耙吸挖泥船施工工艺
耙吸挖泥船

耙吸挖泥船工艺流程:自航耙吸挖泥船,采用挖抛法施工,即空载航行至挖泥区,减速后定位上线下耙挖泥,通过离心式泥泵将耙头挠松的泥土吸入泥舱中,满仓后起耙,航行到抛泥区后,开启泥舱义底部的泥门抛泥,然后空载航行至控泥区,进行下一循环的控泥施工。
施工上线→挖舱装泥→重载航行→至抛泥区→抛泥→轻载航行→施工上线。
耙头选择:挖极松散沙土用安布罗斯耙头;挖淤泥、淤泥质土、软黏土选用IHC耙头;松散和中等密实的砂宜选用加里福尼亚耙头;挖密实的砂应在耙头上加高压冲水;挖中等密实细砂用文丘里耙头;挖较硬黏性土或土砂混合,宜耙头上加削齿或采用与推进功率相匹配的切削型耙头;挖砾黏土风化岩用滚刀耙头。
绞吸挖泥船绞吸挖泥船生产率分控掘生产率和泥泵管路吸输生产率,取较小者代表期生产率。
1、挖掘生产率(与土质、绞刀功率、泥泵管路吸率有关):W=60K×D×T×V D:绞刀前移距 m;T:绞刀切泥厚度m;V:绞刀横移速度m/min;K:绞刀挖掘系数,与绞刀实际切泥面积等因素有关,可取0.8-0.92、泥泵管路吸输生产率:W=Q·ρρ:泥浆浓度;Q:泥浆管路工作流量m³/h;ρ=(γm-γw)/(γs-γw)。
γm:泥浆密度;γs:土体的天然密度;γw:当地水的密度。
开工展布是准备工作:定船位、抛锚、架接水上、水下及岸上排泥管线等。
施工方法:横挖法,利用一根钢桩或主(艉)锚为摆动中心,左右边锚配合控制横移和前移挖泥。
1、装有钢桩的绞吸挖泥船在一般施工地区,应采用对称钢桩横挖法或钢桩台车横挖法;2、在风浪大的地区,装有三缆定位设备的,应采用三缆定位横挖法;3、在水流速较大或风浪较大的地区,对装有锚缆挖泥设备的应采用锚缆横挖法。
工艺要求:1、分条施工:①钢桩横挖法:分条宽度宜等于钢桩中心到绞刀水平投影的长度;分条的数量不宜过多,以免增加移锚、移般时间,降低挖泥船的功效;分条的最大宽度一般不超过船长的1.1-1.2倍,视流速及横移锚缆抛放长度而定。
自航耙吸式挖泥船艏吹施工技术

自航耙吸式挖泥船艏吹施工技术◎ 刘冰 上海交通建设总承包有限公司摘 要:唐山曹妃甸港常采用自航耙吸式挖泥船首尾吹挖法,在航道、港池及锚地等部位进行作业。
采用这种方法,既能提高作业效率,又能节约成本,而且能减少挖泥船与正常航行船之间的碰撞,保证进、出船作业的顺利进行。
针对这一现状,结合河道疏浚和清淤实践,对自航耙吸式挖泥船艏吹的施工工艺进行了分析,以期对类似工程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自航耙吸式挖泥船;艏吹;施工工艺;工效分析根据其工作原理,可将其划分为两类:水力式和机械式。
其中,水力挖泥船的工作原理是:在大部分的挖泥船中,首先用高压水洗净淤泥,或者用绞刀、耙头对淤泥进行切割,然后在水下泥泵的抽吸作用下,将淤泥与水流的混合物(淤泥)通过吸泥管道流入舱内泵,再通过舱内泵输送出去。
水力挖泥船有绞吸式、耙吸式、无绞吸式、气动力挖泥船。
在具体的工程实践中,选择机械时应先选定主挖泥船,再根据主挖泥船和其他辅机,如拖轮、泥驳船等,形成一个整体的疏浚团队。
若选用自航耙吸挖泥船,因其具备自挖、自装、自运、自卸等完整功能,故无需另设辅助船舶就可完成疏浚及疏浚土的运送。
耙吸船通常采用旁通或边抛法、装舱法、吹填法等三种不同的施工方法。
1.工程概况该项目是唐山曹妃甸港区东段主要航道(前三港池航道)305#—309#浮标的养护和疏浚。
