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章 汽车行驶系统概述

合集下载

学习情境八--汽车行驶系统PPT课件

学习情境八--汽车行驶系统PPT课件

车桥
(一)组成: 主减速器、差速器、万向节、
转向节、主销
.
26
一、车桥概述
车桥
二、转向桥
三、转向驱动桥
四、转向轮定位
.
27
一、车桥概述
车桥
二、转向桥
三、转向驱动桥
四、转向轮定位
.
28
一、车桥概述
车桥
二、转向桥
三、转向驱动桥
四、转向轮定位
.
29
一、车桥概述 二、转向桥 三、转向驱动桥 四、转向轮定位
车桥
3. 车轮外倾 作用:
防止车轮出现内倾; 减少轮毂外侧小轴承的受力, 防止轮胎向外滑脱; 便于与拱形路面接触;
.
35
一、车桥概述
车桥
二、转向桥
三、转向驱动桥
四、转向轮定位
.
36
一、车桥概述 二、转向桥 三、转向驱动桥 四、转向轮定位
车桥
4. 车轮前束(A-B=8~12mm) 前轮前束:
前轮后端边缘距离与前端边缘 距离的差值称为前轮前束。
.
13
一、车架的功用 和要求
二、车架的分类
三、结构
车架 断面:
纵向可弯曲,横截面高度可变化
.
14
一、车架的功用 和要求
二、车架的分类
三、结构
车架
.
15
一、车架的功用 和要求
二、车架的分类
三、结构
车架
.
16
一、车架的功用 和要求
二、车架的分类
三、结构
车架
2.中梁式车架(脊骨式) 只有一根位于中央贯穿前后的
车桥
功能: 保证转向轮能自动回正,以保
证汽车直线行驶的稳定性。 1. 主销后倾 作用:

汽车行驶系统 PPT

汽车行驶系统 PPT

车架B:槽型纵梁、管型横梁,横、纵梁间采用铆接连接,扭转刚度适中。
车架C:槽型纵梁、工字型横梁,横、纵梁间采用铆接连接,扭转刚度最小。 当使用要求车架扭转刚度大时,可采用车架A,但相应要求悬架的弹性元件变形 大,可以考虑使用螺旋弹簧作为弹性元件;对于以拉散装货为主,采用变形能力 较小的钢板弹簧作弹性元件的汽车,应该采用车架C。
三、行驶系的受力情况
ne-发动机输出转速; Me-发动机输出扭矩; nt-驱动轮转速; Mt-驱动轮 扭矩; F0-驱动轮对路面施加的圆周力; Ft-路面对驱动轮的驱动力; r-驱 动力滚动半径; Ft牵引力-由驱动力矩引起的地面对驱动轮的水平反作用力。 Fφ附着力-地面阻碍车轮打滑的最大水平反作用力。Fφ=Gφ×φ 汽车行驶条件:∑F阻≤ Ft ≤Fφ ∑F阻≤ Ft 汽车行驶第一条件(驱动条件或必要条件) Ft ≤Fφ 汽车行驶第二条件(附着条件或充分条件)
§20.1
边梁式车架:
边梁式车架由位于左右两侧的两根纵梁和若干横梁构成,横梁 和纵梁一般由16Mn合金钢板冲压而成,两者之间采用铆接或焊接连 接。
1、边梁式车架的组成
右纵梁
发动机 后悬支架 保险杠 后簧支架横梁
左纵梁 发动机后悬 支架横梁
2、车架纵(横)梁的剖面形状
车架A:箱型纵梁、管型横梁,横、纵梁间采用焊接连接,扭转刚度最大。
§20.2
中梁式车架
采用这种脊骨式车架的优点是: 能使车轮有较大的运动空间,便于采用独立悬架,从而可 提高汽车的越野性; 与同吨位货车相比,其车架较轻,减少了整车质量; 同时重心较低,因此行驶稳定性好; 车架的强度和刚度较大;脊梁还能起封闭传动轴的防尘套 作用。 但这种车架的制造工艺复杂。精度要求高,为保养和修理 造成诸多不便。

