抗疫英雄模范先进事迹篇1新一轮新冠疫情来袭,__市市政工程服务中心东岗市政设施养护所按照上级单位要求迅速成立疫情防控领导小组,精准高效部署各项疫情防控工作,要求单位党员干部带头下沉防疫一线,开展志愿服务工作。
2023年10月21日接单位下沉一线志愿服务通知,陈翠花不顾个人安危第一时间踊跃报名,积极参与单位组织的抗击新冠疫情志愿服务活动。
陈翠花的志愿服务点在渭源路街道南昌路社区。
接到任务后陈翠花第一时间到南昌路社区报到,领取工作任务。
陈翠花主要任务是信息核查、执行维护、小区值守等,期间陈翠花舍小家顾大家,一心扑在工作岗位中,因夫妻二人均奔波在抗疫岗位,家中读初中的孩子只能独自配合学校通过网课学习,独自按照社区要求完成核酸采集等。
在抗疫一线工作的时间里,陈翠花连续工作多日,身体疲惫,到她依然坚持在一线,不叫一声苦,不喊一声累,不仅很好地完成了自己所在岗位的工作任务,还在日常工作中特意留心所在工作辖区的孤寡老人等群体,自掏腰包为大家送防疫用品,在做好防护的前提下引导大家排队采集核酸,帮助购买生活用品,获得周围群众的一致好评。
在志愿服务期间陈翠花累计核查暂住人口信息600多人次,维持核酸检测点秩序62小时,并服务老幼妇孺70多人,填写各类表册20余份。
从这些简单的数字和她从事的工作中,我们无法理解那一抹志愿红给广大群众带来的是什么样的鼓舞。
但自开展新冠疫情防控工作以来,陈翠花同志把志愿服务点当成“家”,把服务点群众当成“家人”,把防控工作当做“家事”,把群众诉求当成“家言”,任劳任怨的始终坚持在抗击疫情的第一线,用实际行动践行了一名干部的执着和担当,她这种危难时刻显本色,越是艰险越向前的精神感染着身边的每一个人,让东岗市政设施养护所志愿服务队这只“市政铁军”的名头更加响亮。
抗疫英雄模范先进事迹篇2他们有一个共同名字:退伍军人,他们有一个共同誓言:退役不褪色,永葆中国红。
最美夫妻和美家庭事迹材料

最美夫妻和美家庭事迹材料最美夫妻和美家庭事迹材料在生活、工作和学习中,大家都有写事迹材料的经历,对事迹材料很是熟悉吧,事迹材料是对先进集体、先进人物的模范事迹进行综合整理所形成的总结性书面材料。
一起来参考事迹材料是怎么写的吧,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最美夫妻和美家庭事迹材料,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最美夫妻和美家庭事迹材料 1XXX和XXX是葛布店南里社区的志愿家庭,她们热心公益事业,积极参与各项志愿服务之中,社区在日常及重大节日时,都会安排志愿者进行安全巡视,而XXX一家都是志愿者,执勤点离她家比较近,她们在完成自己站岗执勤的工作之外,还主动担负起每天给执勤站岗人员,送水、拿椅子的任务,执勤结束后收拾椅子的任务,尤其是冬天,为了执勤人员能喝上热水,XXX两口子总是烧好两大壶热水,给大家送去,从来没有怨言。
XXX夫妇还是社区信息的传递员,创建全国文明城区的工作正在开展中,XXX夫妇主动承担起为社区居民发放报纸的工作,她定时定期,期期报纸不落下,保证足数准确的发放到社区居民的手中,使社区居民第一时间就能看到玉桥开展的各项工作情况。
XXX夫妇在参加公益各项活动中,尽心尽力的做好自己每一份工作、积极主动的给志愿者做表率、做榜样,他们一起参加过社区敬老助残、看望照顾孤寡老人和失能老人。
作为志愿者家庭,她们在给予的同时也收获了奉献的快乐,体会到了“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
她们说:“热身公益,帮助别人,也快乐自己,志愿服务不是一个简单的称号,不是一种荣誉,而是每个人身处社会所应承担的责任。
最美夫妻和美家庭事迹材料 253岁的XXX在三亚港务集团有限公司安技部担任副部长,20xx 年2月,他受单位委托到崖州区港门村开展乡村振兴工作,任驻村第一书记、中队长,20xx年10月至20xx年1月兼任港门村委会书记。
近期,XXX、XXX家庭入选20xx年三亚市“最美家庭”脱贫攻坚类型候选家庭。