该工程的主要工作包括:疏浚工程、围堰加固。
本项目计划在工程航道区的回淤区进行一次疏浚和清淤,其底高程为-10.5m。
河床底部宽150m,河长1970m,河床挖泥方14万m3。
将开挖出来的土石用挖泥船运输到靠近纳泥区的指定海域,从疏浚区到纳泥区的距离大约24km。
该项目的重点是对现有的陆地贮泥区域周围的围堰进行培土、加固,采用岸基回填的方法,并在围堰西侧埋置排水管道。
工程位置见图1。
2.艏吹施工技术的适用条件自航耙吸船艏吹是当前港口工程中应用最多的一种方式,其主要形式是:自航耙吸船挖掘出一条可供航行的水道或港池,将淤泥装载到吹填区,再由其自备的泥浆泵将淤泥吹填到造陆区。
耙吸船艏吹作业工艺简介

耙吸船艏吹作业工艺简介前言自航耙吸船艏吹施工目前广泛地在港口建设中被采用,通常表现为自航耙吸船开挖航道或港池等通航水域,泥舱内满载疏浚土运往吹填区,然后通过自身的泥泵将泥舱内的疏浚土吹填至造陆区。
耙吸船艏吹施工既有效地满足了造陆用土的需求,同时也减少了疏浚弃土外抛,更加环保。
锦州港目前正在建设25万吨级一期工程,为满足日益增长的进出港船舶密度及港口运量大幅增长的需要,锦州港主航道在原有基础上两边各拓宽50m,并综合考虑2-7km段土质主要以中粗砂为主,为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合同要求艏吹200万方形成码头后方陆域。
项目部根据合同要求,利用“万顷沙”进行艏吹施工,本文正是从锦州工地实际施工情况出发,结合我司自2004年以来对耙吸船艏吹施工工艺的研究成果,对耙吸船艏吹作业工艺进行以下阐述。
一、工艺介绍1、吹填接管。
接吹管线的设备包括浮管接头、船艏接头及其他联接件等。
接吹管线的联接步骤为:将浮管管线和接头浮在水面,用一段耐磨钢丝将接头联接固定于小艇,等候施工船舶的到来;现场检查确认施工船舶艏接头的液压锁定装置处于打开位置;下降施工船舶艏绞车钢丝绳至下部小艇处;将浮管接头与船艏接头联接后小艇离开;开动绞车,将浮管管系绞向船艏,水上浮管慢慢上升;将公头提升至其与母头紧密贴合为止,然后停止绞车;现场检查接头间隙不超过10mm,关闭液压锁销;水上接头要与船上接口保持上下垂直位置,需要驾驶员把船舶位置调整好;联接完毕报告驾驶员后,方可开始作业。
2、艏吹施工。
(1)准备工作。
首先要检查各种吹填设备是否良好、安全、可用;各类人员配备到位;检查挖泥系统,调整挖泥模式提前做好吹填准备工作;当班驾驶员根据船舶离吹填区域的距离提前通知船艏部接管线人员做好抛锚、接管线的准备工作。
(2)吹填管线布设的检查。
水上管线(自浮管)的长度要适宜,管位固定锚要牢固,特别是自浮管要在两侧同时下固定位锚,不能因风浪原因而造成浮管的偏移;确保施工船处在安全的水域,解缆小艇在接水上接头前应将固定短细缆和耐磨钢丝放置在艇上,施工船接近时,快速连接施工船送下的绞车钢丝(上下快速接头连接),解缆小艇和管线要设置闪光灯以便在夜间显示其位置,保证施工船的安全操作。
耙吸式挖泥船施工方案

耙吸式挖泥船施工方案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环境污染问题的日益凸显,河道和海底泥沙的清理变得尤为重要。
耙吸式挖泥船作为一种高效、便捷的清淤工具被广泛应用于河道和海底的泥沙清理工作。
本文将介绍耙吸式挖泥船的施工方案,旨在为相关工程提供可行的参考。
一、施工概述耙吸式挖泥船是一种主要用于船舶挖沙和地下挖掘任务的工程设备。
