隧道洞口
隧道洞口段及划分范围

隧道洞口段及划分范围隧道洞口段是指隧道的入口和出口区域,是隧道工程中的重要部分。
隧道洞口段的划分范围涉及到隧道的设计、施工和运营等多个方面。
下面是对隧道洞口段及划分范围的相关参考内容。
一、隧道洞口段的定义隧道洞口段是指隧道的洞口附近的一段区域,包括隧道洞体以及洞口保护区域。
洞口保护区域是指洞口两侧的一段区域,用于保护洞口的完整性和稳定性。
二、隧道洞口段的划分原则1.安全原则:根据隧道洞口段的特点和周围环境条件,划分洞口保护区域,确保洞口的安全稳定。
2.设计原则:根据隧道的设计要求,划分洞口段的长度和位置,确保隧道的功能和使用要求。
3.施工原则:根据隧道的施工工艺和方法,划分洞口段的施工区域,确保施工的顺利进行。
4.环境原则:根据洞口周围的环境条件,划分洞口段的环境保护区域,确保洞口周围的生态环境不受破坏。
三、隧道洞口段的划分内容1.洞口保护区域的划分:根据隧道洞口的结构和周围环境条件,划分洞口保护区域,包括洞口两侧的一段区域,用于保护洞口的完整性和稳定性。
2.洞口段的长度划分:根据隧道的设计要求和使用功能,划分洞口段的长度,包括入口段和出口段。
3.洞口段的位置划分:根据隧道的总体布置和周围环境条件,确定洞口段的位置,包括隧道的起始点和结束点。
4.洞口段的施工划分:根据隧道的施工工艺和方法,划分洞口段的施工区域,包括洞口的控制区域和施工现场。
5.洞口段的环境保护划分:根据洞口周围的环境条件和保护要求,划分洞口段的环境保护区域,包括洞口周围的植被保护区和水体保护区。
四、隧道洞口段划分范围的具体内容1.入口段划分:包括入口洞口的长度和位置,入口洞口保护区域的划分,入口洞口段的施工区域划分,入口洞口周围的环境保护区域等。
2.出口段划分:包括出口洞口的长度和位置,出口洞口保护区域的划分,出口洞口段的施工区域划分,出口洞口周围的环境保护区域等。
3.地表段划分:包括入口段和出口段之间的地表区域,地表区域的长度和位置,地表区域的安全保护等内容。
隧道洞口工程施工

隧道洞口工程施工是隧道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关系到隧道整体工程的质量和安全。
隧道洞口工程施工包括洞口土石方开挖、边坡、仰坡防护、截水天沟、洞门口套拱以及洞门等工程。
下面我们来详细了解一下隧道洞口工程施工的过程和注意事项。
一、洞口土石方开挖洞口土石方开挖是隧道洞口工程施工的第一步,它涉及到隧道洞口的宽度、高度和长度。
在开挖过程中,要根据洞口地形、地质条件正确拟定进洞方案,尽量维持原始地形、地貌,保护生态环境,减少刷坡工作量,减少地质扰动,减少施工用地。
同时,要结合洞口相邻工程及场地布置通盘考虑,妥善安排,及早完成。
二、边坡、仰坡防护边坡、仰坡防护是隧道洞口工程施工的重要环节,它关系到隧道洞口的稳定性和周边生态环境的保护。
在施工过程中,要根据地质条件选择合适的防护措施,常用的防护措施有锚喷(网)加固、排水沟、抗滑桩等。
三、截水天沟截水天沟是隧道洞口工程施工的关键环节,它的主要作用是收集和排除洞口附近的雨水,防止雨水侵蚀洞口和边坡,保证隧道洞口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在施工过程中,要根据地形、地貌和降雨情况设计合适的截水天沟,常用的截水天沟有矩形截水沟、梯形截水沟等。
四、洞门口套拱洞门口套拱是隧道洞口工程施工的重要环节,它起到稳定洞口、防止土体滑坡、保护洞口的作用。
在施工过程中,要根据地质条件和隧道洞口的设计要求,选择合适的套拱材料和施工方法,常用的套拱材料有混凝土、钢筋混凝土等。
五、洞门洞门是隧道洞口工程施工的最后一步,它关系到隧道整体工程的质量和安全。