XXX家庭是普通的三口之家,妻子是一位人民教师,女儿是一名医务工作者。
社区疫情防控先进事迹最新材料三篇

社区疫情防控先进事迹最新材料三篇社区疫情防控先进事迹材料12日中午,方明新妻子做好午饭后,喊她82岁的公公吃饭,连喊了几声,老人没有应声。
她走到公公身边,问老人是不是身体不舒服?没想到老人说,“你们是不是都瞒着我,方明新到哪里去了?我20天没看到他,你们不要再瞒我了。
”方明新妻子连忙解释,现在是抗疫关键时期,他工作太忙了,不能常回家。
老人执意不肯吃饭,她只好拿起手机拨通方明新的电话,老人接过电话,得知方明新的确在黄石工作,承诺晚上回家看他时,老人才拄着拐杖到餐厅里吃饭。
舔犊情深!其实是老人20天没看到儿子,内心深感不安,他在为儿子担忧啊!方明新是黄石市水利和湖泊局副局长,2月22日,他接到命令,担任黄石港区花湖社区疫情防控第一书记。
23日一大早,他来到黄石港区花湖社区报到。
此前,方明新是黄石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指挥部农村组、交通组的工作成员。
角色换了,岗位变了,压力更大了。
他的责任心、使命感一如既往,对工作更加充满激情。
上任的第一天,方明新就组织党员成立社区临时联合党委,10个哨卡和居民小区也分别成立临时党支部及党小组,形成一张红色疫情防控网。
他认为只有整合好资源、统筹好力量,才能真正的抓好防疫工作。
同时疫情防控也要做到创新管理,实行双重包保制度。
社区临时党委的5名成员实行分片包保,各哨卡党员落实一对一包保到户,他包保花湖新村11户居民。
花湖社区的在居人口1476户,4590人,为了堵住防疫工作中的漏洞,确保每个哨卡真正成为居民健康门、安全门,方明新要求全体包保党员干部按照“三个三”的要求开展工作,即抓好卡口、小区、门店三排查;实现针对无证出入、发热病人、负面因素三管控;做到测温、扶弱、便民三到位。
哨卡党员干部志愿者每天既要开展入户排查,又要帮扶特殊群体,还要关心居民生活。
为了加强管理,相互交流,共同提高,临时联合党委建立了工作微信群和全体党员干部微信群,志愿者上岗值守都会在群里“打卡”。
方明新到社区担任第一书记后,把两个群开发成为线上办公平台,每天都会在群里通报当日社区防疫工作情况,并不时为各哨卡党员干部的优异表现点赞、留言。
学习抗疫英雄先进事迹心得体会5篇

学习抗疫英雄先进事迹心得体会5篇学习抗疫英雄先进事迹心得体会5篇【篇一】我怀着特别尊敬之情向你们说一声:“你们辛苦了!〞在遭受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的时候,是你们挽救了一个又一个的生命。
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大事,给全国人民群众的身体安康和生命平安带来了极大的威逼。
这是一次对人类的考验。
是你们义无反顾的奔赴没有硝烟的战场——湖北武汉。
自从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入侵以来,各医院的“白衣天使〞们就忘我的投入到与病毒的战斗中。
为了我们的生命安康,你们放弃了休息休假,主动响应号召。
你们是患者的守护神,是我们的盼望。
虽然医护工作是平凡的,但是你们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斗中显得那样的不平凡。
你们战斗在疫情的第一线,把风险留给自己,把平安留给千万个家庭。
我在这里替全部的红领巾说一声:“感谢你们,白衣天使,你们是阳光,你们是我们学习的典范!〞我如今肯定要刻苦学习,长大为祖国奉献自己的微薄之力。
【篇二】2021年1月24日,农历大年三十,正是千家万户阖家团聚的日子。
下午13时零2分,某某区中心医院的微信工作群,一条“下午14时召开班子会,15时召开全体职工大会〞的紧急会议通知进入全体95名干部职工的眼帘。
短短非常钟之内,全体人员回复完毕!1月24日下午15时,全院干部职工一个不落,全员准点到会。