其主要特点是通过船体上的耙吸装置将河道或海底的泥沙集中到船内,并通过抽水系统将泥沙抽到泥舱中,实现清淤作业。
在施工前,需要充分了解施工区域的水深、底质情况、泥沙性质等核心参数,并充分评估施工风险和安全措施。
二、施工步骤1. 环境准备在施工现场的周围设置警示标志,保证施工区域的安全。
确保施工区域没有其他船只和渔民等非施工人员的干扰。
2. 定位测量使用先进的测量设备对施工区域进行准确定位,确定耙吸式挖泥船的施工起始点。
精确的定位可以提高施工效率和减少资源浪费。
3. 水下作业耙吸式挖泥船在施工前需要进行水下作业,清理施工区域较深处的杂物和障碍物。
清理完毕后,确保施工区域的水下环境清洁无异物,以提供良好的作业条件。
4. 耙吸作业将耙吸装置放入施工区域,将泥沙耙集中到船内的泥舱中。
过程中需要注意控制耙吸的深度和方向,以避免损坏船体和设备。
同时,根据施工区域的特点,合理调整耙吸装置的工作节奏和力度。
5. 泥沙抽运将泥舱中的泥沙通过抽水系统进行抽运,将泥沙注入泥沙处理设备或处理站点。
抽运过程中需要保证泥舱和抽水系统的通畅,避免泥沙回流或堵塞。
6. 清理维护施工结束后,对耙吸式挖泥船进行彻底的清理和维护工作。
清理船体、泥舱等设备,确保下次施工时可以正常运行。
三、施工注意事项1. 安全第一施工期间,要加强安全意识,确保工作人员的人身安全。
严禁在不安全的环境下作业,配备必要的防护设备和救生设备。
2. 环境保护施工过程中要注意避免泥沙和废水的污染,采取必要的措施进行污染防控,保护海洋和河道的生态环境。
3. 设备维护定期检查和维护耙吸式挖泥船的设备,保证设备的正常工作。
耙吸式挖泥船施工方案

耙吸式挖泥船施工方案1. 引言耙吸式挖泥船是一种常用的土方工程施工设备,主要用于清理淤泥、挖掘和输送泥浆。
本文将介绍耙吸式挖泥船的施工方案,包括工作原理、施工流程、操作要点等。
2. 工作原理耙吸式挖泥船的工作原理是利用强大的吸力和挖掘能力将底泥或淤泥吸入船体,然后通过输送系统将泥浆提升和排出船外。
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2.1 耙头耙头是耙吸式挖泥船的关键部件,通常由多个耙牙组成,可以根据需要调整耙头的角度和深度。
通过旋转耙头可以实现对吸泥区域的精准控制。
2.2 吸泥管吸泥管用于连接耙头和船体,起到传输泥浆的作用。
吸泥管通常由耐磨、耐腐蚀的材料制成,以确保长时间的工作寿命。
2.3 输送系统输送系统主要包括泥浆提升系统和排泥管道。
泥浆提升系统由泵和管路组成,负责将泥浆提升到船体上层或岸边,并通过排泥管道将泥浆排出。
3. 施工流程耙吸式挖泥船的施工流程一般包括以下几个步骤:3.1 船体准备在施工前,需要对耙吸式挖泥船进行准备工作,包括检查船体和设备是否完好,检查油、水、电等供应是否正常,以确保施工的顺利进行。
3.2 耙头调整根据施工需求以及水深等因素,需要对耙头进行调整。
通过改变耙头的角度和深度,可以控制挖掘的范围和深度。
3.3 启动泵在开始施工之前,需要启动泵以及相关输送系统。
确保泵和管路的正常工作,以便能够顺利提升和排出泥浆。
3.4 挖掘和输送根据施工需要,将耙头放置于需要挖泥的位置,启动吸泥泵进行挖掘。
同时,通过操作控制系统,将泥浆提升至船体上层或岸边,并通过排泥管道将泥浆排出。
3.5 施工结束当完成挖掘和输送工作后,需要停止泵和输送系统,并对耙头和船体进行清理,以便下次施工使用。