在施工过程中,要根据隧道洞口的设计要求,选择合适的洞门形式和施工方法,常用的洞门形式有翼墙式洞门、八字式洞门等。
在隧道洞口工程施工过程中,还要注意以下几点:1. 不宜安排在雨季及冬期施工,以免影响施工质量和进度。
2. 施工过程中要严格遵守安全生产规定,确保施工人员的安全。
3. 要做好施工现场的环保工作,尽量减少对周边环境的破坏。
4. 要加强施工现场的管理和监督,确保施工质量和进度。
隧道施工洞口安全管理规定

隧道施工洞口安全管理规定前言隧道施工洞口是隧道施工的入口,也是隧道维护的重要部分。
不同类型的隧道、不同的施工工艺,其洞口安全管理的规范也会有所不同。
本文将从规范管理、人员管理、设备管理三个方面,就隧道施工洞口的安全管理规定进行详细论述。
一、规范管理1.洞口周围距离§§1m§§内,应实行封闭管理,不得擅自进入,严禁携带易燃、易爆等危险物品。
2.施工洞口应设置“安全生产责任区”,对进入责任区的人员实行登记、检查、清单管理,并设立告知牌,详细表明“责任区”的范围和注意事项。
3.确保施工现场设施齐全,及时升级和替换旧设施。
洞口附近的行人必须按照指示牌走路,绕开施工现场。
维修人员也必须戴上安全帽、手套和其他安全防护装备,点对点进行巡查。
二、人员管理1.进入施工区域的人员必须受过安全培训,了解隧道施工洞口的安全注意事项,并接受现场负责人的宣讲。
2.在洞口附近不得赌博、饮酒等有损形象及安全的行为,并应穿戴规范的安全防护装备。
3.洞口施工工人必须依照工艺、标准操作,不得超时加班或在私下里低价出售施工余材。
4.安保保证:收集、引导、盘问、讯问可疑人员,及时发现并处理任何违法、不合规则之事项,并向上级汇报。
严格执行施工洞口的巡逻,及时发现安全隐患并加以处理。
三、设备管理1.具备隧道施工资质的施工单位需按照规定,配置设备完整齐全,包括施工车辆、设备和人力资源等,全面提高施工质量和施工效率。
2.合同列明隧道施工的标准、进度和工作量,并设有质量保证机制,方便在工程过程中进行质量、时间等方面的监督和检查,同时支付施工人员工资和施工进度的保证金。
结论隧道施工洞口是隧道施工的重要入口,也是隧道维护中非常关键的内容。
通过规范的管理、科学的人员管理以及完整齐全的设备管理,可以最大限度地提高洞口的安全性,保障施工人员的安全,使隧道施工进展顺利,同时充分发挥隧道的重要作用。
浅谈隧道洞口、明洞施工、监理要点

• 浅埋段工程 • 浅埋段施工应符合下列规定 • 1、不应采用全断面法开挖。 • 2、开挖后应尽快进行初期支护施工。 • 3、应增加对地表沉降、拱顶下沉的量测及反馈。量测频 率不宜小于深埋段的2倍。
三、施工工艺
• 以中和村隧道进口为例
(一)工程概述
• 览川路位于海东新区的中央,是保障海东新区内外联系的
暗洞
仰坡防护 成洞面 边 坡 防 护 核心土体 隧 道 中 线 洞口段 边 坡 防 护
施工工序平面示意图
明洞外墙面
核心土体
成 洞 面
暗洞
施工工序纵面示意图
• 2、洞顶截水沟施作 • 坡顶截水沟在边、仰坡开挖边线5m以外设置,采用M7.5 浆砌片石铺砌,厚30cm,具体尺寸见下图。截水沟采用 人工开挖、清底,铺砌时每5m设置一条施工缝,缝内采 用柔性材料填实。截水沟根据地形设置合适的坡度,天沟 内保证平顺,防止造成积淤现象。截水沟设置长度视现场 实际情况确定,保证排水通畅为原则。
• 进口端及出口端明洞段均为Ⅴ围岩,隧道埋深置浅。进出 口段上覆盖第四系残坡积(Q4dl+el)可塑~硬塑(局部 坚硬状)粉质黏土及稍~中密状的角砾、碎石,厚度 6.6m~16.0m,右幅出口段土层厚度大于20.6m,下伏 基岩进出口均为奥陶性下统向阳组三段( O1X3 )岩粉砂 质页岩,多呈强~中风化,深部微风化,呈碎石状、少量 碎块状,岩体破碎~较破碎,节理很发育~发育。仰坡较陡 ,覆盖层较厚,稳定性较差,上部土层容易产生滑动。隧 道进出口端均具不同程度的偏压。 • O1X3岩粉砂质页岩:绿灰色、黄灰色、强风化、粉砂泥 质结构,页理构造,呈碎石状,少量碎块状,裂缝很发育 ,岩体破碎。容许承载力为320kPa,极限摩阻力为 130kPa。