面对这感人一幕,党支部书记、院长倪跃忠同志瞬间泪目,向全体到会人员深鞠一躬致谢。
发热门诊的设置、分诊隔离通道的建立、高速路口体温检测组排班、120急诊转诊的调度、村卫生室工作的部署、全院疫情的信息报送、物资保障组的成立,在半个小时的会议中一气呵成。
除了服从,除了担当,全院干部职工没有任何的怨言。
会上成立了疫情防控指导小组,各班子成员分工负责,全院职工放弃休假,主动投入防控工作,为打赢疫情防控硬仗、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安康奉献力气。
自从开展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工作以来,中心医院感人事迹层出不穷:手术室护士文嬡、外科护士廖琼、妇产科护士朱丽臣等同志顾不上家有嗷嗷待哺的婴儿需要照看,义无反顾的工作在防控一线;门诊医师郭小玲同志仅用两天时间安葬逝去的老父入土后马上投入疫情防控战斗;年近六十的药剂科主任曾贤忠同志亲自驾车星夜兼程,马不停蹄,十二小时往返一千三百多公里到邻省某市选购回一线医护人员急需的防护服;预备党员、内科副主任袁玲同志置两个孩子在家而不顾,一心扑在专业防控学问的宣讲和发热门诊的调度工作中;刘志艳、舒婷两位临床医生除了坚守本职岗位,还多途径查找口罩供给商,自费购置后再赠送医院用于防护;支部书记、院长倪跃忠同志白天全面调度防控工作,夜晚在常吉高速某某互通口体温监测点值守,坚持用无我奉公的工作看法诠释着典范的力气,带动着医院党支部全体党员奋斗在抗疫的第一线。
最美家庭相关事迹材料5篇

最美家庭相关事迹材料5篇最美家庭相关事迹材料(篇1)__,于1978年04月12日生,1999年参加工作,今在__区文化一中担任校医工作,工作中勤奋学习,爱岗敬业,忠于职守,任劳任怨,始终坚持自尊、自信、自立、自强,是单位领导和同事普遍认可的好同志。
其丈夫李明同志在__文化办事处工作,两人自结婚以来,在工作和生活中互相帮忙、互相照顾,同甘共苦,培养了深厚的感情,建立了一个和谐美满的家庭。
一、爱岗敬业、无私奉献作为一名千多人学校唯一的校医,曲老师深知其任务的艰巨,针对我校的一些具体状况,对学生群体进行具体分析,有针对性地采购了一些常用药品,主要包括:感冒药、退烧药、外伤处理药等。
为了能够更好地为老师、学生们服务,她把校医室收拾得干干净净,并且对班级的人数、学生的身体状况作了详细的调查,在班主任的配合下为每个班设立了一名卫生委员,让其负责本班的卫生状况调查并及时反馈回来,对出现的问题及时进行处理。
根据本地区的气候特点,结合我校的具体状况,定期举行各种形式的传染病的宣传教育活动,大大提高了学生的防病意识,为全校师生营造了安全卫生的工作学习环境。
她还用心参加学校组织的各种培训,努力提高自己的政治素质和业务水平,加强与教师间的沟通和交流,充分利用网络资源为自己充电,使自己的综合素质得到更大的提升,为全校师生带给最优质的医护服务,为正常的教学秩序保驾护航,得到全体师生的一致赞扬。
二、身体力行,弘扬家庭美德比尔盖茨说过,人生有最不能等的三件事:孝、爱和善,它们才是幸福的源泉。
曲老师深深地懂得这个道理,也是亲身去做的,她用心倡导男女平等,在家夫妻二人相敬如宾,互相支持,互相帮忙,有困难共同应对,出了问题共同协商解决,成为人人羡慕的模范夫妇。
曲老师的母亲大病一场,一年先后住了几次院,虽为母亲花费了巨额的医疗费,但母亲最后还是撒手人寰,留下了一个患有癫痫的妹妹和深受丧妻之痛的父亲,沉重的家庭负担压在了她的肩上。
由于娘家在农村,她在城里,她不得不利用休息日和节假日回去照顾父亲和妹妹,一边工作一边尽孝,忙得像旋转的陀螺,她也没有任何怨言。
抗疫人物与事迹7篇

抗疫人物与事迹7篇通过写事迹材料,可以让人们明白成功不是偶然的,而是需要不懈的努力和坚持,具体描述事迹可以展示出个人的优秀品质和卓越才能,以下是本店铺精心为您推荐的抗疫人物与事迹7篇,供大家参考。
抗疫人物与事迹篇1我们来认识贵州省黔西南州兴义市人民医院的一位呼吸内科医生——张恩莉,疫情暴发后,她第一时间跟随贵州省援鄂医疗队进驻鄂州开展救治。