4. 操作要点在使用耙吸式挖泥船进行施工时,需要注意以下几个要点:4.1 施工环境在选择施工地点时,需要考虑机械设备的通行和作业的方便性,避免遇到太浅或太深的水域,以免影响施工效果。
4.2 耙头调整根据泥浆的性质和施工需求,合理调整耙头的角度和深度。
自航耙吸式挖泥船艏吹施工工艺浅述

自航耙吸式挖泥船艏吹施工工艺浅述自航耙吸式挖泥船艏吹施工工艺是目前比较先进的一种航道疏浚施工工艺。
由于施工效率高、经济效益显著,因此在航道冲填和疏浚工程中得到广泛的应用。
通过自航耙吸船开挖航道等通航水域,不但施工快捷,且在施工中不影响船舶的正常通航。
一自航耙吸式挖泥船疏浚技术概述自航耙吸式挖泥船的基本工作原理是在行使中自身将装泥、挖泥与卸泥等工作全部完成。
挖泥时,耙吸式挖泥船把耙放置在要疏浚的航道上,船往前开,耙就把泥耙起来,其工作起来如同牛在犁田,每一耙下去,都会耙起泥和水,这时船上强大功率的吸泥泵就会工作起来,经由装在耙上的吸管将泥和水一起吸入的泥舱中。
泥在泥舱中会自动下沉,水则浮在泥上溢出泥舱,通过如此不断的耙吸,泥会逐渐堆满泥舱,然后将船行使到卸泥区去卸泥。
自航耙吸式挖泥船的耙头是主要用来挖土的设备,挖泥船的中部一般是泥舱,泥舱与岸上管线经由速接头连通后,将泥吹上岸。
现代的耙吸式挖泥船都能够自动定深挖泥。
并且采用复合驱动方式,大幅加快了施工进度。
而且全部自动化操作,只需要一名操作员在控制室,即可完成所有的操作程序,节省了人力。
自航耙吸式挖泥船性能十分优越性,便于操作,效率高,作业时辅助设备少,不影响周围行使的船只。
船上有波浪补偿装置,可抵抗较大风浪,可以在水下挖土。
非常适合在港口、航道进行挖土。
且在船艏水线下安装有横向推进器,可在狭长的航道里掉头。
二自航耙吸式挖泥船艏吹施工工艺流程1准备阶段吹填接管在艏吹施工之前必须准备好,它的主要设备包括浮管、船艏接头与一些连接件等。
操作人员先在水面上浮好浮管与接头,然后在小船上绑定该接头,绑定所用钢丝一定要用耐磨钢丝,绑好后,在与施工船连接前不能松动。
将自航耙吸式挖泥船艏接头处的液压锁定设备调整至打开的状态,在小船的绑定接头处,落下绞车钢丝绳,同时把船艏与浮管的接头连接在一起。
通过绞车使浮管靠近施工船。
注意浮管在水面上提起时,要认真检查接头的情况,确保公母两头能够紧密贴合,接头处最大空隙不得超过1公分,然后关闭液压锁定设备。
耙吸挖泥船在航道疏浚工程中“S”型施工工法的探究

耙吸挖泥船在航道疏浚工程中“S”型施工工法的探究耙吸挖泥船在长距离航道施工中,常采用直线开挖,受下层土质坚硬、耙头宽度较窄的限制,施工一段时间后,施工区内将形成多道垄沟,这就给后期的施工带来困难,结合我公司在黄骅港综合港区航道挖泥工程中的施工经验,将普通施工工艺进行改进,形成了S型施工工法,大大提高了施工质量和进度。
标签:耙吸挖泥船;航道疏浚;“S”型施工工法一、工法特点“S”型开挖可有效增加挖泥装舱时间,在挖槽长度较短时,减少了船舶掉头次数,提高了有效作业时间;同时,避免施工区形成较长垄沟,保证了施工区的平整度;采用”S”型施工工法,使挖泥时的航迹线与施工区内的浅梗存在一定角度(角度控制在8°~28°之间),可有效打断浅梗,与直线开挖相比,可以避免溜耙现象,提高了后期扫浅上线率。
二、适用范围本工法适用于施工区宽度大于3倍船宽,施工区内干扰小,土质适宜耙吸船开挖的航道工程。
三、施工工艺流程及操作要点(一)施工工艺流程对浚前水深图进行分析→确定挖泥路线→结合疏浚轨迹显示系统按照制定的路线施工→浚后测量分析。