隧道洞口位置选择原则和要求

隧道洞口位置选择原则和要求
隧道洞口位置选择原则和要求如下:
1.洞口应尽可能设在山体稳定、地质较好、地下水不太丰富的地方。
2.洞口不宜设在垭口沟谷的中心或沟底低洼处,不要与水争路。
3.洞口应尽可能设在线路与地形等高线相垂直的地方,使隧道正面进入山体,洞门结构物不致受到偏侧压力。
4.当线路位于有可能被淹没的河滩上或水库回水影响范围以内时,隧道洞口标高应在洪水位以上,并加上波浪的高度,以防洪水倒灌到隧道中去。
5.为洞口稳定和安全,边坡及仰坡均不宜开挖过高,不使新开出的暴露面太大。
6.若洞口附近遇有水沟或水渠横跨线路时,应慎重处理,设置桥涵净空不宜太小,以免后患。
7.若洞口前方岩壁陡立,基岩裸露,此时最好不刷动原生坡面,不挖开山体。
8.洞口以外应当留有生产活动的场所。
隧道洞口工程

Tunnel Engineering目录01隧道洞门02隧道明洞隧道洞门洞门类型环框式洞门端墙式洞门翼墙式洞门柱式洞门台阶式洞门削竹式洞门环框式洞门Ⅰ~Ⅱ级围岩,地形陡峻,无排水要求 适用条件:加固洞口减少雨后洞口滴水作用: 洞门类型隧道中线线路中线轨面Ⅰ-Ⅰ剖面ⅠⅠ端墙式洞门内轨顶面立面地形开阔,岩质基本稳定的Ⅱ ~ Ⅲ级围岩适用条件洞门类型隧道中线线路中线轨面Ⅰ-Ⅰ剖面ⅠⅠ端墙式洞门内轨顶面立面抵抗山体纵向推力,支持洞口正面仰坡,将仰坡水流汇集排出作用洞门类型翼墙式洞门10:1100隧道中线23958正 面路线设计标高351I 2%35123910:1752500.04I 0.41:110:130I -I 视图路线设计标高581:193559200501:150309080401:115035105050墙式洞门10:1100隧道中线23993581:1正 面路线设计标高351I 2%35123992110:13452500.04I0.041:110:130I -I 视图路线设计标高581:193559200501:150309080401:115035105050洞门类型柱式洞门地形陡,地质条件差,仰坡可能下滑适用条件:受地形或地质条件限制,不能设翼墙端墙中部设置两个断面较大的柱墩,增加端墙稳定性作用:洞门类型台阶式洞门适用条件:傍山侧坡地区,洞门一侧边坡较高时减小仰坡高度及外露坡长,减少圬工,减少开挖量特点:洞门类型一、隧道洞门洞门类型2.0%11:0.751:0.751:0.751%1:0.75粘土隔水层5651:0.7570洞口结构段5651--1断面路线设计标高100100472.51501:0.7550185回填土石明洞衬砌10351:1.251平 面931:1.25削竹式洞门适用条件:适用各种围岩级环保安全隧道明洞明挖法修建的隧道——明洞明挖法修建的隧道——明洞隧道进出口,地质条件差且覆盖层薄,暗挖法难进洞明洞适用一:明挖法修建的隧道——明洞路堑边坡有落石危及行车安全明洞适用二:拱式洞门i =1:1.51:n回填片石1:0.75回填土i = 1:m偏压斜墙式回填片石回填土i对称式拱形明洞回填片石偏压式拱形明洞回填土i = 13~15棚式洞门思考从荷载分布、结构构造等方面分析不同结构型式的拱式明洞和棚式明洞优缺点及其适用情况?回填片石回填土i对称式拱形明洞回填片石偏压式拱形明洞回填土i = 13~15i =1:1.51:n回填片石1:0.75回填土i = 1:m偏压斜墙式盲中悬臂式棚洞剖面i =3%Ⅱ-Ⅱ截面轨顶面线泄水孔沟Ⅰ-Ⅰ截面ⅠⅠφ22锚杆板肋Ⅱ线路竖向防水层Ⅱ粘土隔水层回填土石、1隧道洞门环框式洞门、端墙式洞门、翼墙式洞门、柱式洞门、台阶式洞门、削竹式洞门2隧道明洞拱式明洞、棚式明洞Tunnel Engineering。