她说,疫情面前,每一位医生都应该尽自己的一份力。
在鄂州市中心医院,四岁的小敏和妈妈已经在这里住了一个多月。
年前,她们一家六口从广东回到鄂州老家过年,不幸全部感染新冠肺炎。
刚来时,小敏病情较重而且不愿吃药,治疗过程也不太配合。
针对小敏的情况,张恩莉和医疗组商议,及时调整用药剂量和品种,还给小敏买了小画笔和纸张,让孩子画画,帮助她放松心情。
在她和队友们的细心呵护下,小敏逐渐配合治疗,现在她和妈妈都已痊愈,等待出院。
作为第一批贵州省援鄂医疗队的队员,从2月1日进驻鄂州市中心医院,张恩莉和战友们已经奋战了一个多月,作为呼吸内科的主治医生,查房、诊断、调整治疗方案,高峰期时,她每天要负责40多个病人。
20XX年,张恩莉在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进修时,曾跟随钟南山院士学习。
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后,看着自己昔日的老师、同事不断冲上前线,张恩莉也早就做好了出征的准备。
看到新冠肺炎中医治疗方案中提到了薏仁米,并不富裕的黔西南州特意捐赠了10吨薏仁米让医疗队员们带去湖北。
截至目前,贵州省支援鄂州医疗队共治愈患者766例。
抗疫人物与事迹篇237年间,山西静乐县双路乡卫生防疫员王元林为全乡15个村的孩子接种疫苗20万人次,实现了规范接种、安全接种,100%完成国家强制免疫。
其间,没发生一起基础免疫传染病、一起接种纠纷。
王元林说,针眼上的是天大的事,件件都马虎不得。
见到王元林那天,是6月30日。
吕梁山东麓的双路乡迎来一场久违的细雨,静谧山乡透着阵阵凉意。
王元林正准备出门,张亮杰的孩子3岁了,该加强接种流脑疫苗了,半月前娃儿发烧不能注射,今儿得再去一趟。
舍小家顾大家抗击防疫先进事迹(3篇)

舍小家顾大家抗击疫情先进事迹(3篇)舍小家顾大家抗击疫情先进事迹篇一</h3 从大年三十开头,他就坚守在工作岗位上,快一个月没回过家了,他深知自己身上的重担,更清晰这是一场只能赢不能输的战斗。
南口卫生院医务人员本就匮乏,又有7名医护人员被抽调到市双创中心隔离区,医院的医疗救治任务全都压在了他身上,他既要统领全局,又要参加到一线战斗中。
在医院的疫情防控中,每天都可以看到他劳碌的身影,走路都是带跑的,不是在发热门诊,就是在隔离病区。
每天村里排查的发热病人都要送到卫生院,他要肩负起全部发热病人的诊断,对于有疑似的发热病人要和市定点救治医院联系,做好转诊及交接手续。
对于可以明确排解新冠疫情的发热病人,要集中收住入院治疗。
同时,他每天还给被集中隔离在院的患者做心理疏通,解除患者的恐慌和焦虑心情。
2月27日晚九点半,他正在隔离病区医生办公室整理患者的病例资料,突然接到市人民医院的电话,经过市人民医院诊断,发热患者陈x 确诊为疱疹性咽峡炎,排解新冠疫情,要接回该院连续治疗。
接完电话,他马上联系接送患者专用车的司机,两人快速赶往市人民医院。
在市人民医院办好交接手续,又抓紧护送患者回院。
安排好患者后,已是深夜十一点了,他又一个人跑到了医院食堂,原来在回来的路上时,他得知患者还没有吃晚饭,于是预备给患者做点吃的。
二非常钟后,一碗热腾腾的蛋炒饭便递到了患者手中,患者感谢的看着他,他却只是笑了笑,嘱咐患者:“吃完了早点休息,住在隔离病区不要可怕,积极协作医生,病治好了就可以回家了。
”安排好患者,他才拖着疲乏了一天的身体去往自己的宿舍。
每晚工作到十二点,这已经是他的工作常态。
等到工作完毕可以入睡的时候,却到了他最伤感的时刻,由于外表顽强的他,心里时刻牵挂着他的老婆和孩子。
他爱人是团山中心卫生院的护士长,2月8日被抽调到市双创隔离中心,与其他乡镇卫生院的医务人员一起担当着双创中心第三病区的医疗救治工作。
从除夕那天开头,他们夫妻两就再也没有见过面,各自坚守在各自的岗位上;他的两个孩子,大的九岁,小的才一岁,在家里由奶奶一人照看。
防控疫情工作个人先进事迹材料三篇

防控疫情工作个人先进事迹材料三篇32岁的某某是某某收费站一名普通的票管员。