(二)操作要点1、浚前水深图分析在进行施工前,首先要对水深图进行分析,找出施工区内较浅区域,尤其要标示出浅区的走向,这里主要利用疏浚轨迹显示系统,绘制出矩阵块测图,不同水深可以用不同颜色直观显示出来,如水深区域用较深的颜色红色,浅区域用较浅的颜色白色。
2、制定挖泥航线根据疏浚轨迹显示系统中反映出来的浅区,将当時的风向和流向考虑进去,制定合理可行的挖泥路线,使制定的航线与浅梗所夹角度尽可能大,并尽可能多地通过浅区和浅点。
3、按计划路线施工及浚后测量分析船舶施工中,需要驾驶员与操耙手密切配合,驾驶员要时刻注意疏浚轨迹显示系统电脑的屏幕,控制船向和航速,操耙手要注意挖泥系统屏幕和仪表,控制耙头下放深度,并听从驾驶员起、放耙指令。
”S”型施工时,航线弯曲要尽量平缓,避免因角度过大将耙头压至船底,造成脱耙事故,波浪补偿器压力设定要合理,操耙手要时刻注意水深变化,避免因浅点高差较大,造成蹾耙现象。
平板驳辅助耙吸挖泥船对码头前沿浮泥施工工艺

平板驳辅助耙吸挖泥船对码头前沿浮泥施工工艺摘要:针对马来西亚关丹新深水港疏浚工程抓斗船及泵吸船施工码头前沿狭窄水域浮泥施工效率低、施工工艺复杂的情况,提出采用平板驳辅助耙吸挖泥船施工工艺,通过将平板驳与耙吸船进行绑靠,使平板驳成为耙吸挖泥船与码头水工建筑物之间的缓冲。
实践结果表明,该工艺有效规避了耙吸挖泥船近岸作业可能带来的碰撞风险,使耙吸挖泥船在码头前沿近距离施工成为可能,充分发挥了耙吸挖泥船大泥泵施工的优势,简化了施工工艺,大幅提高此类区域施工效率,可为类似工程提供借鉴。
关键词:浮泥;耙吸挖泥船;码头前沿施工;狭窄水域;绑靠1 工程背景马来西亚关丹新深水港是以支撑配合“一带一路”重点项目马中关丹产业园区的发展、为入园项目提供优良的港口物流服务、打造以“港—产—园”格局为目的的基建港口工程。
本工程港池区域设计水深16 m,泊位区域设计水深18 m,航道区域设计水深17 m。
考虑到耙吸挖泥船的安全施工距离及操作性能限制,距离码头前沿30 m以内,靠近码头水工建筑物的泊位区域前期采用抓斗船施工至设计水深。
但在后期的施工检测中发现码头前沿30 m范围已施工区域有明显回淤,抓斗施工难以满足质量要求。
通过测量锤、单波束测量、多波束测量数据及现场取样比对判断回淤土质为浮泥,该区域浮泥清除作业成为难点。
2 工程难点2.1 浮泥生成原因本工程合同要求验收采用多波束高频测深仪,其反射面为水与淤泥的交界面。
大量实测资料表明,反射面的淤泥密度约为1.03 t/m3[1],即淤泥密度达到此值时,多波束信号将无法继续向下穿透。
经取样验证,码头前沿浮泥密度约为1.10~1.36 t/m3,导致现场多次测量多波束无法穿透浮泥层。
通过对比测深锤及高频多波束测深数据发现部分浮泥层厚度达2 m左右(图1),阴影部分表示浮泥厚度。
图1 码头前沿浮泥情况浮泥生成的主要原因:1)码头前沿区域前期开挖基坑已至18 m,而港池水深大多在13~14 m,水深落差大,导致自然落淤。