隧道洞口防护规范要求解析

隧道洞口防护规范要求解析隧道洞口作为隧道的入口部分,必须具备一定的防护规范,以确保隧道的安全运行和通行的顺利进行。
本文将对隧道洞口防护规范的要求进行解析和探讨。
一、洞口规范要求隧道洞口的规范要求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洞口标识标牌隧道洞口应设置相应的标识标牌,以便驾驶员和行人能够迅速识别。
标识标牌应包括隧道名称、最高限速、禁止通行车辆类型等信息,同时应符合交通管理部门的规定。
2. 照明设施洞口照明设施的设置应能够提供足够的照明效果,确保洞口区域的视觉环境良好。
照明设施应符合国家标准,同时要定期检查和维护,确保其正常运行。
3. 排水系统隧道洞口应设置合理的排水系统,以确保在雨水或其他液体积聚时能及时排除,避免对行车和行人造成安全隐患。
排水系统的设计应合理,确保排水通畅。
二、安全设施要求隧道洞口的安全设施要求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隧道洞口围护设施隧道洞口应设置相应的围护设施,以防止机动车辆的违规行为及行人的非法闯入。
围护设施可以采用钢筋混凝土墙、护栏等形式,同时要符合相关规范要求,并进行定期检查和维护。
2. 火灾报警装置隧道洞口应设置火灾报警装置,以便在发生火灾时能及时报警,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应对和处理。
火灾报警装置应配备良好的灵敏度和可靠性,以确保能够及时感知火灾。
3. 通风设施隧道洞口应设置相应的通风设施,以保持洞口区域的空气流通,并能在烟雾较大、空气质量较差时提供足够的通风效果。
通风设施的设置应符合相关的规范要求,并定期进行检查和清理。
三、应急设施要求隧道洞口的应急设施要求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气体和烟雾探测装置隧道洞口应设置气体和烟雾探测装置,以及时感知洞口区域的气体和烟雾情况,并进行报警和处理。
探测装置的设置应合理,能够覆盖到洞口的各个区域。
2. 应急电话和灭火设备隧道洞口应设置应急电话和灭火设备,以便在紧急情况下能及时联络相关人员,并进行及时的灭火处理。
应急电话和灭火设备应位于洞口附近,便于使用和操作。
浅埋隧道施工—洞口及明洞施工(铁路隧道施工)

路堑中增建明洞地段。开挖程序如图5.5.3所示。
图5.5.3 全部明挖先墙后拱法
(2)上部明挖先拱后墙法 适用于明洞位于岩层破碎,路堑边坡较高,全部明挖可能引起
(1)洞口施工方法 ①洞口开挖 隧道施工便道修至洞口附近后,近洞口侧60m范围内及两洞口
中间地带,用装载机辅以挖掘机整平压实,修建供风、供水、供电 设施,并用作材料存放场地和机械停放场地。
洞口及明洞在开挖过程自上而下分层开挖。施工机械以挖掘机 为主,遇地层坚硬石质人工钻孔松动爆破,运输采用15t大吨位自 卸车。
⑥洞门完成后,洞门以上仰坡脚受破坏处,应及时处理。如仰 坡地层松软破碎,宜用浆砌片石或铺种草皮防护。
(3)进洞方法 洞口段施工中最关键的工序就是进洞开挖。根据地层情况,可
分为以下几种施工方法: ①洞口段围岩为III级以上,地层条件良好时,一般可采用全断
面直接开挖进洞。 ②洞口段围岩为III~IV级,地层条件较好时,宜采用-洞门位置;2-洞口位置;3-明洞段;4-进口过渡段;5-洞 口段;6-隧道洞身段;7-上部开挖地基;D-隧道开挖最大洞跨(m)
隧道洞口工程主要包括边、仰坡土石方;边、仰坡防护;端墙、 翼墙等洞门圬工;洞口排水系统;洞口检查设备安装;洞口段洞身 衬砌。