汽车行驶系统PPT教学课件

汽车行驶系统PPT教学课件

2、中梁式车架(又称脊骨式车架)
中梁式车架是只要一根位于中央贯穿前后的纵梁,其断 面一般为管型或箱型。这种结构有较大的抗扭刚度,且 车轮有较大的运动空间,一般用在货车或某些轿车上。 优点:
1、车轮有较大的运动空间,便于采用独立悬架,从而可提高汽车的越 野性;
2、与同吨位货车相比,其车架较轻,减少自重; 3、重心低,行驶稳定; 4、车架刚度和强度较大; 5、脊梁还能起封闭传动轴的防尘套的作用。
2
主要内容
1、汽车行驶系统的功用。 2、汽车行驶系统的组成和结构类型。
3
汽车行驶系统的功用
接受由发动机经传动系统传来的转矩,并通过驱动轮与路面间的附 着作用,产生路面对驱动轮的牵引力,以保证汽车正常行驶;
支承全车,传递并承受路面作用于车轮上各反力及其形成的力矩; 尽可能缓和不平路面对车身造成的冲击,并衰减其振动,保证汽车
92
不同轮辋直径轮胎的最高行驶速度
轮胎结构 速度级别 不同轮辋名义直径的轮胎最高行驶速度 (km/h)
10
12
>=13
斜交
P
120
135
150
子午线 Q
135
145
160
子午线 S
150
子午线 H
165
180
195
210
93
94
95
不正常磨损的形式
96
轮胎的使用
轮胎合理使用的目的在于防止不正常的磨损和损坏, 延长轮胎使用寿命,同时保持轮胎良好的技术状况,以利 于行车安全降低燃油消耗。
行驶平顺; 与转向系统协调配合工作,实现汽车行驶方向的正确控制,以保证
汽车操纵稳定性。
4
轮式汽车行驶系统

新能源汽车结构与检修课件-第八章电动汽车整车控制系统

新能源汽车结构与检修课件-第八章电动汽车整车控制系统
并相互发送各自的状态信息(充电桩输出电压电流、车 辆电池电压电流、SOC等)。
(2)充电结束阶段 车辆会根据BMS是否达到充满状态或是受到充电桩
发来的“充电桩中止充电报文“来判断是否结束充电。
满足以上充电结束条件,车辆会发送“车辆中止充电报 文”,在确认充电电流小于5A后断开。充电桩在达到操 作人员设定的充电结束条件,或者收到汽车发来的“车
性负载。如果在高压电路接通过程中不采取有效的防范措施, 高压电路在上电瞬间,由于系统电路容性负载的存在,将会对 整个高压系统电路造成上电冲击。为此,在上电过程中需要对 高压电路进行防电流瞬态冲击预充电。
电动汽车在接到有效启动的命令组合信号之后,整车管理 系统(VMS)低压上电,对高压电路系统进行高压上电前预诊 断,如果SOC达到一定值,电压正常,并且电路无绝缘和短路 等故障,接通防电流瞬态冲击预充电系统进行高压电路预充电。 如果高压电路预充电在约定的正常时间范围内完成,则系统允 许接通高压电路,否则禁止高压电路接通。
无论是在炎热的夏季还是在寒冷的冬季,用户在出门前就
可以通过手机指令实现远程的空调制冷、空调暖风和除霜功能。
(3) 远程充电控制 用户离开车辆时将充电枪插入充电桩,并不进行立即充电,
可以利用电价波谷并在家里实时查询SOC值,需要充电时通过 手机APP发送远程充电指令,进行充电操作
11. 整车CAN总线网关及网络化管理 (1)整车CAN总线
7.电动化辅助系统管理 电动化辅助系统包括电动空调、电制动、电动助力转向。
整车控制器应该根据动力电池以及低压电池状态,对 DC/DC、 电动化辅助系统进行监控。
电动车辆在正常使用中,电动空调、电制动、电动助力
转向等辅助功能是能源消耗的主要原因之一,并且随着环境 温度、不同路况等因素的变化而变化,在辅助系统的工作中 会引起不合理的应用与能量浪费,所以有效对车辆的辅助系 统进行管控可以节省部分能源。