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耙吸挖泥船施工工艺————————————————————————————————作者:————————————————————————————————日期:耙吸挖泥船施工工艺目录第一章概述 (3)1.1耙吸挖泥船分类31.2基本配置31.3适用条件3第二章疏浚土质的分类 (4)2.1岩土的分类42.2疏浚岩土的工程特性和分级62.3耙吸挖泥船疏浚岩土的可挖性和管道输送的适宜性8第三章船舶和机具设备的选择 (10)3.1工程条件的分析103.2适用船舶的选择113.3耙头耙齿的选择(耙头工作原理)12第四章耙吸挖泥船挖泥操作 (18)4.1开工前检查184.2上线放耙194.3挖泥装舱204.4起耙卸泥204.5装舱理论21第五章耙吸挖泥船疏浚施工方法 (23)5.1装舱溢流法235.2旁通施工法245.3吹填施工法245.4三分法(分段、分带与分层)255.5开挖顺序265.6施工技术的选用26第六章检验施工质量和生产效率的方法和设备 (28)6.1施工质量的检验方法286.2耙臂位置指示系统306.3吃水装载指示系统316.4生产效率的计算方法336.5泥泵产量计396.6现场取样测试方法43第七章施工工艺参数的优化调整 (45)7.1影响施工效率的主要因素457.2参数调整的基本方法46第八章疏浚与环境保护 (47)8.1疏浚活动对环境的影响478.2与疏浚活动有关的环保法规508.3减少环境影响的预防措施54第九章疏浚工程项目管理 (57)9.1施工组织设计的编制579.2现场施工管理669.3维护疏浚施工管理739.4竣工验收77第一章概述耙吸挖泥船是大中型自航、自载式挖泥船,于十九世纪50年代诞生于美国,100多年来不断发展。
耙吸挖泥船既可在内陆航道施工,也可在外海施工,在疏浚工程中应用广泛。
施工时利用耙头、高压冲水等装置进行破土、扰动,使疏浚土体疏松,与周围水体充分混合,形成泥浆;利用泥泵产生的抽吸作用,将泥浆装入本船的泥舱内,航行到深水抛泥区卸泥或吹填到陆地围堰。
1.1耙吸挖泥船分类耙吸挖泥船目前已迅速向大型化、高效化和智能化发展。
现在最为常用的分类方法就是根据舱容来划分。
应用较多的是按舱容量将其分为小型(500—4000立方米)、中型(4000—9000立方米)、大型(9000—17000立方米)、超大型(17000立方米以上),目前世界上最大的耙吸船当属荷兰BOSKLIS公司的“WD FAIRWAY”号,在2003年完成扩容后,其舱容有23347立方米升至35508立方米。
随着疏浚业及船舶制造业的发展,近年来,不断有大型、超大型的耙吸船下水,各公司的船只队伍也在不断扩张。
1.2基本配置一艘标准配置的耙吸挖泥船安装如下设备:1.一个或多个吸泥管,前端装有耙头,在疏浚的时候耙头和海床直接接触;2.一个或多个泥泵通过耙头吸取疏松的泥土;3.泥舱用于装载疏浚到泥土;4.溢流系统排除低浓度的泥浆;5.泥门或闸阀用于装卸泥舱中的疏浚土;6.吸泥管架用于耙管的收放;7.波浪补偿器用于调节船舶相对于海床的垂直运动。
1.3适用条件它的特点是抗风浪能力强,施工过程中不需其他船只的辅助,可自行完成疏浚、运送、排泥、吹泥等施工全过程,而且对其它船舶航行的干扰很小。
耙吸挖泥船的诸多优点使它得到了很多疏浚公司的青睐,被广泛应用于航道的拓宽加深、维护、港池加深、路域吹填等工程项目中,是目前应用最广的一种挖泥船。
第二章疏浚土质的分类疏浚包括四个过程:水下挖掘;垂直提升;水平输送;疏浚土的处置或利用。
其间所有的操作都是针对疏浚对象——土来进行的。
作为一名疏浚工作者,应该掌握疏浚土质的基本分类。
2.1岩土的分类疏浚工程土质应分为岩石类和土类两大类。
岩石应为颗粒间牢固联结呈整体或具有节理裂隙的岩体。
疏浚岩石主要根据其坚固性分为硬质岩石和软质岩石。