洞口冬季施工设防寒门帘
滑塌的表土,灌木及山坡危石等。平整洞顶地表,排除积水,整理 隧道周围流水沟渠。之后施做洞口边、仰坡顶处的天沟。
②洞口施工宜避开雨季和融雪期。在进行洞口土石方工程时, 不得采用深眼大爆破或集中药包爆破,以免影响边、仰坡的稳定。 应按设计要求进行边、仰坡放线自上而下逐段开挖,不得掏底开挖 或上下重叠开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摘要:目前国内对隧道洞口段的设计大多考虑了预加固措施,这里详细阐述了洞口段围岩预加固的措施以及隧道洞口段施工开挖的方法,指出坚持施工原则,采取有效的施工方法,对确保隧道施工和运营安全至关重要。
关键词:隧道洞口;预加固;施工方法
随着国家基础设施建设的加快,公路、铁路建设中出现了较多的山区隧道。
根据施工经验,山区隧道地质条件大都复杂多变,特别是洞口段围岩一般较为破碎,地质条件差,开挖边仰坡又破坏了山体原有平衡,因此洞口往往是地质条件极为复杂的地段。
采取有效的施工方法实现顺利进洞,对于确保隧道施工和运营安全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1 隧道洞门的作用及主要形式
国内外工程技术人员都非常重视隧道洞口段的施工,许多国家的隧道设计、施工规范中,都对洞口段的设计与施工设有专门条款。
近年来国外大多提倡隧道进洞顺延山坡坡度,尽量不扰动洞口段岩体的稳定性,采取无洞门的“趋自然状态”形式。
国内设计和施工时着重强调“早进晚出”及“保持边仰坡稳定”,要求及时施做洞门,通常采用在预加固结构保护下进行施工。
隧道洞门的作用为保持洞口仰坡和路堑边坡的稳定;汇集和排除地面水流;便于进行建筑艺术处理。
洞门的主要形式有:
(1)环框式洞门。
将衬砌略伸出洞外,增大其厚度,形成洞口环框,适用于洞口石质坚硬、地形陡峻而无排水要求的场合。
(2)端墙式洞门。
适用于地形开阔、地层基本稳定的洞口;其作用在于支护洞口仰坡,并将仰坡水流汇集排出。
(3)翼墙式洞门。
在端墙的侧面加设翼墙而成,用以支撑端墙和保护路堑边坡的稳定,适用于地质条件较差的洞口;翼墙顶面和仰坡的延长面一致,其上设置水沟,将仰坡和洞顶汇集的地表水排入路堑边沟内。
(4)柱式洞门。
当地形较陡,地质条件较差,且设置翼墙式洞门又受地形条件限制时,可在端墙中设置柱墩,以增加端墙的稳定性,这种洞门称为柱式洞门。
它比较美观,适用于城郊、风景区或长大隧道的洞口。
(5)台阶式洞门。
在傍山地区,为了降低仰坡的开挖高度,减少土石方开挖量,可将端墙顶部作成与地表坡度相适应的台阶状,称为台阶式洞门。
2 洞口段围岩预加固措施
洞口段围岩的自支护能力比较弱,有的甚至没有自支护能力。
因此,在洞口段施工中最重要的是提高围岩的自支护能力,保证开挖及后续作业的进行。
提高围岩自支护能力的基本方法是控制围岩的坍塌、松弛。
洞口施工大多是在预加固的支护系统下进行的,尤其是在浅埋、破碎、滑坡、崩塌、软弱、地下水丰富并具有软弱夹层等极易发生滑移、坍塌的地段,更需要采取综合预加固措施。
根据隧道设计原则“早进洞、晚出洞”和环境保护等要求,隧道洞口较多处于浅埋段。
下面以浅埋隧道洞口为例来说明洞口段围岩常用的预加固措施。
浅埋隧道为埋深不足毛洞洞跨2倍的隧道或区段。
国内外大量工程实例证明,覆盖层浅的隧道,其围岩难以自成拱,同时多数伴有地形偏压、表层软弱堆积物、风化带等对隧道开挖有很大影响的特殊问题,如地表易沉陷问题。
如果对隧道变形控制不当,围岩就会很快松弛,产生张裂破坏,将造成直达地表面的塌陷。
所以,浅埋隧道洞口段开挖时应重点控制围岩的变形,采用强度较高和刚度较大的初期支护,避免破坏围岩结构。