汽车构造-19-汽车行驶系统概述

汽车构造-19-汽车行驶系统概述

汽车行驶系统的分类
车轮—履带式汽车 车轮—履带式汽车身造成的冲击,并衰 减其振动,保证汽车行驶平顺;
• 4、与转向系统协调配合工作,实现汽车行驶方向 的正确控制,以保证汽车操纵稳定性。
汽车行驶系统的分类
半履带式汽车
半履带式汽车具有很高的通过能力, 主要用在雪地或沼泽地带行驶。
全履带式汽车
如果前后桥上都装有履带,则称为全 履带式汽车。
第十九章 汽车行驶系统概述
本章学习要求
• 1、汽车行驶系统的功用。 • 2、汽车行驶系统的组成和结构类型。
汽车行驶系统的功用
• 1、接受由发动机经传动系统传来的转矩,并通过 驱动轮与路面间的附着作用,产生路面对驱动轮 的牵引力,以保证汽车正常行驶;
• 2、支承全车,传递并承受路面作用于车轮上各反 力及其形成的力矩;

行驶系统功用及构造图

行驶系统功用及构造图

行驶系统功用及构造行驶系统:行驶系统由车架、车桥、车轮和悬挂系统构成,行驶系统的功用是:(1)接受传动系的动力,通过驱动轮与路面的作用产生牵引力,使汽车正常行驶。

(2)承受汽车的总重量和地面的反力。

(3)缓和不平路面对车身造成的冲击,衰减汽车行驶中的振动,保持行驶的平顺性。

(4)与转向系配合,保证汽车操纵稳定性。

车架:车架是汽车上各部件的安装基础。

如发动机、变速器、车身或驾驶室通过弹性支承安装于车架上;前、后桥通过悬架连接在汽车车架上;而转向器则直接安装在车架上,通常车架由纵梁和横梁组成。

按照结构型式主要可分为边梁式车架和中梁式车架以及综合式车架三种。

大多数轿车和部分大型客车取消了车架,而以车身兼代车架的作用,即将所有部件固定在车身上,所有的力也由车身来承受,这种车身称为承载式车身。

车桥:通过悬挂与车架连接,支承着汽车大部份重量,并将车轮的牵引力或制动力,以及侧向力经悬架传给车架。

为了便于与不同悬架相配合,汽车的车桥分为整体式和断开式两种。

按使用功能划分,车桥又可分为转向桥、转向驱动桥、驱动桥和支持桥。

车轮与轮胎:我们把车轮与轮胎放于行驶系,说明它对汽车行驶性能有很重要的作用。

它们的功用主要是:支承汽车车体重量,缓和由于路角不平引起的冲击力,接受和传递制动力和驱动力,轮胎具有抵抗侧滑的能力,轮胎具有自动回下正的能力,使汽车正常转向,保持汽车直线驶。

悬挂:汽车悬挂是车架(或车身)与车轴(或车轮)之间的弹性联结装置的统称。

它的作用是弹性地连接车桥和车架(或车身),缓和行驶中车辆受到的冲击力。

保证货物完好和人员舒适;衰减由于弹性系统引进的振动,使汽车行驶中保持稳定的姿势,改善操纵稳定性;同时悬架系统承担着传递垂直反力,纵向反力(牵引力和制动力)和侧向反力以及这些力所造成的力矩作用到车架(或车身)上,以保证汽车行驶平顺;并且当车轮相对车架跳动时,特别在转向时,车轮运动轨迹要符合一定的要求,因此悬挂还起使车轮按一定轨迹相对车身跳动的导向作用。