此外,尚可按风化程度分为新鲜、微风化、中等风化、强风化、全风化;按成因分为岩浆岩(火成岩)、沉积岩、变质岩;按软化系数分为软化岩石和不软化岩石。
土类可分为有机质土及泥炭、淤泥土类、粘性土类、粉土类、砂土类和碎石土类,其类别由下列指标确定:1.土颗粒组成及其特征;2.土的天然含水量;3.土的塑性指标:液限、塑限和塑性指数;4.土中有机物存在情况。
一、岩石类疏浚岩石按新鲜岩石的单轴饱和极限抗压强度大于或等于30MPa者列为硬质岩石,小于30MPa者列为软质岩石。
疏浚岩石分类见表2.1。
二、土类有机质土及泥炭是指含有大于或等于总质量5%以上的腐殖质及纤维质,呈黑色或褐色并有臭味的土的总称。
淤泥土类系指在静水或缓慢的流水环境中沉积,或伴有生物化学作用形成的粘性土,其天然含水量大于液限,天然孔隙比大于或等于1.0。
淤泥土类根据孔隙比或含水量分为淤泥质土、淤泥、流泥、浮泥。
淤泥质土还应根据塑性指数Ⅰp>17或10<Ⅰp≤17再划分为淤泥质粘士或淤泥质粉质粘土。
粘性土类系指塑性指数大于10的土,按塑性指数大小分为粘土、粉质粘土。
塑性指数的液限值是由76g圆锥仪沉入土中10mm测定的。
粉土类系指粒径大于0.075mm的颗粒含量小于总质量的50%,且塑性指数小于或等于10,粘粒含量大于或等于3%,并小于15%的土。
根据粘粒含量不同,又可分为粘质粉土和砂质粉土。
砂土类分别按粒径大0.075mm、0.25mm、0.5mm、2.0mm的颗粒含量大于总质量或占总质量的百分比定名为粉砂、细砂、中砂、粗砂、砾砂。
碎石土类分别按粒径大于2mm、20mm、200mm的颗粒含量大于总质量50%的颗粒级配及颗粒形状定名为角砾、圆砾、碎石、卵石、块石、漂石。
珊瑚碎块属于碎石土类。
疏浚土的分类指标见表2.1。
三、混合土、层状土和残积土(一)混合土混合土系指粗细颗粒两类土呈现混杂状态同时存在,具有颗粒级配不连续,中间粒组颗粒含量极少,级配曲线中间段极为平缓等特征。
定名时,将主要土类列在名称前部,次要土类列在名称后部,中间以混字连结。
混合土应按其成因和不同土类的含量分为:淤泥混砂、砂混淤泥、粘性土混砂或碎石,并符合下列规定。
1.淤泥和砂的混合土属海陆交互相沉积的一种特殊土,其中:淤泥混砂:淤泥含量大于总质量的30%。
砂混淤泥:淤泥含量大于总质量的10%,小于或等于总质量的30%。
2.粘性土和砂或碎石的混合土,属坡积、洪积等成因形成的土,其中:粘性土混砂或碎石:粘性土含量大于总质量的40%。
砂或碎石混粘性土:粘性土含量大于总质量的10%,小于或等于总质量的40%。
确定混合土时,还可结合土的颜色、密实度、强度等加以描述,例如:松散卵石混砾砂;坚硬的白色粉质粘土混粗砂;硬胶结粘土混砾砂。
(二)层状土层状土是两类不同的土层相间成韵律沉积,具有明显层状构造特征的土。
定名时,应将厚层土列在名称前部,薄层土列在名称后部,根据其成因及两类土层的厚度比可分为互层土、夹层土和间层土。
备层土应符合下列规定。
1.互层土:呈交错互层构造,两类土层厚度相差不大,厚度比大于1/3,例如粘土与粉砂互层。
2.夹层土:具有夹层构造,两类土层厚度相差较大,厚度比为1/3~1/10,例如粘土夹粉砂层。
3.间层土:常呈很厚的粘性土间有极薄层粉砂土,厚度比小于1/10,例如粘土间薄层粉砂。
在确定层状土时,对具有互层、夹层、问层的土层,除分层的层理外,尚应综合土的层理特征,作出评价。
残积土系指硬质岩石、软质岩石完全风化后,未经搬运而残留原地的碎屑土。