2022年1月下旬,大家都还沉浸在新年节日的氛围中,一场新冠肺炎疫情悄然而至,疫情就是命令,在接到防控疫情通知那一刻,某某就一心想着回到自己的工作岗位,与大家一道抗击疫情,于时他把年幼的女儿留在了老家,交给父母照顾,迅速踏上了回到工作岗位抗击疫情的征程。
我是军人我在前。
作为一名退役军人,某某在工作中处处发扬军人英勇顽强、迎难而上、团结拼搏的精神,组织员工开展疫情防控工作,每天坚持对站区内和收费亭内进行消毒,坚持每天为当班收费员测量体温,上岗前检查当班收费员口罩、手套、护目镜是否佩戴整齐,为员工配发消毒酒精,并督促班长随时观察班组员工在工作中的防护情况。
同时对员工做好疫情宣传工作,正确认识新冠肺炎疫情,不要过度恐慌,坚持“戴口罩、勤洗手、少出门”。
积极主动协调防控疫情。
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
新型冠状病毒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积极开展以来,某某做为某某收费站的站管人员全力以赴资金投入至抗击疫情第一线。
为积极主动协调地方搞好防控疫情,某某在工作中与地方部门设置在东站口外的疫情检查点强化工作联系,统一指挥车辆的劝导工作,鼓励车辆有序步入疫情检查点,搞好所有进出东站车辆人员的检查工作,与地方检查点联手共入,共同搞好防疫防控工作。
同时在车道上成立疫情物资运输车专用地下通道,确保疫情物资车辆快速通行。
体贴知心关爱员工。
1月29日,某某在得知某某收费站有2名员工所居住的小区已有确诊患者后,他立即对全站员工再次进行摸底排查,在了解情况后确定2名收费员不但与确诊患者住一个小区,而且还住在同一单元楼,存在感染风险。
某某当机立断将情况报告给值班领导,同时安排2名同志配合地方社区和小区工作人员做好隔离观察,做好个人防护,不外出,做好个人防护。
为了更好地了解2名员工的生活情况和稳定他们的情绪,某某坚持每日打电话联系他们,关心他们的生活,安抚他们的情绪,不要过度恐慌,做好自我隔离,发现有异常及时报告及时就医,并主动询问他们需要的物资送上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抗疫一线上最美家庭先进事迹材料:“疫”不容辞,巾帼不让须眉
马xx,xx市民防办所属事业单位民防指挥信息保障中心工作人员,中共党员。
爱人张xx,xx市襄州区委常委、区人武部政委,中共党员。
夫妻两人积极响应疫情防控需要,从春节前到现在,两人虽然同处一市,但已有一个多月没有见面,夫妻二人用党员干部的初心和使命,在疫情防控工作中做出各自的贡献。
马xx同志接到党员“双报到”通知后,第一时间到所在社区请领任务,从2月1日开始,先后参加居住所在地红花园社区党员防疫防控值班4次和单位防控点值班2次。
爱人张xx,作为人武部领导,先后组织3000余人次民兵加入到疫情防控第一线,分布在隔离点、火车站、交通要道、社区村庄等40余处防控点位,开展设卡劝返、入户服务、巡逻宣传等工作。
张xx同志主动放弃春节与家人团聚的机会,每日吃住在单位,对执勤民兵实行不间断组织指挥和现场督导鼓劲,民兵作用发挥好,军地媒体报道50余次,得到群众普遍好评。
张xx同志在防疫防控期间受到省军区通报表扬。
马xx同志在丈夫不在身边的情况下,她克服疫情严控的诸多不便,主动扛起照顾家庭的责任,孩子正在上高一,每天在网上七点多都开始上课,一日三餐都要按学习时间来定时安排,有时遇到防控点值班
晚了,孩子只能自己泡碗快餐面,吃完又赶紧投入到学习中。
同时还要照顾同在一个家属院两位七十多岁的父母亲,每天打电话关心他们的身体,隔几天帮父母订菜拿菜、买药,菜多了一个人提不动,一连上下跑几趟。
但是,每次爱人打电话回来问家里情况,她都只说家里很好、没事,让他好好在单位工作,因为她知道非常时期国家需要他,部队需要他,她一个人可以扛起家里的全部,全力支持爱人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