汽车行驶系统概述

汽车行驶系统概述
一、转向桥 主要由前轴(梁)、转向节、主销和轮毂等四部分组成 转向桥是利用铰接装置使车轮可以偏转一定角度以实现汽车的转向
的。
断开式转向桥
JL6360型微型客车的 断开式转向桥
转向轮定位参数
转向桥在保证汽车转向 功能的同时,应使转向轮有 自动回正作用,以保证汽车 稳定直线行驶。这种自动回 正作用是由转向轮的定位参 数来保证的,转向轮的定位 参数主要有主销后倾角、主 销内倾角、前轮外倾角和前 轮前束。
1. 主销后倾角 主销后倾角是指在汽车
的纵向平面内,主销上部有
向后有一个倾角γ,即主销
轴线和地面垂直线在汽车纵 向平面内的夹角,它能形成 回正的稳定力矩。
1、主销后倾 主销安装在前轴上,在纵向平
面内,其上端略向后倾斜,这种现 象称为主销后倾。在纵向垂直平面 内,主销轴线与垂线之间的夹角γ 叫主销后倾角 。
轮式组成:主要由车架、车桥、车轮和悬架组成。
轮式行驶系主要由车架、车桥、悬架和车轮等组成,如 图所示。
车架是全车的装配基体,将整个汽车连接成一整体; 车轮安装在车桥上,支承着车桥与汽车;悬架把车架与车 桥连接在一起,减少汽车在行驶中受到的各种冲击与振动。
第二节 车架
作用:用以支撑连接汽车的各零部件,并承受来自车内外的各种载荷。
1MPa),利用气体的可压缩性实现其弹簧作用的。这种弹簧的刚度 是可变的,故它具有比较理想的变刚度特性。
空气弹簧 空气弹簧有囊式 空气弹簧和膜式 空气弹簧两种。
油气弹簧 油气弹簧的形式有单 气室、双气室以及两 级压力式等。
橡胶弹簧
橡胶弹簧是利用 橡胶本身的弹性 来起弹性元件的 作用。它可以承 受压缩载荷 与扭 转载荷。橡胶弹 簧多用作悬架的 副簧和缓冲块。

《汽车构造》教学大纲

《汽车构造》教学大纲

一、基本说明课程代码: A2102课程名称:汽车构造课程译名: Automobile conformation总学时数: 96适用专业:汽车运用技术开课院系:汽车数控系先修课程:工程制图、机械原理等选用教材:关文达主编《汽车构造》机械工业出版社会 1999 主要参考书:陈家瑞 . 汽车构造(上册) . 人民交通出版社 .2002.6 ;王世震 . 汽车构造 . 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4.8 二、教学目的和基本要求《汽车构造》是汽车数控系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汽车电子技术专业、汽车技术服务与营销专业的一门专业课。

教学目的:使学生理解汽车构造的基本知识;掌握汽车各系统、机构的组成及工作过程,能够在现场熟练认识汽车主要总成及其零部件的结构特点及工作原理;培养和锻炼汽车主要总称的拆装职业技能,为学习其它专业课程和在就业岗位上规范工作打下基础。

教学要求:通过对汽车发动机构造部分、对汽车底盘构造部分的学习,掌握发动机曲柄连杆机构、配气机构、电控汽油喷射系统、柴油机燃油系统、电控柴油喷射系统、进排气系统、增压系统、排放控制装置、冷却系、润滑系、点火系、起动系和电源系的组成、功用、结构特点、工作过程或原理等;汽车传动系、行驶系、转向系、制动系的组成、功用、结构特点、工作过程或原理等。