其中花岗岩残积土常含有大于2mm的颗粒混杂于粘性土之中,具有孔隙比较大、液性指数较小、压缩性较低、遇水易崩解等特点。
可按其大于2ram颗粒含量百分比分为:1.砾质粘性土:大于2mm颗粒含量大于总质量的20%。
2.砂质粘性土:大于2mm颗粒含量小于或等于总质量的20%。
3.粘性土:不含大于2mm的颗粒。
2.2疏浚岩土的工程特性和分级疏浚岩土应根据影响疏浚机具的挖掘、提升、输移、泥土处理等工序作业难易程度的工程特性进行分级。
疏浚岩土工程特性指标应包括判别指标和辅助指标。
判别指标着重考虑挖掘岩土的难易程度,并以此为主分析岩土性质状态,确定岩土分类级别。
辅助指标则视施工工序要求结合分析,并用以辅助土的分级。
一、岩石类疏浚岩石的工程特性指标应以岩块的单轴抗压强度为判别指标,并将小于30MPa的岩石分为“稍强”和“弱”二级。
对部分软质岩石、全风化和强风化岩石及珊瑚礁等相对较松软的岩石,可采用标准贯入击数测试判别。
当单轴抗压强度大于或等于30MPa的岩石必须挖除时,应先行爆破、击碎等预处理。
对于标准贯入击数Ν>30的疏浚岩石,应根据挖泥船的实有挖掘能力和施工经济性进行综合考虑,必要时,也可先采取爆破、击碎等预处理。
疏浚岩石的工程特性和分级见表2.2。
二、土类有机质土及泥炭应以天然重度为判别指标。
淤泥土类中的浮泥、流泥按其存在状态合并列为“流态”级别,其工程特性应以天然重度为判别指标。
淤泥列为“很软”级别,其工程特性应以标准贯入击数和天然重度为判别指标,并以天然含水量、孔隙比、液性指数、抗剪强度、附着力为辅助指标。
淤泥质土的工程特性与粘性土相似,归并于粘性土类。
粘性土类的工程特性应以标准贯入击数和天然重度为判别指标,其中以标准贯入击数为主分为“软”、“中等”、“硬”、“坚硬”四种状态级别,并以液性指数、抗剪强度、附着力为辅助指标。
粉土类中的粘质粉土其工程特性与粘性土相似,应归并于粘性土类,砂质粉土的工程特性与砂土相似,应归并于砂土类。
砂土类的工程特性应以标准贯入击数和天然重度为判别指标,其中以标准贯入击数为主分为“极松”、“松散”、“中密”、“密实”四种状态级别,并以相对密度为辅助指标。
砂土的级配良好状况应以砂土的不均匀系数u C及曲率系数c C进行评价。
不均匀系数u C 及曲率系数c C 分别按下式计算:1060/d d C u =()()6010230/d d d C c ⨯= 碎石土类宜以重型动力触探击数5.63N 及密实判数DG 为判别指标,分为“松散”、“中密”、“密实”三种状态级别。
对埋深较大、土层厚度较大的碎石土宜以超重型动力触探击数120N 测定其密实度,测定结果应换算成重型动力触探击数5.63N 。
对于粒径基本上属于块石、漂石为主的碎石土,当不便或无法有效使用动力触探击数测试时,可用密实判数区分其状态级别。
碎石土的骨架颗粒含量及排列情况、充填物成份及填密情况、胶结性等,可用以辅助分析。
碎石土的级配良好状况以砾石的不均匀系数u C 及曲率系数c C 进行评价。
其计算方法与砂土类的规定相同。
疏浚土类的工程特性和分级见表2.2。
表2.22.3耙吸挖泥船疏浚岩土的可挖性和管道输送的适宜性一、耙吸挖泥船疏浚岩土的可挖性根据岩土类别及工程特性,将耙吸挖泥船疏浚岩土的可挖难易程度分为容易、较易、尚可、较难、困难、很难、不适合七个等级(见表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