浅埋隧道洞口段的预加固措施主要有地表锚杆加固、抗滑桩、挡土墙、锚索(桩)、减载、填土反压、地表注浆、超前锚杆、大小管棚、预注浆、套拱、水平旋喷桩、锥形短桩加固隧底等方式。
在洞口段采用预加固措施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1)在围岩特别差的地段,本着“宁强勿弱”的原则,在确定施工方案前应优先对大管棚、水平高压旋喷法、小管棚等方法进行比选,避免采用一般加固措施带来的隐患;
(2)采用预加固措施后,施工中发现有边墙开裂、仰拱隆起现象,说明拱部加固后,边墙、仰拱受力增大,因此,施工中在进行拱部预加固的同时应加强边墙、仰拱支护强度,如增加锚杆的数量和长度、增设格栅钢架及先行施做仰拱等措施。
3 隧道洞口段施工
对于隧道施工来说,选择合理的施工方法对于隧道洞口防坍塌和施工安全具有重要的意义。
在制定隧道洞口段方案时,应充分考虑地质和施工条件、埋深和断面尺寸、围岩类别、坡面情况、地表建筑物结构、地下水及气候条件、施工进度与围岩承载拱形式的关系、材料供应、队伍施工水平、方案经济性、工期要求、突发事件应对措施等因素,目前常用的施工方法有台阶法和分步开挖法。
3.1台阶法
台阶法多适用于Ⅱ、Ⅲ类软弱而节理发育的围岩中,根据上、下台阶保持距离的不同,又可分为长台阶法、短台阶法、微台阶法三种,在洞口段施工中常用长台阶法。
长台阶法上下台阶距离保持在50m以上。
开挖断面变小有利于隧道的稳定,在上台阶进入较好的围岩后,加快下台阶的施工速度,变台阶法为全断面法。
在公路隧道这种大断面隧道施工中,上下台阶可配置同类的较大型机械平行作业,下台阶可分左右两断面分别开挖,减少上下台阶施工中的相互干扰。
当隧道较短时,可将上台阶挖通后,再挖下台阶。
3.2分步开挖法
分步开挖法中常用环形开挖留核心土法及单(双)侧壁导坑法。
环形开挖留核心土法适用于一般土质或易坍塌的软弱围岩地段。
上部留核心土有两个作用,其一支挡开挖面,保证开挖面稳定;其二可作为上部初期支护的工作平台。
核心土及下部开挖在拱部初期支护下进行,施工较安全。
单(双)侧壁导坑法:适用于围岩稳定性较差,对地表下沉量要求严格,断面大时采用。
在城市修建公路隧道应用较多。
4 隧道洞口段施工注意事项
(1)重视各项准备工作。
进洞前施工单位制定完整的进洞方案(场地布置、预加固措施、施工方法等),方案经审核批准后开工,施工中不得随意变更方案。
重点隧道配备专职地质技术人员,及时掌握地质变化情况,并提出施工建议;
(2)贯彻“早进晚出”原则,尽量减少对边仰坡的扰动,提倡“趋自然状态进洞”,尽早完成洞口周围排水系统。
边仰坡处理与路基施工、场地布置、便道施工、桥涵工程统一安排;
(3)先固后挖,严格执行“先治水,管超前,严注浆,短开挖,弱爆破,强支护,早封闭,勤量测,抢做门”的27字方针;
(4)衬砌尽量先墙后拱,不提倡先拱后墙,有仰拱的必须先做仰拱,尽早成环;
(5)洞口段采用台阶法施工时,尽量缩短台阶长度以确保隧道稳定性;
(6)对于偏压、浅埋的多线隧道,优先采用双侧壁导坑法,在地表预加固措施到位的前提下,可考虑采用台阶法;
(7)拱部采取预加固措施的同时,加强对边墙及仰拱等部位的支护措施;
(8)尽早完成洞门,增强洞口段稳定性。
5 监控量测
隧道洞口段施工时,一般要进行地表监测和洞内监测。
地表监测主要是利用水准仪观测地表有无下沉,观察隧道地表有无裂缝等;洞内监测项目通常有拱顶下沉、周边位移以及地质和支护状况观察等。
6 结论
隧道洞口段施工对于隧道施工的重要性显而易见,按照新奥法理论,初期支护及预加固措施是隧道结构的一部分,而二次衬砌仅起安全储备和饰面作用,因此重视预加固措施和初期支护对隧道施工是工作之本。
各项措施不是孤立存在的,根据围岩情况、施工环境、工期要求等进行安全性、经济性比较,因地制宜采取综合手段才是确保施工顺利进行的关键所在。