了解车身结构及车身附属装置的功用及工作过程。

为后续课程打下良好的基础。

三、理论课程的主要内容汽车总论⑴汽车类型⑵汽车总体构造第一章发动机工作原理与总体构造⑴发动机的基本术语和分类⑵发动机的简单工作原理⑶常见型式发动机的总体构造⑷发动机的工作特性与性能指标⑸内燃机产品名称和型号编制规定第二章曲柄连杆机构⑴曲柄连杆机构的组成及功用⑵机体组的结构、特点和作用⑶活塞连杆组的组成、构造特点⑷曲轴飞轮组的零部件结构特点和作用第三章配气机构⑴气门式配气机构的布置及传动⑵配气相位⑶配气机构的零件和组件的结构和特点⑷汽缸数自动变化机构第四章汽油机燃料供给系⑴汽油机供给系的组成及功用⑵汽油供给装置⑶可燃混合气的形成与简单化油器⑷进排气系统和排放控制装置第五章电控汽油喷射系统⑴电控汽油喷射系统的概述与类型⑵电子控制汽油喷射系统的组成⑶电子控制汽油机喷射系统的主要元件结构及工作原理⑷电子控制汽油喷射系统的控制⑸几种车型电子控制汽油喷射系统第六章柴油机燃料供给系⑴柴油机供给系的组成及功用⑵喷油器的构造和工作原理⑶喷油泵的构造和工作原理⑷调速器的构造和工作原理⑸柴油机供给系的辅助装置⑹电控柴油喷射系统⑺机械增压、气波增压⑻涡轮增压第七章发动机冷却系⑴冷却系功用及冷却过程⑵水冷系主要机件的构造第九章发动机润滑系⑴润滑系功用及组成⑵润滑系主要机件的构造第八章汽油发动机点火系⑴点火系的功用和类型⑵电控点火系工作过程第九章发动机起动系⑴起动系组成和工作过程⑵起动机第十章新型汽车发动机简介⑴三角活塞旋转式发动机⑵燃气涡轮发动机⑶斯特灵发动机⑷电动发动机及电动汽车⑸太阳能汽车第十一章汽车传动系⑴传动系的功用、组成及布置形式⑵离合器的功用、工作原理及构造⑶变速器与分动器的构造与工作原理①变速器的变速传动机构②同步器的结构和工作原理③变速器的操纵机构④分动器的结构和工作原理⑷自动变速器①液力传动装置的结构和工作原理②行星齿轮变速器的工作原理③液力机械变速器的组成和工作过程④自动变速器的控制系统⑤无级变速器⑸万向传动装置的构造与工作原理⑹驱动桥的结构与工作原理①主减速器的结构与工作原理②差速器结构和工作原理、半轴与桥壳的结构第十二章汽车行驶系⑴汽车行驶系概述⑵车架的结构与组成⑶车桥的结构和工作原理⑷车轮与轮胎种类与结构⑸悬架结构与组成①弹性元件、减震器结构与工作原理②典型悬架的结构组成第十三章汽车转向系⑴机械转向系①转向系概述②转向器的类型、构造和工作原理③转向操纵机构和转向传动机构组成和各部件结构⑵动力转向系①动力转向装置的功用、组成及类型②液压动力转向装置的工作原理③动力转向器的结构和工作原理第十四章汽车制动系⑴汽车制动系概述⑵制动器的类型与构造①车轮制动器的类型、构造和工作原理②驻车制动器、液压制动器、气压制动器的结构和工作过程⑶制动力调节装置结构及工作原理⑷电控防抱死制动系统的组成及工作原理与电控防滑驱动系统和车身稳定系统第十五章汽车车身及附属装置四、课程教学重点、难点汽车总论:汽车类型和汽车总体构造。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Ga=Z1+Z2 Mk=FtrK
本章小结
掌握行驶系统的组成; 掌握行驶系统的功用; 了解行驶系统的受力分析; 掌握行驶系统的类型。
行驶系统
行驶系统
三、行驶系统的各组成功用
车 架:全车装配的基体,将整车有机的连接为 整体,并承受汽车的载荷。
车 桥(车轴):连接左右车轮,承受并传递由车轮 传来的载荷。
悬 架:将汽车行驶过程中车轮产生的力和力矩, 传递到车架。并通过弹性、阻尼元件、导向杆系衰 减汽车的振动,提高车辆的操纵稳定承汽车总重量 2. 将传动系统转矩转化为驱动力 3. 承受并传递路面各向的反力及其转矩 4. 缓冲、减振,保证汽车行驶的平顺性
5. 配合转向系统,控制汽车的行驶方向
并保证汽车的操纵稳定性
6. 配合制动系统,保证汽车的制动性
二、组成
车架、车桥、悬架、车轮
汽车行驶系统的组成
车 轮:支承整车,连接车身与地面;缓冲路面 冲击载荷;产生驱动力和制动力;汽车转弯时产生 侧向抗力,并回正车轮;提高车辆的通过性。
1.轮式行驶系统
绝大部分汽车所采用
四、行驶系统的分类
2.全履带式行驶系统
3.半履带式行驶系统 4.车轮-履带式行驶系统
五、轮式汽车受力分析
汽车的总重力:Ga 前后车轮的垂直反力:Z1、Z2; 汽车的驱动转矩:Mk 汽车的牵引力:Ft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